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导论》教学大纲
《遥感导论》教案.doc
![《遥感导论》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946d1efad5bbfd0a795673e1.png)
1 单波段摄影像片的解译(1) 可见光黑白像片和黑白红外像片的解译(2) 彩色像片与彩红外像片的解译2 多光谱扫描图像的解译(1) 多光谱扫描图像的特点(2) 多光谱扫描图像的解译方法3 热红外图像的解译4 雷达图像的解译(1) 雷达图像的解译要素及其特点(2) 雷达图像的处理3 目视解译的认知过程(3) 典型地物的散射特征与图像解译第八章遥感图像的计算机分类一、章节教案1.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1)回顾数字图像的性质与特点、表示方法;(2)掌握数字图像分类原理、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的具体方法及两种分类方法的区别;(3)了解遥感图像多种特征的抽取;(4)了解基于知识的分类、面向对象的分类、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模糊分类等分类方法的原理与过程;(5)掌握遥感图形分类结果的误差与精度评价方法。
2.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监督分类(2学时)第三节非监督分类(2学时)第四节其他分类方法(2学时)第五节误差与精度评价(2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数字图像的性质与特点、表示方法、数字图像分类原理、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遥感图像多种特征的抽取、遥感图像分类的其他先进方法。
难点: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
4.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利用ENVI软件和Landsat数据进行演示。
5.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方式(手段):讲授法、演示法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注重培养从的软件操作能力。
6.主要参考书目及网络资源《遥感技术基础与应用》,张安定等,科学出版社,2014。
《遥感导论》,梅安新,彭望琭,秦其明,等编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遥感概论》,彭望碌主编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遥感概论》修订版,吕国楷、洪启旺、郝允充等编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赵英时等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
7.思考题和习题比较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优缺点?二、每课时单元教案1.教学时数2学时2.教学方式(手段)讲授法、演示法3.师生活动设计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航空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航空](https://img.taocdn.com/s3/m/2487f848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98.png)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航空第一章:遥感概述1.1 遥感的定义与分类1.2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1.3 遥感的应用领域1.4 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第二章:遥感平台与传感器2.1 遥感平台的分类及特点2.2 遥感传感器的分类及性能指标2.3 航空遥感平台与传感器介绍2.4 卫星遥感平台与传感器介绍第三章: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3.1 遥感数据的获取方法3.2 遥感数据的预处理3.3 遥感数据的增强与重建3.4 遥感数据的产品与应用第四章:遥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4.1 遥感在农业资源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4.2 遥感在农业灾害监测与预警中的应用4.3 遥感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4.4 遥感在农业智能化的应用第五章:遥感在环境领域的应用5.1 遥感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5.2 遥感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5.3 遥感在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监测中的应用5.4 遥感在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中的应用第六章:遥感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6.1 遥感和GIS的关系6.2 遥感数据在GIS中的处理与分析6.3 遥感在地图编制中的应用6.4 遥感在空间格局分析中的应用第七章:遥感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7.1 遥感在城市扩张监测中的应用7.2 遥感在城市绿化监测中的应用7.3 遥感在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中的应用7.4 遥感在城市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第八章:遥感在林业领域的应用8.1 遥感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8.2 遥感在森林火灾监测与评估中的应用8.3 遥感在森林植被动态监测中的应用8.4 遥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第九章:遥感在海洋领域的应用9.1 遥感在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应用9.2 遥感在海洋资源调查中的应用9.3 遥感在海洋灾害监测与预警中的应用9.4 遥感在海洋维权与执法中的应用第十章:遥感技术的未来发展10.1 遥感技术发展趋势10.2 遥感技术面临的挑战10.3 遥感技术的创新应用10.4 遥感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战略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解析: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理解遥感技术的核心,包括辐射传输、传感器响应、图像处理等方面,需要重点关注。
《遥感导论》教学大纲
![《遥感导论》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ab21e2b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e0.png)
《遥感导论》教学大纲《遥感导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遥感导论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Remote Sensing课程类型: 专业核心课程总学时:48 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0学分:3适用对象: 地理科学类先修课程:相关基础课程执笔人:审定人: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遥感导论》是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及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课程注重反映现代遥感技术的最新成果与应用内容,并结合经济建设实际,详细介绍了遥感的基本概念、电磁辐射与地物波谱、遥感成像原理、遥感图像特征、遥感图像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图像信息的提取与分类处理、遥感的应用及实例,3S集成,以及新型遥感平台与传感器等。
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牢固掌握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运用遥感技术原理、方法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遥感技术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和应用能力,为学习专业课程、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1.本课程主讲授遥感基本理论。
内容比较枯燥,所以在教学中应尽量采用通俗易懂和形象化语言表述,着重讲清地物电磁波谱的基本遥感理论问题。
2.对于有关物理学公式,不须推导过程,重点理解其基本原理。
3.根据课程进程的需要,适当的布置课外阅读文献报告和体会,以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动态。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一、教学重点:遥感的定义(广义与狭义)、遥感技术过程、遥感技术的特点与分类。
二、难点: 遥感技术的基本过程三、教学要求:(一) 从广义与狭义两方面掌握遥感的定义,了解遥感技术的基本过程;(二) 掌握遥感的分类;(三) 与常规方法相比,掌握遥感的主要特点;(四)了解遥感发展简史及我国遥感事业的成就。
四、教学内容:第一节遥感与遥感技术过程1 遥感( Remote Sensing )概念遥感定义:遥感一词来源于英文“ remote sensing” , 从字面上可理解为“遥远的感知”。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终稿新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终稿新](https://img.taocdn.com/s3/m/741a12ea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91.png)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终稿新一、教案简介1.1 课程定位《遥感导论》是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遥感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遥感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遥感的基本原理、数据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以及遥感在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等领域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2.1 遥感基本概念2.1.1 遥感的定义2.1.2 遥感技术的分类2.1.3 遥感发展历程2.2 遥感原理2.2.1 遥感物理基础2.2.2 遥感传感器2.2.3 遥感图像的获取和处理2.3 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2.3.1 遥感数据预处理2.3.2 遥感图像的增强和分类2.3.3 遥感信息提取与定量分析2.4 遥感应用领域2.4.1 地理信息系统2.4.2 环境监测2.4.3 资源调查与规划2.4.4 农业与林业2.4.5 城市规划与管理三、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实验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遥感图像和软件工具,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
安排实验和实践环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遥感技术。
四、教学安排4.1 课时安排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教学24课时,实验教学8课时。
4.2 教学进度安排第1-4周:遥感基本概念与原理第5-8周: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第9-12周:遥感应用领域第13-16周:实验与实践五、教学评价5.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讨论参与度等,占总评的30%。
