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风口布置设计基本方法

合集下载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规范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规范
1.1风道介绍
风道连接空调器与出风口,是空调系统中制冷和制热空气的通道。目前空调系统由空调厂商提供,作为空调系统一部分的风道设计,需汽车整车设计部门做匹配设计,车厢内的空气流场与温度场不仅与车厢结构以及空调制冷系统有关,还与空调风道的结构形状密切相关。风道的布置走向、风道占用空间(截面积)以及风道中空气的流速等均影响车厢内的制冷效果,影响系统的经济性和外观造型。
桶型出风口:出风口有效面积=0.45*出风口外轮廓投射到垂直面上的总面积
双叶片型出风口:出风口有效面积=0.6*出风口外轮廓投射到垂直面上的总面积
下图介绍了如何获得出风口轮廓投射到垂直面上的总面积。
在设计初期,往往只需估算的出风口有效面积即可。
如果需要得到精确的有效开口面积,则要通过带有具体结构设计的数模,进行详细的几何投影计算,方可获得。精确计算要到出风口数模设计完成后才能进行。
校核出风口开口面积是否满足工程要求
一般地,从舒适性考虑,吹脸出风口的最大风速希望是在7.5~10.5m/s范围。而在一定的气流流量下,出风口有效开口面积=风量量/风速,相应地,对出风口的开口面积有一个最低要求。
举例说明,对有前吹脸口和后副仪表板吹脸出风口的系统,假定系统最大气流流量是
120l/s,在后排吹脸出风口关闭的情况下,假定要求最大气流速度不超过9m/s。于是前吹脸出风口有效面积应该至少达到120l/s /9m/s =130cm2,在后排吹脸出风口打开的情况下,假定要求最大气流速度不超过7.5m/s。于是后排吹脸出风口有效面积应该至少达到120l/s /7.5m/2 –130cm2=30cm2.
对不同的车型,出风口的数量及位置也会不同。一般地,普通带两排座位的装空调系统的车,都配有前排吹脸出风口,前排吹脚出风口,前吹窗出风口和侧吹窗出风口。一些档次较高的车,为了照顾后排乘客的舒适性,往往会增配后排吹脸出风口和后排吹脚出风口;一些三排座位的旅行车或更多排座位的大型车,往往还需增配第三排出风口或更多的出风口。

汽车空调出风口布置校核规范

汽车空调出风口布置校核规范

汽车空调出风口布置校核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空调出风口的布置校核耍求“本标准适用下本公司系列车型仪表板上空调用风口的设计开发: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丁本标准,空调出风口开口中心点hatch center of air condition exceed place with a draught 空调出风口开口横向和纵向中心线的变点,见图1所示.2.2H 点H point三维H点装置的里干和大题的钱接中心,它位丁-此模型的两侧H点标记钮间的装置的中心线匕见图1、图2所示。

2.3E 点point E左、右眼点间的中心点,和/或在乘业中心缀上的左、右眼椭M中心点,见图2所示.pnilK in一羯驶时聘例右半部分,位干直线1加2交点的左辿75的始;point B2一驾触员胸部左半部分,位干红线1和2交点的右边75皿处;p o i n t C一督验员除在部分,1」点垂立上方的125皿处.图2位置2 4眼椭圆眼睛和椭国I的仆成词,描述在三维空间中相对于斗辆内部定义的参考点的眼睛位置的统计分布。

2.5气流平面air plane通过除密中心的底甯的法战与气流方向所构建的平向.Q26出风角度impingement angle气流平面与面璃的交线与气与方向的夹角.:G3空调吹面出风口布亘校核要求63.1面积要求空调出风口开口中心点与通过H 点的人体中心线上取5仙g 潞眼椭留下方150 W 交点的连续为投影方 向,所得到的投影面积减去叶片、拨钮的投影面积为空调出风口的吹风面枳,吹风面积总和亶求大于144 cm%见图3所示:图3面积3.2 空调出风口位直布百要求空调风口开口的电心点与前置H 点的2向即阕不小于330叫 过空岗风口开口上边线与SAE 出用眼椭 回的上切堆的长度不超过653幽,见图4所示。

图4空调出风口位置布置要求3.3 上下吹风角度要求中央空调出风口上下吹风位置需要从空调出风口开口中心点吹到期止9酹驾型员的E 点和机(或匕2) 点,见图5所示;艇空调由风口上下吹风位置需耍从空调出风口开口中心点收到SAE95%驾驶协的E 点和C 点,见图6所示。

工装空调风口布置原则

工装空调风口布置原则

工装空调风口布置原则
工装空调风口的布置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空调系统的运行效果和舒适度。

