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中国雕塑艺术的风格特质——论中国古代雕塑的八大类型

合集下载

我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征

我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征

我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征【内容摘要】雕塑艺术是我国艺术史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艺术内涵,有着难以磨灭的辉煌。

文章从古代雕塑的装饰性、绘画性、意象性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古代雕塑艺术特征装饰性佛教雕塑中国古代雕塑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的工艺艺术品,包括器皿以及工艺雕刻;另一类是建筑装饰雕塑,包括陵墓雕塑。

在艺术表现上,南北朝和唐代的佛教造像是最具代表性的,这一时期的佛教雕塑达到了最高水平;在艺术推崇中,唐代的佛教雕塑最具独特性。

我国古代的纯粹雕塑艺术品并不多,这主要与古代的社会制度以及文化宗教有一定的关系,比较纯粹的雕塑有纪念性雕塑,比如霍去病墓石刻马踏匈奴。

一、我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我国古代的雕塑具有非常突出的装饰性,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无论是装饰雕塑还是佛教雕塑,都体现出了浓厚的装饰①意味,比如北魏露天坐佛、唐代的石狮。

装饰艺术不同于真实生活,却又是人类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艺术真实。

自南北朝以来,由于佛教艺术的发展,可以看到很多具有装饰元素的佛教雕塑,尽管它们属于宗教题材,但还是根据真实生活进行创作的。

隋唐以来,装饰雕塑达到空前的高峰,雕塑饰纹和雕塑图案以最佳的方式展现着雕塑强烈的装饰感,富有中国风情。

雕塑的装饰还带有浓重的图腾意味和宗教信仰,包含着人们的意愿和想象,寄托了创作人的精神追求,有一种高深莫测的神秘感,装饰特征在增强佛教雕塑的庄严肃穆方面,也是非常有效的。

另外,我国古代的装饰雕塑常采用夸张的变形的艺术手法,比如辟邪石狮就采用了变形装饰艺术,并融合青铜器和玉器的雕饰和图案,使石兽看起来更加威猛、神圣不可侵犯,更好地发挥了雕塑的装饰功能。

二、我国古代雕塑的绘画性我国古代雕塑具有明显的绘画性。

雕塑与绘画就像一对同胞兄弟,他们都孕育于原始工艺美术,具有很大的关联性。

自从彩陶时代,雕塑与绘画就紧紧结合在一起,在陶塑上加彩,也就是妆銮,可以提高雕塑的表现能力。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中国有着古老的文明,远古的中国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较高的艺术天分,且形成传统,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雕塑主要分为实用性、宗教信仰、建筑装饰及墓葬陪葬等主要类型。

中国古代雕塑具有八大风格特征,主要为:原始朴拙意象风,商代诡魅抽象风,商代诡魅抽象风,汉代雄浑写意风,佛教理想造型风,宋代俗情写真风,帝陵程式夸张风,民间朴素表现风。

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点发展出以装饰性为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都占有主流地位,这些器物多由原本的实用意义渐渐地转变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另外还有建筑的装饰雕刻,南朝王陵的辟邪和唐代的石狮。

其实用性除反映在装饰雕刻以外,还反映在明器和宗教造像艺术上。

明器即随葬品,其中雕塑作品占重要地位,主要是俑和动物的造像,最为著名的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和唐三彩的陶马,这些于当时并非纯粹的艺术品,它们有着较强的实用性,代表着活人及动物而陪葬。

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十分突出,无论是人还是动物,无论是明器,宗教造像还是建筑的雕刻,都反映了普遍的传统优久的装饰趣味,云岗大佛、南朝的石辟邪、相同时期的佛像对称的坐姿,袈裟的衣纹处理无不显示了浓厚的装饰性,经过处理的佛像包含了一种和蔼的亲切却又带有一种非人间的神秘感,原因在于,装饰不同于真实却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装饰增强了佛像的严肃及神秘气氛。

中国古代雕塑有明显的绘画性。

绘画性的表现不注重雕塑的体积、空间、块面,而是注意轮廓与身体衣纹线条节奏和韵律,而色彩本身的变化也加强了这些雕的空间和体积感。

受绘画的影响,中国古代的佛像所表现的是线性语言。

经过高度的推敲概括提练加工而成,和西方雕塑相比,前者只有大的体积关系,局部大多以平面表现,且有时在平面上运用阴刻线条来表现肌肤和衣服的皱褶,没有立体和空间感,只有绘画的平面效果,通常雕塑表面平滑,没有西方雕塑的细微起伏和明暗变化。

源自中国雕塑的装饰性,中国古代雕塑不追求再现,追求表现物象,孕育中国雕塑的共同品格——不求肖似,也因而形成中国雕塑高度的异象性,了解中国艺术的切入点在于中国绘画,中国画不画光影,色彩仅表现固有色,造型与画面效果平面性很强,背景一般为纸和绢的空白,不求空间深度,而把注意力放在物象的“神韵”表现上。

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探析

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探析

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探析一、题材丰富多样中国古代雕塑的题材非常广泛,包括宗教、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社会生活等。

其中,宗教题材是最为重要和常见的,佛教雕塑是中国古代雕塑的重要组成部分,佛陀形象被广泛塑造于画像、佛像以及塔婆等艺术品中。

此外,道教和儒家的神祗雕塑也逐渐兴起。

在神话传说方面,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神话故事,这些故事经常被雕塑家们通过雕塑艺术来传承并表达。

二、形式独特多变中国古代雕塑在形式上表现出了丰富多样的特点。

雕塑作品既有高大庄严的石窟造像,也有精巧的玉石雕刻。

石窟造像是中国古代雕塑的一大特色,最著名的是以洛阳龙门石窟和大足石刻为代表。

这些石窟雕像通常巨大而庄重,富有雄伟的气势。

而在玉石雕刻方面,中国古代雕塑家以其高超的技法将玉石雕刻得栩栩如生,细致入微。

此外,青铜雕塑也是中国古代雕塑的重要形式之一,雕塑家通过铸造和锻造等技法,塑造出了优雅而庄严的青铜人物像。

三、技法独特精湛中国古代雕塑的技法独特精湛,是中国古代艺术中的瑰宝。

中国古代雕塑家擅长运用镆铘(mó yuè)、琢磨、刻削等技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各种表情和气势。

尤其擅长表现服装的褶皱、发丝的细腻以及动态的姿态等细节。

同时,雕塑家们还善于运用刀法的巧妙变化,以及对石材纹理的利用,让雕塑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和立体感。

