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 咏物诗 总结

合集下载

关于咏物诗

关于咏物诗

关于咏物诗1、《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咏鸳鸯》
唐·李远
鸳鸯离别伤,人意似鸳鸯。

试取鸳鸯看,多应断寸肠。

3、《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杨柳》
唐·汪遵
亚夫营畔柳蒙蒙,隋主堤边四路通。

攀折赠君还有意,翠眉轻嫩怕春风。

5、《咏梧桐》
清·郑板桥
高梧百尺夜苍苍,扫秋星落晓霜。

如何不向西州植,倒挂绿毛幺凤皇。

6、《咏省壁画鹤》
唐·宋之问
粉壁图仙鹤,昂藏真气多。

骞飞竟不去,当是恋恩波。

7、《马诗·其五》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8、《竹》
清·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咏物诗汇总

咏物诗汇总

咏物诗汇总《赋得临池柳》原文岸曲丝阴聚,波移带影疏。

还将眉里翠,来就镜中舒。

《赋得临池柳》译文岸边柳丝相聚成阴,疏影随波移动。

还似美人画眉时候,来将翠色镜中相映。

《咏蝉》原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咏蝉》译文蝉伏下头,饮着清洁的露水,鸣声不停地从树叶疏落的梧桐上传出。

身居高处,鸣声自然传得很远,并不是凭借秋风啊。

《咏萤火示情人》原文窗里怜灯暗,阶前畏月明。

不辞逢露湿,只为重宵行。

《咏萤火示情人》译文喜欢窗户内暗淡的烛火,害怕台阶前明亮的月光。

不怕露水沾湿自己,只为在夜间飞舞那么有意义。

《沉醉东风赠妓朱帘秀》原文锦织江边翠竹,绒穿海上明珠。

月淡时,风清处,都隔断落红尘土。

一片闲情任卷舒,挂尽朝云暮雨。

《沉醉东风赠妓朱帘秀》鉴赏切合姓名咏物志感,是曲赠人之作的常法。

《雪梅》原文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翻译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蚕》原文春蚕运巧起经纶,底事周防反杀身。

鼎镬如归缘报主,羞他肥禄避危人。

《蚕》作者简介卢梅坡,(生卒事迹均不详),宋朝文人,《全宋词》录其《鹊桥仙》(三月廿一)等4首。

《芙蓉》原文云袂飘摇翠佩环,仙姿绰约紫霞冠。

虽然谪在西风里,合作人间小牡丹。

《芙蓉》作者简介卢梅坡,(生卒事迹均不详),宋朝文人,《全宋词》录其《鹊桥仙》(三月廿一)等4首。

《落梅》原文自负孤高伴岁寒,玉堂茆舍一般看。

顽风摧剥君知否,铁笛一声人倚栏。

《落梅》作者简介卢梅坡,(生卒事迹均不详),宋朝文人,《全宋词》录其《鹊桥仙》(三月廿一)等4首。

《梅花疏枝横玉瘦》原文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梅花疏枝横玉瘦》注释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

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

②东君:司春之神。

《梅花数萼初含雪》原文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咏物言志诗总结与范例

咏物言志诗总结与范例
示例三:将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未展芭蕉像 是深藏着美好情愫的密封的少女书札,严守着内心 的秘密。 (意蕴)“会被东风暗拆看”,既准确地 传达出大自然的微妙变化,又惟妙惟肖地写出了少 女娇羞的情态,形神兼备,意味无穷。 (效果)
咏物诗范例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答案示例
• 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 打的形象;(步骤一)
• 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 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做愁苦。(步骤二) (外在特征)
• 前者象征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 后者象征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 象。(步骤三) (内在品格)
未展芭蕉
冷烛无烟绿蜡干, 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 会被东风暗拆看。
示例二: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在料峭春 寒中蜷缩着“芳心”的芭蕉,仿佛是一位含情脉脉 的少女,由于为寒意袭人的环境所束缚,只能暂时 把自己的情怀隐藏在心底。 (意蕴)“怯”字不仅 生动地描绘出未展芭蕉在早春寒意包围中蜷缩不舒 的形状和柔弱轻盈的身姿,还把未展芭蕉宛若少女 娇怯羞涩的神情出神入化地传达出来了。 (效果)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
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
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 备,不即不离。
咏物诗的特点
1. 实写形态特征,及所处环境,求其 “形似”。(曲尽其妙)
2.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3. 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 象征、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
古代诗歌鉴赏
——咏物诗鉴赏
1、总结归纳咏物诗的特点。 2、把握所咏之物的内外特点。 3、准确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高二唐诗宋词鉴赏专题——咏物诗

