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春小麦详细资料
春小麦和冬小麦的区别
由于生长环境和生长特点的不同,春小麦和冬小麦的产量存在明显的差异。一般来说,春小麦的亩产较低,而冬 小麦的亩产较高。
原因分析
春小麦生长周期短,营养积累时间相对较少,同时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容易受到干旱、寒冷等不利条件的影响 ,导致产量下降。而冬小麦生长周期长,营养积累时间充足,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较强,因此产量较高。
冬小麦的种植环境
冬小麦主要种植在南方地区,如华东 、华中和华南等地区。这些地区的气 候条件较为温暖,冬季气温较高,有 利于小麦的生长和成熟。
冬小麦的种植地区通常具有较为优越 的土壤条件,能够满足小麦生长所需 的养分和水分条件。
春小麦和冬小麦的种植时间差异
春小麦的种植时间通常在春季3-5月份,播种后经过90110天的生长周期即可收获。
02
春小麦一般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 旬播种,生长期为90-120冬小麦的定义
冬小麦是指秋季播种的小麦,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和北方等地区。
冬小麦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生长期为240-270天,主要靠人工灌溉 ,一般亩产在600-800斤左右。
制品。
冬小麦的适用性
适应气候条件
冬小麦适合在秋季播种,生长周 期较长,一般需要在有霜期进行 种植。冬小麦对气候的要求相对 较低,可以在较寒冷的气候条件
下生长。
土壤要求
冬小麦对土壤的要求较高,需要 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环境。
产量与质量
冬小麦的产量相对较高,但质量 略逊于春小麦,适合制作淀粉类
制品。
春小麦和冬小麦的应用领域比较
冬小麦的脂肪含量也相对较高 ,这使得它的味道更加浓郁。
春小麦与冬小麦的口感差异
春小麦由于其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和较低的淀粉含量,口感更加硬脆,适合喜欢口感硬实的人食用。
黑龙江春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
黑龙江春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作者:迟尚玉来源:《新农村》2013年第04期小麦是我国粮食系统中的重中之重,是营养比较丰富、经济价值较高的商品粮之一。
小麦籽粒含有丰富的淀粉、较多的蛋白质、少量的脂肪,还有多种矿质元素和维生素B。
小麦按播种季节分,可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
小麦品质的好坏,取决于蛋白质的含量与质量。
一般,春小麦蛋白质含量高于冬小麦,尤其是东北地区种植的小麦,由于土壤肥沃,生长时间长,气候温度适宜,春小麦品质优越,下面就对黑龙江省的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一、小麦的生育特点1、生育期短,春小麦从播种到收获约90多天。
2、营养生长期短,春小麦春播气温由低到高,日照由短到长,通过春化阶段很快就进入光照阶段,从出苗到单棱期约20天。
3、分蘖期短,从出苗到拔节经历的时间很短,分蘖少,分蘖成穗率非常低。
4、根系浅而弱,后期易因脱肥、缺水而早衰。
5、穗分化早,一般4叶即进入二棱期,5叶小花分化。
二、播前准备1、选用优良品种:依据市场要求,选择经审定推广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熟期类型应注意早、中、晚适当搭配,以利于适时收获。
选用半矮秆、产量潜力高的品种,黑龙江省北部地区适宜选择:克旱16、垦九10、龙辐麦19、克丰10、克丰12和龙麦33号。
2、选择地块:选择地势平坦、耕性良好、排灌配套、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地块。
示范同时坚持合理轮作,优先选用大豆、芸豆等豆类作物做前茬,其次是阔叶经济作物地。
3、施足基肥:春小麦的播种期早,东北地区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此时底土仍在结冻中,苗期气温低,土壤微生物活动弱,养分分解缓慢,因而苗期常表现为速效养分不足,这就形成了春小麦需肥时期早,要求肥效施得快,数量足,施肥以前期为主的特点。
按照测土配方结果,以降低成本、提高肥料利用率。
4、耙茬整地耙茬整地是春小麦增产的主要耕作方法之一,耙茬整地的最大优点在于蓄墒、保墒和提墒,效果在干旱年份比耕翻整地好,抗春旱能力强,土层上松下实,5厘米以上土层比较疏松,土壤容重约在0.8-0.9g/cm3之间,5-20厘米土层比较紧密,容重约为1.0-1.1g/m3,能较好地调节土壤水分。
春小麦品种天民184配套栽培技术
春小麦品种天民184配套栽培技术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春小麦的种植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天民184是一种优良的春小麦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和抗病性,受到了广大农民的青睐。
要想获得更好的产量和质量,除了选择适宜的品种外,科学的栽培技术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天民184春小麦的配套栽培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提升。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可以更好地发挥天民184春小麦的潜力,提高产量并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了解天民184春小麦的栽培技术和管理要点对于农民朋友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结合天民184小麦品种的特点和栽培要求,重点介绍天民184春小麦的配套栽培技术,包括土壤要求、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等方面,希望可以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2. 正文2.1 天民184小麦品种介绍"天民184"是一种优质春小麦品种,具有早熟、高产、抗病性强等优点。
该品种成熟期早,生育期短,适应性广,可以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生长。
天民184的穗大粒饱满,粒重较高,具有很好的商品性和食用品质,深受农民和市场的欢迎。
天民184小麦的生长习性适中,对光照、温度、水分等要求不苛刻,适合于我国北方地区种植。
在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天民184小麦生长势旺,抗逆性强,产量稳定。
天民184对一些病虫害有一定的抗性,生长期间容易管理,农民栽培起来较为便利。
天民184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优质小麦品种,具有丰产稳产、抗逆性强、管理简便等特点,为我国小麦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未来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品种的改良,相信天民184将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做出更大的贡献。
"2.2 天民184小麦的主要栽培技术1. 选择种子:选择优质、高产的种子进行播种是关键的一步。
天民184小麦种子要求大而饱满,无病虫害。
最好进行种子处理,提高苗期抗逆性。
我国北方种植小麦类型是
我国北方种植小麦类型是我国北方种植小麦的类型有多种,其中主要包括冬小麦和春小麦。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类型的小麦。
冬小麦是指在秋季播种,经过冬季低温休眠,到来年春季解冻后继续生长发育的小麦品种。
冬小麦在北方地区广泛种植,具有抗寒性强、耐低温、适应能力强等特点。
冬小麦通常在10月或11月进行播种,8月或9月收获。
冬小麦品种更适应北方寒冷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对霜冻、低温和早春寒害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北方地区的冬小麦种植面积较大,产量也相对较高。
例如,冬小麦可以在中国的陇海铁路沿线的各个省份得到广泛种植。
春小麦是指在春季播种,同年秋季收获的一种小麦。
春小麦适应温度较高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通常在3月或4月进行播种,8月或9月收获。
与冬小麦相比,春小麦具有生长周期短、适应性强、产量较高等特点。
春小麦适合生长在冬小麦生长不适宜的地区,如我国北方一些草原地区以及较南部的气候相对温暖的地区。
春小麦种植在北方地区也有一定规模,但相对于冬小麦来说,种植面积和产量较小。
除了冬小麦和春小麦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小麦也在我国北方种植,如中间型小麦和水稻型小麦。
中间型小麦是介于冬小麦和春小麦之间的一种类型,在种植时期和生长特点上与冬小麦和春小麦有所不同。
水稻型小麦在北方地区种植较少,它是一种在湿地条件下种植的小麦,对土壤湿度和灌溉条件要求较高。
总之,我国北方种植小麦的类型主要包括冬小麦和春小麦。
冬小麦因其抗寒性强、耐低温能力强等特点在北方地区得到广泛种植,而春小麦则适应气温较高的地区。
此外,还有中间型小麦和水稻型小麦等其他类型,但种植面积相对较小。
这些不同类型的小麦适应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为我国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东北春小麦详细资料
春小麦生育时期:播前决策播种出苗期三叶期分蘖起身期拔节期孕穗抽穗期开花成熟期1.播种期记载播种的年、月、日2.出苗期小麦的第一真叶露出地表2-3厘米时为出苗,田间有50%以上麦苗达到出苗标准时的日期,记为该田块的出苗期。
3.三叶期田间50%以上的麦苗,主茎节三片绿叶伸出2厘米左右的日期,记为三叶期。
4.分蘖期田间有50%以上的麦苗,第一分蘖露出叶鞘2厘米左右时,记为分蘖期。
5.起身期翌年春季麦苗由匍匐状开始挺立,主茎第一叶叶鞘拉长并和年前最后叶叶耳距相差1。
5厘米左右,主茎年后第二叶接近定长,内部穗分化达二期、基部第一节开始伸长,但尚未伸出地面时,为起身期。
6.拔节期全田50%以上植株茎部第一节露出地面1。
5--2厘米时,为起身期。
7.孕穗期(挑旗)全田50%分蘖旗叶叶片全部抽出叶鞘,旗叶叶鞘包着的幼穗明显膨大为孕穗期。
8.抽穗期全田50%以上麦穗(不包括芒)由叶鞘中露出的1/2时,为抽穗期。
9.开花期全田50%以上麦穗中上部小花的内外颖张开、花药散粉时,为开花期。
10.乳熟期(灌浆期)子粒开始沉积淀粉、胚乳呈炼乳状,约在开花后10天左右,子粒含水量在45%左右时,为乳熟期。
11.成熟期胚乳呈蜡状,子粒开始变硬时为成熟期,此时为最适收获期。
