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

意见

【法规类别】中等教育

【发文字号】京教职成[2009]2号

【发布部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发布日期】2009.03.12

【实施日期】2009.03.1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

(京教职成[2009]2号)

各区县教委,各中等职业学校: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和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京政发〔2006〕11号),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整体优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适应首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推动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现就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意见。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课程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

职业教育担负着为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北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加快了职业的分化和综合,对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质量和可持续发展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些变化迫切需要学校转变教育观念,以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加大课程建设力度,构建体现职业教育规律、具有职业特色、能够满足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和劳动者。

(二)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密切相关的一种教育类型,在人才观、课程观和教学观上与普通教育具有本质区别,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各方面也应该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职业教育工作者应当树立多元智能的人才观、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和行动导向的教学观。职业教育应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具有真正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职业教育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三)课程改革是学校特色建设和专业发展的需要

首都经济社会的发展,使职业学校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职业学校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坚持以特色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道路。特色不仅体现在学校的管理、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育人环境上,更应体现在课程建设的各个方面。学校吸引生源要靠硬件设施、与市场紧密结合的专业,更要靠优秀的师资队伍和适应性、针对性强的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课程。

(四)课程改革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课程改革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过程也是教师把行业企业专家关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分析以及人才培养方面提出的意见和要求,以课程的形式转化为教学和评价的过程,是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的过程。课程改革给学校和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同时也对学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

(一)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满足首都经济发展和企业科技创新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新的需求为目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针,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和方法,结合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际,校企合作,探索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课程改革,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

(二)课程改革的目标

探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融合,具有首都特色、职教特点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课程实施、管理及评价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为北京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优质服务。

(三)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

.人本性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职业成长过程,从学生即将从事的职业要求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出发,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为学生顺利就业并能适应职业岗位技术进步与发展的新需要提供基础保障。

.科学性原则

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按照职业教育课程新理念,探索适合职业人才成长的培养模式,满足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先进性原则

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要反映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及时吸纳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等。

.实效性原则

要紧密联系专业实际和企业实际,满足学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符合职业标准与职业规范,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操作性,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情境性原则

坚持专业课程发展与实训基地建设同步发展,充分满足学生在职业场景中完成专业课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开放性原则

课程改革坚持校企合作,专业骨干教师、课程专家、行业、企业人员共同参与。教学指导方案给学校留有二次开发的空间,引导学校根据专业核心课程标准、针对就业岗位制定课程实施方案,鼓励学校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校本课程。

(四)课程改革的组织

采取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和课程专家结合,以实验项目的形式开展。

此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包括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的改革。2008年启动17个专业的课程开发工作,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指导方案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2009年开始进行新课程实施改革实验,当年重点进行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