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的活动课程论 (1) (2)
儿童·活动·价值--杜威课程理论解析
[ ] ( ) 3 � 1 3 1 价值” 。只有设计出引起儿童强烈兴趣的课 程, 才能使儿童更活泼主动地发展, 进而使他们变
(一) 关注儿童的兴趣 课程的设计应该以儿童的兴趣 为出发点。杜 威认为儿童的兴 趣主要来 自儿童的 本能和 经验。
[收稿日期] 2 0 0 5 1 0 0 8 [作者 简介] 季 燕 ( , 女, 江苏南通人, 南通 大学教 育科学 学院, 教 师, 广西师 范大 学教学 科学 学院 教育学 原理 专业 1 9 7 7 -) 研究 2 0 0 3级在读硕士研究生, 向: 学前教育。
[ (� ] 1 1 2 7) 逻辑的立场, 它的本身便是心理的” , 即学科
内容的逻辑顺序与儿童生长的心理顺序在本质上 是一致的。针对传统课程教材只强调经验的逻辑 方面而脱离儿童经验的弊端, 杜威提出课程教材心 理化: “ 心理化的教材是有兴趣的— — —这就是把 教 材放在整个有意识的生活之中, 以便它分享生活的
8 0
季
燕
儿童 活动 价值— — —杜威课程理论解析
得更能干, 更有用。 (二) 联系儿童的生活 杜威主张学校把教育和儿童眼前的生活联系 起来, “ 教育即生活” 。他认为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 的一个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 重要的是引导 儿童学会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 “一个课程计划必 须考虑课程能适应现在生活的需要。选择时必须 以改进我们的共同生活为目的, 使将来比过去更美 [� (� ] ) � � � 好。 ” 儿童之所以对完全抽象的课程感到厌 恶, 提不起兴趣, 就是因为那一类课程呈现给他们 的东西和他们的生活经验是相脱离的。 “只要学校 和生活联系起来, 那么一切的学科就必然地相互联 [ ( ] ) � � � � 。 系起来” 杜威在他的教育理念里, 强调了社会现实与教 育的联系, 又进一步提出 “学校即社会” 的命题。他 希望将学校生活 建设成为 一种经过 挑选的、 净化 的、 理想的社会生活, 使学校成为合乎儿童发展的、 贴近儿童生活的雏形小社会。社会上有什么职业, 学校就设置什么职业课程, 使学校不仅仅成为学习 课本的场所, 而且还是一个生动的社会小场所, 为 儿童奠定进入社会、 融入生活的基础。所以, 应在 学校课程中引进园艺、 纺织、 木工、 金工、 烹饪等人 类的基本事务, 这样, 儿童在学校就如同在家里一 样, 对学校的作业就像对自己家里的活动一样具有 同等的兴趣和责任感。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 正是由杜威开始, 正规的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之间 的界线被突破了。 二、 课程的实施以活动为载体 杜威强调儿童与社会的联系, 认为在两者之间 有一个联结的共同要求即活动, 活动是儿童认识世 界的最主要途径。杜威所提倡的活动包括主动作 业和游戏。他明确指出 “学校所以采用游戏和主动 作业, 并在课程中占一明确的位置, 是理智方面和 社会方面的原因, 并非临时的权宜之计和片刻的愉
杜威教育思想的课程设计
杜威教育思想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杜威教育思想的核心概念,如实践主义、体验学习等。
2. 学生能了解杜威教育思想在当代教育中的应用和意义。
3. 学生能分析杜威教育思想与传统教育观念的差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杜威教育思想,设计并实施一个小型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2. 学生能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案例等方式,提高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教育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2. 学生能理解并尊重个体差异,树立平等、包容的价值观。
3. 学生能通过学习杜威教育思想,激发对自身学习兴趣和动力的挖掘,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教育理论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并运用杜威教育思想,提高教育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年级,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实践经验,但对教育理论了解有限。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杜威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素养。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课程目标进行,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杜威教育思想概述:介绍杜威的生平及其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解读实践主义、体验学习等核心概念。
教材章节:第一章“现代教育思想家——杜威”2. 杜威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分析杜威教育思想中的四大基本原则,即民主、实用主义、探究学习和连续性。
教材章节:第二章“杜威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3. 实践性学习活动设计:结合杜威教育思想,指导学生如何设计实践性学习活动,包括活动目标、过程和评价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实践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4. 杜威教育思想在当代教育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杜威教育思想在当代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和实践。
教材章节:第四章“杜威教育思想在当代教育中的应用”5. 小组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解和实践体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浅析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论
浅析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论赫尔巴特与杜威,前者被称为“传统教育学之父”,后者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两人在教育史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然而,二者的教育思想也不是截然不同的。
读过相关的书籍后,笔者发现他们的教育思想存在明显的内在联系。
