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艺学课件第2章 微生物生长与产物合成
合集下载
发酵工程 第二章 发酵工业微生物菌种制备原理和技术讲解
![发酵工程 第二章 发酵工业微生物菌种制备原理和技术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cdcfcf0d360cba1aa911da92.png)
的水生环境中生长
种类:分属于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及半知菌 类,目前已知的酵母菌有56属,大约500多种, 与其他类群比,种类要少得多。
分布:酵母菌主要分布在含糖质较高的偏酸 性环境,诸如果品、蔬菜、花蜜和植物叶子上, 特别是葡萄园和果园的土壤中,因而称为糖菌 (Sugar fungus)。
裂殖酵母
5. 担子菌——蘑菇(mushroom)
6. 藻类
许多国家已把藻类作为人类保健食品和饲料。 螺旋藻
可通过藻类将CO2转变为石油;国外还有从“藻 类农场”获得氢能的报道。
三、工业微生物的来源
根据资料直接向有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 厂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 从发酵制品中分离目的菌株 自然界中分离筛选新的微生物菌种 菌种选育:自然选育、人工诱变、原生质体融 合、基因工程改造
第一节 发酵工业常用的微生物菌种
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多种多 样的微生物,它们和我们 的生活密切相关。
目前已知微生物约有10万种,分布在以下各界中:
原核生物界:例如细菌、蓝藻 真菌界:例如酵母菌 原生生物界:例如草履虫、变形虫 病毒:例如艾滋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
发酵工业对菌种的要求
能在廉价培养基上迅速生长,目的代谢产物产量高 培养条件易于控制 生长速度和反应速度快,发酵周期短 满足代谢控制的要求 抗噬菌体和杂菌的能力强 遗传性状稳定,菌种不易变异退化 发酵过程产生泡沫少 对前体物质有耐受能力,不作为碳源利用 不是病原菌,不产生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
如何在后续的操作中使这种可能性实现?
从自然界中分离培养微生物是菌种选育的重要 和基础的步骤。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分离培养方法能揭示 一个试样中所包含的所有微生物总数和种类。
在任一试样中所存在的微生物仅为极少数特定种 类的菌株;在工业微生物筛选过程中,应及时调 整检测方法,以与各种不同类型的生长和代谢之 微生物相适应。
种类:分属于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及半知菌 类,目前已知的酵母菌有56属,大约500多种, 与其他类群比,种类要少得多。
分布:酵母菌主要分布在含糖质较高的偏酸 性环境,诸如果品、蔬菜、花蜜和植物叶子上, 特别是葡萄园和果园的土壤中,因而称为糖菌 (Sugar fungus)。
裂殖酵母
5. 担子菌——蘑菇(mushroom)
6. 藻类
许多国家已把藻类作为人类保健食品和饲料。 螺旋藻
可通过藻类将CO2转变为石油;国外还有从“藻 类农场”获得氢能的报道。
三、工业微生物的来源
根据资料直接向有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 厂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 从发酵制品中分离目的菌株 自然界中分离筛选新的微生物菌种 菌种选育:自然选育、人工诱变、原生质体融 合、基因工程改造
第一节 发酵工业常用的微生物菌种
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多种多 样的微生物,它们和我们 的生活密切相关。
目前已知微生物约有10万种,分布在以下各界中:
原核生物界:例如细菌、蓝藻 真菌界:例如酵母菌 原生生物界:例如草履虫、变形虫 病毒:例如艾滋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
发酵工业对菌种的要求
能在廉价培养基上迅速生长,目的代谢产物产量高 培养条件易于控制 生长速度和反应速度快,发酵周期短 满足代谢控制的要求 抗噬菌体和杂菌的能力强 遗传性状稳定,菌种不易变异退化 发酵过程产生泡沫少 对前体物质有耐受能力,不作为碳源利用 不是病原菌,不产生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
如何在后续的操作中使这种可能性实现?
