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复习

合集下载

药理学复习重点

药理学复习重点

一、总论部分1.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等。

(2)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3)影响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因素。

2.简单扩散和载体转运的特点(1)简单扩散:①膜两侧的浓度差,从浓度高的一侧向低的一侧转运,浓度差越大,转运速度越快。

②药物的脂溶性,脂溶性大的药物容易通过膜转运,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的脂溶性受到体液pH和药物解离度(pKa)的影响。

(2)载体转运:①选择性,对转运物质需要有结构上的匹配;②饱和性,因药物必须与数量有限的载体结合后才能通过细胞膜;③竞争性,结构相似的药物或内源性物质可竞争同一载体;④载体转运分为主动转运(消耗能量、可以逆浓度差转运)和易化扩散(不消耗能量、顺浓度差转运)两种方式。

3.药物在体内转运的四个过程(1)吸收: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2)分布:药物从血液循环到达机体各个部位和组织的过程。

(3)代谢:指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的改变,又称为生物转化。

(4)排泄:药物的原形或其代谢产物通过排泄器官或分泌器官,从体内排出到体外的过程。

4.影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的因素(1)药物制剂的溶解度和脂溶性。

(2)胃肠道功能状态(蠕动快慢和血流循环)。

(3)与胃肠道内容物的相互作用。

(4)首关消除:口服药物在进入体循环前被肠道或肝脏消除。

5.首关消除及其实际意义(1)首关消除(首过消除):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首先进入门静脉,某些药物在通过肠粘膜及肝脏时,部分药物受到灭活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明显减少。

(2)实际意义:首关消除强的药物应加大给药剂量,或改用其他给药方法,以避免疗效降低,如硝酸甘油舌下给药,水合氯醛直肠给药,利多卡因以静脉注射给药等;但需要在胃肠道或门静脉发挥作用的药物,不受首关消除的影响。

药理学复习资料

药理学复习资料

药理学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药物在体内要发生药理效应,必须经过下列哪种过程____________。

A、药剂学过程B、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C、药物效应动力学过程D、上述三种过程E、药理学过程2.大多数药物在体内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____________。

A、主动转运B、简单扩散C、易化扩散D、膜孔扩散E、胞饮3.药物简单扩散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A、需要消耗能量B、有饱和抑制现象C、可逆浓度差转运D、需要载体E、顺浓度差转运4.主动转运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A、由载体进行,消耗能量B、由载体进行,不消耗能量C、不消耗能量,无竞争抑制D、消耗能量,无选择性E、无选择性,有竞争抑制5.在碱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____________。

A、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B、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慢C、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D、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E、排泄速度不变6.在酸性尿液中弱酸性药物____________。

A、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B、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C、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快D、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快E、以上都不对7.酸化尿液,可使弱碱性药物经肾排泄时____________。

A、解离增加,再吸收增多,排出减少B、解离减少,再吸收增多,排出减少C、解离减少,再吸收减少,排出增多D、解离增加,再吸收减少,排出增加E解离增加,再吸收减少,排出减少8.酸化尿液可使弱酸性药物经肾排泄时____________。

A、解离增加,再吸收增多,排出减少B、解离减少,再吸收增多,排出减少D、解离减少,再吸收减少,排出增多D、解离增加,再吸收减少,排出增加E解离增加,再吸收减少,排出减少9.临床上可用丙磺舒来增加青霉素的疗效,原因是____________。

A、在杀菌作用上有协同作用B、两者竞争在肾小管的分泌C、对细菌代谢有双重阻断作用D、延缓抗药性产生E、以上都不对10.吸收是指药物进入____________。

药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药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药理学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药物的首过效应主要发生在哪个器官?A. 心脏B. 肝脏C. 肾脏D. 肺答案:B2. 以下哪种药物属于β-受体阻断剂?A. 阿司匹林B. 阿莫西林C. 阿替洛尔D. 阿米替林答案:C3. 药物的半衰期是指:A. 药物在体内达到最大浓度的时间B. 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的时间C. 药物开始发挥作用的时间D. 药物完全消除的时间答案:B二、填空题4. 药物作用的机制主要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受体作用、酶作用5. 药物的剂量-效应曲线通常呈现为________型。

答案:S型三、简答题6. 解释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区别。

答案: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而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研究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机制和效应。

7. 何谓药物的副作用?答案:药物的副作用是指在正常剂量下,药物除了治疗作用外所产生的其他非期望的药理效应。

四、论述题8. 论述药物耐受性的概念及其可能的原因。

答案:药物耐受性是指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需要增加剂量才能达到相同的药理效应。

