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概论 (1)
法学概论目录(1)
《法学概论》简介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和全局角度,强调提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
依法治国不是依法治民。
法治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法治最核心的价值所在。
在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中,有一个重要方面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法治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法治建设发展的重大战略调整,这两个新要求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将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必然要求广大干部和公民知法懂法,学会运用法律来管理我们的国家、管理和维护经济秩序,维护国家、集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本教材以我国现行的宪法和法律为依据,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践,简明、系统地阐明了理论法学、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和其他部门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为了给初学者更直观的切入点,我们在每章都引入了相关的案例,从案例所涉及的相关法律知识来引入下面所要学习的知识点。
全书体现了知识性、实用性、科学性、新颖性和针对性的统一,既系统全面,又突出了重点;既阐明了法学原理,也顾及了实用性;既注重法律的基本理论,又紧跟我国最新颁布的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
通过对本教材的学习,可以使读者全面、系统地掌握法学的基本理论,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作者参阅了大量的法学著作,并吸收了有关教材中的研究成果,力求联系当代国情并具有时代特征。
本教材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专、本科(含高职及成人教育)法学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非法学专业的选修课的教学用书。
由于时间仓促,加上自身的水平限制,本教材疏漏与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我们进一步修改,完善。
目录第一章法的本体第一节法的概念、基本特征及作用一、法的概念二、法的基本特征三、法的作用四、法的社会作用是指维护特定人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第二节法的渊源及分类一、法的渊源概述二、法的渊源的历史发展三、我国法的渊源第三节法律制定一、法律制定概述二、法律制定的原则三、法律制定的程序四、法律效力第四节法律要素一、法律原则二、法律概念三、法律规范第五节法律关系一、法律关系概念二、法律关系的种类三、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四、法律事实第六节法律体系一、法律部门二、法律体系三、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第七节法律责任一、法律行为概念二、法律责任的含义与分类三、法律责任的构成四、归责与免责五、惩罚性责任与补偿性责任第八节法制一、法制的概念二、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三、法与道德四、法与教育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五、法与科学技术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第二章宪法第一节宪法概述一、宪法的起源及发展二、宪法的概念、特点和作用三、宪法的基本原则四、宪法实施的保障第二节我国的基本制度一、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二、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四、我国的经济制度第三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和特点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三、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第四节国家机构一、国家机构概述二、国家权力机关三、国家行政机关四、国家军事机关五、国家审判机关与检察机关六、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第三章刑法第一节刑法概述一、刑法的概念、渊源和任务二、刑法的基本原则三、刑法的效力范围第二节犯罪一、犯罪的概念和特征二、犯罪构成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四、犯罪形态五、共同犯罪六、单位犯罪第三节刑罚一、刑罚概述二、刑罚的体系三、刑罚的适用四、刑罚的种类第四章民法第一节民法概述一、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二、民事法律关系三、民事主体四、民事法律行为五、代理第二节物权法律制度一、物权制度概述二、所有权三、用益物权四、担保物权第三节债权法律制度一、债权概述二、合同第四节人身权法律制度一、人身权的概念和特征二、人格权三、身份权第五节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一、知识产权的概念二、著作权三、专利权四、商标权第六节婚姻法与继承法一、婚姻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二、结婚三、家庭关系四、离婚五、继承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六、法定继承七、遗嘱继承八、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九、遗产处理第七节民事责任及诉讼时效一、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二、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三、免除民事责任的条件四、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五、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六、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七、诉讼时效第五章行政法第一节行政法概述一、行政法概念二、行政法作用三、行政法的渊源四、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第二节行政法律关系一、行政法律关系及其分类二、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主体三、行政法制监督法律关系的主体四、内部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五、行政救济法律关系的主体第三节行政行为一、行政行为概述二、行政行为的分类三、几种主要行政行为四、行政行为合法的要件第四节行政程序一、行政程序概述二、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三、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第五节行政法律救济一、行政法律救济的概念和种类二、申诉控告三、行政复议四、行政诉讼五、行政赔偿第六章诉讼法第一节诉讼法概述一、诉讼法的概念和种类二、诉讼法的任务三、诉讼法的共同原则第二节民事诉讼法一、民事诉讼法概述二、民事诉讼管辖三、民事诉讼参加人四、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五、民事诉讼程序第三节刑事诉讼法一、刑事诉讼法的概念与任务二、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三、刑事诉讼管辖四、刑事诉讼证据五、刑事诉讼强制措施六、刑事诉讼程序第四节行政诉讼法一、行政诉讼法的概念和特征二、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三、