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期末复习题.docx

合集下载

刑法期末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刑法期末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刑法期末考试题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项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A. 因误会而伤害他人B.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C. 因正当防卫而伤害他人D. 因紧急避险而伤害他人答案:B详解: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选项A 属于过失伤害,选项C和D属于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不构成犯罪。

2.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不负刑事责任?A. 行为人醉酒后犯罪B. 行为人患有精神疾病C. 行为人犯罪后自首D. 行为人犯罪后立功答案:B详解:根据刑法规定,患有精神疾病且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人,在犯罪时不负刑事责任。

选项A中的醉酒不是免责条件,选项C和D中的自首和立功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但不是免责条件。

二、简答题1. 简述刑法中的正当防卫。

答案: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采取的制止侵害行为的行为。

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但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 什么是紧急避险?答案:紧急避险是指为了避免对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采取的制止侵害行为的行为。

紧急避险不负刑事责任,但避险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三、案例分析题案例:张某在夜晚回家途中,发现李某正在盗窃张某的自行车。

张某为了阻止李某,用砖头击打李某头部,导致李某重伤。

1. 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为什么?答案:张某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

因为张某是在保护自己的财产权益,且李某正在实施盗窃行为,张某的行为是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2. 如果张某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是否需要负刑事责任?答案:张某的行为虽然构成正当防卫,但需要判断其防卫行为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如果张某用砖头击打李某头部的行为是制止盗窃行为所必需的,且没有造成不应有的重大损害,则张某不负刑事责任。

刑法学期末复习题

刑法学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6道小题)1.“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是:(1)禁止溯及既往(_____的罪刑法定);(2)排斥习惯(_____的罪刑法定);(3)禁止类推解释(_____的罪刑法定);(4)刑罚法规的适当(______的罪刑法定)。

”下列哪一选项与题干空格内容相匹配?(A) 事前——成文——确定——严格(B) 事前——确定——成文——严格(C) 事前——严格——成文——确定(D) 事前——成文——严格——确定正确答案:D解答参考:罪刑法定原则的具体要求为:(1)溯及既往的禁止,即事前的罪刑法定。

犯罪及其刑罚必须在行为前预先规定,刑法不得在对其公布、施行前的行为进行追溯适用。

(2)排斥习惯法,即成文的罪刑法定。

犯罪与刑罚必须由立法者通过特定程序以文字的形式记载下来,刑事司法应以成文法为准,而不能适用习惯法。

(3)合理解释刑法,禁止类推,即严格的罪刑法定。

类推解释是对事先在法律上没有规定要予以处罚的行为进行处罚,属于司法恣意对国民的行为进行压制,这是不允许的。

(4)刑罚法规的适当,即确定的罪刑法定。

同时,刑罚法规的适当还包括刑法的明确性、禁止处罚不当处罚的行为、禁止不确定刑三方面内容。

2.看守所值班武警甲擅离职守,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乙趁机逃走,但刚跑到监狱外的树林即被抓回。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 甲主观上是过失,乙是故意(B) 甲、乙是事前无通谋的共犯(C) 甲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D) 乙不构成脱逃罪正确答案:A解答参考:选项A正确。

看守所值班武警甲擅离职守,导致乙趁机逃走,并非甲故意将乙放走,因此,甲主观上是过失;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乙出于脱逃的故意,实施脱逃的行为,因此,乙主观上是故意。

选项B错误。

共同犯罪的成立要求行为人之间存在共同的犯罪故意,其中一人为过失的,不构成共犯。

因此,甲乙不成立共犯。

选项C错误。

私放在押人员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此罪,本题中甲主观上是过失,不是故意,因此不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

《刑法学(2)》2023至2024学年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刑法学(2)》2023至2024学年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刑法学(2)》2023至2024学年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刑法学(2) 2023至2024学年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1. 刑法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A. 维护社会秩序- B. 保护国家利益- C. 惩罚犯罪分子- D.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 答案:A2. 刑法的犯罪构成要素包括哪些?- A. 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手段- B. 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行为、犯罪结果、犯罪过程- C. 犯罪主体、犯罪行为、犯罪结果- D. 犯罪主体、犯罪行为、犯罪过程- 答案:B3. 刑法的法律关系包括哪些?- A. 刑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刑法与社会的关系、刑法与犯罪的关系- B. 刑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刑法与社会的关系、刑法与司法的关系- C. 刑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刑法与社会的关系、刑法与国家的关系- D. 刑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刑法与社会的关系、刑法与刑事诉讼的关系- 答案:A4. 刑法学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 A. 法定性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犯罪必须性原则- B. 法定性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犯罪责任原则- C. 法定性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犯罪预防原则- D. 法定性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犯罪消灭原则- 答案:B5. 刑法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A. 从专门性向广泛性发展- B. 从实践性向理论性发展- C. 从国内向国际发展- D. 从经验性向科学性发展- 答案:D二、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刑法的基本任务。