杜威在批判地继承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
他强调:“作为能动的主体的儿童,同对于儿童的社会要求的外部世界如何结合起来的问题,乃是教育理论与时间的中心课题。
”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学的,一个是社会学的。
它们平列并重,不能偏废。
一切教育的终极问题,就是将心理因素同社会因素统一起来。
这就是贯穿于杜威教育学说的一根主线。
杜威抨击传统课程在智育方面极度贫乏和缺少组织,远离儿童的经验。
他所强调的是儿童自身的生活经验,强调课程的儿童经验化。
一、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1.杜威的经验说。
“经验通常指感觉经验,是人们在同客观事物直接接触的过程中,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
”杜威将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应用于教育领域,形成了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与课程理论,对20世纪20~30年代的美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教育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他看来,所谓教育,就是连续地改造和建构经验。
教育是通过经验谋求经验的不断成长和发展。
因此,经验是教育的目的,同时是教育的方法。
经验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笔者认为其主要观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验过程就是受教育的过程。
教育作为过程就是“不断改组经验,重新组织经验”,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
一方面,经验是主体与客体间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经验是有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就是经验教育的本质。
(2)经验就是培养思维,锻炼思维的过程。
经验对训练思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经验的实验性给思维的训练提供了空间。
(3)知识是在经验的过程中习得的。
杜威认为只有在经验中,理论才充满活力和可证实的意义。
教育学二次作业答案
名词解释答:1、《大教学论》: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教学的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与迅捷性的原则,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专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这些主张,在反对封建教育,建立新的教育科学方面,都起了积极作用。
2、课堂管理:指为了有效实现教育目标,师生通过互动协调课堂中的人与事、时间、空间等各种因素以确保课堂活动顺利开展的过程。
3、活动课程论指以经验为中心的课程理论。
奠定活动课程论理论基础的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
他认为“学校科目相互关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主张编制课程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发展顺序相一致,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
提倡学生“在做中学”。
他认为传统的学科课程论不能照顾学生的需要、兴趣和个性,提出在活动中学习,通过活动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培养科学的思想、态度和思维方法。
4、教育的质的规定性⑴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在动物界不存在人类的这种活动。
⑵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这要比动物通过遗传方式传递信息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⑶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
5、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有机构成的总体及其正常运行所需的种种规范、规则或规定的总和。
它包含有学前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机构、业余教育机构、社会教育机构等,还包括各机构间的组织关系、各机构的任务、组织管理等,它的设立主体是国家,是国家教育方针制度化的体现6、个体的社会化个体的社会化是指在社会的教育和熏陶下,个体从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过程贯穿于个人的一生。
根据年龄分期,社会化分为童年社会化、青少年社会化和成人社会化。
杜威活动中心课程论的观点
杜威活动中心课程论的观点1. 引言:教育的趣味与实践教育,咱们都知道,不只是书本上的那些死板的知识,更是一个活生生的过程。
在这方面,杜威可是个大牛。
他的活动中心课程论强调了学习过程的实践性,跟咱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和实际操作紧密相关。
你想啊,光靠死记硬背能学到真本事吗?那可是大错特错了!2. 杜威活动中心课程论的核心观点2.1 以活动为中心的学习杜威认为,学习不是孤立的,而是要围绕学生的实际活动来进行。
也就是说,咱们要通过做中学,而不是仅仅通过听老师讲课来学。
这就像咱们学骑自行车,得实际去骑,光听别人说怎么骑没用啊!2.2 真实的生活经验杜威还强调,教育要和真实的生活结合起来。
比如,咱们学数学,如果能用在实际的生活中,比如计算购物的花费,那就更有意义了。
这种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让他们觉得所学的东西有用。
3. 实践中的应用3.1 课堂上的活动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动手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比如,做实验、模拟现实问题等,都是很好的方法。
这样,学生就能在做中学,真正掌握知识的精髓。
3.2 社会实践杜威还认为,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要紧密结合。
比如,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社会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团队合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4. 总结:杜威理念的价值总的来说,杜威的活动中心课程论就是要把学习变得更有趣、更贴近实际生活。