四、审美观念独特中国古代雕塑的审美观念强调的是“气韵生动”的特点。

中国古人强调“神似”和“神形具备”,即追求雕塑作品的精神内涵和形象达到完美的统一、不仅要求雕塑作品形似,更要求其形象能够表现出灵动、生动的特点。

中国古代雕塑家强调形态和精神内涵的统一,让雕塑作品所包含的意象能够直触人心,产生强烈的审美享受。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独具特色,具有丰富的题材、独特的形式、精湛的技法以及独特的审美观念。

通过对这些艺术特点的探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也能更好地凸显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试析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试析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试析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作者:张雪晶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年第08期[摘要]当许多中国人开始学习并研究中国古代雕塑时不难被遗留作品的稀少而叹息。

此种现状受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哲学与宗教等综合因素影响,并决定了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绘画性、意象性,作品朴实敦厚,以佛教雕塑为主等等艺术特点,其作品充分显示出了中国本土精神。

而当我们在对西方雕塑顶礼膜拜时,我们应更多地挖掘本土雕塑的艺术特点,增强对中国雕塑艺术的民族性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特点中国古代较少纯粹的雕塑艺术品,这是一般人不重视中国古代雕塑的主要原因。

西方雕塑发源于古代希腊,古希腊人重视人体,将神塑造成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

他们崇拜神,也崇拜和神一般完美的战士与运动家,那些偶像和神像形象均来源于现实生活。

如此形成了传统,在西方世代传承,成为一种纯粹的雕塑艺术。

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文化、哲学与宗教,均不同于古代希腊。

中国远古时期重视礼教,尊重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方面,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艺术想象力,并且同样也形成传统,影响极其深远。

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中发展出了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性雕塑作品,在中国历代都占有主流地位。

雕塑作品的实用性除反映在装饰雕刻上以外,还反映在明器艺术与宗教造像两方面。

明器为随葬用品,主要是俑和动物雕塑。

例如秦始皇陵陪葬坑兵马俑和唐三彩俑、马。

俑是人殉的替代物,动物雕塑也用来取代活体陪葬,它们的实用性很强,纯粹的雕塑艺术性却不高。

以南北朝和唐代的作品为例,这些时代的佛教造像艺术水平普遍较高。

宋元和明清也有部分好作品。

佛教造像有宗教特殊的造型要求,它们和古希腊那种以人为典范的真实自然的神象有很大区别,如佛像两耳长垂至肩,手长过膝等等。

纯粹的雕塑一般以纪念性雕塑作为代表。

中国古代艺术重视绘画,纪念性人物和事件,通常以绘画艺术来表现而极少使用雕塑这种艺术形式,例如汉唐功臣和历代帝王形像,多是画在壁画和卷轴画里。

讨论国内古代雕塑的艺术特征

讨论国内古代雕塑的艺术特征

讨论国内古代雕塑的艺术特征一、西方雕塑发源于古代希腊,古希腊人重视人体,将神塑造成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

他们崇拜神,也崇拜和神一般完美的英雄——战士与运动家。

为他们塑造供人膜拜瞻仰的偶像和纪念像。

如此形成传统,在西方世代相传,成为一种纯粹的雕塑艺术。

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文化、哲学与宗教,都不同于古代希腊。

中国远古时期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艺术天才,并且同样也形成传统,影响深远。

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都占有主流地位。

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纯粹的工艺品,例如象形器皿和供摆设的小型工艺雕刻。

一类为建筑(包括陵墓)装饰雕刻,例如一般欣赏教材中都会列举的南朝王陵石刻辟邪和唐代顺陵石狮。

实用性除反映在装饰雕刻上以外,还反映在明器艺术与宗教造像上。

明器是随葬用品,其中雕塑品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是俑和动物雕塑,一般教材都举秦始皇陵陪葬坑兵马俑和唐三彩俑、马为例。

俑是人殉的取代物,动物雕塑也用来代替活体陪葬,它们的实用性很强,并非纯粹的雕塑艺术品。

宗教造像也是如此,它们是供信徒顶礼膜拜所用的,以佛教造像最有代表性。

欣赏教材多以南北朝和唐代的作品为例,因为这些时代的佛教造像艺术水平普遍较高。

宋元和明清也有好作品。

佛教造像有宗教上特殊的造型要求,它们和古希腊那种以人为范本的真实自然的神象有所区别,在欣赏时需要了解经规仪轨的种种规定,如佛象两耳垂肩,手长过膝等等,否则很容易认为比例不准确,解剖有错误而加以否定。

纯粹的雕塑一般以纪念性雕塑为代表。

中国古代重视绘画艺术,纪念性人物和事件,通常以绘画来表现而极少使用雕塑,例如汉唐功臣和历代帝王像,都是画在壁画和卷轴画里。

纪念性雕刻在帝王上大夫染指绘画之前的西汉时代偶有创作,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欣赏教材都有介绍的霍去病墓石刻“马踏匈奴”。

此外,东汉四川都江堰李冰像和五代前蜀主王建坐像,也是现存的古代纪念性雕刻,实属凤毛麟角。

中国古代雕塑风格论

中国古代雕塑风格论

中国古代雕塑风格论
中国古代雕塑风格包括了多个时期和不同的艺术流派。

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古代雕塑风格:
1. 六朝风格:六朝时期(公元220年至589年)的雕塑以精细、细腻而著称。

此时期的雕塑作品多为人物形象,注重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常见的作品有佛像、道教神像以及皇帝、文人等的塑像。

2. 唐代风格:唐代(公元618年至907年)的雕塑在艺术造型上更加大胆和丰富多样。

唐代雕塑多以佛教题材为主,形象庄严肃穆,线条流畅,注重表现人物的力量感和气势。

3. 宋代风格:宋代(公元960年至1279年)的雕塑注重形象的真实与自然,更加注重细节的刻画和表现。

宋代的佛教雕塑更加注重人物的表情和姿态,力求表现出内心世界的平和与宁静。

4. 元代风格:元代(公元1271年至1368年)的雕塑受到蒙古族、西亚和波斯等民族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元代雕塑多以佛教题材为主,形象丰满,装饰华丽,富有宗教神秘感。

5. 明代风格:明代(公元1368年至1644年)的雕塑作品注重写实和细腻的表现,追求形象的生动和立体感。

明代佛教雕塑多采用木材作为材料,形象活泼自然,给人以亲切感和平和感。

这些古代雕塑风格在中国艺术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了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特点。

每个时期的雕塑风格都有其独特之处,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

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雕塑艺术有何特点

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雕塑艺术有何特点

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雕塑艺术有何特点中国古代历史悠久,雕塑艺术在这个文明古国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独具一格,展示出独特的审美理念和艺术风格。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历史中雕塑艺术的特点,从艺术性、表现手法和功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艺术性的特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追求的是深邃隽永的审美效果。