5.2 考试成绩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占总评的70%。
5.3 评价方法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6.1 遥感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6.1.1 可见光遥感传感器6.1.2 红外遥感传感器6.1.3 微波遥感传感器6.1.4 多光谱与高光谱遥感传感器6.2 遥感数据类型及特性6.2.1 光学遥感数据6.2.2 热红外遥感数据6.2.3 雷达遥感数据6.2.4 激光雷达遥感数据6.3 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分析6.3.1 遥感图像解译的方法6.3.2 遥感图像分析的技术6.3.3 遥感信息提取的有效性评估七、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7.1 环境监测概述7.1.1 环境监测的定义与意义7.1.2 环境监测的方法与技术7.2 遥感技术在典型环境问题中的应用7.2.1 遥感在水体监测中的应用7.2.2 遥感在大气污染监测中的应用7.2.3 遥感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中的应用7.2.4 遥感在植被覆盖变化监测中的应用八、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与规划中的应用8.1 资源调查与规划概述8.1.1 资源调查与规划的定义与意义8.1.2 资源调查与规划的方法与技术8.2 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与规划中的应用案例8.2.1 遥感在矿产资源调查中的应用8.2.2 遥感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8.2.3 遥感在水资源调查与规划中的应用8.2.4 遥感在农业资源调查与规划中的应用九、遥感技术在农业与林业中的应用9.1 农业与林业遥感监测概述9.1.1 农业与林业遥感监测的定义与意义9.1.2 农业与林业遥感监测的方法与技术9.2 遥感技术在农业与林业中的应用案例9.2.1 遥感在作物产量估算中的应用9.2.2 遥感在作物病虫害监测中的应用9.2.3 遥感在森林火灾监测与评估中的应用9.2.4 遥感在植被指数与生物量估算中的应用十、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10.1 城市规划与管理概述10.1.1 城市规划与管理的定义与意义10.1.2 城市规划与管理的方法与技术10.2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案例10.2.1 遥感在城市扩张监测中的应用10.2.2 遥感在城市绿化监测中的应用10.2.3 遥感在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中的应用10.2.4 遥感在城市环境质量监测中的应用十一、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与评估中的应用11.1 灾害监测概述11.1.1 灾害监测的定义与意义11.1.2 灾害监测的方法与技术11.2 遥感技术在典型灾害监测中的应用11.2.1 遥感在地震灾害监测中的应用11.2.2 遥感在洪水灾害监测中的应用11.2.3 遥感在滑坡与泥石流灾害监测中的应用11.2.4 遥感在火灾监测与评估中的应用十二、遥感技术在地球物理研究中的应用12.1 地球物理研究概述12.1.1 地球物理研究的定义与意义12.1.2 地球物理研究的方法与技术12.2 遥感技术在地球物理研究中的应用案例12.2.1 遥感在地热资源勘探中的应用12.2.2 遥感在冰川监测与评估中的应用12.2.3 遥感在地下水探测中的应用12.2.4 遥感在地震前兆监测中的应用十三、遥感技术在海洋监测中的应用13.1 海洋监测概述13.1.1 海洋监测的定义与意义13.1.2 海洋监测的方法与技术13.2 遥感技术在海洋监测中的应用案例13.2.1 遥感在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应用13.2.2 遥感在海洋资源调查中的应用13.2.3 遥感在海洋渔业管理中的应用13.2.4 遥感在海洋灾害监测与评估中的应用十四、遥感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4.1 遥感技术发展现状14.1.1 国内外遥感技术发展概况14.1.2 遥感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4.2 遥感技术未来发展趋势14.2.1 新型遥感传感器的发展14.2.2 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的发展14.2.3 遥感应用领域的拓展与深化14.2.4 遥感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与应用十五、课程总结与展望15.1 课程回顾15.1.1 主要教学内容回顾15.1.2 学生学习情况总结15.2 课程展望15.2.1 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15.2.2 遥感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前景15.2.3 课程教学的改进与优化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遥感导论》的教学教案,包括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应用等十五个章节。
遥感导论实验教学大纲
![遥感导论实验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923b471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2f.png)
遥感导论实验教学大纲附件一:遥感导论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41407224课程属性:必修课学时: 18 学分:0.5开课学期:3先修课程:高等数学适用专业:地理科学专业课程简介:《遥感导论》课是地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技能课,《遥感导论》实验是遥感导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它目的和主要任务是配合遥感导论课的教学,传授遥感导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遥感像对立体观察和图像判读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一、实验项目设置及学时分配二、实验内容及教学要求实验项目1:遥感图像增强——对比度变化1、教学内容基于Titan软件对TM影像进行对比度变换,包括:线性变换,指数变换,对数变换,直方图均衡化2、教学目标(1)认识遥感图像的基本结构,了解数字图像;(2)学习掌握图像直方图变化与图像亮度变化的关系;(3)掌握图像对比度变化的方法和过程实验项目2:遥感图像增强——彩色合成1、教学内容使用Titan软件对TM图像进行彩色变换,主要包括RGB to HSV 和RGB合成显示。
ENVI支持的彩色空间包括“色度、饱和度、颜色亮度值(HSV)(USGS Munsell)”。
其中色度(Hue)代表像元颜色,取值范围0-360,饱和度(Saturation)代表颜色的纯度,取值范围0-1,颜色亮度值(Value)代表颜色的亮度,取值范围0-1. 2、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机中彩色合成的演示,了解加色法原理;(2)了解遥感图像彩色合成的基本原理;(3)掌握选用不同方案产生不同合成效果的方法,从而达到突出不同目标地物的目的。
实验项目3:遥感图像变换——滤波1、教学内容空间滤波是指在图像空间(x ,y)或空间频率域(ε,η)对输入图像应用若干滤波函数而获得改进的输出图像技术,即对图像中某些空间、频率特征信息增强或抑制,如增强高频信息,抑制低频信息,即突出边缘、纹理、线条等。
本次实习进行高通滤波、低通滤波、中值滤波、均值滤波的操作.2、教学目标(1)掌握空间滤波的操作方法;(2)了解空间滤波的操作过程和空间滤波对图像产生的效果;实验项目4:遥感图像校正——几何校正1、教学内容遥感图像几何校正是指从具有几何畸变的图像中消除畸变的过程。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航空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航空](https://img.taocdn.com/s3/m/5030b1d2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f5.png)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航空第一章:遥感概述1.1 遥感概念遥感技术的定义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1.2 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遥感技术的历史回顾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1.3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遥感数据的获取方式遥感数据的反演过程第二章:遥感平台与传感器2.1 遥感平台概述遥感平台的分类遥感平台的特点与应用2.2 航空遥感平台固定翼飞机旋翼飞机2.3 传感器概述传感器的分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性能指标2.4 航空遥感传感器多光谱相机高分辨率相机热红外传感器第三章: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3.1 遥感数据预处理辐射校正几何校正3.2 遥感数据增强数据增强的目的是什么常用的数据增强方法3.3 遥感数据分类与提取分类算法介绍分类结果的精度评估3.4 遥感信息分析与应用遥感信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遥感信息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应用第四章:航空遥感应用案例4.1 农业领域应用案例作物种植面积监测作物长势监测4.2 城市规划领域应用案例城市扩张监测城市绿化监测4.3 环境监测领域应用案例水质监测空气污染监测第五章: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5.1 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新型遥感平台的发展新型传感器的研发5.2 遥感技术的挑战与机遇数据量的大幅增长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挑战5.3 我国遥感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我国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我国遥感技术的发展前景第六章: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分析6.1 遥感图像解译概述遥感图像解译的意义和目的遥感图像解译的方法和步骤6.2 遥感图像解译的方法目视解译法计算机辅助解译法6.3 遥感图像分析技术边缘检测纹理分析分类算法6.4 遥感图像解译实践遥感图像解译的实际案例分析遥感图像解译的结果验证第七章:遥感技术在资源监测中的应用7.1 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监测中的应用土地覆盖变化监测土地利用类型识别与分类7.2 遥感技术在矿产资源监测中的应用矿床识别与勘探矿产资源储量估算7.3 遥感技术在水资源监测中的应用河流流量监测湖泊水位变化监测7.4 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中的应用森林覆盖率监测森林火灾监测与评估第八章: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8.1 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空气质量监测烟雾和污染layer监测8.2 遥感技术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水质参数监测水体富营养化监测8.3 遥感技术在土壤侵蚀监测中的应用土壤侵蚀类型识别土壤侵蚀程度评估8.4 遥感技术在城市热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城市热岛效应监测城市绿化度监测第九章: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中的应用9.1 遥感技术在地震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地震灾害评估地震次生灾害监测9.2 遥感技术在洪水灾害监测中的应用洪水淹没区域监测洪水灾害损失评估9.3 遥感技术在台风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台风路径监测台风风力监测9.4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滑坡和泥石流监测地面沉降监测第十章:未来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挑战10.1 新型遥感平台的发展趋势低轨卫星遥感平台高空无人机遥感平台10.2 新型遥感传感器的发展趋势多光谱和高光谱传感器激光雷达传感器10.3 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挑战大数据处理与分析在遥感领域的应用10.4 遥感技术的挑战与机遇遥感技术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遥感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重点解析本文档详细介绍了《遥感导论》电子教案-航空的十个章节内容。