它提醒我们,教育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
通过实践和真实的活动,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也能为将来的生活做好准备。
所以啊,教育不该是枯燥的,而应该是充满活力的。
如果咱们能把杜威的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肯定能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效!。
杜威的经验课程观
杜威的经验课程观摘要:杜威反对以学科的形式呈现课程。
他主张课程应当还原为儿童的生活经验,只有连续的、能促进儿童生长的经验才能进入课程。
杜威重视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但并不是主张教育者对儿童放任自流,相反,杜威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者必须充分了解和尊重儿童的生活与儿童的世界,在儿童已有经验和未来经验之间架设“桥梁”:让儿童在游戏、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获得新的经验。
杜威经验课程观是建立在其经验哲学的基础之上的,所谓经验哲学就是“用生活的经验来解释教育的意义、教育的计划和设计的一种明智理论”。
杜威认为教育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要进行教育研究就有必要建立一种健全的经验哲学。
一、杜威经验课程观的哲学基础(一)经验的定义经验通常指感觉经验,是人们在同客观事物直接接触的过程中,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
与传统的经验定义不同的是,杜威的经验并不单纯地指感觉经验,而是一个“双义语”,“它不仅包括人们做些什么和遭遇些什么,他们追求些什么、爱些什么、相信和坚持些什么,而且也包括人们是怎样活动和怎样受到反响的,他们怎样渴望和享受,以及他们观看、信仰和想象的方式……等能经验的过程”。
经验是有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二)经验主义的认识论杜威认为思维和知识都来源于经验。
人们从经验中发展思维,认识到一个事物和各个方面的联系,便获得了知识。
思维的开始阶段是经验_,思维的结果归结于知识,知识的作用在于使一个经验能自由地用于其他经验。
(三)自然主义的经验主义杜威提出一种称之为自然主义的经验主义或经验自然主义的哲学。
他认为,经验与自然是合一的,经验既是在自然之内l的。
也是关于自然的。
被经验到的如石头、植物等不是经验而是自然,只有当这些事物以某种方式与人相互作用时,才是经验。
经验是认识自然、深入自然奥秘的惟一方法,而经验所揭示出来的自然则使经验进一步发展。
杜威强调,经验是经验者与被经验者、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经验具有能动性,是对事物的一种改造。
杜威教育思想
杜威(1859~1952)是20世纪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一生从事教育活动和哲学、心理学及教育理论的研究,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要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民主主义与教育》等,其中《民主主义与教育》最集中、最系统的表述了他的教育理论,被视为堪与《理想国》和《爱弥儿》相提并论的专著。
一、教育的本质1.教育即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命题关注正规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以及个人(儿童)生活的关系。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理想的学校生活应该与孩子自己的生活相适应,满足他们的需要和兴趣。
它应适应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趋势,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杜威提出“生命教育”在本质上是针对教育脱离社会生活的现状,和需要改革过时的学校教育和学校生活,使其更有活力,更有趣,更有效,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和社会改革。
根据“教育即生活”,杜威进一步提出“学校即社会”,意在使学校生活成为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的、理想的社会生活,使学校成为一个合乎儿童发展的雏形的社会。
而要将此落于实处,就必须改革学校课程,把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作为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中心。
可见,“学校即社会”是对“教育即生活”这一命题的进一步引申,代表社会生活的活动性课程的引入是使学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基本保证。
从“教育即生活”到“学校即社会”再到课程的变革(“从做中学”)是层层递进的。
杜威之所以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是因为他坚信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认为社会的改造要依靠教育的改造,教育改造之所以必要,是因为能给社会生活的变革以充分的和明显的影响。
杜威希望通过教育改造社会生活,使之更完善、更美好。
2.教育即生长杜威的“教育即生长”实质上是在提倡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
他针对当时的教育无视儿童天性,消极地对待儿童,不考虑儿童的需要和兴趣的现状,提出了“教育即生长”的观念,要求摒除压抑、阻碍儿童自由发展之物,使一切教育和教学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要求。
第十九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把思维的五个步骤在教学过程中展开,形成了 教学的五个步骤,即“五步探究教学法”:
第一,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情境;
第二,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 维的刺激物; 第三,他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 对付这个问题;
第四,有条不紊地展开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五,通过应用来检验他的想法是否有效。
评价:杜威强调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 性,使学生主动地活动、积极的思维,并注意学生 的兴趣与需要,这是很有见地的,它为“发现法” 的教学方法奠定了基础。 但是,把整个教学过程完全建立在学生带有盲目摸 索性的“做”的基础上,这是不科学的、不符合教 学规律。该教学方法过于注重活动,忽视了系统知 识的传授,狭化了认知的途径,泛化了问题意识, 在实践中也存在着许多影响教育质量的问题。
