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线谱 音乐
入门的五线谱儿歌
⼊门的五线谱⼉歌⼊门的五线谱⼉歌有个⼊门的五线谱⼉歌(⾼⾳谱表的七个基本⾳级):下加⼀线多多多 do do do 门⼝招⼿来来来 re re re第⼀线上有猫咪 mi mi mi第⼀间⾥有沙发 fa fa fa第⼆线上吹哨⼦ sol sol sol第⼆间⾥拉绳⼦ la la la第三线上吃西⽠ si si si收集整理改编⼀组学琴识谱⼉歌⼀、认识五线谱⼉歌:1、五条长线四个间,⾳乐家族住⾥边。
⼩⿇鹊,飞呀飞,排着队伍上楼梯;C、D、E、F、G、A、B,⼀线⼀间住上去。
⾳符多了住不下,上下再把线、间加。
2、五条线,四间房⾼(低)谱号站⼀旁⾖、瑞、⽶、发、梭、啦飞到上⾯⾼声唱⼆、⼤谱表⼉歌五线谱,象楼涕向上⾼,向下低中间是do中央C⼀线⼀间把⾳记⾼⾳向上mi sol si低⾳向下la fa redo re mi fa sol la sisi la sol fa mi re do三、⾼⾳谱表⼉歌1、五条线,四间房,⾼⾳谱号站⼀旁下加⼀线do的家主⾳牢牢记⼼间先看线上do mi sol再看间上re fa la⼀⼆三线mi sol si⼀⼆三间fa la do2、中央c,要记牢,它在琴,着间⽴往左数,下楼梯,,⼀⾳⼀⾳低下来往右数,上楼梯⼀⾳⼀⾳⾼上去3、五线谱,像楼梯向上⾼,向下低⼀⼆三线,357⼀⼆三间,461四线五线唱24(⾼⾳)第四间上唱个3(⾼⾳)四、认识低⾳谱1、五条线,四间房,低⾳谱号站⼀旁七兄弟,倒着排do的下⾯着si双数兄弟住线上,单数兄弟住间上五四三线la fa re四三⼆间sol mi do2、低⾳谱表要记清,⼆间do三间mi四间是sol在学习三线re四线fa五线就是la la la上加⼀间是si si七个兄弟排整齐do re mi fa sol la sisi la sol fa mi re do五、认识五指1、我有⼀双⼩⼩⼿,都有五个⼿指头。
⼀⼆三四五,五四三⽽⼀。
我⽤⼩⼿来弹琴,真呀真好听。
五线谱音乐符号图全图
五线谱音乐符号图全图五线谱音乐符号图全图=======================本文档为五线谱音乐符号图全图的完整参考文档,包含了五线谱的各种音符和符号的详细解释和示意图。
以下是本文档的内容结构:1. 引言1. 文档目的2. 文档范围3. 参考文献2. 五线谱基本知识1. 五线谱概述2. 音符与音阶3. 谱号1. 大谱号2. 小谱号3. 音符2. 音符时值1. 全音符2. 二分音符3. 四分音符4. 八分音符5. 十六分音符6. 三十二分音符4. 装饰音符1. 附点音符2. 三连音符3. 颤音符4. 滑音符5. 预音符5. 定位音符1. 音符位置标识2. 上加线和下加线6. 声部和乐器1. 声部的定义2. 声部记号3. 乐器符号7. 符号和指示1. 谱号变换2. 谱号改变标记3. 升降号4. 指法指示8. 其他符号1. 住手符2. 连音线3. 键音符4. 重复音符5. 渐弱渐强符号9. 简谱与数字谱1. 简谱介绍2. 数字谱介绍3. 在五线谱上使用简谱和数字谱10. 附录1. 附件1:五线谱音符示意图(图象文件)2. 附件2:五线谱音符示意图(PDF文件)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谱号:谱表中用来代表音高的符号。
2. 音阶:指某一个固定的音高范围内的音符罗列。
3. 音符:用来表示音高、音长等音乐要素的符号。
4. 装饰音符:用来装饰和丰富音乐的音符。
5. 定位音符:用来确定音符在五线谱上的具体位置的符号。
