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人口分布空间变动的趋势分析

合集下载

怎么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怎么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怎么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分析是指对某个特定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研究和预测的过程。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加速,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企业和政府制定战略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全球经济环境、技术创新、人口变动、产业政策、消费趋势等。

一、全球经济环境全球经济环境是影响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经济环境包括全球经济增长、贸易政策、货币政策、地缘政治等因素。

首先,全球经济增长是判断产业发展趋势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大和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全球经济增长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亚洲、非洲和拉美等新兴市场快速增长,将对产业结构和竞争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其次,贸易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影响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进出口活动和市场准入条件,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可能导致贸易壁垒的增加,加剧产业竞争。

此外,货币政策的变化也会对产业发展产生影响,货币政策的紧缩可能会导致利率上升和资金供给减少,影响到企业的投资决策和融资环境。

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对于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创新包括基础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等方面。

首先,基础科学研究是产业创新的基础,对于培育新兴产业和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基础科学研究的进展将直接影响到技术创新的速度和质量。

其次,技术研发是产业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的关键。

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加剧,企业需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引进和吸纳国际先进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此外,应用创新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关键环节。

企业需要积极开展技术转移和技术应用,提高技术创新的转化率和市场竞争力。

三、人口变动人口变动是影响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人口变动包括人口规模、人口结构和人口迁移等方面。

新时期我国人口规模_结构变化趋势及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研究

新时期我国人口规模_结构变化趋势及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研究

新时期我国人口规模、结构变化趋势及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研究周婧苑(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610100)【摘 要】人口问题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的重大问题,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新时期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呈现出人口老龄化、性别失衡、人口流动等变化趋势,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更是有着深远而长期的影响。

【关键词】人口规模;结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人口问题一、我国的人口规模变化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一)、我国人口规模的变化人口规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人口的总量。

1973年以来人们对中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党和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鼓励人们计划生育,人口出生率开始大幅下降,1975年为2.313%,到1984年进而下降到1.081%。

1985年以后,人口增长出现反弹。

198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81%,到1987年回升到1.616%以后几年虽然有所下降,但都保持在1.04%以上。

由于人口基数过于庞大和育龄人群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过高,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预测,202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4.48亿。

(二)、我国人口规模对经济社会的影响1、土地资源不堪重负,粮食问题日益凸显土地资源承载力是指在未来不同时间尺度上已经预期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物质生活水平为依据,一个国家和地区利用其自身的土地资源能持续稳定供给的人口数量。

对照我国人口总量以及土地资源现状,可以发现我国土地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粮食问题日益凸显,粮食问题是关系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谐的大问题。

我国的人口在突破13亿之后还在不断增加,而耕地数量却在不断地无可挽回的减少,粮食生产压力巨大。

2、就业压力有增无减我国是世界上劳动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1999年,中国总劳动人口为7.51亿,占世界总量的26%,据国家发改委《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2006年我国劳动力资源增量有1700多万人,劳动力供大于求将达1400多万人,比2005增加100万人。

空间分布格局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分析

空间分布格局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分析

空间分布格局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分析一、概述空间分布格局是指地理区域内人口、资源、产业等要素的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经济活动中,空间分布格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分析空间分布格局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并从人口、产业和交通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人口分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人口是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布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的集中趋势对经济具有积极影响。

首先,人口集中能够提供更多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产业的发展。

大城市聚集了大量的人才,拥有更高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对于高科技产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人口集中还能够形成规模经济效应,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从而推动经济的整体发展。

此外,人口集中也为各类商业和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促进了消费和投资的增长。

然而,人口过度集中也会带来诸多问题。

一方面,过高的人口密度会造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社会矛盾的加剧等问题。

另一方面,人口过度集中也会导致城市功能不平衡,一些地区可能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影响整个经济的均衡发展。

三、产业分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产业分布是地区经济结构的体现,不同产业的分布格局对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

产业分布的合理性与均衡性能够提高经济的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就地取材和就近原则是产业分布的基本原则。

一方面,就地取材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和资源消耗,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就近原则是为了满足交通运输成本低和市场需求的方便性,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

例如,制造业通常会倾向于选择靠近原材料供应地和消费市场的地区进行布局。

其次,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决定了产业的分布。

一些地区拥有特殊资源和技术优势,适合发展某些特定的产业。

例如,沿海地区的对外交通便捷,适合发展对外贸易和港口物流业;而内陆地区的丰富水力资源,适合发展水电产业。

然而,产业分布的不均衡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一方面,过度集中的产业分布可能会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人口地理学:人口分布增长与流动

人口地理学:人口分布增长与流动

人口地理学:人口分布增长与流动人口地理学是研究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变动和影响等问题的学科,它探讨了人口分布的不均衡现象以及人口的增长和流动对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人口分布增长和流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从不同维度分析人口分布增长与流动的现状和影响因素。

