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及其重大意义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引的一种发展观念和方法论,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具体理论,从而使之成为适应中国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理论指导。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各个方面的发展,达到协调、统一的目的。
再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优先位置。
最后,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坚持全面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实现全面发展,才能够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够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贡献。
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地位和发展规律,有利于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
其次,科学发展观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重要遵循,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
再次,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指导和强大精神力量,可以有效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前进。
最后,科学发展观是化解中国社会发展矛盾和推动社会稳定的有力思想武器,有利于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经济结构问题、社会分配问题等一系列关键性问题,有利于推动社会各方面全面发展。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撑,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有助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稳健、有序,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
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摘要: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背景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三、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1.促进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3.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4.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及可持续发展
正文:
科学发展观是在新世纪我国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背景下提出的,它是一种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发展是硬道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等。
树立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科学发展观有助于促进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有利于防止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树立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科学发展观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发展要以人为本,这有利于解决民生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从而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再次,树立科学发展观有助于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科学发展
观强调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有利于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最后,树立科学发展观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及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发展全局,强调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有利于我国在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由来及重要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的由来及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在党的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进党章,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破解发展难题,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和发展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
二、学习科学发展观必须着重把握的重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我们要牢牢把握的主要就是四句话:●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实施三大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现三大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和本质要求的体现,在新世纪新阶段融进了新的时代内涵:◆关心个人的合理利益要求◆体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尊重保护人权◆关注人的生活质量以人为本强调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
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经济建设为其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建设为其他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文化建设为其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社会建设则为其他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推动铁路又好又快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从以“快速扩充铁路运输能力,快速提升铁路技术装备水平”的加快发展,到以“运能充足、装备先进、安全可靠、管理科学、节能环保、服务优质、内部和谐”为主要内容的铁路和谐建设,再到实现铁路的加快发展、创新发展、集约发展、安全发展、全面发展,铁路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目标越来越明确,步伐越来越坚实。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种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以往发展观念的一次深刻变革,具有深远的内涵和重大的意义。
首先,科学发展观具有科学性。
科学发展观强调依靠科学技术和知识进步,注重科学分析和方法论,以实事求是为基本态度,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
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求发展具有科学性,还要求发展的评价、决策和实施都要遵循科学规律,尊重科学精神。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性。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标。
这意味着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兼顾社会公平、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多个层面,以及各个方面之间的协调。
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
第三,科学发展观注重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还要兼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优化结构等问题,确保发展能够长期持续,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环境。
这意味着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最后,科学发展观具有实践性。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实践,注重实事求是,重视民生、人民利益。
它要求政府决策和社会发展都要以人为本,将人民的美好生活作为奋斗目标,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实现社会公正和民主。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科学发展观为我国传统的发展观念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以前,常常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了环境保护、社会公正等问题,导致了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社会矛盾加剧等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改变了这种状况,引导了我国发展观念的全面革新。
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经验,丰富了可持续发展理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发展经验和发展模式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意义。
科学发展观通过中国的实践,为世界发展观念的多样化、丰富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在21世纪初提出的,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确立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方针。
它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全面部署和总体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包括持续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创新,强调社会公平正义,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
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持续发展。
持续发展是保证国家和社会长期繁荣稳定的重要基础。
它强调经济发展要与人民生活改善相结合,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对人民生活的改善,既要注重物质财富的积累,也要注重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
持续发展还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不能过度开发和破坏环境,要推动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中进行协调与平衡,使各个领域的发展可以相互促进。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协调发展包括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旨在避免区域的发展差距和城乡的差距增大,实现全国全面协调发展。
也就是说科学发展观确保了社会各方面的整体平衡,提高社会的整体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再次,科学发展观强调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指以生态文明为基础,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号召全社会加强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生态修复,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为后代子孙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
此外,科学发展观强调开放发展。
开放发展是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科学发展观提出要积极推动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地的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与进步。
最后,科学发展观强调共享发展。