接着子粒很快变硬,为完熟期。
12.收获期记载具体的收获日期。
东北春小麦简介:春小麦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种的,因为冬季太冷,不能播种,所以在开春后才种,称为春小麦,春播秋收;比如中国东北就是春小麦,华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麦。
春小麦三月下旬四月上旬播种,7月中下旬收获。
春小麦的抗旱能力极强,株矮穗大,生长期短,适于春天播种,但不如冬小麦粉好吃。
春小麦区,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
该区气温普遍较低,生产季节短,故以一年一熟为主,主产省区有黑龙江、新疆、甘肃和内蒙古。
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地区。
病害主要有根腐病、锈病、赤霉病为主,丛矮病和全蚀病。
小麦赤霉病:赤霉病是小麦和大麦的重要病害,遍及全国,近年来,东北春麦也多次发生大流行,造成很大损失。
中国春小麦种植区域
中国春小麦种植区域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之一,而春小麦则是中国小麦种植的重要品种之一。
春小麦是指在春季播种、秋季收割的小麦品种,适应性强,生长周期较短,产量稳定。
在中国,春小麦种植区域广泛,包括东北地区、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等。
东北地区是中国春小麦的主要种植区之一。
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气候寒冷,适宜春小麦的生长。
这里的春小麦一般在4月初至5月中旬播种,10月至11月收割。
种植面积较大,产量相对较高,为中国的小麦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黄淮海平原也是中国春小麦的重要种植区域之一。
这个地区包括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省份,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宜小麦生长。
春小麦在这里的播种时间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收割时间在6月中旬至7月初。
这个地区的春小麦产量也很可观,为中国的小麦市场提供了大量的供应。
长江中下游地区也是中国春小麦的重要种植区域之一。
这个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份,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适宜小麦种植。
春小麦在这里的播种时间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收割时间在6月中旬至7月初。
这个地区的春小麦产量稳定,为满足当地和周边地区的小麦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了东北地区、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春小麦种植还分布在其他一些地方。
比如西北地区的甘肃、宁夏、陕西等省份,西南地区的四川、云南等省份,以及华北地区的北京、天津等城市。
这些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与前面提到的地区有所不同,但也适宜春小麦的种植。
这些地区的春小麦产量虽然相对较小,但也为当地的小麦市场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总的来说,中国的春小麦种植区域非常广泛,涵盖了东北地区、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其他一些地方。
这些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各有特点,但都适宜春小麦的生长。
春小麦的种植不仅保障了中国的小麦供应,也为农民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同时,春小麦种植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促进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东北春小麦(德喜莱)
东北地区春小麦的科学施肥技术一、小麦的需肥特性:小麦为禾本科草本作物,须根系。
小麦需肥较多,每形成100公斤小麦籽粒约需纯氮3.0公斤、磷1.25公斤、钾2.5公斤,随品种、产量水平等不同吸收量也不同。
二、目前农民追肥存在的问题:(1)偏追氮肥:部分农民朋友小麦追肥时习惯大量施用尿素、碳铵等一些纯氮肥,这类肥料不但损失大,利用率低,而且氮肥追施过多,氮素供给过量,小麦易表现为叶片肥大,茎秆软弱,后期则表现叶色浓绿、贪青、晚熟、倒伏、易染病害等。
所以,氮肥追施过多极易造成小麦的减产歉收,只有适量适时地供给氮素营养才能确保小麦高产稳产。
(2)忽略钾肥:小麦钾素营养良好,能提高其抗病、抗旱及抗冻能力,并对促进维管束发育、茎秆粗壮、坚韧、抗倒伏和小麦正常落黄成熟都有良好的作用。
因此,追肥时一定要注意钾肥的比例。
(3)缺乏微量元素:一般说来,微量元素在小麦生长物质构成中所占比重小,多属于生长过程的调节者,但对小麦的新陈代谢、器官的生成、物质的合成和转运等生理生化过程都有重要作用。
所以,适量补充中微量元素肥料,投资小,增产显著,是追肥中的重要内容,不可忽视。
(4) 施用方式不科学。
为图省时省力,小麦施肥多采用撒施的方式,肥料中有效养分挥发浪费,肥效降低。
在此我们建议小麦施肥尽量采用穴施或沟施,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经济投入。
实验证明小麦追肥时采用沟施覆土的方法,用量可以比表面撒施节省10公斤左右.节省费用20元左右.三、适合东北地区春小麦高产优质栽培的化肥品牌推荐:德喜莱牌系列肥料是质量有保证的好肥料。
德喜莱复混肥是由德喜莱生物工程(烟台)有限公司生产的系列优质肥料,其配方多样,有速效和长效两大系列。
其中德喜莱长效肥的突出特点是,根据东北地区的土壤、气候条件及小麦的需肥特性专门设计配方,含量高、养分全,养分释放速度适中,肥效长,后劲足,肥料的利用率高。
四、小麦的施肥技术:东北地区春小麦的施肥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一次性施足基肥,再进行叶面追肥,即在适量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每亩施用德喜莱复混肥(25-13-17、27-16-12)25-30公斤,叶面追肥可在小麦分蘖期叶面喷施狮马牌叶面肥“康补肥精”(稀释3000-5000倍)和“高钾”(稀释600倍)叶面喷施1-2次,间隔7-10天,增加微肥营养,可提高小麦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促进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同进行,提高小麦产量。
小麦品种介绍
小麦品种介绍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之一。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小麦品种的适应性也不同。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个常见的小麦品种。
1. 春小麦春小麦是在春季播种的小麦品种,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
春小麦的生长期相对较短,一般在4-6个月之间。
它具有抗寒性强、早熟性好的特点,在北方寒冷的气候条件下能够生长良好。
春小麦的产量相对较低,但是因为种植季节较早,所以在市场上的价格相对较高。
2. 冬小麦冬小麦是在秋季播种的小麦品种,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冬小麦的生长期相对较长,一般在9-10个月之间。
它具有抗旱性强、耐寒性好的特点,在南方干旱的气候条件下能够生长良好。
冬小麦的产量相对较高,但是因为种植季节较晚,所以在市场上的价格相对较低。
3. 高粱小麦高粱小麦是一种特殊的小麦品种,它具有耐旱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
高粱小麦的生长期相对较短,一般在3-4个月之间。
它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能够生长良好,适合种植在北方地区或者高海拔地区。
高粱小麦的产量相对较低,但是它的营养价值较高,被广泛用于饲料和食品加工。
4. 硬质小麦硬质小麦是一种具有高蛋白质含量和强筋性的小麦品种。
它的粒子较大、质地较硬,适合加工成面粉和面条。
硬质小麦的适应性广,可以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生长,但是对土壤要求较高。
它的产量相对较高,是我国重要的小麦品种之一。
5. 软质小麦软质小麦是一种具有较低蛋白质含量和较弱筋性的小麦品种。
它的粒子较小、质地较软,适合加工成面包和糕点。
软质小麦的适应性广,可以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对土壤要求较低。
它的产量相对较低,但是口感较好,深受消费者喜爱。
以上是几个常见的小麦品种的介绍。
不同的小麦品种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应性,种植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种植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种植。
同时,科学的种植管理和合理的施肥措施也是保证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希望本文对大家了解小麦品种有所帮助。
黑龙江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黑龙 江农 业科 学 2 0 1 4 ( 6 ) : 1 6 4
中 图分 类号 : ¥ 5 1 2 . 1 2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号 : 1 0 0 2 ~ 2 7 6 7 ( 2 0 1 4 ) 0 6 ~ 0 1 6 4 — 0 1
黑 龙 江春 小 麦 高 产栽 培技 术
为2 0 0 k g ・ h m~, 钾肥 为7 5 k g ・ h m , 复合肥 4 4 ( 氮 磷钾 含量 2 4 — 1 5 — 5 ) 用量为 3 0 0 ~4 0 0 k g ・ h m~, 结 合 耙地施 用 。
2 . 3 种 子 处 理
2 . 5 出苗后 田 间管理 在小 麦分 蘖期 , 3 ~ 5叶 片时 , 镇 压 一次 , 促 使 其多分 蘖 , 过 7 d左 右 , 如干旱进行喷灌 , 深 度 为 5 ~ 1 0 c I n 。再 过 2 0 d 左 右 叶 面 喷 施 尿 素 3 0 k g ・ h m , 兑水 1 0 0 0 k g ・ h m , 如果 有 底 草 在 小 麦 4 叶期用 2 , 4 一 D丁脂 乳油 兑 百草 敌进 行灭 草 , 或 用 0 . 3 的 磷 酸 二 氢 钾 溶 液 2 k g・ h m - , 兑 水 7 5 0 k g ・ h m - 叶面喷施 , 可提高抗旱能力 、 促进作 物增 产 。如果在孕穗期缺雨 , 再 进行一次喷灌 , 土层 深度 以1 5 c m 左 右 为宜 。 2 . 6 机 械 收 获 选择 8月初 的晴天 , 蜡熟 期后 进行 小麦 收获 , 不适 时收 获会 造 成减 产 。建 议 在 9 : O O以 后没 有 露水 时进 行 机械 收获L 3 ] 。 参 考文献 :