6. 声部:在多声部音乐中,每一个声部所演奏的音乐部份。
7. 乐器:用来产生声音的音乐器具。
8. 住手符:表示停顿的符号。
9. 连音线:用来连接两个音符,使其演奏为连续音。
10. 简谱:一种简化了的音乐写谱方法,用数字代表音符的高低、音长。
本文所涉及的内容详细,每一个章节都进行了细化讲解。
附录部份包含了五线谱音符示意图的附件,方便读者参考和使用。
音乐-心情五线谱
台湾民歌
福佬语系自然民歌 台湾的汉族移民中,人数最多属福建 漳州、
泉州两地的人民,也被称为河洛人或福佬人。 福佬语系自然民歌多为五声音阶组成,依其流
传地域分有兰阳平原、西部平原及恒春地区三 类。
民歌的类型
客家语系自然民歌 早期客家人多住在桃、竹、苗及高屏、美浓地
区的山区丘陵,以种田、栽种茶叶维生。采茶 时两山头间的人彼此唱和的习惯,成为客家语 系歌谣的文化。 客家民歌依曲调特性分为「老山歌」、「山歌 子」、「平板」及「小调」,演唱时会加上虚 词如「哪」、「哪唉唷」等增加曲趣。
民歌的类型
自然民歌 自然民歌又称传统歌谣,因年代久远而作曲者
不详,为代代口耳相传而成。 由于无文字记载,歌词、曲调可能会在流传之
际自然汰换,进而产生新样貌。 著名的自然民歌,有大众耳熟能详的闽南语兰
阳平原歌谣〈丢丢铜仔〉。
民歌的类型
创作民歌 创作民歌有固定可知的作曲者,他们经常会使
用当地的曲风与语法,或者融合当代的音乐特 色创作。因此,创作民歌比自然民歌样式多元, 也更具时代感。 著名歌曲有叶家修作曲的〈外婆的澎湖湾〉、 苏来的〈月琴〉等…
民歌的类型
每个民族在尚无乐谱纪录前,其实已拥有丰富 的民歌,这些民歌也是各族在音乐上发挥族群 特色的最佳体现。
民歌也称民谣,是经过口耳相传而流行于大众 的音乐,民歌可能有简单的乐器伴奏,或者搭 配相对应的舞步。我们从歌词中可以一探当时 人民生活的情况与心情,而旋律也能让人了解 其流行趋势,因此民歌就象是时代的日记,记 录人民的心声外也反映历史,是大众抒发情感 的创作!
民歌的类型
原住民语系自然民歌 原住民音乐舞蹈与生活结合,包括狩猎、敬神、
恋爱、庆典、治病等,每族的音乐及舞蹈都有 所不同、各具特色。
五线谱识谱歌谣
五线谱识谱歌谣展开全文五线谱识谱歌谣识谱歌谣一五线谱,五条线,中间隔着四个间;第三间,高音“哆”(do),下加一线中音“哆”(do),一线“咪”(mi),二线“嗦”(sol),一二三间“法、拉、哆”(fa、la、do)。
五线谱,像楼梯向上高,向下低一二三线,357一二三间,461四线五线唱24(高音)第四间上唱个3(高音)中央C上敲敲门dododo(哆哆哆)此条也可以念:下加一线敲敲门dododo下加一间打招呼rerere(来来来)第一线上小猫叫mimimi(咪咪咪)第一间里放沙发fafafa(发发发)第二线上把话说solsolsol(说说说)第二间里把手拉lalala(拉拉拉)第三线呀笑嘻嘻sisisI(嘻嘻嘻)第三间里歌儿多dododo(哆哆哆)请伸出你的手,把5个手指当作五线谱的五条线,手指之间的空档作为四个间。
那么,你的手就是一个小小的随身携带的五线谱了低音谱表要记清,二间do三间mi四间是sol在学习三线re四线fa五线就是la la la上加一间是si si七个兄弟排整齐do re mi fa sol la sisi la sol fa mi re do识谱歌谣:学五线谱儿歌五线谱,五条线,中间隔著四个间;第三间,高音“哆”(do),下加一线中音“哆”(do),一线“咪”(mi),二线“嗦”(sol),一二三间“法、拉、哆”(fa、la、do)。
全音符全音符,空符头,没有符干连着头,没有符尾连着干,只有一个空符头,记住它要唱四拍。
