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优秀5篇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优秀5篇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优秀5篇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篇一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课教学整体上进步显着,成绩突出,但局部问题逐渐显露,特别是大多数的兼职教师,在精力和时间上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如何深化新课程改革,怎样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在此,我就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了粗略的反思。

一、盲目奉行“拿来主义”,课堂教学生死搬硬套新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给德育课程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比较典型的是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生搬硬套,其表现如下: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倡导活动化教学,注重相互沟通、与生活的联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但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种他人田,荒自家园”的现象却屡见不鲜。

在探讨某一个话题时,把很多时间花在唱歌、跳舞、绘画、游戏上,一节课下来,学生兴奋过度,课堂倒是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和体会方面的收获却令人怀疑。

笔者认为,课堂活动不等于课堂活力,学生参与活动的多少并不是活动化教学的精髓,品德与生活课也不应是完全的“唱游”课、“游戏”课、“美术”课、“舞蹈”课。

我国第八次新课程改革之所以有不同学科的课程设置,就在于学科之间有相对的独立性,每一门学科有自己的教学任务。

2、学习培训中的一些案例和套路原本只是一种示范,个别教师“照葫芦画瓢”,原封不动地搬到自己的课堂上,失去了原来特定环境下的幽默与风趣。

品德课十分强调回归儿童的生活,教学一定要结合不同环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学生实际。

教学的活力来自于每位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依据自己的真实体验对课堂教学的重构与创新。

二、刻意追求“师生民主”,主体主导主次不分新课程强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体现师生民主。

可是,不少教师为了展示师生民主气氛,走向了极端,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和引起重视。

思想品德的课后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

思想品德的课后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

思想品德的课后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思想品德的课后教学反思1自20 年至今,我担任思想品德课教学已有5个年头了。

反思过去的五年,良多感慨。

思想品德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进步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

在初中阶段,老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因此,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敏的教育教学技巧。

思想品德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到达教学目的。

反思以往,结合自己的教学,浅谈几点反思体会。

一、“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成为一条江”“打铁先要自身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过去有一种说法“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或一缸水”,可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施行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老师仅有“一桶水或一缸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了,老师应该成为一条不断的江水”。

全面施行素质教育,首先要进步老师的自身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才能要进步;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进步。

要进步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不断学习。

随着改革深化和社会开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开展。

绝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给自己“充电”才能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开展的需要。

知识是相关的,互通的。

因此,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尤其是现实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穿、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教学生动幽默、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

但是,面对知识爆炸时代,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往往难以跟上形势的开展。

所以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跟上时代的节拍。

不断进展教学反思,记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承受。

有学生对我说过:“老师,我本来对思品课是没兴趣,喜欢你上课,才对思品课产生兴趣”。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优秀8篇)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优秀8篇)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优秀8篇)思想道德教学反思思想品德课课后反思篇一课堂教学改革要提高效率,提高质量,提高成绩,必须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本着“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原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有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只有堂堂清,才能日日清,进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结合本学科,思考如下:1、读读,就是要学生熟悉课本故事,加深理解,鉴于班级学生较多,可以让一个学生先大声朗读,吸引其他学生的注意力,让大家循着声音读完这篇课文。

朗读之前,最好布置思考题目,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问题去阅读。

2、议议,就是要教师把问题分层设计,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简单的问题,对复杂的疑难,教师必须讲清问题,分工明确,提供时间,指导方法,充分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交流、去粗取精、提炼升华出理想的结果;3、练练,为了巩固学生的。

学习效果,教师必须趁热打铁,当堂训练,从正反两面出题,谈观点、深感悟、察自身、换位思、明做法,选择正确做法,反思错误观点,举一反三;对合作、实践、探究等题目,要当堂训练,合作探究,以完成教学任务。

对练习册中的试题,教师对选择题、判断,要当堂解决;对分析题,有必要当堂讲述,而后再让学生进行训练,批改后纠偏补错,使知识牢固掌握,能力自然增长。

讲讲,最后,对学生还存在的疑难,教师要及时点拨讲解,从而让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思想道德教学反思思想品德课课后反思篇二自从新课程标准提出“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后,现在几乎所有的初一思品课,基本上都实施了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小组讨论式教学。

