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小学语文新课标及解读-1

合集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探析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探析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探析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设计有效的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是当前小学语文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旨在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一些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引言:学习任务群是一种实现跨学科融合和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能力水平。

因此,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意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方针与方案设计。

一、学习任务群概念学习任务群概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科知识、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的核心要求,通过设计一系列有机联系、相互支持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能力水平。

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应该满足学科知识的连贯性、学科能力的统一性和学科素养的协同性。

通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能力水平。

同时,学习任务群也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学习任务群特征学习任务群中的每个任务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和任务内容,不同的任务之间又相互联系,彼此支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任务之间的联系可以是同一学科中不同知识点的联系,也可以是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达到学科间的融合。

学习任务群中的每个任务都有其自己的任务目标和任务内容,而且不同的任务之间存在依赖关系。

完成前面的任务可以为后面的任务奠定基础,完成后面的任务也可以巩固前面的任务学习成果。

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任务群中的每个任务都可以通过相互支持来达到学习目的。

比如,一个任务可以为另一个任务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或学习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习任务群中的每个任务都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协同作用。

2021年小学语文教师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小学语文教师新课标学习感悟

2021年小学语文教师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小学语文教师新课标学习感悟

篇一小学语文教师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

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

我有幸参加了小学语文教师新课标培训,使我受益匪浅。

由于这次培训的针对性很强,来的都是小学语文老师,培训主题是新课标的学习,新教材的教学的问题分析与课堂实践,培训目的是帮助老师深入理解新课标、新教材的核心理念及新教材倡导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正确把握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提升老师的认识能力和纠偏能力,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促进学校的专业发展。

在培训过程中,我认真聆听领导的讲座,认真做笔记,与同行们讨论交流,使我对新课标下的新课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下面是我参加培训后的几点感悟,愿与同行一起。

我认识到了教学低年级儿童对于识字写字是一项比较困难的教学活动。

新课标对学生的识字量和写字量,不要求急于赶进度,先要在学生写字姿势、写字习惯和规范意识上下功夫,而且必须抓紧抓实,持之以恒。

作为教师一定要在儿童识字起步阶段就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多种方法来优化识字的途径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才能达到识字教学的目的。

如何把这么大的识字量落实下去呢经过这次的学习,我才发现,我们教师在“认识”和“学会”两项要求的把握上出现了一些混乱。

“会认”的字只要整体上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就可,不需要做任何的字形分析等一些拔高要求的举措。

我们要明确新教材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识字量,目的是让学生尽早进入提前阅读,也就是说,识字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阅读。

大量的生字在要求会写的时候还会出现,根本无须过早地进行分析,这样就可减少大量的识字时间,更好地用于课外阅读。

如何有效地让学生认得准,记得快呢就要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巩固识字。

我认识到了教学低年级儿童对于写字是一项比较困难的教学活动。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的分层设计探究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的分层设计探究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的分层设计探究一、新课标学习历程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划了未来几年小学、初中教学的方向,明确新课标将于2022年秋季新学期开始正式施行。

这意味着现行实施了20年的中小学课程方案、使用了10年的课程标准有了新的变化!我们小组对新课标的学习,历经了四个阶段的四轮学习。

(一)初读新课标,了解新变化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迫在眉睫,5月份开始,县教研室如雪中送炭般给我们送来了一场又一场的网上课标学习培训,由此,我们小组开始了第一轮的课标学习,大家认真学习,受益匪浅。

通过初读学习,了解了关于课程标准修订的主要变化: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

(二)再读新标准,领悟新理念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是每位任课教师理解掌握新课程标准,更好的指导教学的基础。

在教研室培训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小组前期同读一本书《统编小学语文可以这样教》的活动,我们小组又积极开展细读新课标的活动。

届时正临2022年暑假,学校网上课标购买未能邮到,我们小组个人积极想办法从网上打印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并制订假期学习方案,开始了第二轮的新课标学习。

小组建立微信群,每天打卡,大家边学习边讨论,有时甚至争论的面红耳赤,但大家达成共识后的喜悦,让我们深深感触到学习新课标、领悟新课标对我们实施教学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到新课标是教学的航标、是教学的指南针,只有掌握新课标,教学才有针对性,才不会偏离方向。