五条线,四间房,高音谱号站一旁下加一线do的家主音牢牢记心间先看线上do mi sol再看间上re fa la一二三线mi sol si一二三间fa la do2、中央c,要记牢,3、五线谱,像楼梯它在琴,中间立向上高,向下低往左数,下楼梯,, 一二三线,357 一音一音低下来一二三间,461往右数,上楼梯四线五线唱24(高音)一音一音高上去下加一线哆哆哆do do do门口招手来来来re re re第一线上有猫咪 mi mi mi第一间里有沙发 fa fa fa第二线上吹哨子 sol sol sol第二间里拉绳子 La La La第三线上吃西瓜 Si Si Si第三间里敲房子Do Do Do第四线上看新娘Ro Ro Ro第四间里猜谜语Mi Mi Mi学琴儿歌手型坐姿歌我是小小钢琴家黑键白键我爱它我用手指盖房子搭好架子不能塌坐上琴凳我放松稍稍前倾找正中坐直坐稳好练琴练琴先练基本功基本练习歌刚学走路不能跑一跑起来要摔倒音阶琶音与和弦个个都要弹得好音阶是个长楼梯低到高来高到低上楼加油不松劲下楼平稳要呼吸三步并做两步走琶音稍微打开手预备动作要迅速重音别缠大指头不管手大与手小和弦一把就抓好力量到底有气势千万不能挨个找连奏断奏歌音符上面有弧线弹奏气息不能断重心平稳来转移方向感觉要积极手腕抬起有高低跳音顿音要分析屏住呼吸听音色这样弹奏不会错同音连线歌同音连线不抬手巴赫里面经常有保持气息分手弹其实一点也不难落滚歌不同单音弧线连千万不能随意弹重落轻提要推出音乐感觉才舒服谱号歌谱号经常要变换注意位置别搞乱弹琴之前先预习谱号变化作标记调号歌升升降降真烦人小朋友们要留神如果不去记它们可真成了乱弹琴拍号歌拍号其实挺重要强弱规律它知道从始到终分强弱完整必须这样做休止符歌此处无声胜有声保证时值别放松休止其实是表情情绪不断才成功起手收手歌酝酿感情来起手音乐跟着感觉走收手千万别匆忙余音袅袅在绕梁弱起不要给重音数准拍子要用心最后落音很重要它能决定大小调从头到尾一口气做到完整不容易做好预习慢慢练从小培养好习惯视奏歌最好不要上下瞅既看乐谱又看手练好视奏不怕慢手眼分工好习惯五指原位错误少移动把位要抓好音准音色用耳听眼睛快速辨音型视奏听力一块练这样岂不更划算五线谱,线间数,小音符,里边住;中央C, 在哪处:下加一线高音谱,上加一线低音谱;高音谱,往上数:do remi fa sola si do 高八度,再来数一数:do remi fa so la si do;低音谱,往下数:do sila so fa mi re do 低八度,再来数一数:do sila so fa mi re do。
乐理知识-五线谱基础教程
五线谱基础教程最下面第一条线叫做“第一线”,往上数第二条线叫“第二线”,再往上数是“第三线”、“第四线”,最上面一条线是“第五线”。
由于音符非常多,所以“线”与线之间的缝隙也绝对不能浪费的,也就是“线”与“线”之间的地方叫做“间”。
这些间也是自下往上数的。
同“线”一样。
最下面的一间叫做“第一间”。
往上数是第二间、第三间、第四间。
下面请看谱例:每一条线和每一个间都代表着一个音的高度。
然而这五条“线”和四个“间”还不够表达我们的情感心声,如果还有更高的音或者更低的音出现怎么办呢?于是就产生了更多的“线”和“间”。
这些临时多出来的“线”和“间”叫做“上加线”和“下加线”。
上面多出来的线叫做“上加线”,上面多出来的“间”叫做“上加间”。
下面多出来的“线”和“间”叫做“下加线”和“下加间”。
这些“线”和“间”向上下两边呈放射形。
“上加线”和“上加间”是自下而上,往上数的,分别叫做“上加一间”、“上加一线”、“上加二间”、“上加二线”、“上加三间”、“上加三线”…………以此类推。
在五条线下面加出的线是从上面向下数的(与上加线相反)。