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新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新](https://img.taocdn.com/s3/m/2bb68da3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ff.png)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新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遥感技术是一种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重要手段,对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遥感导论》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遥感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遥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了解遥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遥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对遥感技术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遥感的基本概念介绍遥感的定义、特点、分类和遥感系统的基本构成。
2.2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讲解遥感信号的形成、传输、接收和处理的基本原理,以及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方法。
2.3 遥感平台与传感器介绍不同类型的遥感平台(如卫星、飞机、无人机等)和传感器(如多光谱、高光谱、雷达等)的原理和应用。
2.4 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讲解遥感数据的预处理方法(如校正、配准、融合等)和图像分析方法(如特征提取、分类、变化检测等)。
2.5 遥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介绍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农业、林业、水利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3.1 授课方式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3.2 实验和实践安排遥感实验和实践环节,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3 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4.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4.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和实践环节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占总成绩的30%。
4.3 课程论文五、参考教材与资源5.1 教材《遥感导论》(第三版),作者:张某某5.2 参考书目《遥感原理与应用》、《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等。
5.3 网络资源推荐学生访问相关遥感技术和应用的网站,了解最新的遥感技术动态和应用案例。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终稿新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终稿新](https://img.taocdn.com/s3/m/804951db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6.png)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终稿新第一章:遥感基本概念1.1 遥感的定义解释遥感技术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强调遥感技术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方面的重要性1.2 遥感技术的分类介绍被动遥感和主动遥感的区别解释不同类型的遥感传感器及其应用1.3 遥感数据的应用领域探讨遥感技术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应用,如地质学、环境科学、农业等第二章:遥感传感器与平台2.1 遥感传感器的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遥感传感器,如光学传感器、雷达传感器等解释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2.2 遥感平台讨论不同类型的遥感平台,如卫星、飞机、无人机等强调平台的选择对遥感数据质量的影响2.3 传感器参数的优化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参数以满足特定应用需求解释传感器参数对遥感数据质量的影响第三章:遥感数据的获取与处理3.1 遥感数据的获取介绍遥感数据的获取方法和过程,如卫星发射、数据传输等强调数据获取中的关键技术和挑战3.2 遥感数据的预处理解释预处理过程的重要性,包括辐射校正、地理校正等介绍预处理方法的原理和应用3.3 遥感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探讨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如图像分类、目标检测等强调数据处理和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第四章:遥感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4.1 环境监测概述介绍环境监测的概念和目的,以及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4.2 遥感在土地覆盖监测中的应用探讨遥感技术在土地覆盖分类和变化监测方面的应用和挑战4.3 遥感在水体监测中的应用解释遥感技术在水体监测中的作用,如水质参数的估算、水体变化的监测等第五章:遥感在资源管理中的应用5.1 资源管理概述介绍资源管理的概念和目的,以及遥感技术在资源管理中的应用5.2 遥感在矿产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探讨遥感技术在矿产资源勘探和评估方面的应用和挑战5.3 遥感在农业资源监测中的应用解释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监测中的作用,如作物分类、产量估算等第六章:遥感在地质应用中的实例分析6.1 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介绍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优势,如识别地质结构、评估矿产资源等强调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重要作用6.2 遥感在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探讨遥感技术在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原理和方法,如利用InSAR技术监测地震活动等6.3 遥感在火山活动监测中的应用解释遥感技术在火山活动监测中的作用,如识别火山喷发迹象、评估火山喷发影响等第七章:遥感在环境变化监测中的应用7.1 遥感技术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介绍遥感技术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作用,如监测全球温度变化、评估冰川融化情况等强调遥感技术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重要性7.2 遥感在大气污染监测中的应用探讨遥感技术在大气污染监测中的原理和方法,如利用激光雷达技术监测雾霾等7.3 遥感在生物多样性监测中的应用解释遥感技术在生物多样性监测中的作用,如评估湿地生态系统变化、监测物种分布等第八章:遥感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8.1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介绍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如土地利用分类、城市扩张监测等强调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8.2 遥感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中的应用探讨遥感技术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中的原理和方法,如道路和桥梁检测、管网分布监测等8.3 遥感在城市安全与灾害管理中的应用解释遥感技术在城市安全与灾害管理中的作用,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监测与评估第九章: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先进技术9.1 遥感图像的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处理介绍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在遥感图像处理中的应用,如自动分类、目标检测等强调这些先进技术在提高遥感数据处理效率和准确性的重要作用9.2 遥感数据的时空分析探讨遥感数据的时空分析方法,如时间序列分析、空间插值等解释时空分析在遥感数据应用中的重要性9.3 遥感数据的融合与集成解释遥感数据融合与集成的概念和原理,如多源遥感数据的融合方法及其应用第十章:遥感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新型遥感传感器和技术的发展介绍新型遥感传感器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如高光谱遥感、激光雷达等强调新型遥感技术在提高数据质量和应用领域的潜力10.2 遥感数据的应用扩展探讨遥感数据在更多领域中的应用,如生物医学、智能交通等解释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社会的潜在影响10.3 遥感技术的挑战与未来发展分析遥感技术在数据获取、处理和应用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展望遥感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遥感基本概念和分类重点环节2:遥感传感器与平台重点环节3:遥感数据的获取与处理重点环节4:遥感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重点环节5:遥感在资源管理中的应用重点环节6:遥感在地质应用中的实例分析重点环节7:遥感在环境变化监测中的应用重点环节8:遥感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重点环节9: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先进技术重点环节10:遥感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航空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航空](https://img.taocdn.com/s3/m/047d6d53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ce.png)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航空第一章:遥感概述1.1 遥感基本概念遥感的定义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与航空摄影的比较1.2 遥感的发展历程遥感技术的历史回顾航空遥感技术的发展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1.3 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农业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地质勘探第二章:遥感平台与传感器2.1 遥感平台概述航空遥感平台卫星遥感平台无人机遥感平台2.2 传感器类型及特性光学传感器热红外传感器微波传感器多光谱传感器2.3 