刑法的基本任务是维护社会秩序。

它通过制定和适用法律规范,对犯罪行为进行预防和惩罚,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护和稳定。

刑法通过对犯罪分子的惩罚,起到威慑作用,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和扩大,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

2. 刑法的犯罪构成要素有哪些?刑法的犯罪构成要素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行为、犯罪结果和犯罪过程。

犯罪主体指进行犯罪行为的人,犯罪客体指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客体,犯罪行为指犯罪主体所实施的具体行为,犯罪结果指犯罪行为造成的后果,犯罪过程指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

刑法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刑法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刑法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A. 犯罪动机B. 犯罪行为C. 犯罪结果D. 犯罪主体答案:A2. 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项行为不构成正当防卫?A. 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B.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C. 为了保护本人的人身安全D. 为了保护他人财产安全答案:D3. 以下哪种情形下,可以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严重B. 犯罪后果严重C. 犯罪行为人有悔改表现D. 犯罪行为人再次犯罪答案:C二、判断题1. 犯罪预备是指犯罪行为的准备阶段,不构成犯罪。

()答案:错误。

犯罪预备是犯罪行为的一部分,可以构成犯罪。

2.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答案:正确。

3.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行为人实施了犯罪行为,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

()答案:正确。

三、简答题1.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自首的规定。

答案: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司法机关尚未掌握其犯罪事实之前,主动向司法机关、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者其他有关负责人员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

对于自首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累犯的规定。

答案:累犯是指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刑罚执行期满不满五年内再次犯罪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张某因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

在缓刑期间,张某再次因盗窃被抓获。

问题:张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应当如何处罚?答案:张某的行为构成累犯。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张某在缓刑期间再次犯罪,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行和原判的罪行合并处罚。

五、论述题1. 论述我国刑法中关于犯罪中止的法律规定及其意义。

答案: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中止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学》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 2022-2023 期末试题及答案
试题一
1. 刑法的定义是什么?
答:刑法是一门法律学科,研究犯罪行为和犯罪的法律规范,以及对犯罪行为的制裁和处理的法律体系。

2. 什么是刑法的基本原则?
答: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法定、有罪推定、犯罪事实和证据的公正、量刑适当等。

3. 解释一下刑法的功能。

答:刑法的功能主要包括预防犯罪、保护社会秩序、维护公正正义、教育矫正罪犯等。

试题二
1. 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是什么?
答:罪刑法定原则是指犯罪与刑罚都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即罪行和刑罚都必须明确、具体、法定化。

2. 什么是犯罪事实和证据的公正原则?
答:犯罪事实和证据的公正原则是指在刑事审理中,对犯罪事实和证据的认定必须符合事实真实、证据合法、程序公正的原则。

3. 解释一下刑法的适用原则。

答:刑法的适用原则是指刑法规定的刑罚适用必须合乎法定条件、符合罪犯的犯罪性质、危险性和教育改造需要,以及刑罚适用的程序要求。

试题三
1. 解释一下刑罚的目的和作用。

答:刑罚的目的和作用主要包括惩罚犯罪、预防犯罪、保护社会秩序、教育改造犯罪人员等。

2. 罪刑法定原则对刑罚的适用有何要求?
答: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刑罚的适用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刑罚的种类和数额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

3. 刑法中有哪些常见的刑罚种类?
答:刑法中常见的刑罚种类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拘役、缓刑、罚金等。