分别称作“下加第一间”、“下加第一线”、“下加第二间”、“下加第二线”……也是以此类推。
(如下图)第二节谱号在五线谱上确定音高的位置---也就是音名位置的符号叫做谱号。
谱号就象男女有别一样,在五线谱上看上去是相同的音,由于谱号的不同而代表着不同的音高,这些谱号分别有高音谱号,低音谱号,C谱号三种。
在五线谱上标有高音谱号的叫高音谱表,标有低音谱号的是低音谱表,同样,标有C谱号的就是C谱表,亦叫中音谱表,或叫次中音谱表(后面要详谈)。
一般用高音谱表的乐器大部分是属于高音乐器,象小提琴、二胡、高胡、长笛、小号、双簧管、笛子等等,还有包括人声的男女高音声部,通常高音谱表用得较为普遍,除了特殊乐器声部以外,大部分用高音谱表来标写。
使用低音谱表的一般是一些低音乐器和人声的低音声部,比如象大提琴,大管、大号、低音黑管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线谱,顾名思义五线四格.用来记载音符的五条平行横线叫做五线谱。
五线谱的五条线和由五条线所形成的间,都自下而上计算的。
假使音乐作品是写在数行五线谱上,那么,这数行五线谱还要用连谱号连结起来。
连谱号包括起线(连结数行五线谱的垂直线)和括线(连结数行五线谱的括弧)两个组成部分。
括线分花的和直的两种。
花括线为钢琴、风琴、手风琴、竖琴、扬琴、琵琶等乐器记谱使用。
直括线为合奏、合唱、乐队记谱用。
在总谱中用直括线来连接同为乐器,把它们分成完全的或不完全的乐器组。
有时在直括线之外还加上辅助括线(花的或直的)来连接同种乐器。
在总谱中,独唱独奏声部如果只包括一两行五线谱的话,左边只画一条起线,而不加括线。
为了标记过高或过低的音,在五线谱的上面或下面还要加上许多短线,这些短线叫做加线,在五线谱上面的叫上加线,下面的叫下加线。
由于加线而产生的间,叫做加间,在五线谱上面的加间叫上加间,下面的叫下加间。
加线和加间的计算方法是:上加线和上加间,由下向上计算,下加线和下加间由上向下计算。
五线谱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数音乐所使用一种记谱方式。
他的历史相当久,可以追溯到十一世纪的四线谱。
不过目前的体制,大约是在十六世纪所底定的。
而简谱的起步较晚,在十七世纪时由法国出现,其后经由多人的改良,到十九世纪下才逐渐底定其规格。
并传入日本,再传入中国。
其实大约是清末民初的时候。
目前使用简谱的,大概以有中国人的地方最多了。
除了国乐以外,流行歌曲,吉他,甚至于在大陆有些合唱等等,都使用了简谱。
对于大多数由业余开始学国乐的人来说,简谱还是最先入门的一种记谱方式。
而音乐班的学生,如果是从小学起的,则有些直接就使用五线谱,没有使用简谱。
如果是在大一点的,则可能是两者并用。
我自己的识谱转变过程:在这里,我把我个人的经验以及看法说一说。
也许对于与我有类似习乐背景者,能有些参考的作用。
我从高中学国乐开始,就是看简谱的。
后来到大学,在高市国兼差,以及在戏曲界工作的时间,也都是看简谱的。
不过这中间,我买了一把长笛,开始试着看线谱。
退伍后,回到高雄考入乐团,担任中音唢呐演奏员的职务。
由于中音唢呐与长笛的调性相同,指法除少数音以外也有不少雷同之处,所以便在每日翻谱之余,慢慢尝试看线谱。
由简单的曲子开始,五线谱发下来后,先克制自己要翻译成简谱的冲动。
等到指挥一开始下指挥棒的时候,直接识谱吹奏。
当然总有地方比较难些,我就把实在来不及看线谱的地方,翻译为简谱,而且是以C调记谱。
这样慢慢熟悉,强迫自己看线谱,大约几个月以后,大部分的乐谱发下来就可以直接识谱了,也脱离了每次发一堆谱就忙着翻译的紧张忙碌情形。