共享发展是指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各阶层共同分享发展成果。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缩小贫富差距,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的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它是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
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并将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
它强调经济发展要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目标,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等方面。
这种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使得中国的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民生福祉,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技术创新。
科学发展观认为科技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它要求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研力量,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使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科学发展观的这种科技创新导向,使得中国在创新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第三,科学发展观强调绿色发展。
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它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位置,推动绿色发展,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这种绿色发展的理念,使得中国在环保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了积极贡献。
最后,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认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应该相互协调,实现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它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文化建设,增强国家软实力。
这种全面协调的发展观念,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发展,实现了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进步。
总之,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在于它提出了以人为本、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行动准则。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发展及伟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发展及伟大意义作者:李君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12期摘要: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的发展实践,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形成发展完善伟大意义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这既是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面向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所作出的战略选择,又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坚持和创新。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形成1.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源科学发展观是吸收了毛泽东以统筹兼顾为主要特征的“赶超”发展观、邓小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发展观、江泽民以创新为动力的可持续发展观,继承了我党的发展理论,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对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现了党的科学发展理论代代相传,一脉相承。
2.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这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国情。
这就要求全党从实际出发,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一种指导性思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基础。
科学发展观包含着深刻的科学内涵和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综合性。
科学发展观要求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放在一个统一的发展框架下,实现全面协调发展。
二、可持续性。
科学发展观不仅注重当前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还要考虑未来,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
三、人本性。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
四、创新性。
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发展中更加注重创新,包括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
同时,创新必须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
五、依据实践。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实践为基础,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为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使国家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
科学发展观强调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宏观调控,根据国家或地区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有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政策。
二、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
科学发展观强调创新、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深入实践。
科学发展观重视以实践为基础,每一项发展都必须经过实践检验,这样可以深入了解实际情况,推动科学发展的步伐。
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这有助于促进经济的长期巩固发展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五、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科学发展观重视制度创新,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有助于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全面深化改革。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理论创新,具有深远的科学内涵和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意义。
它不仅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绿色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的重要支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指引。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和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和重大意义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观念是在的,却制约着人的外在言行。
人们对事情看法不同,所采取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归根结底是由人的在观念不同。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改变旧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这也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理论意义所在。
观念就是人对事物的看法、观点,发展观就是关于发展的观点和看法,不同的发展观,使得人们对发展道路,发展方法,发展评价、发展模式的取舍是不一样的。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相应的采取对应发展道路。
那么,在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经济增长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时候,为什么提出“科学发展观”呢?我想原因不外乎就是两个:一个是我们有科学发展的条件,另一个就是我们发展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并在此后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十七大,把它明确作为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统领。
这不是偶然,也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的,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我们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建设,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建设,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社会发展,以与对外改革开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种种迹象表明,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于2000年,实现了现代化战略三步走的第二步。
实现了小康水平,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这是个历史性跨越。
小平:三步走战略:1987年,同志设计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第一步,从1981年到l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小康水平的16项标准:(1)GDP人均800美元,(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元,(3)农民纯收入1200元,(4)住房城镇人均12平方,(5)住房农村砖木结构人均15平方,(6)日摄入蛋白质75克,(7)农村通公路比重达85%,(8)恩格尔系数达到50%,(9)成人识字率85%,(10)人寿均70岁,(11)新生婴儿死亡率3.1%,(12)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比重11%,(13)电视机普与率100%,(14)森林覆盖率15%,(15)城市人均铺路面积8平方,(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合格县100%。
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集成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当代的发展时间和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总结世界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它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吸收了当今世界各国在发展的认识和实践上取得的积极成果。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发展的学说。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个历史进程的主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前进的。
只有紧紧抓住和搞好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
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深刻领会第一要义,始终贯穿第一要义,切实抓好第一要义。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本质所在,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所在。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和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我们今天讲的“以人为本”,是一个历史观和价值观内在统一的总体性范畴。