从自然界中分离培养微生物是菌种选育的重要 和基础的步骤。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分离培养方法能揭示 一个试样中所包含的所有微生物总数和种类。
在任一试样中所存在的微生物仅为极少数特定种 类的菌株;在工业微生物筛选过程中,应及时调 整检测方法,以与各种不同类型的生长和代谢之 微生物相适应。
《发酵技术》PPT教学课件
![《发酵技术》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85f397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fa.png)
活动一
•一、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抗生素是生物在其生产活动过 程中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并能在低 微浓度下有选择性地抑制或杀灭其 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有机物。
1929年,英国人弗莱明发现青霉 素,二战期间大规模发酵生产,是 世界上最早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头 孢是在青霉素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5、做好酸奶可立即食用,放冰箱冷 藏后口味更佳。
乳酸菌
• 是一类能利用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通 称。至少可分为18个属,共有200多种。在自然界分布极为 广泛,并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肠道中。
• 分为乳酸链球菌族,通常成对或成链。乳酸杆菌族,菌体 杆状。
• 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食物中丰富的乳糖分解成乳酸, 使食物酸甜可口,促进胃液分泌,促进消化,乳酸与钙结 合形成乳酸钙,极易被人体吸收,也可被乳糖不耐症人群 选用。
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1、了解目的要求、材料器具 2、理清方法步骤 材料器具 带密封盖的瓶子、酸奶一瓶、鲜牛奶两包、汤勺一个
制作酸奶的方法步骤: 1.将容器清洗干净,并煮沸消毒。 2.将牛奶加入适量白砂糖,煮开。 3.冷却到35~38度,倒入瓶中。 4.加入酸奶,搅拌均匀,盖严瓶盖。 5.20~30度温度条件下培养1-2天。
(三)自制泡菜
(四)其他应用 沼气池结构示意图
• 无氧条件 • 利用微生物——甲烷细菌 • 产生甲烷 • 甲烷燃烧可用于照明、发电。 • 沼渣是沼气发酵后残留在沼气池底部的半固体物质,含有丰
富的机质、腐殖酸、粗蛋白、氮、磷、钾和多种微量元素 等,是一种缓速兼备的优质有机肥和养殖饵料。
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二)自入适量的白砂糖
3、待牛奶冷却至室温(不烫手),倒入酸奶机 中,按照酸奶发酵剂说明(1000ml牛奶配1g菌粉) 倒入适量菌粉,充分搅拌均匀。
第二章发酵工业微生物菌种制备原理和技术-PPT
![第二章发酵工业微生物菌种制备原理和技术-PPT](https://img.taocdn.com/s3/m/d0b29e95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0.png)
筛选一些具有特殊性质得微生物时,需根据该微生物独特 得生理特性到相应得地点采样(极端环境)。如:
高温酶产生菌:温度较高得南方,或温泉、火山爆发处 及北方得堆肥中采集样品;
低温酶产生菌:寒冷得地方,如南北极地区、冰窖、深 海中采样;
耐压菌:海洋底部采样。 耐高渗透压酵母菌:通常到甜果、蜜饯或甘蔗渣堆积处
菌种纯化就是指在特定环境中只让1种来自同一祖先得微生物 群体生存得技术。
菌株分离、筛选虽为两个环节,但却不能绝然分开,因为分离中 得一些措施本身就具有筛选作用。工业微生物产生菌得筛选 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就是从自然界分离所需要得菌株,二就是 把分离到得野生型菌株进一步纯化并进行代谢产物鉴别。
3、分离思路
从自然界筛选
B、采样季节:以温度适中,雨量不多得秋初为好。
C、采土方式:在选好适当地点后,用小铲子除去表土,取 离地面5-15cm处得土约10g,盛入清洁得牛皮纸袋或塑 料袋中,扎好,标记,记录采样时间、地点、环境条件等, 以备查考。为了使土样中微生物得数量与类型尽少变 化,宜将样品逐步分批寄回,以便及时分离。
别出来。
抗生素筛选
6、生产性能得测定
由于纯种分离后,得到得菌株数量非常大,如果对每 一菌株都作全面或精确得性能测定,工作量十分巨大, 而且就是不必要得。一般采用两步法,即初筛与复筛, 经过多次重复筛选,直到获得1~3株较好得菌株,供 发酵条件得摸索与生产试验,进而作为育种得出发菌 株。这种直接从自然界分离得到得菌株称为野生型 菌株,以区别于用人工育种方法得到得变异菌株(亦 称突变株)。
采样。如有人曾在花蜜中分离到一株能耐30%高糖得耐 高渗透压得酵母菌。
