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1.2.1 物质的酸碱性教案
九年级科学上册1.2物质的酸碱性导学案1(无答案)浙教版
物质的酸碱性课题学习目标1。
学会区分酸性、碱性溶液。
2。
知道什么是酸,什么是碱。
知道酸碱性有强弱之分重点认识常见的酸和碱。
难点通过电离方程式总结出酸和碱的定义。
【课前自学课中交流】课堂教学设计一、酸的学习质和碱性物质。
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是两类基本的物质.如:人的胃液共同点。
当堂训练1.2003年初,受广东部分地区出现非典型肺炎的影响,宁波市白醋,板蓝根等商品因市民恐慌而被抢购.其实,白醋是一种有味,具有性,而橘子汁、番茄酱、苹果、柠檬汁等也具有一定的性.2.浓硫酸具有很强的性,如果皮肤上不小心沾有浓硫酸,应立刻,再.3.烧碱、洗涤剂等物质的水溶液具有一定的性,它们有一定的性.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强酸的是()A、浓盐酸B、浓醋酸C、硫酸D、硝酸5.下列物质中既具有强腐蚀性又具有强碱性的物质是( )A、蔗糖水B、石灰水C、氢氧化钠水溶液D、浓硝酸课后作业:完成作业本A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第一章第2节物质的酸碱性》学历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九年级上册
《物质的酸碱性》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时的学习主题是《物质的酸碱性》,学生将了解物质酸碱性的基本概念、常见的酸碱物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是酸碱学习的起始课,为后续深入学习酸碱反应原理及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1. 理解酸碱性的基本概念,知道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
2. 认识常见酸碱物质及其基本性质,能够识别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3. 掌握用酸碱指示剂初步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能够安全进行简单的酸碱实验。
5.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与酸碱有关的问题的能力。
三、评价任务1. 学生对酸碱性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及课后小测验进行评价。
2. 学生识别常见物质酸碱性的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互动问答进行评价。
3.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考核和实验报告进行评价。
4. 学生分析解决生活问题能力通过课后讨论及课堂小组汇报进行评价。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酸碱性的概念,如柠檬汁与肥皂水的反应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2. 概念讲解:详细讲解酸碱性概念、pH值表示方法及常见酸碱物质的基本性质。
3.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实验,并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4. 学生实践:学生动手操作,检测生活中常见物质的酸碱性,并记录实验结果。
5. 讨论交流: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实验结果,探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酸碱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及重要性。
五、检测与作业1. 完成课后小测验,检测学生对酸碱性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2. 完成课后作业:收集生活中常见物质的酸碱性信息,并撰写实验报告。
3. 预习下一课时内容,准备相关问题,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应反思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如对概念的理解、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等。
2. 教师反思: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如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反应如何、哪些环节需要改进等,以便于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
1.2 物质的酸碱性(一)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学案
1.2 物质的酸碱性(一)我们经常接触的物质中,有的具有酸性,有的具有碱性,如人的胃液就具有酸性,它能杀灭细菌和帮助消化。
工农业生产中,也常要用到许多酸性或碱性的物质,如硫酸、烧碱等。
一、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1、电离: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电离。
2、电离的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如氯化钠的电离:NaCl = Na+ + Cl -3、常见物质的电离方程式:KNO3 = K+ + NO3-NaOH = Na+ + OH -Na2SO4= 2Na+ + SO42-说明:在电解质溶液里,所有的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和所有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二、酸和碱1、酸:在水中电离出的阳离了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如盐酸、硫酸、硝酸等。
(1)酸根:酸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如SO42- 是H2SO4 的酸根。
(2)注意概念中的“全部”二字,因为有的物质也电产出氢离子,但还电离出其他阳离子,则该物质不是酸,如NaHSO4 = Na+ + H+ + SO42-。
2、碱:在水中或熔化状态下电离出的阴离了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1)常见碱的电离:NaOH = Na+ + OH - Ca(OH)2 == Ca2+ + 2OH-Al(OH)3 === Al3+ + 3OH -(2)实验室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具有碱性的物质有烧碱(氢氧化钠)、熟石灰(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氨水等。
三、酸碱指示剂1、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或碱性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
(1)常用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酸试液(2)常用指示剂及其在酸性、碱性溶液中的颜色酸性溶液(PH<7)无色2、自制酸碱指示剂(1)取一些月季花、菊花、丝瓜花、一串红等植物的花果枝叶切碎捣烂,用酒精浸制,所得的浸取液可当做酸碱指示剂。
(2)取食盐水、白醋、石灰水等试验,它们分别能使上述自制酸碱指示剂变什么颜色?四、溶液的酸碱度—pH1、溶液的酸碱度: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叫做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表示。
九年级科学上册 1.2 物质的酸碱性教案 (新版)浙教版
2.出示幻灯片十一(测定物质酸碱性强弱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学生齐读幻灯片上展示的测定酸碱强弱的方法。
第一步: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试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
第二步: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与哪种颜色最接近。从而确定溶液的pH值。
教学准备:石蕊试液、无色酚酞、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pH试纸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记录
教学过程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可以分为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也知道了什么是酸,什么是碱。你们想不想测一测一些物质是酸性物质还是碱性物质?