以下是工装空调风口布置的一些原则:
1. 均匀分布,风口应该被均匀地分布在空间内,以确保空气流动的均匀性。

这有助于避免局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提高整体的舒适度。

2. 避免直吹,避免将风口直接对准人体或者工作区域,以免造成不舒适的直吹感。

可以通过改变风口的角度或者设置散流板来实现。

3. 避免死角,在布置风口时要注意避免死角,即空气流动无法覆盖到的区域。

这样会导致局部通风不畅,影响空调效果。

4. 考虑空间功能,根据不同空间的功能和使用需求,合理布置风口。

例如,会议室和办公室可能需要更加安静的空调系统,而工厂车间可能需要更大的空气流量。

5. 考虑空间结构,考虑空间的结构和布局,合理选择风口的位
置和类型。

例如,对于高屋顶的空间,需要考虑采用吊顶式的风口,以确保空气能够有效地覆盖整个空间。

6. 考虑空调系统的设计参数,在布置风口时,需要考虑空调系
统的设计参数,如送风温度、送风速度等,以确保风口的布置符合
系统设计要求。

总的来说,工装空调风口的布置原则是要确保空气流动的均匀性、避免直吹、避免死角,并且根据空间的功能、结构和空调系统
的设计参数来合理布置风口,从而提高空调系统的运行效果和舒适度。

出风口布置设计基本方法(二)

出风口布置设计基本方法(二)

h) 调节拨轮与面板应当有适当的高度差, 造型统一,既保持美观又要使得操作便易 。
i) 调节拨轮应当尽量避免使用纯塑料,尽 可能地覆盖上橡胶材料,以获得良好的手 感,操作手感应当平顺。拨轮上装饰材料 应精细,质感好。
j) 调节拨钮造型与叶片应当统一。
k) 对后排吹脚出风口而言,为了美观,需 要被座椅遮住,应该特别关注滑动座椅。
出风口布置设计方法
出风口布置设计的基本方法(二) ——关于前窗除霜风口及侧窗除霜
风口的布置设计
前风挡及侧窗除霜风口
作用: 在进行除霜除雾或防止起霜起雾时用,
将气流吹到前风档玻璃及前侧窗玻璃上。
六、前窗除霜风口
6.1 除霜风口设计的重要性
6.2 设计要求
6.3 法规内容
我国法规: GB11556-1994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
6.6.7 除霜口开口的有效面积
前吹窗风口最大出风量一般要求达到300 m3/h左右
最大出风速度在6~9m/s. 出风口有效面积要求至少在90~120cm2以
上, 出风口前后方向开口尺寸至少要18mm
6.6.8 导风叶片(隔栅)的设计
导风叶片一般为注塑件 厚度为1.5mm~2.0mm,再加上拔摸斜度 叶片底面圆角最大为0.5 mm,厚度从0.5
,与水平方向成角。这个平面在垂直截面 的投影参考直线与风挡玻璃在垂直截面中 的交点,来确定除霜器的气流方向与风挡玻 璃的交点。
4)与水平向下成的平面由以下规定确定
H点到地面的距离(mm) 角

0到1000
2到4
1000到1250
4到6
1250以上
6到8
5)从以上的除霜器的气流与风挡玻璃的交点(称 为冲击点)做一条与风挡玻璃成14-30角的直 线。这就是除霜器的气流喷射线,这条线决定了 除霜器的位置。

出风口布置设计基本方法

出风口布置设计基本方法

出风口布置设计基本方法1.出风口位置选择:出风口的位置应尽量分布均匀,覆盖整个建筑空间。

通常情况下,出风口应设置在房间的高处,以保证热空气能够自然上升,同时避免在低处引起冷风下沉。

出风口的位置还应结合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室内布局的需要进行选择。

2.出风口数量确定:出风口的数量应根据房间的面积和使用人数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每个房间至少应设有一个出风口。

对于较大的房间或需要较高的通风效果的房间,出风口的数量可以适当增加。

3.出风口尺寸设计:出风口的尺寸应根据房间的面积和通风需求来确定。

较小的房间可以选择较小尺寸的出风口,而较大的房间则需要较大尺寸的出风口以满足通风需求。

此外,出风口的尺寸还应考虑建筑设计的美观性和空调系统的匹配。

4.出风口形式选择:出风口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固定式出风口、可调节式出风口、回旋式出风口等。

在选择出风口形式时,需要考虑房间的使用功能、通风需求和建筑装修风格等因素。

5.出风口布置排列:多个出风口的布置应合理疏密,以保证空气流通的均匀和室内气流的连续性。

在布置出风口时,应尽量避免出风口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叉干扰,同时避免出风口与墙面、家具等物体之间的堵塞。