(3)含微生物样品得富集培养(优化得过程) ----施加选择性压力分离法
发酵工艺基本原理课件
![发酵工艺基本原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7d086ab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18.png)
发酵过程的控制
温度控制
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重要 因素,通过调节温度可以控制发酵过 程。
pH控制
pH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产物合成有重 要影响,通过添加酸或碱来调节pH 。
溶氧控制
某些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需要充足的 溶氧,通过控制通气速率和搅拌速率 来满足。
泡沫控制
通过添加消泡剂或调节搅拌速率来控 制发酵过程中的泡沫。
03
02
医药工业
用于生产抗生素、维生素等药品。
环境治理
用于处理废水、废气等污染物,实 现环保和资源化利用。
04
02
发酵微生物
发酵微生物的种类
01
02
03
细菌
如乳酸菌、醋酸菌等,是 发酵工业中应用最早、最 广泛的微生物。
霉菌
如曲霉、根霉等,能够产 生丰富赤酵母等 ,主要用于酒精发酵和面 包制作。
发酵产物的提取和精制
提取
根据发酵产物的性质和溶解度,采用 不同的提取方法,如溶剂萃取、沉淀 法、吸附法等。
精制
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去除杂质, 提高发酵产物的纯度和质量。常见的 精制方法有结晶、离子交换、色谱分 离等。
发酵产物的应用
食品工业
如酒精饮料、面包、酸奶 等食品的制造。
农业
如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 农药等的生产。
厌氧发酵罐
专为厌氧发酵设计,具有严格密封和搅拌装 置,以维持厌氧环境。
发酵设备的选择
根据发酵工艺要求
不同的发酵工艺需要不同类型的设备,选择 时应考虑工艺的特殊要求。
设备材质与耐腐蚀性
选择耐腐蚀、耐高温、耐压的材质,以确保 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设备容量与生产规模相适应
确保设备容量与生产规模相匹配,避免浪费 或不足。
发酵工艺学ppt课件
![发酵工艺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0463360b4e767f5acfce6f.png)
● 起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环孢菌素A等
(2)、氨基酸 (3)、维生素:VB2、VB12、VC、VA的前体 (4)、甾体激素:可的松、泼尼松、肤轻松、确氨舒松等
(5)、生物制品:各种疫苗、类毒素等 (6)、治疗用酶:蛋白酶、核酸酶、尿激酶、SOD等 (7)、酶抑制剂:
(8)、其他:核酸类药物如:肌苷、辅酶A、AMP、ATP、FAD
2、纯培养技术的建立---第一个转折期 奠基人:安东尼.列文虎克、巴斯德、柯赫等
本时期产品:酵母、酒精、丙酮、有机酸、酶制剂等,主要 为厌氧发酵和表面术的建立---第二个转折期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点青霉可产抑制葡萄球菌 的青霉素。1945年大规模生产,采用深层培养技术。 链霉 素、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出现其他发酵产品 也相继出现 本时期产品:抗生素类、氨基酸类、酶制剂类
用于选择性分离放线菌的几种培养基 培养基 含胶态几丁质、矿物盐 基质减半的营养琼脂培养基 葡萄糖、天冬酰胺、 占优势的菌株 链霉菌属、微单孢菌属 嗜热放线菌 马杜拉放线菌、小双孢菌 含
2、分离不同产物的微生物采用不同的培养基 分离各种酶类、分离固氮菌 3、恒化式富集培养技术
三、菌种的分离 (一)、选择性压力分离法 选择性压力分离法:利用不同微生物生长繁殖对环境及营养 的要求不同,如:温度、pH、渗透压、氧气、碳源、氮源及 其他特殊条件,使其利于某类或某种微生物的生长而不利于 其他种类微生物的生存,以使目的菌占优势而得以分离出来 的方法。 1、分离不同微生物采用不同的培养基或培养条件
1960~1970
1970~1980 1980~
4、人工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菌---第三个转折期
● 核苷酸、有机酸及部分抗生素用诱变育种的方法使产量大幅度
发酵过程PPT课件
![发酵过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472b3648d7c1c708a14576.png)
1.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 2.多级恒化器连续发酵 3.进行细胞回流的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 (三)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的应用
.