春小麦_精品文档
春小麦春小麦是一种重要的作物,被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的农田中。
它具有较短的生长周期和较高的产量,是全球粮食作物中的重要成员之一。
本文将从春小麦的种植、生长和收获等方面进行介绍。
春小麦的种植一般需要在春季进行。
在种植过程中,选用合适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是非常重要的。
春小麦适宜在温暖的气候下种植,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
对于土壤来说,它需要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pH值在5.8-6.5之间。
因此,在选择种植地点时,需要考虑这些条件。
在春小麦的生长过程中,浇水和施肥是关键的环节。
种植者需要根据土壤的湿度和植株的需求定期浇水,并确保水分的充足。
此外,适量的施肥也是非常重要的。
春小麦在生长期间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来支持其生长和发育,尤其是氮肥。
因此,定期施肥有助于提高春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另外,春小麦也需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一些常见的病虫害包括赤霉病、锈病和蚜虫等。
这些病虫害会给春小麦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降低产量。
因此,种植者需要定期巡视农田,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保证春小麦的健康生长。
春小麦的收获一般在晚春或初夏进行,待麦穗饱满,颜色变黄时。
在收获时,种植者可以采用手工或机械化收割的方法。
手工收割一般适用于小面积种植,因为它比较费时费力。
而机械化收割则是大面积种植中常用的方法,因为它高效快捷。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种植者都需要保证麦穗的完整性,防止因收割不当而造成粮食损失。
收获后,春小麦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步骤才能成为商业上的小麦产品。
首先,麦穗需要经过脱粒和清理,将麦粒与秸秆分开。
然后,麦粒需要经过磨碎、筛分和清洗等流程,除去杂质和外壳。
最后,经过烘干、贮存和包装等环节,将小麦产品打包,并准备运输到市场。
总的来说,春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者需要在种植、生长和收获等各个环节中进行合理管理。
通过合理的种植技术和科学的管理,能够提高春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
希望本文对于春小麦的了解和种植有所帮助。
春小麦生长特点、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0年第8期春小麦生长特点、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春小麦种植技术已经得到了有效突破,为春小麦生长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本文根据春小麦种植特点进行分析,探索春小麦高产技术的优化路径。
春小麦是中国传统粮食作物,主要产区分布在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及西北地区,随着中国农业的快速发展,春小麦种植结构及种植技术也在不断优化调整,随之而来的是相关工作人员应加强对春小麦种植技术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1春小麦的生长特点春小麦种植时间以3月下旬~4月上旬为宜,春小麦具有生长周期短,小麦平均高度略低,穗果大,喜日照、抗干旱等优势。
春小麦的生长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春小麦的生长周期与小麦品种相关,一般为4月种植,8月收获,整个生长周期约80~120d。
第二,由于春小麦的生长周期恰处于温度较高月份,因此可接收较为充足的阳光照射,导致小麦灌浆期短。
第三,春小麦根系的生长周期较短,根系长度不足,在施肥和灌溉过程中,由于根系发育不健全,稍有不当就容易造成减产[1]。
第四,春小麦生长速度较快,为了适应其所在环境的日照与温度变化,小麦穗分化较早,一般情况下四叶即进入二棱期,五叶即开始分化。
2春小麦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2.1选种及种子处理选择优质的种子是提高春小麦种植质量的基础。
选种时,应注重品种的抗旱性、抗倒伏性以及耐水肥性,还应选择饱满、匀称、有一定重量度的优质种子。
选好种子后,需要对种子进行晾晒、拌种、包衣等处理。
晒种时要及时对春小麦种子进行翻动,确保晾晒均匀,拌种可预防春小麦在种植后受病虫害侵袭,包衣处理是将麦种与药剂进行充分搅拌,为春小麦外皮包裹一层药剂,然后晾干准备播种。
播种前要及时关注天气预报,确保播种当天日照充足[2]。
2.2合理选地与征地春小麦种植需要选择土地肥力适中,地形平缓的地块。
如果前茬为豆类、薯类作物,则对春小麦种植较好,建议种植户采用3年轮作制度,切记重茬种植,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小麦病虫害发生概率。
春小麦栽培技术
病虫害防治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要注意防治病虫 害,如锈病、白粉病、赤霉病、蚜 虫等,以保证小麦正常生长。
03
春小麦种植的难点与对策
干旱与对策
干旱对春小麦的影响
干旱会导致春小麦出苗不齐、分蘖不足、根系发育不良等问题。
应对干旱的措施
采用深松耕作法,增加土壤通透性,选用耐旱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
低温与对策
低温对春小麦的影响
低温会导致春小麦生长缓慢、生育期延长、病害增加等问题。
应对低温的措施
选用早熟品种,适时早播,加强田间管理等。
病虫害与对策
病虫害对春小麦的影响
病虫害会导致春小麦减产、品质下降等问题。
应对病虫害的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种子消毒处理,加强田间管理等。
04
春小麦的产量与质量分析
春小麦的产量因素与提高产量的途径
春小麦栽培技术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春小麦种植概述 • 春小麦栽培技术 • 春小麦种植的难点与对策 • 春小麦的产量与质量分析 • 春小麦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01
春小麦种植概述
春小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春小麦是指春季播种,秋季收获的小麦品种,主要分布在一 年一熟的北方地区。
特点
春小麦具有生长周期短、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 ,是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产量因素
春小麦的产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土壤、品种、播种密度、肥料使 用等。
提高产量的途径
通过选择适宜的品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等措施,可以提高春小麦 的产量。
春小麦的质量标准与提升质量的措施
质量标准
春小麦的质量标准包括籽粒饱满度、千粒重、蛋白质含量、 湿面筋含量等方面。
优质春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doc
优质春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黑龙江省富锦地区优质春小麦基地位于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水资源丰富的三江平原腹地,春季终霜略早, 降水略多,病虫害少,生产优质春小麦的条件十分优越。
笔者将农艺与农机新技术相结合,于1997年研究并形成了一套优质春小麦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
该项技术从1998年开始推广,使富锦市的春小麦生产水平从平均单产2785千克/ 公顷逐步上升到3820千克/公顷,最髙达到4385千克/公顷。
现将优质春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产地条件生产优质春小麦,产地的各项环境指标应符合无公害农产品(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为恢复地力,最好选用保水保肥的玉米茬、大豆茬或马铃薯茬种植小麦,实行3年以上轮作。
疏松土壤是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基础,为促使小麦根系伸展、消灭越冬害虫、多接纳雨雪,前茬作物收获后,就要抓紧时间进行深松,深松深度225厘米。
二、精细整地深秋应及时整地、耙地,耙地深度要212 厘米。
镇压提境是小麦精耕细作的重要环节,可减轻春旱,实现苗全、苗齐、苗壮,也不应忽视。
三、播前准备1.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生态条件类型及市场需求,因地制宜选择熟期适宜、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并经审定的推广品种,我区选龙麦31、垦大4、垦红15等。
2.种子精选。
播种前种子须经风选、筛选,剔除瘪粒、病粒、霉粒、草籽以及杂物,要求种子纯度达到99%,净度达到98%,发芽率达到90%,含水量W14%,质量达到二级。
3.晾晒种子。
播种前应在温暖、微风的晴天,把精选过的种子铺薄晾晒3〜4天,这样可有效地杀死霉菌,增强种皮的透性,提髙麦种的发芽势和发芽率。
4.种子处理。
为防治病虫害和培育壮苗,应用0.3%的50%福美双拌种。
要将种、药混拌均匀,然后闷种20〜24小时。
也可用2%的50%多・福小麦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
四、合理播种1.播种时期。
一般在3月29 H至4月9日,当土壤化冻5〜6厘米,气温稳定通过0工时掌握境情适时播种,要求做到不漏播、不重播,播种均匀一致,并要求随播种随覆土随镇压。
植物知识:春小麦区
★⽆忧考能⼒训练频道为⼤家整理的植物知识:春⼩麦区,供⼤家阅读参考。
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频道。
长城以北,岷⼭、⼤雪⼭以西为春⼩麦区。
这⼀地区冬季严寒,⽆霜期短促,冬⼩麦不易安全越冬,因⽽除部分冬季积雪保温条件较好的地区兼种冬、春麦外,⼤部分地区以种植春⼩麦为主。