注意: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具体答案以实际教材为准。

《刑法学》(上)期末复习题

《刑法学》(上)期末复习题

《刑法学》(上)期末复习题第一章刑法概说一、概念1、刑法2、刑法的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二、简答1、如何理解刑法的性质2、我国刑法的任务是什么3、刑法解释可以分为哪几类,并举例子说明4、我国自97年刑法修订以后通过了哪几个刑法修正案5、我国刑法的体系是怎样的(会阅读条文)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一、概念1、刑法的基本原则2、罪刑法定原则3、罪责行相适应原则二、简答题1、我国刑法规定的三大基本原则包括哪些,基本内容是什么,应如何理解?第三章刑法的效力一、概念1、刑法的空间效力2、刑法的时间效力3、刑法的溯及力二、简答1、我国刑法空间效力的原则是什么,如何理解2、我国刑法在空间效力方面四如何规定的3、如何理解我国刑法规定的溯及力原则三、单项选择1、关于我国刑法的适用范围,下列哪些观点是正确的()(1)凡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都必须适用我国刑法(2)凡是在我国船舶或航空器内犯罪,也适用我国刑法,但是在我国船舶或航空器停靠的国家不认为是犯罪的除外(3)我国刑法的适用范围是以属地原则为主,以属人、保护和普遍管辖原则为补充2、我国普通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是()(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2)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3)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4)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四、多项选择1、我国刑法条文中的“但书”有以下哪些情形()(1)是前段的补充(2)是前段的例外(3)是前段的总结(4)是前段的限制2、下列解释中按照解释方法分类的是:()(1)学理解释(2)文理解释(3)立法解释(4)论理解释3、我国刑法应当对下列哪些犯罪有管辖权()(1)发生在我国领域的犯罪,且法律对该犯罪无特别规定(2)发生在行驶或停泊于境外的我国交通工具(3)我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我国交通工具内的犯罪(4)我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我国领域外犯罪4、关于刑法的时间效力,哪些说法正确()(1)1997年刑法实施前犯罪,前罪判处的刑罚已经执行完毕,1997年10月1日后又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否构成累犯适用新刑法(2)行为人1997年9月30日以前实施的犯罪,公安机关立案后行为人逃避侦查的,超过追诉期限的,是否追究刑事责任,适用旧刑法(3)1997年9月30日前犯罪的行为人有立功表现的,适用旧刑法(4)1997年9月30日前犯罪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1997年10月1日后的考验期内又犯新罪,适用新刑法规定,撤消缓刑5、下列哪些行为适用我国刑法()(1)甲将有毒食品从我国邮寄到别国,将在该国的一朋友毒死(2)某国公民在该国境内向我国公民开枪,造成一人死亡(3)美国人甲在我国一轮船内将一名法国籍船员杀死(4)中国公民甲在中国驻某国使馆内办理护照时,窃取了前来办事的韩国人3万美元第四章至第七章刑法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犯罪2、犯罪构成3、犯罪客体4、作为5、不作为7、刑事责任能力8、单位犯罪二、简答1、如何理解犯罪构成的含义2、如何理解犯罪概念3、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的关系4、犯罪客体的分类5、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6、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7、对于精神病人、生理功能有缺陷的人、醉酒的人,我国刑法如何规定刑事责任的。

《刑法》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刑法》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刑法复习题(课程代码362139)一、名词解释1.犯罪构成: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是使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

2.犯罪中止: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

3.缓刑: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4.累犯:因犯罪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的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犯罪人。

5.数罪并罚:是刑法中规定对一人犯数罪的情况下的一种量刑情节,对犯两个以上罪行的犯人,就所犯各罪分别定罪量刑后,按一定原则判决宣告执行的刑罚。

6.自首: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

我国刑法规定,自首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7.想象竞合犯:即想象的数罪,是指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不同罪名的犯罪形态8.减刑:是指依法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在具有法定的减刑情节时,由负责执行刑罚的机关报送材料,人民法院依法予以减轻原判刑罚的刑事司法活动。

9.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10.犯罪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11.作为:行为人以积极的身体动作实施违反刑法禁止性规范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12.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采取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防卫行为。

13.犯罪未遂:己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

14.假释:指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罚后,因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因而附条件地将其提前释放的制度。