?他认为由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即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而由社会政治需要所即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而由社会政治需要所决定的教育目标则是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杜威指责这是一种外在的虚伪的目的
第十九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
主讲:谢志斌
第十九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
一、生 平
杜威,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 他一生从事教育活动和哲学、心理学及教育理论的研究。他 以其独特的创见和深邃的思想,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研究教育的特点是起点高,有丰富的哲学、心理学和伦理 学基础,并关注教育的社会问题,最终形成了实用主义教育 理论。 杜威一生著作丰硕,其中,教育哲学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 最集中、最系统地表述了他的教育理论,被西方教育家视为 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有同等地位的重 要教育著作——教育史上的三个里程碑之一。
论杜威的活动课程观
论杜威的活动课程观摘要:杜威是世界教育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哲学家,他依据自己独特的哲学观、心理观、和社会观,对教育问题和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建立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论体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课程观,对我国的教育也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杜威课程教育现实意义一.引言杜威的课程观是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突出表现。
“教育即生长,生活和经验的不断改造,学校即社会”是其课程观的理论基础;同时,杜威对两大流派的课程观思想作出了批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课程观思想,杜威的课程观对我国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二.杜威课程观的理论基础1、教育即生长杜威认为,“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之外,没有别的目的。
”在他看来,教育是一个自然过程,儿童和成人都在成长,只是生长的方式不同而已。
因此,教育无需用成人的标准来框定儿童,儿童的生长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
杜威极力主张尊重儿童的未成熟状态,并以儿童为中心进行教学。
他认为,儿童的未成熟状态不仅仅是一无所有或缺乏的意思,而是说明儿童具有生长的可能性,儿童虽然处于这种未成熟阶段,但他一直有发展的趋势。
因此,无论儿童年龄大小,教育都是为其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条件的事业。
[1]我们对未成熟状态,先是觉得不耐烦,愈快过去愈好,于是,用这种方法教育出来的成人,回顾儿童期和青年期,感动无穷遗憾,只看到失却机会和浪费能力的景象。
[2]2、教育即生活,生活即发展杜威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 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一种生活、一种发展。
关于生活与发展,杜威说,“生活就是发展, 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3]从儿童和成人生活的特征来看,所谓的发展,就是将能力引导到特别的渠道,如养成各种习惯,这些习惯包含执行的技能、明确的兴趣和特定的观察与思维对象。
既然实际上除了更多的生长,没有别的东西是与生长相关的,所以除了更多的教育,没有别的东西是教育所从属的。
《教育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绪论1.教育规律的定义。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3.教育学的产生、发展经历了哪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是什么?(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论语》,汇集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散记在他的哲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
3)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学记》大约出现在战国末期,是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比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还早三百来年。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1632年捷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
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2)1762年,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他的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3)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1)1861年出版了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
2)1900年“实验教育学”由德国的梅伊曼首先提出,德国教育家拉伊1908年出版的《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3)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实用主义教育学说,这种教育学说为杜威所创立,其代表著作是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4)俄国1939年出版了以凯洛夫为总主编的《教育学》。
这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5)我国杨贤江于1930年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1)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第六讲 杜威的教学思想
