八年历史下第4课导学案及习题答案
八年级历史导学案第4课
![八年级历史导学案第4课](https://img.taocdn.com/s3/m/0544611c6bd97f192279e950.png)
3、近代前期,中国的对外战争多以失败而告终,从历史发展趋势看,这突出
表现的实质问题是()
A、战争的性质决定战争的胜负
B、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战争结局
C、政府的决策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D、腐败的社会制度不敌先进的社会制度
4、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日本军费白银()A、2亿元B、2亿3千万元C、2亿两D、2亿3千万两
五中基地八年级历史导学案
课题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课型
综合课
五:导学内容:
(一)基本习题
1、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中日《马关条约》新增的内容是()
A、割地B、赔款C、开设通商口岸D、外国人可在华开设工厂
2、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中割地求和是指清政府”()
A、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B、与俄国签订《北京条约》
C、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到内地D、列强获得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
七、训练验收
1、“此日慢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沉痛的挽联哀悼的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B、左宗棠C、关天培D邓世昌
2、《马关条约》中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为严重的一项是()
A、赔款白银二亿两B、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D开辟内河航线
(1)俄国(2)法国(3)英国(4)日本
A、(1)(2)(3)B、(1)(2)(4)C、(1)(3)(4)D、(2)(3)(4)
八、检查学案
九、教学反思
一.情景导入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黄海大战和中日马关条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归类能力和分析比较问题方法
历史八下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导学案
![历史八下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8e7342cf84b9d528ea7aa5.png)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2、掌握“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认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学习重点:“一五”计划的成就和作用学习难点:制定“一五”计划的背景学习流程:(一)课前延伸:1、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是报刊上经常出现的一个词。
你知道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阅读教材18页左边毛泽东的话和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表,说明什么问题?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计划?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有哪些?这一计划取得哪些成就?3、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哪年哪次会议颁布的什么法律?它规定了什么内容?它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二)课内探究:1、史料表一 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表产品1952年产量比1949年增加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粮 1.639亿吨49%9.3%棉130.4万吨193%53%钢135万吨754%46.2%煤6649万吨105%7.4%发电72.6亿千瓦时68.1%21.9%表二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中国(1952年产量)印度(1950年产量)美国(1950年产量)钢产量(人均) 2.37公斤4公斤538.3公斤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10.9千瓦时2949千瓦时探究:上面两幅统计表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2、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举办“‘一五’计划成果展示会”。
他们找到了以下历史资料,哪一项不适合采用()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北老工业基地曾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1990年以来,由于体制性和结构性的矛盾日趋显现,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竞争力下降,经济发展步伐相对仍较缓慢,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在扩大。
八年第4课社会主义的确立 导学案及习题答案
![八年第4课社会主义的确立 导学案及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2a57c289eb172ded63b703.png)
北师大版八年历史下第4课社会主义的确立导学案及习题答案课型:展示反馈课执笔:邹平审核:政史地备课组时间:2012-02学习目标1. 知道过渡时期的含义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内容及成效,标志和意义。
3.认识到应该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学习流程】一、自学与交流:(10分钟)(一) 自学提示:1、学生自学教材2、重点: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3、问题:(一)1.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什么叫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什么?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3.“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和意义分别是什么?(二)个人默学课本(8分钟)(三)小组交流(2分钟)讨论—展示—交流二、展示与质疑:展示问题⑴至(4)三、归纳与点拨教学反思:四、检测与反馈:1.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这个过渡时期是指()A、1949年--1950年B、1949年--1953年C、1949年--1956年D、1949年--1952年2.第一个五年计划指出()A、集中力量发展军事工业B、集中力量发展民用工业C、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D、集中力量发展轻工业3.20世纪50年代,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C.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D.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4.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A.解放战争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5.三大改造的完成在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最突出的意义在于( )A.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C.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 D.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6.随着工业化起步,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也迅速迈开了步子,这次改造的主要行业有()①农业②手工业③资本主义工商业④官僚资本⑤帝国主义在华企业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④7.中国共产党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在()A.1950年B.1951年C.1952年D.1953年8.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抗美援朝的胜利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9.阅读下列材料: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导学案设计(带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导学案设计(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1e02bb8bd63186bdebbc5c.png)
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学习目标】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2.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学习重难点】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自主学习】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制定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但是,我国还是一个,很低,基础,而且,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
2.目的:为了,发展,我国政府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建立和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相应地培养;等等。
4.起止时间:年--- 年5.突出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等三大工程、、和等建成投产。
交通运输建设也取得很大成就,新建、等铁路30余条;、、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6.结果:到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
7.重大意义:一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向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背景:随着的发展,我国的也加紧进行。
2.会议:年9月,在召开。
3.会议内容:①大会制定了。
这是我国第部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的宪法。
宪法规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
②大会选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决定为国务院总理。
4.会议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
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为奠定了基础。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是我国。
【合作探究】1.一五计划制定的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但是,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特别是重工业极端落后,为了有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我国政府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2.一五计划的任务:一五计划有两大任务:一是进行工业化建设,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二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北师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导学案
![北师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e778bfb84ae45c3a358cc4.png)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学习内容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学习目标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3、感受社会主义制度来之不易,进一步认识到应该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学习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学习难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学法提示情境式和讨论式相结合,小组合作学习。
导学过程自主空间一、学习导航:(一)预习检测:(每格1分,共10分)1、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时间:主要内容: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和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一五计划时间重点成就。
3、“三大改造”:①对农业:②对手工业: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完成意义:。
(二)质疑问难:二、探究交流: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巩固新政权之后,我们国家的工作重点就转移到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上来。
