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ppt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ppt课件

下午3时9分44秒
51
柯氏位
下午3时9分44秒
52
颅底位 (Hertz位、额顶位、颅轴位)
• 主要用于观察蝶窦、鼻腔、鼻咽腔、颅底孔。 • 蝶窦:位于颅底、中线,与鼻咽、口咽腔重迭。 • 鼻腔、鼻咽腔、上颌窦。 • 颅底孔:卵圆孔、棘孔、破裂孔。 • 外耳道、中耳腔、听小骨、内耳道、骨性咽鼓管。 • 岩骨、乳突、气房。 • 枕大孔、枕骨斜坡
下午3时9分44秒
43
烟雾病
下午3时9分44秒
44
烟雾病
下午3时9分44秒
45
头颈部疾病的影像诊断
• 头颈部包括眼、耳、口、鼻、咽喉,即五 官。头颈部疾病的确诊主要依赖于影像诊 断。应用最广泛的影像检查,主要为CT、 MRI。头颈部疾病种类繁多,常规X线检查 对其中部分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本章 重点讲述X线诊断。
下午3时9分44秒
29
颅内动脉瘤DSA征象
• 瘤体
– 多数较小,也可甚大,常呈囊状,轮廓光滑, 有蒂与动脉相连,巨大者可呈“哑铃状”或不 整形。
– 破裂征象: 直接征象为造影剂外溢。间接征象为瘤体不规 则或有刺状突出。瘤体大小与占位效应不相称, 亦常提示有出血和血肿存在。
– 瘤内血栓征象:瘤囊内出现充盈缺损或网状密 度不均,如血栓填满瘤体则瘤囊不充盈。
– 动脉早期,眼静脉、颜面静脉提前显影,且 粗大迂曲,岩下窦亦提前显影。
– 行椎动脉或对侧颈内动脉DSA,病侧海绵窦 可经前、后交通动脉逆向显影。
– 病侧脑动脉常因造影剂由于短路入海绵窦而 充盈不佳。
下午3时9分44秒
40
CCF
下午3时9分44秒
41
多发性进行性颅内动脉闭塞症 (烟雾病)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PPT优秀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PPT优秀课件

03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研发 和临床试验
药物设计和筛选
药物设计和筛选是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研发的重要环节,主要涉及确定药物作用靶点 、设计并合成候选药物、筛选具有药效和安全性的候选药物。
药物作用靶点可以是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受体、酶、离子通道等,通过调节这些靶点 来发挥治疗作用。
候选药物的合成和筛选通常基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和高通量筛选技术,以提高效 率和成功率。
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是身体的控制中心 ,负责处理感知、思考、运动和 情绪等活动,以及协调身体各部 分的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和症状
分类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部疾病(如 脑瘤、脑血管疾病)和脊髓疾病(如 脊髓炎、脊柱裂)等。
症状
症状因疾病类型而异,可能包括头痛 、恶心、呕吐、瘫痪、感觉障碍、语 言障碍、认知障碍等。
热点
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精神障碍、疼痛等领域的创新药物研究。
难点
如何克服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穿透血脑屏障的难题,提高药物在脑内的浓度和治疗效果。
新型给药方式和制剂技术
要点一
新型给药方式
如靶向给药、缓控释给药等,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 减少副作用。
要点二
制剂技术
如纳米制剂、脂质体制剂等,以改善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 性。
临床试验是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研 发的关键环节,涉及多个阶段的 试验,如Ⅰ期、Ⅱ期和Ⅲ期临床
试验。
临床试验设计应根据试验目的和 前期研究结果来确定,包括试验 人群、给药方案、剂量选择、疗
效评估等。
实施过程中需遵循伦理原则,确 保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同时要 保证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药物审批和上市后监测
抗精神病药
总结词