可能的原因包括药物代谢加快、受体数量减少或敏感性降低、药物作用的反馈调节等。

五、案例分析题9. 患者因高血压长期服用β-受体阻断剂,但近期出现心悸,医生建议更换药物。

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及更换药物的依据。

答案:可能的原因包括β-受体阻断剂引起的反跳性心动过速、药物耐受性或药物副作用。

更换药物的依据可能是为了减少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或避免药物耐受性的发展。

结束语以上复习题涵盖了药理学的基础概念、药物作用机制、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等多个方面,希望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药理学的知识。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临床情况和个体差异,合理选择和使用药物。

药理学复习资料

药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产生的作用,规律和机制的一门学科。

2、药效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简称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以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规律。

3、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简称药动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的动态变化。

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或称代谢)及消除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第二章1、被动运转:是指药物借助细胞膜两侧存在的药物浓度梯度或电位差,以电化学势能差为驱动力,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

2、主动运转:即药物从低浓度一侧跨膜向高浓度一侧的运转,又称逆流运转,上山运动。

这种运转方式的特点是:(1)消耗能量;(2)需要载体参与;(3)转运有饱和现象;(4)转运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3、首过效应:又称首关消除,其定义是指某些药物口服后首次通过肠壁或肝脏时被其中的酶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药有效量减少的现象。

4、血浆蛋白结合的临床意义:(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饱和性:当一个药物达到饱和以后,再继续增加药物剂量,游离型药物可迅速增加,导致药物作用增强,可能发生明显的中毒反应。

(2)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竞争抑制现象:联合用药时,不同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可能发生相互竞争,使其中某些药物游离型增加,药理作用增强而出现中毒反应。

药物与内源性化合物也可在血浆蛋白结合部位发生竞争性置换作用。

(3)疾病对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影响:当血液中血浆蛋白过少,可与药物结合的血浆蛋白含量下降,也容易发生由于游离型药物增多而中毒。

5、代谢过程(Ⅰ、Ⅱ相反应):Ⅰ相反应是氧化、还原、水解过程。

主要由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细胞色素P450)以及存在于细胞质、线粒体、血浆、肠道菌丛中的非微粒体酶催化。

Ⅱ相反应为结合反应,该过程在药物分子结构中暴露出的极性基团与体内的化学成分经共价键结合,生成易溶于水且极性高的代谢物,以利于迅速排出体外。

6、肝药酶:肝脏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简称“肝微粒体酶”,该系统中主要的酶为细胞色素P450(CYP)。

药理学复习资料

药理学复习资料

药理学复习资料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理、药效学和副作用等的一门学科。

药理学是医学、生物学、化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也是临床医学和药物研究的基础。

下面是药理学的一些复习资料:
1. 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根据作用机制,药物可以分为激动剂、抑制剂、拮抗剂、反转剂等;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可以分为生物碱类、氨基酸类、激素类等。

掌握药物的不同分类和作用机制,对于了解药物的药效学和毒性有很大的帮助。

2. 药物代谢和排泄:药物代谢和排泄是药物在体内的去除过程,其速度和途径对于药物的作用和毒性会有影响。

药物代谢和排泄途径主要有肝脏、肾脏和肠道。

常见的药物代谢反应有氧化、还原、羟化和甲基化等。

3.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当两种或更多药物一起使用时,它们之间发生的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可以是增强药效、减弱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等。

常见的药物相互作用有药物-药
物相互作用、药物-食物相互作用和药物-疾病相互作用等。

4. 药物毒理学:药物毒理学是研究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的学科。

常见的药物毒理学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致畸毒性等。

掌握药物的毒理学可以更好地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 临床药物治疗学:临床药物治疗学是研究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和疗效的学科。

基于患者的病情和生理状况,选择合适的药
物、剂量和使用时间对于治疗疾病和缓解症状非常重要。

常见的临床药物治疗学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癌药物等。

以上是药理学的一些复习资料,希望对于学习和掌握药理学有所帮助。

药理学(药)期末复习重点

药理学(药)期末复习重点

药理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一定剂量范围内,多数药物吸收后,只对某一、二种器官或组织产生明显的药理作用,而对其他组织作用很小甚至无作用,药物的这种特性称为选择性。

2.生物利用度:指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生物利用度高,说明药物吸收良好;反之,则药物吸收差。

3.治疗指数:是药物安全性的指标,以LD50/ED50比值表示,此值越大越安全。

4.首关消除:口服药物,经胃肠道吸收后,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再进入体循环前被肠黏膜及肝脏酶代谢灭活或结合贮存,使进入人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这种现象称为首关消除。

5.半衰期:体内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是表示药物消除速度的一种参数。

6.二重感染: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使体内敏感细菌被抑制,而不敏感细菌得以繁殖而引起的新感染。