与西方雕塑追求逼真和立体感不同,中国古代雕塑更加注重表达意境和艺术感染力。

例如,汉代的“汉画像石”以立体浮雕的形式表现,雕塑人物形象庄重端庄,面部表情丰富多彩,给人以内敛含蓄之感。

这种艺术风格强调形式和意境的内涵性,通过简练和谐的雕刻手法,营造出一种高度凝练的美感。

此外,中国古代雕塑艺术追求的是整体美和与自然的和谐。

中国传统审美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追求整体和谐之美。

因此,在古代雕塑作品中,人物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是一种常见的审美特点。

例如,唐代的佛教石窟造像中,佛像与石窟壁画、石洞环境相得益彰,形成一种一体化的艺术效果。

这种整体美的追求与古代中国人的审美意识相契合,体现了中国雕塑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表现手法的特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注重平面性和谐。

在中国传统绘画和雕塑中,常常使用扁槃技法,即在一定的限制内,突出物体的平面形态和比例关系,强调整体空间的均衡和协调。

这种平面性和谐的表现手法使中国古代雕塑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例如,北齐石刻中的“狮子吞扇”作品,石雕狮子的身躯线条流畅、整体感强烈,以扁平的雕刻手法展现了高超的技艺和雕塑的立体感。

此外,中国古代雕塑也善于运用错落有致的空间布局。

通过合理的构图和布置,使雕塑艺术作品达到视觉的平衡与协调。

例如,清代的名人像石雕作品,雕塑人物与石质背景的错落有致的空间布局,创造了一种生动活泼、形象逼真的艺术表现。

这种空间布局的特点突出了中国古代雕塑在美学审美上的独特性。

三、功能的特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具有丰富的功能。

首先,雕塑作品常常用于寺庙和宫廷的装饰。

佛教石窟中的佛像和道教寺庙中的神像以及皇家陵墓中的石雕神兽,都承载着宗教信仰和统治者的崇拜。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欣赏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欣赏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欣赏
一、陵墓雕塑
1 秦始皇陵兵马俑
无论是千百个形神兼备的官兵形象,还是那一匹匹 栩栩如生的战马塑造都不是机械地模仿,而是着力显现 它们“内在的生气、动力、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 绝大部分陶俑形象都充满了个性特征,显得逼真、自然 而富有生气。秦俑表现的是古代军事题材,它既没有选 择两方交战、将士厮杀的战争场面,也没有选择将士修 整屯兵防守的场面,而是捕捉了将士披甲、直兵列阵、 严阵以待的临阵场面。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欣赏
一、陵墓雕塑
1 秦始皇陵兵马俑
整个作品人物面目清晰, 形象生动,身体结构准确,动 作自然,充满了内在的动力, 是当时弓弩手形象的生动写照, 体现了秦朝雕塑家们高超的雕 刻技艺。
图5-2 《跪射武士俑》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欣赏
一、陵墓雕塑
2 《马踏匈奴》
西汉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17岁的霍去病被 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 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歼2028人,俘获匈奴的相国 和当户,并杀死匈奴单于祖父一个辈分的若侯产和季父, 勇冠三军,受封冠军侯。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欣赏
一、陵墓雕塑
2 《马踏匈奴》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汉武帝任命19岁的 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 (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 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 120多人,降服匈奴浑邪王及部众4万人,全部占领河西 走廊。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欣赏
一、陵墓雕塑
1 秦始皇陵兵马俑
《跪射武士俑》(如图5-2 所示),陶制,高1.30米,秦 俑,出土于陕西临潼秦始皇陵 东侧一号兵马俑坑。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征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征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征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通过历史长河的不断积淀,雕塑的历史意义以及文化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由于中华文化的特殊性,所以在中国古代雕塑当中,艺术重心一般倾向于工艺美术,比如礼器祭器上的艺术发挥,以及对于实用器材的雕塑。

关键词: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特点;探讨研究引言:随着中国雕塑的长时间不断积累发展,有着具体的物质形态和意识形态,同时本身的特点相应存在,而通过雕塑表现出不同的审美特征,本文就着重从中国古代雕塑出发,展开其特点的主要探讨。

1.我国的古代雕塑具有装饰性通过对我国各个朝代的雕塑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不难发现,其中的装饰性是非常明显的特点之一。

这是跟时代所孕育出来的工艺美术所贴合的实质表现,同时这些装饰特点都反映着传统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当时社会的人文风貌。

比如说云岗北魏的露天坐佛,南朝的辟邪和唐代的石狮等,都是这一特性的具体体现。

中国的佛像因为装饰性当中含有一些虚拟的成分,所以与普通的佛像雕塑是不同的。

由于佛像对于所需要的文化氛围以及环境不同,所以主要展现的是庄严肃穆的气氛,同时又要体现一定的亲和力和神秘感,这样才能对于佛像的塑造起到一个比较具体的形象塑造,所以这是具有相对特性的装饰效果。

1.具有实用性的特点我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在不同时期的展现方式是不同的,但唯一一个贯穿始终的特点就是古代雕塑的实用性。

从中国远古时期重礼教遵神鬼以及传承到现在,一直所具备的一个特征。

从中国古代开始,对于艺术中心的倾向就更加向工艺美术靠拢,所以在礼器以及器皿上去发挥相应的美术创造是一个普遍现象,并且还包括陶瓷、青铜器、玉器以及漆器等相关工艺品的发展上,所有的雕塑都能够凸显实用性的特点。

同时在每一个朝代当中都属于主流的地位,所以说针对于中国古代雕塑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纯粹的工艺品,另一类就是建筑雕塑。