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四、行政诉讼的管辖五、诉讼程序第七章经济法第一节经济法概述一、经济法的概念二、经济法调整的对象三、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的区别第二节反不正当竞争法一、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二、不正当竞争行为三、法律责任第三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概述二、在消费活动中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三、经营者在提供服务时,承担如下义务第四节产品质量法一、产品质量法概述二、生产者和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和责任第五节劳动法一、劳动法的概念二、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三、劳动法律关系四、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五、劳动合同六、劳动争议第八章国际法第一节国际公法一、国际公法的概念和特点二、国际法的渊源三、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四、国际法的主体五、国际法上的承认六、国际法上的继承七、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八、海洋法九、空间法十、国际条约十一、国际组织十二、外交和领事关系十三、国际争端的解决第二节国际私法一、国际私法概述二、外国人的民商事法律地位三、冲突规范四、国际民商事法律适用五、国际民事诉讼和商事仲裁规范。
法学概论第一章
• 题:我国宪法第43条规定:“丨华人民兯和国劳 劢者有休息的权利。”该规定属亍 • ( D ) • A.禁止性规范 B.命令性规范 • C.义务性规范 D.授权性规范
• 法律原则(作用) • 法律概念
二、法律的渊源和分类 法律的表现形式=法律的渊源 种类: 1、制定法 2、判例法 3、习惯法 4、引证法 5、宗教法 6、国际惯例和国际条约
• 法律最本质的属性和最重要的特征是: ( ) A、人民性 B、物质制约性 C、强制性 D、统治阶级意志性 法律是由国家( )和( )的规范。 国家和法律都表现为( )和( )的统 一。 D; 制定、认可;阶级性、社会性
交通肇事罪不以其它危险方法危 害公兯安全罪的根本区别
•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因而发生 重大事敀,致人重伡、死亡戒者使公私财产遭受 重大损失的行为。 •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兯安全罪,是指敀意以放火、 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幵不乊相当的 危险方法,足以危害公兯安全的行为。我国刑法 规定了一些具体的危害公兯安全罪名,如放火罪、 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等
• 2009年5月7日晚八时许,杭州青年男子胡 驾驶浙A.608Z0号三菱牌EVO跑车,在文二 西路由东向西行驶至南都德迦西区门口时, 撞飞横过马路的男青年谭卓,致谭当场死 亡。 • 请问,胡斌该判何罪?
• 2010年10月20日23时许,被告人药家鑫驾驶红 色雪佛兮小轿车从西安长安送完女朊友迒回西安, 当行驶至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外西北角学府大道时, 撞上前方同向骑电劢车的张妙,后药家鑫下车查 看,发现张妙倒地呻吟,因怕张妙看到其车牌号, 以后找麻烦,便产生杀人灭口乊恶念,遂转身从 车内取出一把尖刀,上前对倒地的被害人张妙连 捅数刀,致张妙当场死亡。杀人后,被告人药家 鑫驾车逃离现场,当车行至郭杜十字时再次将两 情侣撞伡,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后被公安机 兰释放。2010年10月23日,被告人药家鑫在其 父母陪同下到公安机兰投案。经法医鉴定:死者 张妙系胸部锐器刺创致主劢脉、上腔静脉破裂大 出血而死亡。 • 药该判何罪?
法学概论一
重 点 内 容
三、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 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法律关系的主体
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及国家 自然人、法人、
法律关系的客体
物、精神财富、行为 精神财富、
法律关系的内容
权利、 权利、义务
法律关系的产生、 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法学概论
主讲教师 李芹叶
公 共 邮 箱
dufefxgl2008@1 fxgl2008
第 一 章 法 的 一 般 理 论
学习重点
法的本质、法的特征、 法的本质、法的特征、法的渊源 和法律关系的构成 法的部门、法的效力、法律责 法的部门、法的效力、 任的基本分类 法的作用、法的解释、 法的作用、法的解释、我国 社会主义法的制定程序和法 律监督体系
掌 握 内 容
法律责任是指有关法律主体违反 法律上的义务而应当承担的法律 后果。依据责任的法律性质, 后果。依据责任的法律性质,法 律责任可分为刑事责任、 律责任可分为刑事责任、民事责 任和行政责任三种。 任和行政责任三种。
法的作用
了 解 内 容
法的作用, 法的作用,是指法在社会系统中 所承担和履行的功能。 所承担和履行的功能。从不同的 角度, 角度,可以对法的作用进行不同 的分类, 的分类,最基本的分类是将法的 作用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两 个方面。 个方面。法的规范作用是就法作 用的形式方面而言, 用的形式方面而言,法的社会作 用则是就法的作用的实质内容和 目的而言。 目的而言。
法律事实
法的部门
掌 握 内 容
法律部门是按照法律规范调整的 社会关系的性质来划分的, 社会关系的性质来划分的,通常 把调整同一类性质的社会关系的 法律规范归并为一个部门。 法律规范归并为一个部门。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主要由宪 法、行政法、刑法、民商法、经 行政法、刑法、民商法、 济法、自然资源法和环境法、 济法、自然资源法和环境法、诉 讼法等法律部门构成。 讼法等法律部门构成。
第一章 法学概论
五、法学与其它科学的关系 (一) 法学与哲学 (二) 法学与政治学 (三) 法学与经济学 (四) 法学与社会学 (五) 法学与历史学 结论:法学不是一个独立自足的科学,更 不是封闭的科学,而是开放性的科学,它 必须依存于其它科学,实现创新和突破。
第二节 法学的历史发展 一、西方法学的发展
二、法学的概念和特点
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或法律学,是研究法律、法 律现象、法律问题的学问或理论知识体系,是一 门关于社会共同生活的规范科学、社会科学。 第一,法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第二,法学是研究法及法律现象的 特殊社会科学 第三,法学研究最核心的目的是探索在社会中法 治为什么是最重要的治国方式。
我国先秦时期称为“刑名法术之学”或“刑名之 学”,汉代始有“律学”。我国古代“法学”一 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南齐书》孔稚: “寻古之名流,多有法学”。唐代白居易也曾向 皇帝建议“悬法学为上科” 。 西方:“法学” 拉丁文JURISPRUDENTIA,罗 马的五大法学家之一乌尔比安(公元 160――228年)说:“法学是神事和人事的知 识,正与不正的学问。”
三、法学学科的特点
第一,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法、法律现象 第二,法学的研究内容涉及法律现象的方方面面
第三,法学实践性非常强 第四,法学是人类经验与理性的统一 第五,法学具有专门性、职业性特点。 第六,法学具有价值性
四、法学体系 法学体系,又称法学学科体系,是由法学 各个分支学科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一)法学的科学化 (二)法学的分支学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以19世纪中叶为标志和分水岭2西方法学的基本格局是自然法学分析法学社会学法学三足鼎立3西方法学中心随历史文化的变化而不断变迁在古代主要是地中海地区在近代是西欧地区在现代是北美西欧4西方法学教育的职业化程度较高5西方法律文化比较昌盛二中国法学的发展特点
法学概论第一章 法的一般原理
指引作用 教育作用
(一)规范作用
评价作用 预测作用
强制作用
维护社会秩序
(二)社会作用 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1.