中枢神经系统(1).ppt

中枢神经系统(1).ppt

2. 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
整合包含两种含义: 一种是许多部分联系在一起使成为一个整
体的过程。 另一种是指神经元把各种兴奋性的及抑制
性的影响总和在一起,并将其综合成一个 新的输出信号的过程
二、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一)神经元
1. 神经元的结构
胞体:代谢和营养中心
树突:末梢上有棘突、棘刺,接受其它神经元传来 的神经冲动,并将冲动传到胞体。
2)分类
(1)按接触部位分 轴突-树突 、树-树、轴-胞、树-胞、轴
-轴 、胞体-胞体
(2)按突触的结合形式
包围式突触: 一个轴突的许多分支密集地 附在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上,使兴奋易于总 和。
依旁式突触:一个轴突的分支与另一个神经 元的树突或胞体的某一点相接触,起易化作 用
(3)按对下一个神经元机能活动的影响分 兴奋性突触: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性提高 抑制性突触:使下一个神经元抑制 (4)按信息传递的原理分 电突触 化学性突触
样可防止被胞浆内的其它酶所破坏。 神经冲动到来时,神经末梢内递质即从突
触前膜释出,进入突触间隙
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特殊 受体,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 位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神经递质在发挥效应后,其作用必须迅速 终止,以实现突触传递的灵活性。终止的 方式有“失活”或重摄取
用适当的方法人工地将该物质直接作用于 突触后膜,能引起与突触前膜释放该递质 时同样的生理效应。此外,该物质的作用 可被特异性药物所阻断或加强。
2)抑制性突触传递过程
动作电位传到突触前膜时,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与后膜上的 受体结合,引起后膜对Cl- 、K+特别是对Cl-的通透性增加,引 起后膜超极化,即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IPSP持续 时间也为10ms,此时,突触后神经元不易去极化,不易发生兴 奋,表现为突触后神经元活动的抑制

《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metal electrode
14
整理课件ppt
15
名词解释:
神经递质:
神经活 性物质
神经调质:
神经激素:
整理课件ppt
16
整理课件ppt
17
整理课件ppt
18
胆碱能神经元分布
整理课件ppt
19
mAChR 90%
mAChR1 50- 80%
nAChR 10%
整理课件ppt
20
Cholinergic functions
• Tyrosine kinase coupled receptors
---- insulin
• Intracellular receptors
---- GC (glucocorticoids)
整理课件ppt
13
glass microelectrode conducting fluid tight seal ion channel cell membrane
整理课件ppt
23
GABA receptors are divided into A and B subtypes
整理课件ppt
24
GABA receptors
整理课件ppt
25
Functions of GABAergic neurons:
• Cortical and thalamic GABAergic neurons are crucial for the inhibition of excitatory neurons. Benzodiazepines or barbiturates are helpful in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seizures.

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小脑
小脑位于大脑的下方,主要负责协调和平衡人体的运动,维持身体的姿势和平衡。
小脑内部有许多神经元和突触,通过接收来自大脑和脊髓的信号,对运动进行精确 的调控。
小脑还参与学习和记忆过程,对人的认知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脑干
脑干是大脑与脊髓之间的过渡区 域,主要负责传递和调节神经信 号,维持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
神经元网络的可塑性
01
研究神经元网络如何通过学习和经验改变其结构和功能,以提
高认知和行为能力。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机制
02
探索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为治疗提供新思路。
神经再生与修复
03
研究如何促进神经损伤后的再生和修复,为脊髓损伤、脑卒中
等疾病的治疗提供可能。
人工智能在中枢神经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神经影像分析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脑部影像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和解读,提高对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神经电生理信号处理
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脑电、肌电等神经电生理信号进行自动识别 和分类,用于监测和干预神经系统活动。
神经网络模拟与建模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神经网络模型,模拟神经系统的工作机制, 为研究神经功能和疾病提供工具。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未来治疗策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基因治疗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神经系统疾病进行基因治疗,如通过纠正致病 基因来治疗遗传性疾病。
细胞治疗
利用干细胞或神经细胞移植来修复受损的神经系统,促进神经再生 和功能恢复。
神经调控与修复技术
发展新型的神经调控和修复技术,如深部脑刺激、神经调控等,以改 善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及功能-PPT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及功能-PPT课件
• 腹侧通路– 进入 颞叶下部
– 负责物体、文字、 面孔的识别,即 “是什么”
• 背侧通路– 延伸 至中央后回
– 感知空间关系, 即“在哪里”
Sensory Areas – Primary
Auditory Cortex
• 初级听觉皮层
– 功能-声音的感知 – 位于颞叶上部的边