它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间和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

但笔者发现目前的小组合作讨论教学存在一些误区,影响着主体性合作学习目标的实现。

(一)分组简单机械小组合作教学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在讨论中交流思想,互补学习的一种教学活动。

一年级品德教学反思

一年级品德教学反思

一年级品德教学反思一年级品德教学反思篇一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注、帮助社会势群中的弱势群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弱势人群一般难以成为他们的关注对象,本课教学使他们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尊敬,同情,帮助,弱势群体。

通过观察、调查,换位体验等活动,了解弱势人群的生活的困难,激发同情心,愿意帮助他们,明白美好的社会需要每一个人伸出自己热情的援助之手。

在本节课中我感觉对课堂的突发事件反应不够灵活。

课堂中形成的问题很多。

在体验部分活动中,有一个环节是分组体验活动。

由于我预设不够周全,致使手势问路的。

小组不知怎样与同学进行用手势问路,因此,对课堂的提前预设是我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以及课堂的驾驭能力也有待提高。

评价学生的语言太少太简洁,能正确的评价学生也是我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口头语现象有点严重。

比如:“对的、那、现在”等。

细节决定成败,要想拿出一节理想的课,必须坚决杜绝此种现象。

通过对本课的教学,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了新的思路。

首先,备课要更加精细、深度、广泛。

要对课堂有充分的预设,对于课堂中的突发事件要有一个灵活的反应。

其次,还学生以自主合作的愉悦环境。

教师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篇二为了适应新课程改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

“亲其师,信其道”。

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往往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对学生的教育事半功倍。

我认为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而自身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二是个人修养。

要提高自身素质,就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以下几点: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

在课堂上,学生可能会问你一些专业知识,如果我们对专业知识都不能准确的掌握,试问,你以何来服学生?不仅如此,在平时和学生的接触中,学生还可能会问你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如果处理的不好,学生会认为你这个老师肚子里根本就没有“墨水”,那么,他也就不会甘心受你的“摆布”。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14篇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14篇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14篇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篇1通过期末成绩分析,我发现班内学生成绩分化严重,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这个问题很严重。

平时看学生也很能学,学习时间上也能保证,可一部分学生的成绩就是提高不快,为了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成绩,我想应采取如下措施:1、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

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

2、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

3、不要整个晚上都复习同一门功课。

4、提高学习效率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劳逸结合。

学习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头脑,所以适当的休息,娱乐不仅仅是有好处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项学习效率的基础。

提高效率,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点:①、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

充足的睡眠、饱满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②、学习时要全神贯注。

玩的时候痛快玩,学的时候认真学。

一天到晚伏案苦读,不是良策。

学习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补充能量。

学习之余,一定要注意休息。

但学习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

③、坚持体育锻炼。

身体是"学习"的本钱。

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再大的能耐也无法发挥。

④、学习要主动。

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

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有的同学基础不好,学习过程中老是有不懂的.问题,又羞于向人请教,结果是郁郁寡欢,心不在焉,从何谈起提高学习效率。

这时,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请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

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

⑤、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同学融洽相处。

每天有个好心情,做事干净利落,学习积极投入,效率自然高。

另一方面,把个人和集体结合起来,和同学保持互助关系,团结进取,也能提高学习效率。

⑥、注意整理。

学习过程中,把各科课本、作业和资料有规律地放在一起。

待用时,一看便知在哪。

而有的学生查阅某本书时,东找西翻,不见踪影。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7篇)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7篇)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7篇)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篇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要具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既注重结果性评价,又重视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既注重绝对性的评价,又重视相对性的评价;既注重学生技能性评价,又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

合作学习的目标强调的是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这指明了合作学习评价的内容应该包含这三个方面。