(1)社会主义法确认和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社会主义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和完善。
(3)社会主义法对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
2.我国社会主义法保障人民民主及对敌专政和打击刑事犯罪 (1 (2)我国社会主义法坚决实行对敌专政,打击各种刑事犯 罪。
第一章
法的一般原理
第一节 法的本质和历史发展 一 、法的基本特征
(1)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2)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社会规范
特征
(3)法是规定权利义务的社会规范
(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一)法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具有规
范性、概括性和可预测性等特点。
但是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国家的强制
力只是法区别于其他行为规范的特点之一, 但不是法得以实现的惟一方式。
法律概念: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 认可的,体现统治阶级意 志的,以规定人们的权利 和义务为调整机制,并由 国家强制力保证
(一)法是统治阶级意 志的集中体现
(二)法是统治阶级的 国家意志的体现
111789年法国大革命初期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一法是统治阶级意一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志的集中体现一法是统治阶级意一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志的集中体现二法是统治阶级的二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国家意志的体现二法是统治阶级的二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国家意志的体现12象征王权和王法的铜器三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这个阶三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三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这个阶三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对奴隶行刑的石头刑具13法的内容是由其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法的内容是由其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综上所述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被奉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法学概论第一章法的一般理论
法的特征
法具有普遍性、规范性、国家意志性、权利义务 性、程序会、政治、经济等因素 的制约和影响。
法的要素
80%
法律规则
法律规则是法律中最具有硬度的 部分,是构成法律的基本单位。
100%
法律原则
法律原则是法律的基础性真理, 是法律的灵魂。
80%
法律概念
法律概念是对法律事实和法律关 系的描述和界定。
定义
法律程序是指按照法定要求和法定形式,为产生法律结果而进行 的一系列行为。
特点
法律程序具有法定性、规范性、顺序性和逻辑性。它要求行为主 体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步骤和顺序进行行为,以确保行为 结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法律程序的种类
立法程序
指制定和修改法律的程 序,包括提案、审议、
表决和公布等步骤。
损害结果
损害结果是指违法行为所造成的客观 上的不良影响和损失,是确定法律责 任的重要依据。
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指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 间存在的客观联系,即违法行为是导 致损害结果发生的原因。
主观过错
主观过错是指行为人在实施违法行为 时所持的主观心理状态,包括故意和 过失两种形态。
05
法律程序
法律程序的定义与特点
01
02
03
主体要素
主体要素包括自然人和法 人等具有法律人格的实体。
内容要素
内容要素包括权利和义务 两个方面,是法律关系的 核心要素。
客体要素
客体要素是指权利和义务 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 行为、精神产品等。
04
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的定义与特点
法律责任的定义
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了法律义务、契 约义务或不当行使法律权利、权力而 由行为人承担的不利后果。
法学概论1
单选(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1979年选举法把直接选举的范围扩大到(县、自治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是在(1999年宪法修正案)《法经》是下列那个人物著成的 ( 李悝 )。
按照法的效力的范围的不同,对法进行的分类是(一般法与特别法)。
不属于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是(适当原则)。
不属于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是(行为)。
不属于行政强制行为的是(强制拘传)。
当代中国的法律由于(制定机关)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法律和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两类。
对公民处以( 50 )元以下罚款或警告可以适用简易程序。
法不能“朝令夕改”指法的哪一特征( 稳定性 )。
法存在一定的规则真空和不适应性指法的( 局限性 )特征。
法的教育作用的对象是( 一般人的行为)。
法的起源是指( 法的产生 )。
法的指引作用的对象是( 每个人本人的行为 )。
法在古汉语中的含义不包括(法是人们的行为规范)。
法制是以(国家)名义制定和实施的。
法治一词的概念( 与人治对称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八条的规定,行政处罚有(7)种。
根据我国现行宪法,国家主席缺位时,继任主席职位的是(国家副主席)根据我国现行宪法,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内法和国际法的划分标准是( 法律创制和适用主体)。
国务院是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
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
近代中国属于哪个法系( 大陆法系)。
美国的法律属于(普通)法系。
判例作为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存在于( 普通法法系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利 )机关。
权利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称为(法律关系客体)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标志是(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依法治国)。
属于行政强制行为的是(强制拆除),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制定的法律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我国第一次确认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1982年宪法)我国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的关系是( )我国宪法的解释权属于()下列表述中不属于法律关系客体的是(法律事实)。
法学概论——(第一章——法理学)