6.出风口朝向选择:出风口的朝向也是一个重要的设计考虑因素。

一般来说,如果出风口朝向房间内部,可以更好地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同时避免冷风直接吹向使用者;如果出风口朝向外部,可以更好地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放到室外,但需要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如雨水、风力等。

总之,出风口布置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功能需求、室内空气质量要求、空调系统的配合以及美观等因素。

只有在合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有效、实用、美观的出风口布置方案。

屋面通风口做法

屋面通风口做法

屋面通风口做法
概述:
屋面通风口是一种能够有效排除室内潮湿空气、维持室内空气流通的装置。

它能够降低屋顶内的湿气含量,减少结露和腐蚀,保护屋顶结构的耐久性。

本文将介绍屋面通风口的主要做法。

安装位置:
屋面通风口的安装位置应根据建筑结构和屋顶形式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通风口应尽量安装在屋顶的高点位置,以利于室内空气的排放和流通。

通风口的数量应根据建筑物的面积和使用情况进行合理规划。

通风口类型:
屋面通风口可以根据形式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有上盖式通风口:安装在屋面上部,具有良好的风雨防护性能,同时有一定的排气效果。

2. 没有上盖式通风口:直接暴露在屋面上,具有更好的通风效果,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对雨水的防护。

3. 内置式通风口:安装在屋面结构中,不影响建筑外观,但需要注意通风效果。

通风口材质:
屋面通风口的材质应具有耐腐蚀、防雨水渗透和可靠性。

常用的材质包括不锈钢、铝合金、塑料等。

选材时需考虑建筑环境、气候条件和通风要求。

通风口尺寸:
通风口的尺寸应根据建筑物的体积和使用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通常情况下,通风口的总面积应占据整个屋顶面积的一定比例,以实现有效的通风效果。

维护与清洁:
屋面通风口的维护与清洁是保证其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定期检查通风口的安全性和密封性,清除杂物和积聚的灰尘,保持通风口的畅通。

结论:
屋面通风口是提高屋顶空气质量和保护建筑结构的重要设施。

通过合理选择安装位置、通风口类型和材质,以及定期维护与清洁,可以有效提高通风效果,延长屋顶的使用寿命。

出风口的结构设计说明书

出风口的结构设计说明书

出风口的结构设计目录1.出风口的总布置要求 (3)1.1概述 (3)1.2出风口对气流方向的控制 (3)1.2.1出风口对气流的纵向调节: (4)1.2.1.1输入条件 (4)1.2.1.2向上吹风角度 (5)1.2.1.3向下吹风角度 (5)1.2.1.4Nominal位置 (5)1.2.1.5通用体系中的纵向吹风要求 (5)1.2.2出风口对气流的横向调节 (6)1.2.2.1输入条件 (7)1.2.2.2横向调节要求 (7)1.2.2.3宽车的特殊性要求 (7)1.2.3出风角度分析与实际情况相悖的情况。

(7)1.2.3.1窄口造成的吹风角度异常 (7)1.2.3.2柯恩达效应 (8)1.3风量要求 (9)1.3.1.1有效出风面积的定义 (9)1.3.1.2极限位置下的有效出风面积要求 (9)2运动机构设计 (10)2.1概述 (10)2.2铰链四杆机构的设计 (10)2.2.1压力角与传动角 (12)2.2.2死点 (12)2.2.3四铰链机构的布置 (13)2.3摆动导杆机构的设计 (17)2.3.1摆动导杆机构的布置 (18)2.3.2制造死点 (18)2.4齿轮机构的设计 (19)2.4.1圆柱直齿轮机构的初步设计 (19)2.4.2模数的选择 (20)2.4.3柔性结构 (20)2.5双风门控制机构 (20)2.5.1双风门机构的基本形态 (21)2.5.2双风门控制机构的设计 (21)2.6拨轮转轴与风门转轴呈角度时的机构设计 (23)2.6.1拨轮转轴与风门转轴同平面呈角度 (23)2.6.2拨轮转轴与风门转轴异面呈角度 (23)2.7全封闭出风口的风门控制机构 (24)3零部件设计 (26)3.1拨轮设计 (26)3.1.1拨轮的基本尺寸要求 (26)3.1.2拨轮的形状。

(26)3.1.3拨轮的定位与紧固 (27)3.2拨钮设计 (29)3.2.1拨钮的一般要求 (29)3.2.2拨钮的结构类型 (30)3.3叶片的设计 (31)3.3.1叶片的一般要求 (31)3.3.2叶片的排布 (32)3.3.3叶片的定位 (33)3.3.4叶片的强度 (34)3.4风门设计 (36)4手感控制结构 (38)4.1拨轮的拨动手感 (38)4.2拨钮的滑动手感 (39)4.3拨钮的旋转手感 (40)4.4拨轮的表面处理 (41)5结束语 (43)1.出风口的总布置要求1.1概述空调出风口作为空调的输出的终端,应具备风量与风向的调节作用。

