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第一篇: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
一个真正的老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且应该成为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成为育人的艺术家。
(一)加强交流,了解学生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难得向老师白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人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通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掌握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要使个别谈心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只有做学生的知己、朋友,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能将自己的烦闷向老师倾诉。
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有困难,家庭生活受挫折时,他们心情苦闷,情绪失衡时,老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开展谈心活动,老师应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让他们把心里的积郁情绪渲泄出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二)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
(三)创造环境,多样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更要注意言传身教。
老师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模仿老师。
心理学的模仿,指在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同或者相似的现象。
(四)因材施教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气质,心理学的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
教师应该学好心理学基础知识,分清每个学生的气质类型,因材施教。
心理学读书笔记大全(共6篇)
篇一: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斯滕伯格、威力阿姆斯著张厚粲译前言第1章成为专家型教师,成为优秀的学生专业的知识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熟练掌握技能使其达到自动化进行反思式思维和对思维进行思维(对问题进行思考)何谓专家型教师重新定义问题(规定得a的标准)1.区分与问题解决有关或无管的信息的2.将单独看来与问题解决无关的来年各个信息结合在一起3.将其他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应用在教学领域a.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记忆策略、评价策略(利用大声思维)b. 智力增长观:智力实体观、智力增长观c.高成就动机d.高自我效能感(在某一领域有过成功经历更容易接受失败,而一开何谓优秀的学生始就遇到失败,就会破坏自我效能感)e.坚持完成任务f.对自己及行为负责(在没有即时奖励的情况下仍坚持完成任务)第一部分人类发展第2章认知的发展认知发展:教学中的概念2.成熟与学习学习是任何一种由经验而导致的思维和行为上相对持久的改变。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连续性(爬坡)认知发展阶段性(上楼梯)领域一般性(阅读上得a,英语上得a)领域特殊性(艺术课得a,英语却不及格)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领域一般性的,他认为在每一个连续的阶段中,认知发展都发生了质的改变。
他的认知发展特殊机制的三个重要概念:平衡、同化、顺应。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篇二:环境心理学读书笔记《环境心理学》读书笔记摘要:对于一个建筑师或规划师,对规划和建筑必须要考虑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也就是说必须将环境心理学应用到我们的建筑规划当中。
关键词:环境、行为、应用正文:环境心理学,就是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
它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领域,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文化人类学、城市规划、建筑学和环境保护等多门学科。
《儿童发展心理学》读后感
《儿童发展心理学》读后感
《儿童发展心理学》这本书为我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神秘面纱,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儿童在各个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不仅让我收获了丰富的知识,还让我对儿童发展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首先,我被书中对儿童心理发展各阶段的细致划分所吸引。
从婴儿期到青少年期,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发展特点和任务。
例如,婴儿期主要关注感知和动作的发展,幼儿期则开始发展语言和思维,而青少年期则面临着自我认同和社会适应的挑战。
这种阶段性的划分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其次,我对书中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因素的探讨印象深刻。
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环境因素都会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意识到,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需要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许多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和模型,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等。
这些理论和模型为我提供了更多的视角和思考方式,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总的来说,《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籍。
它不仅丰富了我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还让我更加关注和理解儿童的成长过程。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明白了作为家长和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也为我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我相信这本书对于对儿童发展心理学感兴趣的人来说,更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参考书。
教师读书笔记
教师读书笔记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精选25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教师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教师读书笔记篇1《与体育教师谈心》是广大体育教师工作者在新课程推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经验,是广大体育教师工作者在新课程推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经验,涉及了教师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角色行为的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师主动参与教学内容的构建、教学方法的创建等多方面内容。