13
连续发酵动力学-发酵装置
连续发酵类型及装置
➢ 罐式连续发酵 ➢ 单级 ➢ 多级串联 ➢ 细胞回流式
➢塞流式连续发酵
.
14
连续发酵动力学-发酵装置-单级
单级连续发酵示意图
.
15
m
1KS S2
∵ S1<S0 , S2<S1
21D
从第二级开始,比生长速率 n 不再等于稀释率D.
.
35
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多级恒化器连续发酵
第二级基质物料衡算
d d2S tD1 S D2 SY X 2x /S 2m2 xq Y P P x /S 2
❖ 稳态时,
dS2 0 dt
忽略m, qp
❖ 当连续发酵处于稳态,(ddPt )总变化0 ,
且加料中不含产物,即 P0 0 ,P分解速率可忽略。
得
DPqPx
.
28
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
❖ 几个假设: ① µ只受单一底物限制 ② Yx/s对一定的µ来讲,为常数 ③ D<DC
.
29
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
.
42
❖
解:
(1)根据Dm
ax
m
ax1
KS KS S0
0.51
2
2 50
0.402h
1
(2)对第一个反应器,其出口浓度分别为
S1
KS Dmax max D max
2 0.402 0.5 0.402
8.2g
/
L,
.
13
连续发酵动力学-发酵装置
连续发酵类型及装置
➢ 罐式连续发酵 ➢ 单级 ➢ 多级串联 ➢ 细胞回流式
➢塞流式连续发酵
.
14
连续发酵动力学-发酵装置-单级
单级连续发酵示意图
.
15
m
1KS S2
∵ S1<S0 , S2<S1
21D
从第二级开始,比生长速率 n 不再等于稀释率D.
.
35
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多级恒化器连续发酵
第二级基质物料衡算
d d2S tD1 S D2 SY X 2x /S 2m2 xq Y P P x /S 2
❖ 稳态时,
dS2 0 dt
忽略m, qp
❖ 当连续发酵处于稳态,(ddPt )总变化0 ,
且加料中不含产物,即 P0 0 ,P分解速率可忽略。
得
DPqPx
.
28
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
❖ 几个假设: ① µ只受单一底物限制 ② Yx/s对一定的µ来讲,为常数 ③ D<DC
.
29
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
.