汽车空调出风口与风道设计规范方案

汽车空调出风口与风道设计规范方案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方案目录第1 章风道及出风口介绍 (4)1.1 风道介绍 (4)1.2 出风口介绍 (5)1.3 相关法规/ 标准要求 (6)1.3.1国家/ 政府/ 行业法规要求 (6)1.3.2FCC 相关标准要求 (6)第2 章风道及出风口设计规范 (7)2.1 风道及出风口结构 (7)2.1.1 风道结构 (7)2.1.2 出风口结构 (7)2.1.3 出风口及风道实例 (8)2.1.4 材料 (8)2.2 风道及出风口整车布置 (8)2.2.1 风道整车布置 (8)2.2.2 出风口整车布置 (9)2.3 通风性能 (10)2.3.1 风道中的压力损失 (10)2.3.2 出风量 (10)2.3.3 通风有效面积 (11)2.4 出风口水平叶片布置方式 (12)2.4.1 叶片数量 (12)2.4.2 叶片尺寸要求 (12)2.5.3 叶片间距 (13)2.5 出风口垂直叶片布置方式 (13)2.5.1 叶片数量 (13)2.5.2 叶片尺寸要求 (13)2.5.3 叶片间距 (13)2.6 气流性能 (13)2.6.1 气流方向性 (13)2.6.2 泄漏量 (17)2.7 出风口手感 (17)2.7.1 拨钮操作力 (17)2.7.2 拨轮操作力 (17)第3 章试验验证与评估 (18)3.1 设计验证流程 (18)3.2 设计验证的内容与方法 (18)第4 章附录 (19)4.1 术语和缩写 (19)4.2 设计工具 (19)4.3 参考 (19)第1 章风道及出风口介绍在整个汽车空调系统中,风道和出风口组成空调的通风系统,担负着将经过处理(温度调节,湿度调节,净化)的气流送到汽车驾驶舱内,以完成驾驶舱内通风,制冷,加热,除霜除雾,净化空气等的功能。

图 1 某车型空调通风系统及周围环境结构爆炸图1.1 风道介绍风道连接空调器与出风口,是空调系统中制冷和制热空气的通道。

目前空调系统由空调厂商提供,作为空调系统一部分的风道设计,需汽车整车设计部门做匹配设计,车厢内的空气流场与温度场不仅与车厢结构以及空调制冷系统有关,还与空调风道的结构形状密切相关。

新风进出风口布置原则

新风进出风口布置原则

新风进出风口布置原则一、前言新风进出风口是建筑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室内空气的质量和人们的健康。

在设计和布置新风进出风口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室内空气的流通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新风进出风口的布置原则。

二、新风进出风口的分类根据其位置和功能,新风进出风口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墙壁式新风进出风口:墙壁式新风进出风口通常位于建筑物外墙上,可以通过墙体与外界相连接。

2. 屋顶式新风进出风口:屋顶式新风进出风口通常位于建筑物屋顶上,可以通过管道与外界相连接。

3. 地面式新风进出风口:地面式新风进出风口通常位于建筑物地下室或地面上,可以通过管道与外界相连接。

三、布置原则1. 新旧空气分离原则在设计和布置新风进出风口时,应该将新旧空气尽可能分离开来。

这意味着应该在不同的区域中设置新风进出风口,以确保室内空气的流通和质量。

2. 新风进出风口位置原则新风进出风口的位置应该尽可能靠近人们活动的区域。

这可以确保新鲜空气能够快速地到达人们所在的区域,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3. 风速原则在布置新风进出风口时,应该考虑到它们产生的空气流速。

如果空气流速过大,会造成不适和噪音污染。

在设计和布置新风进出风口时,应该尽可能减小其产生的空气流速。

4. 进出口数量原则在设计和布置新风进出风口时,应该考虑到建筑物中人员和设备的数量。

如果人员或设备数量过多,需要增加新风进出口数量以满足室内空气质量要求。

5. 反向流原则在设计和布置新风进出风口时,应该避免产生反向流现象。

反向流会导致室内污染物重新循环到室内空气中,从而影响室内空气质量。

6. 满足标准原则在设计和布置新风进出风口时,应该遵循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和规定。

这可以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符合要求,并且避免因为不符合标准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四、结论新风进出风口的布置是建筑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设计和布置新风进出风口时,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包括位置、数量、流速等。

只有遵循相关原则,才能够确保室内空气质量达到标准,并且保护人们的健康。

室内送风口和排风口的布置原则

室内送风口和排风口的布置原则

室内送风口和排风口的布置原则
室内送风口和排风口的布置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
室内空气的流通和舒适度。