随着品种和栽培技术的改进,不少原来只种春⼩麦以及冬、春麦兼种的地区,不断改种了冬⼩麦。
现在,新疆天⼭以南,辽宁锦州地区沿海⼀带以及辽东半岛南部等地,都已经以冬⼩麦为主;新疆天⼭以北、⽢肃河西⾛廊以及青海柴达⽊盆地等地,则冬、春麦兼种;西藏⾼原冬⼩麦也试种成功,并得到较快发展。
因此,春⼩麦区⼜可分为东北春麦区,北⽅春麦区,西北春、冬麦区和西藏⾼原冬麦区等四个麦区。
在春⼩麦地区,⽆论春⼩麦或冬⼩麦,⼀般都是⼀年⼀熟,⼩麦和秋粮在⽤地上有直接⽭盾。
但由于⼩麦具有栽培管理省⼯和⽐较早熟的特点,因⽽在⼈少地多、⽣长季节较紧的春⼩麦地区,在粮⾷⽣产中仍占有相当⽐重,全区麦⽥⾯积约占全国的五分之⼀左右。
但分布很不平衡,⼤致上有由南向北、由东到西,随着⼈均占有耕地的增多和⽆霜期的变短⽽增加的趋势。
如东北的辽宁省麦⽥⾯积不到耕地的2%,⽽⿊龙江省则占耕地的20%以上,西北的⽢肃、青海、新疆等省、区,达耕地的40%以上,成为当地的主要粮⾷作物。
春⼩麦区属半湿润地带的东北春麦区,以旱地⼩麦为主;在半⼲旱、⼲旱地带的西北麦区,则⼤都种在灌溉地上。
后⼀类地区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麦在⽔浇条件下,常能取得较⾼产量,这也是春麦区西部较东部种麦多的原因之⼀。
⼩麦的耕作制度亦由东向西⽽变化。
⾃东部的半湿润地带到西部⽢、新半⼲旱和⼲旱地带,从东北的寒温带到青藏⾼寒地带,有⼩麦和⽟⽶、⼤⾖轮作,⼩麦、莜麦、马铃薯轮作,⼩麦和⾕、糜轮作,以及⼩麦、青稞、豌⾖轮作等不同形式。
⽬前东北有些地区,⼤量扩种了⽟⽶,压缩了⼤⾖和⼩麦的种植⾯积;西北有些地区,则⼤量扩种⼩麦,麦⽥⾯积有的达耕地的60%以上,均影响合理轮作,不利于地⼒培养和调节季节、劳⼒,应因地制宜加以调整,逐步建⽴利于全⾯⾼产、稳产的合理的耕作制度。
我国的10大小麦产区特征
我国的10大小麦产区特征小麦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的主要粮食作物,历年种植面积为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2-30%和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0-27%,分布遍及全国各省(市、区)。
根据各地域的气候特征、地势地形、土壤类型、品种生态类型、种植制度以及栽培特点和播种、成熟期早晚等,将全国小麦种植区划分为10个主要区和30个副区。
1.东北春麦区包括黑龙江、吉林两省全部,辽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及内蒙古东北部。
全区麦田面积及总产分别占全国的8%和6.5%(各区小麦生产现状的描述,均取1980-1983年统计数字的平均值),为春麦主要产区,其中黑龙江省为该区主产区。
全区地势西北高而东北低,大部地区海拔40-500米。
土壤以黑钙土为主,土质肥沃,结构良好。
尚有较大面积的宜农荒地,宜于大型农机具作业。
全区温度偏低、热量不足。
最冷月平均气温-23--10℃,绝对最低气温-41--27℃。
无霜期仅90-170天左右。
年降水320-870毫米,其中小麦生育期为130-330毫米,东部多而西部不足。
如三江平原一带后期常因雨水偏多形成湿、涝危害;而吉林省白城与辽宁省朝阳等地又常发生干旱和风沙灾害。
病害以根腐、锈病为主,丛矮和全蚀病也时有发生。
种植制度为一年一熟,小麦4月中旬播种,7月20日前后成熟,生育期90天左右。
增产措施除及时防治各类病虫害外,东部排涝防湿,北部清除杂草,西部兴修水利,并采用少深翻、多深松等防风固沙、保持土壤水分等特殊耕作方法。
全区可分为北部高寒、东部湿润和西部干旱3个副区。
2.北部春麦区全区地处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西至内蒙古的伊盟及巴盟,北邻蒙古人民共和国。
并包括河北、陕西两省长城以北地区及山西北部。
小麦面积及总产分别占全国的2.7%和1.2%,为全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20%左右。
小麦亩产在全国各麦区最低,但不平衡。
内蒙古巴、伊盟亩产150公斤左右,而河北张家口及陕西榆林地区则不到50公斤。
全区海拔1000-1400米,土壤以栗钙土为主,土壤贫瘠,自然条件较差。
20082018年东北春麦区小麦生产与育种概况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5):146G150H e i l o n g j i a n g A g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h t t p ://w w w.h a a s e p.c n D O I :10.11942/j.i s s n 1002G2767.2019.05.0146赵丽娟,宋维富,车京玉,等.2008G2018年东北春麦区小麦生产与育种概况[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5):146G150,151.2008G2018年东北春麦区小麦生产与育种概况赵丽娟1,宋维富1,车京玉2,杨雪峰1,宋庆杰1,张春利1,辛文利1,肖志敏1(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86;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摘要:东北春麦区是我国优质强筋和超强筋小麦的重要生产基地,具有发展优质强筋 硬红春 面包麦生产的自然资源优势和规模化生产优势.该区小麦生产对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农业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为详细介绍近10年东北春麦区小麦生产和育种情况,本文对2008G2018年东北春麦区小麦生产情况,主栽品种特性,小麦育种现状进行了总结.并进一步对该区未来的育种策略进行了探讨和建议,以期推动该区强筋小麦产业发展.关键词:小麦;东北春麦区;强筋小麦;小麦生产;小麦育种收稿日期:2019G02G22基金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 F D 0101000);农业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 A R S G3G1G7);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 F D 0100102).第一作者简介:赵丽娟(1974G),女,博士,副研究员,从事作物种质资源及遗传育种.E Gm a i l :z l jG110@163.c o m .通讯作者:宋维富(1982G),男,博士,副研究员,从事小麦品质遗传育种研究.E Gm a i l :s o n gw e i f u 1121@126.c o m .㊀㊀东北春麦区是我国高纬度麦产区,地理和生态条件均与加拿大麦产区相近,本麦产区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有利于籽粒蛋白质的积累.且该区大型现代化国营农场和大型现代化家庭农场较多,机械化程度高,适宜规模化生产.具有发展优质强筋硬红春面包麦生产的自然资源优势和规模化生产优势,是我国优质强筋和超强筋小麦的重要生产基地.近些年,随着国家政策及市场因素影响,该区小麦生产和育种情况也发生变化,本文总结分析了2008G2018年东北春麦区小麦生产情况及制约因素;对该麦产区近10年主栽品种特点㊁类型㊁应用情况及小麦育种状况进行了阐述,并进一步对该区未来的育种策略进行了探讨和建议,以期推动该区强筋小麦产业发展.1㊀东北春麦区小麦生产情况㊁制约因素㊁对中国小麦生产的贡献㊀㊀东北春麦区主要包括黑龙江省㊁吉林㊁辽宁全境及内蒙东四盟地区[1G2].近10年来,东北春小麦生产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北部与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该区地处大兴安岭沿麓,为强筋小麦优势产业带.属典型 雨养农业 旱作区,小麦生育期间降雨量常年在300~400m m .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 制,前茬多为大豆㊁油菜㊁玉米及休闲夏翻地等.主要以生产强筋小麦为主,年均种植面积66.67万~80.00万h m 2,占东北小麦播种面积90%以上.小麦年均单产水平在3900~4200k gh m G2,总产一般在300万t 左右.当前制约东北地区小麦生产的因素主要是由于该区小麦始终没有粮食补贴和最低保护价收购等政策扶持,生产效益一直较享受上述政策的玉米㊁水稻㊁大豆等同季主要粮食作物偏低,导致种植面积过小,严重制约了该区强筋小麦产业发展.其次,东北春麦区多数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产品附加值较低,原粮收购中优质优价未能很好体现,导致小麦品种品质类型不够统一㊁配套栽培技术到位率不高,适宜生产优质强筋小麦的各种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第三,东北春麦区受各种不利生态条件及病害胁迫较大,十年九春旱㊁生育后期多雨㊁赤霉病多发等不利条件,严重威胁到当地小麦产量和质量安全.近10年来,全国小麦年总产一般在1.2亿~1.3亿t [3],总体维持供需平衡状态,近5年略有盈余.东北春小麦约占全国小麦产量2.0%~2.5%,对全国总产贡献作用不是十分明显.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强筋小麦需求量增大,国内市场呈供不应求状态,2012G2016年平均进口美国㊁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地的强筋小麦373.2万t,以满足国内强筋小麦市场需求[4].因此,东北地区小麦生产在解决我国小麦品质结构失衡以及强筋小麦供给不足等方面发挥了较大的调节平衡作用.6415期㊀㊀赵丽娟等:2008G2018年东北春麦区小麦生产与育种概况2㊀东北春麦区主栽品种特点、类型及应用情况㊀㊀东北地区小麦品种为春性品种,出苗至成熟天数一般在80~95d .光反应多为较敏感类型,根系比较发达,苗期抗旱性及后期耐湿性较强.株高一般在80~100c m ,茎秆较细,纤维化程度高,弹性强,抗倒伏.穗下茎较长,基部节间较短硬.穗纺锤型,码较稀,红粒,长椭圆形,角质率高[1].目前品种按生态类型划分,主要以旱肥类型和抗旱类型为主,少数品种为水肥类型.按品质类型划分主要为强筋㊁中强筋和中筋类型[2].2008G2018年,东北春麦区主要育种单位共选育推广各类型小麦新品种57个(表1).其中,强筋品种24个;中强筋品种5个;中筋品种28个.年推广面积0.67万h m2以上的代表性品种有龙麦33㊁龙麦35㊁龙麦36㊁龙麦37㊁克春4号㊁克春5号㊁克旱21㊁龙辐麦18㊁龙辐麦19㊁垦九10号等.其中,优质高产强筋小麦新品种龙麦33在2012G2017年连续6年被农业部确定为东北春麦区小麦生产主导品种,累计推广面积千万亩以上;龙麦33集高产㊁优质和多抗为一体,2016年以来已经成为东北春麦区第一主栽小麦品种,年种植面积13万h m2以上[5].表1㊀2008G2018年东北春麦区审定推广品种统计T a b l e 1㊀S t a t i s t i c s o f v e r i f i e da n d e x t e n d e d v a r i e t i e s i nn o r t h e a s t s p r i n g wh e a t a r e a s f r o m 2008t o 2018序号N o .