刑法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项不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A. 犯罪行为B. 犯罪目的C. 犯罪结果D. 犯罪动机答案:D2. 刑法中的“故意”是指行为人对行为的什么态度?A. 行为结果的预见性B. 行为结果的必然性C. 行为结果的偶然性D. 行为结果的不确定性答案:A3.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正当防卫的范畴?A. 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行为B.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C. 为了保护本人的财产D. 为了保护他人的人身安全答案:B4. 刑法中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行为结果的什么态度?A. 预见性B. 必然性C. 偶然性D. 不可预见性答案:D5. 以下哪种情形不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较轻B. 犯罪后积极赔偿C. 犯罪后有悔改表现D. 犯罪后再次犯罪答案:D6.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盗窃B. 诈骗C. 贪污D. 捡到钱包未归还答案:D7. 刑法中的“共同犯罪”是指什么?A.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B. 一个人同时犯下多个罪行C. 一个人在不同时间犯下多个罪行D. 一个人在不同地点犯下多个罪行答案:A8. 以下哪种情形属于犯罪中止?A.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B. 犯罪行为正在进行C. 犯罪行为已经停止D. 犯罪行为尚未实施答案:C9.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种行为属于侵犯财产权的犯罪?A. 故意伤害B. 非法拘禁C. 侵占他人财物D. 诽谤他人名誉答案:C10. 刑法中的“累犯”是指什么?A. 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连续犯下多个罪行B. 一个人在不同时间犯下多个罪行C. 一个人在不同地点犯下多个罪行D. 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犯下相同罪行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下列哪些属于刑法中的“加重情节”?A. 犯罪手段残忍B. 犯罪结果严重C. 犯罪动机卑劣D. 犯罪后逃避追捕答案:ABC12. 根据我国刑法,哪些行为可以构成“故意杀人罪”?A. 故意杀害他人B. 故意伤害他人致死C. 故意造成他人自杀D. 故意造成他人重伤答案:ABC13.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适用死刑?A. 故意杀人B. 强奸妇女C. 贪污数额特别巨大D. 贩卖毒品答案:A14.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贪污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D.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答案:ABC15. 以下哪些属于“诈骗罪”的构成要件?A.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B. 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C. 使他人产生错误认识D. 取得他人财物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行为人未满14周岁的,不负刑事责任。

刑法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刑法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刑法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过失致人死亡C. 正当防卫D. 紧急避险2. 甲在超市偷窃价值100元的商品,被保安发现后,为了逃脱,用暴力将保安打成轻伤。

甲的行为构成:A. 盗窃罪B. 抢劫罪C. 故意伤害罪D. 盗窃罪和故意伤害罪3. 乙因不满公司裁员,故意放火烧毁公司仓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乙的行为构成:A. 放火罪B. 故意毁坏财物罪C. 破坏生产经营罪D. 危害公共安全罪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故意犯罪?A. 甲在醉酒状态下误将路人撞伤B. 乙明知自己患有传染病,故意向他人吐口水C. 丙为了报复,故意将邻居的汽车划伤D. 丁在开车时因疏忽大意撞伤行人2.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些情形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A. 自首B. 立功C. 犯罪预备D. 犯罪未遂三、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40分)1. 张三与李四因琐事发生争执,张三一怒之下,用拳头击打李四面部,导致李四鼻骨骨折。

事后,张三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并赔偿李四医疗费用。

请问张三的行为构成何罪?应如何量刑?2. 王五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私自进入他人住宅,意图盗窃财物。

在搜寻财物过程中,被房主发现,王五随即逃离现场。

请问王五的行为构成何罪?应如何量刑?四、论述题(15分)请结合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论述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C2. B3. A二、多项选择题1. B、C2. A、B、C三、案例分析题1. 张三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根据我国刑法,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由于张三有自首情节,并积极赔偿受害人,可以酌情从轻或减轻处罚。

2. 王五的行为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

根据我国刑法,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由于王五未实际取得财物,且未造成其他严重后果,可以酌情从轻或减轻处罚。