7.抗菌活性: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称为抗菌活性。

8.安全范围:5%致死量(LD5)与95%有效量(ED95)之间的距离称为药物的安全范围。

9.量效关系: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的规律变化称为量效关系。

10.抑菌药:仅有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称抑菌药。

11.耐受性:反复给药后机体对该药的反应减弱,这种现象称为耐受性。

12.抗菌谱: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根据抗菌范围大小,分为窄谱抗菌药和广谱抗菌药。

13.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降到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

如,服用巴比妥类催眠后,次日出现乏力、困倦现象等。

14.药酶诱导剂:药物代谢主要在肝脏经药酶的催化,有些药物能增强药酶的活性,加速其本身或者其他药物的代谢,称为药酶诱导剂。

15.药酶抑制剂:药物代谢主要在肝脏经药酶的催化,有些药物能抑制或减弱药酶的活性,减慢其本身或者其他药物的代谢,称为药酶诱导剂。

二、填空题在有关知识点信息的提示下,重点要求掌握的药物分类、主要的药理过程及其临床应用。

1.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是()和()。

兴奋抑制2.药物产生一定效应所需要剂量称为药物作用的()。

药理学复习题及答案(整理)

药理学复习题及答案(整理)

一、名词解释1、不良反应:指不符合用药目的并对机体不利的反应。

2、副作用:药物在治疗量时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3、毒性反应:主要由于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引起的对机体有明显损害的反应。

4、首关消除:有些口服的药物,首次通过肝脏时即发生灭活,使进入体循环有药量减少,药效降低,这种现象称为首关消除。

5、反跳现象:指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时所出现的症状,使病情加重的现象。

6、药酶诱导剂:能加速药酶的合成或增强药酶活性的药物。

7、药物半衰期:指血浆中的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8、耐受性:有少数人对药物的敏感性低,必须应用较大剂量,才能产生应有的作用。

9、生物利用度:是指给药后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的量度。

10、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11、治疗指数:指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此值愈大,药物的安全性愈大。

12、肝肠循环:有些药物在肝细胞与葡萄糖醛酸等结合后排入胆中,随胆汁到达小肠后被水解,游离药物又被重吸收进入血液经肝门静脉再次进入肝脏,称为肝肠循环。

13、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异常免疫反应,亦称为过敏反应。

14、安全范围:是指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剂量范围,此范围越大,药物的毒性越小,安全性越大。

15、耐药性:是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的一种状态。

二、填空1、药理学研究的内容;一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称为药效动力学。

二是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称为药代动力学2、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_吸收、_分布、代谢和排泄_四个基本过程。

3、药物慢性毒性的三致反应是:致癌、致畸胎、致突变。

4、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_ 副作用_,_毒性反应_,_变态反应,_继发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等类型。

5、肾上腺素激动α1受体使皮肤、粘膜和内脏血管收缩,激动β2受体使骨骼肌血管舒张。

6、写出下列药物的拮抗剂:去甲肾上腺素酚妥拉明、异丙肾上腺素心得安、阿托品毛果芸香碱。

药理学复习

药理学复习

药理学复习药理名词解释1.中药药理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药理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规律的科学。

2.中药药动学:研究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在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及特点。

3.中药药效学: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揭示中药药理作用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

4.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量用法下,机体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5.双向调节作用:中药具有双向作用,表现为同一种中药可产生相反的药理作用。

6.适应原样作用:是指某些补虚药能增强机体的适应性,增强机体对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各种有害刺激损伤的非特异性的抵抗力,使紊乱的功能恢复正常。

7.中药四性: 所谓四性,又称四气,就是指寒、凉、温、热四种药性。

8.双相调节:指某些药物可使两种极端的病理现象向正常的方向转化.药理大题1、是否可以把清热解毒药与抗生素完全等同?答:不可以。

因为目前还没有在实验研究中得到证实有哪一个清热解毒药的体外抗菌作用强度与抗生素相似。

但是,有的清热解毒药虽然没有较强的体内外抗菌作用,但在临床上对许多感染性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目前认为,清热解毒药的抗菌作用与其调节机体的功能有关,是其它药理作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解热、抗炎等)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其药理作用比抗生素要广泛。

2.柴胡“疏肝解郁”功效的药理学基础是什么?答:柴胡“疏肝解郁”功效的药理基础是其具有明显的保肝、降脂和利胆作用,其保肝作用机理是由于皂甙对生物膜直接保护的结果,也认为是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有关,柴胡皂甙可使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进而使皮质甾醇含量升高,因此认为柴胡皂甙有通过促使脑垂体分泌糖皮质激素及拮抗甾体激素对肾上腺萎缩的作用,从而提高机体对非特异刺激的抵抗力。

