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论文
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心理探究(论文)
![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心理探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863799151e79b896802261b.png)
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心理探究关键词:厌学动机兴趣摘要:当前中学生厌学是普遍想象,特别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有的学校因为学生厌学而辍学率很高。
为什么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对学习没有动力?如何能找到学生学习的动机?改变学生厌学的思想,是本文讨论与探究的内容。
正文:中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理当把握住求学的大好时机,何况我们生活的时代又是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应该说更能激发广大学生的求知热情。
可客观现实却不容乐观,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学校甚至还很严重。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课堂上,部分学生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打磕睡,或者做小动作,或者吵闹,实行“四不主义”:不动手、不动口、不动眼、不动脑,视上课为坐牢。
其二,练习、作业抄袭或者偷工减料,少做、漏做、字迹潦草,甚至干脆不做。
有的学生期末考试10分钟就交了卷,既不管耕耘,更不管收获。
其三,逃学,这是厌学的突出表现,借故旷课,外出闲逛,玩游戏,到别的学校“擂肥”等。
严重者,甚至跌到少年犯罪的泥坑。
面对严重的厌学现象,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老师及家长均采取了许多措施,诸如加强德育工作、严格控制辍学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娱乐场所管理等,但是收效并不显著。
这需要我们对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
学生的厌学,有客观原因,也有其内在的心理原因。
客观原因涉及考试制度、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还有家庭教育环境、社区教育环境、社会大环境及大众传媒等方面的消极影响。
而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学生内在的心理因素起决定作用。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
学生的厌学,突出一个“厌”字,“厌”是一种心理状态:厌烦、厌倦、讨厌。
这种心理现象的产生往往是由其它心理因素造成的,具体说来,一般有如下几种:一、动机缺失当学生对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任何需求的时候,他们是不可能热爱学习的。
浅谈农村初级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其对策
![浅谈农村初级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其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0346371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04.png)
浅谈农村初级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其对策随着农村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有机会接受到初中教育。
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初级中学生对学习的厌倦程度更高,导致辍学率居高不下。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农村初中生厌学呢?本文将从心理、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探讨厌学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心理原因1. 自卑感由于农村环境的相对封闭和贫困落后的背景,许多农村学生普遍存在自卑感。
他们觉得自己的家庭和身份比不上城市的同学,缺乏自信心,因此对学习产生了厌恶感。
对策:学校和家庭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教育他们要用知识改变命运,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学校可以开展一些主题班会、心理辅导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成功观。
2. 缺乏动力由于农村学生通常缺乏对知识的渴望和兴趣,他们对学习缺乏动力,容易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对策:学校及家庭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增加教育游戏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家庭原因1. 家庭环境在农村,许多家庭的经济状况仍然较为困难,这些家庭往往无力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有的学生家庭条件差,无法提供充足的营养,有的学生甚至家庭有暴力等问题,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
对策:学校及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帮助,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 家庭教育一些农村家庭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不够到位,导致孩子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对策:学校和教师要密切与家长沟通,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他们意识到教育对孩子的未来有重要影响。
三、学校原因1. 教学质量一些农村初级中学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弱,缺乏教育资源、设施不够完善,教学环境差,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对策:学校应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加强师资培训,加大投入,改善校园环境,提高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
2. 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学习枯燥乏味,丧失学习的乐趣。
学生厌学论文
![学生厌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d75983bc5da50e2524d7f4c.png)
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关庙中学周建新摘要:近年来,厌学的现象愈来愈严重,如今,它已成长为了困扰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广大农村中学)的一大难题,解决中学生厌学问题已颇在眉睫。
厌学包括:厌学情趣、厌学态度、厌学行为三个方面,是在中学生中存在的一种负性现象。
本文从学生自身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分析了影响中学生厌学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厌学原因对策一、厌学情况的严重性1.涉及的范围广。
不仅乡镇有,城市有;初中有、高中有;中专有,普高也有。
2.所占学生比例越来越重。
农村学校更为严重。
3.表现复杂(1)初中毕业不愿读高中,高中毕业不愿上大学。
(2)上课不听不记不做练习,教师你讲你的,台下我玩我的。
(3)有些学生教师批评不得,学校管不了,厌学似乎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
(4)讲吃穿,图享受、懒劳动。
(5)乱交朋友,乱谈恋爱。
(6)极少数学生甚至因偷抢勒索,参与黄赌毒等而走上犯罪道路。
二、厌学原因分析(一)学生自身的原因(1)入学文化基础差。
厌学的学生中,大多是一些考不上重点中学,重点中专或未能升入理想学校的落选生,特别是农村中学此种现象更为普遍。