42
❖
解:
(1)根据Dm
ax
m
ax1
KS KS S0
0.51
2
2 50
0.402h
1
(2)对第一个反应器,其出口浓度分别为
S1
KS Dmax max D max
2 0.402 0.5 0.402
8.2g
/
L,
发酵工程 ppt课件
![发酵工程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345866f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2.png)
100%
酵母菌
单细胞真菌,具有真核细胞结构 ,有产孢子繁殖和水生、好气性 生长及醇发酵和糖发酵等类型。
80%
霉菌
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多细胞的 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微生物的营养需求
水
微生物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 是良好的溶剂,能维持酶活性 ,参与代谢反应。
无机盐
参与细胞构成和代谢反应,对 细胞的渗透压平衡和酸碱平衡 起着重要作用。
利用发酵技术生产面包、啤酒 、酸奶等食品。
医药工业
生产抗生素、疫苗、干扰素等 生物药物。
化学工业
生产燃料、化学品、塑料等物 质。
环境治理
利用微生物处理废水、废气, 实现环境保护和治理。
02
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
微生物的种类与特性
80%
细菌
根据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螺 旋菌等,根据对人类的关系可分 为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和益生菌 。
细胞分离
通过离心、过滤等技术将菌体从发酵液中分离出 来。
产物纯化
通过一系列的分离纯化技术,如蒸馏、结晶、色 谱等,将产物纯化至所需的规格和纯度。
04
发酵工程的应用实例
酒精发酵Βιβλιοθήκη 010203
酒精发酵简介
酒精发酵是一种通过酵母 菌将糖类物质转化为乙醇 的过程,广泛应用于酒精 饮料、化工等领域。
酒精发酵工艺流程
提高产物的产量与质量
代谢工程
通过代谢工程手段,对微生物的代谢途径进行优化,提高目标产 物的产量和纯度。
过程控制
采用先进的传感器和在线监测技术,实时监测发酵过程,实现精 准控制,提高产物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与环境污染
节能减排技术
采用新型发酵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和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和碳排放。
微生物发酵技术 PPT课件
![微生物发酵技术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2f465226edb6f1aff001ff3.png)
• (4) 改变菌体的生化代谢而影响生长。 • 部分前体物有毒性,部分是由于溶解度 小。 • (二) 可以解除或减弱分解产物阻遏 • 部分合成酶受到易利用的碳或氮源的 阻遏,例如葡萄糖的分解代谢产物引起的 阻遏。 • (三) 可以使发酵过程最佳化
• • • • • •
二 补料的方式和控制 (一) 补料方式 连续流加、不连续流加(多周期流加)。 (二) 补料控制 1 有反馈控制 反馈控制系统:传感器、控制器和驱 动器。 • 直接方法:以限制性营养物浓度作为反 馈参数; • 间接方法:以溶氧、pH、呼吸商、排气 中的CO2及代谢产物浓度等为参数。
•
间接方法的例子:以CO2和pH为控制参 数。 • 2 无反馈控制 • 经验补料法。
第十一节 泡沫的影响及控制
• 泡沫(机械泡沫和流态泡沫)的危害: • 1 装料系数减小; • 2 增加染菌机率。 • 消泡方法:
• 1 机械消泡; • 2 消泡剂消泡。
• 1 泡沫保持恒定的水平; • 2 早期稳定下降,以后 恒定; • 蛋白质的消耗。 • 3 前期稍微降低,后又 回升;
• 一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 • 1 影响各种酶反应的速率和蛋白质的性 质; • 菌体生长所需温度与产物合成温度不 一致(如青霉素);温度不同还可能影响产 物合成的方向(如金霉素和四环素)。 • 2 影响发酵液的物理性质。(粘度、氧和 基质的溶解与传递、分解和吸收)
• • • • • • • •
二 影响发酵温度变化的因素 产热的因素: 1 生物热(Q生物) 与培养基成分和培养阶段有关。 2 搅拌热(Q搅拌) 散热的因素: 1 蒸发热(Q蒸发) 2 辐射热(Q辐射)
• (2) 摄氧率的变化 • 随菌浓增加,摄氧率不断增加,溶氧浓 度下降,菌浓至临界,溶氧至最低。 • (3) pH • 先下降后下升:利用葡萄糖产生酸,而 后再被利用。 • 先上升后下降:利用氨基酸的碳骨架, 剩下氨,而后氨又被利用。 • 限制性因素的出现,使菌体由生长向生 产转化。
《发酵工艺原理》课件
![《发酵工艺原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05faa2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e.png)
详细描述
发酵是通过微生物或酶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更简单的化合物或能量的生物化学过程。在发酵过程中, 微生物或酶可以将底物转化为有用的产品,如酒精、乳酸、醋酸等。根据产物的不同,发酵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如酒精发酵、乳酸发酵、醋酸发酵等。
发酵技术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
发酵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从古代酿酒到现代工业发酵,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创 新推动了发酵工业的快速发展。
04 发酵工艺流程与设的基本流程,包括原料准备、菌种制备、发酵过
程、产物提取等阶段。
发酵工艺分类
02
根据发酵原料、菌种和产物不同,对发酵工艺进行分类,如酒
精发酵、乳酸发酵等。
发酵工艺应用
03
介绍发酵工艺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其发展
前景。
详细描述
发酵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酿酒技术,人们通过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将 粮食转化为酒精。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工业发酵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人们开始 利用微生物或酶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如氨基酸、抗生素、酶制剂等。技术的不断