掩卷深思,作为小学体育教师,面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注重学生的体质健康、体育知识、体育技能掌握的同时,要积极提炼体育的内涵与精神,并感化和指导十分喜爱体育运动的广大学生,让他们在增强体魄的同时,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而领悟体育的内涵,指引自己的人生道路。
要引导学生是积极地参与,明白参与不是做做样子,运动中并不在乎水平、能力的高低,全身心投入却是最关键的,运动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过程的体验却是丰富而深刻的。
积极的投入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态度,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最终达到促进身心发展的最佳效果。
而被动的参与是无效的,实质上也违背了体育的基本要求与精神。
体育不仅仅可以强身健体,其还有愉悦身心的功能,能调节人的情绪,化解紧张的心理压力,提高人的心理品质,给人带来快乐。
要让学生把积存的能量和紧张通过体育运动合理地释放出来,放松自己的心情;既要让学生参与到喜爱的球类运动当中去,获得运动的快乐,也要组织学生从事一些器械类运动,因为它陌生,需要付出更多的勇气和智慧,一个技术动作的尝试和把握,这种体验更深刻,成功的快乐能迅速地转化为人的自信。
再如长跑运动,它同样也能给人带来快乐,只不过许多学生太急功近利只看到吃力的表象,境界未到而已。
进而,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乐观的心态。
世上什么水最甜?大汗淋漓、筋疲力尽之后喝一杯白开水;什么事情最开心?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超越了原来一直不能战胜的对手;什么人最让大家敬佩?是跌倒后能站起来,再跌倒后仍能笑着爬起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要使学生面对困难与挫折,能积极应对,明白痛苦与压力也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的真正快乐,在于不断拼搏向前的快乐,在于勇于克服困难的快乐,能化苦为乐。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1《儿童教育心理学》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尔弗雷.阿德勒的教学理论著作,这本书可以说是“全世界老师和父母的必读书。
”在本书中,提到了小学生一个重要的表现,那就是情感表现。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情感变化比较明显,喜怒哀乐往往表现在脸部,同时又具有不稳定性,情感简单转换。
他们的自我掌握能力较差,意志力比较薄弱,一遇到困难就简单退缩。
我们平常总说老天爷的脸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这充分说明小孩子的情感简单转换。
刚刚和别人吵了一架,正哭的厉害,一会不知道为什么又笑了。
小孩子的仿照能力很强,简单接受别人的影响。
但是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又比较差,因此,既简单接受乐观的影响,又简单接受消极的影响。
现在,是个信息化的时代,获得信息的渠道许多,学生接受不良影响的机会也比较多。
虽然在学校学生接受了正规的教育,但是从社会中他们可以看到和老师讲的不一样的行为,比如:老师说不能乱扔垃圾,可是还是有人扔垃圾;老师教育我们在车上要学会把座位让给老人,可还是有许多人会视而不见。
这时,他们心理自然会想:为什么和老师教育的不一样呢?这是因为他们还不会客观的看待这个世界和人性。
但是,在他们眼里,老师还是有很高的威信的,依据这些特点,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就要和儿童建立亲热的关系,多鼓励,少批判;要急躁细致,循循善诱,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切忌要求过高过急,简洁粗暴。
总而言之,《儿童教育心理学》从儿童心理、成长环境的各方面,为我们揭示了各种因素如何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以及我们如何来培养健全人格的儿童,是全世界老师和父母的必读书目。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21、什么是“坏孩子”?“他们之所以不想上学,是因为他们追求优越的心理非但没有胜利转化为学校的`要求,反而对学校的要求有所抗拒。
”“追求优越”是每一个孩子共同的内心追求,“好孩子”就是那些追求优越的心理符合了学校的要求的孩子,“坏孩子”则是那些不能适应学校的规范,转而通过其他方面(运动、违纪等)来满意追求优越心理的孩子。
2024年儿童心理学学习心得范文
2024年儿童心理学学习心得范文学习心得:儿童心理学2024年的某个秋日午后,当我拿起纸和笔开始写这篇学习心得时,我意识到我已经度过了一段精彩的儿童心理学学习之旅。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于儿童心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在实践中探索了如何应用这些理论知识。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行为特点的学科,它探讨了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行为发展等方面的变化。
通过学习儿童心理学,我深刻认识到童年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发展时期之一。
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都至关重要,这也是我对于学习儿童心理学的初衷所在。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我学习了不同的理论模型,包括行为主义、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等,每个理论都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儿童的发展过程。
其中,我深受影响的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这个理论强调了儿童通过积极的互动和适应环境来建构知识的过程。
我认为这个理论对于指导儿童教育和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学习了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
通过实际参与儿童实验,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我学会了如何设计和进行儿童实验,如何收集和分析数据。
这些实践经验让我明白了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可靠性。
除了理论和研究方法,我还通过这门课程学习了如何应用儿童心理学的知识来实际解决问题。
我学习了一些儿童心理咨询和干预的方法,例如认知行为疗法和游戏疗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儿童解决心理困扰和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
在实践中,我有幸参与了一项儿童心理咨询项目,我亲身体验了儿童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并帮助了一些有困扰的儿童。
这个经历让我深刻明白了儿童心理学的实践价值和意义。
学习儿童心理学还让我更加关注了儿童的教育和家庭环境。
我了解到儿童的家庭和教育背景对于其心理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温馨和支持性的家庭环境可以促进儿童的自信和情感健康,而良好的教育环境可以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书笔记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书笔记贵阳市金关小学王安敏现代小学心理专家认为:小学阶段必须把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小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树立现代儿童观和教育观儿童观是对儿童的总的认识,即各种看待儿童观点的总和;教育观是在一定的儿童观指导下,对儿童的态度和所实施的教育思想。
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是教师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赞可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
”二、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