传感器参数及其影响因素光谱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辐射定标与校准第三章: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3.1 遥感数据预处理数据校正辐射校正地理校正数据融合3.2 遥感数据增强与重建图像增强信息提取与重建数据降维技术3.3 遥感数据分析方法目视解译计算机辅助解译机器学习与解译4.1 农业应用实例作物分类与估产病虫害监测土壤水分监测4.2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城市扩张监测土地利用分类城市景观规划4.3 环境监测与灾害评估大气污染监测水体富营养化监测地震灾害评估第五章:航空遥感数据获取与实践5.1 航空遥感数据获取流程数据采集计划设计数据获取与质量控制数据交付与存储5.2 航空遥感数据处理实践数据预处理流程与方法数据增强与重建实践数据解译与分析实践实际案例介绍数据处理与分析流程应用成果展示与评价第六章: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分析6.1 遥感图像解译的基本原理图像解译的定义与意义目视解译与计算机辅助解译解译标志与分类体系6.2 遥感图像解译的方法与技术视觉解译技术光谱分析技术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图像解译6.3 遥感图像解译的实践案例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分类水资源监测与评估地质灾害识别与评估第七章:遥感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7.1 环境监测概述环境监测的意义与方法遥感环境监测的优势与局限性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与目标7.2 遥感在典型环境问题监测中的应用大气污染监测水体污染与富营养化监测土壤侵蚀与沙漠化监测7.3 环境变化遥感监测案例分析森林覆盖变化监测湿地变化监测城市扩张与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第八章:遥感在地质勘探与灾害管理中的应用8.1 遥感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矿产资源调查与勘探构造解析与地震预测地下水资源的遥感探测8.2 遥感在灾害管理中的应用洪水监测与预警地震灾害评估与恢复地质灾害识别与预警8.3 地质与灾害遥感应用案例分析地震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估地质灾害遥感识别与预警火山活动遥感监测与分析第九章:遥感在自然资源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9.1 自然资源调查概述自然资源的意义与调查需求遥感自然资源调查的特点与方法常见自然资源调查的内容与目标9.2 遥感在典型自然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水资源调查与监测9.3 自然资源遥感调查案例分析荒漠化监测与评估冰川变化监测与评估海洋资源调查与监测第十章:遥感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遥感技术的新发展新型遥感平台与传感器技术激光雷达与高光谱遥感技术多角度与多时相遥感技术10.2 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创新方向大数据与云计算在遥感领域的应用与机器学习技术在遥感解译中的应用遥感信息提取与处理的深度学习方法10.3 遥感技术的挑战与展望遥感技术面临的挑战未来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遥感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与贡献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遥感基本概念与原理解析: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理解遥感技术的基础,需要重点掌握遥感的定义、基本原理以及与航空摄影的比较。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新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新](https://img.taocdn.com/s3/m/f5185477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20.png)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新第一章:遥感基本概念1.1 遥感的定义与分类1.2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1.3 遥感平台的类型及特点1.4 遥感数据的获取与处理第二章:遥感传感器与光谱特性2.1 遥感传感器的类型与工作原理2.2 光谱特性与光谱分辨率2.3 辐射传输原理及其在遥感中的应用2.4 传感器参数的优化与选择第三章:遥感图像的解析与处理3.1 遥感图像的噪声及其处理方法3.2 遥感图像的复原与增强3.3 遥感图像的分类与识别3.4 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分析第四章:遥感在地学应用领域的实践4.1 遥感在地表覆盖分类中的应用4.2 遥感在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4.3 遥感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4.4 遥感在植被与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第五章:遥感在资源与环境监测中的综合应用5.1 遥感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5.2 遥感在能源资源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5.3 遥感在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中的应用5.4 遥感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第六章: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6.1 遥感数据预处理流程与方法6.2 遥感数据融合与合成6.3 遥感信息提取与建模6.4 遥感数据分析软件与应用第七章:遥感在地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7.1 地表温度遥感监测7.2 土壤湿度与水分循环遥感监测7.3 植被指数与生物量遥感估算7.4 地形与高程遥感测量第八章:遥感在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利用中的应用8.1 遥感在矿产资源调查中的应用8.2 遥感在森林资源清查与监测中的应用8.3 遥感在水文水资源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8.4 遥感在海洋资源管理与利用中的应用第九章:遥感在城乡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9.1 遥感在城市扩张与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中的应用9.2 遥感在基础设施建设与规划中的应用9.3 遥感在环境保护与污染监测中的应用9.4 遥感在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应急响应中的应用第十章: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挑战10.1 遥感技术的新发展与创新10.2 卫星遥感计划的未来展望10.3 遥感数据与信息的共享与服务10.4 遥感技术面临的挑战与对策重点解析本文档为《遥感导论》电子教案,共包含十个章节。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终稿新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终稿新](https://img.taocdn.com/s3/m/975fad42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7.png)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终稿新一、前言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标1.3 教学方法1.4 教材及参考资料二、遥感基本概念2.1 遥感的定义2.2 遥感的基本原理2.3 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2.4 遥感的主要应用领域三、遥感数据3.1 遥感数据的来源3.2 遥感数据的类型3.3 遥感数据的特点3.4 遥感数据的获取与处理四、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分析4.1 遥感图像的解译原理4.2 遥感图像的解译方法4.3 遥感图像的分析技术4.4 遥感图像解译与分析的实例五、遥感在地学中的应用5.1 遥感在地学研究的优势5.2 遥感在地学中的应用实例5.3 遥感在地学中的挑战与展望5.4 练习与讨论六、遥感在农业中的应用6.1 农业遥感的基本概念6.2 农业遥感数据的获取与处理6.3 农业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分析6.4 农业遥感应用实例与案例分析七、遥感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7.1 环境监测遥感的基本概念7.2 环境监测遥感数据的获取与处理7.3 环境监测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分析7.4 环境监测遥感应用实例与案例分析八、遥感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8.1 城市规划与管理遥感的基本概念8.2 城市规划与管理遥感数据的获取与处理8.3 城市规划与管理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分析8.4 城市规划与管理遥感应用实例与案例分析九、遥感在资源勘探与管理中的应用9.1 资源勘探与管理遥感的基本概念9.2 资源勘探与管理遥感数据的获取与处理9.3 资源勘探与管理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分析9.4 资源勘探与管理遥感应用实例与案例分析十、遥感在灾害监测与评估中的应用10.1 灾害监测与评估遥感的基本概念10.2 灾害监测与评估遥感数据的获取与处理10.3 灾害监测与评估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分析10.4 灾害监测与评估遥感应用实例与案例分析十一、遥感在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11.1 生态系统遥感监测的基本原理11.2 生态系统遥感数据的获取与处理11.3 生态系统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分析11.4 生态系统遥感应用实例与案例分析十二、遥感在海洋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12.1 海洋监测遥感的基本概念12.2 海洋监测遥感数据的获取与处理12.3 海洋监测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分析12.4 海洋监测遥感应用实例与案例分析十三、遥感在气象与气候研究中的应用13.1 气象与气候遥感的基本原理13.2 气象与气候遥感数据的获取与处理13.3 气象与气候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分析13.4 气象与气候遥感应用实例与案例分析十四、遥感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4.1 新型遥感平台的发展14.2 高分辨率遥感技术14.3 多传感器与多源遥感数据融合14.4 遥感技术在与大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十五、课程总结与展望15.1 课程回顾15.2 遥感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案例解析15.3 遥感技术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15.4 练习与讨论题目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为《遥感导论》电子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覆盖了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数据类型、图像解译与分析方法,以及在农业、环境监测、城市规划、资源勘探、灾害监测、生态系统研究、海洋监测、气象与气候研究等领域的应用。