以人为本的“人”,指社会的每个个人,主要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
以人为本的“本”,包括根本目的、基本动力和根本尺度三层意思:人民利益、人的发展,是根本目的;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是发展的基本动力;人的发展状态,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根本尺度和标志。
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最新版)目录1.科学发展观的定义和内涵2.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3.科学发展观在我国发展历程中的作用4.如何更好地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正文科学发展观是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系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形成的关于如何更好地推进我国发展的一系列理念和观点。
它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科学发展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保持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民福祉、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全面发展,不仅仅是经济指标的增长,还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这有利于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科学发展观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从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观念,到强调“以人为本”,再到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指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社会的跨越,为我国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要更好地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是紧密结合实际,研究我国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现途径。
三是加强政策制定和实施,确保科学发展观在各个领域得到有效落实。
四是深化体制改革,创新发展模式,为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总之,树立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意义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种指导思想和方法论,旨在推动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其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将发展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
这意味着要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2. 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将人的价值放在中心位置。
这包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人的自由、平等、尊严的实现,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 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即追求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这意味着要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和人民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的决策和发展,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
这意味着要注重科学研究和创新,推动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指导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帮助制定政策和决策,推动各个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2. 促进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3. 保护生态环境:科学发展观将生态环境的保护置于重要位置,提倡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4. 推动科技创新: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技术的决定作用,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国家的科技竞争力。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理论基础,对于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内容和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内容和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种发展理念,旨在引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它强调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强调以科学为导向,注重科技创新和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福祉的提升。
科学发展观认为,科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只有依靠科学的力量,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协调发展强调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在经济发展中,要注重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等;在社会发展中,要注重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在人与自然关系中,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之一。
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发展要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社会公平的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可持续发展注重长远利益,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民至上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宗旨。
人民至上强调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基本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民至上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指导,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中国的发展更加科学、均衡、可持续,使中国的发展更加以人民为中心,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推动了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必将推动中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目标,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科学发展观作为新时代和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来的新的执政理念,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化和发展,不仅具有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而且对于中国目前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1.科学发展观对整个和平与发展时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进入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与发展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明确认识到这个与以往战争与革命时代不同的时代特征,并正确地提出了全党的中心工作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转向。
这正如列宁所说:“首先估计到区别不同‘时代’的基本特征(而不是个别国家历史上的个别情节),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
将近30年的发展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根据这个新的时代特征提出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是完全正确的,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也由此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就。
与战争与革命时代的阶级斗争理论不同,新的时代要求一种新的理论。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顺应时代的要求,提出了著名的“发展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并带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工作重心的重大转移。
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关发展的种种理论与政策问题现实地摆在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面前。
首先是发展的目的和本质的问题;其次是发展的方法、途径或道路问题;最后是发展的目标问题。
科学发展观全面回答了这三个涉及到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大理论问题。
具体说就是,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回答的是发展的目的和本质问题;它明确地告诉人们,中国发展的目的和本质是人的本身,而不是别的什么;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为了所有的人,即公民,而不是某一部分人;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的物质增长。
“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讲的是发展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为了实现上述发展的目的和本质,中国就要切实解决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产生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产生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指导科学研究方向和目标。
科学发展观明确了科学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可持续、协同创新的科学发展理念,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使科学研究更加注重解决人民群众迫切需求和社会发展问题。
2. 强调科学与人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观念,强调科学研究要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需求,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幸福,推动科学研究更加关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3. 强调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全面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强调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使科学研究更加注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协调性。
4. 强调科学与文化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加强科学文化建设,推动科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加强科学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推动科学研究与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促进科学文化的全面发展。