2022年暑假即将结束时,我们小组收集整理了语文课标检测的试卷,通过微信分享给组员,通过试卷检测暑期课标学习的效果,同时反思自己学习的漏洞与不足。

(三)细读新课标,打造新课堂2022年秋季开学后,我们在网上跟着专家详细解读新课标,切身体会到了新时期的教学任务和要求,明白了自己肩负的责任。

其中,让我们尤为迫切揭开其神秘面纱的是“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新课标及解读

小学语文新课标及解读

小学语文新课标及解读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是中小学阶段语文教育的基础。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新课标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从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方面进行解析,以期让广大教师和家长对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有一个更清晰全面的认识。

一、小学语文新课标的主要内容小学语文新课标是由教育部制定的一套针对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标准,集合了国内外语文教学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目标。

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使他们懂得如何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具备全面的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

2. 教材体例。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语言文化素质为主要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因此教材内容和编排要紧跟课标要求,符合当代小学生发展需求和认知特点。

3. 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应该以生活实际为背景,以课程为载体,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活动,创设语文情境,让学生在真实和优美的语境中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

4. 评价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是对学生语文能力和语言文化素养的综合测评,应该采用科学公正的方法,注重对学生语言实际运用情况的测评,突出学科内部的逻辑性和综合性,充分尊重学生动态性发展的个别差异,注重人本评价。

二、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1. 强调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统一培养。

新课标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统一起来,彰显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和社会使命。

学生通过语言活动锻炼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和技能。

2. 强调实际应用和多元发展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强调小学语文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语言活动中掌握语言技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2021年整理)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2021年整理)

(完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设计者:新郑市梨河镇绰刘完全小学王治平●授课时间:课文 45 课时综合性学习 15 课时口语交际 7 课时习作 14 课时回顾拓展 14 课时机动时间 16 课时总计 111 课时一、学习目标1.在阅读和语言实践中练习巩固已学过的汉字,会正确默写本册要求书写的120个生字,和“词语盘点”里的“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学生借助字帖继续学习用硬笔书写楷书,对字形复杂难写的字,老师重点指导,教学生安排好字的间架结构,做到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继续学习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培养学生对书写的兴趣和对书法的爱好。

2.能借助字词典阅读,用自己的话说出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其表达效果.3。

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注意联系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练习默读,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有自己的感受,并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4。