Sensory Areas – Auditory
立联系 • 联络区 – 高级加工区
联络区
语言区(22、39、40、44、45) 顶后联络区(5、7 、40)
体像 颞叶联络区(20、21、37、38、22)
多种感觉整合, 概念构思 前额叶联络区(9、10、11、12、46、 47 、44、45)
判断、预见、人格
运动区 – Primary Motor Cortex
• 眶额叶皮层
– 与特殊气味的有意识的识别和回忆有关
Association Areas – Prefrontal
Cortex
• 额叶运动区之前的 广泛的区域
Association Areas – Prefrontal
Cortex
• 执行认知功能
– 思维和知觉的所有方面 – 信息的记忆和回忆 – 解决问题 – 情绪 – 与前脑的边缘部分有密切的联系
Lateralization of Cortical Functioning
• 两侧大脑半球分别控制对侧身体 • 两侧半球分别负责不同的认知功能
Lateralization of Cortical Functioning
• 左侧大脑半球
– 语言能力、数学和逻辑
• 右侧大脑半球
– 视空间技巧 – 面部表情的理解 – 直觉、情绪、艺术和音乐技巧

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三、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的活动中接受内、外 环境的刺激,并做出适宜的反应,这种神经调 节过程称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完成反射活动的解剖学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包括五个环节,即感受器→传入 (感觉)神经→中枢→传出(运动)神经→效 应器。如果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损伤,反射即 出现障碍。因此临床上常用检查反射的方法来 诊断神经系统的某些疾病。
前角:灰质前部扩大的 部分。 后角:灰质后部狭细的 部分。 中间带:前、后角之间 的区域。 侧角: T ~L 的中间带向外侧突出的 部分。
灰质中主要核团
缘层 后角胶状质 后角固有核 胸核(背核) 前角内侧核 前角前角外侧核 中间内侧核 中间带中间外侧核(T ~L ) 1 3
——脊髓
一、脊髓的位置与外形 1.位置:位于椎管内, 比椎管短。
上端:平枕骨大孔处与 延髓相连 下端:成人平第 腰椎下缘
2.外形:呈前后稍扁的圆柱形。 (1)颈膨大:第5颈节至第1胸节。 (2)腰骶膨大:第2腰节至第3骶节。 (3)脊髓圆锥:脊髓末端变细呈圆锥 状。 (4)终丝:脊髓圆锥末端延伸为一根 细丝,内无神经组织,止于尾骨背面。
上1个椎体 上2个椎体 上3个椎体
T ~ T ~ L~
T ~
L
S1~5 , C0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横切面上,可见脊髓中央管, 以及围绕在中央管周围呈“H” 形的灰质,灰质的外面是白质。 (一)灰质 灰质前、后连合:又称“中央灰 质”,为中央管前、后的灰质。 前柱、后柱和侧柱:前角、后角 和侧角上下纵贯成柱。
四、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灰质和皮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胞体和 树突聚集的部位,在新鲜标本上色泽灰暗,称为灰 质;在大脑半球和小脑半球,灰质集中于脑的表层, 特称皮质。 神经核和神经节:在中枢部位,一些形态和功能相 近的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聚集成团或柱,称神经核; 在周围神经则称神经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5
(1)硬膜下与硬膜外血肿鉴别
范 围 硬膜外 小
边缘 骨 折
光滑 多
跨颅 缝 极少
形态 梭形
脑挫 伤 少
作用点 同侧
硬膜下 大 波浪 少 常见 新月形 多 同、对侧
56
(2)少量慢性硬膜下血肿与蛛网膜下腔 扩大鉴别: 蛛网膜下腔扩大合并脑萎缩,脑沟、 裂增宽,无占位效应。
(3)慢性硬膜下血肿与硬膜下水瘤鉴别:
42
• Subfalcial herniation may compressing the •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ACA), causing infarction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3、诊断与鉴别诊断: (1)硬膜下与硬膜外血肿鉴别
57
(三)脑内血肿: 1、临床与病理: (1)脑实质内出血形成脑内血肿。 (2)血中常见于额颞叶或邻近骨折部 位,常伴发脑挫裂伤。 (3)血肿常较表浅。 (4)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和 神经系统体征。
伴有点片状高密度及占位效应。后期可有脑软 化及脑萎缩征象。
4、MRI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早期占位征象,后期萎缩征象。
16
二、弥漫性脑损伤
(一)临床与病理 1、脑水肿—细胞外液增多 脑水肿—颅高压症状 2、脑肿胀—细胞内液增多 3、脑白质损伤—轴突剪切伤—意识丧失 死亡
17
(二)影像学表现 CT: 1、脑水肿:低密度,CT值<20Hu。脑室
27
28
29
30
31
32
33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
