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杜甫诗三首-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杜甫诗三首》优质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杜甫诗三首》优质课件

讲授新课
小结 《春望》写于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它集中地表 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诗的 前四句写都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 充溢离情。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 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 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 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 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会当临绝顶, 一览众山小。
内心激荡 眼界开阔
愿望 { 终当、 终要
全诗主旨:相信自己终 能攀上人生顶峰的豪情壮志。
艺 术 特 色 自远至近,从朝至暮;语言精警,情感饱满。
讲授新课
逐句品读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写乍一远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 种兴奋和惊叹仰慕之情。 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用语言来形容山高,而 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
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
山之高。
讲授新课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 象。前句虚写,泰山的美一言难尽,不如写造物主对其情 有独钟。后句实写,“割”字用得好,突出了泰山遮天蔽 日的形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讲授新课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这两句是写细望。表达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讲授新课
整体感知
国破山河在,
望中所见 { 城春草木深。 情 景 交 融
见中所感 {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讲授新课
家书珍贵 {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融 家 愁 国 恨 于 一 炉

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课件

总结
杜甫一生极为坎坷,特别是在安 史之乱发生以后,他四方飘泊,居无 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里竟至以 舟为家,他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其中95%以上都写于这动荡不安的生活 之中。读过这首诗后,你对杜甫有怎 样的认识?能找到他取得如此伟大成就 的原因么?
返回
板书设计 远望 近望 细望
望岳
返回
春 望
返回
⒊ 说出“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的对比作用。
突出捕吏的凶残和老妇的令人哀怜。
⒋ 哪些诗句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急应河阳役。
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叙述了捕吏乘夜捉人,连老妇人也 未能幸免的故事,表达诗人对人民饱受 战祸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含蓄地揭露了 捕吏的凶残。
⒍ 分析下列词语的意境。
有吏夜捉人,老妇出门看。急应河 阳役,独与老翁别。 夜:表现捕吏对村民突袭搜捕,令 人惊骇。 看:表现老妇机警,为老翁出逃作 掩护。 急:既表现老妇想快些让家庭脱离 危险的心情,也表明前方战事紧急。 独:老妇被捉,儿媳不得出面,只 有与逃回的老翁告别,表现出家庭残破 的凄惨景象。
返回
这首诗歌的题目是《石壕吏》,而内容却 只有两处提到捕吏,请谈谈你的理解。
返回

图片欣赏

板书设计
内容理解
返回
返回
⒈ 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 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 有 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 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岱宗”两句是远望;“造化”两句是近望; “荡胸”两句是细望;“会当”两句是极 望。
⒉ “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 何”(怎么 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 何” 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明, ⒊ 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故鲁地;“青”, 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话是 什 么意思呢?

25杜甫诗三首-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2

25杜甫诗三首-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2

表达诗人对人民饱受战祸的深切同情, 同时也含蓄地揭露了捕吏的凶残。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泰山简介
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岱宗、泰 岳、为五岳之首。 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长 达二百公里。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形 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泰 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而 不乏灵秀与缠绵。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凭添了几 分神秘与深奥。
造化钟神秀
因为“有孙”,所以“母 未去”
没有完整的衣服。裙,这里泛指衣服。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老妇 跟从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应征 兵役 还能够
家里实在没有能打仗的男人了,只有一个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可怜)她进 进出出连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 您让我跟您连夜归营,赶快去应征河阳的兵役,还能来 得及给军营准备早饭呢。
▲合作探究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两句,课本注解为:感伤国事,看 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 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还 有一种通行的解释是:这是拟人写 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 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 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两种解释虽 有区别,但精神是相通的。体会一 下作者的感情,说说你的理解。 两种解释,一是触景生情,一是 移情于物,并无本质区别。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5杜甫诗三首-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25杜甫诗三首-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合作探究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两句,课本注解为:感伤国事,看 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 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还 有一种通行的解释是:这是拟人写 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 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 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两种解释虽 有区别,但精神是相通的。体会一 下作者的感情,说说你的理解。 两种解释,一是触景生情, 一是移情于物,并无本质区别。
7.对《望岳》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C ) 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广大,青青之色,绵延 不绝,齐鲁大地都能望见。 B、“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 “钟”是聚集的意思。 C、“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山的南面和北面,这 句是说泰山高大,使山南山北景色有别,判若昏晓。 D、这首诗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观,颈联从小处着 笔细看,尾联写望岳产生的联想。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 胸 生 曾 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夫:读“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强调疑问语气。 夫如何:怎么样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 泰山南,即山东地区。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故后世 以齐鲁大地代称山东地区。 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 未了:不尽,不断。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三吏”:
《新安吏》《潼关吏》
《石壕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
《无家别》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整体把握: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 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 了长安,到衮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 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 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 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 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 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 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 25 杜甫诗三首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 25 杜甫诗三首课件