2021年小学语文新课标说课稿5篇

2021年小学语文新课标说课稿5篇

2021年小学语文新课标说课稿5篇小学语文新课标说课稿1一.说教材《观潮》是四年级一篇课文.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写作材料》,这篇讲读课文,按顺序抓特点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中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向高发展的关键的阶梯,大纲明确要求:〝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是怎样观察事物,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根据大纲目的要求,语文教学的规律以及《观潮》这一课的特点,应达到以下4个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3.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并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4.给课文分段,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教学重点:学习课文3.4自然段.教学难点:①理解重点词.句.段.②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教具:录相带.投影片.二.说教法运用电教手段,采用情境教学法.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教育离不开爱,教学情为先.我充分应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到一个钱塘江大潮来临时雄伟壮美的景象中,使编者情.作者情.教师情.学生情融为一体,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认识是有意识心理活动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统一,是理智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统一.我抓住学生和教师感情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的心理特点,采用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还能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对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独到的作用.三.说学法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把课堂这一个广阔的舞台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素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我说的是《观潮》一课的第二课时.四.说教程1.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一文,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学生答后教师板书,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观潮的顺序,为学习下文奠定基础.)2.齐读第一段,投影出示:a.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b.这里是观潮的好地方.请大家读后说说〝观〞字各是什么意思.(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词〝天下奇观〞理解钱塘江大潮是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教给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当小老师,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大家轻声读第二段,然后同桌互说.(学生通过读理解课文内容,因为每一节课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实际上是教师导.学生演〝戏〞的演出效果如何的体现.课堂教学不仅在于老师的导,还在于学生的学.学生通过读书,理解了潮来前江面的平静,体会到〝人山人海〞观潮的热闹场面和人们期盼的心情.4.那么,潮来时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今天让我们随着录像细细观赏一番,不过要边看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巧设疑问,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学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钱塘江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中.学生看得如梦似醉,这就是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同时围绕单元重点训练这一个面,巧设三个点即三个小问题,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强化课堂教学的语言文字训练,注意训练的坡度.难度.看完后,学生情绪激昂,兴致勃勃展开讨论,兴趣就是的老师,学生有的说听到潮来时的声音从小变大;有的说先看见一条细白线,然后又看到白浪翻滚,还有的说我真想大喊一声〝太美啦〞,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眼睛看得细.耳朵听得真.讨论得热火朝天.播放录相把握时机,将视觉手段和听觉手段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态形象的思维能力,学生见其形.闻其声.这样做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艺术水平,落实了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抓住了本节教学重点,为突破教学难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5.教师趁热打铁,抓住机遇巧引导:阅读3.4自然段,思考:a.作者观察顺序是怎样的?你是怎样知道的?b.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来写?c.用〝〞划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潮水雄伟.壮观的词句.同桌可以讨论.学生通过读.划.议,明白以〝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色城墙〞.〝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这些词语中,抓住潮来时的形状特点.在观看录相之后,再回到文中细品评,学生陶醉在有声有色有形的情景中,潮水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的景象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落实了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课堂上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落实了〝三为主〞的教学原则.6.引导学生美读3.4段.让学生自己在读中学,学中读,如〝横贯江面.山崩地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浩浩荡荡〞读得顿挫有力,语气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读出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通过教师导读,学生试读.领读.自由朗读.齐读.对学生进行了读的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中读,读中品,品中悟,最后实现了〝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7.再次观看潮来时的录象,深化理解,加深感受,看后说一说自己的感想.把情境教学法和看.听.读.品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有机揉合在一起,把课文中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景观和文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教学艺术的境界,真是〝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8.学习第五自然段,读读,想想,潮过后是怎样的情形?学生通过自己学习,明白潮过之后江面才恢复平静,江水涨了两丈来高.这从水量之大讲江潮的壮观,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9.师生共同总结全文.把你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讲给大家听(从写作.词句.思想等方面来考虑).学生想好后,自告奋勇说给大家听.在总结全文时,教师有意识从思想.知识.能力方面引导学生,变教师〝一言堂〞小结为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小结〞.