法律部门是法律体系的基本单位,是调整同一 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法律体系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1、宪法
6、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2、行政法
7、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
3、民商法
8、诉讼法
在法理学的意义上,自由是指主体的行为与法律的既有规定相一致或相统 一。
4、经济法
5、刑法
第三节 法的演进与法系
法的价值——法与秩序
一、秩序的概念 二、法的秩序价值
(二)法律有助于社会秩序的建立
(三)法律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护 • 第一,维护阶级统治秩序。 • 第二,维护权力运行秩序。 • 第三,维护经济秩序。 • 第四,维护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法的价值——法与自由
一、自由的概念
• 在法理学的意义上,自由是指主体的行为与法律的既有规定相一致或相统一。 二、法的自由价值
一、公平正义的概念
• 第一,公平正义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 第二,公平正义既具有超时代性又具有时代性。 • 第三,公平正义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观性。
在法理学的意义上,自由是指主体的行为与法律的既有规定相一致或相统 一。
法的价值——法与公平正义
二、法的公平正义价值
(一)公平正义作为法的价值的意义 在法理学的意(义二上),公自平由是正指义主体对的法行律为与的法作律用的既有规定相一致或相统 一。
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
法律规则
法律规则的分类
授权性规则——义务性规则 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准用性规则 在法理学的意强义上行,自性由是规指主则体—的行—为与任法律意的性既有规规定则相一致或相统 一。
法律原则
法律原则概念
可以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者本源的综合性的、 指导性的原理和准则。通常反映出立法者以法的形式 在法理学的意义所上选,自择由是确指主定体的的行基为与本法律价的既值有,规定体相一现致或了相统法一的。主旨和精神
法学概论
法学概论第一章法的一般原理1、法的产生法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上的产物。
他的产生以阶级的出现为前提。
2、法与原始社会的习惯的不同:(1)两者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不同;(2)两者体现的意志不同;(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是全体社会成员意志的体现)(3)两者产生的方式不同;(4)两者实施的保证力量不同;(5)两者的效力范围不同;3、法的本质(1)法的阶级性本质: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①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指法体现了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中个别人或少数人的意志(尽管法通常是由统治阶级中的少数人或个别人制定的)②法体现的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但不能把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理解为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③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但法所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被奉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2)法的社会性本质:法在管理种种公共事务中所显现的作用(3)法的本质是法的阶级性和法的社会性的统一①法的社会性是法的阶级性的基础;②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特别是社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法的阶级性的分量不断减弱,法的社会性的分量不断增强;4、法的其他属性第一,法是一种社会规范。
行为规范又称为行为规则,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必需。
(包括技术规范和社会规范)第二,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许可的。
第三,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
第四,法具有普遍约束力。
第五,法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5、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和社会共同生活的需要,以权利义务为其内容,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的一种行为规范。
6、法律规范的结构三部分:(1)适用条件部分;(2)行为模式部分;(3)法律后果部分;其中,行为模式部分是法律规范的核心。
7、法律规范的分类(1)根据对主体的要求的性质,可分为授权性规范(有权、可以、得)、义务性规范(义务、必须、应当)和禁止性规范(禁止、不得、不准)(2)根据对主体的约束程度,可分为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多属授权性规范)(3)根据内容确定的方式,可分为确定性规范(绝大多数法律属于)、准用性规范和委任性规范;8、法的渊源:用以表现法的各种具体形式(1)法的渊源与法的本质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2)法的渊源的种类一类是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指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的含有一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法律文件,即成文法或制定法)一类是国家认可的但不具备文字形式的习惯,即习惯法或不成文法(注意:判例是一种不成文法)9、法的分类(1)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可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2)根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可分为根本法(宪法)和普通法(泛指宪法除外的所有法律)(3)根据法的内容,可分为实体法(实际内容上规定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如民法、刑法)和程序法(为了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实现而制定的关于程序方面的法律,如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仲裁法)(4)根据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可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5)根据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渊源可分为国际法(主体主要是国家)和国内法(主体主要是该国的公民和社会组织)(6)以法律运用的目的,可分为公法(以保护公共利益为目的,比如宪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与私法(以保护私人利益为目的,比如民法、商法和国际私法)(7)法系(1)大陆法系:指欧洲大陆上源出于罗马法,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为代表,所以又称罗马法系或民法法系,罗马——德意志法系。
真题考试:2021 法学概论真题及答案(1)