刑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刑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刑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主观方面D. 犯罪客观方面答案:B2. 以下哪一项不是犯罪的客观方面?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动机D. 犯罪手段答案:C3.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故意伤害C. 非法持有管制刀具D. 捡到遗失物未归还答案:D4. 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以下哪项?A. 犯罪目的B. 犯罪动机C. 犯罪故意D. 犯罪过失答案:C5.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犯罪属于结果犯?A. 盗窃罪B. 诈骗罪C. 故意杀人罪D. 贪污罪答案:C6. 以下哪项不属于刑法中的刑罚种类?A. 有期徒刑B. 无期徒刑C. 死刑D. 罚款答案:D7. 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正当防卫?A. 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B.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C. 为了保护他人重大利益D. 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答案:D8.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情况属于犯罪中止?A.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B. 犯罪行为因客观原因未能完成C. 犯罪行为因犯罪人主动放弃而未能完成D. 犯罪行为因犯罪人被抓获而未能完成答案:C9.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犯罪预备?A. 已经着手实施犯罪行为B.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C. 犯罪行为因客观原因未能完成D. 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答案:D10.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累犯?A. 犯罪后五年内再次犯罪B. 犯罪后十年内再次犯罪C. 犯罪后十五年内再次犯罪D. 犯罪后二十年内再次犯罪答案:A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刑法中的犯罪预备行为?A. 购买犯罪工具B. 制造犯罪条件C. 犯罪行为已经实施D.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答案:A B12. 犯罪中止的情形包括以下哪些?A. 犯罪人主动放弃犯罪B. 犯罪行为因客观原因未能完成C. 犯罪行为已经实施完毕D. 犯罪人被抓获答案:A B13. 以下哪些情况属于正当防卫?A. 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B.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C. 为了保护他人重大利益D. 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答案:A B C14. 以下哪些属于我国刑法中的刑罚种类?A. 有期徒刑B. 无期徒刑C. 死刑D. 罚款答案:A B C15. 以下哪些情况属于累犯?A. 犯罪后五年内再次犯罪B. 犯罪后十年内再次犯罪C. 犯罪后十五年内再次犯罪D. 犯罪后二十年内再次犯罪答案:A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犯罪预备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开始实施。

刑法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刑法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刑法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过失致人死亡C. 正当防卫D. 紧急避险答案:C2.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不负刑事责任?A. 醉酒后杀人B.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犯罪C. 未满14周岁的人犯罪D. 以上都是答案:B3. 刑法中规定的“故意”是指什么?A.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B.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社会的结果没有预见,但应当预见C.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社会的结果没有预见,也不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D.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社会的结果有预见,但希望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共同犯罪?A. 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B. 两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C. 一人故意犯罪,一人过失犯罪D. 一人故意犯罪,另一人不知情但提供了帮助答案:A2. 以下哪些情形下,可以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较轻B. 有悔罪表现C. 没有再犯罪的危险D. 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答案:ABCD三、判断题1. 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

(对)2.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

(对)3. 累犯是指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假释期满后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人。

(对)四、简答题1. 简述刑法中“过失”的含义。

答案:刑法中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社会的结果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2. 什么是刑法中的“犯罪预备”?答案:刑法中的“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这种行为虽然尚未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其对犯罪的实施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因此刑法规定对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024学年6月份考试 刑法学 复习题

2024学年6月份考试 刑法学 复习题

期末考试刑法学(1)复习题一、单选题(共10题,20分)1、成立犯罪不可缺少的要素是()。

A、犯罪行为B、犯罪结果C、犯罪目的D、犯罪动机正确答案:A2、某甲实施犯罪在1997 年9月30日之前,但至新刑法典施行后才被审判,根据新旧刑法的规定,处刑相同。

对甲应适用()审判。

A、新刑法B、旧行法C、新刑法和旧刑法D、新刑法或旧刑法都可以正确答案:B3、我国刑法规定,凡在我国领城内犯罪的()。

A、一律适用我国刑法B、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我国刑法C、我国公民适用我国刑法,外国人不适用D、我国公民适用我国刑法,外国人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正确答案:B4、甲对某危害结果没有阻止其发生的义务,如果该危害结果发生,甲的不作为行为()。

A、不可能构成犯罪B、可能构成纯正的不作为犯罪C、可能构成不纯正的不作为犯D、可能构成手段不能犯正确答案:A5、在共同犯罪中,主犯和从犯的数量是()。

A、共同犯罪人可能都是主犯B、共同犯罪人可能都是从犯C、共同犯罪人可能都是胁从犯D、主犯只能是一个正确答案:A6、甲在深夜进入了乙家盗窃,正在翻箱倒柜时,在里屋睡觉的乙听到外屋有动静,大喊“抓贼”,甲只好仓皇逃走。

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正确答案:B7、避险过当的主观罪过是()。

A、过失B、故意C、既可以是直接故意、间接故意,也可以是过失D、既可以是间接故意,也可以是过失正确答案:D8、下列何种犯罪的主体只能由国家工作人员构成?()A、伪证罪B、诬告陷害罪C、贪污罪D、非法拘禁罪正确答案:C9、间歇性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

A、应当负刑事责任B、不负刑事责任C、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待治疗痊愈后再追究刑事责任正确答案:B10、甲、乙、丙三人共同盗窃某文物机构的文物。