此外,柴胡具有明显的利胆作用,能使实验动物的胆汁排出量增加,使胆汁中胆酸、胆色素和胆固醇的浓度降低。

3.大黄泻下作用的机理是什么?答:1).成分:蒽醌苷,双蒽醌苷。

2).大黄口服后,结合状态的蒽苷大部分未经吸收直抵大肠,在肠细菌、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蒽醌,蒽酚,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增加;苷元能抑制Na+从肠腔转运至细胞,使肠内渗透压增高,保留大量水分,肠容积增大,机械性刺激肠壁使蠕动增加;部分恩苷自晓畅吸收,在体内还原成蒽酮,经血流或胆汁运输至大肠而发挥作用。

药理学-复习资料

药理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1. 《中国药典》的主要内容有凡例、正文、附录和索引四部分组成。

2.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是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检验报告。

3. 含有酚羟基的药物可采用三氯化铁显色方法来鉴别。

4. 药物杂质的两个来源是生产过程中引入和贮藏过程中产生。

5. 药物中杂质限量的控制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限量检查法,另一种是定量测定法。

6. 古蔡检砷法的原理未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与药物中微量砷盐反应生成具有挥发性的砷化氢,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一定量标准砷溶液所产生的砷斑比较,判断药物中砷盐的含量。

7. 巴比妥类药物的母核为巴比妥酸,为环状的丙二酰脲结构。

巴比妥类药物常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环状结构在与碱液共沸时可发生水解开环。

8. 对氨基水杨酸钠在潮湿的空气中,露置日光或遇热受潮时,可生成间氨基酚,再被氧化成二苯醌型化合物,色渐变深,其氨基容易被羟基取代而生成3,5,3’,5’-四羟基联苯醌,呈明显的红棕色。

《中国药典》采用双相滴定法进行检查。

9. 芳胺类药物根据基本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对氨基苯甲酸酯类和酰胺类两类。

10.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因分子中具有芳伯氨基结构,能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有酯的结构,易发生水解。

11.《中国药典》对异烟肼中游离肼的检查方法是薄层色谱法。

12. 维生素按其溶解度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

13. 硫色素反应为维生素B1所特有的专属反应,反应条件必须是在碱/强碱性环境下。

14. 维生素C分子中的烯二醇基具有极强的还原性。

15. 维生素E的天然品为右旋体,合成品为消旋体,其中效价较高的是合成品/消旋体。

16. 许多甾体激素能与强酸反应呈色,其中与硫酸的呈色反应应用广泛。

17. 与亚硝基铁氰化钠的反应是黄体酮灵敏的专属鉴别反应,在一定反应条件下黄体酮显蓝紫色,其他常用甾体呈淡橙色或不显色。

18.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母核为四并苯。

19. 链霉素由链霉胍、链霉糖和N-甲基-L-葡萄糖胺三部分组成。

《药理学》复习题带答案(仅供参考)

《药理学》复习题带答案(仅供参考)

一、名词解释1.半衰期一般是指血浆半衰期,即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般所需时间又称减半期.2.药物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缓解和诊断疾病,有目的地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

3.效能指药物的最大效应,在量效曲线上指曲线的最高点,也就是药理效应的极限。

效能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

4.激动药又称为兴奋药指对受体有较强亲和力,又有较强内在活性的药物,或者说有内在活性的配体即为激动药。

5.抗菌谱指药物的抗菌范围。

6.吸收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循环的过程。

7.治疗指数为LD50和ED50的比值.是药物安全性的指标之一。

该值越大越安全。

但治疗指数不够完善,它只适用于治疗效应与毒性效应(或致死效应)的量效曲线相互平行的药物。

8.ED50 又称半数有效量是能引起50%阳性反应(质反应)或50%最大效应(量反应)的剂量。

9.不良反应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0.抑菌药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11.副作用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12.生物转化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过程。

又称为药物代谢。

13.拮抗药又称为阻滞药指与受体有较强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即本身不引起生理效应,却能阻断激动药与受体结合的药物。

或者说无内在活性的配体即为拮抗药。

14.杀菌药既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并且能杀灭微生物的药物15.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又称药动学。

二、简答题1.简述氯丙嗪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理作用。

答:抗精神病作用:用于治疗各型精神分裂症,也可用于躁狂症及其它精神病伴有兴奋、紧张及妄想者;②镇吐作用:用于多种疾病引起的呕吐,但对晕动症无效;③影响体温调节:低温麻醉与人工冬眠;④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合用时宜减量2.简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答:。