这种形式独特新颖,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板书设计:观潮天下奇观潮来前平静声音形状气势潮来时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横贯江面白色城墙山崩地裂千万匹战马浩浩荡荡潮过后平静小学语文新课标说课稿2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堂课进行具体说明.一.说教材《爬山虎的脚》是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意在使学生在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们观察事物的能力.《爬山虎的脚》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叶圣陶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爬山虎.第一段写的是爬山虎的位置,第二段是爬山虎的叶子,第3.4.5段是写爬山虎的脚.课文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是通过叶子的变化来讲,侧重讲长大了的叶子的颜色变化.静态美.动态美.介绍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是分三个方面来讲.先讲爬山虎脚的样子和颜色,再讲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最后讲爬山虎的脚与墙的依赖关系,巴住墙与没巴住墙的不同结果.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连续地观察事物的,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习惯;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下来的.二.说教学目标我们今天上的课与以往有所不同,是一节_分钟的课,所以我们把这堂课的重点只放在学习第二段爬山虎的叶子.这是一篇四年级上册的课文,而我们今天面对的学生却是三年级的学生.三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处在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在理解文中关于爬山虎的叶子时,教师要提供大量的直观图片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同时要借助学生的想象感受到叶子的美.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们确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认识〝均匀〞2个生字,会写〝均匀虎〞3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课文并背诵,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重点:通过朗读和重点词句的品析和理解,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难点: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的特点三.说教法教学方法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途径,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通过〝创设情境.以读代讲.读想结合〞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与文本充分的对话中突破重难点,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品悟朗读.展开想象等方式充分感知文本,走进文本,学会学习,得到发展.四.说教学过程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把整个教学流程分为四大版块:(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本课堂,我们采用的是谈话导入法,教师先在黑板上板书脚字,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哪些东西有脚,由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大部分动物有脚.接着教师话峰一转,其实在自然界中也有长着脚的植物,从而引出爬山虎,同时板书爬山虎,指导书写虎字,特别强调虎字的第三笔,然后课件出示图片,简介爬山虎.教师通过这样一步一步地设置悬念,引出课题,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整体感知可以把握课文的概貌,形成对课文的初步印象,为后面的分析深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的程度直接影响对课文的学习效果.在这一环节,本来可以设计一个问题: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但是我们考虑到今天面对的是三年级的学生,所以我们降低了一下难度,把它设计成了两个问题:1.课文的哪几个段写到了爬山虎的脚?2.课文除了写了爬山虎的脚还写了爬山虎的什么?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通过对问题的梳理,让学生很轻松地就知道了课文主要从爬山虎的位置,叶子和脚三个方面来写,这样一来学生就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三)品读词句感受叶美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教学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让学生入境生情,才能让学生生情并茂地通过朗读,感受到叶子的美.于是在这一版块中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认真听读,读后让学生说一说爬山虎的叶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美),并板书美.2.学生自由朗读,划出能够感受叶子美的词句.3.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交流品析重点句子.句子一: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A.引导学生抓住〝嫩红〞到〝嫩绿〞两个词感受爬山虎的叶子颜色变化的美.B.并通过课件出示爬山虎颜色变化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叶子颜色的变化C.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这种颜色变化的美句子二: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A.抓住一顺儿朝下.均匀.没有重叠.不留空隙等词让学生感受叶子的静态美B.随文学习生字均匀并书写,结合图片理解〝均匀〞〝一顺儿朝下〞的意思.C.指导学生抓住这些重点词朗读出叶子这种绿的新鲜的美又密又匀称的静态美句子三: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A.通过想象画面,观看视频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微风吹拂下叶子动态的美.B.让学生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4.再现美景,激发情感:在学生充分通过语言文字口味叶子美丽之后,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再进行配乐朗读.让学生达到了音乐和情感的融合.5.这么美的叶子,这么美的句子,光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还不够,还要把它们背下来,于是第五环节,我们采用关键字词填空的形式,背诵第二段,让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积累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四)课堂总结体会写法教师结合板书,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白叶圣陶能够从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静态美,叶子的动态美三个方面把爬山虎的叶子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是因为他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的,是因为他细心观察,长期观察的结果.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最后以课文后的讨论题: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呢?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五.说板书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我们的板书设计虽然简明扼要,但是它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是老师在最后进行课堂总结,学习写作方法的依据.小学语文新课标说课稿3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拿到这篇文章,我读了十遍.前两遍我站在普通读者的立场,读这篇_世纪法国着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观察随笔,感受到文章结构的紧凑鲜明.语言的生动形象.描写的细致入微;感受到蟋蟀的住宅的确是〝伟大的工程〞;感受到蟋蟀这一小昆虫对生活的无限热爱;还感受到作者通过拟人手法传达出的对蟋蟀的无限喜爱之情.可以说,这篇文章就是一首人类对小昆虫.