品种名称C u l t i v a r m a m e审定编号A p p r o v a lN o .生态类型E c o l o g i c a l t y p e 品质类型Q u a l i t y t y pe 育成单位B r e e d i n g un i t 1龙麦32黑审麦2008003抗旱喜肥型强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2龙麦33黑审麦2009001/国审麦201022抗旱喜肥型强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3龙麦34黑审麦2011002抗旱喜肥型强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4龙麦35黑审麦2012002/国审麦2013025抗旱喜肥型强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5龙麦36黑审麦2013001抗旱喜肥型强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6龙麦37黑审麦2014002抗旱喜肥型强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7龙麦39黑审麦2015003抗旱喜肥型强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8龙麦40黑审麦2016002抗旱喜肥型强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9龙麦59蒙审麦2018003抗旱喜肥型强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10龙辐麦18黑审麦2008001抗旱喜肥型强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11龙辐麦19黑审麦2011001/国审麦2012014抗旱喜肥型中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12龙辐麦20黑审麦2012003抗旱喜肥型强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13龙辐麦21黑审麦2016003抗旱喜肥型强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14龙辐麦22黑审麦2017002抗旱喜肥型强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15龙辐麦23国审麦20180075抗旱喜肥型中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16龙辐09358黑审麦2018001抗旱喜肥型强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17龙辐12876黑审麦2018002抗旱喜肥型中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18克旱21号国审麦2008020抗旱喜肥型中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19克春1号黑审麦2010001/国审麦2010020丰产喜肥水型中强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20克春2号国审麦2010021抗旱高产型中强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21克春3号黑审麦2011003抗旱高产型中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22克春4号国审麦2011020抗旱喜肥型中强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23克春5号黑审麦2012001抗旱型中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24克春8号蒙审麦2014002抗旱高产型中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741㊀㊀㊀㊀㊀黑㊀龙㊀江㊀农㊀业㊀科㊀学5期续表1序号N o .品种名称C u l t i v a r n a m e审定编号A p p r o v a lN o .生态类型E c o l o g i c a l t y p e 品质类型Q u a l i t y t y pe 育成单位B r e e d i n g un i t 25克春9号国审麦2014020抗旱高产型中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26克春10号黑审麦2015004/国审麦20170025抗旱喜肥型中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27克春11国审麦2016033丰产喜肥水型强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28克春12国审麦2016034抗旱高产型中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29克春13黑审麦2017001抗旱高产型中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30克春14国审麦20180076抗旱高产型中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31克春111362黑审麦2018003抗旱喜肥型中强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32北麦7号国审麦2008018抗旱喜肥型中筋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农业科学研究33北麦8号黑垦审麦2010002抗旱喜肥型中筋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农业科学研究所34北麦12黑垦审麦2012001抗旱喜肥型中筋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农业科学研究所35北麦13黑垦审麦2014001抗旱喜肥型中筋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农业科学研究所36北麦14黑垦审麦2014002抗旱喜肥型中筋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农业科学研究所37北麦9号黑审麦2010002/国审麦2011019抗旱喜肥型中筋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农业科学研究所38北麦10号国审麦2010019/蒙认麦2011002抗旱喜肥型中筋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农业科学研究所39北麦15国审麦2016032抗旱喜肥型弱筋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农业科学研究所40北麦16黑审麦2016004/国审麦20180073抗旱喜肥型中筋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农业科学研究所41垦大12黑审麦2009002抗旱型中筋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42垦大13黑垦审麦2010001抗旱型中筋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43辽春21辽审麦[2009]32号春麦强筋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44辽春22辽审麦[2009]33号春麦强筋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45辽春23国审麦2010018春麦强筋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46辽春24辽审麦[2012]36号春麦中筋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47辽春25辽审麦[2012]37号春麦强筋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48辽春26辽审麦2013001春麦中筋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49辽春27辽审麦2013002春麦强筋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50辽春28辽审麦2015001春麦强筋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51辽春30辽审麦2017001春麦中筋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52辽春31辽审麦20180001春麦中强筋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53辽春32辽审麦20180002春麦中筋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54沈免2135辽审麦[2009]35号春麦强筋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55沈麦112辽审麦[2009]34号春麦强筋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56铁麦3号辽审麦2013003春麦中筋辽宁职业学院57沈麦113辽审麦2015002春麦强筋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3㊀东北春麦区小麦主要病虫害、逆境及品种抗病性3.1㊀东北春麦区小麦主要病虫害及品种抗病性东北春小麦生育期间主要病害威胁有小麦秆锈病㊁赤霉病㊁根腐病等[1G2].其中对于秆锈病目前小麦主栽品种均表现为高抗和免疫.赤霉病作为该生态区的主要病害,一直是育种工作中的重要选择性状,随着气候变暖,近几年亦有加重的趋势,目前推广品种多处于中感至中抗之间,尚无高抗性品种.在根腐病上,推广品种多表现为中抗8415期㊀㊀赵丽娟等:2008G2018年东北春麦区小麦生产与育种概况和中感水平,东北春麦区多发生在小麦生育后期,生产上对产量与品质威胁不大.3.2㊀东北春麦区小麦生产的主要逆境及品种抗逆性㊀㊀东北春麦区属雨养型农业,影响小麦生产的主要逆境有拔节期干旱,灌浆成熟期的高温或暴风雨及收获期的连续阴雨等不利生态条件,往往造成小麦营养生长不良,株高降低,小穗数减少,无效小穗增多,高温逼熟或早枯,大面积倒伏及穗发芽严重等现象时有发生[1].本区品种选育推广均在此生态条件下完成,因此推广品种对上述逆境一般都具有较好的抗性.即生育前期具备良好的抗旱性,生育后期具备良好的耐湿㊁耐高温性及穗发芽抗性相对较好等特性[1G2].但推广品种间因生态类型不同㊁发育进程差异而表现对某一逆境的抗性差异.如:龙麦26㊁龙麦33㊁克春8号㊁克春9号等苗期抗旱性较为突出;龙麦35㊁龙麦36㊁龙麦40㊁克春4号等品种后期熟相好,耐湿性表现突出.4㊀东北春麦区小麦育种历史、主要育种单位及育种方法㊀㊀东北春麦产区自新中国成立前就开始了引种㊁系选和杂交育种工作,先后推广了13个品种[2].