Ⅰ类——钠通道阻滞药,又分为:ⅠA类中度阻滞钠通道ⅠB类轻度阻滞钠通道ⅠC 类显著阻滞钠通道Ⅱ类——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药理复习

药理复习

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原理的科学,主要包括药效学和药动学两方面。

2.药物是指_用于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而对用药者无害的物质。

3. 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4. 药物转运的主要方式是简单扩散;一般而言,呈分子形式的药物易转运。

统,某些药物在通过肠粘膜及肝脏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使进入人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

6. 常用给药途径有口服_、注射、舌下给药_、吸入给药、直肠给药和局部给药法。

7.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

其中药物效应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学科,其中药物效应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而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8. 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是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其特点是选择性大、变异性大、酶活性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而出现增强货减弱现象。

9. 遵循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半衰期=t1/2=0.693/ke。

(ke为一级消除动力学的消除速率常数)若恒量给药,达到稳态浓度所需的时间大约是该药的4—5个半衰期。

10. 较易进行简单性扩散的药物,分子量小,脂溶性大,极性小。

11. 某药物经肝转化,其t1/2为5小时,肝功能降低时其t1/2应是大于5小时。

12. 一级动力学消除是指单位时间内药物从体内消除与体内药量成正比,又称恒比消除13. 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口服给药,要药快速达到稳态浓度最好的给药方案是首剂加倍。

已知该药的消除速率常数为0.346/h,该药的消除半衰期为2h。

14. 口服某些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进入体循环前被肠粘膜_及_肝脏酶_代谢灭活或结合贮存,是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这种现象称作首关消除。

15. 根据药物作用发生机理和剂量不同可分为最小有效量、治疗量、最小中毒量___和致死量。

16. 药物的治疗作用包括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和替代治疗。

药理学复习资料

药理学复习资料

药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学科,为临床疾病防治、合理用药提供基本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2.药物:影响机体活动和器官组织生理功能,改变细胞代谢的物质,包括天然药物、合成药物、生物制品和基因工程药物等3.新药:指化学结构、药品组分和药理作用不同于现有药品的药物4.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原理及作用规律5.副反应:治疗剂量发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6.毒性反应: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积蓄过多7.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8.停药反应:长期用药因减量太快或是突然停药所致原发病复发或加重9.变态反应:是指免疫系统对一些对机体无危害性的物质过于敏感,发生免疫应答,对机体造成伤害10. 特异质反应:指由于用药者有先天性遗传异常,对于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出现的反应性质可能与某些常人不同的反应。

11.半数有效量(ED50):最大效应一半时或半数阳性反应时的剂量12.治疗指数:在药物研究室用来表示药物安全性的指标,治疗指数(TI)= LD50/ ED50半数致死量LD5013.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大分子物质,能特异性与药物或体内生物物质暂时结合、识别、传递信息、产生生物效应14.配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内源性和外源性)15.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16.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17.耐受性:在连续用药过程中,有的药物药效会逐渐减弱,须加大剂量才能显效18.耐药性:某些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度降低,需加大剂量甚至更换药物,才能有效19.药动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及所产生的变化和规律20.药物相互作用:两种或多种药物合用或先后序贯应用,引起药物作用和效应的变化21.肝肠循环:有些药物在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等结合后排入胆中,随胆汁到达小肠后被水解,游离药物被重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过程22.首过效应:口服给药后,有些药物在胃肠道、肠黏膜和肝脏就被代谢灭活大部分,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23.精神依赖性:用药后产生某种愉快感觉,使用药者精神上渴望周期或连续用药24.躯体依赖性:因反复用药造成身体适应状态欣快感,中断用药即产生戒断现象25.抗生素:对特异微生物有杀灭作用或抑制病原微生物活性功能的微生物产物26.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指对病院微生物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化疗药物,主要有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27.广谱抗病原微生物药物:对G+、G-菌都有作用,甚至对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及某些原虫等也有抑制作用的抗病原微生物药物28.窄谱抗病原微生物药物:只作用于某一种或某一类细菌的抗病原微生物药物简答题:1.拟胆碱药和胆碱受体阻断药分哪几类?请各列举一个代表药.胆碱受体激动药,也称拟胆碱药,是一类作用与Ach相似或与胆碱能神经奋效应相似的药物。

(完整word版)药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完整word版)药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药理学期末重点一、名词解释:1.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2.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或适应证等。

3.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包括药物在机体的吸收、分布、转化及排泄过程,并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述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4.量效关系:指药物的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随剂量增加而增强,这种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关系称为量效关系。

5.继发反应:是指药物发挥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

6.药物选择性:药物对某种组织或者器官产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组织或器官较少或不产生作用,药物的这种特性称为药物的选择性。