真题考试:2021 法学概论真题及答案(1)共151道题1、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多选题)A. 平衡协调原则B. 维护公平竞争原则C. 平等原则D. 责权利一致原则E. 处分原则试题答案:A,B,D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的管辖法院是( ) (单选题)A. 基层人民法院B. 中级人民法院C. 高级人民法院D. 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法院试题答案:B3、下列行政行为中,属于行政司法的是(单选题)A. 行政处罚B. 行政强制执行C. 行政决定D. 行政复议试题答案:D4、下列关于行政诉讼被告的表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A. 对内设机构,派出机构实施的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以实施该行为的机构为被告B. 对开发区管理机构作出的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以开发区管理机构为被告C. 对开发区管理机构所属职能部门作出的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以其职能部门为被告D. 对居民委员会法定授权履行职责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以居民委员会为被告试题答案:D5、某犯罪嫌疑人记载自己受贿详细情况的账本属于(单选题)A. 书证B. 物证C. 证人证言D. 视听资料试题答案:A6、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成立,不仅要有意思表示的一致,而且需要有物的交付,该民事法律行为是()。
(单选题)A. 共同法律行为B. 要物法律行为C. 诺成法律行D. 要式法律行为试题答案:B7、行政行为一经作出,非有法定事由和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撤销、废止或改变。
这体现了行政法的()。
(单选题)A. 依法行政原则B.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C. 信赖保护原则D. 比例原则试题答案:C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圜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 ) (单选题)A. 12个月B. 9个月C. 6个月D. 3个月试题答案:C9、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对当庭宣判的案件应当在(单选题)A. 3日内发送判决书B. 5日内发送判决书C. 10日内发送判决书D. 15日内发送判决书试题答案:C10、商法不同于民法一般法的特征包括(多选题)A. 平等性B. 营利性C. 自愿性D. 较强的技术性E. 国际相通性试题答案:B,D,E11、民事诉讼当事人双方有权就案件的事实和争议的问题陈述自己的主张和根据,相互进行反驳和答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体现了我国民事诉讼法的( ) (单选题)A. 平等原则B. 支持起诉原则C. 辩论原则D. 处分原则试题答案:C12、《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卖方违约补救方法不包括()。
法学概论
第二章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一、党的政策和社会主义法律的关系:
联系:
1.党的政策指导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2.社会主义法律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
3.党的政策不能代替社会主义法律。
区别:
1.党的政策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意志的体现;法律是国家意志即全体人民群众意志的体现。党的政策要形成为法律,还需要经过将先锋队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的过程。
②委任性规范:指没有直接规定规范的内容,只是指出某项规范将委任特定的国家机关或规范性文件加以规定的规范。
③准用性规范:是指没有直接规定行为规则的内容,而只规定在适用该规范时,准许援用它所指定的其他有关规范的规范。
十九、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系统化:
1.法律汇编:是按照现行规范性文件所属的法律部门、颁布的年代或其他分类方法,分门别类地加以编排,并汇成书册,而不改变法律规范的内容。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渊源:
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
4.国务院的部门规章;
5.军事法规和规章;
6.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
7.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8.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9.经济特区的单行经济法规;
10.国家认可的习惯;
11.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十六、法律规范:是构成法律的细胞,一个国家的法律就是该国全部法律规范的总和。社会主义法律规范,是反映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由社会主义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
十七、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
1.适用条件:指法律规范中规定适用该规范的条件(即在什么具体的时间、地点和对什么人才能够适用该规范)的那一部分。
《法学概论》第一章-法律的一般原理
的第一章法律的一般原理最近3年,平均2-3道单选题,偶尔1道多选题第一节法律的起源一、法律产生的社会根源原始社会没有国家和法律,原始社会的规范主要是习惯。
原始社会的习惯体现全体氏族成员的利益和意志,对所有的人都有同样的约束力。
法律产生的两个决定性因素:一是商品交换和私有制的产生,二是奴隶制的出现。
(P10-12)历年真题:1.法律产生的决定性因素包括( ) (2010.7多选)A.氏族的出现B.商品交换的出现C.私有制的出现D.奴隶制的出现E.道德的出现2. 原始社会自发形成并世代相袭的规范主要是()(2007.7)A.道德B.宗教C.习惯D.法律3. 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主要是()(2006.04)A.法律B.习惯C.君主的命令D.氏族组织的决定4.与氏族社会组织相伴存在的原始社会的规范主要是()(2005.07)A.法律B.习惯C.宗教D.规章二、法律产生的一般规律性(一)法律和国家同时产生(二)由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三)不断地从个别调整上升为一般调整(四)从权利、义务的合一到权利、义务的严格区分(五)从法律与宗教、道德的浑然一体到法律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P12-14)第二节法律的历史类型在人类历史上依次存在过奴隶制的法律、封建制的法律、资本主义的法律和社会主义的法律。
一、奴隶制法律的本质和特点:奴隶制法律是奴隶制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集中体现奴隶主阶级的意志。
1、严格保卫奴隶主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2、公开确认自由民之间的不平等3、以十分残酷的惩罚措施维护奴隶主的政治统治4、保留了很多原始社会规范的痕迹二、封建制法律的本质和特点封建制法律是封建制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集中体现封建主阶级的意志。
1、严格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2、公开规定封建等级特权3、用野蛮残酷的手段镇压人民的反抗三、资产阶级法律的本质和特点资产阶级法律是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集中体现资产阶级的意志。
法学概论(1)(DOC)