(2)思想政治素质低。
有相当部分的厌学学生,在初中甚至小学时就是“双差生”,平时纪律松散,缺点毛病不少。
(3)既自负又自卑,无远大抱负,多功利思想(二)社会原因(1)、对那些厌学的学生来说,这精彩的“外面世界”无疑成了对学生的一大诱惑与刺激。
(2)、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
近年来,一些陈规陋习甚至丑恶的东西死灰复燃。
譬如封建迷信,哥儿们义气、一切向钱看等等,给学生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3)、党政机关的某些不正之风影响。
如贪污腐化,行贿受贿,拉关系,走后门,舞权弄术以谋私利等。
(4)、不少企业、公司等招工招干,重人情而轻人品,看文凭而不看水平。
青少年学生因此而产生:“有钱能使鬼推磨,大学毕业又如何”等糊涂认识。
(5)、从总体上看,知识分子的劳动还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仍算不上高。
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与对策
![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080530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60.png)
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与对策第一篇: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与对策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与对策摘要:厌学是学生诸多学习障碍中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也是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
本文剖析了中学生的主观心理状况,从社会、家庭、学校等客观因素入手,分析了中学生厌学的客观成因,最后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厌学心理对策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以及在学习中的种种不良表现方式。
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
笔者曾经对本校学生进行学习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厌学心理普遍存在。
有百分之五十五的学生表现出厌学情绪。
要想改善职业高中学生的厌学状况,必须对学生厌学做出正确的心理诊断,对其成因进行深入剖析,进而对这种状况采取正确的对策。
一、中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从心理特征来看,厌学中学生有以下显著的特征:1、动力系统不足。
国外的研究表明:非适应性成就动机模型的学生的特征是不能建立合理的、有意义的目标,不能进行持续的努力来克服困难,同时也不能完成在他们能力范围之内的目标。
在学习目的上,厌学中学生有随意性的特点,没有长远动机,在学习上没有自制力,意志力薄弱。
2、心智活动差。
厌学中学生在课堂学习、课外阅读、课外作业等学习活动中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他们对基础学科特别是数学、英语有强烈的畏难情绪;注意力极易分散,听课不专心,作业常抄袭;理解记忆少,知识缺乏系统性,知识脱节严重。
3、自卑心理明显。
不少厌学中学生还表现出较低水平的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学家布鲁门肖的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对知觉、思维、记忆的形态和智力功能进行归纳;可以指引认识的Page 1 of 6进程----记忆的恢复、思维的构成和知觉的形成。
”人际敏感、焦虑、强迫、抑郁、偏执这些心理症状在职高学生中较为常见。
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大脑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影响思维的速度和精确度,使得他们无法维持正常的学习状态。
关于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对策
![关于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7e75d54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0f.png)
关于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对策中学生普遍存在厌学心理,这是一个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和发展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形成厌学心理的原因。
主要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学业压力、学习方法不当、学校教育环境、家庭因素以及个人因素。
首先,学业压力是导致中学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升入初中和高中,学生面临着更多的学习内容和更高的要求,他们感到压力倍增。
如果学生无法正确处理这些压力,他们就会感到沮丧和无力应对,最终产生厌学情绪。
其次,学习方法不当也是中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之一、很多学生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他们只是死记硬背,没有深入思考和理解。
这样的学习方式往往效果不佳,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学校教育环境也是造成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因素之一、有些学校重视应试教育,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发展。
这样的环境会使学生产生焦虑、压力和无趣的情绪,导致他们产生厌学心理。
家庭因素也会对中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重要影响。
有些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成绩,给予过多的压力和指导,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兴趣和选择。
而有些家庭则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关注和指导,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了淡漠和无所适从的态度。
最后,个人因素也是中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重要原因。
年轻的中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成长阶段,他们面临着身体和心理的变化。
有些学生由于自身的情绪不稳定、沉溺于游戏和娱乐等问题,导致学习兴趣的丧失。
为了解决中学生厌学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学校和教师应该改变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发现和探索兴趣。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其次,学校教育环境应该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让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第三,家庭要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鼓励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浅谈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
![浅谈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ed16991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b5.png)
浅谈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在中学阶段,很多学生会出现厌学的现象,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这对他们的学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那么,中学生厌学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针对这个问题制定出对策呢?中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很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其次,学习压力过大。