一、人口分布增长的趋势与原因人口分布的增长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经济发展是人口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较高的生活水平和就业机会吸引了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人口膨胀。

其次,医疗条件的提升和健康保障的改善使得人们的寿命延长,出生率增加,这也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此外,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文化观念的变迁也影响着人口分布的增长趋势。

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现象尽管人口总体呈增长趋势,但人口分布的不均衡现象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

一方面,大城市的人口密集,形成了人口聚集现象。

这些城市通常具有良好的经济条件和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人口前往。

另一方面,一些地区由于环境恶劣、资源匮乏或者政治经济因素等原因,人口流失,形成人口稀疏的地区。

三、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人口流动是人口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它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地区差异具有深远影响。

首先,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们为了寻找更好的工作和收入水平,不断迁徙和流动。

其次,教育资源和医疗条件对人口流动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些地区的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可以吸引外来人口前往。

此外,政治因素、自然灾害等也会引起人口流动。

四、人口流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口流动对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人口流动加剧了城市化进程,推动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壮大。

这导致了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张,土地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

其次,人口流动也对农村地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农村地区的人口减少导致了耕地的闲置和生态环境的改变。

另外,人口流动还加剧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和社会分化现象。

上海市人口空间移动的特点及趋势

上海市人口空间移动的特点及趋势

上海市人口空间移动的特点及趋势人口分布是人口在一定时间内的空间存在形式,是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近10年来,上海人口分布呈现中心城区人口减少、郊区人口增加趋势,这与上海城市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密切关系。

随着生产型企业逐步向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区集中,大量就业人口向市郊流动,并把自己的生活区也转移到工作地附近。

同时,郊区卫星镇建设初具规模,而中心城区则形成以商业和办公为主区域,居住人口逐步向外转移。

1常住人口,是指普查登记的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

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区县户籍常住人口外来常住人口合计黄浦区60.19 13.2573. 44卢湾区30.44 5.435. 84徐汇区91.09 27.95119 .04长宁区61.62 17.5479. 16静安区30.51 5.7236. 23普陀区87.89 36.3124 .19闸北区69.21 2089. 21虹79.06 19.6198.口区67杨浦区109.16 27.53136 .69闵行区96.75 120.37217 .12宝山区88.29 76.61164 .9嘉定区55.75 82.82138 .57浦东新区275.8 2020.43229 6.23金山区51.66 20.1171. 77松江区57.6 93.74151 .34青浦区46.19 60.5106 .69奉贤区52.18 52.72104 .9崇明县68.95 15.184. 05合计1412.34897.72310.04表2 2010上海各区人口分布与密度图3如图2所示,常住人口分布于中心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的比例分别为30.4%,47.1%和22.5%。

特征如下:(1)中心城区人口密度下降,郊区人口密度迅速上升图4随着人口总量的增加,上海人口密度也在不断提高。

空间分布不均的总趋势

空间分布不均的总趋势

空间分布不均的总趋势空间分布不均是指不同地区或地点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即在空间上存在不均衡现象。

这种不均衡现象在各个领域都存在,包括人口分布、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等方面。

空间分布不均的总趋势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空间分布不均在人口分布方面表现明显。

一般来说,人口密度在城市地区较高,而在农村地区较低。

这是由于城市地区相对于农村地区更具有吸引力,包括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教育资源、更完善的基础设施等等。

因此,大量的人口会聚集在城市地区,导致人口在空间上的集聚现象。

其次,空间分布不均在经济发展方面也是普遍存在的。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一般来说,发达地区的经济水平较高,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水平较低。

这是由于发达地区拥有更多的资源和优势,包括技术、资金、市场等等。

同时,发达地区还具有更好的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发展。

相反,欠发达地区受制于资源和基础设施条件的限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此外,资源分配不均也是导致空间分布不均的因素之一。

地球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不均,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

由于资源的存在差异,导致了资源的利用和分配不平衡。

一般来说,资源丰富的地区在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方面具有优势,这进一步引发了经济和人口的集聚。

而资源贫乏的地区则往往落后于经济发展和人口聚集。

最后,政策的差异也会导致空间分布的不均。

不同地区的政策、规划和投资措施差异很大,这直接影响到地区的发展。

政府会对一些重点地区进行特殊政策支持,这会进一步加剧地区之间的差异。

例如,一些地方政府会大力发展某个产业,引导资金和人才集聚,而其他地区则可能得不到相应的政策支持,因此产业发展受限,导致经济和人口的分布不均。

综上所述,空间分布不均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同地区在人口分布、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这种不均衡现象主要由人口、经济和资源等因素的差异所导致。

而这种不均衡往往会影响到地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需要通过政策和规划等措施来缩小不均衡。

基于数据的我国人口流动与分布分析

基于数据的我国人口流动与分布分析

基于数据的我国人口流动与分布分析一、概述人口流动与分布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人口在空间上的动态变化以及资源的配置情况。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与分布的情况尤为复杂和多样。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交通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人口流动规模不断扩大,流动速度也不断加快。