1.出示幻灯片一:
判断物质的酸碱性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石蕊试液(指示剂)。
第三步:根据pH值来判断溶液酸碱性强弱。
3.探究实验三:将学生分成10个小组,甲组做前5个,乙组做后5个。
(1)利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试下列物质的pH:
菠萝汁、醋、自来水、洗洁精、牙膏、汽水、胃舒平片、洗发水、校园里的土壤、茶水。
(2)学生填表交流。
甲组
物质PH值酸碱性碱性较强碱性较弱中性酸性较强酸性较弱菠萝汁醋
自来水洗洁精牙膏乙组
物质PH值酸碱性碱性较强碱性较弱中性酸性较强酸性较弱汽水胃舒平药片洗发液校园中的土壤茶水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分析。教师适当讲评。
(三)总结巩固。
1.(提问)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由学生总结新课内容)
出示幻灯片十二(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①石蕊试液可以用来测定物质的酸碱性。②pH试纸可以用来测定物质酸碱性及其强弱。
A石蕊试液B pH试纸C石蕊试液和pH试纸都不行D酸碱指示剂
④.实测得人体内一些液体的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九年级科学上册1.2.1物质的酸碱性教案(新版)浙教版
小结:某些碱性物质有一定的去污能力,可以作为洗涤剂。
介绍:氢氧化 钙在农村就经常作为土壤的改良剂。(根据 实际情况 ,可作为补充介绍)
碱都有碱性的原因-------引入碱的定义
并注意引导学生区分碱和碱性。
前面讲了酸性物质、碱性物质,那么如何来判断呢?学生讨论回答。
用浓硫酸做实验时应该注意:一定要先用干布擦拭,再用大量的水冲洗。先后顺序不能对调,否则皮肤会被烫伤。(可补充实验,浓硫酸和水产生大量的热。)
酸都有酸性的原因-------引入酸的定义
并注意引导学生区分酸和酸性。
不知道大家能否猜一下,我们人体中哪个器官里有盐酸?——胃。
过渡实验:让每个学生倒一些洗涤剂在手上,有种气味时,都必须用手轻轻扇动。
实验: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溶液、浓硝酸溶液,在白纸上写字,纸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再用玻璃棒戳纸的不同位置,看哪些地方容易被戳破?(教师完成,因有一定 的危险性)
说明:浓硫酸具有 强的腐蚀性。
更明显的实验:用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划在火柴梗上,看现象。(多媒体投影)
生活经验:冬天,用洗衣粉洗过的手容易开裂。
2.碱性物质
教师向学生演示两大强碱:
氢氧化钠、氢氧化钾,观察颜色、状态。
生活中,纯碱、洗涤剂、肥皂都为弱碱性物质。
生活经历:家里洗碗只用自来水, 不能把碗洗干净;但在水中加点洗涤剂, 就可以把碗洗的很干净。
学生演示:用湿布去擦有油污的烧杯,观察现象,用湿布浸一下烧碱溶液再擦,有何现象?注意:烧碱是种强碱,也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小心,不要直接接触它们。
1.2.1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有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说出典型的强酸和生活中常见的弱酸性物质;确认强酸具有腐蚀性。说出典型的强碱和 生活中常见的弱碱性物质;确认某些碱性物质具有一定的去污能力。
【中小学资料】九年级科学上册 1.2《物质的酸碱性》教案 (新版)浙教版
物质的酸碱性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有酸性和碱性之分。
说出典型的强酸和生活中常见的弱酸性物质;确认强酸具有腐蚀性。
说出典型的强碱和生活中常见的弱碱性物质;确认某些碱性物质具有一定的去污能力。
21教育网2.会用石蕊试液测定物质的酸碱性,知道物质酸碱性强弱可用pH值的高低来表示,会用pH 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常见物质酸碱性的辨别。
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测定。
2.教学难点:物质的酸碱性和酸碱性强弱的区别。
教学过程:【导入】引入新课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水果引入,教师可以拿青苹果、柠檬、没有熟的桔子展示给学生看看,也可以让学生来尝尝。
这些常见水果的酸味让人“回味无穷”。
而这些之所以有这样的味道,是因为其中含有一种叫酸的物质。
酸一般具有酸味。
【讲授】新课讲授1、提问:除了常见的水果外,你立即会想到的酸性物质是什么?(醋)演示实验:取一瓶食醋,倒一点在烧杯中。
闻一闻,它的气味。
学生演示,发现问题后,教师纠正学生错误。
提问:为什么要轻轻扇动呢?( 减少对呼吸系统的刺激)2、教师向学生演示三大酸:盐酸、硫酸、硝酸观察颜色、状态。
指导学生扇闻。
具有相同的特性。
3、电离: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解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在水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而盐酸、硫酸、硝酸都属于酸,这些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
书写电离方程式: H2SO4=2H++SO42- HCl=H++Cl- HNO3=H++NO3-我们把SO42- Cl- NO3- 称为酸根离子。
4、让学生倒一些洗涤剂在手上,有什么感觉?——有些滑。
生活经验:冬天,用洗衣粉洗过的手容易开裂。
这些物质是碱性物质。
教师向学生演示两大强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观察颜色、状态。
生活中,纯碱、洗涤剂、肥皂都为弱碱性物质。
生活经历:家里洗碗只用自来水,不能把碗洗干净;但在水中加点洗涤剂,就可以把碗洗的很干净。
九年级科学上册1.2物质的酸碱性教案浙教版
第二节物质的酸碱性[教材分析]《探索物质的变化》是物质科学中重要的内容,而在这一章节内容中,酸、碱、盐这三类物质之间的变化又构成了物质变化主体。
