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区域构造轮廓(1)w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地震活动带的制约因素:
1. 现代应力场 现代应力集中的部位;
2. 活动构造带 现代裂谷区如汾渭地堑和活动断层带如云 南、甘肃、新疆。
3. 基底基底性质 华北地台由太古界组成的刚性基底,往 往容易沿着基底断裂发生应力集中,因此大地震多发; 而扬子地台由下-中元古界组成的柔性基底,地应力往往 通过基底变形而释放,因此地震就少。
3. 第三台阶:包括松辽、华北、江汉等东部平原、平 原东侧的胶辽山地、东南沿海山地、海南岛、台湾 和渤海、黄海、东海浅水大陆架组成的第三地形台 地;
4. 第四台阶:大陆边缘东部深水盆地,包括南海、冲 绳海槽等,海深在2000米以下。
中国地势基本特征-2
• 以贺兰山、龙门山至横段山一线为界;东西两 部分的山势走向和地表高度显著不同。 西部山系以北西西走向为主,夹持着近东西向 的菱形盆地,海拔高度大,地貌反差强烈; 东部以中、低山和丘陵为主,山系走向北东- 北北东,与相同方向的平原和盆地相间排列, 其整体高度低,地貌反差小。
中国大陆GPS
全球地震、板块运动矢量图
中国的地球物理场
• 莫霍面等深线图 反映地壳厚度与地幔 起伏,与地形呈镜象反映;
• 地热异常图 我国克拉通热流值普遍偏 高,东部与地幔隆起有关,西部与活动 断裂有关;
• 地震活动 我国是多地震国家,内陆地 震占世界70%,地震带分布受活动断裂 与基底性质制约;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博格达山第三纪夷平面
甘肃定西
甘肃镇远黄土梯田
中国阶梯状地势图
中国地势基本特征-1
• 阶梯状地形 从西向东递降,可分成四个台阶:
1. 第一台阶:青藏高原海拔4000-5000米以上,号称 世界屋脊
2. 第二台阶:青藏高原以北,大兴安岭-太行山-雪 峰山以西,海拔1000-2000米,包括内蒙高原,黄 土高原、云贵高原及塔里木、准噶尔和四川等大型 盆地与山脉相间;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
(中国地质学)
孙晓猛 教授
2005年2月21日
概念
• 大地构造学:是 研究全球地壳及 其岩石圈形成演 化的一门宏观地 质学。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的历史沿革
• 鲁迅(索子) 中国地质略论 1903 • 李四光 中国地质学 1939 • 黄汲清 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 1945 • 俞德渊 中国地质学 1959 • 杨森楠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 1982 • 马文璞 区域构造解析 1992 • 程裕淇 中国区域地质概论 1994 • 孙殿卿 中国地质学(扩编版) 1999
• 青藏高原的边缘 (M)面埋深从50-60 km,变化幅度10 km,青 藏高原为地幔盆;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是第二个梯度带(M) 面埋深从36-40 km,变化幅度4 km,东部为地幔隆;其他大部分 地区为地幔坪。
地壳厚度等深线走向与山脉走向一致
• 说明(M)面起伏与山脉都是最新构造运动的产物,其历史一般 不超过10Ma-3Ma,青藏高原新到0.9-0.8Ma(Q1末),所以,(M) 面埋深图反映的是现代构造格局。阴山-燕山山脉、秦岭-大别山、 南岭等三条东西向山脉在(M)面起伏上无反映,说明这些山脉 比(M)面的形成要老,现在是无根的山脉。
• 地应力场图 反映我国周边的构造环境。
第一章
中国区域构造轮廓
(一)
内容纲要
• 中国地势基本特征 • 中国的地球物理场 • 中国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 • 中国的区域构造划分 • 中国构造阶段划分与构造年表
中国地势基本特征
全球大陆地形图
青藏高原风景
青藏高原风景
祁连山
7000-8000m
大渡河
4500-5000m
Moho Depth Contour
中国地热分布图
地热异常 我国克拉通的热流值普遍偏高
• 世界克拉通平均热流值37.7-46mW/m2,华北的 燕山地区与此差不多39.8mW/ m2;而鲁西平均 热 流 值 5 9 . 5 mW/ m2, 黄 骅 拗 陷 热 流 值 达 82.9mW/ m2,辽宁盘山一带竟高达175.9mW/ m2, 南海盆地平均热流值87-92.5mW/ m2,说明它 们都处于地幔隆起带上方的大陆裂谷部位;
• 西藏羊八井热流值亦高达127.7mW/ m2,这与 陆内俯冲引起的壳内熔融(壳内低阻层)有关; 云南腾冲地热带与活动断裂有关。
全球地震灾害图
wenku.baidu.com
中国地震分布图
地震活动
•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内陆地震占全世界内陆地震 的70%,是全球两大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全球地震活动的 分布与西太平洋-菲律宾板块的向西挤压和马来西亚-中 亚造山带以南印澳-非洲板块向北挤压所形成的两个全 球性挤压带、地震带的活动有关。
50 45
45 40
40 35
35 30
30 25
25 20
20 15
15
莫霍面等深线图
——反映地壳厚度与上地幔起伏
地形高低与莫霍面(M)深度成镜象反映
• 青藏高原(M)面埋深50-60km,最厚达70 km ,而东部(M)面 埋深20-30 km,地壳厚度减薄,说明地幔软流圈的上隆;
有两个地幔斜坡带(梯度带)
中国地势基本特征-3
三条东西向山脉分隔了四大水系 • 阴山-燕山山脉;秦岭-昆仑
山脉;南岭山脉。 • 松花江、黄河、长江和珠江四
大流域的分水岭。
中国的地球物理场
中国及邻域高差等值线图
中国及邻域地壳等厚线图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105 110 115 120 125 130 135 140 145 150 155 1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