基于全国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等权威数据,深入分析我国人口流动与分布的特点、趋势及影响因素,对于优化人口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利用最新的人口统计数据,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揭示我国人口流动与分布的现状和演变规律。

我们将重点关注人口流动的规模、流向、流动原因以及人口分布的地域差异、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等方面。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人口流动与分布对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以及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影响,以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深入发展,人口流动与分布已成为影响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人口流动与分布的特点和趋势对于理解国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的缩小、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人口流动与分布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挑战。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基于全国范围内的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深入分析我国人口流动与分布的现状、特点和趋势。

研究不仅关注人口流动的规模和方向,还深入探讨人口流动背后的社会经济因素,如就业机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等。

同时,研究还关注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和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深入分析人口流动与分布的特点和趋势,为政府制定人口政策和区域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探讨人口流动背后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口流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为优化人口结构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动的九大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动的九大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动的九大趋势一、本文概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流动人口现象逐渐凸显,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流动人口,即因工作、学习、生活等原因,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跨越一定行政区域范围,在异地居住一定时间的人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政策的调整,都为流动人口的形成和变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本文旨在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动的九大趋势,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揭示流动人口变动的特点和规律,为政府决策、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参考。

我们将从流动人口的规模变化、空间分布、结构特征、居留意愿、社会融入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全面反映我国流动人口现象的发展态势和未来走向。

我们也将关注流动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城市化的推进、社会结构的调整等方面。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理解我国流动人口现象提供更为清晰和深入的视角,为推动流动人口问题的科学决策和有效治理提供有力支持。

二、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城市化进程加速,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特别是在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形成了庞大的流动人口群体。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从最初的数百万,到如今的数亿,流动人口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种流动不仅体现在城乡之间,也表现在不同地区之间,特别是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的迁移。

流动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带来了诸多社会影响。

一方面,流动人口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也给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带来了挑战。

成都市人口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成都市人口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成都市人口时空分布特征分析【摘要】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城市之一,人口数量一直保持着增长趋势。

本文通过分析成都市人口数量变化、空间分布特征、时空分布变化及影响因素,揭示了成都市人口时空分布的特征。

研究发现,成都市人口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相对稀疏,城市周边人口分布较为分散。

影响成都市人口时空分布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政策调控、地理环境等。

未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成都市人口时空分布特征可能会发生改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预测。

本文通过分析成都市人口时空分布特征,为城市规划和人口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成都市、人口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变化、因素分析、影响、趋势预测、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城市,人口数量持续增长,人口结构和空间分布也在不断变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成都市人口的时空分布特征日益突出,对城市发展和规划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对成都市人口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城市人口的增长规律和空间分布特点,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通过对成都市人口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成都市人口数量变化、空间分布特征、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以及影响成都市人口时空分布的因素等问题。

通过对成都市人口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可以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实现人口与城市空间的优化匹配。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成都市人口时空分布特征的深入分析,探讨成都市人口数量变化及空间分布的规律性,并揭示影响成都市人口时空分布的因素。

通过研究成都市人口时空分布特征的变化情况,可以更好地了解成都市人口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为城市规划和人口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分析成都市人口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可以帮助相关部门更好地调控人口的分布,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发展水平。

人口变动的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人口变动的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人口变动的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过去几十年来,全球人口一直在快速增长。

然而,随着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人口变动的态势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而这种变化既带来了机遇,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人口现状方面,让我们来看看不同的地区。

亚洲大陆目前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地区,大约占全球总人口的60%。

然而,亚洲的人口增长率正在逐步减缓。

中国已经实现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规模,而印度也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取而代之。

欧洲则正经历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减少的趋势。

这种现象不仅与生育率下降有关,还与人口迁移和经济因素有关。

同时,非洲大陆的人口增长速度最快,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会超过亚洲。

其次,人口变动的趋势是一个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人口需求的重要问题。

随着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减少,劳动力市场也将面临着挑战。

在欧洲和亚洲,许多国家已经采取了吸引移民劳工的政策,以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

然而,移民也会带来新的挑战,如社会融合和文化冲突等。

因此,如何实现人口结构的平衡,是政府和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外,人口变动对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的压力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金和医疗保健等社会福利系统将面临着巨大的财务压力。

此外,教育、就业和住房等公共服务也面临着供需失衡的问题。

因此,政府需要制定有效的政策,以应对这些挑战,并确保社会公平和稳定。

未来人口变动的趋势还受到一系列的因素影响。

首先,科技的进步将会对人口增长率和人口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将会延长人类的寿命。

然而,这也会导致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

其次,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也会影响人口变动。

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率较低,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仍然较高。