但是我们手中资金有限,但各个经济部门都需要发展,工业基础建设需要资金,农业的发展要求我们要重点投入……■直面—总路线材料:“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想一想:上述材料被概括为什么?公布于何时?●写一写:“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什么?“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实际上指的是哪一段时间?●议一议:过渡时期开始、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聚焦--“一五”计划●读一读:“这个计划规定……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想一想:材料中的“计划”是指什么?●议一议:该“计划”的两大任务是什么?并分析这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
■精研--三大改造●读一读:“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ef5eab84868762caaed5bf.png)
人教版初中历史学科导学案学校八年级下册(编号04)学生班级 __________学号________ 小组 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3)成就:(一)工业方面:①1953年底,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②1956年,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③中国第一架式飞机试制成功。
④1956年,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二)交通运输业:①1957年,建成。
②、、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③形成了以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目的基本任务成就学、群学,合作探究解决;展示后教师点拨,深化工业化的起步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B.建成武汉长江大桥C.东北工业基地形成D.大庆油田建成5.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是( )【反思质疑】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参考答案自主学习A一、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印度二、有计划社会主义三、1953——1957 重工业工业化国防现代化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商业建设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喷气沈阳第一机床厂武汉长江大桥川藏青藏新藏鞍山钢铁公司工业落后工业化B.一、 1954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人民社会主义人民利益合作探究课堂训练1.D B D D C2.(1)第一个五年计划(2)工业: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交通运输业: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3)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精品学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精品学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b8de720b4c2e3f572763ee.png)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核心目标课标要求核心提要1.了解“一五计划”2.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第一个五年计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思维导学自主学习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背景(1)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经________________。
(2)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
但是,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________。
(3)我国的工业水平________,基础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目的:有计划地进行________________。
3.基本任务(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发展____________、轻工业、农业和________。
(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开始时间:________年。
5.主要成就(1)工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____________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2)交通:新建________、________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________大桥建成。
6.结果:到________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7.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________________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时间、地点:________年________月、北京。
2.内容(1)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宪法。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0acc27b52acfc789ebc9f0.png)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知道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3.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4.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学习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年月在召开。
2.大会的内容: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的作用;②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决定改北平为_________作为首都,以为代国歌,以___________为国旗,采用_______纪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
推翻了、封建主义和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的国家,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的力量。
4. 年,西藏和平解放。
至此,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二、合作探究1.阅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想一想“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三、练习巩固1.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2.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述不正确的是()A.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B.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C.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D.新中国的成立表明全国所有地区全部解放4.中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性事件是()A.西藏地区和平解放B.香港、澳门回归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5.请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b8cb7327284b73f24250a5.png)
第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一、【学习目标】课程标准:列举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学习目标:1、掌握北平谈判、渡江战役、南京解放以及向全国进军的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2、认识到渡江战役不仅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历史作用,更重要的是它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
3、培养把握事件的本质,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综合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重点: 渡江战役难点: 北平和谈二、【预习导学案】——学法要求:细读课本→标注知识点→完成填充1、三大战役后,困境中的蒋介石发表 声明,毛泽东为此发出了 “ ”的号召。
毛泽东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但蒋介石拒绝在协定上签字,谈判 。
北平谈判的目的:国民党:共产党:时间: 双方代表:国民党—— ;共产党——3、向全国进军进军方向: ;目的: ;战略战策:意义:三、【课堂探究案】——学法要求:独立思考→形成结论→组内探究→小组成果展示★比较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的异同点★ 阅读表格,探究问题(1)表格一说明抗战胜利后,美国采取了怎样的对华政策?(2)表格二说明解放战争初期,双方的实力对比如何?战争的最后结果怎样?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何在?四、【达标训练案】——学法要求:细心审题→规范回答→超越自我1、右边是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图片。
由此判断,该同学的探究题目应是( )A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B .北平和平解放C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D .国民党政权垮台2、1949年的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解放军解放上海后,很多战士睡在马路边上的照片,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下面叙述中,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2、 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 时间: 年 月 日, 、 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战线:解放军百万雄师,从西起 ,东到 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 路强渡长江。
八下历史第4课学案设计及答案
![八下历史第4课学案设计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5accf2700abb68a982fb62.png)
八年级历史(下册)学案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课标要求: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及取得的成就。
了解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内容和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的互助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质疑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建国初期的经济状况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努力奋斗的价值观。
学习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学习难点: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学法指导:学习一五计划的成就时充分运用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培养使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习惯。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基本任务、成就、意义。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制定的时间、内容、性质。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1、根据“一五”计划基本任务的内容,想一想:为什么要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为什么还要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2、为什么说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呢?三、感悟历史、拓展延伸材料一: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初步建立了一个适应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了稳定和谐的发展氛围;法治更加健全,人民民主更加充分。
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