1、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
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
在活动场内,我们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
活动室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稳馨舒适。
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
我们还创设了科学游戏室,小学生获得许多感性经验。
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
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2、创设民主和谐的精神环境校园的精神环境是指校园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教师是精神环境的核心因素。
良好的精神环境依赖于教师完美的形象、高尚的品德和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
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心理保健,提高心理素质,以自己的言行、健康的人格给小学生以积极的感染。
在小学生提供精神环境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心发展。
教师不仅是环境的创设者,还要做小学生的观察者和引路人,小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引导小学生形成奋力向上、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2024年儿童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2024年儿童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儿童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2024年,我作为一名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有幸参与了一门名为《儿童心理学》的课程学习。
通过对儿童心理学的探索与学习,我收获了很多知识和经验,并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儿童心理学的学习使我了解了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儿童的心理发展一直是教育学和心理学探索的重要领域之一。
我了解到,在儿童的早期阶段,他们的心理发展对其后的成长和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我了解到儿童在幼儿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是他们未来学习和社交技能的基础。
因此,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可以帮助教育者和家长更好地引导和促进儿童的成长。
其次,儿童心理学的学习让我认识到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发展轨迹。
从生物学和环境因素的角度来看,每个儿童的发展都受到其基因和环境的影响。
因此,作为教育者和家长,我们需要从个体差异的角度出发,为每个儿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支持。
只有了解了每个儿童的独特需求和特点,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潜力。
此外,儿童心理学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压力、焦虑、孤独、沮丧等问题在儿童中普遍存在。
在儿童心理学的学习中,我了解到及早发现和干预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
通过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等服务,我们可以帮助儿童克服心理困难,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最后,儿童心理学的学习给了我一种关注儿童福祉的使命感。
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关注和保护儿童的权益。
儿童心理学的学习使我认识到,要想推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努力。
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为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空间。
儿童心理学学习心得
儿童心理学学习心得儿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和行为特点的学科,对于从事儿童教育、儿童保健、儿童心理咨询等相关工作的人员来说,学习儿童心理学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学习儿童心理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了一些学习心得。
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首先,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是学习儿童心理学的基础。
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通过学习儿童心理学,我了解到了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
例如,在幼儿期,儿童的认知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比较有限,需要家长和教师的指导和照顾;而在学龄期,儿童的认知能力开始逐渐发展,对外界的好奇心和控制欲也逐渐增强。
这些基本知识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儿童的行为和心理需求,为我在实践中提供了指导。
其次,学习儿童心理学需要注重实践和观察。
儿童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通过实践和观察,我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
例如,我曾经参与一个幼儿园的实习项目,通过观察和接触,我发现不同儿童在情感表达、社交行为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个发现引发了我对儿童个体差异性的关注和思考。
因此,通过实践和观察,我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儿童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再次,学习儿童心理学需要与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和互动。
儿童心理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新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为了跟进最新的学术动态,我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与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些交流和互动帮助我扩展了学习儿童心理学的视野,了解到了更多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理论观点。
同时,与专业人士的交流也使我对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践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我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了有益的启发和指导。
最后,学习儿童心理学需要保持持续的学习动力和学习习惯。
儿童心理学的知识非常广泛而深入,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
为了保持学习的动力,我会不断积极寻找新的学习资源,如书籍、学术论文和网络资料等,不断扩展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心理学读书笔记及心得(精品10篇)
心理学读书笔记及心得篇1现代心理学是我很感兴趣的一门学科,我有种不用逼自己去专心听课,而是那种不由自主被老师所吸引的感觉。