最后,社会文化因素也是人口变动的重要影响因素。

宗教信仰、家庭价值观念以及生育政策的制定都会对人口变动产生影响。

总结起来,人口变动的现状与未来趋势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问题。

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和人口结构呈现出明显差异。

人口统计数据:全球人口分布与变化趋势分析

人口统计数据:全球人口分布与变化趋势分析

人口统计数据:全球人口分布与变化趋势分析概述人口统计数据是研究人类群体规模、组成和分布的重要指标。

全球范围内的人口统计数据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人类社会演变过程中的关键信息。

本文将对全球人口趋势进行分析,探讨全球人口分布与变化的主要特点和影响因素。

全球人口分布1.亚洲地区:作为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大陆,亚洲地区集中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大量居民。

•区域特点: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并且在亚洲其他地区也有较高的出生率。

•影响因素: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措施等对亚洲地区的人口分布和增长起到重要影响。

2.非洲地区:非洲是另一个人口密集区,拥有众多国家和庞大的年轻劳动力资源。

•区域特点:非洲各国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发展差距和人口分布不均衡现象。

•影响因素:贫穷、疾病、战争等因素对非洲地区的人口增长和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3.欧洲地区:相对于亚洲和非洲,欧洲地区的总人口规模较小,但其发达国家拥有高度发达的福利制度和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

•区域特点:欧洲北部国家的人口密度较高,而东欧和南欧地区则相对较低。

•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移民政策等对欧洲地区的人口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全球人口变化趋势1.人口增长率:•全球范围内的整体人口增长率逐渐下降。

这主要是由于教育普及、医疗条件改善、计划生育措施的实施等因素所致。

•非洲仍然是全球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而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和德国则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2.城市化进程:•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迁往城市地区。

•城市化对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产生着深远影响,也带来了许多挑战,如贫困、犯罪率上升等。

3.人口老龄化:•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范围内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养老保障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制定相应政策与措施。

影响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水平是影响人口数量和分布的重要因素。

人口空间分布变动特征及演变趋势

人口空间分布变动特征及演变趋势

人口空间分布定义人口空间分布的重要性研究人口空间分布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统计分析法:通过对人口数量、密度、集聚度等指标的统计分析,揭示人口空间分布的特征和规律。

空间分析法: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空间分析技术,对人口空间分布进行可视化表达和空间分析,揭示人口分布的格局和演变趋势。

比较研究法: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人口空间分布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人口空间分布的共性和差异性,以及演变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机制。

这些方法可以相互补充,综合运用,以全面深入地了解人口空间分布的特征和演变趋势,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口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人口空间分布的研究方法城市化吸引中心城市增长人口密度增加030201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集聚老龄化与少子化基础设施与服务不足农村衰退农村地区的人口疏离经济吸引力教育和医疗资源欠发达地区的挑战发达地区的人口流入与欠发达地区的人口流城市化进程加速大城市群中的中心城市通过交通、经济、文化等多种纽带,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效应,促进城市群整体发展。

中心城市辐射效应人口集聚效应大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03人口逆城市化现象01乡村振兴战略实施02农村人口就地城镇化乡村振兴与农村人口再分布跨国城市群崛起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城市群如北美、欧洲、亚洲等地的超级城市群逐渐崛起,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极和人口集聚区。

国际移民增加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国际间人口迁移规模逐渐扩大,影响全球人口空间分布格局。

国内人口迁移趋势在国内,人口迁移呈现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总体趋势,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成为人口集聚热点。

国内外迁移与人口分布的全球化趋势产业结构调整与人口流动经济增长与区域不均衡经济增长极的吸引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引导政府通过户籍制度、居住证制度等政策手段,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分布。

城市规划与人口布局城市规划确定城市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直接影响人口空间分布。

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的规划与布局,也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

人口集聚空间特征、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

人口集聚空间特征、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

① 由于本文内容涉及大量省级数据,为行文及阅读方便,此处及下文省份均指省 (自治区、直辖市)。 ② 本文研究数据不包含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 89·
人口集聚空间特征、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
表 1
我国各省 (区、市) 人口集聚程度
类别
数值区间
超高集聚区
PJD≥4
1982年 上 江苏 山东 河南
广东 浙江 安徽 重庆 河北 湖北 湖南 辽宁 福建 江西 海南 山西 贵州 广西 陕西 四川 吉林 云南 宁夏 黑龙江 甘肃 内蒙古 新疆 青海 西藏
高集聚区 中集聚区
4>PJD≥3 3>PJD≥2
浙江 安徽 广东 河北 湖北 湖南 辽宁 福建
低集聚区
2>PJD≥1
四川 江西 贵州 山西 广西 陕西 吉林
稀疏区
1>PJD≥0
云南 黑龙江
宁夏 甘肃 内蒙古 新疆 青海 西藏
1990年 上海 天津 北京 江苏 山东 河南
安徽 浙江
广东 河北 湖北 湖南 辽宁 福建 江西 四川 海南 贵州 山西 广西 陕西 吉林 云南 黑龙江 宁夏 甘肃 内蒙古 新疆 青海 西藏
改革开放 40多年来,我国经济活力在增强,人口流动性在加强,与我国经济社会 的发展是高度匹配衔接吻合的。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区域经 济发展分化明显,人口集聚空间差异显著,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人口的主 要空间形式。在一些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人口流失严重而造成发展活力不足,面临 着重大的经济发展 难 题。2012~2018年,东 北 地 区 经 济 总 量 占 全 国 的 比 重 从 87% 下 降到 62%,常住人口减少了 137万人①。对人口集聚的空 间 特 征、变 化 趋 势 及 影 响 因 素进行研究,并揭示人口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的相关性,对于合理规划人口