望岳 (1)主题思想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 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和积极向上的 进取精神,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2)文脉结构
青未了——绵绵不尽 整体形象钟神秀——神奇秀美 割昏晓——遮天蔽日 望岳 生曾云——气象万千 主观想象入归鸟——幽静深远 凌绝顶——抱负远大
自主探究
教师补充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然后范读 诗歌《望岳》,学生反复朗读诗歌,然后 独立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找出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说说每一联的 两句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自读《望岳》,找出这首诗的韵脚; 3.整首诗表达出一种什么意境,表达出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4.体会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重山小” 所蕴含的哲理,并背诵。
a.如何理解题目“春望”?
(在春天,诗人看到长安的景象,借以抒怀)
b.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c.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联: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修辞: 对 偶
首联写春望所见,满目凄凉。你会解释首联吗?
阴阳:阴指山北,阳指山南。 割:分割。
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 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
三句虚写,表面写造物主独钟泰山,赋以神秀之气, 赏慕有加 。 而实际上抒发了诗人内心感受,对泰山_________
山势之高峻 。 四句实写,极尽夸张之能事,写泰山___________近望颈联: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
设问 修辞),极言诗人初见泰山时 首句是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上《杜甫诗三首》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杜甫诗三首》ppt课件

望岳》 《望岳》 气象雄伟,意境深远。 1、气象雄伟,意境深远。 托物言至,气魄非凡。 2、托物言至,气魄非凡。 春望》 《春望》 运用自对,产生强烈对比。 1、运用自对,产生强烈对比。 《石壕史》 构思巧妙, 暗兼顾。 1、构思巧妙,明、暗兼顾。 情节生动,动人心魄。 2、情节生动,动人心魄。
石壕史》 二、把《石壕史》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或一幕 短剧。 短剧。 [提示]石壕史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 提示] 要善于运用想象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 物,要善于运用想象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 语言和神态; 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 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 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 答:“设题目的是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 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是要合理的补充某些情节或细节, 关键是要合理的补充某些情节或细节,从而 鲜明的再现原作的思想内容。 鲜明的再现原作的思想内容。
杜甫,字子美,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 主义诗人。他怀抱“致君尧舜上,在使风俗淳” 主义诗人。他怀抱“致君尧舜上,在使风俗淳” 的理想,但仕途坎坷,身经离乱, 的理想,但仕途坎坷,身经离乱,看到唐代社 会由盛而衰的转折,就用诗歌抒写情怀, 会由盛而衰的转折,就用诗歌抒写情怀,反映 时事,其作品思想深刻,境界广阔, 时事,其作品思想深刻,境界广阔,有强烈正 义感和鲜明倾向性,风格沉郁顿挫,形式多样。 义感和鲜明倾向性,风格沉郁顿挫,形式多样。 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所处的时代, 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所处的时代,后世称 诗史” 又由于他能忧国忧民, 为“诗史”;又由于他能忧国忧民,被誉为 诗圣” 代表作品: 前出塞》 “诗圣”。代表作品:《前出塞》 《咏怀五百 》《北征》《兵车行 北征》《兵车行》《 三史”“ ”“三 字》《北征》《兵车行》《 村》“三史”“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 》《春望》《闻官军 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 收河南河北》《登高》 》《登高 收河南河北》《登高》。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5 《杜甫诗三首》 课件 (共28张PPT)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5 《杜甫诗三首》 课件 (共28张PPT)