首先,送风口和排风口应该相互对应,
以确保室内空气的流通和循环。

其次,送风口应该布置在室内空间
的上方,而排风口则应该布置在室内空间的下方,这样可以促进空
气的自然对流,提高空气的流通效果。

另外,送风口和排风口的位
置应该合理,避免直接对人体吹风或者排风口排出的空气对人体产
生不适影响。

此外,送风口和排风口的布置还应考虑到室内空间的
布局和功能区域的不同,比如在厨房、卫生间等相对密闭的空间内,需要增加排风口的数量和布置,以加强排风效果。

最后,送风口和
排风口的布置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结构和管道布局的限制,以及避免
与家具、窗帘等物体相互遮挡,影响送风和排风效果。

总的来说,
室内送风口和排风口的布置原则是要保证空气流通的均匀性和舒适性,合理布置位置和数量,避免对人体和室内物体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空调风口布局施工工法(2)

空调风口布局施工工法(2)

空调风口布局施工工法空调风口布局施工工法一、前言空调风口布局施工工法是在建筑物内部安装空调系统时,在空调系统布管前设置空调风口的一种施工方法。

该施工工法在空调系统的运行和使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本文将对该施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法特点空调风口布局施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空调风口布局合理,可以满足室内空气分布的要求,确保整个室内空气的均匀供应。

2. 施工工艺简单,工序清晰,易于操作,提高了施工效率。

3. 施工成本较低,机具设备需求少,节省了施工成本。

4. 施工质量可靠,通过合理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保证了施工质量的稳定和可靠性。

三、适应范围空调风口布局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类建筑的空调系统布管前的施工,特别适用于大型商业建筑、写字楼和室内空间复杂的建筑物。

四、工艺原理在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中,采取的技术措施体现了工法的工艺原理。

空调风口布局施工工法通过合理的风口位置和数量,以及管道的连接方式,实现了室内空气的均匀分布。

通过精确的计算和布局,能够满足不同空间的需要,确保室内空气的舒适度和整体效果。

五、施工工艺空调风口布局施工工法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测量和设计风口布局的数量和位置,确定管道连接方式。

2. 安装风口:按照设计布局的风口数量和位置,在室内墙壁或天花板上进行风口的安装。

3. 配管连接:根据风口布局的位置和数量,将管道进行连接,确保空气的流通。

4. 调试和检验:完成安装和连接后,对空调系统进行调试和检验,保证室内空气的供应稳定和均匀。

六、劳动组织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有组织良好的劳动力队伍,根据施工工艺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工作任务分配和协调,以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

七、机具设备空调风口布局施工工法所需的机具设备主要包括:测量工具、安装工具、连接工具等。

出风口布置设计基本方法

出风口布置设计基本方法

驾驶员侧出风口位置要求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3.2.2 副驾驶员侧出风口高度
把一个22 夹角的气流锥体水平放置,并使其与第 95百分位的膝盖轮廓相切.该锥体与仪表板相交
成一点,乘客侧出风口的中心不可低于该点
使一个11夹角的气流锥体的下侧与后排座位 “T” 点(大致在太阳穴处)相交,同时使它 与前排座位第95百分位的躯干线相切.乘客侧 出风口的中心不可低于该锥体与仪表板的交点
出风口布置设计方法
出风口布置设计方法(一) ------前言、吹面吹足风口的布置设
计方法
1、 前言
2、出风口的性能要求
1)吹面风口
通常在车厢降温时用,将适当风速适当温 度的气流吹到乘客脸部区域
最大风速一般要求在7.5~10.5m/s范围内
2)吹窗风口
在进行除霜除雾或防止起霜起雾时用, 将气流吹到前风档玻璃及前侧窗玻璃上.
c) U(上身出风口)到B1(左胸部) BLK<=20
d) T(上身出风口)到B2(右胸部) BLK<=25
e) T(上身出风口)到C(右胸部) BLK<=20
3.2.4 驾驶员侧出风口调节时气流受阻情况 校核
当调节气流时,气流在出风口的开口附近不应被IP 轮廓、凸缘、墙状物等所遮挡.
3.3 出风口对气流方向的控制
3.2 出风口位置
3.2.1 驾驶员侧出风口高度要求
宗旨:避免驾驶员手过冷
A) 把第50百分位 的双手放在方向盘 上9点和3点位置,做 一个锥度为22的 3D锥体沿着手的表 面移动并保持相切, 这样在IP表面创建 一条线.驾驶侧的空 调主出风口的中心
线必须位于这条线
的上侧和仪表板的 靠外侧.
B)将一夹角为11的3D锥体沿着高于手的方向盘 轮缘部分移动并保持相切,这样在IP表面创建一条 线.空调出风口的中心线还要位于这条线的上侧和 外侧.(在侧视图中,锥体中心线与眼椭球的下侧 相切;在水平视图中,锥体的中心位于同侧眼椭球 的中心点上.)