近年中国人口分布态势的新变化

近年中国人口分布态势的新变化

近年中国人口分布态势的新变化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进步,人口分布态势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新变化,这一点从几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对比上看得很清楚。

1953~1982年即第一次普查至第三次普查期间,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不同,再加上大量人口由自然增长率较低的地区向较高的地区迁移,致使中国各省、区之间在人口发展速度上出现悬殊差距。

29年中,人口发展速度最快的黑龙江省年均增长率高达35.44‟,新疆、宁夏、内蒙古、青海4省、区也在28、50‟以上;相反,上海、天津两直辖市年均增长率仅在10‟左右。

从地级行政区来看,差异更为悬殊。

29年中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人口年均递增率高达123.48‟,相当于6年翻一番;青海省海西自治州为92.73‟,相当于8年翻一番;此外,新疆的博尔塔拉自治州、内蒙古的呼伦贝尔盟等年均递增率也达到了70‟左右。

相反,四川省涪陵地区、江苏省南通地区等年均递增率仅略高于10‟;青海省果洛自治州仅为1.15‟,要600年人口才能翻一番。

1982~1990年即第三次普查至第四次普查期间,上述差距大大缩小了。

全国人口增长最快和最谩的省、区之间,人口年均递增率的差距由前29年的26.13个千分点锐减至14.52个千分点。

各省、区按增速快慢排列的序位发生了急剧的变动。

从以下资料可见,黑龙江省由全国第一位跌至第28位,吉林省由第七位跌至第27位,相反,广东省却从第15位跃至第三位,上海市由第30位跃至第21位,……这些清楚地表明了,近年来中国人口分布态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黑龙江1→28吉林7→27广东15→3新疆2→7福建9→4山东28→18内蒙古4→23广西12→6天津29→19青海5→11北京13→2上海30→21近8年来,在全国300多个地级即二级行政区中,除深圳市人口年均递增214.66‟、珠海市递增68.46‟而遥遥领先外,其它绝大部分都在全国平均增幅(14.74‟)上下几个千分点内,差距比过去大为缩小。

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

要标志。
城市化过程中伴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产业结构的调整、
03
城市规划的优化等。
郊区化
郊区化是指人口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 移的过程,是城市化的一种特殊形式。
郊区化过程中,郊区的城市化程度逐 渐提高,但与中心城区相比仍然存在 一定的差距。
随着城市中心的人口密度和交通拥堵 的增加,一些居民选择在郊区居住, 以追求更好的居住环境和较低的生活 成本。
生态保护与恢复
人口流动可能影响生态保 护和恢复工作,需要采取 相应措施。
环境污染与治理
人口流动可能带来环境污 染问题,需要加强环境治 理和保护工作。
05
应对人口空间变化的策略
城市规划
城市扩张
通过城市扩张,增加城市土地面积,为更多人口 提供居住和工作空间。
城市更新
对老旧城区进行改造和更新,改善居住环境,提 高城市吸引力。
人口空间变化的重要性
人口空间变化对城市规划、资源配置、 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了解人口空间变化趋势有助于制定科 学合理的政策和规划,促进经济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
02
人口空间变化的类型
城市化
01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乡村地区向城市地区集中的过程,表现为城 市人口规模和密度的增加。
02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
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的变化,如家庭规模减小或家庭类型多样化,可能会导 致人口流动。
人口年龄结构
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有不同的生活需求和行为模式,因此人口年龄 结构的变化也可能影响人口空间分布。
政策因素
区域发展政策
政府制定的区域发展政策可能对人口空间变化产生影响,例如政府 对某些地区的投资和扶持政策可能会吸引人口流入。

人口结构变化:全球趋势与影响

人口结构变化:全球趋势与影响

02
环境保护的挑战
•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问题
• 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问题
• 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与共同治理问题
03
应对策略
• 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 加强环境保护立法和执法,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人口结构变化的应对
可持续发展战略
• 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社会保障体系
养老制度
•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基金安全
• 建立健全养老制度,保障老年人权益
• 加大医疗保障投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 推行养老金制度,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
• 发展养老产业,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 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提高老年人幸福感
加强国际合作与共同应对人口结构变化挑战
国际合作
• 加强人口结构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
02
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
•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人口分布差异较大
• 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人口分布差异逐渐扩大
• 一些国家面临人口减少的挑战,如日本、德国等
03
人口迁移与流动
• 国际移民数量不断增加,主要流向发达国家
• 国内人口流动加剧,大城市人口持续增长
• 人口迁移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影响
人口结构变化的关键因素分析
• 人口老龄化影响就业结构
• 年轻人就业压力加大
• 高技能劳动力需求增加
⌛️
应对策略
• 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劳动力利用率
• 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
• 鼓励创新创业,增加就业机会
人口年龄结构与消费市场的关系
应对策略
• 把握消费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产品和服务策略