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新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新](https://img.taocdn.com/s3/m/359f65b1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60.png)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新章节一:遥感概述1.1 遥感的定义1.2 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1.3 遥感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章节二:遥感物理基础2.1 电磁波谱与光谱特性2.2 遥感传感器与工作原理2.3 遥感图像的获取与处理章节三:遥感图像的解析与分类3.1 遥感图像的视觉解析3.2 遥感图像的数字解析3.3 遥感图像的分类与统计分析章节四:遥感应用案例解析4.1 土地资源遥感调查与应用4.2 水资源遥感监测与应用4.3 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应用章节五:遥感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5.1 遥感与GIS的结合原理5.2 遥感图像在GIS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5.3 遥感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案例《遥感导论》电子教案新章节六:遥感数据源与产品6.1 遥感卫星系统介绍6.2 光学遥感数据类型与特点6.3 雷达遥感数据类型与特点6.4 遥感数据产品获取与处理章节七:遥感图像的预处理7.1 遥感图像辐射校正7.2 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7.3 遥感图像的增强与复原章节八:遥感图像的专题分析8.1 植被指数分析8.2 水体指数分析8.3 土壤湿度与干旱监测章节九:遥感在资源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9.1 土地利用变化监测9.2 矿产资源遥感探测9.3 森林火灾监测与评估章节十:遥感在环境监测与灾害评估中的应用10.1 大气环境遥感监测10.2 水质遥感监测与评估10.3 地震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估《遥感导论》电子教案新章节十一: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地图制图11.1 遥感图像解译的原则与方法11.2 遥感图像解译的视觉分析技术11.3 遥感图像解译的数字分析技术11.4 遥感图像在地图制图中的应用章节十二: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12.1 城市扩张与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12.2 城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估12.3 城市基础设施遥感调查与应用章节十三: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13.1 农作物监测与产量估算13.2 农业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估13.3 农业资源遥感调查与规划章节十四:遥感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14.1 遥感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14.2 遥感技术在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14.3 遥感技术在文化遗产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章节十五:未来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挑战15.1 新型遥感传感器与技术的发展15.2 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的进步15.3 遥感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为《遥感导论》电子教案,共分为十五个章节,涵盖了遥感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物理基础、图像解析与分类、应用案例解析、在GIS中的应用,以及数据源与产品、图像预处理、专题分析、资源调查与监测、环境监测与灾害评估、图像解译与地图制图、城市规划与管理应用、农业应用、文化遗产保护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等方面的内容。
石大《遥感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石大《遥感导论》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c776e75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ff.png)
《遥感导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ofRemoteSensing 课程编码:Z119479总学分:3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16课程性质:专业综合特色必修课开课单位:理学院大纲制定者:纲审定者:审定日期:2014-10-22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特色课程,它是以理论联系实践为主,注重运用。
该课程以地理科学为背景,使学生了解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及特点、遥感技术发展简史,理解遥感识别地物的基本原理、掌握遥感技术的分类体系,重点在于基础知识的全面讲解,按照学生学习的认识规律逐步引入,同时也注意反映遥感领域的新近科研成果,将新近成果与应用相结合。
主要内容包括:遥感基本概念;遥感理论基础,包括遥感电磁辐射基础、遥感光学基础;遥感数据获取,包括传感器、航空遥感、航天遥感和微波遥感;遥感数据处理,即图像校正和增强;遥感信息提取,包括图像目视判读和计算机信息提取,以及遥感技术应用。
书后附有国内外遥感数据源及遥感软件商网址和遥感图像处理软件介绍。
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遥感是目前应用范围很广的一门技术,它在国土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国防、规划与设计等诸多领域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专业开设这门课程能够旨在使学生了解遥感技术的相关知识,掌握基本的遥感基础知识,掌握图像处理技术利技能,为学生能够应用遥感技术从事国土资源、城乡建设、农业水利以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
因而该课程就是促使学生达到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的重要课程。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目前遥感技术(科学)的发展现状、趋势和重要性,掌握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组成和基本处理技术,重点掌握遥感的电磁波谱基础、常见地物波谱特征、常用遥感数据源的数据特征、图像校正原理及方法、图象增强图像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
2 .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先修课程《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自然地理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等。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新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新](https://img.taocdn.com/s3/m/36675552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b8.png)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理解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遥感图像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3. 了解遥感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遥感的定义遥感技术的分类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2. 遥感图像的获取遥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遥感图像的分辨率遥感图像的获取方式3. 遥感图像的处理和分析遥感图像的预处理遥感图像的增强和校正遥感图像的特征提取和分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遥感图像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遥感应用案例,加深学生对遥感技术应用的理解四、教学资源1. 遥感图像样本2. 遥感技术相关PPT课件3. 遥感应用案例资料五、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遥感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遥感图像处理和分析方法的应用能力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遥感技术应用领域的掌握情况《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第二部分一、教学目标1. 理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掌握遥感图像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3. 了解遥感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遥感技术的定义和工作原理遥感传感器的类型和工作原理遥感图像的分辨率和质量评价2. 遥感图像的获取和处理遥感图像的获取方式和技术遥感图像的预处理和校正方法遥感图像的特征提取和分类方法3. 遥感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环境保护和监测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介绍遥感图像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遥感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四、教学资源1. 遥感图像样本和数据集2. 遥感技术相关PPT课件和视频材料3. 遥感应用案例资料和研究报告五、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和讨论评估学生对遥感技术基本原理的理解评估学生对遥感图像处理和分析方法的掌握2. 小组项目评估学生对遥感技术应用领域的实际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对遥感图像处理和分析方法的运用《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第三部分一、教学目标1. 理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掌握遥感图像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3. 了解遥感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遥感技术的定义和工作原理遥感传感器的类型和工作原理遥感图像的分辨率和质量评价2. 遥感图像的获取和处理遥感图像的获取方式和技术遥感图像的预处理和校正方法遥感图像的特征提取和分类方法3. 遥感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环境保护和监测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介绍遥感图像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遥感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四、教学资源1. 遥感图像样本和数据集2. 遥感技术相关PPT课件和视频材料3. 遥感应用案例资料和研究报告五、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和讨论评估学生对遥感技术基本原理的理解评估学生对遥感图像处理和分析方法的掌握2. 小组项目评估学生对遥感技术应用领域的实际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对遥感图像处理和分析方法的运用《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第四部分一、教学《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第四部分一、教学目标1. 