第二部分:写差使的凶横残暴和老妪的痛苦情状。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第三部分:写老妪致词。
(悲惨遭遇 )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别茂盛。 (忧国忧民 )
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 而感到惊心 。
(移情于物,感时伤世 )
烽火连三月, 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 无音讯,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
家书抵万金。 那么宝贵。 (思念家人 )
白首搔更短, 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搔越
短,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浑欲不胜簪。
(叹息衰老 )
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 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下午12时 35分5秒下午12时35分12:35:0521.11.16
岱宗夫如何? 你想知道泰山是什么样子的吗?从
他是谁?
他是唐代最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 的年代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 实,故被誉为“诗史”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作今存1400多首,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 朝由盛而衰这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反映了 人民的疾苦,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揭示了尖锐 的社会矛盾,被誉为“诗史”。又由于他能忧国忧
第四部分:照应开头,暗示老妪已被差使 抓走。
整体把握
1 诗中哪些句子暗示老妇人已经被捉走? 2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杜甫诗三首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杜甫诗三首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十四页,共49页。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市教委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在线作文批阅进 行详细分析。截至2014年11月底,330位优秀教师批阅了120 85篇。在对学生作文总体进行全文筛选后,初步得到学生应用 的各类资料文献(wénxiàn)307篇。关于作文引用的情况,数据显示:
〔解析〕 A.杜甫不是(bù shi)“唐宋八大家”之一;B.作者是在揭露社会 现实的残酷;D.都是实写。
第二十一页,共49页。
7.文学常识填唐空。
李白
(1)杜甫是
朝著名现实主义诗潼人关(s(htóīnréɡnɡ)u,他ān与)吏

称为“李杜”,他的《石壕吏》与《 新安望吏岳(》w《ànɡ yuè) 》
第二十三页,共49页。
B
9.下面(xià mian)对《望岳》和《春望》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临愿望,充分体 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B.“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此句写出了离乱中人共有的一种感 受,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诗人忧愁难解的情状,给读 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与五、六两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语意凝练, 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美,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第五页,共49页。
理解(lǐjiě) 文题
“望岳”,“望”是远远地看,“岳”指山,文中指泰山。本诗 的题目点明了写作的对象和内容。 “春望”即春天所见,“春”点明了“望”的时间,“望”点 明了人的主观行为。 “石壕吏”,“石壕”也叫石壕镇,在现在河南三门峡东南; “吏”即小官,文中指差役(chāi yì)。题目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5杜甫诗三首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5杜甫诗三首课件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赏 析: 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 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 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了杜甫不 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 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望岳》中心:
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 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 景色,抒发了诗人早年的 远大抱负。
• 总括泰山的全貌,突出它的雄 伟高大的山势的句子是: • 描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 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地句子是: • 诗人细望泰山而时间之久,表现 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的诗句是: • 充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 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成 为千古名句的句子是:
八年级语文下册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怀抱“致君尧舜上,在使风俗淳”的理想,但仕途坎 坷,身经离乱,看到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就用诗 歌抒写情怀,反映时事,其作品思想深刻,境界广阔, 有强烈正义感和鲜明倾向性,风格沉郁顿挫,形式多样。 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所处的时代,后世称为“诗 史”;又由于他能忧国忧民,被誉为“诗圣”。代表作 品:《前出塞》 《咏怀五百字》《北征》《兵车行》 “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 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
杜甫的诗歌分类: 成 都 时 期 《蜀相 》 《春夜喜雨》 《江畔独步寻花 》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老 年 时 期
《登高》《 登岳阳楼》
《江南逢李龟年》
这三首诗写于不同的历史时期: 《望岳》写于所谓“开元盛世”, 其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诗中热情 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 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 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 的名篇;《春望》和《石壕吏》写 于“安史之乱”前期,表达了诗人 忧国伤时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同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25《杜甫诗三首》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25《杜甫诗三首》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望”的视角 之间,无尽无了
佛也在感伤
不同
近看:山南山北分昏晓,细 远望:满城荒草丛生,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远望;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近望;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细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极望。
(2)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 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地域之广阔 景色之秀美 山势之高峻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泰山风景
泰山风景
泰山风景
• 2.诗歌大意:首联写望中所见,满目凄凉。国都沦陷,残破不 堪,徒有山河依旧。春天业已降临,但人去城空,乱草丛生。这 一联虽是写景,却也透彻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 颔联借花鸟之景抒感伤之情。花鸟本应使人赏心悦目,诗人因感 时伤别,见到花鸟反自落泪伤心。也可解释为移情于物,花鸟也 是有情物,它们也因悲伤哀怨而溅泪惊心,以此衬托诗人心情。 这两种解释实质上并无区别,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此联以 “感时”承上,以“恨别”启下。
栏目导航
(3)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是哪两句? 说说这两句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的理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 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了 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 的雄心和气概,表达了诗人早年兼济天下 的远大抱负。
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 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2)颔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作者触景生情,抒发了诗人忧国忧 民、思念亲人的深沉感情。
(3)颈联写什么内容?
• “连三月”写战乱时间之长。 • “抵万金”形容家书的珍贵。 • 诗人与家人难通音信,家人的安危使