知识方面:对所学概念的理解程度,能否把概念运用到具体的问题情景中?解题的方法是否独特、多样、有新意?遇到新的问题能否运用所学的策略把问题转化为已解决的或熟悉的?能否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题?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能否做到使被帮助者易懂易学?分析(或解题、证明)的过程是否做到言必有椐?交流方面:在小组的交流过程中,能否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对同学的帮助是否热情、耐心?发言是否积极?语言表达能否做到清晰、简练、准确?在讨论的过程是否做到能尊重同学的意见,又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的生成变化情况如何?合作方面:个人在小组中能发挥什么作用?在担任不同的角色中是否称职?是否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交往能力?对有困难的同学方式能否主动帮助?在合作的过程中对小组是否有特殊的贡献等。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篇二思想品德新教材。

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感受到该教材真正是具有时代特色的创新型教材。

它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扬弃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材“政治”教育的内容偏多偏难,而品德教育又相对较弱的弊处,改为“思想品德”课后,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新形势要求新课改,新理念催生新课型,这无疑对教师的教学实践和专业知识都提出了新的挑战,过去一学年的教学中,自己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本文就对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如何形成新课程理念、呈现新课程标准、使用新课程教材,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和所碰到的困难。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反思(15篇)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反思(15篇)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反思(15篇)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反思1思想品德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阶段,教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

思想品德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成为一条江”。

“打铁先要自身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过去有一种说法“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或一缸水”,可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仅有“一桶水或一缸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了,教师应该成为一条源源不断的江水”。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

要提高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不断学习。

随着改革深化和社会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绝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给自己“充电”才能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为了充电,我经常上网,浏览时政要闻,了解思想品德教学的相关知识。

2、敢于反思。

老师不仅要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还需勇于反思,敢于面对和改进自己的偏差和错误,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3、互相尊重。

其实,不了解对方,不宽容对方,是很难以做到平衡的“尊重对方”的。

你的敌意,只会迎来敌意,而不会正面帮助。

课堂之上,同时是知识与语言,情绪与情感的交流,没有如此明确的任务和结果,互动就是一句假话,教学就毫无效果。

故而在上课的时候既要授课,讲完学生应该记下的知识点,还要与学生进心灵的沟通。

三年级品德教学反思(通用3篇)

三年级品德教学反思(通用3篇)

三年级品德教学反思(通用3篇)1.三年级品德教学反思第1篇本人从事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与生活》教学以来,感受颇丰。

三年级思想品德着重强调品德生活之间的关系,在生活中反映品德,在品德中渗透生活,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教科书中图画比较多,语言较少,让学生从图画中来受教育。

针对教科书的特点,我试着将品德与语文、品德与网络相联系,收效较好。

一、思品与语文相结合本科教材图片较多,学生看教材学习的同时,让学生说说图片内容,从中明白了什么,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教师适当引导,达到本堂课的教学目的,特别注意的是,这是品德教学,不是语文看图说话,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做事的道理,而不是简单的描述图画内容。

授课完成后,根据本课的重难点,安排学生课外阅读,或采取老师讲故事的形式,巩固学生所学到的内容(课外阅读或讲故事的'内容一定要结合本课内容,故事所说的道理一定不能脱离本课重难点)。

学过一课后,可适当让学生写写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加深学生印象。

二、思品与网络相结合在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

人们利用网络可以查找资料、可以休闲娱乐。

同样,我们也可以利用网络来为教学服务。

课前,我利用网络来找一些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比如在教“我们的学校时”,学生在了解了书上的各个地方的学校后,我又让学生观看了世界各地的学校,学生看的很认真,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整堂课气氛活跃。

如果课堂内容较多,当堂课完成不了,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看相关的资料,下堂课来集体交流,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变得爱学思品了。

综上所述,思品从表面上看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实它与其他学科是有着联系的,与社会生活更是紧密联系,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多种渠道,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爱学思品,真正从思品中受到教育。

2.三年级品德教学反思第2篇本人从事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与生活》教学以来,感受颇丰。