所以认识这三类物质就是首先要掌握的基础.这一节就是带领学生来认识酸这类物质以及它的主要性质。
第一课时主要是初步认识酸这种物质,主要是能知道它的概念,离子组成等基础知识,另外,在这一课时中要能区分酸性物质和酸,能把这两者的不同区别开来,以免在以后的学习中造成混淆,并能用简单的方法:酸碱指示剂来鉴别出酸性物质.这样,就为以后的酸的通性以及碱的通性,盐的性质以及更复杂的物质之间的反应奠定基础.在教学时,将教材适当进行调整,将用酸碱指示剂来鉴定溶液的酸碱性提到酸的概念前面进行教学,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清楚,酸碱指示剂是用来鉴定物质的酸碱性的,它只能测出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而不是用来鉴定酸和碱的,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将酸和酸性物质这两个概念混淆。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酸碱指示剂及其使用方法,知道酸碱指示剂能用来来鉴别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能正确使用PH 试纸。
2、知道酸的概念,能用酸的概念区分酸这种物质。
2.过程和方法能用酸碱指示剂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3.态度、情感和价值观通过“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活动,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用不同的方法或者不同的试剂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酸性物质合酸的区别;酸的概念的形成。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具学具]盐酸、硫酸(浓,稀)、硝酸、,酚酞、石蕊试剂,蓝色红色石蕊试纸,白醋、水、酸果汁、盐酸,玻璃棒、点滴板.[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了物质的酸碱性,已经知道用PH试纸能来测定物质的酸碱度,并已经学会了正确使用PH试纸的方法.同时,在八年级学习的基础上已经对化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如:离子,酸根等基本概念都有掌握,对科学探究也已经较为熟悉,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九年级的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方法和自己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
浙教九上科学1.2 物质的酸碱性 第1课时 学案
1.2 物质的酸碱性第1课时学案课题 1.2 物质的酸碱性第1课时章 1 学科科学年级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电离的过程2.初步认识酸性、碱性的概念3.了解酸、碱的概念方法与过程目标: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展“自制酸碱指示剂”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重点】 1.常见物质酸碱性的辨别2.酸和碱概念的形成【教学难点】酸和碱概念的形成【导学方法】考点精讲,讲练结合,课后巩固【课前预习】一、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1.电离:一些物质_______或_______而形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如盐酸在水中电离会产生自由移动的_______和_______。
2.酸性物质和酸(1)酸性物质:一般具有_______,如_______、橘子汁、盐酸等。
(2)酸:在电离时生成的_______全部是_______。
(3)酸根:某种酸电离时产生的_______叫做这种酸的_______。
如SO4是_______的酸根离子。
3.碱性物质和碱(1)碱性物质:一般具有_______,如_______、氨水、氢氧化钠等。
(2)碱:电离时生成的_______全部是_______。
二、酸碱指示剂4.在酸性或碱性溶液里能显示出_______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通常简称指示剂。
5.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_______色,遇碱变_______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变_______色,遇碱变_______色。
学习探究【新知导入】活动将少量食醋倒入烧杯中,用手扇动气流,闻一闻,它的气味是什么样的?【合作探究】一、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1.什么是电离?电离方程式如何书写?2.什么是酸?常见的酸有哪些?酸的电离方程式书写?3.什么是碱?常见的碱有哪些?碱的电离方程式书写?4.练一练:(1)下列各组离子中,均是由酸电离产生的是( )A.H+、Cl-B.K+、SO42-C.Cu2+、SO43-D.Na+、OH-(2)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常需经历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如对酸的认识就是如此。
1.2.2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
8. 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通过课前的自主探索和课后的拓展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并主动寻找学习资源。
9. 反思总结能力: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八、重点题型整理
1. 物质的酸碱性判断
题型:请判断下列物质是酸性物质、碱性物质还是中性物质,并说明理由。
示例:
- 硫酸铜溶液:酸性物质,因为硫酸铜在水中会电离出硫酸根离子和铜离子,生成酸性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碱性物质,因为氢氧化钠在水中会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生成碱性溶液。
- 蒸馏水:中性物质,因为蒸馏水中不含有酸性或碱性离子,其pH值接近7。
答案:
- 使用pH试纸测试溶液酸碱度的步骤:
1. 取一片pH试纸,放入溶液中完全浸湿。
2. 取出试纸,用干净的玻璃棒或手指轻轻挤压,使多余的水分流出。
3. 将试纸放在白纸上,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
4. 根据试纸的颜色变化,对照pH值色板,确定溶液的pH值。
4. 酸碱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题型:请举例说明酸碱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解释其原理。
示例:
- 柠檬汁去除水垢:柠檬汁中含有酸性物质,可以与水中的钙镁离子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钙盐和镁盐,从而去除水垢。反应方程式为:C6H8O7 + CaCO3 → CaC6H5O7 + CO2 + H2O。
- 肥皂的去污原理:肥皂是一种碱性物质,可以与皮肤上的油脂和污垢中的脂肪酸反应,生成肥皂分子和甘油,从而去除污垢。反应方程式为:RCOOH + NaOH → RCOONa + H2O。
1.2物质的酸碱性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浙教版)
-《探索化学奥秘》:介绍酸碱性判断的实验方法和原理。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生活中常见的酸碱性物质,了解其酸碱性对生活的影响。
-设计实验,观察不同酸碱性物质混合后的现象,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定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并提供帮助和解决方法。
-结合学生的作业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另一部分学生则较为被动,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励。此外,部分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容易产生挫败感,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
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对于学生的不足之处,教师应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关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在课程学习中的综合素质。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物质的酸碱性”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物质的酸碱性”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物质的酸碱性”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1.2物质的酸碱性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浙教版)
科目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1.2 物质的酸碱性 学案1
物质的酸碱性【学习目标】1.了解酸碱指示剂及其使用方法。
2.会正确使用pH试纸。
3.会应用pH与酸碱性的关系解释相关现象。
【学习重难点】酸碱指示剂及其使用方法。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判断物质酸碱性的方法:用判断溶液的酸碱性2.常见的指示剂和它们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的颜色指示剂酸性溶液碱性溶液石蕊试液(紫色)酚酞试液(无色)蓝色石蕊试纸红色石蕊试纸3.溶液的酸碱度:A.pH是反映物质的指标,它的范围通常在之间,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常温下,pH 7时,溶液呈酸性,pH越,酸性越强;pH 7时,溶液呈中性;pH 7时,溶液呈碱性,pH越,碱性越强。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法:用洁净的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对照,便可粗略知道溶液的pH。
4.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意义:通过测定pH,可以了解空气污染情况。
人体健康状况。
农作物生长情况等。
正常雨水pH 7,原因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酸雨是指pH小于的酸性降水。
人体血液的pH为。
当血液中的pH降到7.0以下或升到7.8以上时,人就有生命危险。
二、课堂练习1.下列物质中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选项 A B C D物质玉米粥橙汁牛奶肥皂水PH 6.8 3.5 6.5 102.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值的正确操作是()A.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B.将pH试纸浸在待测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颜色变化C.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与比色卡对比D.用胶头滴管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3分钟后将试纸与比色卡对比3.有一食品包装说明书中注明防腐剂是苯甲酸(C6H5COOH),张华同学查资料得知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可用食品防腐剂。