25《杜甫诗三首》教学课件八年级上册人教版

25《杜甫诗三首》教学课件八年级上册人教版

想象一下,征兵的差吏, 怒气冲冲,大呼小叫会对老 妇“呼”些什么呢? 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选派2-3 位同学当场表演,拒绝反串。 2、可用古代汉语,可用现 代汉语,老妇的回答要忠于 原文情节。 3、对石壕吏的提问展开合 理想象,符合情节,感情丰 富,富有创意。
中心: 含蓄地揭露了石壕吏的凶横 残暴、冷酷无情。 赞扬了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 精神。 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给百姓带 来的家破人亡的巨大灾难的深切 同情以及作者对平叛战争胜利的 期盼。
三 别
三 吏
无 垂 新 家 老 婚 别 别 别
石 潼 新 壕 关 安 吏 吏 吏
朗读竞技
№.1 全班轮流开火车,一人一句,读错 一处扣1分。 №.2 每个小组抽取一名同学朗读,按读 断句和读错音的数量扣分。
石壕吏 杜甫 o )村,有吏夜捉人。 暮投石壕( há 老翁逾( yú )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 yè )城戍( shù)。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qún )。 老妪( yù )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ng)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急应( yì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yè)。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结合创作背景,思考为什么杜甫眼 睁睁看着可怜的老妪被石壕吏捉走?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 月,潼关失守,玄宗仓皇奔蜀,长安沦陷。杜甫 带着妻儿颠沛流离。 国破家亡、民生涂炭的现实和身陷虎口的境 遇大大地升华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激情。他投奔朝 廷,任左拾遗,但因忠言直谏(房琯事件),被 贬为司功参军,这使杜甫政治理想破灭,由宫廷 走向民间。就在由洛阳回华州的路上,杜甫一路 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都 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感慨写下了著名的《三 吏》、《三别》,标志着他的创作达到了现实主 义的高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杜甫诗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杜甫诗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
第十二页,共36页。
你还知道(zhī dào)杜甫的哪些诗歌?背出来给同 学们听。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白日放歌(fànɡ ɡē)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5 杜甫(dù fǔ)诗三首
第一页,共36页。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3.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 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yìjìng)。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河 山,培养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 气概。让学生感受诗人忧时忧国思家的感情。激发学生 对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同情。
第八页,共36页。
1.《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 角度不同(bù tónɡ)。试对此进行具体解释。 首联——远望 仰慕之情 溢于言表 挺拔雄伟 横 跨齐鲁 颔联——近望 神奇秀丽 巍峨高大 颈联——细望 云气层出不穷 心胸为之荡涤 尾联——望中所感 望岳而生登顶之意愿
第九页,共36页。
第五页,共36页。
第六页,共36页。
《望岳(wànɡ yuè)》可分两大层,请试着概 括大意。
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 后两联为第二大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 力表现(biǎoxiàn)的是诗人的感受。
第七页,共36页。
1.《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 角度不同。试对此进行具体解释。 2. 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nǎxiē) 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3. 请赏析本诗优美的词语或诗句,谈谈自己喜欢的 原因。 4.《望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5《杜甫诗三首》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5《杜甫诗三首》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具体 景物
愿望
主题
抱负
第十三页,共44页。
背诵课文, 回味(huíwèi)体会
第十四页,共44页。
字 斟“句造酌化(钟z神ì 秀z,h阴ē阳n (yjīnù yáznhɡ)u割ó)昏
晓。”“钟”改为 “赋”, “割”改 为 “分”好不好?
不好。“钟”字拟人,写泰山独享 “神秀”之天赋,也表现了作者 (zuòzhě)的爱慕之情。“割”字用得 很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 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 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跃然 纸上 。改后没有这种诗意。
这首诗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 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第十九页,共44页。
初读诗歌,整体 (zhěngtǐ)感知
第二十页,共44页。
安史之乱(ān shǐ zhī luàn)
感时恨别
国 破( (b悲ēi凉liá草ng木))深 烽火 (fēng家huǒ亡)(思念)家书贵
花 溅泪