通过对于中国古代建筑物的研究探讨,不难发现其中雕塑的重要体现意义,另外在传统的工艺品上,对于古代雕塑的实用性方面也是非常明显。

我看中国雕塑艺术的风格特质——论中国古代雕塑的八大类型

我看中国雕塑艺术的风格特质——论中国古代雕塑的八大类型

为陪伴 主人 的是 由俑 组成 的 “ 社会 群体 ”。所 以汉俑 的一个 重要风 格特征 是每个 俑都有 着欲与 外部联 系 的表情 或动态趋 势 ,有 着与他 人交流 的 “ 场 ” 。常 常我们看 到 出土俑时 ,便 觉 得是 从某群 体背景 中走 出来一般 。汉俑 ,为陪 葬而作 ,但
“ 合他我 ”,这是对象与作者 的契合;三是 “ 一形神 ”,在整 体把握 的大略雕刻 中从石里剥 出体、面、线,使材料 、物象 、
作者融三为一 。
与 陵墓 石 刻 相应 的是地 下陪 葬俑 。这 些 以 陶 、泥 塑就
的俑 , 从 无 到 有 , 必 须 先 酝 酿 于 艺 人 心 中 ,现 实 生 活 的 温 情
挫 ,一 点 一 拂 , 动 笔 新 奇 ” 。
就”,另一方面融入 人的创造 。这与 以希腊为代表的西方雕刻 相比,更显中国人重 “ 意 ”的艺术表现思维方式 。西方人的 以 物 理真实为依据 而打造 、磨练石头 ,使之合乎事理,并通过对 生理的刻画来表达形体 的量和力 。而 中国雕塑直接借助原石的 方 式,则是 自觉或不 自觉地利用 了自然 的力量,这对建于室外 的纪念碑雕塑无疑是最为合适 的艺术表达。看汉代霍 去病墓前
031■
与 汉代 写 意风 有 着 明 显风 格 区别 的是 佛 教理 想 化 的造 型风 。庄严 与慈悲 是超越现 实造 型的精神 基础 。它外化 为形 式 ,这 形式 综合 了严 谨 的法 度与 理想的形 态 ,它 弥漫着 普渡
者 ,所 以受 于天 也, 自然 不可易 也,故圣 人法天贵 真 ,不拘
五 、佛 教 理 想造 型 风
“ 佛 非下乘 ,法超 因位 ,果的难彰 ,寄 喻方显 。谓万德 究竟 ,环丽 犹华 ,互相 交饰 ,显 性为严 。 ” ( 法藏 《 华严经

浅谈中国传统雕塑

浅谈中国传统雕塑

浅谈中国传统雕塑摘要:中国传统雕塑在中国美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精华。

中国传统雕塑有着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它的艺术风格也随着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而不断衍变,从题材的选择,内容的表现,造型的设计都有不同的体现。

传统雕塑造型的设计不仅仅是对审美的追求,更多的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哲学思想。

关键词:传统雕塑古代艺术设计思想1引言传统雕塑在中国艺术史上的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早在文字产生之前就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雕塑是融汇着中华名族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哲学思想的完整艺术体系,它是对历史发展的侧面见证,它凝聚着广泛的名族情结和审美意识。

传统雕魍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它们还折射出当时的自然环境、人文精神,反映出民族的、宗教的、经济的种种状况,以及时代风貌、地域特色、流派传承、工艺材料等许多负责的背景信息。

传统雕塑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艺术遗产。

2传统雕塑发展的主要历史时期中国古代雕塑从时间上主要分为6个大的时期:(1)从远古到大禹传子的原始社会时期,即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雕塑艺术的发展呈多元性,作品多注重实用性与美观性的统一。

(2)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雕塑作品以传统祭祀礼器为主,是本土色彩雕塑的发展期。

(3)秦汉时期,这时期的雕塑作品有了统一的艺术特征,是对中国传统雕塑的整合期。

(4)魏晋南北朝时期至唐中期,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期。

这一时期佛教极为盛行,佛教与儒家、道教的相互吸收,也使得雕塑艺术的发展有了很大变化。

(5)唐中期至明中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定型期,传统雕塑作品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表达语言,具备了中国传统雕塑的艺术特色。

(6)明末至今,中西文化的交汇和融合期,传统雕塑到现代雕塑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的雕塑作品越来越走向细腻具象的风格。

3传统雕塑的类型与形式中国传统雕塑的题材和形式主要分为陵墓雕塑(包括陵墓雕刻和墓佣雕塑)、宗教雕塑(包括佛教石刻和寺庙彩塑)、工艺性雕塑、建筑装饰性雕塑。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作者:杨苏阳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10期摘要:中国古代雕塑以宗教、文化、封建制度为依托,工艺精湛,影响深远,形成了优秀的艺术传统,中国雕塑艺术,包括中国雕塑之所以能一枝独秀地屹立在世界雕塑艺术之林,全在于它有着与众不同的许多特点。

关键词:中国古代雕塑;雕塑艺术中图分类号:J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0-0031-01一、认识中国古代雕塑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品,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都占有主流地位。

中国古代雕塑象中国书画用笔藏锋那样将力量包裹在内部,给人更多想象空间。

返朴归真、退熟回生,追求一种内在美,原始美,和大巧若拙的哲学精神境界。

二、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特点(一)装饰性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相当突出。

这是它孕育于工艺美术所带来的胎记,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也无论是明器艺术、宗教造像还是建筑装饰雕刻,都普遍反映着传统悠久的装饰趣味。

最显著的例子是欣赏教材中云岗北魏露天坐佛,南朝的辟邪和唐代的石狮。

佛像的对称式坐姿和图案化的袈裟衣纹处理,使之显出浓厚的装饰性。

和写实的西方宗教神像相比,中国佛像因装饰性的虚拟成分,更带有一种非人间性的神秘,但又包含一种蔼人的亲切,因为装饰性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却又是中国人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司空见惯的艺术真实,所以有此效果。

同时,装饰性对于增强佛像所要求表现的庄严肃穆气氛,也十分有效。

辟邪石狮的整体造形,完全经过装饰化变形,犹如青铜器或玉器上的某个装饰部件。

身上更有线刻图案来加强这种装饰品格。

装饰性的变形处理是夸张概括的手法之一。

经过这样处理过的石兽,往往比写实的雕刻石兽更威风、更勇猛,且更神圣不可侵犯,能更好地发挥它们作为建筑装饰的功能。

(二)绘画性中国古代雕塑具有明显的绘画性。

中国古代雕塑和绘画是一对同胞兄弟,都孕育于原始工艺美术。

从彩陶时代起,塑绘便互相补充、紧密结合。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以下将从材料、造型、题材和风格等方面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首先,中国古代雕塑的材料丰富多样。