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不合理的是()A.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B.相同浓度的苯甲酸溶液的pH比醋酸的pH大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D.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4.有A、B、C三种溶液,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C遇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均无变化,则三种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A>C>B B.C>B>AC.B>A>C D.B>C>A5.右图为喷墨打印机工作原理示意图,溶解在打印墨水(pH:7.5-9.0)中的染料,从喷嘴喷到打印纸(pH:4.5-6.5)上,变为不溶于水的固体。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教案(含教学反思+习题)《物质的酸碱性》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第2节物质的酸碱性一、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学会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技能,学会观察与实验。
2.通过观察、实验知道物质有酸性和碱性物质,知道一些典型的强酸和强碱并确定它们具有腐蚀性,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并确定某些碱性物质具有一定的去污能力。
3.学会用石蕊试液测定物质的酸碱性,知道物质的酸碱性强弱可用PH高低来表示,会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科学探究的一些方法----怎样进行观察、怎样进行实验等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
三、情感与价值观1.让学生了解科学即生活、生活即科学的本质。
2.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认识到学习科学的价值。
3.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事物。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培养安全实验的习惯。
认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物质酸碱性及酸碱性强弱测定方法。
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认识;pH的大小与物质酸碱性强弱的关系。
同学们,你们闻过醋的味道吗?什么味道?你还尝过哪些有酸味的东西?这些都是酸。
我们身边吃的用的物质有很多,哪些是酸性的?哪些是碱性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如何?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主题。
1.如何测定酸碱性师:看了大家刚才举到的这些例子,酸的我满嘴都是口水,牙都要到了。
这些物质在我们科学当中都属于酸性物质。
你能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测定他们的酸碱性吗?学生回忆相关知识。
师:我准备了一些大家刚才讲到物质,请你来测一测他们的PH值。
学生活动:测定溶液的PH值。
(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将已学知识运用与本节课,达到温故旧知识的目的,同时也让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得到锻炼。
)师:通过测定溶液的PH值,我们可以知道溶液的酸碱度,进而我们知道了这种溶液的酸碱性。
这样就能将酸性物质找出来。
那有没有其他方法,更直接地来找出酸性物质呢?(出示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这两种试液可以在酸性物质或酸性溶液中能显示出不同的颜色,我们把他们成为酸碱指示剂。
1.2 物质的酸碱性学案--2021—2022学年浙教版九上科学
第二讲物质的酸碱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别物质的酸性或碱性,能区分典型的强酸和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典型的强碱和生活中常见的弱碱物质。
习惯与方法:能正确使用酸碱指示剂测定物质的酸碱性。
能正确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重点知识复习物质的电离电离:一些物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表示电离的方法:电离方程式例如:NaCl==Na++Cl-;(NH4)2SO4 ==2NH4++SO42-。
注意:书写电离方程式,不需要条件,但要配平,使质量守恒,且正负电荷的总数相等,原子团不能拆开写。
三大强酸的电离方程式:HCl==______________;H2SO4==______________;HNO3==______________。
酸的定义:酸分子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阳离子)和酸根离子(阴离子)。
我们把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酸是纯净物。
注意:电离出氢离子的物质不一定是酸,例如NaHSO4 = Na++H++SO42-,属于盐类。
因为酸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
所以,酸具有共同的性质(即酸性),其实就是H+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的酸性物质:食醋、盐酸、硫酸和硝酸,还有番茄汁、苹果汁、柠檬汁、橘子汁等。