总之,科学发展观的产生标志着我国科学研究理念的重要转变,对于指导科学研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科学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1. 科学发展观的概念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背景下提出的一种科学发展理念和发展路径,是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套原则和思想体系。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的目标要以人为中心,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2.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要全面,即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都要协调发展。
不仅要追求经济的增长,还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2.2 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一个整体,各个方面要相互协调。
只有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持续、稳定的发展。
2.3 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要尊重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久的目标,要通过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来实现。
2.4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将人的价值放在首位,使人民群众成为发展的主体。
只有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2.5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居民收入的增长要与经济增长相适应,要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2.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要全面推进,最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小康社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要为全体人民提供更加美好的生活。
3.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套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为政府决策和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3.2 突出特色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人的价值放在首位,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适应了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中国走上独特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思想基础。
3.3 推动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实施,能够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进步。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800字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800字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其内涵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以科学为指导,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推动中国社会的科学进步和经济发展。
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以科学为指导。
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有效方法,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进行科学分析和决策。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和根本目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注重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促进人的物质、精神和文化的全面提升。
再次,科学发展观强调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后代和其他国家利益的发展方式。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贯彻,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和理论支撑。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在实践中,各个领域都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自由和平等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再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推动形成了绿色发展理念。
在全球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严重的背景下,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引导我们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为构建生态文明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方向。
最后,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促进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中国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科技水平,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向经济实力转化,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强大动力。
总之,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以科学为指导,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其重要意义体现在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科学创新能力等方面。
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及其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及其重大意义冷溶2006年07月24日08:44 【字号大中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最近,由中宣部组织编写的《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一书出版了。
结合对这本书的学习,谈几点体会。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
胡锦涛同Array志强调指出: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好当前和今后的工作,“关键是要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头脑,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项具体工作中”。
做好理论武装全党的工作,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
科学发展观是怎样提出来的?它与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思想是什么样的关系?如何正确理解它提出的重大意义?搞清楚这些基本问题,对于正确、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做好武装全党、统一思想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一、科学发展观全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发展的思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它与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人民群众的观点,批判资本主义畸形发展的观点,人与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以及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观点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问题思想的全部理论基础,是科学发展观最基本的理论依据和来源。
列宁领导俄国进行了7年的社会主义建设。
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的思想,几乎涉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所有重大问题。
这些思想尽管是初步的,但对于后人思考和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问题具有重要启示。
毛泽东同志借鉴苏联发展经验和教训,提出,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他认为,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主要教训,就是没有做到统筹兼顾、综合平衡。
所以,他特别强调这两个方面。
第一讲 科学发展观的背景及意义
第一讲科学发展观的背景及意义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的理论和观念,是党的执政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党的执政理念的进步水平。
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1、针对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⑴由于经济增长的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的转变,投入产出的效率还不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⑵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一头重、一头轻或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城乡差距、地区发展差距持续扩大的问题,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的矛盾问题,城乡失业和贫困问题,以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中的统一协调问题等,都比以往更加复杂,更加尖锐,社会各界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呼声越来越高。
2、适应新阶段的新任务、新环境和新条件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已基本步入小康社会,国家财力和经济实力都有了显著提升,经济发展水平长期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
经济发展到目前这种水平,我们有条件、也有能力解决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情。
3、总结过去发展中的经验教训根据历史的经验教训,我们一定要走降低能源消耗的路子,靠高投资、高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4、应对“非典”危机的斗争“抗击非典斗争经了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就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该成为我们长期坚持的重大指导方针。
”5、观察世界大势、借鉴国际经验和国外发展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当代最新的发展理念,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
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我们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实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及其重大意义冷溶2006年07月24日08:44 【字号大中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最近,由中宣部组织编写的《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一书出版了。
结合对这本书的学习,谈几点体会。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
胡锦涛同Array志强调指出: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好当前和今后的工作,“关键是要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头脑,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项具体工作中”。
做好理论武装全党的工作,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