可见心理学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通过这两个学期的心理学学习,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也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可以看到心理学课对我大的影响。
可以毫不夸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
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的说心理学的学习使我无论从文化知识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
我还学会帮助他人,想别人所想急别人所急。
例如,在我门国家,解决农民问题事关重要,而研究农民的心理特征和需要以及不同地区农民的心理差异,不仅能够因地制宜引导和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素质,而且有助于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接受新科技的兴趣。
在家庭里面,要教育好子女,就得充分了解孩子的个性倾向、兴趣喜好、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从而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综合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古人云:做人“每日三省吾身”,“人贵有自知之明”,说的是人要不断认识自己。
那么就要分析自己的心理特征、人格结构、能力兴趣、兴利除弊,开发潜能,激发天然创造力,解除烦恼,指导工作和生活。
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某个人的气质、性格、能力、动机、需要、思维、思想等,分析某个地域人的素质和特征,就会深刻的认识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就会减少误会和冲突,更好地协调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心理健康。
但是,真正对心理学了解的却并不多,包括我与跟我一起来心理学的同学。
大家提到心理学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心理咨询,或是心理医生,脑子里可能会浮现出心理医生医治心理变态的场景,然后病人好了,心理医生自己却变态了。
心理学可以说是大家都比较关心的,但大家都不是十分的了解。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随笔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书籍简介 (3)1.2 研究背景与目的 (4)二、儿童发展理论 (5)2.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6)2.1.1 感觉运动期 (7)2.1.2 前运算期 (9)2.1.3 具体运算期 (10)2.1.4 形式运算期 (11)2.2 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12)2.2.1 婴儿期 (13)2.2.2 早期童年 (15)2.2.3 学龄前期 (16)2.2.4 青春期 (17)三、教育心理学基础 (18)3.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0)3.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21)3.3 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22)3.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4)四、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25)4.1 教学策略与方法 (26)4.2 学生评估与反馈 (28)4.3 教育环境设计与优化 (29)4.4 教师专业发展 (31)五、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32)5.1 情绪障碍儿童 (33)5.2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 (35)5.3 学习障碍儿童 (36)5.4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 (38)六、结论 (39)6.1 研究成果总结 (41)6.2 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42)6.3 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43)一、内容概述书中详细介绍了儿童发展的理论基础,包括遗传与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以及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作者通过对这些基础理论的阐述,为读者理解儿童成长过程提供了理论基础。
书中深入探讨了儿童认知发展的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语言等方面的发展。
这些内容揭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书中强调了社会性发展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作者详细阐述了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各个方面,如情感发展、道德发展、人际关系等,并探讨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书中还涉及了儿童学习的心理机制和学习策略的培养,作者提出了如何激发儿童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和建议,对于指导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心理学读后感(一)
儿童心理学读后感(一)引言概述:《儿童心理学》是一本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与实践的经典著作。
通过深入研究儿童的思维发展、情感变化、社会交往等方面,这本书对儿童的心理成长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本文将通过对《儿童心理学》的阅读体会,分析书中所探讨的儿童情绪管理、认知发展、社会化等主题,以及对儿童心理学实践的启示。
正文内容:一、儿童情绪管理1. 儿童情绪表达能力的发展:《儿童心理学》中指出,儿童情绪表达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婴幼儿阶段的哭泣、笑脸,到幼儿阶段的言语表达和面部表情的多样化。
2. 情绪调节的重要性:书中强调,儿童情绪调节的能力对其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提供情绪支持和教育儿童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对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
3. 情绪智力的培养:本书介绍了一系列培养儿童情绪智力的方法,如教会儿童倾听他人情感,帮助他们辨认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并提供适当的解决方案。
4. 正念和冥想对情绪管理的影响:书中探讨了冥想和正念训练对儿童情绪管理的积极影响,通过培养儿童的自我意识和专注力,促进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5. 父母角色在情绪管理中的作用:书中指出,父母在提供情绪支持、教育儿童情绪调节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倾听和理解儿童的情绪需求,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管理情绪。
二、儿童认知发展1. 发展阶段的特点:《儿童心理学》阐述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认知发展特点,如婴幼儿时期的感知和运动发展,学龄前儿童时期的思维逻辑发展以及青春期的抽象思维能力。
2. 儿童思维方式的多样性:书中指出,儿童的思维方式与成人存在一定的差异,儿童更倾向于以具象、直观的方式进行思考,而非抽象和逻辑。
3. 认知发展中的理论和研究:《儿童心理学》介绍了一系列著名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相关研究,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温斯顿的社会认知理论等。