沉痛 惊心
第二十一页,共44页。
第二十六页,共44页。
基础知识
律诗是近体诗,用字讲平仄,句数有定, 讲究用韵,有一定的规律。
律诗由四联(八名)组成,每句五个字的称 为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称 为七言律诗,简称七律(qīlǜ)。一、二句 称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 颈联,七、 八句为尾联。颔联,颈联须对 偶;二、四、六、八句的末字同韵。
渺 小 群
在 山 巅
攀 登 高
的 去 向
大 了 眼
云 气 荡

第十二页,共44页。
望岳
望 情景交融 感
岱齐造鲁宗化(ywu夫 钟青àèn)如神未ɡ 何秀了(.,r景ú地设 w雄hé色è域问伟)n?秀广)秀(引s丽阔h丽出è虚

八年级语文上《杜甫诗三首》课件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杜甫诗三首》课件人教版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诗圣,其
诗作称为“诗史”,大部分收集于《杜工部集》。
代表作《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子天是开Biblioteka 梅放花;,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冬是
天荷
开花
放,




我们,还在路上……
石壕吏
诗歌叙事重点: 老妇的痛苦陈述;
诗歌主题: 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 残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 民的深切同情。
天每
开个
放孩
;子
有的
的花
孩期
子不
是一
菊样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秋是
天牡
开丹
放花
;,
而选
有择
的在
孩春
➢ He who falls today may rise tomorrow.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泰山的景象怎么样?泰山的青色在齐鲁
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
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层层云升腾,涤荡心胸;飞鸟归山,映
入眼帘;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终来要显登得山渺泰小山。顶峰,一周重重山峦看起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近望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远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岳》 1、气象雄伟,意境深远。
2、托物言至,气魄非凡。
《春望》 1、运用自对,产生强烈对比。 2、起承开合,溶于一炉。 《石壕史》 1、构思巧妙,明、暗兼顾。 2、情节生动,动人心魄。
春望 春望
杜甫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读准下面的字,
并理解它的含义
溅(jiàn)—— 溅落
抵( dǐ )—— 值得 搔(sāo )—— 用指甲挠
赏析和积累
诗歌语言精炼,包含哲理,你能赏析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请你再说出几句富有哲理的诗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诗三首
他是谁?
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 主义的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 的年代。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 实,故被誉为“诗史” 。
“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 ------(朱德)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他怀抱“致君尧舜上,在使风俗淳”的理想,但仕 途坎坷,身经离乱,看到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就 用诗歌抒写情怀,反映时事,其作品思想深刻,境界广 阔,有强烈正义感和鲜明倾向性,风格沉郁顿挫,形式 多样。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所处的时代,后世称为 “诗史”;又由于他能忧国忧民,被誉为“诗圣”。代 表作品:《前出塞》 《咏怀五百字》《北征》《兵车 行》“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指夜深 好像 低声的哭泣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指向前赶路
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我好像听到 有人低声的哭泣。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 同那个老头儿告别。(老妇已被差役抓去服 役了。)
请思考并回答
1、从内容看这是一篇叙事诗,记叙的时间、地点、事件分别是什么?
时间:晚上 地点:老妇人家里(百姓) 事件:官吏抓壮丁。
三层:战争惨烈;家境困难;自请服役。
7、自请服役时老妇人心理真实想法是什么?
自请服役也暗示掩护老翁和儿媳的心理。
8、有人读完文章说显然老妇人致辞的三层意思是 一口气表达出来的,你怎么认为?
不是,是官吏再三逼迫的 9、如果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全文,应该是哪句? 有吏夜捉人
作者介绍 字词提示 课文分析
主题思想 相关图片
作者介绍 字词提示