4、关于师生关系:儿童是中心 “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政变是重 心 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 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 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是中心,教育 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二、杜威教学思想的主要观点 1、教学组织:学生为中心 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使得 一切主要是为儿童的而不是为教师的。因为 以儿童为中心是与儿童的本能和需要协调一 致的,所以,在学校生活中,儿童是起点, 是中心,而且是目的。杜威强调说,“我们 必 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自己的 出发点 。”
(二)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1、实用主义哲学 接受了皮尔斯的“存在就是有用”和詹 姆 士的“有用就是真理”的实用主义哲学观点, 并强调哲学必须研究“效用”,认为哲学必 须 与人的生活、事务发生联系,完成反对或捍 卫某种立场的使命,最好的方式是使哲学和 教育结合起来。
2、生物化心理学 杜威认为人生来即有“制造、交际、表 现、 探索”四种本能,由这四种本能的需要产生 了 人的制作、语言和社交、艺术表现与探究发 现四种兴趣,这些本能和兴趣提供学习活动 的心理基础和动力,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按照 儿童本能生长的不同阶段给他适当的材料, 促进人的生物本能和欲望的表现和发展。
1、关于教育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 即 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 会”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 的历程、它是辅助受教者使之生长、发展、 改造经验的活动。所以,教育就是生活、生 长。从生活生长着眼,教育是生活的更新, 不断生长,也就是不断地重新组织、构造、 形式的过程。
练习与思考 1、述评杜威的五步教学法。 1、分析杜威课程观的特点及其启示 。 2、简述儿童经验与学科知识的关系,分析杜 威经验课程论的启示。
杜威的课程观
杜威的课程观——杜威教育理论研究之8逍遥行者2013年9月6日(一)按照学生的兴趣与需要选择教材杜威认为,所谓教材,就是我们在进行一件有目的的事的时候,所观察、追想、阅读和谈论的种种事实。
学校教材乃是“用于读、写、算、历史、博物、图画、唱歌、物理、化学、近世语、外国语等等科目”。
他认为,教师在选择教材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教材要使儿童感到“有兴趣”,这样,儿童才肯用心去学习,从而掌握知识。
儿童由于爱好而尽力去探索,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就有助于深刻理解他所学习的对象。
杜威认为,兴趣是任何有目的经验中各种事物的动力,兴趣来源于儿童的本能和经验。
儿童有四种本能:社交的本能、制造的本能、艺术的本能和探索的本能。
这四种本能产生四种相应的兴趣,即语言与社交的兴趣、制造或建造的兴趣、艺术表现的兴趣、探索或发现的兴趣。
这四方面的兴趣是天赋的资源和未经开采的资本,儿童生动活泼的生长就是不断地实践这四种兴趣。
教育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能够使儿童的兴趣或冲动得到连续不断地释放、协调的过程,也是不断实践这四种兴趣的过程。
杜威把儿童的本能作为他们获得经验的基础,为此,教育必须从儿童的兴趣或冲动出发,通过某种组织得当的课程,使儿童的经验得到不断改造。
教材使儿童感到“有兴趣”并符合他们的个性,这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秘诀。
杜威还指出,选择教材要考虑让儿童掌握一些生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
他举例说,我们在学校里面教园艺一科,不一定是要培养成将来的园丁,也不是用来作为将来消遣方法。
园艺一科,能使学生研究农事与种植在民族史上占什么位置。
从事园艺的作业,能借此学习生长的事实,泥土的化学,光线空气与水汽的效用,以及有害与有益的兽类生活等。
他既承认园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教学的必要性,又指出它在儿童了解农业基础知识方面的作用。
在他看来,教材的特点在于把一定社会的文化要素组成为有组织的形式,提示教师,使他明了,使他不至乱碰,白费心力。
教材应该把那些须“永远保存的文化要素”标准化,这样,教师教学时就有了根据,因而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育学概论习题1-8章(配答案)判断题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 尽心上》。
(√)P12.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学》上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
(√)P23.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教育。
(√)P2 4.“成均”、“痒”是古代萌芽时期的学校称谓。
( )P35.古代由朝廷直接办理的官学称为中央官学,由历代官府按行政区域在地方设置的学校称为地方官学。
(√)6.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与元朔五年,设博士弟子,是中国大学建立之始。
(√)P37.奴隶社会学校所实施的教育内容主要为“四书”和“五经”。
( )P58.东汉灵帝光和元年,鸿都门学的建立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的建立。
(√)P59.“五经”包括《诗》、《书》、《礼》、《中庸》、《孟子》。
( )P610.科举制是中国古代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种选士制。
(√)P711.隋炀帝大业二年,设进士科,是科举制之始。
(√)P712.上个世纪末,我国党和政府作出了两大教育上的决策:其一是《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二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
( )P1113.中世纪的“四艺”指的是算术、几何、天文学、音乐伦理。
(√)P1414.中世纪的“七艺”指的是骑马、游泳、投矛、击剑、打猎、奕棋、吟诗。
( )P1415.中世纪最早的大学是11世纪中期建立的意大利萨莱诺大学。
(√)P1516.教育普及化是教育民主化的基本保证。
(√)P1817.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