三年级思想品德着重强调品德生活之间的关系,在生活中反映品德,在品德中渗透生活,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一年级品德期末教学反思

一年级品德期末教学反思

一年级品德期末教学反思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本学期的品德教学中,我深刻认识到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不断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反思:一、注重情感教育,营造良好班级氛围在品德教育中,注重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让学生体验到班级大家庭温暖、和谐的气氛,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所以我在本学期的品德教学中,常常采用互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组织各种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情感的升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我也重视课外品德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社区实践等活动,让他们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二、启发思维,激发研究兴趣在品德教育中,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灌输,而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取了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如讲故事、情景模拟、课外阅读等,在培养学生品德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教学中,我也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考水平,及时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案例或问题,引导他们反思、探究和解决问题,在研究中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和理解。

三、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成才在品德教育中,要注重综合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研究内涵,使他们能够全面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系统性,通过选材、编排、设计等方面的努力,让课堂内容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能够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才。

总之,在本学期的品德教育中,我注重情感教育,启发思维,注重综合素质教育等方面的努力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也将继续发扬品德教育的优良传统,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思想品德课教师教学反思(2篇)

思想品德课教师教学反思(2篇)

思想品德课教师教学反思新课程改革的政治课教学要求理念的体现、课标的落实以及新教材的运用都是通过教学实践展现出来的。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但我们对新课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突出的表现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

从形式上看,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常常是欢声笑语、高潮迭起,似乎课堂已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

认真审视、研究课堂教学,剖析我们的某些教学行为,反思如下:一、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知识”目标新课程改革抛弃了知识本位观,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

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

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往往我们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手段先进、方法灵活上,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而忽略了知识目标,似乎强调基础知识就背离了课改的初衷,就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的确,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淡化了很多理论性知识,而侧重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内容,但每框题都包涵着很重要的养成教育知识点。

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师生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充实和丰富教科书所设计的基础知识的框架,使文字知识“活”起来,能否做到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学科知识的质量和水平,进而关系到三维目标能否有效达成。

二、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走“形式”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都在积极地探索多种教学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我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小学三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反思三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反思三篇

【篇一】今天我执教的是三年级品社一课。

简单地回顾本节课教学的得与失。

一/教学环节设计还算新颖完整,能够有条不紊地完成整个教学,没有遗漏之处。

但经过教研员指导,如果能设计出教学中所需要的台湾同学的来信,展示给同学们看的话,就更生动了。

其次,导入的语言有些急切,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

二/在学生收集资料的方面,同学们准备的都很精心,设计也很有新意。

三/在学生展示时,可以让学生们把自己班级的位置也准确的画出来,并且引导学生说出全校各班级的位置,这样使我们的学校介绍起来,更加贴近学生的表达,也使学校的介绍细致。

四/在介绍时,可以多介绍老师的一些活动,因为学校不仅有学生的活动,同时,也是老师活动场所,介绍学校离不开介绍老师,这样会使学校的活动更加丰满一些。

五/最后小组汇报的是,设计出自己班级活动内容,使学生的汇报会更加亲切自然,有很多的自己心声能说出来。

六/在讲解图片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能够说出照片背后的故事,实际的感受,这样不但使学生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同时,让同学们通过对学校的介绍,更加了解了自己以前不知道的故事。

【篇二】5月30日虞校听了我的一节《品德与社会》课,内容是第12课《可爱的家乡人》。

课始我便用讲解加讨论的方式让孩子们明白"家乡人"这一概念的外延是变化的:一个村一个乡的是家乡人,一个市的是家乡人,在外地求学碰到同一省就是碰到家乡人。

嘿!一个小家伙按奈不住了,还没举手站起来就说,同一个国家的也是家乡人,如果在国外碰到就算啦......真不错!虽然课前做了一些布置:让他们收集家乡名人、身边可爱人之例,也的确有些孩子如此完成了,但课堂上教学资源仍显匮乏,所以也未能营造出那种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氛围来。