甲负责放风,乙负责窃取文物,丙负责运输销售赃物,甲、乙、两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

自考刑法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自考刑法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自考刑法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A. 14岁B. 16岁C. 18岁D. 20岁答案:B2. 下列哪项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A. 非法侵害正在进行B.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C.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个人合法权利D. 防卫行为是针对侵害者本人实施的答案:B3.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盗窃B. 故意伤害C. 贪污D. 捡到遗失物未归还答案:D4. 犯罪中止是指()A. 犯罪行为已经开始实施,但未完成B.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但未造成损害C. 犯罪行为在实施过程中,犯罪人自动放弃犯罪D. 犯罪行为已经实施完毕答案:C5. 下列哪项不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种类?()A. 有期徒刑B. 无期徒刑C. 罚金D. 没收财产答案:D6. 刑法中的“累犯”是指()A. 一人犯有两个以上独立的犯罪行为B. 一人在前一次犯罪判决确定的刑罚执行完毕前再次犯罪C. 一人在五年内再次犯罪D. 一人在前一次犯罪判决确定的刑罚执行完毕后五年内再次故意犯罪答案:D7.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种情形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A. 自首B. 犯罪预备C. 犯罪中止D. 犯罪未遂答案:A8. 下列哪项不属于刑法中的犯罪客观方面要件?()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手段D. 犯罪动机答案:D9. 我国刑法规定的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不包括()A. 犯罪行为是故意的B. 犯罪行为是过失的C. 犯罪行为是违法的D. 犯罪行为是受到刑事处罚的答案:B10. 下列哪项不是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主观方面要件?()A. 犯罪故意B. 犯罪过失C. 犯罪目的D. 犯罪动机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下列哪些行为可以构成共同犯罪?()A. 两人以上共同直接实施犯罪行为B. 一人组织、领导、指挥他人实施犯罪行为C. 一人教唆他人实施犯罪行为D. 一人帮助他人实施犯罪行为答案:ABCD12.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预备包括哪些情形?()A.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B. 为了犯罪,制造条件C. 已经着手实施犯罪D. 为了犯罪,进行侦察答案:ABD13. 下列哪些情形可以构成自首?()A. 犯罪后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B. 犯罪后在亲友规劝下向司法机关投案C. 犯罪后在司法机关追捕过程中被抓获D. 犯罪后在司法机关尚未掌握其犯罪事实之前主动供述答案:ABD14. 根据我国刑法,哪些情形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A. 犯罪情节较轻B. 犯罪后自首C. 犯罪后有立功表现D. 犯罪后抗拒抓捕答案:ABC15. 下列哪些行为可以构成犯罪中止?()A.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B.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犯罪结果发生C. 在犯罪过程中,由于外界原因未能完成犯罪D. 在犯罪过程中,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自动放弃犯罪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都是犯罪行为的未完成形态。

刑法期末复习题集

刑法期末复习题集

刑法期末复习题集一、单项选择题1.新刑法第12条规定的溯及力问题,采取的原则是( )。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2.我国刑法规定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 )。

A.已满20周岁B.已满18周岁C.已满16周岁D.已满14周岁3.犯罪预备行为的表现形式为( )。

A.准备工具B.制造条件C.排除障碍D.准备工具、制造条件4.管制的执行机关是( )。

A.人民政府B.检察机关C.审判机关D.公安机关5.某甲因抢劫罪被判7年有期徒刑,因盗窃罪被判2年有期徒刑,因强奸罪被判9年有期徒刑,某甲的宣告刑可能是( )。

A.12年有期徒刑B.7年有期徒刑C.2年有期徒刑D.19年有期徒刑6.我国刑法分则条文采用的法定刑形式主要有( )A.绝对确定的法定刑B.相对确定的法定刑C.相对不确定的刑D.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7.某甲捏造某乙受贿5000元一事,并写成小字报四处散发、张贴,致某乙名誉受到很大伤害。

甲的行为构成( )。

A.诬告陷害罪B.报复陷害罪C.侮辱罪D.诽谤罪8.甲生产销售的假药足以危害人体健康,而且销售金额是7万元,甲的行为构成( )。

A.生产、销售假药罪B.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C.AB两罪并罚D.危害公共安全罪9.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应定( )。