中学是学习竞争激烈的阶段,学生们面临着升学压力和家庭期望的重担。
这种过大的学习压力使得学生无法真正享受学习的过程,他们认为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过程令人疲惫。
另外,学习方法的问题也是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一些学生可能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他们不知道如何高效地学习,因此很容易感到无从下手,产生学习的焦虑情绪。
那么,对于中学生厌学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呢?首先,应该创造一个有趣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教学的设计和方法选择,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
可以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如互动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兴趣。
同时,课堂上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将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其次,应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学校和家长应该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意识到学习不只是为了升学,更是对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
教师可以调整教学进度,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理解和消化知识;家长可以减少对孩子的期望压力,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
另外,学习方法的问题也需要得到解决。
教师和家长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教会他们如何高效地学习。
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感,增强学习的动力。
此外,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寓教于乐的活动,如科学实验、实地考察、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总的来说,中学生厌学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原因复杂。
我们应该从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减轻学习压力、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等方面入手,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中学生厌学现象成因及相应对策分析
![中学生厌学现象成因及相应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ba6ca56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99.png)
中学生厌学现象成因及相应对策分析第一篇:中学生厌学现象成因及相应对策分析中学生厌学现象成因及相应对策分析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曾在全国做过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大型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学生普遍厌学,尤其是中学生;北京心理卫生协会2000年8月召开的心理学专家座谈会上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也表明:中学生厌学率高达20%;而一项对浙江镇海的研究结果显示:该区中学生不喜欢上学读书的占53.49%,高中生更为严重,达60.13%[1]。
由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到,厌学这一现象不仅仅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中出现,而且也会出现在学习成绩比较的学生中。
所以进一步正确认识和解决中学生的厌学问题,是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厌学的表现有:一是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爱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爱打瞌睡,不愿意做作业。
二是经常会有迟到、早退现象的发生,无故旷课、请假,不理会家长和老师提出的学习要求。
三是对学习缺乏直接兴趣,没有求知欲,只有在外界存在压力的情况下才会被动、机械地学习,进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课堂自我控制能力差,严重者可导致辍学[2][3]。
二、厌学现象的心理成因厌学作为一种现象,必然有相应导致其出现的原因。
我通过对中学生进行访谈,对已有的研究进行分析发现,厌学这一负性现象的产生有其相应的成因。
从总体上可以把其划分为个因素一是学生自身二是客观性因素的原因2.1自身因素。
2.1.1学习的因素。
学习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付出很大的心智努力。
而这种需要心智努力的事情,都伴随高度的精神紧张,久而久之必然会产生心理疲倦感。
同时,学习也是一个长时间的周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
无论进行什么性质的工作,时间长了,都会多多少少的令人产生厌倦情绪,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持续努力学习十几年,甚至更长。
所以,学习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就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倦,从而导致厌学。
2.1.2自我控制能力差。
初中学生厌学管理论文(2)
![初中学生厌学管理论文(2)](https://img.taocdn.com/s3/m/285ebfff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30.png)
初中学生厌学管理论文(2)初中学生厌学管理论文篇二厌学的病态人格【摘要】厌学现象目前越来越多地成为学校、老师和家长关注的焦点。
厌学的重要个人因素是个体的病态人格,是个体人格因素在学习阶段的一种表现。
本文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对产生厌学的原因做了问题人格上的划分,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厌学学生进行帮助。
【关键词】厌学心理动力病态人格一厌学的表现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
包括厌学态度、厌学情绪和厌学行为。
其主要表现有: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爱做与课堂无关的事,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精神不振,爱打瞌睡,一般不愿做作业,或者敷衍了事。
学习无兴趣,缺乏求知欲,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地学习,并对此感到痛苦、紧张、焦躁。
经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有的干脆弃学出走。
二厌学与学生的人格品质密切相关厌学现象多发于12~18岁处于中学学习阶段的青少年学生。
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刚刚步入青春期,随着生理发育越来越接近成年人,他们的自主意识迅速增强,逐渐从对权威(父母和老师)的恐惧和顺从中脱离出来。
如果说小学阶段厌倦学习还不敢从行为态度上有所表达,进入青春期的他们已经不愿再掩饰自己的态度了。
因此其人格所固有的特性,在这个时期得到前所未有的表达。
其实,学习知识本身是符合人性需求的一种愿望,是满足个体求知欲的自然过程。
这种单纯满足个体需求的过程是很难遭到反感和对抗的。
学生真正厌倦的是与学习相关的各种因素,如:规定的学习进度和难度要求,作业和考试要求,升学压力,学校和家庭人际关系的压力等。
尤其是从小学到中学,学习难度明显增加,还要直接面对中考和高考的升学压力。
当学习过程需要面对这种种压力和困难时,学习就成了一种考验,一种对青少年固有人格品质的考验。