在中国古代的雕塑作品中,最常见的材料是青铜、玉石、石材和陶瓷等。

青铜雕塑是古代中国最具代表性和独特的雕塑类型,主要是由贵族和统治者所委托制作的。

玉石雕塑则被视为宝贵的艺术品,被用于制作各种神像和王朝的标志物。

石材雕塑则常见于寺庙和墓葬中,主要用于表现佛教和道教的神像。

陶瓷雕塑则常见于汉代和唐代的陶器上,形象生动,表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风貌。

其次,中国古代雕塑的造型讲究写实和抽象相结合。

中国古代雕塑注重形神兼备,既追求逼真的表现,又注重形象的艺术感染力和意境的表达。

在雕塑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讲究人物的体态和神态,注重面部神情的表现。

同时,在形象表达上,雕塑家也常常运用夸张和抽象手法,以突出人物的个性和特点。

第三,中国古代雕塑的题材广泛多样。

中国古代雕塑的题材包括神话传说、历史事件、宗教信仰以及生活日常等。

神话传说是古代雕塑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如神仙、龙、凤等神话人物和动物形象。

历史题材则常常用于雕塑皇帝、文臣和武将等历史人物形象,并通过雕塑来宣扬皇帝的功绩和历史事件的重要性。

宗教雕塑则表现了佛教、道教和儒教的信仰,常常用于寺庙和庙堂的装饰。

此外,中国古代雕塑还以日常生活为题材,展现了人们的劳动和休闲活动,如农民、渔民、妇女等形象。

最后,中国古代雕塑风格多样,各具特色。

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古代雕塑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风格。

例如,汉代雕塑以富丽堂皇的特点为主,表现了贵族的威严和身份地位。

而唐代雕塑则追求简约和纤细的线条,注重面部表情和神态的刻画。

明代雕塑则更加注重形象表达和造型变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每个时期的雕塑风格都反映了当时社会和审美的特点,展现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雕塑具有丰富的材料、写实和抽象相结合的造型,广泛多样的题材,以及多样性的风格特点。

中国古代雕塑

中国古代雕塑

汉武帝为了炫耀霍去病抗击匈奴的战功,在墓的封土上用天然石块堆积成形,象征霍去病曾经征战过的祁连山,并布有各种大型石雕,置于墓前以显彰他的业绩。这些作品包括马踏匈奴、跃马、卧牛、伏虎、野猪及蟾、蛙、猿、熊、石人、怪兽等。
雕刻这些杰作的艺人,构思上独具匠心,对选来的天然石料采取“因势象形”的方法进行雕琢。圆雕、浮雕、线刻结合使用。他们抓住各种动物的形态和性格特征,利用石料的形状加以刻画,使其具有造型浑朴、气势宏大、充满内力的特点,其中马踏匈奴、跃马、伏虎最为著名。这种天人合一、因势造象、浑朴自然的雕塑,当时的欧洲无法与之相比的,至今仍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五.入神求真的宋代雕塑。宋太祖赵匡胤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军阀割据,建立了统一的宋王朝。宋朝开国制法典、修水利、兴农商,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艺术进一步繁荣,出现了一批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在雕塑方面也有不少的创新。
建于四川大足的石刻就是宋代雕塑艺术的代表。尤其是宝顶山摩崖造像,为大型连续性雕刻,场面宏大形象逼真具有世俗化的气息,这里不一一详述。在大足南山有一洞非常特别,在你走进后由于光线弱,眼前逐渐模糊,当瞳孔放大视觉稍清时,一条大龙呈现在你的面前,让你万分惊奇。可惜这一景观遭到了破坏。在500米大佛湾的群雕以佛教密宗雕像为主,也糅合了儒家孝道思想,雕像精美生动,又贴近社会生活,在其末端洞口有一雕刻精美的狮子,洞为石窟入口,窟内列文殊、普贤等12圆觉菩萨,佛前跪地菩萨背向观众,表现十二圆觉轮流问法受教,充满了虔诚、贯注、问教相呼的气氛,门口的狮子是在等候菩萨归乘。
宏大的兵马俑造像群不是几个能工巧匠所能完成的,而且秦始皇要求十分严格,这些兵马俑都是照真人塑的像,特别是那些文官武将,如果搞错了秦始皇要杀头的,从这一点看也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从雕塑的“八大类型”谈中国古代雕塑的价值

从雕塑的“八大类型”谈中国古代雕塑的价值

从雕塑的“八大类型”谈中国古代雕塑的价值作者:鲍俊丽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4年第07期摘要: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中国古代雕塑在内容题材、形式风格、雕塑技法和使用的材质上都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艺术门类,它不仅表现了中国历代雕塑的艺术技巧的发展,也是和各个朝代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状况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更是和中国绘画元素有着密切关系。

中国传统的精神、气韵在雕塑作品中的体现表达,是中国古代艺术家智慧、灵魂、艺术的结晶。

关键词:古代雕塑类型价值吴为山先生把中国古代雕塑总结归纳为“八大类型”:原始朴拙意象风、商代诡魅抽象风、秦俑装饰写实风、汉代雄浑写意风、佛教理想造型风、宋代俗情写真风、帝陵程序夸张风、民间朴素表现风。

这是对中国古代雕塑有着很深刻的认识与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价值不仅仅是体现在艺术家们精湛的制作技巧上,也反映出中国各个朝代的人文、民俗、历史研究等方面,给后世提供宝贵的参考价值。

原始朴拙意象风的雕塑反映了人类在幼年时期对于美的简单追求,直接表现当时人们的心灵世界。

中国原始雕塑大致分为人物雕塑和动物雕塑两大类,人物雕塑多是陶质,也有较少数的石雕人像,作品造型表现多为几何形,简单、朴素、古拙。

具代表性的有仰韶陶塑人像、马家窑陶塑人像等。

出土于渭河流域及黄河中游地区的仰韶文化陶塑人像,数量较多,形式丰富,通常包括圆雕头像、圆雕人像、浮雕人面,以及装饰着圆雕头像的陶壶、陶瓶等。

1973年出土的甘肃秦安大地湾人头形器口彩陶瓶,细泥红陶质,清秀的五官堆塑在瓜子形的脸庞上,并留有刘海型的披发,生动有趣。

动物雕塑也极为传神,虽然形体塑造比较简单,但是特点很鲜明,比如鱼身上的弧形线条象征鱼鳞,母猪腹部肌肉松弛,原始人们制作雕塑对生活观察细致入微,各种动物的特征把握准确。

原始社会的雕塑对于社会发展进程、意识形态和造型艺术的研究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文化的特点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文化的特点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文化的特点摘要: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精华,其中所蕴含着的独特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形成了具有中华文化韵味的独具一格的雕塑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古代雕塑;文化特点中国古代雕塑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文字产生之前它就已经存在,在中国美术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客观、形象地记载了中国文明史的演变过程,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心理情结和审美意识,也彰显着中国古代雕塑文化的独特价值。

一、原始时期的意象性特点原始时期雕塑文化的最初形态是陶制品,造型多样的陶器为中国雕塑的多向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雕塑作品可以根据其外形特征进行分类,有以动物外形为造型的器皿,有小型动物或人物捏塑,还有装饰用的雕塑配件。