建国后,经过70年来几代人的努力使该区小麦品种更新换代5次[2],分别解决了该区小麦品种秆锈病抗性㊁抗旱耐湿性㊁适应性,丰产性㊁优质强筋丰产等一系列制约小麦生产的问题和因素.最后一次品种更迭是在21世纪以来,随着市场对小麦的品质要求愈来愈高,改良品质已成为东北春麦区重要的育种目标.2000年前后审定推广辽春10号㊁克丰6号㊁龙麦26㊁龙麦30等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显著改善了东北春麦区小麦品质状况,但产量水平尚未达到高产品种水平.2010年以来,龙麦33㊁龙麦35及龙麦36等主要几个集高产㊁优质㊁多抗㊁广适为一体的强筋新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很好的解决了强筋品种的产量问题,标志着东北春小麦育种又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东北春麦区主要育种单位有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原作物育种研究所)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㊁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㊁东北农业大学㊁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㊁沈阳农业大学,黑龙江农垦总局九三农业科学研究所㊁黑龙江农垦总局红兴隆农业科学研究所㊁呼伦贝尔华垦种业等10余个小麦育种研究单位.近期主要运用的育种方法与技术主要有7种.4.1㊀常规杂交育种亲本组配时以单交为主,结合三交㊁滚动式回交㊁阶梯式杂交等复交方式,各种杂交方式灵活运用.对于杂种后代选择,为消除环境条件对基因型表现程度的影响,更好的选育各种生态类型品种,以生态派生系谱法为主,生态系谱法为辅,育种成效显著,东北春麦区大部分品种都是利用常规杂交选育而成[1].4.2㊀辐射诱变育种主要是利用60C oGγ射线辐照F0种子诱发突变,辐射剂量在70G110G Y,少数利用重离子辐照和航天搭载F0种子进行诱变.近10年,利用60C oGγ射线辐照诱变结合系谱法选育出龙辐麦20㊁21及22等6个品种,利用航天搭载诱变选育出了龙辐麦18和龙辐麦19[6].4.3㊀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技术是东北春麦区育种团队多年来一直使用的育种方法之一.主要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通过秋水仙素(幼苗根部)和低温(-4ħ以上)联合处理促进染色体加倍,加倍效率在30%~40%.利用此法成功培育出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龙麦37[7G8].4.4㊀光温生态育种技术在春小麦生态育种研究与实践应用的基础上,将春小麦生态育种理论㊁方法与小麦阶段发育理论有机结合,创建了春小麦光温生态育种技术体系,并成功地运用于东北春小麦育种中.春小麦光温生态育种揭示了基因型㊁表现型㊁生态类型和光温反应型四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了小麦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温光反应特性是小麦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适应性的实质.通过小麦生育期间的环境条件与发育进程调节其光温性状选择等措施,可使主动适应性育种精准程度大幅提升,很好地解决异地育种的生态适应性问题.这点已从龙麦33㊁龙麦35和龙麦39等一批哈尔滨选育的强筋小麦新品种在大兴安岭沿麓地区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均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中得到证明[9].4.5㊀品质改良技术主要以面筋质量与产量无显著负相关为理论依据,以改进蛋白质(面筋)质量为突破口,以最佳HMWGG S/L MWGG S组合作为蛋白质(面筋)质941㊀㊀㊀㊀㊀黑㊀龙㊀江㊀农㊀业㊀科㊀学5期量改良的主要遗传基础,通过双亲遗传背景分析,确定适宜亲本组配方式;杂种世代以农艺性状选择为主;稳定品系采用HMW GG S 检测㊁品质分析及产量和主要抗病(逆)性鉴定同步进行等手段,进行强筋小麦品质与产量同步改良.较好地解决了强筋小麦育种中优质与高产的矛盾问题,选育出强筋小麦品种24个,为国内强筋小麦品质改良发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10G11].4.6㊀矮败群体轮回选择技术利用矮败小麦在育种中建立各类种质创新轮回选择体系.目前,已构建高产㊁优质和抗赤霉等3种类型的矮败小麦轮回选择群体,获得了一批综合性状较好的稳定品系及具有特殊遗传背景的中间材料[12].4.7㊀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利用生化标记及分子标记创造筛选具有优良性状基因的小麦资源和品种.采用生化标记与选择性回交相结合,创造出一批主要品种HMW GG S 近等基因系(N /1/2∗㊁7+8/7+9/14+15/17+18/7O E+8㊁5+10/2+12);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已创造出强筋品种龙麦26㊁龙麦35㊁小冰33的G l u GB 1位点7O E+8/7+9和G l u GA 3位点G l u GA 3d /A 3c 的近等基因系,不仅创造出一些超强筋小麦新种质,而且为各优质亚基的品质遗传效应分析提供了精准的试材.同时利用生化标记技术对F 5及以上的高世代材料㊁产量鉴定材料和引进的材料进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跟踪检测;利用分子标记进行了G l u GA 3d ㊁7O E 和W a x y 基因的检测,从而实现对小麦面筋质量和淀粉品质的定向改良,加速了面包与面条兼用型强筋小麦品种选育进程[11,13G14].5㊀展望东北地区主要农作物生产多为一年一熟制,小麦生产在缺乏相关补贴扶持政策的情况下,如何提高生产比较效益是该区小麦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对此小麦育种研究未来一段时间应重点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区域内各小麦育种单位统一育种目标,突出强筋小麦品种选育,推广不同生态类型优质强筋品种,实现全区小麦品种布局的强筋化.以充分发挥大兴安岭沿麓地区生态资源优势,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原粮,提高生产效益;二是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强筋新品种的品质稳定性和产量水平,育种目标为大面积生产示范产量水平在6t h mG2以上,原粮品质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三是强筋及超强筋㊁抗赤霉病㊁肥水高效等优异资源的创制与利用,提高推广品种抗病㊁抗逆能力,实现 优质高效绿色 发展目标;四是建立强筋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提高新品种选育效率.致谢:感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刘宁涛副研究员,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王英杰研究员,东北农业大学付连双副研究员,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陆旺副研究员,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农业科学研究所郭彦泰研究员㊁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农业科学研究所张波研究员㊁呼伦贝尔华垦种业闫景赟研究员提供有关小麦品种审定方面的资料.参考文献:[1]㊀肖步阳,孙光祖,祁适雨,等.春小麦生态育种[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2]㊀祁适雨,肖志敏,李仁杰,等.中国东北强筋春小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3]㊀赵广才,常旭虹,王德梅,等.小麦生产概况及其发展[J ].作物杂志,2018(4):1G7.[4]㊀韩一军,姜楠.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研究[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5]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介发布2016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通知[E B /O L ].2017G12G19.h t t p ://w w w .m o a .g o v .c n /n y b g b /2016/d i s i q i /201712/t 20171219_6083170.h t m[6]㊀孙岩,张宏纪,刘东军,等.辐射诱变与杂交相结合选育小麦新品种龙辐麦21[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8(5):162G163.[7]㊀李玉明,潘微,杨帆.春小麦品种龙麦37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18(8):292G293.[8]㊀韩玉琴,肖志敏,赵海滨,等.提高春小麦花粉植株壮苗及加倍率的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3):16G17.[9]㊀宋维富,肖志敏.小麦阶段发育理论研究与应用[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2):1G4.[10]㊀肖志敏.春小麦生态遗传变异规律与杂种后代及稳定品系处理关系的研究[J ].麦类作物,1998,18(6):4G8.[11]㊀宋维富,杨雪峰,宋庆杰,等.强筋小麦主要品质内涵与二次加工品质关系[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7(1):150G153.[12]㊀赵海滨,肖志敏,辛文利,等.黑龙江省矮败小麦利用与研究进展[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4):118G120.[13]㊀杨雪峰,宋维富,张延滨,等.东北春麦区小麦品种(系)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G l u GA 3d 和G l u GB 3g 的分子检测[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12):13G17.[14]㊀宋维富,杨雪峰,宋庆杰,等.