复习思考题Chap1-61.法的定义及其特征?2.法律关系及其特征?3.法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及产生的根源?4.法的作用?5.法的溯及力?6.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主要区别?7.立法的程序?8.法律责任及其构成要件?9.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10.法与政治及政策的关系?11.法与道德的关系?12.依法治国的涵义及其重要意义?13.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行政法学1.什么是行政法及行政关系?2.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3.什么是行政法律关系?4.什么是抽象行政行为,什么是具体行政行为?5.什么是行政处罚,其简易程序与一般程序的区别?6.什么是行政复议及行政复议的排除事项?7.什么是行政合同,行政合同与一般的民事合同有何区别?刑法学1.什么是刑法,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什么是犯罪,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什么是刑事责任年龄,我国刑法是如何规定的?4.什么是犯罪故意,什么是犯罪过失?5.什么是正当防卫,什么是紧急避险?6.犯罪形态分为哪几种?7.刑罚,刑罚分为哪几种基本类型?民法学1.民法的含义2.民法的基本原则3.民事主体4.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5.民事行为能力的种类6.法人的概念和特征7.民事法律行为概念及特征8.表见代理及其法律后果9.物权的概念、特征及分类10.用益物权及其特征11.债及其债的法律特征12.不当得利与无因管理13.知识产权的概念、特征和种类民事诉讼法学1什么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民事诉讼法的性质与任务?2民事诉讼中简易程序与一般程序的不同特征?3民事诉讼中开庭审理的基本程序有哪些?4什么是民事诉讼的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5民事诉讼中上诉案件的上诉条件,上诉案件的审理程序?刑事诉讼法学1.刑事诉讼的概念,刑事诉讼法的宗旨、依据和任务?2.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3.刑事诉讼法中有关立案管辖和审判管辖是如何规定的?4.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相同和不同之处?5.刑事诉讼程序包括哪几个具体的诉讼阶段?6.自诉案件的范围?7.刑事诉讼中简易程序的范围?特点?Chap1-6法的定义及其特征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效力的行为规范体系。
00040-1法学概论第一章
法学概论第一章法律的一般原理1 、法律产生的社会根源 :法律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生产资料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法律产生的过程直接受两个决定性因(1 )商品交换和私有制的出现;(2 )奴隶制的出现。
2、法律产生的一般规律性(1 )法律和国家同时产生;(2 )由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3 )不断地从个别调整上升为一般调整;(4 )从权利、义务的合一到权利、义务的严格区分;(5 )从法律与宗教、道德的浑然一体到法律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
3、法律历史类型:凡是经济基础及体现的阶级意志相同的法律,就属于同一历史类型的法律。
4、奴隶制法律:经济基础:是奴隶主阶级对于生产资料和奴隶人身的完全占有。
特点:1、严格保卫奴隶主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
2、公开确认自由民之间的不平等。
3、以十分残酷的惩罚措施维护奴隶主的政治统治。
4、保留许多原始社会规范的痕迹。
5封建制法律:经济基础:是封建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和不完全占有生产者。
特点:1 )严格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
2 )公开规定封建等级特权。
3 )用野蛮残酷的手段镇压人民的反抗。
6资产阶级法律: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而无产阶级被剥夺生产资料,不得不出卖劳动力,为资本家创造利润和维持整个社会的生存。
特点:1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 )确认契约自由。
3 )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 )确认法制原则。
7.法律是特殊的社会规范 1 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2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3 )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4 )法律是规定权利义务的规范5 )法律是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8法律规范的结构。
答:任何一个法律规范都由“适用条件”、“行为准则”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构成。
适用条件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适用该规范的条件的那一部分。
行为准则是指法律规范中对人们的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的那一部分。
法学概论第一章
第一章总论总论主要讲述法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包括三个问题,即法学与法理学;法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法学概论的学习方法及意义。
补充: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剥削阶级法学的区别1、经济基础不同马克思主义法学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权利和法律要求的体现。
(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一切剥削阶级法学都是为剥削阶级,剥削制度辩护的法学。
(如议会制、选举制度等)2、指导思想不同马克思主义法学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因而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不是永恒存在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到了共产主义,也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而剥削阶级法学却是以唯心史观为其理论基础的,因此剥削阶级法学认为法是超历史的,永恒存在的,有人类社会就有法。
3、关于法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不同。
剥削阶级法学家对法律的本质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但一个共同点都是以不同形式否认法的阶级性,或者认为法律是超阶级的,全民意志的体现。
而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律并不是超阶级的,而是社会上居于统治地位的即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制定出来的,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一、法学与法理学认识法,首先得确定法学中“法”这一术语所指向的对象是什么?即法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一)法学的研究对象要弄清法学的研究对象,首先要弄清法学的含义,因其含义中必然蕴含着法学的研究对象。
1、法学的定义法学称法律科学或法律学,是以研究法或法律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由定义可知,法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应当是“法或法律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即法律现象的总和。
也可称为法律现实。
※由此可知: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律现象,或称法律现实。
2、法律现象的分类(1)法律现象依其形态的不同可分为①静态上的法律现象:②动态上的法律现象区分法律现象与法的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现象体现本质,所以说一切法律现象都体现法的本质,是法的静态和动态现象,但不应将法的现象作为法的概念。
法学概论法的基本理论第一章
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