高二唐诗宋词鉴赏专题——咏物诗

高二唐诗宋词鉴赏专题——咏物诗一、知识积累(一)概念介绍: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1.常描写的景物:菊、竹、梅、柳、蝉2.特点归纳:(1)咏物。

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3.常用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区别:托物言志强调的是作者的主观感情,象征重在客观意义,事物本身具有这样的本质,如草、白杨两者本身具有坚强、高大)、联想、比喻、(以物喻人)拟人、双关、衬托、对比。

4.解题步骤归纳①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②A物的这些特点与人的哪些品质相似?B物与诗人自身经历、所处社会环境有哪些相似之处?或者与社会中哪些人哪些事物相似。

C诗人借此物要抒什么感情,言什么志向?(二)分类简析:咏物诗可分为纯咏物的和借物抒怀的两大类。

1.纯咏物直接描写物象,表达对此事物具有的品质的赞美(希望能具有这种崇高的志向,高洁的品格)或者批判。

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此诗通过赞美“竹石”立足破岩,备受风霜雨露的磨难,依旧顽强地生存着,隐寓诗人不媚权贵,不流世俗,洁身自好品质。

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贺诗是纯粹的咏柳,通过比喻,曾诗也是写春柳,表面上看,是讽刺柳条得意轻狂,柳絮不自量力,实质上抒发作者对那些得势便忘乎所以妄图一手遮天的权贵的厌恨之情,是借物喻人,咏物刺世,咏物抒怀。

2.咏物抒怀诗还可分为下列数种:①托物言志。

咏物诗鉴赏要点

咏物诗鉴赏要点

咏物诗鉴赏要点咏物诗鉴赏要点一、概念解说1、概念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2、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物与景: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志与情: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二、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构思上——从局部分析常用比喻、拟人、对比、象征等手法。

三、咏物诗分类⑴描摹情态类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

如:海棠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头两句,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后两句写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点蜡烛去欣赏花。

将海棠比拟为美人,写出了海棠的娇艳妩媚,深切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爱花惜花之情。

⑵托物言志类作者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如:竹石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屹立挺然。

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他那种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

⑶咏物抒怀类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

如: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咏物言志诗总结与范例-

咏物言志诗总结与范例-

敌之策, 被拒不纳,
痛心疾首, 孤身隐 居苏州, 终身未娶。
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 坚 持个性, 保持清白的高尚节操;或 者远大抱负, 老当益壮的情怀。
宋亡后, 他改字忆
菊 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菊花的什么特点触发了元缜的
诗情? 外在特点:百花先谢而菊花后凋 内在的神韵、品格:历尽风霜而后凋, “卓为霜下杰”的坚贞品质。
试析诗的后两联中的”比“的运用
1、“露重”“风多” 比喻 什么 ? 2.“飞难进”“响易沉”分别比喻什么 ?
1、比喻环境的压力 2.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 和 言论上的压制
3.“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的本义和实际含义是什么?
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有谁相信它不 食人间烟火呢? 这句诗是诗人的自我辩 白,是说他具有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 还被诬陷入狱,无人肯为他表明心迹。
所言之志: 作者以柳自喻,借春柳之荣,秋柳之衰, 构成强烈的反差。叹己之少年得志,老来沉沦失意。
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3.分析诗人运用的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拟人、对比、拟人
(主旨)自伤迟暮, 自叹身世。 (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这是咏柳寄慨之作, 其中隐含诗人身世之感
“清秋”、“斜阳”、“秋蝉” , 一派凄凉, 秋之柳的稀疏衰落。
2.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情与志。
(由物及人,知人论世,抓物与情志的契
春合柳点繁)盛 秋柳枯凋
契合点
少年得志, 老来沉沦 失意的诗人
诗人处境: 诗人年轻时怀有远大抱负, 17岁中进士,后 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 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一生襟抱未曾开。”