科学发展观是怎样提出来的?它与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思想是什么样的关系?如何正确理解它提出的重大意义?搞清楚这些基本问题,对于正确、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做好武装全党、统一思想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一、科学发展观全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发展的思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它与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人民群众的观点,批判资本主义畸形发展的观点,人与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以及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观点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问题思想的全部理论基础,是科学发展观最基本的理论依据和来源。
列宁领导俄国进行了7年的社会主义建设。
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的思想,几乎涉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所有重大问题。
这些思想尽管是初步的,但对于后人思考和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问题具有重要启示。
毛泽东同志借鉴苏联发展经验和教训,提出,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他认为,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主要教训,就是没有做到统筹兼顾、综合平衡。
所以,他特别强调这两个方面。
这些重要观点,对今天仍有指导意义,是科学发展观重要的理论来源。
应该强调,科学发展观更主要的,是直接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发展的思想。
它们之间一脉相承、继承发展的关系,明显地表现在理论思路、基本概念、丰富内涵和语言表述中。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领导现代化建设第一步战略目标,即实现温饱阶段的实践中形成的发展思想。
在这一阶段,我们党提出并牢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战略布局。
邓小平同志深刻总结了建国以来20多年的经验教训,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全党全国上下对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具有这样的热情和执著的追求,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很不相同的地方,也是中国发展成功的第一位原因。
正是由于邓小平同志在这个问题上的鲜明和坚定态度,我们党才真正牢固树立起了这个认识。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邓小平同志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并没有忽视全面发展问题。
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重大理论命题,就体现了全面发展的思想。
他说,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根本方针。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问题上,许多全面发展的思想和战略,最早都是由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
比如,他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他提出沿海和内地发展“两个大局”的思想。
他在晚年特别强调,要合理调节社会分配关系,避免两极分化,缩小地区间的差别,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各民族之间的共同繁荣和进步。
他说,“分配问题大得很”,“要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他提出,要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
他高度重视保护环境问题,认为自然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建设一样,“都很重要”。
他是我们党最早认识到要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领导人之一,主张“限制人口增长应该立法”。
他是我国全民义务植树的倡导者,并每年坚持带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邓小平文选》只收入了两个题词,一个是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一个是关于植树造林的,都是关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
在邓小平同志的讲话中,经常使用“全面”、“协调”、“持续发展”这样的概念,比如“持续”在《邓小平年谱》中就出现过17次。
应该承认,当时我们讲发展,突出强调的是发展经济。
这样讲,主要是基于我们党刚刚把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又处于解决温饱阶段,突出矛盾是首先解决老百姓的基本生存问题。
现在,有些同志讲科学发展观讲得不全面,不客观,认为是从过去的“以物为本”转到“以人为本”,是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为全面发展。
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我们党从来是讲以人为本的,只不过没有用这个概念而已。
邓小平同志历来强调,要以人民群众是否高兴、满意、拥护、赞成,作为衡量改革成功的标准,要求把发展的成果落实到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去。
那种认为“现在是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到全面发展”的说法更不妥当。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落后的问题,在相当长历史时期,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直到今天,我们讲科学发展观,第一条讲的还是这个。
现在有人讲,邓小平同志讲的“小康社会”就是指人均800美元。
这也是不对的,是没有好好读他的著作。
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有一篇是1983年他视察江苏时的讲话。
他讲了“小康社会”六方面特征,包括保障人民的吃穿用,住房,就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其他公共福利事业,精神面貌,社会治安等。
这就是全面发展的概念。
我们必须全面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的思想。
第二阶段,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即总体上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阶段形成的发展思想。
这一阶段,我们党开始强调并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形成一系列关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点,并做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学习江泽民同志的讲话,明显感到,他讲得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全面发展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强调实现全面发展。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吸取了80年代在实际工作中一度出现的“一手硬、一手软”的教训,更加强调全面发展。
江泽民同志提出“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这样一个重要概念。
他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纲领,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战略布局,发展了邓小平同志“两手抓”的思想。
他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充分体现了全面发展的思想。
比如,他强调,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十二个重大关系。
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走既有较快速度又有较好素质的发展路子。
发展要有新思路,核心是要进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他提出“两个转变”的思想,即:经济体制上从计划经济体制转为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式转变为集约式增长。
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要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
这一时期,党中央还做出一系列关于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如1994年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等。
总之,在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党越来越认识到并强调了全面发展问题;认识到,在这一发展阶段实现的小康,其特点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因此,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即建设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应该说,科学发展观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和概念,在这个时期已经提出来了。
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思想,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做了充分理论准备。
第三阶段,是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发展思想。
这一阶段,我们党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针对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已成为全局性突出问题的情况,及时、创造性地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一些矛盾和问题逐渐显露出来,主要表现为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突出,即“五个统筹”所涉及的各个方面。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在90年代已经开始认识到。
2003年初“非典”的发生,使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了,有了紧迫感。
“非典”主要暴露了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社会事业发展落后,即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共事业发展之间的不平衡,这在卫生事业落后这个最薄弱环节上突出表现出来。
另一个是城乡发展不平衡。
因为卫生事业落后突出反映在农村,“非典”控制的难度也主要在农村。
对这两方面的问题,胡锦涛同志在总结抗击“非典”工作的讲话中说得很清楚,他提出要进一步研究并切实抓好的九方面工作中,第一个就是“要进一步加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工作”;第二个就是“要进一步加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
“五个统筹”所涉及的五个方面的问题,最早认识到并提出解决措施的,是人与自然的矛盾,在1994年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然后是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2001年11月我国加入WTO以后,我们对国内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之间矛盾的认识也加深了;“非典”的发生,又使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城乡发展的矛盾有了切身体会。
这样,就对各方面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都有了认识。
所以,对全面发展的认识,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是随着实践发展,一个一个逐渐深化的。
现在,发展不平衡已经不是个别领域的现象,而是成为影响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因此,也就需要从战略全局高度来思考和解决。
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飞跃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这一飞跃的标志,是“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概念的提出。
“非典”刚发生时,胡锦涛同志在广东视察,讲了这样一段话,“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通过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增创新优势。
”其中的新话,是一个“观”字,这个“观”字很重要。
所谓“观”,就是对事物总的看法和根本认识。
提出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这说明,此时胡锦涛同志已开始从全局战略高度思考发展问题。
2003年8月28日至9月1日胡锦涛同志在江西考察工作时,明确使用了“科学发展观”概念。
随后,十六届三中全会,胡锦涛同志对这一概念做了阐述,增加了“以人为本”的提法,形成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完整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