建筑物通风系统施工技术的通风口设置原则

建筑物通风系统施工技术的通风口设置原则

建筑物通风系统施工技术的通风口设置原则建筑物通风系统是保证室内空气质量、促进建筑物舒适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通风口是通风系统中的重要元素,它的合理设置对于通风系统的性能和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建筑物通风系统施工技术中通风口设置的原则。

一、通风口位置的选择通风口的位置应能够与建筑物内的空气流动方向相匹配,达到最佳通风效果。

一般来说,通风口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 高处设置通风口:由于热空气的上升性质,室内温度较高的空气往往集中在建筑物的顶部。

因此,通风口的设置应优先考虑在高处,以便将热空气排出。

2. 外墙朝向选择:通风口的设置也要考虑外墙朝向。

例如,在南向墙面上设置通风口能够利用太阳的辐射热量,帮助室内空气流动。

同时,在北向墙面上设置通风口可以更好地防止寒冷空气的侵入。

3. 建筑物内侧通风口设置:建筑物内侧通风口的设置可以通过与建筑物的内部空气流动方向相匹配,提高通风效果。

二、通风口尺寸的确定通风口的尺寸应该根据建筑物的使用类型、房间的面积以及通风要求来确定。

以下是通风口尺寸确定时的一些原则:1. 根据建筑物类型确定通风口面积:不同类型的建筑物通风需求不同,例如公共场所需要比个人住宅更大的通风口面积。

因此,在确定通风口尺寸时,应考虑建筑物的使用类型。

2. 根据房间面积确定通风口数量:通风口的数量应与房间的面积成比例。

较大的房间或者容易堆积热空气的区域应设置更大数量的通风口以保证充分通风。

3. 根据通风要求确定通风口面积:通风系统所需的通风口面积应根据建筑物内部承载的人数和活动强度来确定。

例如,人流密集的大型商场需要更多的通风口以确保空气质量。

三、通风口设计的注意事项1. 通风口尺寸:通风口的大小要考虑到室内空气量的快速流通,避免通风口过小导致空气流量不畅或过大导致空气流速过快,影响室内热舒适度。

2. 通风口形状:通风口的形状设计应该符合流体力学原理,以减少能量损失和防止噪音扩散。

常见的通风口形状包括矩形、圆形等,具体选择应考虑具体的使用需求。

出风口设计指南——布置

出风口设计指南——布置

Summary of Guideline For Air Distribution System Design3. 空调出风口3.1 空调出风口的位置3.1.1 目标:z z消除对驾驶员手部的过度冷却和不舒适感。

z z使气流指向驾驶员和前排乘客的头部、肩部和胸部。

z z帮助气流达到后排座位,以改善后排座位的舒适性。

z z通过恰当地布置空调出风口,能够提供的好处是更大HVAC模块或更大压缩机动力所无法实现的。

好的位置是对HVAC模块制冷能力的必要补充。

3.1.2 驾驶侧 – 出风口高度要求:z z把第50百分位的双手放在方向盘上9点和3点的位置,可感觉到气流的锥体区域(一个22°夹角的3D锥体)沿着手的表面移动并保持相切,这样在IP表面创建一条线。

驾驶侧的空调主出风口的中心线必须位于这条线的上侧和外侧(对于左手出风口,是仪表板的靠外侧;对于右手出风口,是仪表板的靠内侧)。

z z一个11°夹角的3D锥体(最快、最冷的气流区域,占出风量的50%)沿着高于手的方向盘轮缘部分移动并保持相切,这样在IP表面创建一条线。

空调出风口的中心线还要位于这条线的上侧和外侧。

见图1和图2。

(在侧视图中,锥体中心线与眼椭球的下侧相切;在水平视图中,锥体的中心位于同侧眼椭球的中心点上。

)z z如果出风口位置不能满足上述高度要求,应该设置后排空调出风口。

3.1.3 乘客侧 – IP上空调出风口高度要求:z z把一个22°夹角的气流锥体水平放置,并使其与第95百分位的膝盖轮廓相切。

该锥体与仪表板相交成一点,乘客侧出风口的中心不可低于该点(基于前排乘客的需求)。

见图3。

z z使一个11°夹角的气流锥体的下侧与后排座位“T” 点(头部轮廓中心点)相交,同时使它与前排座位第95百分位的躯干线相切。

乘客侧出风口的中心不可低于该锥体与仪表板的交点(基于后排乘客的需求)。

见图4。

z z如果出风口位置不满足上述高度要求,应该设置后排座位空调出风口。

空调进出风口工程方案

空调进出风口工程方案

空调进出风口工程方案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舒适的室内空间要求也越来越高。

空调系统作为室内空间的舒适度保障装置,其设计和安装工程至关重要。

进出风口是空调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室内外空气交换的关键设备。

因此,本文针对空调进出风口工程方案进行详细分析和设计。

二、相关标准与规范在进行空调进出风口工程设计时,需要遵循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国家标准《建筑给排水及采暖通风工程设计规范》(GB 50096-2011)规定了空调系统的设计要求及相关参数。