改进和创新使得发酵工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发酵工业的应用领域
要点一
总结词
发酵工业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到食品、医药、农业 、环保等多个领域。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发酵工业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其中最常见的是食品工业 中的应用,如面包、啤酒、酸奶等产品的生产。此外,发 酵技术还在医药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抗生素、疫苗 、生长因子等的生产。在农业领域中,发酵技术可以用于 生产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虫剂等。此外,在环保领域中, 发酵技术可以用于废水的处理和有机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提取方法
发酵产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提取方法进 行分离,如沉淀法、离心法、萃取法 等。这些方法的选择取决于产物的性 质和所需的纯度。
发酵是通过微生物或酶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更简单的化合物或能量的生物化学过程。在发酵过程中, 微生物或酶可以将底物转化为有用的产品,如酒精、乳酸、醋酸等。根据产物的不同,发酵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如酒精发酵、乳酸发酵、醋酸发酵等。
发酵技术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
发酵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从古代酿酒到现代工业发酵,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创 新推动了发酵工业的快速发展。
04 发酵工艺流程与设的基本流程,包括原料准备、菌种制备、发酵过
程、产物提取等阶段。
发酵工艺分类
02
根据发酵原料、菌种和产物不同,对发酵工艺进行分类,如酒
精发酵、乳酸发酵等。
发酵工艺应用
03
介绍发酵工艺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其发展
前景。
详细描述
发酵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酿酒技术,人们通过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将 粮食转化为酒精。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工业发酵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人们开始 利用微生物或酶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如氨基酸、抗生素、酶制剂等。技术的不断
改进和创新使得发酵工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发酵工业的应用领域
要点一
总结词
发酵工业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到食品、医药、农业 、环保等多个领域。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发酵工业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其中最常见的是食品工业 中的应用,如面包、啤酒、酸奶等产品的生产。此外,发 酵技术还在医药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抗生素、疫苗 、生长因子等的生产。在农业领域中,发酵技术可以用于 生产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虫剂等。此外,在环保领域中, 发酵技术可以用于废水的处理和有机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提取方法
发酵产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提取方法进 行分离,如沉淀法、离心法、萃取法 等。这些方法的选择取决于产物的性 质和所需的纯度。
发酵工程---第二章-工业微生物的生长和产物合成-幻灯片(1)
![发酵工程---第二章-工业微生物的生长和产物合成-幻灯片(1)](https://img.taocdn.com/s3/m/0cd28bad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34.png)
一、次级代谢产物基本特征
1.次级代谢产物具有种特异性 分2.类分学批上发相同酵的时菌,种产能生产生菌不生同长结周构期的抗分生为素三,个如时灰色期链霉素,既 能生生 三 3.合素个长次成中时期级氨的、期代基杀产中环假谢产物醇丝生合产类菌菌成物抗 素对期多生 ;、营为素菌养中结成体的分自构链和溶相霉环期似素境的,条又混件能的合合要物成求多不烯同大,环从内生酯长类期抗转 分霉化 R14)N.类菌A到次、参学和生菌级蛋与链上产能白次代霉不期合质级同菌谢的成合代的。过产五成谢微程种物速产生中以的率物物,上明合合也菌具显成能成体有下的产的受不降酶生生同多)系相理生基,的同特物次底因的征活级物抗控和性代特生形制的谢异素态青产性,学霉物不如都素大强产发(量,生生青合如头变霉成产孢化素,黄菌(G直青、素D到霉NVcA、的、
分裂法
细菌对环境既有用处,又有危害, 一些细菌成为病原体,导致破伤风、 伤寒、肺炎、梅毒、霍乱和肺结核
感染方式:接触、空气传播、食物、水 和带菌微生物
细菌通常与酵母菌及其他种类的真菌一 起用于发酵食物,例如在醋的传统制造 过程中,就是利用空气中的醋酸菌 (Acetobacter)使酒转变成醋。其他 利用细菌制造的食品还有奶酪、泡菜、 酱油、醋、酒、优格等。细菌也能够分 泌多种抗生素,例如链霉素即是由链霉 菌(Steptomyces)所分泌的
4. 霉菌 繁殖方式: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 单细胞或多细胞丝状真菌,发酵工业中应
用最多的是青霉、曲霉、毛霉、木霉等
Penicillium
青霉
毛霉
•墙壁潮湿,在潮湿部位容易生长霉菌 •如指甲,有时霉菌会侵入指甲造成灰指甲,所以指甲不要留长,经常清理 •脚部也是霉菌滋生的有利环境,有脚气的人就更应该注意,防止引起其他部位 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滞期的长短与菌种的遗传特性、菌种的 生长阶段、培养基的成分等有关。
思考: 在工业发酵过程中,我们希望缩短延滞期 的时间,你认为可能的方法有哪些?