4. 儿童的记忆和学习能力:书中详细探讨了儿童记忆和学习能力的发展过程,包括记忆的分类和学习策略的培养等。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精选14篇)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心理学的读书笔记(精选14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理学的读书笔记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篇1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迅速,知识的容量和面呈现出大爆炸的状态。
生物发展规律当中有着生物进化大爆炸现象,当生物量变到大爆炸,必然会出现新的物种和时代的到来。
在《教育心理学》的研读过程当中,我觉得作为信息化变革时代中做教师和班主任要学习的东西很多。
皮亚杰说“生物适应性的一种特殊表现”是智慧或思维的本质,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上要不断积累与学生交流的智慧,形成自己的智慧。
学生在跟随教师和班主任的学习和管理中也会形成自己的智慧,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这一智慧在不断增长。
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成长和进步,是好的。
而我们的教师与班主任也要去快速成长与发展,才能去适应这一变化。
否则,就会出现“现在学生怎么越来越难管了?”这样的疑惑。
尤其我们看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可能更强,他们的思维也更激进,我们就要不断的去发现和适应,并与之交流,以达到对这一部分学生的转化。
教育学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心理学的支撑,我们在做好教学和管理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学生心理上去做精神引导。
这个的效果好不好也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教学和管理效益,改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我觉得维果斯基给我们的启迪是巨大的。
首先,确定每个学生的两种水平:一是他们能够独立而有效地完成作业的水平,二是他们在指导下能够有效地完成作业的水平。
这其实是对学情充分分析基础上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也就是和合高效课堂所倡导的的独学、群学基础上的精讲点拨,维果斯基把这一教学基本规律早已上升到理论水平了,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要更加深入的去学习和理解,并加以运用。
其次,定期与每个学生一起探讨那些能提供“教学支架”(指学生试图解决超出他们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教师所给予的支持和指导)。
教师读书笔记20篇
《儿童发展心理学》读后感我利用假期的时间细细品读了《儿童发展心理学》这本书,从中受益非浅,或多或少给我一点点启发,它让我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我的小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建构了理论基础。
本书主要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地位不断的强化用心理机能形成的过程来说明心理机能的涵义,使心理学的发展从描述性阶段向说明性阶段过渡,儿童发展心理学能够为此提供说明性的控制论模型。
儿童是人生起点时期,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的时期,也是人类个体心理发生发展、撒播智慧种子的播种季节。
本书不仅让读者对儿童发展心理学有了比较直观的基本认识,同时也为下两篇有关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具体内容作了铺垫。
例如: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社会角色发生重大转变,开始承担“学生”的责任,核心活动由“游戏”变为“学习”。
学习环境和作息习惯的改变,导致了一部分学生生活上的不习惯,儿童发展年龄阶段任务的不同,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心理上的不适应。
一年级学生虽然对学习充满好奇,但持久性不强,自控能力较差。
学前教育的差异,会给学生带来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差异。
学生对师长的依赖性特别强。
伙伴间交往以“玩”为主题,在接触群体规范,学生经常会出现“违规”和“告状”现象。
三年级开始,学生从儿童期转入少年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要求明显增强,各方面能力发展较快。
学科学习的难度和强度的增大,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生活的不适应,作业拖拉,成绩退步。
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分化,学科偏爱的形成,也促进了其个性和爱好的逐步显现。
三年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增强。
心理健康干预指在确诊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适合学生的心理治疗方法对学生心理问题及行为进行矫正的过程。
对于不同层面的心理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
如果能细心观察,并提前发现一些普遍性、可能导致学生们心理问题发生的事,我们完全可以对此进行集体的预防性干预。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篇一:《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对于“儿童”一词的理解,在以前是没有的,儿童是以成人为中心到以儿童为中心发展的。
古代,儿童被看着成人的缩影,没有自己特有的要求和特征,也很少有人认为儿童需要被保护和特殊对待。
即便在今天,世界各国的不同文化,也使得大家对儿童的理解不一样,使得在与儿童交谈、游戏和拥抱儿童的方式和行为也很不相同。
有人强调儿童自身潜力的影响,还有人强调成年人抚养和教育的作用。
儿童的发展受到基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
在早期,许多情况都是基因禀赋的影响,越往后的发育,受环境的影响更多。
在儿童出生前,分为胚芽期、胚胎期和胎儿期,每个事情都有特定的发育开始,同时也受到不同的危害的威胁。
儿童出生后,视觉发育上,会先辨别轮廓,在发展到细节部位;同时,婴儿的可视最佳距离为30cm左右,即妈妈和孩子相视的距离,而且他们最感兴趣的是人脸。
听觉的发育具有延续性,即出生前后的延续,婴儿在孕期7个月时,听觉系统开始发育,出生后对在子宫生活时听到的声音有特殊偏好,出生后婴儿的声音辨别能力已经很强,尤其偏好出生前经常听到的声音(音色、旋律)幼儿心理成长过程中,关系的建立非常重要。
他们的第一次关系通常是发生在家里,幼儿与父母的关系是双向的,父母可以影响幼儿,幼儿同样可以影响家庭(父母)。
幼儿的第一个关系(通常是母亲),对他们的健康更重要,它显示了保护、爱和安全,并影响到儿童所有的生理和心理能力。
约翰鲍尔比的依恋理论可以知道研究儿童亲密关系的形成。
依恋是对特定的人的持久的关系。
依恋的形成分为4个阶段,一般在3个月-4岁形成,分为安全依恋、回避型不安全依恋、矛盾型不安全依恋和混乱型依恋。
幼儿的第二个关系是伙伴关系,是一种水平的关系,与和父母的垂直型不同,伙伴关系更难维持,同时也同样意义非凡,尤其是社会性和智力的发展,社会性就是儿童自己找到一种认同感,回答“我是谁”,而儿童间的协作和探索,让儿童的智力得到大发展,并且比父母的传输,智力提升更大。
儿童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
《儿童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一、本书信息:作者:刘金花书名:《儿童发展心理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9月第3版二、本书简介:发展心理学,从狭义上说,就是指人类个体发展心理学。
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中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
从逻辑上讲,发展心理学应全面地研究人生的各个阶段,但很长时间以来,人们把主要精力集中于研究婴儿、儿童与青年.发展心理学最初的研究兴趣仅限于学校儿童,后来才往前推移到学前儿童,再扩展到新生儿与胎儿。
而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2、解释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三、摘抄:具体内容摘录1:在探讨儿童心理发展因素的过程中,很长时间以来存在着关于遗传和环境在发展中作用的争论。
这种争论有时又称为“先天与后天之争”,“成熟与学习”之争,或“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之争。