【古诗鉴赏】高中古诗鉴赏分类赏析指导(一):咏物诗

【古诗鉴赏】高中古诗鉴赏分类赏析指导(一):咏物诗

高中古诗鉴赏分类赏析指导(一):咏物诗咏物诗,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比喻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

【一】特征感知首先,咏物诗要能逼真地写出所咏之物的特征,并能深入其里,摄出事物的神韵、品格来,即要做到“神似”。

画菊南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其次,在欣赏咏物诗时,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再者,要注意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手法的不同,往往能反映出所咏之物与诗人自我形象融合的深浅程度。

菊花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二】知识储备1、咏物诗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物喻人、形神兼似的咏物诗,如《画菊》《石灰吟》等;另一类是描摹形象、只求形似的咏物诗,如骆宾王的《咏鹅》、贺知章的《咏柳》等。

2、咏物诗典型表现手法: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修辞手法:拟人、比喻、双关等。

3、从《离骚》开始赋予美木香草以人的高洁品质,经后世传承发扬,已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情结,用所咏物的特征表达高洁情操或积极的理想追求的主旨。

【牛刀小试】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翻译:几座山峦险峻肃杀,在广阔平原上秋风迅猛急速地掠过大地。

天空澄清静谧古今不变。

醉酣敞开貂裘,约略记得当年打猎时呼鹰逐兽的事情。

男儿的空有一身武功绝技来和谁一争高下呢?年老了仍然意气飞扬,因为人间还有多少狐兔啊!月黑天的时候,正是鹰出猎的时机,在这样的时刻,我特别想你!(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咏物的诗句古诗大全

咏物的诗句古诗大全

咏物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以描写物体为主,通过对物体的描绘,抒发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以下是一些咏物的诗句古诗大全:
1.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 《在狱咏蝉》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3. 《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 《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 《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 《蜂》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7. 《墨梅》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

8. 《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以上是一些经典的咏物诗句,通过对物体如柳树、蝉、梅花、鹅、竹子、石头、蜜蜂、墨梅、石灰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咏物诗思想情感的归纳总结

咏物诗思想情感的归纳总结

咏物诗思想情感的归纳总结咏物诗是一种表现诗人对物体的思考、情感和思想的一种诗歌形式。

通过对物体的描写和赞美,咏物诗给诗人提供了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平台。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咏物诗的思想情感进行归纳总结,以展现其独特的魅力和意义。

首先,咏物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思考和抒发。

自然界中的物体是咏物诗的主要写作对象,诗人通过对花草、树木、山川、湖泊等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描写,传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思索。

咏物诗中的思考往往与大自然的法则和规律相关,诗人通过对自然界中的生命和变化的思考,表达了对宇宙奥秘的追求和对人生本质的思考。

例如,在苏轼的《赤壁赋》中,他通过对长江波涛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意义的思考,使得咏物诗的意义超越了对具体事物的描写。

其次,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对物体的情感和赞美。

物体在咏物诗中不仅仅是静态的存在,更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和灵魂。

诗人通过对物体的描写和赞美,展示了自己对物体的感情和情感共鸣。

咏物诗中的情感包括悲伤、喜悦、怀念、思乡等各种情绪,在诗人的笔下,物体变得生动而丰富。

例如,在李白的《静夜思》中,通过对明月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咏物诗中的赞美往往是对物体的美丽、壮丽或神秘之处的称颂,诗人通过对物体的赞美,表达了自己的审美理念和价值观。