小生命的赞美诗.第三四遍,我站在学生的立场读,读后产生了一些疑问:学生对蟋蟀熟悉吗?他们理解什么叫〝随遇而安〞吗?学生能从拟人写法中感受到什么呢?这么一个〝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的洞穴怎么谈得上伟大呢?因为孩子们尤其是男孩子们总是喜欢拿着木棍在地上挖坑挖洞,挖这么小的一个洞穴对他们来说简直不费吹灰之力第五六遍,我站在教师的立场读,我找了我和学生在阅读之后共通的一些感受和疑惑:作者为什么说蟋蟀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作者是怎样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伟大工程的?这之后的四遍,我在阅读中积极地思考:怎样构建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怎样组织一个和谐的绿色的对话的课堂.思索再三,我将目光锁定在建构主义理论,锁定在其下的〝抛锚式教学法〞并作了教学设计.根据上述对教材.学生及教学理论的思考,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作了如下安排:1.学会本课生字词,会认〝宅.蔽.弃.慎〞等7个生字,会写〝弃.毫.遇.择〞等_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住宅.选择〞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语句的品读,理解〝蟋蟀住宅是伟大的工程〞的深刻内涵,感受蟋蟀〝热爱生活〞.〝不辞辛劳〞的品质.3.体会文章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科学家探索大自然.热爱小生命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爱观察的好习惯.教学目标设计涵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重点是第二点,教学难点是第三点.本课教学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对话交流达成1.2两个教学目标,第二课时则在第一课时学习基础上继续对话交流以达成教学目标三.下面,我就第一课时的流程安排作一说明.第一课时我根据〝抛锚式教学法〞,安排了〝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大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理解〝随遇而安〞,对比引出课文,用时5分钟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自己建构的过程.所以产生学习活动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学生的背景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度.而教师帮助创设一定的情境是提高相关度的重要方法.所以在这第一个环节中,我让学生从〝说自己的家或小房间〞入手,创设一种〝用心创造生活〞的情境,进而引入昆虫世界,理解一般昆虫的〝随遇而安〞和蟋蟀的不〝随遇而安〞,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理解了对他们来说存在一定难度的〝随遇而安〞一词,为后面感受蟋蟀的热爱生活.不辞辛劳的精神和其住宅的〝伟大〞打下了基础.第二环节:确定问题,学生二度读文,交流阅读感受,用时_分钟在此环节主要完成两件事情,一是学习生字词,字词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环节注重将字词学习与课文语句.课文内涵结合起来进行,帮助学生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初步感受其住宅的〝伟大〞,这就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下对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共同关注,真正实现两者的统一,使学生取得扎实的学习成效.第二件事是确定一个大家共同学习的问题,我认为,语文教学一定要尊重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学生的阅读体验,所以用〝作者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和〝你获得的最深感受是什么〞两个问题来启发,并最终确定本节课的研究问题:〝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虽然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但是正如建构主义所认为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对每个认识世界的个体来说是共通的,这就为确定相同的研究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可能.第三环节:自主学习,学生默读课文,深入体会〝伟大〞,用时5分钟默读的好处是能够促进人的自主思考,使阅读实现个性化,同时实现新信息与学生背景知识的联系和建立.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带着确定的问题与文本进行独立对话,采用在相应语句旁作标记和批注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第二大环节的〝概括〞性阅读到本环节的〝具体化〞研读,符合阅读规律,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我提醒学生在默读中,关注课文中的〝鱼泡泡〞.插图.生字.思考题.资料袋等材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的概念.第四环节:协作学习,反馈交流感受,提升〝伟大〞原因,用时_分钟这一环节是课堂之所以为课堂,区别于完全独立阅读的特点.建构主义认为,自主的阅读促使了学生情感的变化,而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与其他学生和教师的不断交流与沟通,就能更好地实现意义建构和情感变化.所以此环节,我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或图片)等各种材料佐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学习伙伴.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因此构建了绿色和谐的课堂.教师的作用更多地体现为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学生未能提升的时候给予提升.学生朗读不到位的时候给予指导.因此,本环节中,学生和教师通过对〝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等具体语句的品析,感受蟋蟀住宅的科学.精致.舒服和浩大壮观,感受蟋蟀在建筑住宅时表现出的智慧和不辞辛苦.对于学生疑惑的〝这么一个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的洞穴怎么谈得上伟大〞这一问题,则采用对照方式,以相当于一个人在没有任何工具的帮助下挖掘3_米的隧道帮助学生感受,并抓住〝工具的柔弱与简单〞和〝工程的浩大与壮观〞的极大反差,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真切的感受.同时,在品析之后及时进行朗读指导,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第五环节:效果评价,自由表述思想,再激阅读热情,用时_分钟语文学习成效的评价内涵是学生在三维目标上是否得到了提升,该环节通过〝你看,它的住宅是多么科学.多么精致.多么舒服;你看,蟋蟀用它柔弱的.简单的工具建造了如此浩大壮观的工程.此时,你想对蟋蟀说点什么?请你把它写下来〞的〝我手写我心〞形式,表达自己对蟋蟀热爱生活的敬佩之情,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对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是一个很好的检验.最后用〝文章的作者法布尔是怎样写出这篇文章的?他为什么要用拟人的方法来写?〞的〝激发新疑点〞的方式,使学生产生了从另一个角度去探询的热情,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因此,该课文的学习,我积极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遵循建构主义理论,运用〝抛锚式教学法〞,实现学生在三维目标上的共同提高,并激发了学生更强烈的学习愿望,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小学语文新课标说课稿4教学目标:1.让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自由自在地感受秋天的美,产生口语交际的兴趣.2.把自己看到的秋景说出来与同学们互相交流,做到注意听别人讲话,能较清楚地用普通话说话,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课前准备:1.课前由家长带孩子到野外玩耍,收集一些有关秋天的图片.照片或采集的果实.2.老师课前准备许多有关秋天的词语卡.3.一幅秋天的图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听歌曲《秋风起》.说说这首歌唱了些什么.2.对!红树叶.黄树叶,片片飞来多像一只只美丽的花蝴蝶呀!它在告诉我们秋天来了!二.创设情景,集体交流1.秋天到了,天那么高,那么蓝,秋姑娘走过丰收的田野,走过瓜果飘香的果园,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秋色.请把你们照的相片和收集的图片.秋天的果实拿出来,在学习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相机点拨指导).。