碱的定义和碱性物质碱:物质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氨水是NH3的水溶液,也显碱性。
原因:①氨气遇水反应生成NH3·H2O②NH3·H2O电离出OH—碱性物质和碱物质的溶液中只要含有OH—,就显碱性,Na2CO3溶液显碱性,是碱性物质,但它不是碱,而是盐类。
碱一定有碱性,是碱性物质,但碱性物质不一定是碱。
注意:酸和碱是物质类别的名称,而酸性和碱性是物质的性质范畴的概念。
酸和碱分别显酸性和碱性,但能显酸性和碱性的物质不只是酸和碱。
酸碱指示剂能跟酸性或碱性物质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注意:酚酞遇酸不变色,但是使酚酞不变色的不一定是酸性溶液,也可能是中性溶液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pH:反应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指标,范围在0~14之间使用方法: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试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半分钟内),看与哪种颜色最接近,从而确定被测溶液的注意:酸性溶液稀释时pH逐渐增大,但不会大于或等于7;碱性溶液稀释时pH逐渐减小,但不会小于或等于7。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1.2《物质的酸碱性》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第二节物质的酸碱性【内容来源】九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一章【主题】第二节物质的酸碱性【课时】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测定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意义;知道物质酸碱性强弱可用pH值的高低来表示2.过程与方法会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物质酸碱性和酸碱性强弱的测定。
教学难点:物质酸碱性和酸碱性强弱的区别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回顾:同学们回顾一下是酸、碱的定义以及常见的酸碱有哪些?【教师活动】情景一生活中如果我们不小心被蜜蜂蛰了,会觉得又痛又痒,患处还会迅速的红肿起来,有经验的人会告诉我们这时候用肥皂水或者苏打水涂抹患处,这样痛痒的感觉会逐渐缓解,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情景二在我国西北地区,土壤的盐碱化程度较高,在这样的土壤里种植植物,植物很难生长,这样又导致沙漠化,使得植物更难生长,你知道植物在碱化的土壤里为什么不易生长?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物质的酸碱性第二课时。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指示剂,用紫色石蕊试液测定物质的酸碱性,有什么缺点?【学生回答】紫色石蕊试液虽然能够测定物质的酸碱性,但不能反映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二)新课教学土壤的酸碱性的强弱对农作物生长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测定土壤的酸碱性非常必要。
(ppt展示3副图片)【教师提问】物质酸碱性强弱如何测定呢?(常用的方法是pH试纸)【概念讲解】引出pH值,pH是反映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指标。
范围通常在 0 ~14 之间。
以及pH大小介绍。
【教师示范】pH试纸的使用: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试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与哪种颜色最接近,从而确定被测溶液的pH,根据pH便可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强弱。
(注意:用过的玻璃棒要再次使用的话,先要用蒸馏水冲洗。
)图示:酸碱性强弱 pH试纸不同颜色对照 pHpH的范围:0——14[教师提问]1.我们在使用pH试纸有哪些注意事项呢?试纸不可直接伸入溶液中。
【教学设计】《物质的酸碱性》(第1课时)(科学浙教九上)
《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是浙教科学九上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第2节物质的酸碱性的第1课时,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类物质,人们在生活、生产中经常需要接触它们,所以学生应该对它们有所了解,学生能够举出一些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并对它们的性质有一些了解。
所以在教学中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有效教学,防止“零起点”。
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和培养,学生应已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和营造小组合作交流氛围的能力。
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学会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技能,学会观察与实验。
(2)通过观察、实验知道物质有酸性和碱性物质,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并确定某些碱性物质具有一定的去污能力。
(3)学会用石蕊试液测定物质的酸碱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科学探究的一些方法------怎样进行观察、怎样进行实验等使感受到科学探究学习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了解科学即生活、生活即科学的本质。