这首诗是书写民间 疾苦的叙事诗。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 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 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 来的沉重灾难,揭露 了官吏的横暴,表露 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 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 情。
课文分析 主题思想 相关图片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诗人对人民饱受战祸的深切同情, 同时也含蓄地揭露了捕吏的凶残。
整体把握
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诗人忧国伤时, 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差役的叫嚷的多么暴怒!老妇哭的又是多么悲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上前
捎信回来
儿子
防守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新近,刚刚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幸存的, 苟且的活着 永远的完结 活着的
只听见老妇上前对差役说话 子最近战死了。幸存的暂且苟且的活着,死去 的人就永远的完结了。
2、文中主要人物是谁? 老妇人和官吏。 3、为什么是“捉人”还是“夜晚”? 夜晚老百姓都在家里,白天躲避战乱和抓丁。 4、最终抓到人没有? 抓走了老妇人,到河阳军中做饭。
5、这两个人物出场各自态度反应如何?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作者介绍 字词提示 课文分析
主题思想 相关图片
请思考并回答
6、思考妇人交代的几层意思?
《石壕史》 第一部分(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 生的时间和地点。 第二部分(五、六句):写差使的凶横残暴和老妪的痛苦情 状。 第三部分(第三段):写老妪致词。 第四部分(后四句):尾声,暗示老妪已被差使抓走。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合作探究 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
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 《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 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 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 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 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 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 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 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 “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 少才让草木丛生吗?
春 望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
探亲,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贼破潼关, 诗人被迫北上避难。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 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 押至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 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心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 所在地—凤翔县。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指男人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因为“有孙”,所以“母 未去”
没有完整的衣服。裙,这里泛指衣服。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老妇 跟从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应征 兵役 还能够
家里实在没有能打仗的男人了,只有一个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可怜)她 进进出出连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我虽然年老力衰, 但请您让我跟您连夜归营,赶快去应征河阳的兵役, 还能来得及给军营准备早饭呢。
shù yú 逾:越过。 戍:防守。 yè 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 yù 老妪:老妇人 投:投宿。
犹得:还能够。
偷生:苟且的活着。 一何:多么。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傍晚 投宿 差役 抓壮丁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越过 跑,逃跑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喊,叫嚷 多么 哭 悲苦,凄苦
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正碰上有差役在趁夜抓壮丁。 老翁吓的翻墙逃跑了,老妇赶忙出门察看。
“三吏”: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整体把握: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 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 了长安,到衮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 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 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 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 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 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 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阴阳割昏晓
荡 胸 生 曾 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整体把握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 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昂扬 向上、积极进取的远大抱负。 《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 “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解释。
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细望,尾联极望。
泰山简介
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岱宗、泰 岳、为五岳之首。 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长 达二百公里。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形 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泰 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而 不乏灵秀与缠绵。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凭添了几 分神秘与深奥。
造化钟神秀
hún 浑( ) —— 简直
shēng 胜( )—— 能够承受
簪(zān )—— 一种束发的首饰
译文:
国都虽已残破不堪,但山河依旧,春日的长安 城里草木长得照样十分茂盛。(只因为)感伤国 事,伤心离别,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反而痛苦流泪 ,听到那婉转的鸟鸣反而心惊胆寒。
(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金。 头发早就白了,(因为忧国念家)变的越来越 少了,抓起来简直就要插不上簪子了。
▲合作探究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两句,课本注解为:感伤国事,看 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 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还 有一种通行的解释是:这是拟人写 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 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 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两种解释虽 有区别,但精神是相通的。体会一 下作者的感情,说说你的理解。 两种解释,一是触景生情,一是 移情于物,并无本质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