不管何种造型,原始人都把对象归纳为简单、不规则的几何形,例如在人物眼睛的塑造上,或是两个凸球,或是阴刻线纹,或是凹洞,这种意象反映了原始人对事物的模糊直觉,它是后世盛行的写意风与抽象风的基础。

原始时期的这种意象性特征是原始人生命自然状态的发散表现,是直觉感受的表达,其形成基于原始人主客未分的混沌心理状态,泛神论与空间恐惧在此演化为造型手法的稚拙与朴野。

二、商周时期的抽象性特点商周时期雕塑文化的形态是青铜器,作品以传统祭祀礼器为主。

与原始时期的意象风不同,这一时期大行其道的是抽象风——东方的抽象,带着神秘主义色彩,它是万物有灵与抽象本能的结合,它追求表现人物特征,通过信仰神力而达到美,把对自然的感受通过宗教的观念转化为形象。

所以,其神秘——富于图腾意味,其抽象——视复杂事物为简单之概念。

例如三星堆的青铜雕塑,特征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雕塑作品的抽象性特点,运用夸张手法表现的巨大青铜面具,用简练的线条勾出五官,再以突出的圆柱状眼珠,鹰钩状的鼻子,前倾的下巴和两只招风大耳,塑造出异常神奇诡谲的形象,这与当时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和对神秘自然界的敬畏密不可分。

三、秦代的写实性特点秦代在雕塑方面的重大成就,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大型陶兵马俑和铜车马,作品承袭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朴实特点,趋于写实性。

中国古代的雕塑和雕刻艺术有哪些风格

中国古代的雕塑和雕刻艺术有哪些风格

中国古代的雕塑和雕刻艺术有哪些风格中国古代雕塑和雕刻艺术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风格特点:1.佛像雕塑: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中,佛像雕塑占有重要地位。

从北魏时期的云岗石窟、敦煌莫高窟,到唐代的龙门石窟、山西五台山等,都可以看到精美的佛像雕塑。

佛像雕塑风格多样,有印度风格的立体感强、线条流畅的佛像,也有中国本土风格的脸型丰腴、表情宁静的佛像。

2.人物雕刻:中国古代人物雕刻以石刻为主,如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展示了秦代雕刻艺术的高超水平。

人物面部表情生动,姿态各异,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3.神兽雕刻:中国古代神兽雕刻艺术形式丰富,如汉代的石刻神兽、唐代的麒麟等。

这些神兽雕塑形象生动,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神兽的崇拜和信仰。

4.园林雕塑:中国古代园林雕塑以小型雕塑为主,如江南园林中的石狮、石塔等。

这些雕塑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文化的韵味。

5.民间雕塑:中国古代民间雕塑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泥塑、木雕等。

这些雕塑作品形象生动,表现了民间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6.宗教雕塑:中国古代宗教雕塑主要包括道教和佛教雕塑,如道教的真人像、佛教的菩萨像等。

这些雕塑作品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体现了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特点。

7.墓志铭雕塑:中国古代墓志铭雕塑是一种特殊的雕塑形式,以刻有墓主生平和事迹的碑文为主。

如唐代的柳公权、颜真卿等人的墓志铭,具有很高的书法和雕塑艺术价值。

总之,中国古代雕塑和雕刻艺术风格多样,既有印度、希腊等外来影响,也有中国本土的特色。

这些雕塑作品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雕塑艺术的繁荣,也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中,哪个时期的佛像雕塑风格受到了印度风格的影响?解题方法:回顾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中佛像雕塑的不同时期,比较其风格特点,找出受到印度风格影响的时期。

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

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

1 引言古代雕塑艺术有着很高的成就,是世界历史文化史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从现存的大量的雕塑艺术遗产来看,中国雕塑艺术的成就,比较集中地体现在陶俑、陵墓雕刻和佛教造像三个方面,而其美学特色却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进一步地探索。

2 中国雕塑史简论2.1 先秦时期——序幕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可追溯至公元前4千年以上,这一时期石器和陶器的出现,拉开了中国雕塑史的序幕。

其雕塑作品侧重于动物外形的器皿、饰物和人物的捏塑,形体小巧,造型粗略,带有浓厚的人情味。

先秦的雕塑从发现的出土文物来看,数量可观,有陶塑、玉石和骨牙雕刻等多种形式,其中有浮雕,也有圆雕。

先秦早期雕塑以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文化(前1900—前1500年)遗址出土的陶羊、陶虎、陶龟、陶蟾蜍为代表。

青铜器艺术代表了商周雕塑的最高水平。

此时的青铜作品虽然多具实用目的,但已初步具备了雕塑艺术的特性。

一些夸张、变形、奇特的纹饰,渲染了威严神秘的气氛,形成了端庄、华丽、气质伟岸、形象乖张的艺术特性,突出反映了商周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和对自然环境的理解。

鼎是这一时期典型的雕塑作品。

2.2 秦汉时期——第一个高峰秦汉雕塑突飞猛进,形成中国发展史上第一个高峰。

史载秦代阿房宫前有雕饰, 咸阳宫前置十二金人,始皇陵前立石兽等。

这些虽已不复存, 但近年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出土的数千兵马俑,给世人展示了秦代雕塑艺术的辉煌成就。

其兵俑体态与真人相等数量众多、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其马俑形象写实身材矫健、活灵活现。

此时的人物雕塑更注重面部的形象刻画,神态万千、精细逼真,秦俑坑发掘的铜马车更是雕塑艺术史上的奇迹。

汉代雕塑在继承秦代恢弘庄重的基础上,更突出了雄浑刚健的艺术个性这一时期的墓葬雕塑特别发达,已从秦陵地下墓葬的雕塑的形式发展到地上的陵墓表饰。

在形式上突出了石雕作品的雄浑之势和整体之美。

现存的霍去病墓的大型雕刻和各地汉墓中出土的大批精美的陶俑,突出地体现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独特的民族风格。

我看中国雕塑艺术的风格特质--论中国古代雕塑的八大类型

我看中国雕塑艺术的风格特质--论中国古代雕塑的八大类型

我看中国雕塑艺术的风格特质--论中国古代雕塑的八大类型吴为山
【期刊名称】《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00)004
【摘要】我之所以要谈中国传统雕塑的艺术风格特质,乃在于近现代以来,西方雕塑的介入,导致了雕塑价值标准的偏离与混乱。