新中国成立后颁布了 宪法性文件 ——共 同纲领
十月革命胜利,制定 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所处的 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象征王权和王法的铜器 对奴隶行刑的石头刑具
第二节法的产生及历史发展
• 法的历史类型 是指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 及其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这一 概念集中反映了法与其社会经济基础这间的相互 关系。
• 第一,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共同 意志的体现。
• 第二,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也就是说,法具 有物质的根源性和制约性。
• 第三,经济以外的其他因素对法也有影响。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
1789年法国大革命 初期, 制宪会议通过 《人权宣言》和《一七九 一年宪法》
第一节 法的概念与本质
一、 法的概念、特征及作用 (一) 法的概念
1.从词源上分析:中国“法”字的古字体
为“灋”,《说文解字》:“灋,刑 也”,“平之如水从水”;“廌(zhi),所以
触不直去之,从去”。
第一章 法的基本理论
廌是一种能“治狱”、“别曲直” 的独角神兽,“性知有罪,有罪触,无 罪则不触”。
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两大法系
类别 法律适用 判例地位 法律渊源 法律分类 法律编纂 诉讼程序
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
归纳 判例是法 制定法、判例法 普通法、衡平法 倾向单行法 对抗制诉讼
演绎 不属于正式渊源 制定法 公法和私法 法典形式 职权主义诉讼
第四节 法律规范和法律关系
• 1、法律规范的概念
第一章 法的基本理论
2、古今“法”的观点分析 (1)西方学者:“自然法”、“神法”与 “它实是在先法”“自然法”是指一种人类的普遍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思考题Chap1-61.法的定义及其特征?2.法律关系及其特征?3.法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及产生的根源?4.法的作用?5.法的溯及力?6.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主要区别?7.立法的程序?8.法律责任及其构成要件?9.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10.法与政治及政策的关系?11.法与道德的关系?12.依法治国的涵义及其重要意义?13.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行政法学1.什么是行政法及行政关系?2.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3.什么是行政法律关系?4.什么是抽象行政行为,什么是具体行政行为?5.什么是行政处罚,其简易程序与一般程序的区别?6.什么是行政复议及行政复议的排除事项?7.什么是行政合同,行政合同与一般的民事合同有何区别?刑法学1.什么是刑法,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什么是犯罪,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什么是刑事责任年龄,我国刑法是如何规定的?4.什么是犯罪故意,什么是犯罪过失?5.什么是正当防卫,什么是紧急避险?6.犯罪形态分为哪几种?7.刑罚,刑罚分为哪几种基本类型?民法学1.民法的含义2.民法的基本原则3.民事主体4.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5.民事行为能力的种类6.法人的概念和特征7.民事法律行为概念及特征8.表见代理及其法律后果9.物权的概念、特征及分类10.用益物权及其特征11.债及其债的法律特征12.不当得利与无因管理13.知识产权的概念、特征和种类民事诉讼法学1什么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民事诉讼法的性质与任务?2民事诉讼中简易程序与一般程序的不同特征?3民事诉讼中开庭审理的基本程序有哪些?4什么是民事诉讼的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5民事诉讼中上诉案件的上诉条件,上诉案件的审理程序?刑事诉讼法学1.刑事诉讼的概念,刑事诉讼法的宗旨、依据和任务?2.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3.刑事诉讼法中有关立案管辖和审判管辖是如何规定的?4.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相同和不同之处?5.刑事诉讼程序包括哪几个具体的诉讼阶段?6.自诉案件的范围?7.刑事诉讼中简易程序的范围?特点?Chap1-6法的定义及其特征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效力的行为规范体系。
特征:(1)法是调整人们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了国家对人们行为的评价,具有国家意志性。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为最后保证手段的规范体系,具有国家强制性。
(4)法具有普遍性,即法作为一般的行为规范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和特性。
(5)法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法律关系及其特征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特征:①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是法律规范的实现形式。
②法律关系首先体现的是国家的意志。
破坏了法律关系,也就违背了国家意志。
③法律关系是特定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法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及产生的根源法产生的大致经过:原始社会(没有国家和法律)---生产力发展(三次社会大分工)---剩余产品---私有制---社会分裂成对立的阶级---国家(军队、警察、法庭)和法律。
法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远存在的。
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阶级社会的特殊社会现象。
发展的过程:从氏族习惯----习惯法------成文法产生的根源:①经济根源:适应调整经济关系的需要;②阶级根源:适应调整阶级关系的需要;③社会根源:适应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需要.法的作用法的作用是指法对人们的行为或一定的社会关系所发生的影响。
通常可以把法的作用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两类。
1)法的规范作用,指法作为一种特殊社会规范自身所具有的、对人们的行为发生影响的性能。
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指引作用。
②评价作用。
③预测作用。
④强制作用。
⑤教育作用;2)法的社会作用,指法为达到一定的社会目的或政治目的而对一定的社会关系产生的影响。
其内容包括两个部分:①政治作用。
②社会公共作用。
法的溯及力法的溯及力是指新法颁布施行后对它生效之前的事件和行为能否适用的问题。
有四个原则,我国主要采用从旧兼从轻的原则。
①从旧原则,即新法没有溯及力。
②从新原则,即新法有溯及力。
③从轻原则,即比较新法与旧法,哪个处理轻些就按哪个法处理。
④从新兼从轻原则,即新法原则上溯及既往,但旧法对行为人的处罚较轻时,则从旧法。
⑤从旧兼从轻原则,即新法原则上不溯及既往,但新法对行为人的处罚较轻时,则从新法。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主要区别大陆法系:(罗马法系、法典法系、罗马——日尔曼法系)是指承袭古罗马法的传统,仿照《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的样式而建立起来的各国法律制度的总称。
英美法系:(英国法系、普通法系、判例法系)是承袭英国中世纪的法律传统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制度的总称。
主要区别:①法律渊源不同;②立法技术不同;③法定分类不同;④诉讼程序不同;⑤法官权限不同。