此外,还需遵循《建筑给排水及采暖通风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2002)、《建筑空调与制冷设计标准》(GB 50736-2012)等相关标准。

在实际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相关标准,确保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进出风口的选材和规格选择1. 选材进出风口的选材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材料的防火性能,要求材料具有一定的防火性能,以确保在突发火灾等情况下不会引发火灾。

二是材料的耐腐蚀性能,由于进出风口长期暴露在室外环境下,需要具备一定的耐腐蚀性能,避免因腐蚀而影响使用寿命。

三是材料的保温性能,室内外的温差大,需要保证材料的保温性能,避免冬季室内冷气外泄或夏季室外热气进入。

2. 规格选择规格选择需根据具体的工程需要和设计要求而定。

一般情况下,需要考虑进出风口的尺寸、气流量、气流速度和风阻等因素,以确定进出风口的规格。

同时还需考虑进出风口的安装位置和数量,避免出现因规格不合适而造成空调系统运行不畅的情况。

四、进出风口的布置和安装1. 布置原则在布置进出风口时需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避免风口叠置,应将进出风口尽量分开布置,以确保空气的有效对流和通风效果。

二是避免通风死角,需合理布置进出风口,避免出现通风死角,影响通风效果。

三是避免与其他设备冲突,进出风口的布置需避免与其他设备冲突,避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安装要求进出风口的安装需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确保安装质量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一个22 夹角的气流锥体水平放置,并使其与 第95百分位的膝盖轮廓相切。该锥体与仪表板相
交成一点,乘客侧出风口的中心不可低于该点
使一个11夹角的气流锥体的下侧与后排座位 “T” 点(大致在太阳穴处)相交,同时使它与 前排座位第95百分位的躯干线相切。乘客侧出 风口的中心不可低于该锥体与仪表板的交点
4.6 出风量及出风口开口面积 后排出风量占总风量的20%-25%, 有效开口面积≧ 30cm2
5、吹足风口
5.1 前排吹足风口 5.1.1 前排吹足风口的布置原则 5.1.2 前排吹足风口的数量及位置
5.1.3 吹足风口出风量及开口面积 左右两个前吹足风口出风量各在20l/s左右 每侧的总开口面积≧ 20cm2
每个出风口的有效出风面积: 普通车辆 30-45cm2 小型车 25-30cm2
3.4.4 叶片转至能够使风吹到眼椭圆或者H 点的时候,应当仍能够保证有效出风面积 达到80%,以保证足够的出风口气流速度.
3.5 出风口叶片的设计 出风口旋转叶片的深度与间距比值 3:1
3.6 前排吹面出风口的关闭风门
3.2.3 驾驶员侧出风被方向盘阻挡情况校核
A)先确定几个参数点
图中:H点:代表驾驶员臀部位置,由总布置来确定。
A点:代表驾驶员眼睛位置,眼球椭球轨迹中心,由总 布置确定。
直线1:连接H,A点的直线
直线2:与1线垂直,在H点上方325mm的直线。
B1点: 代表驾驶员胸部右半部分,位于直线1和2交 点的左边75mm处。
最高的风速不应过大,通常在6~9m/s范 围内
3)吹足风口
通常在车厢加热时用,主要将气流吹到乘 客脚部区域
对不同的车型,出风口的数量及位置也会 不同
3、前排吹面风口
3、前排吹面风口
3.1 概述
3.1.1 仪表板一般至少提供4个吹面风口 3.1.2 上身出风口和全身出风口 3.1.3 气流要能吹到两肩 3.1.4 吹向驾驶员的两个吹面风口是设计
该处于完全打开状态 转动叶片,能够吹到
第95百分位乘员的大 腿前部
3.3.3 出风口对气流的横向调节
3.4 出风口面积
3.4.1 吹面风口的三种基本型式 A)桶型出风口
B)双叶片型出风口 C)中央回转型
3.4.2 出风口开口有效面积
有效面积定义