这场争论从中世纪开始一直持续到最近,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P7)我的思考: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在判断一个儿童行为产生的原因常常比较武断,好像只有两种原因,一种就是受家里人遗传影响,如虎父无犬子,还有一种就是受身边人影响,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前者强调了人的心理发展由遗传因素决定,也就是遗传决定论。
由高尔顿为代表人物的遗传决定论认为“一个人的能力乃由遗传得来,其受遗传决定的程度如同机体的形态和组织受遗传决定一样。
”而后者强调了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以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为代表的环境决定论认为只要给予特殊培养的世界和健康的婴儿,就能培养成他想培养的任何职业。
随着教育的进步,大家也都发现了不论是单纯的环境决定论还是遗传决定论,其实都是不正确的。
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父母把自己年轻时候没有完成的心愿强加在孩子身上的例子,结果孩子不堪重负被压力击垮,失去美好的童年甚至是走上极端。
2023教师的读书笔记(集锦15篇)
2023教师的读书笔记(集锦15篇)教师的读书笔记1当然,感情并不能代替教育,但是我们的教育必须充满感情,这就是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而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应该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朋友的爱。
——读《爱心与教育》作为刚踏入教育界的我来说,看完这本书,我觉得老师拥有很高的权力。
我们的言行影响着学生是成功还是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能促进学生还是抑制学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不加约束的权力会破坏班级里的信任关系,极大地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
——读《塑造教师》缕缕书香,溢满校园每个角落。
教育理念化作甘霖,更好地服务于教育,让每节课充满诗情画意,让学生心灵放飞,用知识点燃智慧,书籍是无穷的知识宝藏,是浩瀚的知识海洋,师生在知识海洋中扬帆起航……——读《书籍是长生果》对呀,揠苗助长不如顺乎天性,为孩子遮风挡雨不如让孩子经历风雨。
这本书中又何止这两个教学方法呢?我还在细细品味。
——读《世界名人家教智慧》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
——读《拿着棍子读书》苦与甜本是一家,先苦后甜,才知甜滋味。
正如余秋雨把书名取作《文化苦旅》,但苦中处处有希望的曙光!——读《文化苦旅》看着讲台下的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时不时的流露出或喜或悲的表情,在这里也让我看到了自己儿时的心情,像他们一样,为公主与王子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喜极而泣,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而欢呼雀跃。
……虽然,这个世界充满了灰色,让人窒息、让人伤感,但在其中我们也看到了一种希望和追求,在作品中也流露出作者的信仰,对美好世界的追求。
——读《安徒生童话》我们必须记住,从根本上看信仰从来都不是,也无须一种言辞的表白,而是一个人的活动所展现出的他的存在方式。
低年级教师读书笔记
低年级教师读书笔记作为一名低年级教师,阅读教育相关的书籍对于提升教学水平和理解孩子们的成长需求至关重要。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和理念,还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努力为孩子们创造更优质的学习环境。
最近读的一本书是《小学低年级教育指南》,这本书让我对低年级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
书中强调了低年级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他们正处于好奇心旺盛、好动但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的阶段。
这让我意识到,在课堂设计上,要更加注重趣味性和多样性,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授拼音时,可以采用儿歌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欢快的节奏中记住拼音的发音和形状。
同时,利用一些简单的拼音游戏,如拼音卡片配对,来巩固所学知识。
另一本让我深受启发的书是《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
书中提到,低年级孩子的情感需求往往容易被忽视。
他们在学校里不仅需要学习知识,还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和认可。
这让我反思自己在日常教学中,是否给予了每个孩子足够的关注和鼓励。
于是,我在班级里设立了“表扬榜”,每天都会表扬那些在学习、行为规范或者帮助同学方面有进步和出色表现的孩子。
这不仅让被表扬的孩子感到自豪和满足,也激励了其他孩子向他们学习。
《儿童心理学与教育》这本书则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孩子们的认知发展规律。
低年级孩子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在教学数学时,就不能单纯地进行抽象的数字运算讲解,而要结合具体的实物或者情境,帮助他们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在教加减法时,可以用水果、玩具等实物进行演示,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计算方法。
在阅读《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一书时,我深刻认识到习惯养成对于低年级孩子的重要性。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将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了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在班级里设置了图书角,每天安排专门的阅读时间。
并且鼓励孩子们将自己读过的好书分享给其他同学,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交流欲望。
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一、皮亚杰认为,认识论和生物学之间有一条可以连续起来的纽带,那就是心理学;1955年,他建立了“发生认识论国际中心”;二、思维认识的起源;皮亚杰在讲述思维发展时,把思维、认识、智慧作为同义词使用;他认为儿童的思维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的互相作用的结果;人们把皮亚杰的发展理论称为“互相作用论”;皮亚杰认为人的经验有两种,一种是物理经验,另一种是数理经验;互相作用论的出现,打破了几千年来心理是由遗传决定,还是由环境决定的绝对化的、无休止的争论,为研究认识的发生开拓了新的航道;皮亚杰对认识本质的回答,强调了儿童本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知识不是简单的摹写,它必须通过儿童自身的动作和运算才能获得;皮亚杰对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持否定态度,认为这种理论把儿童看作是一个消极的反应者;三、思维的结构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一种结构,而且这种结构从出生到成熟一直处于不断纺织、演变和递进的过程中;皮亚杰说,思维的结构就是认知过程中性的动作和概念的组织;组织的内容就是动作的或概念的,而组织的结果就是结构;认知结构组织最基本的单元皮亚杰称其为“格式”,皮亚杰将它看成是动作的组织或结构;格式有点类似图式,但两者的内涵并不相同;图式是指儿童对一个事件基本要素和相互关系的抽象表征;而“格式”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的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婴儿早期就有一种吸吮格式,经过练习和概括,这种格式便能运用到其他客体上去,如吸吮手指、吸吮奶瓶橡皮奶头、吸吮玩具等;最初的格式来自无条件反射;在这个基础上,随着儿童的成熟,儿童对客体的动作不断演变出新的认知结构;“运算”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认知结构;