此外,咏物诗还反映了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哲学思考。

咏物诗中的情感往往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是诗人对外界物体的主观感受和体验。

比如,诗人可以通过对落叶的描写,表现自己的孤独和伤感;通过对大海的描写,表达自己的豪情和胸怀。

同时,咏物诗还常常寄托了诗人的哲学思考,诗人通过对物体的思考和赞美,突显了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陆游的《秋夜将晓》中,通过对秋天的描写,诗人思考了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无常。

总之,咏物诗作为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通过对物体的描写和赞美,抒发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思考和抒发,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物体的情感和赞美,并反映了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哲学思考。

咏物诗古诗类选

咏物诗古诗类选

咏物诗·古诗类选咏物的古诗篇11、《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①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②离离:形容野草茂盛,长长下垂的叶子随风摇摆的样子。

③枯:枯萎。

④荣:繁荣茂盛。

⑤远芳:蔓延到远方的野草。

⑥侵:侵占,覆盖。

⑦晴翠:晴朗的阳光下的一片野草。

⑧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

⑨王孙:贵族子孙、公子,这里指作者的朋友。

⑩萋萋:野草茂盛的样子,形容野草连绵。

[3]【译文】草原上的野草长得很旺,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繁荣的过程。

野火也无法将它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长了出来。

芳香在古老的道路上弥漫,阳光下,翠绿的野草通向那荒凉的城镇。

又送走了亲密的好朋友,这繁茂的草儿也充满着离别之情。

2、《感遇》唐·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解】:1)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2)坐:因而。

3)本心:天性。

【韵译】:泽兰逢春茂盛芳馨,桂花遇秋皎洁清新。

兰桂欣欣生机勃发,春秋自成佳节良辰。

谁能领悟山中隐士,闻香深生仰慕之情?花卉流香原为天性,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3、《杨柳枝》唐·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南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4、《蝉》唐·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释:垂緌: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

清露:纯净的露水。

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流响:指接连不断的蝉鸣叫的声音。

藉:凭借。

5、《水龙吟》宋·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咏物诗

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咏物诗

咏物诗【考点讲解】一、《课标》要求根据诗歌的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二、考查形式多以选择或简答的形式考查。

三、知识讲解(一)题材特征1.内涵: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

2.标志:①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

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诊、功能进行刻画,或者对所咏之物的某一个内韵、精神进行吟咏。

②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

如贺知章的《咏柳》、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等。

(二)内容情感1.内容: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

2.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伤时感事,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三)常用手法1.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2.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象征、拟人和对比;3.从抒情方式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规律总结】咏物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1.体察物态描摹物态是咏物的共同特征,因此,赏析咏物诗可以从体察物态开始,要抓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或卢了处环境。

当然,体察物态不仅仅是看诗人扣主了物的哪些特征,而是要体察诗人的招粪物态之妙。

2.品味寄托在咏物诗中,咏物是诗的内容,比兴寄托才是诗的灵魂。

所以,我们在鉴赏时,不但要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还要分析其内在品性。

能够自然地由物到人,由实到虚,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联系诗人的情趣爱好、人生态度、生活作风、价值取向等,揣摩诗人所托之情。

所言之志。

3.明辨技巧从表现手法上看,由于咏物诗重寄托,所以常常运用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

从修辞手法上看,咏物诗在构思时常常运用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双关等修辞格。

【初中语文】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之咏物诗寄托

【初中语文】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之咏物诗寄托

【初中语文】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之咏物诗寄托【—
第一天
语文总结之咏物诗寄托】,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
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在描述事物时抓住作者的感受
②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咏物诗不仅是表达一个人的愿望,也是表达一个人的感情。

陶渊明吟唱菊花,描述他
悠闲无忧无虑的心境;陆游永美表现出他不痴迷于庸俗,坚持正义的正直。

一些咏诗的情
感表达更加含蓄,需要用心去欣赏。

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对事物观察的角度、认识的深浅不同,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

唐代有三位诗人都写过咏蝉的诗,被诬入狱
的骆宾王,发出的是“雾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患难人”的心声;仕途蹇滞的李商隐,慨叹的是“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的“牢骚人”的遭际;而身居高位的虞世南,
表达的却是“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的“高贵人”的志得意满。