三种出风口的有效面积估算公式如下:
3.2 出风口位置
3.2.1 驾驶员侧出风口高度要求
宗旨:避免驾驶员手过冷
A) 把第50百分位 的双手放在方向盘 上9点和3点位置, 做一个锥度为22的 3D锥体沿着手的表 面移动并保持相切, 这样在IP表面创建 一条线。驾驶侧的 空调主出风口的中 心线必须位于这条 线的上侧和仪表板 的靠外侧。
4、 后出风口的校核
4.1 定义 4.2 作用
4.3 后排吹面出风口的高度校核
4.4 后排吹面风口的角度调节
把出风口从限制出风到最小的极限位置调 节到使出风吹到A点,调节的角度不应超过 15度。同样地,把出风口调节到使出风吹 到膝盖区域,调节的角度不应超过30度。
4.5 后排吹面风口需要设计关闭风门
若受阻比例大于此值,需要CFD分析,重新 设计出风口或H点,方向盘大小
3.2.4 驾驶员侧出风口调节时气流受阻 情况校核
当调节气流时,气流在出风口的开口附近不应被 IP轮廓、凸缘、墙状物等所遮挡。
3.3 出风口对气流方向的控制
3.3.1 出风口对气流方向的控制能力 3.3.2 出风口对气流的纵向调节 当指向脸部时叶片应
桶型出风口:
出风口有效面积=0.45*出风
口外轮廓投射到垂直面上的总面积
双叶片型出风口: 出风口有效面积=0.6*出风
口外轮廓投射到垂直面上的总面积
中央回转型风口: 出风口有效面积=0.8*出风口
外轮廓投射到垂直面上的总面积
3.4.3 校核出风口开口面积是否满足工程要求
出风口开口面积是根据风量和气流决定的 出风口有效开口面积=风量/风速
举例:
为了保持各个出风口风量的均衡性,每个 出风口的面积差异不应超过3cm2.
对不同车型的出风口面积要求的参考值
大型轿车:出风口总有效面积≧160cm2 (最大 风量≧ 500m3/h)
中型轿车:出风口总有效面积≧ 140cm2 (最大 风量≧ 450m3/h)
小型轿车:出风口总有效面积≧ 120cm2 (最大 风量≧ 400m3/h)
总(前后)的吹足风量的参考值:
大型轿车:最大风量在75 l/s左右 中型轿车:最大风量在65 l/s左右 小型轿车:最大风量在55 l/s左右
5.2 后排吹足风口
5.2.1 后排吹足风口的作用与条件 5.2.2 出风口气流不能被阻挡
5.2.3 后排吹足风口出风量及开口面积
一般,左右两个风口出风量各在10l/s左右。 一般,后吹足风口总开口面积≧ 26cm2
方向盘外边缘相切的直线簇,形成一个特殊的圆锥 面。 U:上身出风口 T:全身出风口 BLK:出风口被P(投影线形成的圆锥面)阻挡的面积 与整个出风口面积的百分比
C)再根据占用比例BLK 值判断
a) U(上身出风口)到A(脸部) BLK<=10 b) T(全身出风口)到A(脸部) BLK<=25 c) U(上身出风口)到B1(左胸部) BLK<=20 d) T(上身出风口)到B2(右胸部) BLK<=25 e) T(上身出风口)到C(右胸部) BLK<=20
出风口布置设计方法
出风口布置设计方法(一) ------前言、吹面吹足风口的布置设
计方法
1、 前言
2、出风口的性能要求
1)吹面风口
通常在车厢降温时用,将适当风速适当 温度的气流吹到乘客脸部区域
最大风速一般要求在7.5~10.5m/s范围内
2)吹窗风口
在进行除霜除雾或防止起霜起雾时用, 将气流吹到前风档玻璃及前侧窗玻璃上。
B)将一夹角为11的3D锥体沿着高于手的方向盘 轮缘部分移动并保持相切,这样在IP表面创建一 条线。空调出风口的中心线还要位于这条线的上
侧和外侧。(在侧视图中,锥体中心线与眼椭球
的下侧相切;在水平视图中,锥体的中心位于同 侧眼椭球的中心点上。)
驾驶员侧出风口位置要求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3.2.2 副驾驶员侧出风口高度
的关注所在。需要造型设计人员与产品工 程人员一起确定出风口的位置和型式型式
3.1.5 出风口位置的基本要求
A)所有的出风口 在z方向上至少远 离H点330mm,从 出风口作到99% 眼椭圆的切线, 切线长度不大于 653毫米。
B)出风口气流不能受阻挡
C)应避免因为气流影响导致驾 驶员手部过冷或者其它不适
B2点: 代表驾驶员胸部左半部分,位于直线1和2交 点的右边75mm处
C点:
代表驾驶员膝盖部分,H点垂直上方的
125mm处
B)确定被方向盘阻挡区域占用比例
X:乘客身上的目标点(脸部A点,胸部B1/B2点, 或膝部C点)
S:方向盘外边缘 I:仪表板表面 P:从目标点投影到出风口区域的仪表板面上,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