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运算结构的获得是智慧或认知发展的核心;运算是一种可逆的观念上的操作,它允许儿童在心理上回到思维连续的开始;运算还具有守恒性和系统;这里的“运算”指内化的、可逆的、并协调成有规律可循的动作系统,不是指逻辑演算,而是指心理运算,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四、思维的机制1、适应和组织;皮亚杰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思维或者智慧的成长的,他认为,思维的本质乃是一种适应,是生物适应的一种特殊表现;生物的适应与组织机能有紧密联系,两者皆为发展的不变性法则,又是智慧的重要特征;认知结构的生长和变化正是适应和组织的结果;低级的智慧适应是把动作加以组织,同时又修改原有的动作组织;高级的智慧则是把经验内容加以组织,同时修改原有的思想观念以适应世界;婴儿,抓握、注视两种独立格式,不协调,练习,协调,有了这种能力,儿童就能认识环境中遇到的经验,并加以整合和系统化;组织的倾向包含在生物学的遗传中,它是适应机能的一部分;适应包括两个过程:同化和顺应;2、同化和顺应;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内部格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同化,是外部元素纳入结构内;顺应就是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两者相互相成,有同化必须有顺应;当同化与顺应两个过程牌平衡状态时,认识就提高了一步;同化占优,以自我为中心;顺应占优,儿童完全按外事物外部特征来塑造自己;概括地说,思维的机制就是同化与顺应两种适应机能不断地从低级的平衡达到高级平衡的过程;第二节思维发展阶段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自然延伸,也是后一阶段的必须前提,发展阶段不能逾越,也不能逆转,思维问题朝着必经的途径向前发展;一、感知运动期0-2岁这是语言和表象产生前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别是儿童领先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末期出现智慧结构;这个阶段分为六个小阶段;P108-1101、第一分阶段出生~1个月:这一阶段称反射练习期;2、第二分阶段1~4、4.5月:这一阶段称习惯动作时期;3、第三分阶段4.5~9月:有目的动作逐步形成时期;4、第四分阶段9~11、12月: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5、第五分阶段11、12~1.5岁月:偶然智慧动发现,还没有按照一定的目的构成新方法的能力;6、第五分阶段1.5~2岁月:这是感知动作结束、前运算时期开始的时期;它的显着特征是儿童除了用身体和外部动作来寻找新方法之外,开始在头脑里用“内部联合”方式解决新问题;按照皮亚杰的理论,感知动作阶段,儿童在认知中有两大成就:主体和客体和分化和因果关系联系形成;二、前运算时期2~7岁前运算时期与感知动作期相比有一个质的飞跃:前一时期的儿童只能对当前知觉到的事物施以实际的动作进行思维;后一时期的儿童,由于信号功能或者象征功能的出现,开始从具体动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性格式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如当原型消失后,儿童用觉察不到的肌肉动作来模仿某个人做过的怪动作,进行各种象征性游戏,用语词表示某个人或某物,等等;前运算时期分为如下两个小阶段:1、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这一阶段儿童已出现象征性功能,运用象征性符号进行思维,所以这一阶段称象征思维阶段;由于有了象征性功能使儿童能借意义所借来的象征意义所指事物,而意义所借和意义所指的分化就是思维的发生如儿童用棒当“枪” ;象征思维阶段又称前概念阶段;这时儿童运用的概念与一般成人用的概念不同,它往往是把初学到的语言符号附加到一些事物上而形成;这种概念是具体的、动作的,而不是抽象的、图式的;它往往摇摆于概念的一般性和整体的个别性;这时期儿童的演绎,是不合逻辑的滥绎;2、直觉思维阶段4~7岁;这是从前概念阶段向运算思维过渡的阶段;这个时期儿童思维的主要是思维直接受知觉到的事物的显着牲所左右;但儿童的直觉思维已开始从单维思维集中向两维思维集中过渡,这意味着“守恒”即将形成,运算思维就要到来;儿童最先掌握的是数目守恒6-7岁,接着是物质守恒和长度守恒7-8岁,面积和重量守恒9-10岁,最后是体积守恒12岁;这一时期思维另一个特点:自我中心;所谓自我中心就是指儿童往往积注意主观的观点,不能向客观事件离中,只能考虑自己的观点,无法接受别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协调;三、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P116~118“运算”一词是皮亚杰理论中的一个特定概念,它有几层含意:其一,运算是一种内化的动作,即能在头脑中进行的思维活动;其二,运算是一种可逆的动作,它既能朝一个方向进行,又能向相反方向进行;如1+1=2,它的相反就是2-1=1;其三,运算具有一种守恒性,当一个运算在变换时,体系中总有几个保持不变的特点;这种在变换体系中恒定不变的量称为“守恒图式”,而守恒的形成则是一个运算结构是否完成的指标;其四,是系统性,运算格式与前面几个阶段中提到的动作格式、象征格式不同,运算格式是一个系统,它不能单独进行,要协调成为一个整体如一个类别,一个系列;具体运算阶段有如下两个显着的特点:1、获得了守恒性;可逆性的出现是守恒获得的标志,也是具体运算标志;儿童通过同一性、补偿性、逆转性实现了思想离中化;他们不再像前运算阶段儿童那样只是集中于对象的某个特征或某种状态,集中于主体所持有的某一种观点,而能够以所有可能的迂回和回转去追随外界变化,依据客观的交互观点的系统去协调个别观点;2、群集结构的形成;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已能用群集结构来实现调节,第一次实现了同化客体于主体行动和顺应主体格式于客体变化之间的平衡;群集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分类系统;皮亚杰认为任何运算都不是孤立的,它只是群集中的一部分;群集运算主要有两种:一种类群集运算,一种是系列化群集运算;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虽然已实现了许多运算的集群,但是,儿童这时进行的运算还是不能脱离具体事物的去处,他们的群集还未构成形式逻辑,只能对于那些已经构造成功的内化了的观念实现运算,而对那些尚未构造成功的、较为复杂的观念还不能实现运算;四、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P118~120形式运算阶段又称命题运算阶段;它的最大特点是儿童思维此时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能根据种种可能的假设进行推理;他们可以想象尚未成为现实的种种可能,相信演绎得出的结论,使认识指向未来;形式去处阶段不论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还是在论证检验假设的方式上都与具体运算阶段有着本质的区别;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只能在联系具体事物时方能解决问题,形式运算阶段儿童能对命题进行运算;例1:爱迪斯比苏珊白些,爱迪斯比丽丽黑些,这三人,谁最白,谁最黑如果这三人站在儿童面前,那么即使是6、7岁的儿童也能解决,但用命题形式表达出来,甚至10岁儿童也感到困难;例2:皮亚杰助手英海尔所做的单摆振动实验来说明两期儿童思维的区别;前运算阶段儿童无所适从;具体运算阶段儿童不能确定变量与不变量进行对比实验,认为各种因素都有影响,易受干扰;形式运算阶段儿童能使一个因素变化,其它因素保持不变,最后得出线的长度与单摆振动频率有关的正确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一、皮亚杰认为,认识论和生物学之间有一条可以连续起来的纽带,那就是心理学。
1955年,他建立了“发生认识论国际中心”。
二、思维(认识)的起源。
皮亚杰在讲述思维发展时,把思维、认识、智慧作为同义词使用。
他认为儿童的思维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的互相作用的结果。
人们把皮亚杰的发展理论称为“互相作用论”。
皮亚杰认为人的经验有两种,一种是物理经验,另一种是数理经验。
互相作用论的出现,打破了几千年来心理是由遗传决定,还是由环境决定的绝对化的、无休止的争论,为研究认识的发生开拓了新的航道。
皮亚杰对认识本质的回答,强调了儿童本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知识不是简单的摹写,它必须通过儿童自身的动作和运算才能获得。
皮亚杰对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持否定态度,认为这种理论把儿童看作是一个消极的反应者。
三、思维的结构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一种结构,而且这种结构从出生到成熟一直处于不断纺织、演变和递进的过程中。
皮亚杰说,思维的结构就是认知过程中性的动作和概念的组织。