(2)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认识到学习科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两类物质的一些性质。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两类物质的一些性质。
柠檬汁、食盐、盐酸、硝酸、硫酸、氢氧化钠、石灰水【互动探究】 同学们已经学习化学有一段时间了,你们会发现化学与生活联系的很紧密,往往生活中有许多看似平淡无奇的现象中,背后往往隐藏着深刻的奥秘,只要我们仔细观察思考,也许你也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如果不相信的话,就让我们来看看生活中见到的一个现象,加醋后的紫甘蓝会有什么变化?倾听,跟着教师一起回应。
情景展示1:展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含酸物质【分析】食醋中含有醋酸,柠檬、柑橘等水果中含有柠檬酸,醋酸、柠檬酸都属于酸,且都有酸味,都具有酸性。
电动车用的铅蓄电池中含有硫酸,也属于酸,具有酸性,但没有酸味。
【提问】酸性、酸味和酸三者的关系是什么呢?【总结】具有酸味的物质,一般都是酸性物质,但酸性物质不一定都具有酸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某些碱性物质有一定的去污能力,可以作为洗涤剂。
介绍:氢氧化钙在农村就经常作为土壤的改良剂。(根据实际情况,可作为补充介绍)
碱都有碱性的原因-------引入碱的定义
并注意引导学生区分碱和碱性。
前面讲了酸性物质、碱性物质,那么如何来判断呢?学生讨论回答。
科学学科九年级(上)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
1.2.1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有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说出典型的强酸和生活中常见的弱酸性物质;确认强酸具有腐蚀性。说出典型的强碱和生活中常见的弱碱性物质;确认某些碱性物质具有一定的去污能力。
2、会用石蕊试液测定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重点
酸、碱的定义,物质酸碱性的测定
教师演示: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稀硫酸溶液。学生观察现象。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是稀硫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学生讨论,提出实验方案,然后实验,得出结论。
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的实验,由学生完成,并观察记录。
结论: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上课内容
生活经验:冬天,用洗衣粉洗过的手容易开裂。
2.碱性物质
教师向学生演示两大强碱:
氢氧化钠、氢氧化钾,观察颜色、状态。
生活中,纯碱、洗涤剂、肥皂都为弱碱性物质。
生活经历:家里洗碗只用自来水,不能把碗洗干净;但在水中加有油污的烧杯,观察现象,用湿布浸一下烧碱溶液再擦,有何现象?注意:烧碱是种强碱,也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小心,不要直接接触它们。
提问:该如何闻气味呢?
推广:闻任何一种气味时,都必须用手轻轻扇动。
实验: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溶液、浓硝酸溶液,在白纸上写字,纸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再用玻璃棒戳纸的不同位置,看哪些地方容易被戳破?(教师完成,因有一定的危险性)
说明:浓硫酸具有强的腐蚀性。
更明显的实验:用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划在火柴梗上,看现象。(多媒体投影)
【课堂练习】见PPT
修正策略
作业布置
1.《作业本》;
教学反思
备课人:陆淑营
2016年8月31日
注:备课中打“*”号的内容为拓展层次的教学内容。修正策略和教学反思用红色字体。
【讲授新课】
1.酸性物质
提问:除了常见的水果外,你立即会想到的酸性物质是什么?
演示实验:取一瓶食醋,倒一点在烧杯中。闻一闻,它的气味。
学生演示,发现问题后,教师纠正学生错误。提问:为什么要轻轻扇动呢?减少对呼吸系统的刺激。
得出结论:食醋有酸味。它是一种酸溶液,具有酸性。
教师向学生演示三大强酸:
盐酸、硫酸、硝酸,观察颜色、状态。
3.物质酸碱性的测定
方案一:
学生分组:取四支试管,分别盛入①稀硫酸、②稀盐酸和③氢氧化钠、④氢氧化钾溶液。然后在4支试管内分别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并记录石蕊试液在4种溶液中呈现的颜色。
要求:两人一组,第一位同学做①②,第二位同学记录:然后第二位同学做③④,第一位同学记录。
方案二:(此方案更能体现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
酸、碱的定义,物质酸碱性的测定
教学准备
食醋、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蒸馏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烧杯1只、试管3支、玻璃棒2根、白纸2张、火柴1盒、表面皿1个
教
学
过
程
【复习引入】从已学物质的一个性质——溶解性,过渡到物质的另一个性质——酸碱性。从身边熟悉的水果引入:青苹果、柠檬汁、没有熟的桔子,这些常见水果的味道引入酸性物质→引到课题:物质的酸碱性
用浓硫酸做实验时应该注意:一定要先用干布擦拭,再用大量的水冲洗。先后顺序不能对调,否则皮肤会被烫伤。(可补充实验,浓硫酸和水产生大量的热。)
酸都有酸性的原因-------引入酸的定义
并注意引导学生区分酸和酸性。
不知道大家能否猜一下,我们人体中哪个器官里有盐酸?——胃。
过渡实验:让每个学生倒一些洗涤剂在手上,有什么感觉?——有些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