外在压力永远存在,它只有通过人格结构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
不同的人格状态,对外在压力的解读和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
这就是在同样的外在压力下,有的学生厌学,而有的学生乐学的原因。
中学生厌学心理研究范文
![中学生厌学心理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381c114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8.png)
中学生厌学心理研究范文【关键词】厌学心理;原因;对策案例:黄某,15周岁,我校初三(3)班学生。
该生上初三后,各科成绩一般,上课总是无精打采,毫无精神,经常看着窗外发呆。
针对他的表现,各科老师严肃地批评了他。
老师的批评引起他强烈的不满,以后再也不愿听课,不愿记笔记,拿起课本就烦,总体成绩下降很快,与老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也越来越远。
这属于一个典型的学生厌学案例。
一、原因分析1.我校的学生进入初三后,重新分班,同学之间基本上都是新面孔。
另外加上大部分的老师都是新老师,更加使得黄某感到恐惧和不安等负面情绪。
2.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不能有效学习课堂文化知识。
进入初三后,学习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程的门类增多,学习任务加大。
如果学生自学能力不提高就不能适应教师教学的快节奏,必然在激烈的初三学习竞争中慢慢落后。
另外黄某的学习行为不佳,又有不良的心理暗示,导致学习效果非常不佳。
3.亲生父母离异,与继母生活在一块,逐渐产生不良的心理暗示。
黄某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是因为他的父母因感情问题离异后,他母亲把他留在了父亲的身边,但是他父亲并不是一个负责的父亲,他又不能接受老师的批评,逆反的心理产生了严重的厌学表现。
4.黄某现在处于青春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青春期闭锁心理,这个不良心理使得他没有真心朋友,这更让他在班级中显得自卑和孤僻。
5.社会环境对中学生厌学的影响是巨大而不可忽视的。
长期以来,我们教育学生的方式一直坚持道德和目标认知教育。
号召学生学习这个人物,学习那个榜样等,潜移默化中将一种固态思维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只会想“我应该如何”,而不去想“我能如何”。
进入难度较大的学习阶段后,很多学生由于缺乏主观能动性和自我约束力,对学习和生活感到迷茫,导致主体能力、价值观和客观现实的错位,进而导致厌学。
[1]二、厌学心理影响个人身心的全面发展青少年时代是形成个人智力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习能力如何将是今后智力发展关键。
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成绩很有可能将不好,因而导致个人智力和能力滞后发展。
中学生厌学心理研究(精选5篇)
![中学生厌学心理研究(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914ce7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1d.png)
中同学厌学心理讨论(精选5篇)中同学厌学心理讨论范文第1篇【关键词】中同学;厌学;表现;防备措施厌学症是目前中同学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不安全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中学时期是同学长学问长身体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
对于他们中显现的“厌学”现象,假如不实行有效的措施加以矫正和克服,任其扩散下去,就会给同学的身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造成中学同学厌学心理的原因是错综多而杂的,有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同学本身的原因等等,不一而足。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防治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矫治中同学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这其中最简单忽视的是家庭教育。
本文从家庭教育方式入手,分析家庭教育对中同学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一、家庭因素造成中学同学厌学的重要表现(一)家长的期望值与同学实际本领不合而带来的负效应有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他们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学习天赋条件,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提出过高的要求。
父母人为地把子女的学习与苦痛体验联系起来,当孩子意识到本身无论如何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那种期望值的时候,就会放弃努力,产生厌学心理,严重的会显现较明显的厌学现象,对学习失去爱好,觉得学习就是为了应付家长对本身的要求。
(二)家庭富有带来的负效应由于家庭的富有,住宅条件、交通、通讯工具等的现代化,外加独生子女自我感觉优越性,等等,不少中同学从小就养成了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因此对学习学问技能的劳心劳力且枯燥单调的生活,自然就有一种畏惧感。
(三)家长严重的功利意识带来的负效应功利意识表现在:一是虚荣心驱使,舍命要求本身的子女争气,事事要比同事、邻居的孩子强,以充足本身的虚荣心理;二是强化子女大人意识,要求他们按成人的思想来对待学习,将来考一所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毕业后找一份高薪的工作。
事实上,功利思想的强化很难产生预期的效果,子女们往往不买帐,反而会变得麻木不仁,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
![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e0c7a7f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f8.png)
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时期,对个人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很多中学生会出现厌学的情况,对学习失去兴趣,影响学业成绩和个人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首先,学习压力过大。
现在的中学生面临很大的学习压力,课业负担沉重,竞争激烈。
他们需要应对各科目的考试压力和高分的追求,这种长时间的紧张状态会导致学习的乏味和厌烦感。
其次,学习内容的枯燥乏味。
中学生每天接触的知识面广泛,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各个学科。
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重视记忆和机械应用,缺乏趣味性和创造性,容易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和失去学习动力。
最后,学习环境问题。
部分中学生的学习环境不佳,如拥挤的教室、嘈杂的校园、缺少互动和探索的空间等问题都会对学习兴趣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一些家庭对学习缺乏关注和支持,也容易造成学习的懈怠和厌烦。
针对中学生厌学的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减轻学习压力。
学校和家长应该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减少考试次数和过多的课外辅导班,让学生有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兴趣培养。
此外,鼓励学生参加一些体育和文艺活动,减压释放压力。
第三,明确学习目标和意义。
学校应该加强学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帮助学生理清将来的发展方向和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让他们清楚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内容。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将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