东北春麦区小麦品种(系)B x 7亚基超量表达基因B x 7O E 的分子检测[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7(7):1G4.051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5):151G155H e i l o n g j i a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h t t p://w w w.h a a s e p.c n D O I:10.11942/j.i s s n1002G2767.2019.05.0151胡丹阳.基于C i t e S p a c e知识图谱的国内土壤侵蚀研究热点及趋势[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5):151G155.基于C i t e S p a c e知识图谱的国内土壤侵蚀研究热点及趋势胡丹阳(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108)摘要:土壤侵蚀是土地退化的重要原因,相关研究领域广㊁问题解决需求迫切.为更好地了解近年来土壤侵蚀研究发展动态,本文选取中国知网的中文核心期刊和C S S C I来源期刊,借助C i t e S p a c e软件对近十年土壤侵蚀研究文献进行统计,绘制相应知识图谱,分析领域的学术网络㊁基础热点㊁阶段前沿,并进一步提出学科发展的趋势预测及所需应对的问题.结果表明:2008G2017年,国内土壤侵蚀研究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合作网络;内容上以主要侵蚀区为重要载体,从坡面和流域两层次展开研究,主题紧密结合地理信息技术,侵蚀机理及模型建立㊁侵蚀治理与水土保持类成果较多;阶段性前沿出现了由表层景观㊁具体机理,到生态服务的转向;未来将在此基础上走向深入的科学定量与生态关怀.关键词:土壤侵蚀;C i t e S p a c e;知识图谱;计量分析㊀㊀我国是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壤侵蚀问题严重制约资源G环境G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准确揭示地表过程㊁地域单元与土壤环境的相互作用,有赖于土壤侵蚀科学研究的进步[1].近年来,国际已开展大量以土壤侵蚀为主要对象的调查监测,建立起土壤数据库[2],并存在众多相关文献.面对海量数据的分析离不开科学计收稿日期:2018G12G25作者简介:胡丹阳(1998G),女,在读学士,专业为自然地理学.EGm a i l:h h u d a n y a n g@f o x m a i l.c o m.量方法的发展,知识图谱是显示知识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一系列图形的重要方法.目前,土壤科学领域已有相当数量的专家和学者关注知识图谱的多元㊁历时性动态分析方面的应用价值.通过对研究文献的聚类比较,宋长青等[3]认为土壤地力提升㊁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㊁土壤污染与修复等问题在我国土壤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导向明显;张洪伟等[4]发现土壤侵蚀㊁径流和建模是国内外频次最高的研究关键词.与此同时,土壤修复[5]㊁土壤肥力[6]㊁土地评价[7]等都成为可视化挖掘的热点领域.G e n e r a l S i t u a t i o no fP r o d u c t i o na n dB r e e d i n g o fS p r i n g W h e a t i nN o r t h e a s t C h i n a f r o m2008t o2018Z H A OL iGj u a n1,S O N G W e iGf u1,C H EJ i n gGy u2,Y A N GX u eGf e n g1,S O N G Q i n gGj i e1,Z H A N GC h u nGl i1, X I N W e nGl i1,X I A OZ h iGm i n1(1.C r o p R e s o u r c e sI n s t i t u t e o f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A c a d e m y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S c i e n c e s,H a r b i n150086,C h i n a;2.K e s h a nB r a n c ho fH e i l o n g j i a n g A c a d e m y o f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Q i q i h a r16100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h en o r t h e a s t o fC h i n a,w i t ht h ea d v a n t a g e so f t h en a t u r a l r e s o u r c e sa n dl a r g eGs c a l e p r o d u c t i o nf o r h a r d r e d s p r i n g b r e a dw h e a t p r o d u c t i o n,i s t h e c o u n t r yᶄs l e a d i n gp r o d u c t i o n r e g i o n s o f s t r o n gg l u t e n a n d e x t r aGs t r o n gg l u t e nw h e a t.W h e a t p r o d u c t i o n i nn o r t h e a s t s p r i n g w h e a t a r e a so fC h i n a p l a y ac r u c i a l r o l e i ns u p p l yGs i d e s t r u c t u r a l r e f o r mo f a g r i c u l t u r e i nC h i n a.I no r d e r t o i n t r o d u c e i nd e t a i l t h e s i t u a t i o no f t h e p r o d u c t i o n a n d b r e e d i n g o f s p r i n g w h e a t i n t h en o r t h e a s t o fC h i n a f r o m2008t o2018,t h ew h e a t p r o d u c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w h e a t v a r i e t i e s a n d b r e e d i n g s i t u a t i o nw a s r e v i e w e d i n t h i s p a p e r.F u r t h e r m o r e,b r e e d i n g s t r a t e g i e s i n t h e f u t u r e w e r e s u g g e s t e d.W e e x p e c t t o a c t i v a t e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s t r o n gGg l u t e nw h e a t i n d u s t r y.K e y w o r d s:w h e a t;n o r t h e a s t s p r i n g w h e a t a r e a s o f C h i n a;s t r o n g g l u t e nw h e a t;w h e a t p r o d u c t i o n;w h e a t b r e e d i n g151。
东北种小麦吗,一年几熟
东北种小麦吗,一年几熟东北地区种植小麦,种植的品种一般为春小麦,播种时间通常为每年的3-4月份。
长城以北为春小麦产区,比如内蒙古、黑龙江、西北地区,这些地区冬季的气温较低,小麦无法越冬,所以一般在春季种植。
长城以南为冬小麦产区,比如陕西、辽东、长江流域各省一带,这些地区一般在当年10月份播种,翌年6月份即可收获。
一、东北种小麦吗1、东北地区种植小麦。
小麦在我国各地都有种植,一般可将其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春小麦的播种时间通常为每年的3-4月份,冬小麦的播种时间通常为每年的9-10月份,而东北地区种植的就是春小麦。
2、我国长城以北为春小麦产区,比如内蒙古、黑龙江、西北地区,这些地区进入冬季后气温较低,小麦无法越冬,所以种植时间一般为春季的3-4月份,到了7-8月份便可成熟,其生育期较短,大概为100天左右。
3、我国长城以南为冬小麦产区,比如陕西、华北、新疆南部、辽东、长江流域各省一带,这些地区一般在秋季10月份左右播种,种子出苗后正逢天气转冷,小麦可休眠越冬,翌年待气温回升时麦苗会返青,并快速生长,到了6月份即可收获。
二、东北小麦一年几熟1、东北小麦的熟制(1)东北地区的小麦一年一熟,因为东北地区的气温较低,生产季节较短。
(2)东北地区种植小麦一般是在春节过后进行播种,最晚通常不会超过4月份,等到8-9月份即可收获。
2、其他地区的小麦成熟时间(1)长江中下游冬麦区播种时间一般为10月份中下旬至11月份中旬,次年5月份下旬即可成熟,小麦的生育期约为200天左右。
(2)黄淮冬麦区①播种时间一般为10月份上旬,成熟时间一般为次年5月份下旬至6月份初。
②灌溉地区以一年两熟制为主,旱地、丘陵地区以两年三熟制为主,部分地区为一年一熟。
(3)西北春麦区①播种时间一般为3月份上旬,到了7月份中旬至8月份上旬即可成熟,生育期为120-130天左右。
②种植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小麦品种属春性。
春小麦
冬季很冷的地方种
01 基本介绍
03 种植要点
目录
02 分布范围 04 栽培技术要点
05 田间管理
07 辽春9号
目录
06 高产技术
春小麦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种的,因为冬季太冷,不能播种,所以在开春后才种,称为春小麦。
基本介绍
春小麦(10张)春小麦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种的,因为冬季太冷,不能播种,所以在开春后才种,称为春小麦, 春播;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的,秋末冬初播种春末夏初收,比如中国东北就是春小麦,华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麦。 春小麦三月下旬四月上旬播种,7月中下旬收获。春小麦的抗旱能力极强,株矮穗大,生长期短,适于春天播种, 但不如冬小麦粉好吃。
在旱地栽培,一般亩产200—250公斤,高产田亩产300—400公斤,比铁春1号增产10—20%。
该品种主要用于与玉米间种,实行不灌水栽培。亩保苗35—38万株,亩播种17.5—19公斤。密度不宜过大, 否则易倒伏。亩施农肥4000公斤左右。播种前用“粉锈宁”进行药剂拌种,以防治散黑穗病、锈病和白粉病。播 种时,亩施二铵10公斤,硫铵10公斤和钾肥7公斤做口肥,三叶期结合降雨追施尿素20公斤。6月下旬要防治粘虫, 成熟后要及时收割,避免落粒。
5.浇好灌浆水。灌浆期注意雨天、大风天不浇水,防止小麦倒伏。小麦扬花后按间隔15天左右浇一水。
田间管理