后来随着乐器的使用以及乐团抄谱编曲的需要,逐渐也会看各种谱号(高音,中音,低音)了。
老实说常用的乐器就有四五种了(不同调性的同种乐器不算),每种乐器各要背上六到八种的简谱指法,以及两三种线谱指法,加起来少说也有五六十种指法,的确有些头痛。
所以有时会出错是在所难免。
不过随着常用程度不同,出错的机率也就不同了。
基本上愈少换乐器,调号较常用,临时记号愈少,则出错的机率也就愈低了。
其他乐器的情况:其实我很佩服吹笛子的人,频频换笛子还能看线谱,实在是很厉害。
若是以法国号、竖笛等等移调乐器的观念来看,乐谱本身就应该移好调了。
也就是说,乐谱记载好用什么调子的乐器,演奏员照着换乐器后,仍应使用一致的指法继续演奏下去,而乐谱必须预先移调。
所以西方管弦乐的指挥就要有很强的读谱能力,把总谱上面各种不同的移调声部组织回原来的位置。
相形之下,国乐的乐谱不但没有为移调乐器移调,有些甚至任意采用谱号,造成演奏员额外的负担。
例如许多号称中音的国乐器实际音高应用高音谱号记谱,而不是听其名称就采用中音谱号。
有些乐器音区较高,却仍采实际音高记谱,没有移调(低八度)记谱,造成识谱的困难。
由此可见,采用线谱虽然是目前专业乐团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但是国乐界的记谱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演奏员必须花费额外的精力来解决这些问题。
移调的管乐器,如笛子以及传统唢呐,在使用线谱上有着上述的移调问题。
至于其他大致是固定音位(扬琴、笙),固定定弦(其他大部分的拉弦、弹拨)乐器,则问题比较少。
向我自己也拉二胡。
只要花大约一个下午的时间,就可以看线谱拉一些合奏曲了。
不过这还关系到我已经会看其他乐器的五线谱,以及我对于二胡指法也颇熟悉,也许并不能适用于所有人身上。
但是以我自己的感觉,比起要时常换乐器的来说,这些定音定弦乐器,用线谱的障碍比较小些。
心中识谱的方式:前面说过有几种人,所以也就有几种不同的识谱方式。
对于只会看线谱,不会看简谱的人,大都是自幼接受固定调线谱的观念,所以一时难以理解首调的观念,自然也就不容易使用简谱了。
如果当初使用的是首调线谱的观念,应该会容易些。
不过我想大多数人关心的,还是原本看简谱已经习惯了的人,如何看五线谱?我个人觉得这是因人而异的,重点则在于个人对于首调的体认程度,以及对于固定调五线谱的视唱听写能力。
简单的说,就是视唱听写是偏向首调?还是固定调也可以?愈是偏向首调感,愈会有翻译的动作。
即使是没有用笔写下来,也会在心里快速的运算着。
有的人听到C调 6 #4 3 2 就会觉得明明是5 3 2 1 (D调),而有的人则正好相反。
所以说在识谱时的心里到底是怎样推算,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有相当多的不同比例可以运用。
以我自己看线谱为例,谱发下来第一次视奏的时候,我心里是完全采用固定调的,也就是看到音符在那个位置,我就按好哪个音,照吹就是了。
不过,当第一遍的视奏完毕,我已经听到了曲子了,这时候我的听写部份,是首调居上风的,所以第二次视奏的时候,我可能就改为一半首调一半固定调了。
也就是说音程的关系采用首调安排,部份乐谱也是转为首调了。
乐曲愈是具有明确的首调感,我自动翻译成首调的比例就愈大,例如喜讯传边寨就是个例子。
不过如果是类似第二民族交响乐这样的曲子,我心中就是以固定调来存想了。
所以,主宰我识谱时心中想法的,其实是耳朵的听觉。
容易听出首调乐谱的,就自动转成首调线谱来看;不容易听出来的,或者小片段一直转调的,就采用固定调识谱。
也就是说看情况,该首乐曲用那个比较方便,就用哪一个方法。