7.不良反应:药物产生的不符合用药目的或对病人不利的反应。

8.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低至阈浓度以下时仍残存的药理效应。

9.效能:指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或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所产生的最大效应。

10.效价(强度):药物达到同等效应时,所需药物剂量的大小。

(剂量越小,效价越高。

常用一定效应所需的剂量或一定剂量产生的效应来表示。

)11.治疗指数TI:LD50/ED50,药物研究时用来表示药物安全性的指标,值越大,越安全。

12.安全指数:LD1/ED99,越大说明药物越安全。

13.安全范围:ED95与LD5之间的范围。

14.耐受性:长期反复使用某种药物后,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需加大剂量才能达到原有效应。

15.快速耐受性:短时间内多次用药后立即发生耐受性。

16.耐药性:长期反复使用某种药物后,病原体或肿瘤细胞等对化疗药的敏感性下降,使药物疗效下降甚至失效。

17.受体: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种能选择性的同相应的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或药物相结合并能产生生理效应的大分子物质。

18.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与效价成正比,是作用强度即效价的决定因素。

19.内在活性:也称效应力,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引起受体激动产生效应的能力,是药物最大效应或作用性质的决定因素。

药理学复习资料

药理学复习资料

药理学复习资料第⼀章药物效应动⼒学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作⽤规律及原理的学科。

药理学可分为临床前药理学(preclinical pharmacology)和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包括药物效应动⼒学(药物对机体的作⽤)和药物代谢动⼒学(机体对药物的作⽤)。

药物与机体之间存在两种关系,⼀是药物对机体产⽣的⽣物效应,包括对机体产⽣的治疗作⽤和不良反应,即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和毒理学(toxicology);另⼀个是机体地药物的作⽤,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简称ADME。

药物效应动⼒学(pharmacodynamics,简称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药理作⽤和作⽤机制;药物代谢动⼒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药代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理,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以及⾎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药物在体内过程3.药物——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可⽤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化学物质。

包括天然药物、合成药物、⽣物制品和基因⼯程药物。

4.药物作⽤(drug action):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通过分⼦相互作⽤所引起的初始作⽤,是动因,具有特异性。

5.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是药物作⽤引起机体⽣理⽣化的继发性改变,是机体反应的表现,对不同脏器有其选择性。

药理效应实际上是机体器官原有功能⽔平的改变,功能的提⾼称为兴奋、亢进,功能的降低称为抑制、⿇痹。

6.特异性(specificity)7.选择性(selectivity):药物有选择地作⽤于机体的某些组织、器官,对其它组织⽆影响或影响⼩。

8.药物作⽤的基本规律:选择性和特异性;两重性(治疗作⽤和不良反应)9.治疗作⽤(therapeutic effect):有利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1)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消除原发的致病因⼦,如抗菌药(2)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改善疾病症状,如解热(3)补充治疗(supplementary therapy)或替代治疗(replacement therapy):补充营养物质或内源性活性物质的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理名词解释1.中药药理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药理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规律的科学。

2.中药药动学:研究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在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及特点。

3.中药药效学: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揭示中药药理作用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

4.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量用法下,机体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5.双向调节作用:中药具有双向作用,表现为同一种中药可产生相反的药理作用。

6.适应原样作用:是指某些补虚药能增强机体的适应性,增强机体对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各种有害刺激损伤的非特异性的抵抗力,使紊乱的功能恢复正常。

7.中药四性: 所谓四性,又称四气,就是指寒、凉、温、热四种药性。

8.双相调节:指某些药物可使两种极端的病理现象向正常的方向转化.药理大题1、是否可以把清热解毒药与抗生素完全等同?答:不可以。

因为目前还没有在实验研究中得到证实有哪一个清热解毒药的体外抗菌作用强度与抗生素相似。

但是,有的清热解毒药虽然没有较强的体内外抗菌作用,但在临床上对许多感染性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目前认为,清热解毒药的抗菌作用与其调节机体的功能有关,是其它药理作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解热、抗炎等)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其药理作用比抗生素要广泛。

2.柴胡“疏肝解郁”功效的药理学基础是什么?答:柴胡“疏肝解郁”功效的药理基础是其具有明显的保肝、降脂和利胆作用,其保肝作用机理是由于皂甙对生物膜直接保护的结果,也认为是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有关,柴胡皂甙可使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进而使皮质甾醇含量升高,因此认为柴胡皂甙有通过促使脑垂体分泌糖皮质激素及拮抗甾体激素对肾上腺萎缩的作用,从而提高机体对非特异刺激的抵抗力。