理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掌握遥感图像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3. 了解遥感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遥感技术的定义和工作原理遥感传感器的类型和工作原理遥感图像的分辨率和质量评价2. 遥感图像的获取和处理遥感图像的获取方式和技术遥感图像的预处理和校正方法遥感图像的特征提取和分类方法3. 遥感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环境保护和监测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介绍遥感图像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遥感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四、教学资源1. 遥感图像样本和数据集2. 遥感技术相关PPT课件和视频材料3. 遥感应用案例资料和研究报告五、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和讨论评估学生对遥感技术基本原理的理解评估学生对遥感图像处理和分析方法的掌握2. 小组项目评估学生对遥感技术应用领域的实际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对遥感图像处理和分析方法的运用《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第五部分六、教学目标1. 理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掌握遥感图像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3. 了解遥感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七、教学内容1.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遥感技术的定义和工作原理遥感传感器的类型和工作原理遥感图像的分辨率和质量评价2. 遥感图像的获取和处理遥感图像的获取方式和技术遥感图像的预处理和校正方法遥感图像的特征提取和分类方法3. 遥感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环境保护和监测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介绍遥感图像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遥感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五、教学资源1. 遥感图像样本和数据集2. 遥感技术相关PPT课件和视频材料3. 遥感应用案例资料和研究报告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和讨论评估学生对遥感技术基本原理的理解评估学生对遥感图像处理和分析方法的掌握2. 小组项目评估学生对遥感技术应用领域的实际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对遥感图像处理和分析方法的运用《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第六部分七、教学目标1. 理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掌握遥感图像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3. 了解遥感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八、教学内容1.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遥感技术的定义和工作原理遥感传感器的类型和工作原理遥感图像的分辨率和质量评价2. 遥感图像的获取和处理遥感图像的获取方式和技术遥感图像的预处理和校正方法遥感图像的特征提取和分类方法3. 遥感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环境保护和监测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介绍遥感图像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遥感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五、教学资源1. 遥感图像样本和数据集2. 遥感技术相关PPT课件和视频材料3. 遥感应用案例资料和研究报告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和讨论评估学生对遥感技术基本原理的理解评估学生对遥感图像处理和分析方法的掌握2. 小组项目评估学生对遥感技术《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第七部分七、教学目标1. 理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掌握遥感图像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3. 了解遥感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八、教学内容1.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遥感技术的定义和工作原理遥感传感器的类型和工作原理遥感图像的分辨率和质量评价2. 遥感图像的获取和处理遥感图像的获取方式和技术遥感图像的预处理和校正方法遥感图像的特征提取和分类方法3. 遥感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环境保护和监测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介绍遥感图像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遥感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五、教学资源1. 遥感图像样本和数据集2. 遥感技术相关PPT课件和视频材料3. 遥感应用案例资料和研究报告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和讨论评估学生对遥感技术基本原理的理解评估学生对遥感图像处理和分析方法的掌握2. 小组项目评估学生对遥感技术应用领域的实际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对遥感图像处理和分析方法的运用《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第八部分九、教学目标1. 理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掌握遥感图像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3. 了解遥感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十、教学内容1.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遥感技术的定义和工作原理遥感传感器的类型和工作原理遥感图像的分辨率和质量评价2. 遥感图像的获取和处理遥感图像的获取方式和技术遥感图像的预处理和校正方法遥感图像的特征提取和分类方法3. 遥感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环境保护和监测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介绍遥感图像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遥感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五、教学资源1. 遥感图像样本和数据集2. 遥感技术相关PPT课件和视频材料3. 遥感应用案例资料和研究报告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和讨论评估学生对遥感技术基本原理的理解评估学生对遥感图像处理和分析方法的掌握2. 小组项目评估学生对遥感技术应用领域的实际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对遥感图像处理和分析方法的运用《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第九部分十一、教学目标1. 理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掌握遥感图像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3. 了解遥感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十二、教学内容1.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遥感技术的定义和工作原理遥感传感器的类型和工作原理遥感图像的分辨率和质量评价2. 遥感图像的获取和处理遥感图像的获取方式和技术遥感图像的预处理和校正方法遥感图像的特征提取和分类方法3. 遥感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环境保护和监测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介绍遥感图像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遥感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五、教学资源1. 遥感图像样本和数据集2. 遥感技术相关PPT课件和视频材料3. 遥感应用案例资料和研究报告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和讨论评估学生对遥感技术基本原理的理解评估学生对遥感图像处理和分析方法的掌握2. 小组项目评估学生对遥感技术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遥感技术的定义和工作原理2. 遥感传感器的类型和工作原理3. 遥感图像的分辨率和质量评价4. 遥感图像的获取方式和技术5. 遥感图像的预处理和校正方法6. 遥感图像的特征提取和分类方法7. 遥感技术在农业、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案例难点:1. 遥感技术原理的深入理解,包括传感器的工作机制和数据获取过程2. 遥感图像处理和分析方法的掌握,尤其是预处理、校正和特征提取的技巧3. 将遥感技术应用到具体领域,如农业监测、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理解其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教学过程中,应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应用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终稿新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终稿新](https://img.taocdn.com/s3/m/4fc4469c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74.png)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终稿新第一章:遥感基础1.1 遥感概述遥感的定义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的应用领域1.2 遥感技术系统遥感平台与传感器遥感数据类型与分辨率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1.3 遥感数据产品与应用遥感数据的产品类型遥感数据的应用案例遥感数据的选择与评价第二章:遥感物理基础2.1 电磁波与光谱特性电磁波的基础知识光谱特性与波段选择光谱吸收与反射特性2.2 遥感传感器与光谱响应传感器的类型与工作原理光谱响应函数与数据模拟传感器参数与性能评价2.3 遥感图像的辐射校正与大气校正辐射校正的目的与方法大气校正的重要性与方法辐射校正与大气校正的实施步骤第三章: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3.1 遥感图像预处理图像预处理的目的与方法图像配准与辐射校正图像增强与去噪声3.2 遥感图像分类与分割图像分类的原理与方法基于像素与基于对象的分类方法图像分割的目的与方法3.3 遥感图像的特征提取与信息提取特征提取的重要性与方法常用特征参数与指标信息提取的方法与技术第四章:遥感应用案例分析4.1 土地覆盖与植被监测土地覆盖分类与数据来源植被指数与监测方法土地覆盖变化分析与应用案例4.2 水资源监测与洪水预测水资源遥感监测方法洪水预测与监测技术水资源遥感应用案例分析4.3 城市规划与建设监测城市遥感监测技术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应用案例城市变化分析与评估第五章: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5.1 