在读"家乡美丽的传说"时,不谋而合竟有三个孩子都质疑"既然济公和尚法力无边,为什么不直接把飞来峰搬走呢?"倏地有三五人抢着作答,有的回答还颇有几分道理,搬到另一处去另一处不也要遭殃吗?......最终我没有作出所谓的正确答案(说实话,我也无法作答),只是大加赞赏了这三个提问的孩子,还有那三五个抢着作答的孩子,前者和后者都是边看书边思考的孩子,告诉他们"善于思考"对于学任何一门科、做任何一件事都很重要。

2024年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范文(3篇)

2024年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范文(3篇)

2024年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范文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目标并能够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

在2024年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我认识到了一些问题,并有了一些反思和改进的思路。

首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道德概念的理解有待加强。

在课堂上,我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对于一些道德问题进行思考和表达。

然而,我发现很多学生对于道德问题的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思考。

反思起来,我意识到是我在教学中过于注重表面性的讨论,而忽视了对学生深入理解道德概念的引导。

因此,我打算在以后的教学中,增加一些辅助材料,如故事、影片,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深入思考能力。

同时,我还会注重学生反思的环节,让学生分析自己的行为,并思考其中的道德问题。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道德品质的培养上存在缺乏实践机会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虽然注重理论的讲授,但在学生实践方面的引导不够。

作为学生的品德教育者,我应该着重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并实践道德准则。

所以,我计划在课堂上增加更多的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并学会运用道德观念解决实际问题。

再次,我发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较差。

在课堂上,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对于学习问题的主动思考和解决能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打算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加强学生的主动参与。

我将设计更多的小组合作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同时,我计划在课后布置一些探究性的作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最后,思想品德教学中,我还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

家庭是培养孩子道德品质的重要环境,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应该形成合力。

因此,我计划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定期组织家长会或发放家长通信,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和方法,并与家长共同讨论如何合作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优秀6篇)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优秀6篇)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优秀6篇)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篇一新课程为德育课堂注入了活力。

我们以先进的教育理念,高涨的热情投身于教学改革的研究中,使课堂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存在着“形似而神异”的现象,甚至在某些地方也步入了误区,这些现象值得我们去关注思考。

课程改革后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教与学,而是体现在课前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

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课程中,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天地,而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这种一个在上,多人端坐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

强调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班集体中的小事入手,紧抓集体中常见的不良现象,如在《我们的班集体》一课中,我们召开了“我的心里话”发布会,事先要求学生搜集各自的心里话,以便于活动的顺利进行,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在集体中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采的,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

通过《品德与社会》的教学,通过一系列的生活体验,生活探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具有学会做人的初步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自律、自信,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要扎实的上好这门课程,首先应了解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性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的综合课程。

根据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行为规范,法制教育,爱国,集体和社会教育,国情,历史文化教育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基础。

体验产生理解,体验产生情感。

体验是对具体的社会事物或情境的亲身经历,它不仅仅发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还会作为活动的结果而存在,并且作为活动追求的结果。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6篇)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6篇)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6篇)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篇一儿童的社会生活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进行的手段,而品德新课标也倡导通过学习者的自身体验来学习。

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生活经验持续不断发展、改造和推进的过程。

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1)从教本走向人本我依据自己对课程的认识、文本的理解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需求,努力使课程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融合,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体验、感受与探究,为此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不局限教材设计构想,让学生畅谈熟知的家乡人的生活习惯、节令习俗,欣赏感兴趣的戏曲艺术,使教学成为学生社会经验不断发展的过程。

(2)注重教学的实施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受教育和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生活,我们的教育应使孩子在生活中得到发展。

课前,我布置学生观察、搜集、了解相关知识,在这个发现、思考、辨析的过程中,扩大了知识面。

课堂上,大家畅所欲言,在教师指导下,孩子们培养了协作、互助的合作精神,并且开拓思维,获得了根据所学知识和掌握的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追求情感的生成与提升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课堂上我注重学生情感的参与,使学生言其所想,让他们认识到家乡的美好,产生热爱家乡的美好体验。