(√)P2318.赫尔巴特的学生齐尔和赖因把教学过程归结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 )P2319.杜威提出传统教育三中心是教师中心、学生中心、教材中心。
( )P2420.十九世纪的英国哲学家斯宾塞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不断改造”。
( )P24 2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P2522.《论语》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概论习题(有答案)
第五章课程理论一.判断题1.在英语世界里,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
(√)2.《学记》中关于课程的说法有“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功夫、大立课程”等。
(x)3.从辞源学的角度看,当课程作为名词使用时,其原初含义即为“在跑道上跑”,其引伸含义即为“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获取活生生的经验或体验的过程”。
(x)4.课程是“学习的内容及其进程”,这是将“课程”作为动词性理解而得出的定义。
(x)5.传统的学科课程是将“课程”作为名词使用的突出代表性课程范式。
(√)6.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使用逐渐由动词转向名词。
(x)7.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与教材内容有冲突的经验,我们不能将它视为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
(x)8.中国的“六艺”与西方的“七艺”是学科的萌芽。
(√)9.活动课程的最大优点在于教育过程便于组织并提高了教学效率。
(x)10.活动课程最早可追溯到杜威身上。
(x)11.杜威在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深刻阐述了儿童的心理经验与知识的逻辑结构之间的关系。
(x)12.杜威的活动课程理论彻底否定了学科课程或逻辑经验的教育价值。
(x)13.课程的选修制最先始于大学。
(√)14.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是“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15.隐性课程对受教育者而言都具有正面的教育意义。
(x)16.最早涉及隐性课程研究的教育家是克伯屈。
(x)17.师生关系、校园文化等属于教育中的显性课程。
(x)18.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之目的是使人更加自由,更富有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19.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强调教学活动中的过程,而否定活动中的一切目标。
(x)20.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创造者,因此课程并不总是先于教学过程而编制好的。
(√)21.加涅认为,人类的学习按复杂程度分为8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动作连锁学习、言语连锁学习、辩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学习。
(√)22.学习者的年龄越小,课程的编制更应该考虑和侧重课程的心理组织。
经验主义课程杜威经验主义
经验主义课程_杜威经验主义课程理论一经诞生,便发展迅速,形成了多种课程理论的流派.对我国影响较大的课程理论主要有理性主义的课程理论、经验主义的课程理论和建构主义的课程理论.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理论无疑是不可缺的部分.下面是WTT整理杜威经验主义的范文,欢迎阅读!杜威经验主义篇一杜威的课程论是实用主义教育观的突出表现。
他提出的社会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的教育原则,实质是其课程论的本质特征。
杜威以活动为中心的课程实施方式,是教育史上第一个给予活动课程以系统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
杜威这位著名的教育家的教育理论,虽然有缺陷和实践偏差,但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和一些有益的原则,对于杜威这样一位很有影响的教育家的评价,必须采取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把他所处的历史背景、他的哲学观和心理观联系起来,辩证、历史地评价。
杜威的课程理论是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基础之上的,这样就难免使其陷入不可知论中,他的课程论的失败和实践偏差今天看来是十分明显的:(1)他将课程的本质看成是直接经验的总和,强调儿童的本能,否定了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间接经验的教学。
(2)片面强调课程的组织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因而忽视了课程本身的逻辑性和规律性,阻碍了学生获得完整而系统的知识。
(3)强调开放型的课程内容,将社会中的各种职业以活动作业的形式引入学校课程,大大削弱了系统的基础知识的教学。
(4)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强调活动教学,忽视课堂教学。
这种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必然造成教学质量的严重下降。
杜威用这种课程论指导教学势必难以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
但是杜威的课程论又是极具特色的,有着不可否认的合理因素和可借鉴的价值: (1).提出以儿童为中心组织课程的思想,彻底地改变了旧的课程观忽视儿童的缺陷。
自杜威之后,再也没有哪一派教育家敢公开忽视儿童及其自主性了。
(2).强调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上,以儿童的天赋本能和兴趣组织课程,这在课程论发展中是一大进步。
《杜威的教育理论》
1904-193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推动学 校革新。先后撰写了《明日之学校》(1915)、 《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等著作,形成了 系统化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 1930(退休)-1939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名 誉教授。出版了《经验与教育》(1938)。 1952年因患肺炎症去世。
编辑课件