年人口迁移趋势分析

年人口迁移趋势分析

年人口迁移趋势分析近年来,人口迁移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选择居住地的要求也有了显著变化。

本文将对近年来年人口迁移趋势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原因与影响。

一、城市人口增长趋势近年来,城市人口增长呈现出明显的趋势。

城市化进程加速,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城市的就业机会更多。

相比农村地区有限的就业机会,城市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丰富的岗位选择。

许多年轻人为了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和薪资待遇,选择了向城市迁徙。

其次,城市的教育资源更加丰富。

城市中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及更好的学术氛围吸引了许多家庭选择将孩子送往城市读书。

这也成为了一些人选择迁往城市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城市的基础设施更完善。

城市拥有更先进的医疗设施、交通网络和公共服务设施,这为居民提供了更便利的生活条件。

人们逐渐意识到进城居住可以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因此选择向城市迁移。

二、农村人口减少趋势与城市人口增长相对应的是,农村人口呈现出减少的趋势。

农村人口减少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农村地区缺少发展机会。

农业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在农村很难获得稳定的收入和良好的生活条件。

因此,一些农民选择前往城市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

其次,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落后,教育资源有限。

这导致了农村青年在追求更好教育的机会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公平。

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一些家庭选择将他们送往城市。

另外,农村基础设施相对简陋。

医疗服务、交通网络和公共设施的不完善给农村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这也是一些人选择离开农村沿城市迁徙的原因之一。

三、人口迁移的影响年人口迁移趋势的变化对社会经济和居民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人口迁移加速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大量的人口流入为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需求,推动了城市的经济繁荣。

其次,人口迁移改变了社会结构和人口分布格局。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使得城市人口占比增加,农村人口减少。

世界人口分布与城市化趋势分析

世界人口分布与城市化趋势分析

世界人口分布与城市化趋势分析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世界人口分布和城市化趋势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人口迅速增长,同时城市化也在不断加速。

这一趋势对于全球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和城市化趋势,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世界人口分布的情况。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目前全球人口已经超过70亿,而且还在不断增长。

然而,人口分布却非常不均衡。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约占全球总人口的60%。

而非洲和拉丁美洲则是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

这种人口分布的不均衡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资源分配不平衡、贫富差距扩大等。

其次,我们来探讨一下城市化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目前全球城市人口已经超过50%,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70%。

这种城市化趋势带来了许多机遇,如就业机会增加、经济发展加快等。

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社会矛盾增加等。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世界人口分布和城市化趋势可能带来的影响。

首先,人口分布的不均衡将加剧资源的竞争和贫富差距的扩大。

富裕地区的资源消耗过多,而贫穷地区的人口却无法获得足够的资源。

这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冲突的加剧。

其次,城市化趋势将带来更多的环境问题。

城市的建设和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垃圾等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这将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

此外,城市化还会导致社会矛盾的增加。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和社会阶层的分化将成为重要的问题。

在面对这些挑战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世界人口分布和城市化趋势所带来的机遇。

首先,人口分布的不均衡也意味着市场的差异化和发展的机会。

不同地区的人口需求和消费习惯不同,这为企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其次,城市化趋势也带来了更多的创新和交流机会。

城市作为人口密集的地区,不仅有更多的人才聚集,也有更多的文化和思想碰撞,这将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中考地理:自然环境与人口、城市、产业空间分布的关系

中考地理:自然环境与人口、城市、产业空间分布的关系

中考地理:自然环境与人口、城市、产业空
间分布的关系
中考地理:自然环境与人口、城市、产业空间分布的关系
1.人口:人口分布不均匀。

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山区人口偏少,属于人口相对稀疏的地区。

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

满族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2.城市分布:我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特别是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沿线地区。

哈尔滨是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长春是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

3.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广泛分布黑土、黑钙土等优质土壤。

有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4.重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人口分布空间变动的趋势分析作者:李铁立徐建华摘自:地理科学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珠江三角洲制造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制造业基地之一。

但伴随产业和人口集聚程度的不断提高,带来了诸如制造业层次偏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由于经济腹地狭小所带来的一部分低层次制造业向外围地区扩散缓慢,没有能够为生产性服务业和高层次制造业腾出发展空间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与其邻近的省份与广东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明显势差,也希望广东经济发展能够外溢到这些地区。