得到情感上的触动和提升,并且主动为建设家乡,推广家乡文化贡献力量。

孩子们通过教学所得又回归生活,提升了对生活的认识与态度。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篇二《走近残疾人》是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5课中的第一个内容。

本课的设计意图在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残疾人生活中随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感受残疾人面对困难时的那种顽强不屈的意志,激发学生尊重残疾人、理解残疾人,从而能够愿意主动帮助残疾人的意识。

本节课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深切地感受残疾人,我设计了三个体验活动,为了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将这三个活动逐一进行(也可分组——每个小组领取任务后,分别展开体验,同时进行能够节省时间,但是那样的话很可能给孩子一种做游戏的感觉,容易造成课堂秩序混乱,在不自觉中使这节课变成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游戏课从而失去了我们设计这几个环节的本来意义)。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简短5篇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简短5篇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简短5篇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简短5篇。

教师是人类社会最神圣职业之一,教案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的认知本节课的内容,你有没有了解过教案呢?或许"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简短"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欢迎大家来到我的世界让我们一起享受读书的乐趣!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简短(篇1)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以往旧教材在知识内容安排上注重于知识体系上的完整性、顺序性,对学生学习的兴趣重视不够,教学完全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师以教材为根本。

课堂上以教师为核心,学生围着老师转,检测评价学生学习手段单一,以考试来定“乾坤”。

初中以升重点高中中考为指挥棒,高中以升大学高考为指挥棒,这种现象值得反思。

现在教学新改革已经开始,她就像一缕清新的春风吹遍了瓷都大地。

新教材不仅重知识内容安排,更注重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学习兴趣的培养。

如六年级第一单元《融入新生活》,不仅让学生与思想品德交朋友,而且让学生用思想品德规范自己的言行。

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理寓情,以情导行,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热情,诱导学生发现:思想品德课就在我们的身边,思想品德课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学生不仅学得会还学得轻松,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的魅力。

听科学家的故事,看历史人物,说身边的现象,培养学生了学习兴趣,打破已有的教学模式。

新课改新教材新课堂新教法“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在新课改过程中我清楚看到:一切刚刚开始,今后的路还很长,现在的教师难当了。

我们不能肓目乐观,肓目追求老师与学生的表面平等,我们的教改任务还很艰巨,任重而道远。

新的教学改革让我教育教学观念彻底改变。

要想教好学生就要做到:倾听学生的心声,做学生的知音。

相信学生能做好,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说话,凡是学生能做的不要包办代替。

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来一个变位思考,让学生当“老师”。

教学上掌握好“度”及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一年级品德教学反思通用13篇

一年级品德教学反思通用13篇

一年级品德教学反思通用1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一年级品德教学反思通用13篇【前言】以下是本店铺分享的一年级品德教学反思通用13篇,供大家赏析。

2023年初中思想品德课后教学反思(精选7篇)

2023年初中思想品德课后教学反思(精选7篇)

2023年初中思想品德课后教学反思(精选7篇)初中思想品德课后教学反思1今年6月,教化部颁布了新的全日制义务教化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试验稿)》,这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的一件大喜事。

新课标继承和发扬了旧课标的优点,在诸多方面有了新的创新和突破,出现出很多新亮点。

概括起来,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增加了人文性在以往的政治课教学中,人们过于强调了政治课的政治性,忽视了政治课的“人文性”,政治课给人们一种只能讲政治的感觉,使初中的政治课教学缺少了人情味,远离初中生的生活,严峻地影响了初中的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反观世界各国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化,尤其是美欧、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化则非常重视“人文件”和“渗透性”教化。

它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化时,没有政治课的名称,也没有强调政治性,但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化,这种思想政治教化不仅效果好,而且富有人情味,学生简单接受。

新课程标准以更加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进行了新的定位,在继承和发扬旧课程标准强调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特征之外,增加了“人文件”。

强调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要“注意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育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须要与生活体验,敬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主动进取的人牛看法,培育坚毅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特别重视用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小学生在鲜活的中学生活中感受、体验、理解国家和社会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和习惯,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更贴近中学牛的生活,“更富有人情味,使之成为一问受初中生欢迎的课程。