最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应该改善学习设施和环境,提供舒适的教室和图书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同时,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给予鼓励和支持,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和资源。
综上所述,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多样,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对策。
减轻学习压力、创新教学方式、明确学习目标和意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都是有效的对策。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初中生厌学心理探析论文
![初中生厌学心理探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ac2a5a402768e9950e738a2.png)
初中生厌学心理探析论文初中生厌学心理探析论文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
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学生在其行为特征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心智活动差。
厌学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外阅读、课外作业等学习活动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 (2)缺乏学习动力。
厌学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随意性大,缺乏长远动机;(3)学习成绩差;(4)具有很强的破坏性。
不守纪律,爱出风头,喜欢与老师对着干,混学、闹学、甚至弃学。
一、初中生厌学心理的产生原因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很复杂,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社会、教育体制等外部的原因,因而对厌学学生的预防和矫治不是一件易事,需要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一)社会大环境是造成现在初中生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初中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和道德取向也悄然改变着。
尤其是社会上出现的某些不正之风及社会道德水平滑波等无不对学生的心理、思想意识产生消极影响。
学校周边环境也需要整治,有些学生沉迷于游戏室、录相厅、网吧之中,对学习毫无兴趣而言。
这些都严重地挫伤了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家庭关系不和是造成初中生产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
有的家庭父母关系紧张,给子女的心灵留下了严重的创伤,致使他们不能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如某校有位初三学生回家时,常看到父亲打母亲,内心感到十分痛苦。
尤其是离婚后的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他们往往疏于对孩子的管教,把这些学生视为“包袱”,甩到学校里,懒得去管。
这些学生对学习大都抱无所谓的态度,因而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三)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教育没有适应新的教育形势的变化,课堂教学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高举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这两面大旗下,一些学校还没有真正把它们落实到行动上来,或者讲开展得还很不深入。
学生厌学情绪心理与对策研究论文
![学生厌学情绪心理与对策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9561f78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e8.png)
学生厌学情绪心理与对策研究论文近年来,学生厌学现象日益严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讨,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其中心理因素是引起学生厌学情绪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探讨学生厌学情绪的心理因素及其对策。
一、学生厌学情绪心理因素1.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目标的不明确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2.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方法的不当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果达不到预期,从而导致学习的厌倦情绪。
3.知识的过度负担当学生的学习压力、家庭压力和学校压力等方面于并重的时候,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4.情感问题当学生面临挫折、失败和领导的不公正,或因个人因素如家庭问题、性格问题和社交问题等问题而导致心理障碍时,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
二、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1. 给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应该以引导学生为出发点,为学生设定清晰的目标,让学生明确方向、明确方向。
2. 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能力水平,为学生设计符合其需求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在短时间内取得好的成绩。
3. 缓解学习压力教师应该为学生设置正确的评估标准,让学生明白失败是成功的进一步,缓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压力,并适当给学生一些生活提醒,使他们保持新鲜感,避免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4. 关注学生的情感问题在教育当中,除了重视学科知识和能力培养之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人情感,协助他们解决家庭问题、性格问题和社交问题等问题,给学生适当的引导,树立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总之,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和解决不仅仅是教育系统的问题,也关涉到家庭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教师和家长应该共同参与,为孩子提供更全方位的关注和教育,培养积极向上的个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好地解决学生厌学情绪的问题。
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对策论文
![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对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34b9af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28.png)
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对策论文•相关推荐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对策论文近十余年来,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呈现出了一派空前活跃的大好局面,中学生厌学心理因素的形成及其对策已成为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是教育工作者当务之急的任务。
一、厌学心理形成的原因(一)社会原因1、“新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