34
3、诊断要点: (1)外伤史 (2)CT颅骨内板下方梭形高密度影,边
界清楚,一般不超过颅缝,可有骨折。 (3)MRI颅骨内板下方梭形高密度影,
急性期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亚急 性期高信号。
35
(二) 硬膜下血肿 1、临床与病理 (1)血肿积聚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 (2)血肿位于受伤同侧或对侧。 (3)无颅骨骨折或骨折位于受伤处。 (4)常合并脑挫裂伤。 (5)血肿范围广,多位于额颞部,跨越颅缝。 (6)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 (7)急性期——持续昏迷; 亚急性期、慢性期—症状出现较晚。
36
2、影像学表现: (1) CT平扫:
①形态: 新月形。 ②密度:急性期:高密度。
亚急性或慢性期:混杂密度。 ③范围:广,跨越颅缝,可有明显占位效应。 ④常合并脑挫裂伤。
37
(2)CT增强: 仅用于亚急性或慢性硬膜下血肿。特别
对诊断等密度硬膜下血肿有帮助。 (3)等密度硬膜下血肿:
①双侧侧脑室体部对称性缩小 ②双侧侧脑室前角内聚,“兔耳征” ③脑白质变窄塌陷 ④皮层脑沟消失 ⑤诊断有困难,可行CT增强或MRI
受压变小或脑室、脑池、脑沟结构消失。 2、脑白质损伤:脑室、脑池变小,脑白 质或灰白质交界处散在不对称小灶性高密度 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无局部占位表现。
18
MRI: 1、脑水肿: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2、脑白质损伤:
非出血性;散在不对称长T1长T2信号 出血性:急性期:等T1短T2
亚急性期:短T1长T2 慢性期:长T1长T2 后期:脑白质萎缩,脑室扩大。
38
(4)MRI: ①急性期: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 ②亚急性期:高信号。 ③慢性期: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39
acute subdural hemotoma, 2 days
40
Big acute subdural hemotoma cause strong mass effect
41
Acute infarction of right posterior artery (PCA), this is a complication of uncal/transtentorial herniation, because the PCA was compressed by brain herniation.
19
20
21
22
(三)诊断要点: 1、严重脑外伤史 2、CT、MRI有脑水肿、脑白质损伤
表现。 3、临床表现较重,与影像学表现不相
符。
23
三、颅内血肿
按部位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脑内血肿
按时间 急性 亚急性 慢性
2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硬膜外血肿: 1、临床与病理 (1)颅内出血积聚于颅骨与硬膜之间。 (2)发生于损伤部位。 (3)损伤部位多伴有骨折。 (4)血肿范围局限,不跨越颅缝。 (5)典型血肿呈双凸透镜形。 (6)多不伴有脑实质损伤。 (7)昏迷—清醒—昏迷。
11
左颞极挫裂伤
伪影
12
13
MRI:1、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 2、点状、斑片状高信号。 3、晚期形成脑软化灶,呈局灶性
边界清楚之长T1长T2异常信号。 4、伴有相邻部位脑萎缩。
14
15
(三)诊断要点: 1、外伤史。 2、意识障碍重,时间长,有颅内压增高
和局灶性脑损伤症状和体征。 3、CT平扫,急性期显示脑内低密度病灶,
5
6
7
8
一、脑挫裂伤
(一)临床与病理: 病理: 早期:伤后数日,脑组织出血、水肿、坏死。 中期:数日~数周,坏死区液化,逐渐由瘢痕 修复。可有蛛网膜粘连。 晚期:数月~数年,瘢痕修复,可形成囊腔。
9
临床表现: 伤后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
10
(二)影像学表现
CT:1、损伤区局部低密度。 2、散在点状高密度出血。 3、蛛网膜下腔出血。 4、占位及脑萎缩表现。 5、合并脑内血肿、脑外血肿、 颅骨骨折、颅内积气等。
中枢神经系统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
1
脑CT
2
颅脑损伤
概述: 颅脑损伤头皮软组织损伤
颅骨损伤 颅内损伤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积液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组织损伤 脑挫裂伤
脑内血肿 弥漫性脑损伤3
颅脑损伤影像学检查程序 急性期首选CT检查 亚急性期、慢性期及对脑干损伤的显示可 选用MRI检查
4
左顶部头皮软组织肿胀
25
2、影像学表现 CT: (1)颅骨内板下方梭形高密度影,边界清楚锐利。 (2)可有占位效应。 (3)多伴有邻近部位骨折。 (4)血肿压迫脑血管,可出现脑水肿或脑梗死。
26
MRI: (1)急性期: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 (2)亚急性期:高信号。 (3)慢性期: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