组织的内容就是动作的或概念的,而组织的结果就是结构。
认知结构组织最基本的单元皮亚杰称其为“格式”,皮亚杰将它看成是动作的组织或结构。
格式有点类似图式,但两者的内涵并不相同。
图式是指儿童对一个事件基本要素和相互关系的抽象表征。
而“格式”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的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婴儿早期就有一种吸吮格式,经过练习和概括,这种格式便能运用到其他客体上去,如吸吮手指、吸吮奶瓶橡皮奶头、吸吮玩具等。
最初的格式来自无条件反射。
在这个基础上,随着儿童的成熟,儿童对客体的动作不断演变出新的认知结构。
“运算”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认知结构。
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运算结构的获得是智慧或认知发展的核心。
运算是一种可逆的观念上的操作,它允许儿童在心理上回到思维连续的开始。
运算还具有守恒性和系统。
(这里的“运算”指内化的、可逆的、并协调成有规律可循的动作系统,不是指逻辑演算,而是指心理运算,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
)四、思维的机制1、适应和组织。
皮亚杰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思维或者智慧的成长的,他认为,思维的本质乃是一种适应,是生物适应的一种特殊表现。
生物的适应与组织机能有紧密联系,两者皆为发展的不变性法则,又是智慧的重要特征。
认知结构的生长和变化正是适应和组织的结果。
低级的智慧适应是把动作加以组织,同时又修改原有的动作组织;高级的智慧则是把经验内容加以组织,同时修改原有的思想观念以适应世界。
(婴儿,抓握、注视两种独立格式,不协调,练习,协调,有了这种能力,儿童就能认识环境中遇到的经验,并加以整合和系统化。
组织的倾向包含在生物学的遗传中,它是适应机能的一部分。
)适应包括两个过程:同化和顺应。
2、同化和顺应。
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内部格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
(同化,是外部元素纳入结构内;顺应就是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两者相互相成,有同化必须有顺应。
当同化与顺应两个过程牌平衡状态时,认识就提高了一步。
同化占优,以自我为中心;顺应占优,儿童完全按外事物外部特征来塑造自己。
概括地说,思维的机制就是同化与顺应两种适应机能不断地从低级的平衡达到高级平衡的过程。
第二节思维发展阶段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
每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自然延伸,也是后一阶段的必须前提,发展阶段不能逾越,也不能逆转,思维问题朝着必经的途径向前发展。
一、感知运动期(0-2岁)这是语言和表象产生前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别是儿童领先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末期出现智慧结构。
这个阶段分为六个小阶段。
(P108-110)1、第一分阶段(出生~1个月):这一阶段称反射练习期。
2、第二分阶段(1~4、4.5月):这一阶段称习惯动作时期。
3、第三分阶段(4.5~9月):有目的动作逐步形成时期。
4、第四分阶段(9~11、12月):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5、第五分阶段(11、12~1.5岁月):偶然智慧动发现,还没有按照一定的目的构成新方法的能力。
6、第五分阶段(1.5~2岁月):这是感知动作结束、前运算时期开始的时期。
它的显著特征是儿童除了用身体和外部动作来寻找新方法之外,开始在头脑里用“内部联合”方式解决新问题。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感知动作阶段,儿童在认知中有两大成就:主体和客体和分化和因果关系联系形成。
二、前运算时期(2~7岁)前运算时期与感知动作期相比有一个质的飞跃:前一时期的儿童只能对当前知觉到的事物施以实际的动作进行思维。
后一时期的儿童,由于信号功能或者象征功能的出现,开始从具体动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性格式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
如当原型消失后,儿童用觉察不到的肌肉动作来模仿某个人做过的怪动作,进行各种象征性游戏,用语词表示某个人或某物,等等。
前运算时期分为如下两个小阶段:1、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
这一阶段儿童已出现象征性功能,运用象征性符号进行思维,所以这一阶段称象征思维阶段。
由于有了象征性功能使儿童能借意义所借来的象征意义所指事物,而意义所借和意义所指的分化就是思维的发生(如儿童用棒当“枪”)。
象征思维阶段又称前概念阶段。
这时儿童运用的概念与一般成人用的概念不同,它往往是把初学到的语言符号附加到一些事物上而形成。
这种概念是具体的、动作的,而不是抽象的、图式的。
它往往摇摆于概念的一般性和整体的个别性。
这时期儿童的演绎,是不合逻辑的滥绎。
2、直觉思维阶段(4~7岁)。
这是从前概念阶段向运算思维过渡的阶段。
这个时期儿童思维的主要是思维直接受知觉到的事物的显著牲所左右。
但儿童的直觉思维已开始从单维思维集中向两维思维集中过渡,这意味着“守恒”即将形成,运算思维就要到来。
儿童最先掌握的是数目守恒(6-7岁),接着是物质守恒和长度守恒(7-8岁),面积和重量守恒(9-10岁),最后是体积守恒(12岁)。
这一时期思维另一个特点:自我中心。
所谓自我中心就是指儿童往往积注意主观的观点,不能向客观事件离中,只能考虑自己的观点,无法接受别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协调。
三、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P116~118“运算”一词是皮亚杰理论中的一个特定概念,它有几层含意:其一,运算是一种内化的动作,即能在头脑中进行的思维活动。
其二,运算是一种可逆的动作,它既能朝一个方向进行,又能向相反方向进行。
如1+1=2,它的相反就是2-1=1。
其三,运算具有一种守恒性,当一个运算在变换时,体系中总有几个保持不变的特点。
这种在变换体系中恒定不变的量称为“守恒图式”,而守恒的形成则是一个运算结构是否完成的指标。
其四,是系统性,运算格式与前面几个阶段中提到的动作格式、象征格式不同,运算格式是一个系统,它不能单独进行,要协调成为一个整体(如一个类别,一个系列)。
具体运算阶段有如下两个显著的特点:1、获得了守恒性。
可逆性的出现是守恒获得的标志,也是具体运算标志。
儿童通过同一性、补偿性、逆转性实现了思想离中化。
他们不再像前运算阶段儿童那样只是集中于对象的某个特征或某种状态,集中于主体所持有的某一种观点,而能够以所有可能的迂回和回转去追随外界变化,依据客观的交互观点的系统去协调个别观点。
2、群集结构的形成。
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已能用群集结构来实现调节,第一次实现了同化客体于主体行动和顺应主体格式于客体变化之间的平衡。
群集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分类系统。
皮亚杰认为任何运算都不是孤立的,它只是群集中的一部分。
群集运算主要有两种:一种类群集运算,一种是系列化群集运算。
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虽然已实现了许多运算的集群,但是,儿童这时进行的运算还是不能脱离具体事物的去处,他们的群集还未构成形式逻辑,只能对于那些已经构造成功的内化了的观念实现运算,而对那些尚未构造成功的、较为复杂的观念还不能实现运算。
四、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P118~120形式运算阶段又称命题运算阶段。
它的最大特点是儿童思维此时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能根据种种可能的假设进行推理。
他们可以想象尚未成为现实的种种可能,相信演绎得出的结论,使认识指向未来。
形式去处阶段不论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还是在论证检验假设的方式上都与具体运算阶段有着本质的区别。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只能在联系具体事物时方能解决问题,形式运算阶段儿童能对命题进行运算。
(例1:爱迪斯比苏珊白些,爱迪斯比丽丽黑些,这三人,谁最白,谁最黑?如果这三人站在儿童面前,那么即使是6、7岁的儿童也能解决,但用命题形式表达出来,甚至10岁儿童也感到困难。
例2:皮亚杰助手英海尔所做的单摆振动实验来说明两期儿童思维的区别。
前运算阶段儿童无所适从;具体运算阶段儿童不能确定变量与不变量进行对比实验,认为各种因素都有影响,易受干扰;形式运算阶段儿童能使一个因素变化,其它因素保持不变,最后得出线的长度与单摆振动频率有关的正确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