在此情况下,广东省率先提出了“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概念,简称“9+2”,即: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9个省(区),再加上香港和澳门地区,并迅速得到其他省份和港澳地区的积极响应。

内地9个省区的区域面积占全国的1/5,人口占1/3,经济总量占1/3,是我国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在不同体制框架下建立的区域经济组合,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十分突出。

今后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资源将在更大空间范围实现优化配置,与之相伴生的必然是生产和人口在“泛珠三角”范围内发生动态的演变,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产业和人I=1在空间上发生集聚与扩散,从而影响泛珠三角生产和人I=1的空间分布。

1 产业、人口分布空间变动的机理在新经济地理模型之前,李嘉图模型和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是建立在一个完全竞争市场结构、没有运输成本的前提假设之下的,他们揭示了在资本、人口等生产要素不能跨区域流动条件下,区域间依比较优势原则形成了地区间产业分工的原因和结果,但这一分析框架不能解释在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情况下所出现的产业、人口集中、扩散和地区间要素价格不均等现象。

新经济地理学以报酬递增、存在运输成本为假设前提,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引起的地区专业化、生产和人口集中与扩散形成的机理。

该理论认为,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由于运输成本降低将使产业和人口空间结构发生调整(克鲁格曼,1991)? 。

克鲁格曼和韦伯(1996)假设一体化区域内存在几种不同的工业部门,且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均是规模报酬递增;实施一体化的几个区域间具有相似的资源和技术条件。

他们的理论逻辑如下:设想在没有实施一体化情况下,区域之间存在很高的运输成本,每个区域是自给自足经济,拥有自己的产业体系,即同时生产最终消费品和中间投人品。

一体化实施后,运输成本降低,不断增长劳动力和资本的流动性会加速产业和人口的集聚进程。

此时,在某些产业拥有初始优势的区域会出现累积发展的过程。

克鲁格曼建立了一个“圆钟模型”(clock face mode1)用于说明这个阶段产业和人I=1的集中过程】。

该模型的假设是:①人口和资本在一体化区域内是可以自由流动的,②并且最初均匀分布在圆周的12个方向上。

克鲁格曼运用电脑模拟了在运输成本降低情况下,动态市场是如何推动经济活动在一至两个大型城市集中的过程。

如图1所示,人口和生产最终会流到两个初始规模最大的城市中去,它们分别分布在圆周的两个相反方向。

而其他1O个城市则剩下那些由于受资源限制不能流动或迁移成本高昂的产业和人口。

产业区位基尼系数是一个衡量产业空间分布状况的指标,它介于0和1之间。

产业区位基尼系数越接近于0,说明该产业在区域问的分布越均匀。

如果产业在各省区是完全均匀分布,则该系数为0,如果该系数接近1,表明该产业几乎完全集中在一个省区。

为了同时考察产业和人口集中情况,我们采用就业份额计算基尼系数。

本文计算了“泛珠三角”制造业的25个行业3年的区位基尼系数值,涉及25个行业,9个省区数据来自《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1997、2000和2003年,得出结果如图4。

观察图4可以发现:①25个行业中,16个行业的产业基尼系数是上升的,9个行业集中程度降低或变化不大。

这表明1997年后9省区的一体化程度在不断加深,并且主要表现为产业的集中过程。

②在集中程度提高的行业中,可以进一步划分为2类。

一类是3年基尼系数一直较高,如煤碳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采选业、有色金属采选业等行业,这部分行业与自然资源有关,往往在资源禀赋高的地区形成优势产业,这符合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预期。

烟草行业的空间分布集中程度较高,在全国范围内主要集中在西南部。

在“泛珠三角”内,则主要集中在云南和湖南两省。

另一类的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这验证了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关于随着一体化程度加深,产业和人口集中主要发生在制造业的预测,也进一步印证了上文得出的“泛珠三角”一体化程度主要表现为产业和人口集聚过程的结论。

为进一步说明“泛珠三角”产业集中的地理区位,表1列出了13个基尼系数呈上升趋势的制造业部门,同时列出了各行业中产值排名在前两位的省区及其所占比重。

可以看出,从1997年后,在全部13个制造业部门中,除饮料制造业、化学纤维制基尼系数低于前一类,但逐年上升,这类行业主要为制造业,如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造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外,其他产业主要集中在广东,其中,食品加工业、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7个行业有向广东集聚趋势。

而饮料制造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有从广东向四川和福建扩散趋势。

3 泛珠三角产业、人口变动趋势产业和人口空间变动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结果,按照前文的理论分析,今后随着“泛珠三角”一体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区域产业和人口将出现集中与扩散并存的局面,最终出现单个产业的集中度与地区专业化水平都较高的产业和人口分布形势。

