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3-1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 ② 个体经济 ③ 合作社经济(个体私有、集体合办; 半社会主义性质) ④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⑤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公私合营;带有 社会主义性质)
B.阶级力量
工人阶级
三种基本 阶级力量
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其与之相联系的三 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 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 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 政党领导的一面。
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
的矛盾也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 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立的 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 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
对于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来说,民族资 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 作为可以接受共产党和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 力量,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
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是近代中国
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 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
A.经济特征
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 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
制度。
国 营 经济
领导地位
五 种
合 作 社 经济
经 济
个 体 经济
绝对优势
成 分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主要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一体) “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两翼)
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 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 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 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 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一个时间
总 路 线
两个逐步
❖文化上是共产主义思想指导的,民 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工农干部学习科学文化
3、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两三年,由于需要完成民主革命的 遗留任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实际上并没有发生根本 的变化。仍然是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人民大众 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到 1952 年,随着土地改革的完成,中国的经济关系和 阶级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 随之发生根本的变化。国内,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 盾已经上升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外部,则是 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到1952年,国营工业产值在全国现代工业总
产值中的比重,已经增加到56%,国营批发 商业的营业额占全国批发商业营业总额的 60%,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在国家经济生活 中实际上已居于相对强大的地位。
这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 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 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 促进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因素
思想因素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政治因素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历史因素
革命先烈的共同理想


经济因素
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
5、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的必要性
首先,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 必要条件。
毛泽东在谈到我国工业的情况时说: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 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 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 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不改变这种落 后状况,我国就不能摆脱被动挨打的命运。
本章结构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 着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 质的社会。它从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相当长的时间
15~20年
实现工业化



实现三大改造

同等重要 同步进行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
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
“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 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702页
4、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必然性
向社会主义过渡设想的转变
之一:
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
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 用三个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 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
在过渡的时间上,
认为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新 民主主义建设阶段。
在转变ຫໍສະໝຸດ Baidu件上,
认为只有实现了国家工业 化,才能实现私营工业国 有化和农业集体化。
在过渡的步骤和方式上,
这是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总路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信大祥绸布店改挂公私合营招牌 常熟市公私合营利泰纱厂1956年的领息凭证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 向社会主义过渡
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
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 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朝鲜战争停战也使世界的形势
开始和缓。这为实行过渡时期总 路线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1952年国庆节, 首都庆祝国民经济恢复任务胜利完成
1952年9月,毛泽东在讨论第一个五年 计划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
“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 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而不 是10年以后才开始过渡。”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1953年6月)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 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
主要矛盾
1949年—1952年
地主阶级
人民大众
国民党残余势力
帝国主义
主要矛盾
1953年—1956年
无产阶级
国内 资产阶级
中国人民
对外 帝国主义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 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 期已经明确。 但是对于何时过渡?怎样过渡? 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发展 变化过程。
认为当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的时候,就可 以进一步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 的集体化。
之二:
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 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起即逐步过渡
1952年毛泽东和党中央提出了开始过渡的设想
理由:经过从1949年至1952年三年的
时间,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民主 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政治、经 济及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方面,分散、脆弱的个体经济,
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 速增长的需求,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 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
另一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 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无 法有力地推进工业化的发展。
6、实现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现实可能性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 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从历史上看,实现工业化有 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 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证明,我国已 经丧失了通过资本主义工业化进入强国行 列的机遇,如果搞资本主义只能成为帝国 主义的附庸。
其次,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须对个体经 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政治特征
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 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政治上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包括工人阶级、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以及民族 资产阶级的人民民主专政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 筹备会第一次会议在北平召开
D.文化特征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 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 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这为党提出向社会 主义过渡的总路线 提供了重要依据。
1950年6月,在全国政协一 届二次会议上,毛泽东等委 员起立通过《土地改革法》。
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在 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 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 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 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 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 家资本主义形式。
1953年12月形成了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 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 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 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
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