缩短延滞期一般措施
①种龄:利用对数生长期的细胞作为“种子”; ②培养基成份:尽量减少接种前后培养基组分的
差异; ③ 接种量:适当扩大接种量。
三、微生物的群体生长
菌丝球
4、酵母 多以出芽繁殖。
啤酒酵母正在出芽繁殖
二、微生物生长曲线
细菌数目的对数
稳
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对
期
数
衰
延期
亡
滞
期
期
时间
某种细菌的生长曲线
延滞期(适应期)
特点:菌体体积增大较快,菌体内部代 谢活跃。初级代谢产物合成,诱 导酶开始合成。
对数期
特点:细菌个体形态、化学组成和生理特性 等均较稳定,代谢旺盛、生长迅速、 是研究微生物基本代谢的良好材料。 在生产上用作“种子”。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分化受遗传特性和环境 条件的变化的影响。
微生物细胞的分化与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 成密切相关。
因而需要了解发酵菌株的生长繁殖特性与分 化的规律,了解产物合成的基本特性及影响 因素,从而更好应用于研究、生产和实践。
——本章学习的目的
1、细菌
细菌靠简单的横向无性二等分分裂进行生殖, 这种生殖方式叫做裂殖。在适宜的环境下,细 菌只需20~30 min就能繁殖一代。
细胞形态受培养基组成的控制,温度、pH 和氧气对其无影响。
在新鲜培养上,球形→杆状转变;当条件 不适宜时杆状→球形转变。
细胞形态取决于细胞壁。节杆菌的杆状细 胞与球形细胞的细胞壁厚度不同,杆状细胞 的细胞壁无三层结构。
在肽聚糖的构成方式上,二种形态的细胞 之间存在差异。
2 根瘤菌的形态分化
1)根瘤菌细胞形态转变
分批发酵过程中比生长速率的变化
2、生长曲线的实践意义:微生物发酵的摇瓶实验、中 试以及上大罐发酵的理论基础。 在微生物的生长过程中,延滞时间、比生长速率和总 生长量有重要参考意义。 *细菌比生长速率μ与生长基质浓度之间关系: μ=μm[S/(Ks+S)] — Monod公式 μm:最大比生长速率; S:基质浓度;
2、放线菌
营养方式—放线菌的菌丝分为营养菌丝和气生菌 丝。它靠营养菌丝吸收营养物质,营腐生生活。
生殖方式—当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时,气生菌丝 顶端长出孢子丝,形成孢子。孢子散落出去,在适 宜的条件下,萌发成新的菌丝体。
3、霉菌
霉菌的生长繁殖:以有性或无性孢子或菌丝 片段繁殖,大多数以无性孢子繁殖为主,生 长易受环境影响。
Ks:μ为μm一半时的基质浓度。 当S很大时,Ks + S = S,μ=μm; 当S很小时,Ks+S=Ks,μ=(μm/Ks)S
3 连续培养:以一定方式使细菌能以恒定的μ值 进行生长,并使这种生长连续下去。
细菌的μ值与营养物质浓度有关,通过控制基 质浓度来控制细菌的μ值。
连续培养在工业生产上可缩短生产周期,但是 染菌机会增大。
根瘤菌:杆状、周生鞭毛、G-;从根部进 入植物细胞后,杆状细胞发育为膨大的类菌 体。
不同植物中所形成的类菌体形态不同。
3 丝状蓝细菌的形态分化[异形胞] 1)异形胞的分化:
蓝细菌的营养细胞行光合作用,无固氮作 用,当缺乏氮源时,特定的营养细胞可以分 化为具有固氮作用的异形胞,其存在光合系 统Ⅰ,产生ATP供固氮之用。
一、微生物的营养体分化
一种形态的营养细胞转变为另一种或几种形态的 营养细胞。