许多家长认为,一个家庭为了孩子上学,倾尽了全部积蓄,如果孩子考不上高中,不能升入大学,既没有让孩子获得政治资本,又没有让孩子学到挣钱的本领,这种投资是不值得的。
再说,即使孩子考入了大学,毕业后也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还不如早就业早挣钱。
另外,某些部门“脑体倒挂”现象仍然很严重,特别是农村教育部门,大学毕业,到乡村任教,年头到年尾辛辛苦苦,工资却了了。
所以有些家长认为,一个字不识,照样能买轿子车,大学毕业,一样要骑自行车。
这种想法会影响学生,使学生产生“读书无用”的思想。
2、“人情第一”的影响。
在我们的社会,仍然存在办事凭关系,走后门的现象。
“人情第一”的人际关系使一些人产生了“才能无用”的思想,他们认为有没有才能不要紧,关键是看你有没有关系。
这一切使中学生对通过学习提高自己产生了悲观情绪。
3、形形色色的诱惑。
当今社会生活令人眼花缭乱,挡不住的诱惑、强烈的刺激,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名目繁多的“吃”,层出不穷的“用”,花样翻新的“玩”,时髦新潮的“穿”,所有这一切无时无刻不在撩拨着中学生的心。
相比之下,学习就成了某些人眼中“最无聊、最枯燥”甚至“最烦人”的事情,学习的人也就成了最“傻”的人。
(二)学校原因1、办学条件差。
现在仍然有许多学校办学条件非常差,不具备起码的办学条件,八九十人一个班,四五十人两间宿舍,没有操场,没有音、体、美教师,老师上课全凭两只粉笔、一张觜,现代化的教学仪器、教学手段基本上没有。
在这样的学校学习,学生怎么能学得进去,学得有趣?2、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老师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和为人师表的责任心,总是尽量的希望学生们能够学得更多、学得更好。
厌学的成因及对策作文
![厌学的成因及对策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2954f033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d5.png)
厌学的成因及对策作文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抵触情绪,甚至表现出逃避学习的行为。
这一问题在学生中较为普遍,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身心健康都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厌学的成因及对策。
一、厌学的成因1. 学习压力过大:当前,学生面临着沉重的学习压力,如作业过多、考试频繁等。
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和厌倦情绪。
2. 学习方法不当:有些学生可能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理想。
这容易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3. 缺乏学习动机: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
他们可能认为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或者为了将来找份好工作,而没有意识到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4. 不良学习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也有重要影响。
例如,家庭关系不和谐、学校教育方式不当等,都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5. 身体健康问题:身体不适或患有某些疾病也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
例如,睡眠不足、近视、贫血等,都可能导致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效果。
二、厌学的对策1. 减轻学习压力:学校和家长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压力状况,合理调整学习任务和考试安排,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同时,学生也要学会自我调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2. 改进学习方法: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也要积极主动地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制定学习计划、做好笔记、及时复习等。
3. 激发学习动机:教师和家长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价值观,让他们认识到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同时,要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厌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了解厌学的成因,才能采取有效的对策,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初中生厌学心理成因的分析及对策
![初中生厌学心理成因的分析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148086c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d9.png)
初中生厌学心理成因的分析及对策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逐渐下降,对学校和课程产生抵触和厌恶的心理状态。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来自学业、家庭、同伴等多方面的压力,容易出现厌学心理。
本文将从校园环境、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分析初中生厌学的成因,并提出一些对策。
一、校园环境的影响初中生在学校度过大部分时间,校园环境对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过于压抑的学校管理制度、繁琐的规章制度,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学习负担和压力;另一方面,学生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与不善交际或者过于严厉的老师相处,学生容易感到恐惧和厌烦;与同学之间的冲突、排斥等问题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创造宽松和谐的校园氛围,推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减少老师对学生的过度干预。
教育部门可以加强对学校管理的指导和监督,提倡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建立良好的学校文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程内容的影响课程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过于枯燥、题海战术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和无聊。
现实生活中,学生常常遇到的问题往往难以与课本内容产生关联,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脱离,这也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下降。
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设计富有启发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注重课程与实际的结合,灵活设置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实际意义。
三、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以灌输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容易引发学习困难和厌学情绪。
这种方式对于初中生来说尤其不适合,他们更需要参与式的、能激发思考的教学方法。
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尝试采用问题驱动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讨论、合作学习、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也谈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