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新型遥感平台与传感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应用卫星遥感数据的集成与共享5.2 激光雷达遥感技术激光雷达的原理与应用激光雷达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激光雷达遥感技术的优势与挑战5.3 多源遥感数据融合与应用多源遥感数据的特点与融合方法多源遥感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多源遥感数据融合的未来发展趋势第六章:专题地图制图与遥感应用6.1 专题地图制图原理专题地图的概念与分类专题地图制图方法与流程遥感数据在专题地图制中的应用6.2 遥感影像地图编制遥感影像地图的类型与特点遥感影像地图编制方法与技术遥感影像地图的应用案例6.3 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集成遥感与GIS集成的意义与优势遥感与GIS集成的方法与技术遥感与GIS集成应用案例分析第七章:环境监测与变化分析7.1 遥感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与方法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领域环境监测遥感数据的处理与分析7.2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概念与监测方法遥感数据在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中的应用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与驱动因素分析水资源遥感监测技术方法水资源变化分析与评估水资源遥感应用案例分析第八章:气候与气象遥感应用8.1 遥感在气候研究中的应用气候遥感监测的基本原理气候遥感数据类型与获取方法气候遥感数据的应用案例8.2 遥感气象观测与分析气象遥感监测的方法与技术气象遥感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气象遥感应用案例分析8.3 气候模型与遥感数据集成气候模型的基本原理与类型遥感数据在气候模型中的应用气候模型与遥感数据集成的方法与技术第九章:生物地球化学与遥感应用9.1 生物地球化学与遥感关系生物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遥感技术在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生物地球化学遥感应用案例分析植被遥感监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植被指数与植被参数遥感反演植被遥感应用案例分析9.3 土壤与水分遥感监测土壤遥感监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水分遥感监测技术与应用土壤与水分遥感应用案例分析第十章:遥感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0.1 遥感技术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遥感技术在地质调查与勘探中的应用遥感技术在地球物理场研究中的应用遥感技术在地球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10.2 遥感技术在生态学与应用遥感技术在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中的应用遥感技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遥感技术在生态灾害监测与预警中的应用10.3 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遥感技术在农业灾害监测与预警中的应用遥感技术在农业产量估算与种植结构分析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 遥感基本原理与技术系统2. 遥感数据产品与应用3. 电磁波与光谱特性4. 遥感图像的辐射校正与大气校正5. 遥感图像预处理6. 遥感图像分类与分割7. 遥感图像的特征提取与信息提取8. 土地覆盖与植被监测9. 水资源监测与洪水预测10. 城市规划与建设监测11. 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集成12. 环境监测与变化分析13. 气候与气象遥感应用14. 生物地球化学与遥感应用15. 遥感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难点解析:1. 遥感基本原理与技术系统:理解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不同传感器和平台的特点。
遥感导论教学大纲兰州大学
![遥感导论教学大纲兰州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282ec5dd580216fc710afd92.png)
兰州大学地理学基地课程教学大纲《遥感导论》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与内容简介《遥感导论》是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地理科学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遥感,作为搜集地球数据及其转变信息的重要技术手腕,活着界范围内和我国的许多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和公司取得了普遍的应用。
《遥感导论》一课,注重反映现代遥感技术的最新功效与应用内容,并结合经济建设实际,详细介绍了遥感的大体概念、电磁辐射与地物波谱、遥感成像原理、遥感图像特点、遥感图像分析的原理与方式、图像信息的提取与分类处置、遥感的应用及实例,3S集成,和新型遥感平台与传感器等。
是学生把握遥感专业基础知识的良师益友,同时,也是尔后进一步深切学习和开展工作的必修课程。
(二) 教学目的该课程的要紧目的是使学生把握遥感的有关大体概念、大体原理、大体方式和必然的实验技术与遥感软件应用能力,注意培育学生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注重培育学生的实际动手和应用能力,为学习专业课程、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教学时数与学分本课程一共54学时,3学分,开课时刻:第二学年第一学期。
(四)教学方式1. 面授教学临时采纳板书教学(拟于2005年改成多媒体教学,现已开始预备工作)。
以讲解、讨论、答疑等方式,培育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作业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学好本课程的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工作。
作业内容以教材中的习题为主,通过这些习题的练习,慢慢加深对课程中各类概念的明白得,熟悉图像处置与解译方式,达到大体把握本课程要紧内容的目的。
3. 实习实习是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的重要手腕,也是培育学生把握必然实习进程、具有应用软件和编写实习报告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规定的实习并编写实习报告。
(详见《遥感实习教程》教学大纲)4. 考试考试采纳闭卷。
题目要全面,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要做到表现重点,题量适度、难度适中,不出难题、怪题。
(五)任课教师梯队:杨丽萍、颉耀文、刘勇二、本文第一章绪论一、教学内容1.1遥感的大体概念1.1.1广义的遥感1.1.2狭义的遥感1.2遥感系统1.2.1目标物体的电磁波特性1.2.2信息的获取1.2.3信息的接收1.2.4信息的处置1.2.5信息的应用1.3遥感的类型1.3.1 按遥感平台分1.3.2 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1.3.3 按工作方式分1.3.4 按遥感的应用领域分1.4遥感的特点1.4.1大面积的同步观测1.4.2时效性1.4.3经济性1.4.4局限性遥感进展简史1.5.1 无记录的地面遥感时期1.5.2 有记录的地面遥感时期1.5.3 空中摄影遥感时期1.5.4 航天遥感时期1.5.5 中国遥感事业的进展二、教学重点遥感的概念(广义与狭义)、遥感系统组成、遥感的类型与特点。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终稿新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终稿新](https://img.taocdn.com/s3/m/a558ca5b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9d.png)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终稿新第一章:遥感基本概念1.1 遥感的定义与分类1.2 遥感技术的原理与流程1.3 遥感数据的获取与处理1.4 遥感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第二章:遥感平台与传感器2.1 遥感平台概述2.2 常见遥感平台介绍2.3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分类2.4 传感器的性能指标与评价第三章:遥感影像的解析3.1 遥感影像的构成与特点3.2 遥感影像的预处理技术3.3 遥感影像的分类与识别3.4 遥感影像的信息提取与分析第四章:遥感应用领域4.1 农业遥感4.2 环境遥感4.3 城市遥感4.4 资源遥感第五章: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5.1 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5.2 当前遥感技术的主要进展5.3 未来遥感技术的发展方向5.4 我国遥感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第六章: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6.1 遥感数据预处理6.2 遥感数据增强与校正6.3 遥感影像的分类与分割6.4 遥感信息提取与分析方法第七章:光学遥感数据解析7.1 可见光遥感数据解析7.2 近红外遥感数据解析7.3 热红外遥感数据解析7.4 多光谱与高光谱遥感数据解析第八章:雷达遥感技术8.1 雷达遥感的基本原理8.2 雷达遥感数据的获取与处理8.3 雷达遥感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8.4 雷达遥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第九章:激光遥感技术9.1 激光遥感的基本原理与设备9.2 激光雷达数据获取与处理9.3 激光遥感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9.4 激光遥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第十章:遥感应用案例分析10.1 遥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案例10.2 遥感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案例10.3 遥感在城市规划与管理领域的应用案例10.4 遥感在资源调查与评估领域的应用案例第十一章:遥感技术在国内外典型应用案例11.1 国外遥感技术典型应用案例11.2 国内遥感技术典型应用案例11.3 遥感技术应用案例的分析与评价11.4 遥感技术应用案例的启示与展望第十二章:遥感技术的数据融合与集成12.1 遥感数据融合的概念与方法12.2 遥感数据集成技术及其应用12.3 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12.4 遥感技术与其他空间数据的集成应用第十三章:遥感技术的数据挖掘与模式识别13.1 遥感数据挖掘的概念与方法13.2 遥感影像的模式识别技术13.3 遥感数据挖掘与模式识别在应用中的实例13.4 遥感数据挖掘与模式识别的发展趋势第十四章:遥感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14.1 遥感技术发展的驱动因素14.2 遥感技术的前沿领域与发展趋势14.3 遥感技术在新型应用领域的发展潜力14.4 遥感技术发展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遥感技术发展的历史回顾15.2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的总结15.3 遥感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前景15.4 对遥感技术发展的展望与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是《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的完整内容,涵盖了遥感基本概念、遥感平台与传感器、遥感影像的解析、遥感应用领域、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光学遥感数据解析、雷达遥感技术、激光遥感技术、遥感应用案例分析、遥感技术在国内外典型应用案例、遥感技术的数据融合与集成、遥感技术的数据挖掘与模式识别、遥感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总结与展望等主要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导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遥感导论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Remote Sensing课程类型: 专业核心课程总学时:48 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0学分:3适用对象: 地理科学类先修课程:相关基础课程执笔人:审定人: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遥感导论》是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及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课程注重反映现代遥感技术的最新成果与应用内容,并结合经济建设实际,详细介绍了遥感的基本概念、电磁辐射与地物波谱、遥感成像原理、遥感图像特征、遥感图像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图像信息的提取与分类处理、遥感的应用及实例,3S集成,以及新型遥感平台与传感器等。