(最少三项)2、材料二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的成就,结合材料一合材料二的成就谈谈对当今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四、知识建构五、巩固练习1、我国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五年为单位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始于()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6年2、下列表格反映了建国初期的经济现状,对此理解不恰当的是()A.我国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印度B.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新中国工业生产虽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基础仍然薄弱C.这是我国开始“大跃进”运动的背景,“大跃进”的目标是钢产量赶超美国D.这是我国制订“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之一3、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A.华北地区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D.华南地区4、1957年是有纪念意义的,因为这一年()A.我国开始生产出第一辆国产汽车“解放牌”汽车B.三大改造结束,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C.中共“八大”召开,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A.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C.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的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6、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是()A、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C、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D、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A、新民主主义性质B、社会主义性质C、人民民主共和性质D、联邦共和性质8、回答下列有关我国1954年宪法的几个问题:(1)这部宪法是在哪一次会议上制定的?取代了哪部文件的作用?(2)这部宪法有何特点?(3)这部宪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是什么?六、学习感悟八年级历史(下册)学案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参考答案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略)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1、(1)解放前,我国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比重,而且主要是一些轻工业,这些轻工业很多还集中在沿海地区。
八年级历史(下)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下)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c70c2cccbff121dd36836f.png)
5、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是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我国第一辆汽车B、东北工业基地的形成
C、“一五”计划的完成D、“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总结
编制一张《“一五”计划主要成就表》。
再现知识巩固提高
学后反思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时间与目的:________~________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和国防_________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整体把握前伸后延
能力提升
1、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这句话的意思是( )
A.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B.人民生活亟待改善
C.我国工业农业发展不平衡D.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时期我国的政治建设最重要的成就是( )
(5)意义: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______年9月,____________________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_类型的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_____________的宪法。
3、建设成就: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④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学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c60ae9910ef12d2af9e759.png)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学案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1.时间:________年至________年。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建立国家________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________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________。
3.成就(1)工业成就:1953年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到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___________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______________建成投产。
(2)交通运输业:1957年,________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3)工业基地:以___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4.意义: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________迈进。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5.概括:________年9月,第一届________________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内容:规定我国坚持________________,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________。
7.意义: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________利益的宪法。
答案:1. 1953 19572. 重工业工业化交通运输建设人才3. (1)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2)武汉川藏青藏新藏(3)鞍山钢铁公司4. 工业化5. 1954 全国人民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6. 人民民主专政人民7. 社会主义人民同步测试题:1.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为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8c7b11f111f18583d05a5e.png)
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编制:审核:编制时间:班次:小组:姓名:上课时间: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学习目标】1、了解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2、掌握“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认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的作用。
【学习重点】“一五”计划的成就和作用【学习难点】制定“一五”计划的背景【学习方法】收集并分析资料、设疑讨论、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快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内容1、时间与目的:_____~____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一五计划。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和国防_________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建设成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以________帮助兴建的_______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______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_____、________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
意义: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5、______年9月,____________________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_类型的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_____________的宪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八年历史下第4课社会主义的确立导学案及习题答案
课型:展示反馈课执笔:邹平审核:政史地备课组时间:2012-02
学习目标
1. 知道过渡时期的含义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内容及成效,标志和意义。
3.认识到应该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学习流程】
一、自学与交流:(10分钟)
(一) 自学提示:
1、学生自学教材
2、重点: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3、问题:
(一)1.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
什么叫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什么?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3.“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二)个人默学课本(8分钟)
(三)小组交流(2分钟)讨论—展示—交流
二、展示与质疑:展示问题⑴至(4)
三、归纳与点拨
教学反思:
四、检测与反馈:
1.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这个过渡时期是指()
A、1949年--1950年
B、1949年--1953年
C、1949年--1956年
D、1949年--1952年
2.第一个五年计划指出()
A、集中力量发展军事工业
B、集中力量发展民用工业
C、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D、集中力量发展轻工业
3.20世纪50年代,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
D.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4.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 )
A.解放战争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5.三大改造的完成在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最突出的意义在于( )
A.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 D.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6.随着工业化起步,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也迅速迈开了步子,这次改造的主要行业有()
①农业②手工业③资本主义工商业④官僚资本⑤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④
7.中国共产党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在()
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3年
8.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9.阅读下列材料: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请完成:
(1)上述材料的名称叫什么?公布于何年?
(2)我国对农业的改造是通过什么道路?
(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和方式是什么?
学习后记:
八年历史下第4课社会主义的确立导学案及习题答案
1.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什么叫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什么?
过渡时期总路线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二是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简单概括就是“一化三改”。
过渡时期是指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完成,也就是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
总路线的实质是什么?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障国民经济中的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3.“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
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答案1.C 2C.3 C.4.B5.D6.A7.D8. D
9.答案:(1)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3年。
(2)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
(3)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从以加工订货为主逐步向公私合营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