此外,柴胡具有明显的利胆作用,能使实验动物的胆汁排出量增加,使胆汁中胆酸、胆色素和胆固醇的浓度降低。

3.大黄泻下作用的机理是什么?答:1).成分:蒽醌苷,双蒽醌苷。

2).大黄口服后,结合状态的蒽苷大部分未经吸收直抵大肠,在肠细菌、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蒽醌,蒽酚,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增加;苷元能抑制Na+从肠腔转运至细胞,使肠内渗透压增高,保留大量水分,肠容积增大,机械性刺激肠壁使蠕动增加;部分恩苷自晓畅吸收,在体内还原成蒽酮,经血流或胆汁运输至大肠而发挥作用。

4.人参“安神益智”的药理学依据是什么?答:人参能加强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得到平衡,使紊乱的神经得以恢复,有安神的作用。

人参能提高人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对抗疲劳,提高思维活动和效率,改善大脑功能,促进脑内Ach的合成和释放,提高脑内DA和NA的含量,促进脑内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及提高脑的供血与供氧。

能改善学习与记忆过程,对智力、记忆力减退及思维迟钝有精神兴奋作用,故而有安神益智的功效。

5.简述麻黄平喘的作用机理答:麻黄平喘作用机制主要通过以下环节:1)、可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的β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升高细胞内cAMP,使平滑肌松弛;2)、尚可直接兴奋支气管粘膜血管平滑肌的α受体,使血管收缩,降低血管壁通透性,减轻支气管粘膜水肿;3)、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和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释放递质而间接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4)、阻止过敏介质释放。

麻黄水提取物合乙醇提取物能抑制过敏介质(5-羟色胺、组胺、白三烯)的释放。

6.活血化瘀药对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答:血瘀证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出现浓,粘,凝,聚等现象“浓”,是指血细胞比容增加,球蛋白、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明显增加;“粘”,即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增加;“凝”,是指血液凝固性增加,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纤溶活性降低,血浆复钙时间缩短;“聚”,表现为红细胞电泳速度减慢,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和释放功能增强,血栓易形成。

活血化瘀药及其复方一般均能改善血瘀病人血液的浓、粘、凝、聚状态,其中以丹参、赤芍、川芎、益母草、蒲黄等的作用更为明显7.试述中药四性的现代科学含义(四性的药理)答: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趋向,是说明中药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

四性的现代研究:1).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多数寒凉药具有中枢抑制作用,而部分温热药中枢兴奋作用。

2).自助神经系统功能:多数寒凉药能降低交感神经活性、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升高细胞内cGMP水平,相反多数温热药能提高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升高细胞内cAMP水平。

3).内分泌功能:动物长期给予温热药,其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相反寒凉药能抑制其内分泌功能。

4).能量代谢功能:寒证或阳虚证患者基础代谢率低,热证或阴虚证患者基础代谢率偏高5).寒凉药的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8.双向调节作用: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是指某一中药既可使机体从亢进状态向正常转化,也可使机体从机能低下状态向正常状态转化。

也就是让它趋于正常,最终使机体达到平衡状态。

那么这就是一个双向调节。

第一,就是药物本身多种化学成份产生的药理多效性。

也就是药物本身就有多种化学成份,不同的化学成分有相反的一些药理作用,所以就可以表现出双向作用。

第二,再一个就是相互拮抗的成分,药理起效的剂量阈值和最大药效剂量值是不同的。

两个相反的成分,这个成分起效它的剂量,和另外一个成分起效的剂量不一样,它达到最大药效的剂量也不一样。

这种情况就可能出现双相调节的现象。

9.适应原样作用:加强机体的适应性,增强机体对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各种有害刺激与损伤的非特异性抵抗力,使紊乱的机能恢复正常的作用。

是中医药调节人体的三大作用之一。

10.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有哪些?产生明显影响的主要有:1.药物因素:品种产地、采收、贮藏、炮制、制剂煎煮、配伍禁忌 2.机体因素:生理状况、病理状况3.环境因素:地理条件、气候寒暖、饮食起居、家庭环境等11.简述理气药的主要药理作用?1.对胃肠的作用变现为兴奋和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其作用与胃肠功能状态有关,可使紊乱的胃肠功能恢复正常。

2.对消化液起双向调节作用和促进胆汁分泌作用3.对子宫平滑肌有调节作用4.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5.对心血管有强心,升压,抗休克作用12.简述活血化瘀药抗血栓的药理作用。

1.抗血小板聚集:大多数活血化瘀药及其有效成分,能减少或抑制血小板的黏附与聚集2.降低血液黏度:大多数活血化瘀药具有降低全血黏度的作用,包括高切、低切、也能降低血浆黏度。