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牢固掌握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运用遥感技术原理、方法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遥感技术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和应用能力,为学习专业课程、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1.本课程主讲授遥感基本理论。
内容比较枯燥,所以在教学中应尽量采用通俗易懂和形象化语言表述,着重讲清地物电磁波谱的基本遥感理论问题。
2.对于有关物理学公式,不须推导过程,重点理解其基本原理。
3.根据课程进程的需要,适当的布置课外阅读文献报告和体会,以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动态。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一、教学重点:遥感的定义(广义与狭义)、遥感技术过程、遥感技术的特点与分类。
二、难点: 遥感技术的基本过程三、教学要求:(一) 从广义与狭义两方面掌握遥感的定义,了解遥感技术的基本过程;(二) 掌握遥感的分类;(三) 与常规方法相比,掌握遥感的主要特点;(四)了解遥感发展简史及我国遥感事业的成就。
四、教学内容:第一节遥感与遥感技术过程1 遥感( Remote Sensing )概念遥感定义:遥感一词来源于英文“ remote sensing” , 从字面上可理解为“遥远的感知”。
准确地说,遥感是指从高空或外层空间, 通过飞机或卫星等运载工具所携带的传感器, “遥远”地采集目标对象的数据, 并通过数据的处理、分析,获取目标对象的属性、空间分布特征或时空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和技术。
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2 遥感技术过程遥感技术过程由数据获取, 数据传输、接收和处理, 数据解译、分析与应用三部分组成, 这三部分是遥感技术过程的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三个阶段。
第二节遥感技术的特点与分类1遥感技术的特点(1) 宏观观测能力强(2) 动态监测优势明显(3) 探测手段多样, 数据量大(4) 数据具有综合性与可比性正是因为这些突出特点, 使得遥感技术的应用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也必然产生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遥感的分类(1) 按遥感平台分类:宇航遥感、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2) 按遥感所利用的电磁波谱段分类:子外遥感、可见光/反射红外遥感、热红外遥感、微波遥感(3) 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主动遥感、被动遥感(4) 按遥感资料的获取方式分类:成像方式遥感、非成像方式遥感(5) 按遥感应用领域分类:环境遥感、城市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海洋遥感、地质遥感、气象遥感和军事遥感等。
第三节遥感技术的发展历史与展望1遥感技术的发展历史“遥感”这一科学术语最早是1960 年由美国学者艾弗林·普鲁伊特提出的, 之后于1961 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召开的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得到了学者们的认同, 从此遥感这门新的学科就诞生了。
事实上, 在“遥感”一词出现以前, 就已经有了遥感技术, 遥感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1) 遥感思想的萌芽阶段( 1610 ~ 1858 年)(2) 空中摄影阶段( 1858 ~ 1903 年)(3) 航空遥感阶段( 1903 ~ 1957 年)(4) 航天遥感阶段( 1957 年至今)2现代遥感技术发展展望遥感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随着空间科学、信息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 21世纪遥感技术的发展将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遥感数据获取手段趋向多样化(2) 微波遥感、高光谱遥感是未来空间遥感发展的核心内容(3) 遥感数据的计算机处理更趋自动化和智能化(4) 全定量化遥感方法将走向实用(5) 遥感综合应用将不断深化第二章遥感电磁辐射基础一、教学重点:电磁波谱、电磁辐射、黑体辐射及黑体辐射规律、实际物体辐射规律、太阳光谱、大气吸收、大气散射(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大气窗口及投射分析、地表自身的热辐射、反射率、反射的类型及地物电磁反射特性、地物电磁发射特性的测量。
二、难点: 黑体辐射及黑体辐射规律、大气散射(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大气窗口、地物波谱特性的测量三、教学要求(一)掌握什么是电磁波谱、电磁辐射,电磁辐射的度量;(二)掌握什么是黑体辐射、黑体辐射与实际物体辐射的规律;(三)了解太阳光谱的特点;(四)理解太阳辐射传播到地表面又返回到传感器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五)掌握大气散射的类型与其特点;(六)掌握大气窗口的概念及大气窗口的主要光谱段;(七)掌握反射率及其类型;(八)理解太阳辐射与地表之间的相互作用;(九)掌握植被、土壤、水体及岩石的光谱特征;(十)地物波谱特性的测量。
四教学内容第一节电磁波与电磁波谱1 电磁波的性质电磁波:交互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
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两种性质。
电磁波有四个要素, 即频率 ( 或波长) 、传播方向、振幅、偏振面。
2 电磁波谱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电磁波, 将各种电磁波按波长的大小 ( 或频率的高低) 依次排列并制成图表, 这个图表就是电磁波谱 (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
目前遥感应用的主要波段包括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等。
3 电磁辐射源凡是能够产生电磁辐射的物体都是辐射源。
自然界的一切物体在一定的温度下都具有发射、辐射电磁波的特性。
电磁辐射源可分为自然辐射源和人工辐射源两大类。
4 电磁辐射的度量遥感探测实际上是对物体辐射能量的测定与分析, 为此需要定义一些基本的概念和术语。
辐射能量( radiant energy)、辐射通量 ( radiant flux) 、辐射出射度 ( radiant emittance) 、辐射照度 ( irradiance) 、辐射强度 ( radiant intensity)、辐射亮度 ( radiance)。
第二节物体的电磁波发射特性1黑体辐射黑体 ( blackbody) 是个假设的理想辐射体, 是指能全部吸收而毫无反射和透射能力的理想物体。
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维恩位移定律2 地物的发射特性表地物吸收太阳辐射后又向外发射电磁辐射, 但其辐射能力总是要比同温度下的黑体辐射能力低。
地物发射能力的大小, 通常用发射率来表示。
地物的发射率ε也称比辐射率或发射系数, 是指地物发射的辐射通量 W′与同温度下黑体辐射通量 W 之比地物的光谱发射特征曲线基尔霍夫定律:在任一给定温度下, 地物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密度和吸收率之比, 对于任何地物都是一个常数, 并等于该温度下同面积黑体辐射通量密度。
第三节物体的电磁波反射特性1 物体反射电磁波的三种形式(1) 镜面反射(2) 漫反射(3) 方向反射2 地物的反射光谱特性(1) 光谱反射率反射率:地物的反射辐射通量 Eρ与入射辐射通量 E 之比。
(2) 地物的反射光谱特性:地物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严格地说, 地物的反射光谱曲线不应是一条线而应是呈带状, 这是因为在某一特定类型中, 光谱反射率也是有变化的。
在可见光波段, 植物的光谱特性主要受叶片中各种色素的支配, 其中叶绿素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在近红外波段, 植物的光谱特征取决于叶片内部的细胞结构。
在短波红外波段,植物的光谱特性受叶片总含水量的控制。
(3) 影响地物反射率的因素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地物的光谱反射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概括起来, 影响地物反射率的主要因素有三方面:地物的结构与组分变化、太阳位置、环境因素。
3 地物反射光谱的测量(1) 反射光谱测量的理论:二向性反射率分布函数、二向反射比因子(2) 地物光谱的测量方法:垂直测量和非垂直测量第四节大气对电磁波传输过程的影响所有用于遥感的电磁辐射都要通过大气层, 经过大气传输才能被传感器接收。
电磁辐射在传输过程中与大气中的气体和微粒相互作用造成辐射能量的衰减,进而对遥感成像质量和遥感图像解译产生影响。
这种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大气的散射、吸收和透射等方面。
1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1)大气成分:“不可变气体成分”和“易变气体成分”(2)大气层的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2 大气散射根据大气中微粒的直径大小与电磁波波长的对比关系, 通常把大气散射分为瑞利散射、米氏散射和非选择性散射三种主要类型。
瑞利散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波长越短散射越强。
瑞利散射降低了图像的“清晰度”或“对比度”。
大气散射作用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方向, 降低了太阳光直射的强度, 是太阳辐射能量衰减的主要因素之一。
3 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穿过大气时受到多种大气成分的吸收, 从而导致辐射能量的衰减。
在紫外、红外以及微波波段, 大气吸收是引起电磁辐射能量衰减的主要原因。
臭氧、二氧化碳和水汽是三种最重要的吸收太阳辐射能量的大气成分。
4 大气窗口受大气吸收作用影响相对较小、大气透过率较高的电磁波段就成为遥感探测可以利用的有效电磁辐射波段, 称为大气窗口。
第三章传感器及其成像方式一、教学重点传感器及传感器的性能、摄影像片的几何特征、遥感图像的空间、时间、光谱、辐射分辨率。
二、难点: 摄影像片的几何特征三、教学要求(一)掌握传感器的组成及如何评价其性能;(二)了解摄影与扫描成像的基本原理,两者所形成的图像有什么区别;(三)了解摄影像片的几何特征。
掌握像片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四)掌握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与时间分辨率。
(五)了解成像光谱技术。
四、教学内容:第一节传感器概述1 传感器的分类传感器的种类繁多, 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
常见的分类方式有以下三种。
(1 ) 按电磁波辐射来源:主动式传感器 ( active sensor ) 和被动式传感器 ( passive sensor);(2) 按成像原理和所获取图像性质:摄影机、扫描仪和雷达三种类型;(3) 按记录电磁波信息方式:成像方式 ( imaging method) 的传感器和非成像方式 ( non- imaging method) 的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