A.盗窃罪B.拐卖儿童罪C.绑架罪D.绑架罪从重处罚10.丁某听说贩卖毒品很赚钱,便从毒贩手中购得海洛因800克,转手向他人出售时被抓获,经鉴定丁某贩卖的毒品是面粉,丁某构成( )。

A.诈骗罪B.贩卖毒品罪C.走私毒品罪D.一般违法行为11. 中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我国《刑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刑罚处罚的,可以()处罚。

A.从轻B.免除C.减轻D.免除或者减轻12、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法期末考试试题

刑法期末考试试题

刑法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非法占有他人财物C. 捡到遗失物后归还失主D. 未经许可擅自进入他人住宅2. 刑法中规定的“故意”是指:A.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社会危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B.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没有预见,但应当预见C.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有预见,但轻信可以避免D.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有预见,但希望避免3. 以下行为中,哪项属于“过失犯罪”?A. 故意杀人B. 故意伤害C. 交通肇事D. 贪污受贿4. 刑法规定,以下哪项不属于“正当防卫”?A. 为了使国家利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防卫行为B. 为了使公共利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防卫行为C. 为了使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防卫行为D. 为了使本人的财产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防卫行为5.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项属于“特别防卫”?A. 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抢劫行为,而采取的防卫行为B. 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盗窃行为,而采取的防卫行为C. 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诈骗行为,而采取的防卫行为D. 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敲诈勒索行为,而采取的防卫行为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刑法中的“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2. 请解释“犯罪未遂”的概念及其法律后果。

3. 阐述“数罪并罚”的原则及其适用条件。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案例一:张三因与邻居发生争执,一气之下将邻居家的窗户砸碎。