原本优秀的中国雕塑传统在本土被排斥于主流之外。

这"主流"指官方大型展览、重要的学术展览、学院的主干教学以及艺术的评价体系。

与雕塑同样受西方影响的绘画则命运不同,因为绘画严格地分类为西洋画与中国画,
【总页数】4页(P29-32)
【作者】吴为山
【作者单位】中国雕塑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雕塑的“八大类型”谈中国古代雕塑的价值 [J], 鲍俊丽
2.我看中国雕塑艺术的风格特质 [J], 吴为山
3.艺术鉴赏话雕塑--谈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发展与演变 [J], 王武
4.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审美鉴赏与收藏评鉴——基于故宫雕塑馆与古代夹纻塑像的审美鉴藏 [J], 沈军
5.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审美鉴赏与收藏评鉴——基于故宫雕塑馆与古代夹纻塑像的审美鉴藏 [J], 沈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我看中国雕塑艺术的风格特质——论中国古代雕塑的八大类型吴为山我之所以要谈中国传统雕塑的艺术风格特质,乃在于近现代以来,西方雕塑的介入,导致了雕塑价值标准的偏离与混乱。

原本优秀的中国雕塑传统在本土被排斥于主流之外。

这“主流”指官方大型展览、重要的学术策展、学院的主干教学以及艺术的评价体系。

与雕塑同样受西方影响的绘画则命运不同,因为绘画严格地分类为西洋画与中国画,且绘画有自身品评尺度并各循其道发展。

按理,中国雕塑与西洋雕塑恰如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关系,中国雕塑也应循其自身规律发展。

只不过近百年来,随着造“菩萨”的渐衰,“塑人”的兴起,导致写实的功用性要求愈高,西洋法价值凸显,又上个世纪50年代后苏联革命现实主义的一统天下,文革的新偶像塑造,80年代的西方现代主义热和90年代至今的后现代风潮,使得中国传统雕塑一直处于边缘的、民间的、非正统的境地,甚至被斥为封建落后余絮。

纵观中国雕塑发展,就其精神性,受政治、宗教、哲学影响;就其造型,受绘画的影响,并在意象、抽象、写意、写实诸方面显示出其道、其智、其美,有着迥异于西方传统的独立体系、独特价值。

我们不能满足于中国雕塑只存在于博物馆、石窟、墓道,应当提炼出影响着现在于未来的绝伦之底蕴、超拔之意志、高远之境界。

这不仅在于弘扬民族传统,保持华夏独特韵致,更在于促进人类文化生态的多元发展。

数年来,笔者在对中国雕塑的直觉感受和理性分析中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将中国雕塑归纳为八种类型的风格特征。

并将风格的阐释诉诸于对中国雕塑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的思考。

中国传统雕塑风格大致分为八种风格类型:原始朴拙意象风、商代诡魅抽象风、秦俑装饰写实风、汉代雄浑写意风、佛教理想造型风、宋代俗情写真风、帝陵程式夸张风和民间朴素表现风。

以下,就上述风格加以一一阐释。

一、原始朴拙意象风原始的意象风,是原始人生命自然状态的发散表现,是直觉感受的表达。

通过鲜明、夸张的表现与外貌特征的塑造,直截了当地表达心灵。

原始意象风的生成基于原始人主客未分的混沌心理状态。

雕塑的外型特征按基本形分类,眼睛的塑造或是两个凸球,或是阴刻线纹,或是凹洞。

泛神论与空间恐惧在此演化为造型手法的稚拙与朴野,这种意象反映了原始人对事物的模糊直觉,在造型上体现为把对象归纳为简单、不规则的几何形,是盛行于后世写意风与抽象风的基础。

谢榛云:“至于拙,则浑然天成,工巧不足言矣。

”(《四溟诗话》)由此中国雕塑走上或拙或巧,或宁拙勿巧,或拙中见巧,最后达至由巧入拙之路。

二.商代诡魅抽象风“虽不该备形妙,颇得壮气,陵跨群雄,旷代绝笔。

”(谢赫《古画品录》)与原始意象风呼应的是商代始大行其道的抽象风,东方的抽象,带着神秘主义色彩,它是万物有灵与抽象本能的结合。

其神秘,富于图腾意味;其抽象,乃视复杂事物为简单之概念。

三星堆青铜雕塑的特征集中体现了诡魅的抽象之风。

它有别于根据美的原则简化组合、表达审美理想于意蕴的现代主义抽象构成。

它像文字的生成一样,有象形、会意、形声,有天象、地脉,有不可知的虚无。

因此,弧、曲、直、圆、方等线面体概括了对风、雨、雷、电、阴、阳、向、背的认识,此中有许多令人费解的密码。

但从云纹图案、鸟头纹、倒置的饕餮,可以显而易见抽象风形成的原型。

其恰如司空图所言:“俱似大道,妙契同尘。

离形得似,庶几斯人”。

(《二十四诗品》)三.秦俑装饰写实风“惟其富瞻雄伟,欲为清空而不可得,一旦见之,若厌膏粱而甘藜藿,故不觉有契于心耳”(周密《浩然斋雅谈》)秦俑的写实风,带着装饰意味,较之于商代的抽象更贴近生活的情感以及自然形体的特征。

它塑造的方式是通过对客观形体结构的整理、推敲和概括,向有机几何体过渡,继而以线、面、体的构成完成整体之塑造。

众多人物的塑造在装饰风手法的统一之下,整体气势更觉恢宏。

秦俑在一些局部处理和人物背后的刻划方面极为用心,它展示的是多维空间。

即使是跪射式武士的鞋底,其千针万线也表现得细致入微。

秦俑的纪念性强,几何体的构造及整体概括性增加了其空间感,只不过强大的“军阵”是埋于地下。

秦俑的装饰写实风为我们提供了在现实物质形体结构中寻找形式的可能。

它是区别于西方写实主义的中国式写实,这“写实”体现了东方人善于将形体平面化的倾向。

四.汉代雄浑写意风“大用外腓,真体内充。

返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雄浑》)我以为汉代的意象风是中国雕塑最强烈、最鲜明的艺术语言,它是可以与西方写实体系相对立的另一价值体系。

汉代写意雕塑从形式与功用上分为二类;第一类是以霍去病墓前石刻为代表的纪念碑类,第二类是陪葬俑。

霍墓石刻不仅是楚汉浪漫主义的杰作,也是中国户外纪念碑形式的代表。

它的价值体现在:其一,借《跃马》、《马踏匈奴》赞美英雄战功,这较之于西方直接以主人骑马或立像雕塑表现更富于诗性的想象,这是中国纪念碑的“借喻法”。

其二,以原石、原形为体,开创了望石生意、因材雕琢的创作方式。

这种方式的哲学根基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一方面尊重自然、时间对石头的“炼就”,另一方面融入人的创造。