那么各省区将分别集中何种产业并在“泛珠三角”形成怎样的地区专业化分布,即在一体化过程中特定产业部门和人口将在哪些区域集中,哪些区域将接受来自中心区的产业和人口扩散呢?[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5 8:57:34编辑过]由上文可见,产业和人口的集中与扩散取决于向心力和离心力,更确切地,预测一体化高级阶段产业和人口集中与扩散应主要考虑中心区和边缘区间生产成本和市场潜力的差异。

ewe(PricewaterhouseCooper)为预测欧洲一体化后产业、人口集中与扩散趋势特别设计了区域市场潜力指标(Market Potential Index),并对欧盟的各区域市场潜力进行了测算【7】,计算公式如下:上式中,Dii为地区i的主要城市到其市场的平均距离;为√地区主要城市间的距离。

Dii、D 均用来做地区GDP的折扣值,用平方根来表示可以使地区间或地区内部的前后向联系不至于折扣太大。

因为一地区的距离若为另一地区距离的2倍,运输成本可能会增加1倍,但通讯成本几乎不会增加,因而其进入成本并没有成倍增加。

式中,为邻近地区的数量;为权重,海外地区为1.5,其他地区则为1。

(Market Potential Index),并对欧盟的各区域市场潜力进行了测算【7】,计算公式如下:上式中,Dii为地区i的主要城市到其市场的平均距离;为√地区主要城市间的距离。

Dii、D 均用来做地区GDP的折扣值,用平方根来表示可以使地区间或地区内部的前后向联系不至于折扣太大。

因为一地区的距离若为另一地区距离的2倍,运输成本可能会增加1倍,但通讯成本几乎不会增加,因而其进入成本并没有成倍增加。

式中,为邻近地区的数量;为权重,海外地区为1.5,其他地区则为1。

依据上述方法,考虑到泛珠三角9省区属国内省区间一体化过程,上式值取1,计算泛珠三角9省区主要城市1993、1997、2003年三年的指数值,得出结果如表2所示。

GDP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1993、1997、2003年,城市距离来自互联网数据。

由表2,可以看出:各城市的值从1993年至2003年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主要是因为“泛珠三角”各主要城市的大幅增长。

在统计期内各地区的值排名略有不同。

“珠三角”作为广东省的核心经济地区,一直排在第一位。

长沙作为内地中部大城市,值位居第二。

第三位是福建沿海的“夏泉漳”城市带,成为“泛珠三角”东部的核心区。

其他城市的值略有变化,但差别不大。

那么今后随着“泛珠三角”一体化向高级阶段发展,各地区市场潜力将发生怎样的变化?由于区域市场潜力主要受一体化各区域间空间距离和各区域的经济总量的影响,考虑到未来“泛珠三角”间交通、通讯联系将更为便利,以及该区域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增长阶段,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还将保持发散状态,因此,各地区间值的差异还将扩大,即“珠三角”、“长珠潭”和“夏泉漳”三大城市带与其他地区市场潜力的差异在一定时期将持续加大,以上地区将进一步吸引对市场潜力要求较高产业的集中。

生产成本是影响企业是否在某一区域选址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生产成本中最重要的是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房屋等不可流动资产的价格。

表3为2004年该区域主要城市普通商品房价格。

以广州和厦门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和“夏泉漳”地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而其他地区的房产价格差别并不大。

可见,土地和房屋成本将成为今后产业和人口扩散的主要离心力。

从理论上讲,另一个影响生产成本的因素为劳动力价格,但不论从低技术工人还是技术工人的工资差距看,作为产业和人口集中区的“珠三角”地区理应与其他地区存在工资梯度,但由于国内劳动力供给的无限性和劳动力国内流动基本是无成本状态】,并没有形成较为明显的工资梯度,因此这一因素对未来产业和人口集中与扩散的影响并不大。

总之,以广州、深圳为中心城市的“珠三角”地区市场潜力巨大,在未来一体化发展中将进一步巩固这一优势,成为“泛珠三角”的一级中心区,吸引对市场规模需求高的产业。

但土地和房屋成本较高,又会挤出一部分工资率低的劳动密集制造业及其从业人口。

以长沙为中心城市的“长珠潭”地区市场潜力较大,且生产成本明显低于“珠三角”地区,加之地处“京广”沿线,最有可能成为接受一部分“珠三角”制造业扩散和吸引其他省区产业集聚的地区。

相应地,人口也将在这一地区具有集中趋势。

闽西南的“夏泉漳”地区市场潜力也较大,但生产成本较高,有可能形成以高附加值的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地区。

对于其他省区而言,市场潜力和生产成本差异不大,能否成功接受中心区产业和人口扩散则主要依赖于原有的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

为了具体分析“泛珠三角”产业和人口集中趋势,我们从生产成本和市场潜力的角度将所有产业部门划分为3种类型:1)产业区位决策影响因素中,市场潜力是最为重要区位因子的产业。

主要是一般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如金融、保险、咨询等行业,这部分行业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信息条件以及一定的市场规模,随着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这部分行业倾向于在大的中心城市进一步集中,即首先是“珠三角”地区,其次是“长珠潭”地区和“夏泉漳”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