1884-1894年,先后在密执安大学和明尼苏 达大学任教,主讲心理学和哲学,讲课时 竭力与中小学的改革相结合。 1894-1904年,任芝加哥大学哲学、心理学 和教育学系主任,开始教育改革尝试。 1896年创立实验学校,进行教育创新。同 时,发表了《我的教育信条》(1897)、 《学校和社会》(1899)和《儿童和课程》 (1902)等一些教育论著。
编辑课件
《学校与社会》(1899)是杜威对芝加哥实验 学校家长和赞助人的几个演讲汇集成的一本小 册子。许多人认为这本书是他所有著作中影响 最大的一本。杜威首先从美国“工业制度” (即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过程中引起的社会生 活的根本变化以及教育应当怎样适应这种变化 来论述教育上的一切问题。他要求学校在教材 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根本改革。他主张把各种类 型的作业(如纺织、烹饪等)、自然研究、科 学常识、艺术、历史引进学校,使每个学校成 为Leabharlann 个“雏形的社会”。编辑课件
杜威退休后继续写作,直至1952年去世 为止。《我们怎样思维》《芝加哥实验 的理论》《经验与教育》《人的问题》 是他这个时期里的主要教育著作。美国 进步教育运动从20世纪30年代起,便从 极盛走向衰落。1955年美国“进步教育 协会”的解体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因此, 杜威这个时期的著作的一个特点,是他 对进步学校的一些看法和为进步教育所 作的种种辩护。
美国教育学者罗恩曾这样指出: “未来的思想必定会超过杜 威……可是很难想像,他在前 进中自识能够不通过杜威。” 我国教育史学者赵祥麟先生也 曾指出:“只要旧学校里空洞 的形式主义存在下去,杜威的 教育理论将依旧保持生命力, 并继续起作用。”
《课程与教学论》发展历史
《课程与教学论》发展历史一、教学论发展的历史通过查阅资料和我的理解,我将教学论的发展分为“教学论的萌芽期”、“教学论的形成期”、“教学论的发展期”、“教学论的繁荣期”四个时期,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各个时期教学论的发展!状况。
(一) 教学论的萌芽期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自从产生教育活动以来,就开始形成了各种教学思想。
孔子主张以培养“修己安人”的“君子”、“成,人”为目的,明确提出教学任务在于养成“君子”、“成人”的理想人格和各种才能;孔子提出了“六经”(即《诗》、《书》、《礼》孔子的教育思想《乐》、《易》、《春秋》六种典籍)和“六艺”在教学原则和方法上,孔子提出了启发教学、。
因材施教、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等等。
孔子的这些思想对后来我国课程与教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些思想(如启发教学、因材施教等)在今天还在沿用《学记》出自《礼记》,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著作,虽然篇幅不长,但涉及到一系列的课程与教《学记》(2000多年前) 学问题。
在教学目的上,《学记》明确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提出“教学相长”;…在教学方法上,强调预防、及时、循序、观摩。
苏格拉底提出“知识产婆术”,成为西方启发式教学的渊源。
他主张,在教学中,教师就像产婆帮助产妇生产婴儿一样,重在引导和旁敲侧击,帮助学生获得问题的结论,而不是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
~苏格拉底、昆体良昆体良在实践的基础上写出了西方第一本教育学专著《雄辩术原理》,系统地总结了培养演说家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提出通过实践、演练、观察的方法进行教学。
…(二)教学论的形成期教学论的形成期德国教育家拉特克是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人,他1612年向法兰克福诸侯呈交的学校改革的奏书《教学论或教授术》,提出研究如何教的问题——重点在于探讨如何使所有的拉特克(德国,1612) 》人最容易、最有效地获得知识和教养这一方法上的问题。
夸麦纽斯(J. A. Comenius, 1592-1670),捷克著名教育家,理论化、系统化教学论的创立者。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课程》考点巩固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课程》考点巩固最新版(二)1、多选题下面属于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的有_____。
A :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B : 教育教学的研究者C : 课程资源的建设者D : 课程资源的开发者E : 传道、授业、解惑者参考答案: ABC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BCD【解析】角色有: (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2、简答题课程资源的特点有哪些?参考答案:【答案要点】 (1) 多样性; (2) 潜在性; (3) 多质性; (4) 动态性。
3、单选题基础教育改革要求课程实行_____级管理。
A : 三B : 四C : 一D : 二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 解析:新课改要求改变课程的管理方式,实现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4、单选题为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本次课改实行_____。
A :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B : 国家、省、县三级课程管理C : 省、县、乡三级课程管理D : 教育部、教育局、教务处三级课程管理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三级课程管理的掌握。
【参考答案】A【名师点睛】本次课改按照课程的制定者不同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模式。
5、单选题首次提出“隐性课程”概念的学者是_____A : 杰克逊B : 泰勒C : 杜威D : 博比特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隐性课程”一词是由杰克逊在 1968 年出版的《班级生活》一书中首先提出的。
6、简答题试述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 (1) 学生中心课程理论也称儿童中心课程理论,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特别是活动为中心来编制课程的理论,因此,这种课程理论又称活动课程理论。
对杜威经验主义课程理论中“经验”的理解