营养体分化与环境条件变化相关,是机体对环境 条件的一种应答,当环境条件改变后,一种形态的 营养细胞就启动与营养体分化有关的基因表达,代 谢方式发生改变。
营养体的分化可随环境条件的恢复而逆向进行。
1、成晶节杆菌细胞形态的转变
2)静止细胞的分化: 营养细胞变为厚壁细胞,对环境因子具有一 定抗性,可回复萌发。
4 毛霉和酵母菌的二型态
二型态: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真菌营养体 呈现二种不同的细胞形态,丝状(M)或酵母状 (Y)。
M与Y二种形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换, 转变后的细胞结构、代谢途径、生长方式均 发生变化。
1)毛霉二型态 在厌氧条件下毛霉以酵母状 细胞生长,出芽繁殖。
微生物发酵过程通常用群体来表示,微 生物群体生长速率反映群体生物量的生 长速率。 在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群体的生长包括 细胞体积的增大和群体细胞数量的增加。 涉及到两个概念:生长速率μx和比生长 速率μ。
1、生长速率和比生长速率
生长速率μx表示单位体积、单位时间里生长 的菌体量(干重)。比生长速率μ表示单位细 胞浓度的菌体生长速率。
第二节 微生物的分化
分化的概念
分化定义: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朝不同方向发展,使其 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发生一系列变化,最终导致产生 不同形态类型的细胞。包括:
①从一种营养菌体分化为另一种形态的营养菌体; ②孢子形成:芽胞杆菌的内生孢子,啤酒酵母子囊孢 子,曲霉菌的分生孢子 。 细胞的分化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所控 制。细胞的分化潜力决定于遗传因子,但分化同环境 条件密切相关。
平衡生长 细菌数量或细胞物质随时间呈对数增加,每个细
胞组成成分按比例增大,处于这一时期的细胞数量 增加速率与单位体积中细胞数量或质量或细胞成分 按比例增加。
稳定期
特点:活菌数达到最高。 代谢产物大量积累,如毒素、抗 生素、以及芽胞开始形成。
衰亡期
特点:细胞呈现多种形态,甚至产生畸 形,细胞大小悬殊。 细菌代谢活 性降低,细菌衰老并出现解体, 产生或释放出一些产物。
第二章 工业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与产物的生物合成
微生物发酵产品产业化
有较高的生长繁殖速度和很高的生物合成活动; 代谢多样性,尤其是次级代谢产物; 适应性强,容易适应多种环境。
微生物发酵的重要经济产品 微生物细胞:酵母,生物杀虫剂等; 生物大分子:酶,多糖,核酸,蛋白质等; 代谢产物:氨基酸,维生素,抗生素,色素等; 转化产物:乙醇,有机酸,甾体激素转化。
二、微生物的孢子形成
微生物在非适宜条件下可以产生一种特化细 胞 spore:细菌芽孢、蓝细菌静止孢子、放线 菌孢子、毛霉孢囊孢子、白地霉节孢子、假丝 酵母厚垣孢子、粘细菌的粘孢子、腐霉卵孢子、 根霉接合孢子、子囊菌的子囊孢子、担子菌的 担孢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