最新小学语文新课标及解读复习过程

最新小学语文新课标及解读复习过程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小学语文新课标及解读(2020年整理).pptx

小学语文新课标及解读(2020年整理).pptx

学海无涯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 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 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 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 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 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 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 1~2 年级、3~4 年 级、5~6 年级、7~9 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 阶段性。 2.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 个 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 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 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 1~2 年级为“写话”,3~ 6 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 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 进和协调发展。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 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 态 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 ,吸 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 语 文学习方法。 4.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 是 ,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 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 3500 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 ,并 有一定的速度。 7.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 用 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 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400 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21年版)解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21年版)解读

〔3〕关于习作学段习作〔写话〕教学训练目标第一学段★以句子训练为主,重在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不专门开设写话课,写话教学随机穿插在语文课堂各个环节的教学之中,学完拼音之后便可开始让学生尝试用汉语拼音写话。

从写一句话到写几句话,再到写一段话,最后学会写简单的日记甚至短文。

第二学段★以构段训练为主。

重在引导学生热爱、关注生活,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三年级是习作教学的起始年级,小练笔以片断练习为主,大作文写实、想象、日记并重。

第三学段★以谋篇训练为主。

重在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能写常见的应用文。

习作方面,低段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慨号〞四种标点符号。

激发培养学生“对写话有兴趣〞,是低段写话教学的重点。

中段的习作,要求增加习作的自信心,学习观察,学习修改等。

2021年版课标增加了表达方面的要求“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写清楚〞是对中段习作的新要求。

高段的习作,要求“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等。

2021年版课标在高段习作中增加了“习作要有一定速度〞的要求。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历来是与阅读教学平分秋色的教学任务,学写作文是相当多的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倍感头疼的一件事,所以市场上充满着汗牛充栋的作文秘籍,各种培训班才有了作文补习的土壤。

无论是实验稿还是202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方面的改革力度都是非常大的。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及习作要求,需要对传统的作文教学进行改革。

如何改革?课程标准第二学段在‘习作’的第二条和第三学段的第二、第三条都从习作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提出了明确要求。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苟日新日日新,当下的发展快速,教育的改革也在不断的进行。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仍存在很多明显的问题。

有问题就要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教育无小事,每个细节都可能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意识到问题所在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是小学语文教学目前首要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浅析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面临问题及解决对策;一、引言新课标对于教育教学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了,这标志着教育在不断的发展,教育比以往更加能够促进人的成长。

新的目标,新的方向,就是要解决旧的问题和纠结症,铲除对教育有害的部分,弘扬对教育有益的部分。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指路明灯,所以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至关重要。

发现问题才能够解决问题,下文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最为首要的问题是目前的语文教学目标并未能够达到新课标中的标准。

在新课标中,语文教学目标是氛围三个层次和维度的。

通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层次的目标来设定课程的内容以及教学的方法。

而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中并不能实现这三个教学目标。

很多教师将这些目标写在了教案里,但是实际上对于一些目标并不在意,这三个维度的目标变成了应付的方法。

例如,很多的教师在小学的语文课堂里极少涉及到情感与价值目标。

也许是因为所面临的学生年龄和认知比较简单所以很难在课堂上建立起价值观和情感的连接。

但是这个目标往往是教学的灵魂所在,小学生处在的阶段是一个形成习惯和认知的阶段,枯燥的知识并不是他们接受教育的主要目的。

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应该不断追求的目标。

其次,小学语文课堂的组织结构存在问题。

每一个课堂都有其主要的目标,那么就一定有比较清晰的结构。

而很多课堂并未做到这一点,小学语文课堂上面临的是一群活泼的孩子,如若教师没有注重课堂结构的把握,而是随心所欲的进行教学往往会造成不好的后果。

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学科校本教研案例分析——以西关实验小学2021学年语文科主题教研活动为例

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学科校本教研案例分析——以西关实验小学2021学年语文科主题教研活动为例

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学科校本教研案例分析——以西关实验小学2021学年语文科主题教研活动为例摘要: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学科校本教研,以新课标理念为导向,以主题教研日为基地,通过“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沿着“级组备课——科组评议——专家引领”的教研路径推进语文科的校本教研,实现“以学定教”和“以评促教”双线并行的以点带面的教、研模式,着力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以学定教;以评促教;校本教研;一、背景分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2022 年版) 》中明确提出,应定期开展校本教研,强化教研、科研的专业支持;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亦如风向标般指引着学科和教师开辟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研促教”的学科教研活动已成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激发学科活力和提高教师综合素养的必要途径。

传统的学科教研模式无外乎听课加评课,不论是执教者,还是评课者,大多从单篇教材及所教年级的角度听课评课,从横向的角度,无法精准定位该篇课文在单元中的目标;从纵向的角度,缺乏对各年段的教材和学生系统性的认知。

从而导致教师无法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更难以着眼学生六年的整体发展。

其次,传统课堂较注重浅层的呈现效果,执教者将教学研究重心放在看似完美无缺的课上,常常担心学生的错误答案打乱课堂节奏,忽略了学生应该怎么学,更不会去关注学生的困惑与收获,研讨课上成表演课,而讲台则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