2.加大了品德教化的力度初中生一般都是13~15岁的孩子,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做人的关键时期,囚此,必需紧紧围绕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品德问题进行教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德》教学反思
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课教学整体上进步显着,成绩突出,但局部问题逐渐显露,特别是大多数的兼职教师,在精力和时间上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如何深化新课程改革,怎样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在此,我就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了粗略的反思。

一、盲目奉行“拿来主义社会”,课堂教学生死搬硬套
新的《品德与社会》课给德育课程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比较典型的是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生搬硬套,其表现如下:
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倡导活动化教学,注重相互沟通、与生活的联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但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种他人田,荒自家园”的现象却屡见不鲜。

在探讨某一个话题时,把很多时间花在唱歌、跳舞、绘画、游戏上,一节课下来,学生兴奋过度,课堂倒是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和体会方面的收获却令人怀疑。

笔者认为,课堂活动不等于课堂活力,学生参与活动的多少并不是活动化教学的精髓,品德与生活课也不应是完全的“唱游”课、“游戏”课、“美术”课、“舞蹈”课。

我国第八次新课程改革之所以有不同学科的课程设置,就在于学科之间有相对的独立性,每一门学科有自己的教学任务。

2、学习培训中的一些案例和套路原本只是一种示范,个别教师“照葫芦画瓢”,原封不动地搬到自己的课堂上,失去了原来特定环境下的幽默与风趣。

品德课十分强调回归儿童的生活,教学一定要结合不同环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学生实际。

教学的活力来自于每位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依据自己的真实体验对课堂教学的重构与创新。

二、刻意追求“师生民主”,主体主导主次不分
新课程强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体现师生民主。

可是,不少教师为了展示师生民主气氛,走向了极端,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和引起重视。

1、课堂上教师主导作用不突出。

教师该讲的不敢多讲,甚至对学生违反课堂纪律视而不见,惟恐侵犯了属于学生的自由空间。

有的学生上课自由过了头,坐没坐相,站没站相,想看就看,想读就读,想说就说,必要的课堂纪律维护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被忽视了。

2、课堂上教师以问代讲,“双向交流”太多太滥。

有的教师整节课上反反复复用一些类似“是这样的吗”?“是不是”、“对不对”的简单问题发问不止,缺少信息沟通,学生翻翻教材就能异口同声、准确地响亮回答。

课堂上一问一答,学生似乎忙得不亦乐乎,但思维却停留在同一水平上的机械重复,心灵未能受到震撼。

看似师生互动频繁,实则教师用提问方式满堂灌,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直到学生认同教师事先预设好的答案,师生并没有真正互动起来。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以生为本”。

课堂上学生不应当是客人,惟师独尊不可取,惟生独尊同样不可取,两者都是畸形的师生关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必要的课堂纪律作保证,那么学生尊重他人、尊重集体的素养如何培养?缺少自我约束力的学生,难以养成刻苦认真、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难以成大器。

教师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不应当步入“精讲少讲”的误区。

()该讲的就理直气壮地讲。

课堂上,教师不敢讲、泛泛讲、过多讲,都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3、片面理解“合作学习”,形式多于内容。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不能简单形式化。

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精神,把合作学习变成了一种机械刻板的操作模式,不管是否需要,是否合适,每节课到采用分组讨论方式,打上“合作学习”旗号。

合作学习无疑有助于合作交流,尊重他人正视自我的团队精神的培养。

但是,教学中如果合作学习目的不明确,过程设计简单,时机把握不好,无论什么问题都采用分组讨论的合作学习方式,导致学生能独立完成时也合作,能够自主时却不让学生独立,有探究欲望时却让小组优秀者代替其他成员的意见,看不到合作的必要,感觉不到合作中的分工协作,合作学习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这种形式多于内容的合作学习究竟对学生有益还是有害?因此,并非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不分青红皂白地搞合作学习,必然有害无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