事后,张三主动赔偿了邻居的损失,并取得了邻居的谅解。

请问张三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请说明理由。

案例二:李四在一次聚会中,酒后驾车撞伤了路人。

事后,李四被警方逮捕,并被控以交通肇事罪。

请问李四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请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分析其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1.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龜,刑炉责任和刑罚科学.2•刑法学的研究对彖是刑法・3•刑法的两个显著特点是阶级性和法律性・4.我国刑法的任务就是运用刑罚打击犯菲,保护国家和人民.5・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的组成与结构6•刑法条文中用转折词〃但是〃所引的内容在学理上称为但书,它表示对前段情况的补充,对前段情况的例外或者是前段情况的限制・7.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瑶稈和学理解釋8 •根据解释的方法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9.立法解释是指由立法机关对刑法规范含义所作的解释.10.在我国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是最高人民法院和瑕离人民检察陝・1L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罷贲刑相适应和适用刑法人人平等12.按照罪行法定原则的要求,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不得定罪处刑.13.按照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要求,对任何人犯菲,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趙越法诈的特权.14.按照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非分子所犯罷刑和 /担的刑爭责任相适应・15•刑法的空间效力就是指刑法对地域和对人的效力,亦即解决刑爭管辖权的范围问题.16.世界各国立法关于解决刑事管辖权范圉问题的主要原则有属地原则,厲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昔遍原则等几种・17•我国刑法解决空间效力即刑事管辖权范|丰|问题的原则是以届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脈则. 18.根据属地原则,凡在屮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菲的,除法律有特别的以外,都适用我国刑法•凡在我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的犯菲的,也适用我国刑法.19.根据属地原则,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即受我国刑法管辖.20.根据属人原则,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照我国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21.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不论我国刑法规定该邪的最心j刑是否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均适用我国刑法.22.根据保护原则,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中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按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徙刑,可以适川我国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23 •根据普通管辖权原则,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刑,中华人民国和国在所/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爭管辖权的,适用我国刑法.24•宇右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25・《中华人民国和国刑法 >> 经过修订后于1997 年10 月1日起施行.26.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从旧兼从轻•27 •根据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的问题从旧兼从轻原则,对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97年10月1 口刑法施行前的这段时间内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噩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雜的,依照刑法规立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刑法不认为是犯罷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刑法.在刑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28.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具有严範的社会危窖性,刑爭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三个基本特征.29.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最基本的特征.30.犯菲概念是区分死与非死界限的总标准.31.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冉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合.32.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包括犯龜客体,犯龜主体,犯龜主观方而和犯噩客观方面33.犯罪客体就是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34.按照犯菲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大小不同,犯菲客体可以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宜接客体35-按照犯菲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多少,犯菲客体可以分为单一客体和复杂客体・36•犯菲的一般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下的社会关系的魅体・37•犯罪的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行为所共同危害的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而・3&某一犯罪行为所直接危害的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某种具体的社会关系就是犯罪的克接客体・39-简单客体又称单-•客体,是指一种犯罪行为只直接侵犯到一种具体社会关系.40•复杂客体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客体包括两种以上的具体社会关系.41•犯菲客观方面就是指犯菲活动的客观外在农现・42.犯罪客观方面的事实特征很多,包括危害行为,危害后果以及犯菲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等•其中危害行为是-•切犯罪构成的客观方而的必备条件.43.刑法中的危害行为是指表现人的意志或您识,并对社会有窖的行为.44.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木表现形式是作为和不作为 .45•构成不作为犯罪前提的特定义务來源于三个方而,即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职务上或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和由行为人先行的行为而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所产生的义务46.刑法总义上狭义的危害结果是指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果.它就是定罪的重要根据Z-.47•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危窖行为与危窖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4&犯罪主体就是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口然人和单位.49.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龜和承担刑爭贵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螂认和控制白己行为的能力.50.刑事责任能力的内容是指行为人对口己行为所具备的刑法意:义上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51 •刑事责任能力通常被划分为完全刑炉贲任能力 ,完全无刑护责任能力,相对无刑护贲任能力和减轻刑护贲任能力四种程度.52.我国刑法将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完全不负刑羽责任年龄,相对负刑爭责任年龄和完全负刑爭责任年龄三个年龄阶段.53.不满14朋岁岁的人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54.已满16周岁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55•己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您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番品、放火、爆炸、投番菲的,应当负刑事责任.56.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57.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fl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由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届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58.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榜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59.咼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耕神病人犯菲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60.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出责任.61 •生理方面又狂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菲,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62•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克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63.犯罪主观方而就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危害社会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它包括能过,犯死目的科犯乖动机等几种因索.64.犯罪的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口希垫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主观心理态度.65.犯菲的故意有两种类型,即直接故您与间接故怠66•犯罪的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白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67.犯罪的间接故总:,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68.犯罪的过失有两种类型,即疏忽大意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69.行为人预见到白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借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称为过于口信的过失.70.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牛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超大您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称为疏忽大意的过失.71•行为员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您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或者不可抗拒的原因所引起,囚而不认为是犯罪的情况,刑法理论上称为意外出件.72.排除犯罪性的行为,是指外表上似乎构成犯罪实质上不具备社会危窖性和刑挤违法性因而不构成犯罪的行为.73.止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致,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止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损害行为.74.故意挑逗他人对自己加以侵犯,然后以正当防卫为借口,对他人加以危害的行为,在刑法理论上称为防卫挑拨•构成犯罪的,以故您犯罪论处.75.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是不法侵窖的产生与存在76.止当防卫的对彖只能是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77.违反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进行提前防卫或事后防卫的悄形,刑法理论上称为防卫不适时78•所谓"不法侵害己经结束"的情形有三种,即不法侵害行为确已自动中止,也即不法俊害人已经自动放弃了犯死,不法侵害人已经被制服,或者丧失了侵窖能力和侵窖行为已经实施完毕、危窖结果已经发生,不法侵窖人也没有实行进一步侵窖的明显您固.79.防卫过当是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违反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明显超过必耍限度给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因而依法应当承担刑爭责任的行为.80•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贵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81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这在刑法理论上称为特别防卫权,亦称无限防卫权.82.紧急避险就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木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讶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个较小的合法权益的行为.83 •作为紧急避险起因条件的危险来源于4个方面,包括大自然的自发力世,动物的袭击,人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和人的生理或疾病的原因.84.紧急避险中关于避免木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85.避险过当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86•故总犯罪的停止形态,按其停止下来时犯罪是否已经完成为标准,可以分为犯罪的完成形态和犯龜的耒完成形态两种基本类型.87.故意:犯罪的停止仅存在于克接故意犯罪中,间接故您犯罪和过失犯罪中不存在停止形态.88.犯罪未遂有4种不同类型:结果犯,行为犯,危险犯,举动犯・89.为了犯罪准备犯耶•工具,制追条件的,是犯罪预备.90•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处罚.91•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己经若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您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呢成犯罪的」种犯罪停止形态.92.我国刑法理论-•般把犯菲未遂划分为:(1)实行终了未遂与未实行终了未遂,(2)能犯未遂与不能犯未遂.93.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94・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口动放弃犯孤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死结呆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