与此同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课例的质量无相应的理论支持和评判标准,评课老师唯有以执教老师的表现和个人喜好定义和评价一节课。

基于此,学科校本教研进入了止步不前的固化阶段。

二、主题方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为了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科校本教研成为新课标理念落地与实施的助推器,我校语文科以新课标理念为导向,并结合学校和学科校本教研的实际,确立了“以学定教”为主题。

小学语文新课标及解读.pdf

小学语文新课标及解读.pdf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夜色》教材分析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夜色》教材分析

《夜色》教材分析一、课标内容《2021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目标1中指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021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目标3中指出: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021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阅读目标3中指出: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2021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阅读目标5中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显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二、地位与作用《夜色》是2021年部编教材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以“家人”为主题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

这首叙事性的儿童诗用第一人称写出“我”从前胆子很小,很怕黑,后来爸爸晚上带“我”出去散步,“我”发现夜晚也像白天一样美好,从此不再怕黑了。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缺乏必要的科学知识,对于天黑害怕有着切身的生活体验,因此学习本文容易激发他们的心理共鸣。

选编此文,旨在培养学生养成勇敢独立的良好生活习惯,并依托文本识字写字,同时本诗篇幅短小,节奏鲜明,整体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也是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良好范本。

三、内容分析教材主要包含课文插图、课文、生字和课后练习题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课文插图本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插图画的是漆黑的夜晚,“我”坐在床上不敢往外瞧,嘴巴张得大大的,眼睛瞪得圆圆的,害怕得把小熊玩具掉到地上也不敢去捡。

第二幅插图画的是爸爸在漆黑的夜晚牵着“我”的小手去散步,“我”的脸上没有了恐惧,而是面带微笑。

新课标指出可以借助读物中的图画,教材中色彩鲜艳的插图,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一幅幅画面,借助插图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图画的能力,也能使学生走进课文的情境之中。

教学中,在学习第一个小节时,可以借助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找出与插图相对应的文本内容。

通过“从前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第一个小节。

202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最新修订版

202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最新修订版

202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最新修订版202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最新修订版202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最新修订版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为提高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激发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小学学习新课标教研活动(3篇)

小学学习新课标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已经进入到了全面推广阶段。

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标,提高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我校于近期组织开展了小学学习新课标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新课标,明确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1. 深入理解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明确小学教育教学的方向。

2. 掌握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为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提供依据。

3. 学习新课标下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三、活动内容1. 新课标解读本次活动首先邀请了专家对小学新课标进行深入解读,帮助教师全面了解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专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1)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2)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新课标下的教学内容: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4)新课标下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

2. 教学案例分享在专家解读新课标的基础上,本次活动邀请了多位优秀教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案例。

这些案例涵盖了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充分展示了新课标下的教学实践。

(1)语文教学案例:以《背影》为例,探讨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

(2)数学教学案例:以《分数的加减法》为例,展示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

(3)英语教学案例:以《My Family》为例,分享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学。

3. 教学研讨在案例分享环节后,教师们围绕新课标下的教学实践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大家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1)如何将新课标理念融入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2)如何设计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3)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4)如何促进学生在新课标下的全面发展?4. 教学反思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本次活动还安排了教学反思环节。

“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解读

“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解读

教学设计|聚焦热点文|周一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正式颁布,是中国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一件大事。

新课标体现的改革幅度比较大,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接受上的困惑。

毛泽东主席的《矛盾论》告诉我们:有许多矛盾存在的情况下,我们应当抓住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解决了,其他矛盾也就可以迎刃而解。

正是从这样的角度看,我认为“语文核心素养”与“学习任务群”这两个大概念,是解读新课标的重中之重。

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围绕对“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这两大概念的解读,走进新课标呢?我想从四个方面说说个人浅见,供大家参考:一是要认识小学语文教学现实格局的存在问题;二是要抓准新课标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三是要分析新课标两大特点的历史发展轨迹;四是要认识“大概念”这一语文课程时代发展态势的基本精神。

下面分开来说。

一、充分认识小学语文教学现实格局的存在问题应当看到,我们在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就是“旧课标”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重大进步,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对照国际形势的多变和国内新时期对语文教育改革的要求来看,存在的问题还是不少的。

主要有四个方面:(一)对“量”的过度关注,遮蔽了“质”的突破:教学目标的知识化问题依然突出。

这从2021年7月国家提出的“减负·优质”战略中已有充分的体现。

(二)以课文教学为中心的问题,仍然突出,违背了教学的丰富性和生动性,造成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同质化问题。