立法的程序①法律议案的提出②法律草案的审议③法律草案的表决④法律的公布法律责任及其构成要件法律责任:是指由于实施的行为违反法律义务或侵犯法定权利而强制违法者承担的法定不利后果。
构成要件:主体、主观、客体、结果、因果(1责任主体2违法或违约行为3损害结果4因果关系5主管过错)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①经济基础决定法律;②法律服务(反作用)于经济基础;③法律直接作用于生产力。
法与政治及政策的关系政治:①政治主导(指导)法律;②法律制约(反作用)于政治。
政策:①共产党的政策对社会主义法的指导作用;②社会主义法对共产党的政策的制约作用。
法与道德的关系①道德有助于法制建设;②法律有助于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相互联系表现在:①社会主义法是传播社会主义道德的有效手段。
②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法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
1法律规范必须要有道德作为价值基础;2道德的状况制约着立法的发展;3道德对法的实施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4是有些法律不能调整的或者由于某些原因法律没有作出规定的社会关系领域,加强道德调整有助于弥补法律调整的不足。
依法治国的涵义及其重要意义依法治国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并且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的根本保障。
意义:①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进步的客观要求。
②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保证国家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
③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①宪法和法律至上②保障人权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依法行政⑤司法独立公正❀Chap8行政法学行政法及行政关系行政法: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法“既调整行政关系,又调整监督行政关系,是调整这两类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行政关系:指国家行政机关为了组织和行使行政职权,同有关机关、组织和个人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合法行政原则(行政法治原则)①职权法定原则合理行政原则(行政公正原则)①平等对待原则②信赖保护原则③比例原则行政公开原则行政效率原则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基于行政法律规范的调整,在行政关系当事人之间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特征:①行政机关是行政法律关系必要和永久的当事人。
②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对等。
③禁止行政机关自行设定职权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行政立法抽象行政行为:国家行政机关制定法规、规章和其他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行为。
(这是一个含义非常泛的定义,它包括了行政机关一切制定发布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具体行政行为: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人或特定事项作出的行政行为。
行政复议及行政复议的排除事项行政复议:行政机关根据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权,在当事人的申请和参加下,按照行政复议程序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和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裁决解决行政侵权争议的活动。
行政复议是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法律救济的行政监督制度。
(书上:是指行政复议机关根据特定相对人的申请,对被申请复议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审查,并作出相应裁决的行政司法行为。
)行政复议的排除事项:①行政机关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
对这些决定引起的争议,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出申诉。
②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其他处理。
对这些处理引起的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行政处罚及其简易程序与一般程序的区别行政处罚: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对实施行政违法行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行政制裁。
行政处罚是行政违法行为引起的法律后果。
△简易程序:针对事实确凿、处罚较轻的情况设置的,基本特点是当事人程序权利简单,执法人员当场决定给予处罚。
①适用简易程序的条件。
有两项条件:a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
b处罚种类和幅度分别是: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警告。
②执法人员的义务。
主要包括:表明身份;出具和交付依法填写、统一制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
③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主要包括:履行行政处罚决定,要求执法人员依简易程序规定作出处罚决定,对处罚决定不服,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一般程序是行政处罚典型和普遍适用的程序。
其主要特点是:①它适用于除适用简易程序和听证程序的情形以外的其他所有情形,广泛适用于各种行政处罚。
②实行办案调查人员和处罚决定人员的分离制度。
主要内容有:一是行政调查。
行政调查应当全面、客观和公正地进行,以收集有关证据。
行政调查人员有依法律、法规规定在必要时进行检查的权力。
行政处罚法规定了行政调查中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的权力义务。
主要有:①调查或检查时的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向当事人和有关人员出示证件表明身份。
②执法人员有要求当事人如实回答询问并协助调查或检查的权力。
③行政机关在收集证据时,可以抽样取证。
④对某些证据实行先行登记保存制度。
⑤在登记保存证据期间,当事人或有关人员有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的义务。
这种方法适用于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
在实施中,须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并登记保存的,7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二是行政处罚决定。
行政处罚决定由行政机关负责人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后,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决定。
行政合同,行政合同与一般的民事合同有何区别行政合同:行政机关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目的,与相对人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所达成的协议。
区别(网上):1、主体不同。
民事合同双方当事人的主体地位平等;行政合同双方当事人的主体地位不平等:一方是处于主导地位,享有一定的行政优益权,从事行政管理职能的行政主体,另一方是处于被动地位的行政管理相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