他们都抓住了蝉鸣高
远的特点,却都揉进了自己的不同感受,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情。

无论是咏物还是咏物,无论是作者的咏物还是咏物,都有着鲜明的美的寄托。

总结:咏物诗是我国民族传统诗歌中的一枝奇葩。

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
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高考诗词鉴赏复习:咏物诗的解读和赏析

高考诗词鉴赏复习:咏物诗的解读和赏析

高考诗词鉴赏复习:咏物诗的解读和赏析高考诗词鉴赏复习:咏物诗的解读和赏析诗歌鉴赏题,既有利于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有利于弘扬祖国灿烂的古代文化,所以成为高考的一道必考题。

咏物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教师对解读和赏析咏物诗应作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下面就对这一类诗歌的阅读技巧和解题方法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咏物诗的类型由于社会环境、身份地位、处境等原因,诗人在写作时往往不直接表达志向感情,而是借物抒情,借物述志,于咏物中寄情寓兴,赋予所触之物以深意,正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于是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类特殊形式——咏物诗。

1、“托物言志”型。

这类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诗中的“蝉”即是作者的自况。

前两联点明因蝉声而触发的满腹忧思。

想想自己仕途坎坷,屡遭困厄,今又陷于冤狱,未老先衰,怎能禁得住这寒蝉的哀鸣!颈联即切合秋蝉的处境,又是诗人不幸遭遇的真实写照。

尾联“高洁”二字,是“居高食洁”的蝉性的浓缩。

这两句将所咏之蝉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直接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蒙冤不白的悲愤之情。

2、“借物抒情”型。

在这类咏物诗中,托物寓意,借题发挥,作者往往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中通过描写柳树的风姿,歌颂春风的神奇力量,透露出诗人对春光的热爱之情。

咏物诗具体可分为:表现时代和社会状况的,如诗经中的《硕鼠》;抒发愁情幽愤的,如杜牧的《早雁》;写仕途及个人节操的,如柳宗元的《江雪》,表达喜好和情趣的,如元稹的《菊花》;借物来讽喻的,如罗隐的《金钱花》。

咏物诗知识点大全

咏物诗知识点大全

咏物诗知识点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咏物诗的实质是咏人、咏怀、咏世象。

在内容上,它的描写对象往往是动物、植物、矿物、器物、山川地理事物。

一句话,是“物”而非“人”。

在艺术上,它常常采用“兴”的手法,触景生情,借题发挥,连类而及,托物咏志。

在修辞上,或将人拟物,或将物拟人。

在咏物诗中,不同的事物往往寄托着不同感情。

下面为大家例举一些常见事物。

一、常见咏物诗的特点:1、形式特点:a、标题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

b、形似用形象语言描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多用拟人、象征等手法;c、神似借物抒怀,表达理想、志向、情怀。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2、内容特点:(1)描绘生动,新颖传神。

这方面的代表作很多,如郭震之《莲花》,其以细腻的描写,精巧的比拟将莲花之形态刻画得入木三分:莲花(唐·郭震)脸腻香薰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

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2)以物拟人,移情于物(借物喻人)。

如韩愈之《芍药》,其诗比拟生动,借物抒情,表现出以物拟人,移情于物之基本特征:芍药唐·韩愈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

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

(3)借物抒怀,咏物明志(托物言志)。

如王维之《辛夷坞》,其借深谷中自开自落的辛夷坞来寄寓作者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且表明作者孤芳自赏之性格:辛夷坞唐·王维木未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4)咏物寓理,物理浑然。

如元稹之《菊花》,其诗理趣浑然,精巧可爱,说明物候对繁花之影响,菊开花于秋,而秋后无花可赏,故作者“此花开尽更无花”是真正爱菊之原因: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物言志诗总结
【知识链接】
一、概念阐释:咏物诗是指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或表达喜爱之情,或托物言志、托物咏怀。

如王安石的《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二.咏物诗的特点:
1、标题: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2、咏物诗常见的类别及相关的主题
①单纯咏物。