![也谈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030b2c9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9e.png)
也谈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势必给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影响。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防治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
本人想就此现象谈一点肤浅看法:一.造成学生厌学的外部原因(1)社会因素大家知道,不少游戏机室就开在校园附近,网吧、电脑房也随处可见。
低俗文化的传播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强大冲击。
社会上的不健康思潮、不良行为和不正之风,加上西方社会的精神垃圾以及乘虚而入的丑恶现象,无时不在侵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易接受外界影响,而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
当低俗文化成了学生的追求时,必然会影响到他们对学习的追求和兴趣。
(2)学校因素目前中学教育仍然存在重应试、轻素质的现象,“分数至上”仍有一定的市场。
现在还有不少人为了抓“分数”,而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在智育中又只注重与升学考试有关的课目,导致学生畸形发展,面临升学竞争压力,心理负担加重,造成大多数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痛苦的事,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加之,少数教师不注重教材、教法和学生心理的研究,不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
而是将学生置于题海之中。
结果大量的机械式的作业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就像机器一样,整天忙忙碌碌而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形成了逃学、弃学、不愿学等消极行为反应模式,厌学情绪愈来愈重,最终导致厌学症形成。
(3)家庭因素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他们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学习天赋条件,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提出过高的要求。
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成就评价方式极端化,他们从来不以长远的眼光去对待自己的孩子,只重视眼前的成绩,整日以压力、唠叨去驱使孩子,完全忽视孩子的心理感受。
这样的家长就人为地把子女的学习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
浅谈中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及其教育对策
![浅谈中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及其教育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38c230f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ac.png)
浅谈中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及其教育对策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有很多,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压力、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当、学校教育环境等。
首先,学习压力是导致中学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学阶段是学生进入高中的重要衔接期,学生需要面对更加严格的学业要求和竞争压力。
长时间的学习负担、繁重的作业量以及高强度的备考压力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其次,学习动力不足也是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之一、学习动力是学生持续学习的重要动力,但由于学科目标不明确、兴趣缺失等原因,学生可能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另外,学习方法不当也是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之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会造成学习效果不佳,增加学习负担和压力,从而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最后,学校教育环境也是导致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之一、学校教育环境往往是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学生如果在学校中感受到不公平、歧视或者缺乏关爱和支持,都会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针对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教育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首先,学校和家长可以合作,为学生减轻学业负担。
学校可以从课程设置和作业布置上进行调整,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和紧张感,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
同时,家长也可以在家庭教育中关注学生的情绪和需求,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其次,学校可以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通过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建立目标导向的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际问题解决中,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另外,教育者应该重视教授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教育不仅仅是告诉学生“怎么学”,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减少学习压力。
最后,学校需要创造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
教师和学校要积极关注学生的情绪,关怀学生的需求,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关爱和尊重。
综上所述,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很多,但可以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合作,从减轻学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教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创造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达到健康快乐学习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初探
厌学是目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其主要特征是学生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
在目前形势下,厌学已成为中学教育中存在的棘手问题,也是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中学生厌学的主要表现为讨厌学习.对学习缺乏主动性.被动地或者根本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