这与以希腊为代表的西方雕刻相比,更显中国人重“意”的艺术表现思维方式。

西方人的以物理真实为依据而打造、磨练石头,使之合乎事理,并通过对生理的刻划来表达形体的量和力。

而中国雕塑直接借助原石的方式,则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了自然的力量,这对建于室外的纪念碑雕塑无疑是最为合适的艺术表达。

看汉代霍去病墓前石雕:一是“相原石”,先审视石材形状大体近似何物;二是“合他我”,这是对象与作者的契合;三是“一形神”,在整体把握的大略雕刻中从石里剥出体、面、线,使材料、物象、作者融三为一。

我在《写意雕塑论》一文中曾写道:中国雕塑有史以来以两种形式最为显著,室内为佛教造像,室外为陵墓道前的石人、石兽。

前者由于有严格造像法限制和虔诚的宗教情感之制约,故大都合于法度,不似后者,超然、豪放、自在为之,也许是置于室外的缘故,若刻划太实了,就失去了与天地争空间的雄强之势,所以古代大量的陵墓雕刻像总是保持着一定的自然形态,稍加雕琢,便神气活现、巍然磅礴。

这种风格至汉代达到鼎盛,所憾的是汉代以降,此风渐衰。

至近现代,又因西洋雕塑传统的介入,中国雕塑大有以西方写实主义为体、为用的倾向。

时至今日,以西方现当代艺术为参照之势愈演愈烈,故那种存在于我们文化中的写意精神未能得到很好的继承与发扬。

与陵墓石刻相应的是地下陪葬俑。

这些以陶、泥塑就的俑,从无到有,必须先酝酿于艺人心中,现实生活的温情与苦难、农耕渔牧、劳作将息都要一起陪主人埋于地下。

手制与模制的工艺决定了作者必须以最简之手法表现神意。

形体的扁平和势态的夸张及面部的简约模糊构成了俑的独立审美价值。

这种个体造型还要服从于整体的情节与叙事性,因为陪伴主人的是由俑组成的“社会群体”。

所以汉俑的一个重要风格特征是每个俑都有着欲与外部联系的表情或动态趋势,有着与他人交流的“场”。

常常我们看到出土俑时,便觉得是从某群体背景中走出来一般。

汉俑,为陪葬而作,但它投射了工匠们对极乐世界的遥想。

不可否认,雕塑是现实的投影,但其撼人心处,正在于华夏民族汪洋狂恣的想象气魄凝结于此。

神意的瞬间,细节的捕捉,生命的真实,无不洋溢着浓郁雄浑的情韵。

五佛教理想造型风“佛非下乘,法超因位,果的难彰,寄喻方显。

谓万德究竟,环丽犹华,互相交饰,显性为严。

”(法藏《华严经探玄记》第一)与汉代写意风有着明显风格区别的是佛教理想化的造型风。

庄严与慈悲是超越现实造型的精神基础。

它外化为形式,这形式综合了严谨的法度与理想的形态,它弥漫着普渡众生的慈光。

从形式看,如果说汉代雕塑重“体”的话,佛教艺术则发展了中国雕塑艺术中线的元素。

这主要是由于画家参与佛像范本的创制。

两晋南北朝时期,各地佛寺石窟画师荟萃,西域佛画仪范与汉民族审美尚好融会。

卫协、顾恺之、张僧繇等画家参与佛教绘事。

东晋顾恺之在《论画》中说卫协“七佛”伟而有情势;师学卫协的张墨则“风范气韵、极妙参神”;陆探微启“秀骨清像”一格,其人物“使人懔懔,若对神明。

”;张僧繇创“面短而艳”之体。

曹仲达立“衣服紧匝”之法;陆探微之子陆绥“体运遒举,风力顿挫,一点一拂,动笔新奇。

”曹衣出水风格的佛像出自印度笈多式佛像,在后世佛像雕铸中被奉为图本、仪范。

张僧繇笔不周而意周的“疏体”风格样式作用于盛唐以后。

杨子华身躯修长秀美,天衣微扬,神情含蓄的风格影响于隋唐至初唐。

吴道子、周昉等画家在绘画上用“线”的成就对佛教造像也都起着作用、影响。

佛教由印度的东传是以佛、法、僧三位一体的形式出现的。

佛即佛像。

“设像传道”为其传播最基本手段,集画家、雕塑家于一体的东晋戴逵、戴颙父子所谓“二戴像制”传于当代及后世。

很显然,画家对雕塑中线的运用与提高,线与刻与塑与体与面的关系及处理方面,贡献不言而喻。

线的功能一般有三种:一者表现轮廓;二者表现体积;三者表现精神——神韵。

佛教雕塑中的“线”为神韵而生,典雅、悠游、流畅、圆润、华滋、静穆,它顺圆厚之体而流动延伸。

由于佛教艺术受希腊影响,因此这种线可上溯到希腊,但不同的是佛像的形体造型较之于希腊雕塑,更具有远离生理结构的形式感。

佛教造像的理想模式还涉及到面的开相、表情的慈悲、手相的各种程式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整体传达的“大自在”。

限于篇幅,在此仅就线条加以简论。

佛教乃至整个中国美学之“线”,要之在润:“气厚则苍,神和乃润。

”“不丰不腴,不刻不隽”。

(《二十四诗品》)六宋代俗情写真风“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庄子》)佛教雕塑到了宋代则明显转化为世俗题材和写实风格。

凿于南宋绍兴年间的大足石窟136窟八菩萨像,129窟数珠观音,宝顶山的父母恩重经变相,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的侍女像,江苏吴县紫金庵罗汉像,这些雕塑除外形上表现为世俗的写真风外,与之相呼应的内心活动的特征,即身体姿态手势、瞬间表情的捕捉与刻画更接近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

一些罗汉被塑造成睿智,有异禀的知识分子,常常在道具、衣纹细节等方面的刻划上形态酷似,质感的逼真为我们所惊奇赞美。

总之,宋代写真风的特点可归纳为:题材的世俗化、形象的生活化、心理人情化、手法逼真化,内容及形式与宗教教义背道而驰,形成表现生活的画卷。

王衡揭示其旨:“没华伪之文,存敦厐中朴;拔流矢之风,反(返)宓戏(伏羲)之俗”。

(《自纪》)七帝陵程式夸张风大型陵墓石刻肇始于汉代,南朝和唐代的作品代表了陵墓石刻的最高成就,其程式化的夸张风介于俑和汉代石刻写意之间。

南朝时期的辟邪则具有诡魅的抽象意味,与原始图腾、楚汉浪漫同属一个造型体系,通过对比因素在视觉上造成体量的庞大、凝重、厚硕、时时蓄聚着冲击的张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