1、音乐表演实践:通过参加歌唱、演奏等音乐表演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 握音乐表现技巧,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2、音乐创作实践:通过创作音乐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音乐创作过程和规律,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音乐教育实践:让学生参与音乐教育实践活动,如组织音乐会、参加音乐 比赛等,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杜威所提出的“经验”概念,既包括个体与外部环境互动中所获得的感觉和认 知,也包括在这些互动中产生的情感、价值观和态度等。经验具有两个基本特 征:一是行动,二是反思。行动使得经验得以产生,而反思则是对行动的总结 和提升,进而形成更具指导性的经验。
杜威经验主义课程理论主要学生如何获得经验以及如何评估经验的质量。他认 为,经验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 能力和创造力。在课程设计中,杜威主张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通过直接参与 和动手操作获取经验。此外,他还强调了反思在经验积累中的重要性,学生应 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并总结经验,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审美性和实践性在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审美性是指对美的感受和表达, 包括对音乐作品的形式、情感、思想等方面的欣赏和评价。实践性则是指在音 乐表演、创作和评价等方面的实践经历,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加深对音乐作 品的理解和感受。在音乐教育中,审美性和实践性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只有将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实现音乐教育的目标。
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审美性缺失和实践性 不足。具体表现为一些学校过分注重音乐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音乐审美方面 的教育;同时,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备有限等原因,导致学生缺乏实践 机会,无法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审美 性与实践性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示
杜威的“活动课程论”不仅影响了20世 纪的课程理论和实践,而且对我们今天 中小学课程改革中如何设计和开展活动
课程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1.活动课程的设置必须为学生创设丰富的问题情景,而这些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兴趣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促进学生的求知欲。
2.活动课程的设计要将学生的需要列为一项重要的依据,活动课程的组织也要侧重 于符合学生的心理序列。
杜威的活动课程论
01
人物简介
02
什么是活动课程观
03
课程论的本质
04
活动课程观的启示
一、约翰· 杜威简介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的 集大成者。杜威建造了实用主义的 理论大厦。他的著作很多,《哲学 之改造》、《民主与教育》、《教 育哲学》、《明日之学校》,涉及 科学、艺术、宗教伦理、政治、教 育、社会学、历史学和经济学诸方 面,使实用主义成为美国特有的文 化现象。
(六)儿童中心论
三、杜威的影响
杜威的教育思想曾对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
国教育界、思想界发生过重大影响。民国
时期一些重要人物如胡适、陶行知、郭秉
文、张伯苓、蒋梦麟等均曾在美国哥伦比 亚大学留学,曾是杜威的学生。他反对传 统的灌输和机械训练、强调从实践中学习 的教育主张,对蔡元培、晏阳初以至毛泽
东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二、杜威的个人思想
杜威的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区别于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 的“旧三中心论”,他提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 心论”。 (一)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 (二)教育无目的论 (三)“学校即社会”
(四)教学论
(五)道德教育论
3.活动课程的设计要避免沦于形式化。
4.要学习杜威提出的“教学五步法”的思想内核,合理地设计活动课的开设步骤。
欣赏活动课程有关的图片
学校里设置的实验 室 各种手工活动
表
演
游 实践动手能力
戏
活动作业 菜 化 妆 园
谢
谢
什么是活动课程论?
杜威认为“学校科目相互关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
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
活动。”
杜威活动课程论的本质特征:三个中心
以儿童为中心
01
以社会为中心
02
以活动为中心
03
杜威的课程论是实用主义教育本质“教育即生
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 不断改造”的具体体现。
一、课程论建立的基础和发展主线是以儿童为中心
杜威从解放儿童与儿童和课程的关系入手去构建全部课程理论
1、儿童生来就有四种本能,杜威认为这四方面是 天赋的资源,因此他将儿童的本能作为他们获得 经验的基础,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1、社交本能 2、制造本能 3、艺术本能 4、探索本能
体现了“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 继续不断改造“”
2、主张学校应成为一个学生自由发展的场所
二、课程科目及其选择内容的依据是以社会为中心
杜威认为儿童的个性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并将社会 环境对个性的制约作用看成是儿童个性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因 此主张学校应该是现实生活简化的一种雏形状态。
学校即社会
儿童为中心和社会为中心是紧密联系并且高度统一的, 在儿童与社会中有一个连接的共同要求——活动
儿童
活动
社会
三、课程实施的方式是以活动为中心
1 . 代表了社会的情境 , 从而使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 紧密联系起来 ;
2 . 活动作业能够满足儿童的兴趣 ;
3 . 活动作业是使所学知识从经验到逻辑的一种形式
总结
(一).重视儿童兴趣与需要的课程观 (二).坚持探究性活动课程形式的课程观
(三).儿童、知识和社会相统一的课程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