具体表现在: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走神、发呆,爱做与课堂无关的事,精神不振,爱打瞌睡,不愿做作业,经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对老师和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故意抵触对立,有的干脆离家出走,学习无兴趣,缺乏求知欲、好奇心,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地学习……
造成中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既有来自社会的不良因素,也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当然教育制度的弊端也不容忽视。
综上,笔者认为导致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本身的局限性。
古人有十年寒窗之说,可见学习之苦。
如今学生的学习环境虽然大大改善,但学习依然是一件”苦差事”。
同时,学习也是一个长时间的周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
无论进行什么性质的工作,时间长了,都会或多或少地令人产生厌倦情绪。
学习也是如此。
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持续努力学习十几年,甚至更长。
所以学习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就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倦,从而导致厌学。
第二,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对学习缺乏兴趣。
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为什么学习不明确,在他们眼中,学习是为了应付家长或者只是有书读就可以了,没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同时,现阶段大学生就业紧张的局面使得”读书无用”的念头在不少学
生心中再次闪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由于教育界的不良竞争,很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注重”智育”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习时间过长,使学生对学习”望而生畏”,逐渐抹杀了学习的兴趣。
第三,学生意志薄弱,耐挫力差。
许多学生虽然主观上有学习的愿望.但学习毕竟是一项艰苦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时间及毅力。
目前的中学生中很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宠儿、家庭的”小皇帝”,生活中的任何困难几乎都由父母一手包办帮助解决。
结果是很多学生坚持性差,意志薄弱,害怕学习,懒于动脑,一旦碰到困难便打退堂鼓,长此以往,便产生了厌学情绪。
第四,来自各方面的不良影响。
由于受西方拜金主义及当前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这些还处在心理发展不成熟阶段的中学生鄙视学习、厌恶学习。
”学好语文,不如走个后门;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的思想在一些学生和家长的脑海中根深蒂固。
另一方面,在家庭教育中,面对目前激烈的竞争,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为了子女将来前途无量,为了光宗耀祖,他们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子女的学习上,无情地剥夺了子
女的其他活动时间。
在这种高压下,久而久之,学生便产生了抵触情绪,渐渐对学习深恶痛绝,于是把逃避学习作为”发展自我”的办法。
同时也有一些学生家长误认为知识不重要,花钱读书不合算。
认为知识”够用”即可,不如早点参加工作或经商赚钱好。
他们认为手中有钱才是硬道理,思想上对学习知识带有歧视。
鉴于上面提出的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作为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认真研究,探索克服学生厌学情绪的方法与对策。
下面就谈谈笔者的几点拙见:
1.在思想上启迪他们。
成绩差不是智力有问题,而是思想认识有问题。
我们应针对不同个体做具体分析,找出症结所在,因材施教。
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奋斗目标。
要帮助他们竖立自信心、自尊心。
要在感情上多温暖他们,在生活上多照顾他们。
大多数学生对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往往估计不足,对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缺乏全面的认识,一旦遇到不顺利的事就容易自暴自弃,自我否定。
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教育他们恪守”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观念,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通过努力也能做到。
帮助他们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在挫折中取得经验,不断成熟起来。
我班学生汪亮是一名体育特长生,体育成绩相当出色,可在文化课学习上消极厌学,不思进取,上课老是睡大觉。
我找他谈心时,告诉他能在体育方面如此突出,一定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如能将这种精神应用到文化知识的
学习上,必将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
经过几次深入交谈,他对学习渐渐用功起来,成绩不断提升。
2.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特别是成就动机。
教师可通过对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善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身边的人和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在学习中有成就感,从而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既要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又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和阅读量,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与学生一同读书、评书,使学生读有所值,读有所乐。
逐渐学会从知识中寻找到可令他们感到新奇的、喜欢的内容,帮助他们获得寻求知识的新奇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让学生悦纳老师也是培养厌学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并给予满足,乐于疏导学生偏差的心理等等,使学生感到老师可敬、可亲、可信任,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
朱彦生是高三理科班的一名学生,英语成绩很差,在我的英语课上经常心不在焉,还时不时地搞小动作。
我便让他做英语课代表。
他说:”我对英语没兴趣,什么也不会,怎么做课代表?”我对他说:”帮我整理整理作业本.或者提提录音机总可以吧?”他答应了。
这样我们接触的机会就多了,距离也走近了。
没想到,一学期下来,我竞发现他这位”代表”对英语有了兴趣,上课学习认真多了,还常常主动向我请教一些问题。
4.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要善于与学生、家长交流,要引导学生积极地交流,因为交流本身就是学习的一种方式,交流能够使很多不良情绪在团体中得以消除。
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之所在。
同时,要与家长交流,让家长真正了解子女在学校的各项情况,引导他们正确评价和教育子女,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朝着一致的方向和谐发展,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总之,厌学情绪是一种常见的消极情绪,是在每一个人成长与学习的过程中都有可能产生的一种自我失衡、和谐度不稳定的表现。
针对这种现状,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充分尊重学生,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厌学情绪对症下药。
积极联系家长,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积极投身于学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