3.抗凝血13.试述清热药治疗里热症的中药药理学基础?里热症是由外邪内传,入里化热,或因内郁化热所致,症见发热、口干、咽喉疼痛、面红、目赤、大便干结、小便短赤、五心烦热、舌红苔黄脉数等。

而清热药则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凉血、燥湿及清虚热等功效。

清热药的药理作用为抗病微生物,抗炎,抗细菌内毒素,解热,抗肿瘤,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等14.附子治疗亡阳证的现代药理学依据?答:亡阳症是因大量出汗导致真阳亡脱,即心肾阳虚证所致的四肢痹寒,脉微欲绝,与现代医学的休克相似。

附子回阳救逆,补阳助火功效主要与其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密切相关,附子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主要有1.改善心功能2.抗心律失常3.抗心肌缺血4.抗休克。

所以附子回阳救逆之功主要是以强心抗休克作用为基础的。

强心作用的有效成分有去甲乌药碱。

附子所含微量去甲猪毛菜碱、氯化甲基多巴胺有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去甲乌药碱与兴奋β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提高平均动脉压,延长其存活时间及存活百分率。

此外,去甲猪毛菜碱对β受体及α-受体均有兴奋作用,能兴奋心脏,加快心率,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氯化甲基多巴胺为α-受体激动剂,亦有强心升压作用。

综上,附子具有治疗亡阳证的功效。

15.附子“回阳救逆”的药理学基础?附子回阳救逆,补阳助火功效主要与其强心、抗心律失常,抗休克,心肌保护作用,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增强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抗寒冷,提高耐缺氧能力等作用有关。

心肾阳虚证所致的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与现代医学的休克相似。

所以附子回阳救逆之功主要是以强心抗休克作用为基础的。

强心作用的有效成分有去甲乌药碱、去甲猪毛菜碱、氯化甲基多巴胺等。

去甲乌药碱与兴奋β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提高平均动脉压,延长其存活时间及存活百分率。

此外,去甲猪毛菜碱对β受体及α-受体均有兴奋作用,能兴奋心脏,加快心率,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氯化甲基多巴胺为α-受体激动剂,亦有强心升压作用。

16.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①作用的多效性,如人参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均有影响②量效关系的相对不规则性,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是其量效关系相对不规则性的重要原因③某些作用的双向调节性,同一种中药,既可抑制亢进的机体功能又可兴奋底下的功能④作用相对缓慢、温和,如黄芪、党参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应激能力等作用,需连续多次给药后才见效应炮制对药物药理作用的影响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增强药物的作用;改变药物的性能与功效。

麻黄宣肺平喘的作用机理是①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的β受体②直接兴奋支气管黏膜血管平滑肌的α受体③间接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④阻止过敏介质释放⑤抑制抗体的产生芒硝泻下机理:主要成分:含水硫酸钠①口服后硫酸钠水解产生大量硫酸根离子,不易被肠壁吸收,使肠内渗透压升高,阻止肠腔内水分吸收,致肠容积扩大,肠腔扩张,刺激肠壁引起肠蠕动增加而致泻;②硫酸钠本身对肠壁也有刺激作用。

雷公藤不良反应:①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胃部不适、腹痛、腹泻、食欲减退、口干②皮肤粘膜损害:红斑、口腔及唇糜烂等③骨髓抑制④生殖系统毒性:可造成性欲减退、睾丸萎缩、男性乳房增大⑤心血管系统毒性:表现为胸闷、气短、心律失常⑥泌尿系统损害:表现为少尿、无尿腰痛,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⑦神经系统毒性:表现为头晕、头痛、乏力、抽搐等⑧免疫抑制止血药主要药理作用环节:①缩局部血管;②促进凝血因子生成;③提高血小板活性;④抗纤维蛋白溶解延胡索:镇痛的作用的发挥主要依赖于生物碱,总碱中甲素、乙素、丑素均有镇痛作用,其中以延胡索乙素作用最强。

其作用特点是服用后约半小时内达峰值,维持约2h①对钝痛效果优于锐痛②与吗啡等麻醉性镇痛药相比副作用少而安全,无依赖性③无明显的呼吸抑制。

适用于各种疼痛、如头痛、神经痛、分娩痛、痛经、风湿痛及各种手术后疼痛。

酸枣仁镇静催眠作用的特点及机理:特点:慢波睡眠深睡阶段的平均时间延长,深睡的发作频率增加,对慢波睡眠中的浅睡阶段和快波睡眠无影响。

机理:降低脑组织中DA和HVA的含量,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单胺类递质含量。

钩藤降低血压的药理作用:有效成分是钩藤生物碱,其作用特点是先降压,继之快速升压,然后持续下降。

机制:①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并阻滞交感神经和神经节,从而使外周血管扩张,阻力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