(三)偏重于所谓知识点的训练,带来了教学目标、内容的狭隘化问题。

(四)“浅问题”充斥课堂,课文的情节式分析提问造成了思辨能力培养的浅表化问题。

我认为以上四个存在的问题,即“教学目标的知识化”“教学方式的同质化”“教学目标、内容的狭隘化”和“思辨能力培养的浅表化”,应当是我们解读新课标的逻辑起点和认识基础。

二、深入分析新课标两大特点的历史发展轨迹“语文核心素养”和“语文学习任务群”是新课标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上提出的两个最重要的新内容。

2021秋季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秋季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秋季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及进度表2021秋季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及进度表xxxx秋季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及进度表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1一、学生情况分析(双基掌握程度、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习惯等)本班有52名学生。

他们都已能流利地运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和同伴进行交往。

较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能正确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写话。

能按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识记字形,学会写铅笔字,写字姿势基本正确,做到结构端正、笔画规范。

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听说习惯。

能认识自然段,认识句号、逗号、问号、叹号等标点符号。

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

大多都能写上一两段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但是有几个学生书写不规范,以及字词的掌握和对文字的理解等需要特别帮助。

个别同学写话达到通常,表情达意准确等需要提高。

新学期我应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书法练习、感情朗读、片段写话,力争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再上新台阶。

二、本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点、难点)本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与“课文”、“练习”、“习作”组成。

教学目标集中,重点突出,课文短小精悍,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练习的样式不多,数量适中。

本册教材仍然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所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充满情趣,既有表现历史人物、事件的课文,又有反映当代社会风貌的课文,既有描写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的课文,又有抒发儿童欢乐、愉悦的情感的课文,除了记叙文以外,还有诗歌、寓言、童话、神话故事。

每课之后有练习,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习作和1个练习。

习作训练符合学生特点。

练习注重综合性和实践性,包括学用字词句、朗读背诵、写字、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等内容。

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

主要用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并在语文能力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有适当的扩展。

此外,本册教材安排有近百幅精美的插图,以加强和课文的联系,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2021版新课标解读与课堂教学

2021版新课标解读与课堂教学

2021版新课标解读与课堂教学语文课程中的渗透学科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世界各国都对母语教育课程是否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本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强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导向,并努力把它有机地渗透到课程目标、内容以及课程实施的各个方面,与学科教学尽可能水乳交融,紧密结合。

增强课程目标的适切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

有的部分原先设定的目标难度过高,需要适当降低;有的地方需要补充说明,要强调改变繁琐的教学过程和过于理性、抽象的要求;有的地方要修改对“目标”、“建议”的表述,力求使各学段目标的梯度和层次及有关表述更加清晰;在“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中,还有必要进一步强调关于语文学习的关键性要求,补充相应的措施和说明。

例如,强调“读书”在语文学习和思想文化修养中的关键作用,要求高度重视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对于推荐阅读书目和诵读篇目也需要做一定的调整和补充。

针对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偏差,如阅读教学中“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明确要求改正和防止。

汉字教育是本次修订工作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此次课程标准修订,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识字写字教学(1)从第一到第四学段始终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

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求学生每天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字10分钟。

强调练字的质量。

其实我们都知道,学生不良的写字姿势,如歪头、曲身等,都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而造成这些不良习惯的最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学生握笔的姿势,他们感觉笔尖离手的距离越短,就更容易把握。

这些都会造成一系列的错误习惯。

(2)适当降低第一、二学段识字写字量的要求。

如,第一学段,识字量由1600~1800个改为1600个左右,写字量由800~1000个改为800个左右。

本条修改并不是说低段就不重视识字写字教学了,只的稍微降低了一点点低段识字量的要求而已,整个小学阶段的识字量并没有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新课标及解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
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
要作用。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
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
.
——知识就是力量,学海无涯苦作舟!——
不要担心知识没有用,知识多了,路也好选择,也多选择。

比如高考,高分的同学,填报志愿的时候选择学校的范围大,而在分数线左右的就为难了,分数低的就更加不要说了。

再比如,有了知识,你也可以随时炒老板。

仰望天空时,什么都比你高,你会自卑;
俯视大地时,什么都比你低,你会自负;
只有放宽视野,把天空和大地尽收眼底,
才能在苍穹泛土之间找准你真正的位置。

无须自卑,不要自负,坚持自信。

用心工作,快乐生活!(工作好,才有好的生活!)
此文档可编辑,欢迎使用!
~~~专业文档,VIP专享。

更多精彩文档,尽在Baidu文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