上面讲的是识谱,时于演奏时音准的控制,则大都是以和声共鸣好,或者音阶进行顺耳为准,也就是基本上很少用十二平均率的感觉来演奏。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识谱方式,也许能对像我这样由简谱转增加看线谱的人,有所帮助。
第一课音高1.音2.音的性质3.乐音与噪音4.音乐中。
吏用的音5.乐音体系6.音名与唱名7.基本音级与变化音级8.音组9.全音与半音10.谱表11.谱号第二课音值12.音符13.单纯音符14.附点音符15.休止符16.速度与速度术语第三课节拍17.节拍18.扬抑格与抑扬格19.单拍子与复拍子20.拍号21.混合节拍22.变换节拍与复合节拍23.其他节拍24.音值组合法第四课节奏25.节奏26.节奏型27.切分音28.改变强弱的其他方法29.连音符30.力度与力度术语第五课各种记号(一)31.变音记号32.装饰音第六课各种记号(二)33.反复记号34.略写记号35.八度记号36.演奏法记号37.常用表情与演奏法术语[阅读资料之一]五线谱沿革38.谱表39.音名40.唱名41.音名与唱名的应用42.谱号43.音符44.拍号第七课音程(一)45.音程46.音程的度数47.音程的性质48.音程的辨认与构成49.音数的计算第八课音程(二)50.单音程与复音程51.音程的转位52.自然半音与变化半音53.自然全音与变化全音54.自然音程与变化音程55.等音56.等音程57.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阅读资糙乏二]律制58.泛音列59.律制60.五度相生律61.纯律62.十二平均律63.三种律制的比较64.三种律制的应用第九课大调式(一)65.调式66.稳定音级与不稳定音级67.音阶68.调与调性69.大调式70.升系大调及其调号第十课大调式(二)71.降系大调及其调号72.等音调73.五度循环圈74.和声大调与旋律大调第十一课75.小调式76.关系大小调77.小调调号的辨认与书写第十二课同名大小调78.同名调与同名大小调79.同名自然大小调的比较80.等音调在同名大小调中的应用81.判断大小调的可靠依据82.调式中的音程83.判别音程所属调性和音级的方法84.稳定音程与不稳定音程85.不协和音程的解决[阅读资料之三]中古调式86.中古调式87.中古调式的特性音程88.中古调式旋律的调性分析第十三课五声调式89.五声调式90.五声调式的特点91.五声调式的种类92.同宫系统各调93.五声调式旋律的调性分析第十四课94.七声调式95.七声调式的特点96.六声调式97.七声调式旋律的调性分析98.五声性调式体系与大小调体系旋法的区别第十五课和弦99.和弦100.和弦音的名称101.三和弦的种类102.调式中的三和弦103.三和弦的原位与转位104.七和弦105.构成和弦的方法第十六课转调106.概述107.转调的类型108.调的远近关系109.我国民间音乐中常用的转调方法110.调式变音111.转调旋律的调性分析第十七课交替调式112.交替调式113.同名调交替114.同音列交替115.同调式交替116.调名、音列、调式都不同的交替117.交替调式旋律的调性分析第十八课半音阶与移调118.半音阶1 19.大调半音阶的写法120.小调半音阶的写法121.移调与移调乐器122.移调的方法[阅读资料之四]简谱及其与五线谱的互译123.简谱124.音高125.音值126.休止符127.附点与复附点音符128.各种记号129.简谱与五线谱的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