仅状物之形貌,言物之神态,仅求其形似,不赋予个人的感情,最多表达诗人健康而高雅的审美情趣。

如贺知章的《咏柳》赞美春柳的轻盈姿态,仅透露一点对自然之物的喜爱之情。

②托物言志(寓意)。

即诗歌所描绘的物象只是作者抒情的载体,作者借以表达人生态度,生活的理想,或者批判丑恶的现象,或表达作者的观点。

名为咏物,实则为了咏人与抒情。

往往通过描摹物象写其特征与精神,融入个人的情感,或借物抒怀,或以物自喻,或感己伤时。

如宋代名相李纲的诗《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借牛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表达自己不忘抗金报国,为社稷苍生甘愿劳苦的心志。

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首诗歌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

③托物喻理。

通过咏物来表达一定的社会道理。

如苏轼的《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道出只有主体与客体密切配合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这样的道理。

④托物讽世。

通过咏物来揭示或批判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如罗隐的《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赞颂勤劳无私者的同时,更讽刺那些不劳而获者。

⑤咏物抒怀:这类诗歌所吟咏的物象往往是诗人自己的化身或是与世人有某种相似。

A、借助赞美诗歌中物象的高尚品格,表达诗人自己的人生态度、追求。

例如:
菊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诗歌首句,告诫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公子王孙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并透露出对王孙公子的鄙夷之情。

作为首句,有提挈全篇的作用。

“九日枝枝近鬓毛”,紧承首句点题。

每年阴历九月九日,是人所共知的重阳节。

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和赏菊的习惯,饮菊花酒,还采撷菊花插戴于鬓上。

诗人提起这古老的传统风习,就是暗点一个“菊”字,同时照应首句,说明人们与王孙公子不一样,对于菊是非常喜爱尊重的。

这两句,从不同的人对菊的不同态度,初步点出菊的高洁。

三、四两句是全诗的着重处,集中地写了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

“露湿秋香满池岸”,写秋天早晨景象:太阳初升,丛丛秀菊,饱含露水,湿润晶莹,明艳可爱;缕缕幽香,飘满池岸,令人心旷神怡,菊花独具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

“满”字形象贴切,表现出那清香是如何沁人心脾,不绝如缕。

诗人在描写了菊的气质以后,很自然地归结到咏菊的主旨:“由来不羡瓦松高”。

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

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

“由来”与“不羡”相应,更加重了语气,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

这首诗歌中的“菊”,实际上是诗人自我写照,表达了诗人清高自守,不图高官厚禄,不慕荣华富贵的高尚品格。

B、以诗歌所咏之物自喻,反映自己不幸的遭遇,表达自己的感慨、愤懑或理想愿望。

例如: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高蟾:晚唐河朔人。

本为寒士,屡试不第。

本诗是他再次落第后写给高侍郎的。

永崇:唐时长安的坊名。

芙蓉:荷花。

前两句说,碧桃、红杏靠着甘露滋润、太阳煦照开出娇艳的花。

"天上"、"日边"象征中第者地位陡然上升,"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 "和露种"、"倚云栽"比喻这些人凭恃靠山,特获宠遇。

三、四句转过来写他自己,说江上的芙蓉却不具备这些优越条件,只能在秋风中迟迟地绽放,但它自甘冷清,既不怨天尤人,更不肯趋炎附势。

3、思想感情
①托物言志: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与豪情壮志。

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以物比喻:或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运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

4、常用手法:
形似——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所处环境等
神似——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质
咏物诗不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诗人更注重对所咏之物的神韵、品格进行发掘,即不但要形似,而且还要神似。

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其常用的手法有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

从整体构思看,其常用的手法有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从抒情方法上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5、咏物诗常见的主题
1、表达诗人清高孤傲的人格,坚持理想绝不趋势媚俗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坚定意志。

2、抒发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表达愤慨之情或渴望得到赏识重用的愿望。

3、表达诗人的人生理想或愿望:或远离尘世(污浊的官场),追求闲适的田园生活;或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4、讽刺社会上丑恶的人性或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