1、适时灌水。春小麦二叶一心开始灌头水,间隔10天灌二水,灌水量为50-60立方米/亩。灌水要均匀,不 可积水。春小麦二水后,三水要缓浇,一般在拔节后孕穗期,1-2节定型、无效分蘖死亡时再灌三水。可有效控 制无效分蘖,促进主茎和有效分蘖生长,有利于养分、水分向穗分化方向集中,以促进穗大粒多。第三水与第二 水一般间隔15-20天,拔节孕穗水要灌好、灌透。水量为70-80立方米/亩。
春小麦栽培技术
春小麦栽培技术中强筋家庭用粉优质高产抗病春小麦品种龙辐麦16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辐射(龙7439/克88-596)种子,经系谱法选育而成。
于2006年通过黑龙江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1特征特性(1)农艺性状。
该品种属春性、中晚熟,生育期90d左右,幼苗半直立,前期发育缓慢,后期发育较快。
株高1m左右,秆强、有弹性、抗倒伏。
有芒、黄壳、红粒、角质,千粒重38~40g,容重800g/L以上。
分蘖整齐,成穗率高,后期落黄好。
(2)品质好。
蛋白质含量17.0%,湿面筋36%,沉降值42.8mL,吸水率64.4%,形成时间6min,稳定时间6.5min,属优质中强筋家庭用粉麦。
(3)产量高。
2000~2002年3年鉴定平均产量3045.4kg/hm2,较对照新克旱9号增产15.2%。
2003年省区试4点产量1245.35~2503.70kg/hm2,比对照新克旱9号增产8.7%。
2004年继试产量为1344.95~2483.35kg/hm2,比对照新克旱9号增产10.51%。
2004年在牙克石地区13.33hm2面积上平均产量为4875kg/hm2。
(4)抗病性强。
对叶锈病、杆锈病免疫,高抗赤霉病和白粉病,感根腐病较轻。
2栽培技术2.1选地施肥要选择秋天进行深松秋耙或有深翻基础、肥沃、干净、墒情好的大豆茬或玉米茬。
折合商品化肥施尿素131.93kg/hm2,磷酸二铵163.05kg/hm2,青海硫酸钾93.75kg/hm2。
秋深施需肥总量的2/3,播种时再浅施需肥总量的1/3。
2.2种子处理播种前首先要进行种子精选,用重力式精选机把病粒、秕粒及杂质选出去。
选出的种子质量要达到二级良种以上。
纯度达99%以上,净度达98%以上,发芽率达95%以上,水分13%以下。
种子选完后,要用种子量0.3%的50%福美双拌种,防治小麦腥黑穗病、散黑穗病,兼防根腐病;或用11%福酮种衣剂按药种比1.5~2.0∶100拌种,也可起防治小麦腥黑穗病、散黑穗病和根腐病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小麦生育时期:播前决策播种出苗期三叶期分蘖起身期拔节期孕穗抽穗期开花成熟期1.播种期记载播种的年、月、日2.出苗期小麦的第一真叶露出地表2-3厘米时为出苗,田间有50%以上麦苗达到出苗标准时的日期,记为该田块的出苗期。
3.三叶期田间50%以上的麦苗,主茎节三片绿叶伸出2厘米左右的日期,记为三叶期。
4.分蘖期田间有50%以上的麦苗,第一分蘖露出叶鞘2厘米左右时,记为分蘖期。
5.起身期翌年春季麦苗由匍匐状开始挺立,主茎第一叶叶鞘拉长并和年前最后叶叶耳距相差1。
5厘米左右,主茎年后第二叶接近定长,内部穗分化达二期、基部第一节开始伸长,但尚未伸出地面时,为起身期。
6.拔节期全田50%以上植株茎部第一节露出地面1。
5--2厘米时,为起身期。
7.孕穗期(挑旗)全田50%分蘖旗叶叶片全部抽出叶鞘,旗叶叶鞘包着的幼穗明显膨大为孕穗期。
8.抽穗期全田50%以上麦穗(不包括芒)由叶鞘中露出的1/2时,为抽穗期。
9.开花期全田50%以上麦穗中上部小花的内外颖张开、花药散粉时,为开花期。
10.乳熟期(灌浆期)子粒开始沉积淀粉、胚乳呈炼乳状,约在开花后10天左右,子粒含水量在45%左右时,为乳熟期。
11.成熟期胚乳呈蜡状,子粒开始变硬时为成熟期,此时为最适收获期。
接着子粒很快变硬,为完熟期。
12.收获期记载具体的收获日期。
东北春小麦简介:春小麦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种的,因为冬季太冷,不能播种,所以在开春后才种,称为春小麦,春播秋收;比如中国东北就是春小麦,华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麦。
春小麦三月下旬四月上旬播种,7月中下旬收获。
春小麦的抗旱能力极强,株矮穗大,生长期短,适于春天播种,但不如冬小麦粉好吃。
春小麦区,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
该区气温普遍较低,生产季节短,故以一年一熟为主,主产省区有黑龙江、新疆、甘肃和内蒙古。
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地区。
病害主要有根腐病、锈病、赤霉病为主,丛矮病和全蚀病。
小麦赤霉病:赤霉病是小麦和大麦的重要病害,遍及全国,近年来,东北春麦也多次发生大流行,造成很大损失。
赤霉病不仅造成麦类产量的减少,而且商品价值也低,病粒失去种用和工业价值。
同时,由于病菌的低谢产物含有毒素,人畜食用后还会中毒。
症状(见视频)赤霉病是真菌病害,可以侵染小麦的各个部位,但在长江中下游麦区主要侵染穗部,症状是穗腐。
在小麦开花至乳熟期,小穗颖片出现水渍状淡褐色斑点,进而扩展到全穗。
气候潮湿时,感病小穗的基部出现粉红色胶黏霉层,后期产生煤屑状黑色颗粒。
红色霉层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座和分生孢子,黑色颗粒是病菌的子囊壳。
赤霉病的流行,主要因菌源量、寄主感病、生育期和气候条件的相互配合程度,决定年度间、地区间流行轻重。
在东北春麦区,一般只要初侵染菌源量大,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降雨多,雨日多,湿度大,病害就可以流行。
有利于发病的环境持续时间愈长,则病害流行愈重。
菌源量少与感病期气候干旱、少雨是制约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
但是,部分麦区和个别年份,也会因小麦抽穗扬花期间温度特别低,不适合发病,所以,温度也能成为制约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
小麦根腐病:由禾旋孢腔菌引起,为害小麦幼苗、成株的根、茎、叶、穗和种子的一种真菌病害。
根腐病分布极广、小麦种植国家均有发生,中国主要发生在东北、西北、华北、内蒙古等地区。
小麦的幼芽、幼苗被侵害造成田间缺苗;成株茎、叶受害造成叶片早枯,光合作用下降,籽粒不饱满,降低产量;病株因根部或茎基腐烂而呈“青枯”状死亡,不能结实;穗和籽粒被害,结实率下降,种胚变黑,粒重轻,发芽率低;黑胚率高的小麦磨出的面粉色泽灰暗,品质差,因此根腐病不仅影响产量,而且还降低了小麦的品质和商品价值。
小麦幼芽受害后变褐枯死,幼苗受害,轻者芽鞘上产生条形或不规则形褐斑,重者幼苗变褐腐烂,称为苗腐。
轻病苗成株可抽穗,但结实率低,有些病株,由于根冠腐烂,茎基部折断倒伏,或不倒伏呈青枯状,故有“青死病”之称(见彩图),拔取病株可见茎节基部变褐,根毛表皮脱落。
成株叶上病斑初期为梭形或椭圆形褐斑,扩大后呈长椭圆形或不规则褐色大斑,中部色浅,气候潮湿时,病部产生黑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叶鞘上病斑不规则,常形成大型云纹状浅褐色斑,扩大后整个小穗变褐枯死并生有黑霉。
病小穗不能结实,或虽结实但形成种子带病,种胚变黑,轻者仅胚尖变褐,种形不变;重者全胚呈深褐色,种子瘦小,有的病粒胚不变色,而在胚乳腹脊或腹沟等部位产生边缘褐色、中央灰白色的梭形斑。
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和栽培防病为主,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
①选育抗病品种。
②加强栽培防病措施。
控制苗期病害的关键是适时播种,施足基肥,及时追肥,覆土不宜过深,麦田不连作。
③药剂拌种。
用25%粉锈宁或50%福美双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2%。
④药剂防治。
重病年及时喷药保护,第一次在小麦扬花期,第二次在小麦乳熟初期,药剂有25%三唑酮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小麦锈病:三种锈菌在我国都是以夏孢子世代在小麦为主的麦类作物上逐代侵染而完成周年循环。
是典型的远程气传病害。
当夏孢子落在寄主叶片上,在适合的温度(条锈1.4-l7℃、叶锈2~32℃、秆锈3~31℃)和有水膜的条件下,萌发产生芽管,沿叶表生长,遇到气孔,芽管顶端膨大形成附着胞,进而侵入气孔在气孔下形成气孔下囊,并长出数根侵染菌丝,蔓延于叶肉细胞间—隙中,并产生吸器伸入叶肉细胞内吸取养分以营寄生生活。
菌丝在麦叶组织内生长15天后,便在叶面上产生夏孢子堆每个夏孢子堆可持续产生夏孢子若干天,夏孢子繁殖很快。
这些夏孢子可随风传播,甚至可通过强大气流带到1599米~4300米的高空,吹送到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而不失活性进行再侵染。
因此在不同时期,条锈菌就可以借助东南风和西北风的吹送,在高海拔冷凉地区春麦上越夏在低海拔温暖地区的冬麦上越冬,构成周年循环。
小麦锈病不同于其它病害,由于病菌越夏、越冬需要特定的地理气候条件,象条锈病和秆锈病,还必须按季节在一定地区间进行规律性转移,才能完成周年循环。
叶锈病虽然在不少地区既能越夏又能越冬,但区间菌源相互关系仍十分密切。
所以,三种锈病在秋季或春季发病的轻重主要与夏、秋季和春季雨水的多少,越夏越冬菌源量和感病品种面积大小关系密切。
一般地说,秋冬、春夏雨水多,感病品种面积大,菌源量大,锈病就发生重,反之则轻。
从矮病:麦丛矮病,又叫小蘖病、坐坡病、丛生花叶病等。
在我国各麦区分布普遍,为害严重。
由小麦丛矮病毒(WRY)引起,由灰飞虱传播。
寄主广泛,除为害小麦外,还侵染大麦、燕麦、谷子、糜子及野燕麦、早熟禾等。
冬小麦自秋苗二叶期开始表现症状,从叶茎开始出现叶脉间退绿或叶茎发黄,以后逐渐向叶尖扩展,严重时出现不受叶脉限制的黄色条纹,叶色呈黄色,植株矮化,新叶不能伸展,细弱针状,分蘖增多,不抽穗。
小麦丛矮病毒不经汁液、种子和土壤传播,是由灰飞虱传毒。
早春是灰飞虱传播小麦从矮病的两个高峰期。
主要防治方法为:(1)清除杂草、消灭毒源。
(2)小麦平作,合理安排套作,避免与禾本科植物套作。
(3)精耕细作、消灭灰飞虱生存环境,压低毒源、虫源。
适期连片中,避免早。
麦田冬灌水保苗,减少灰飞虱越冬。
小麦返青期早施肥水提高成穗率。
(4)药剂防治用药剂拌种防效显著。
出苗后喷药保护,包括田边杂草也要喷洒,压低虫源,可选用飞电对水喷雾。
小麦返青盛期也要及时防治灰飞虱,压低虫源。
灰飞虱虫量大时应加入抗病毒制剂。
全蚀病: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
全蚀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
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黄叶多,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
拔节期冬麦病苗返青迟缓、分蘖少,病株根部大部分变黑,在茎基部及叶鞘内侧出现较明显灰黑色菌丝层。
抽穗后田间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发生早枯白穗,病根变黑,易于拔起。
在茎在部表面及叶鞘内布满紧密交织的黑褐色菌丝层,呈“黑脚”状,后颜色加深呈黑膏药状,上密布黑褐色颗粒状子囊壳。
该病与小麦其他根腐型病害区别在于种子根和次生根变黑腐败,茎基部生有黑膏药状的菌丝体。
小麦全蚀病菌是一种土壤寄居菌。
该菌主要以菌丝遗留在土壤中的病残体或混有病残体未腐熟的粪肥及混有病残体的种子上越夏。
是后茬小麦的主要侵染源。
引种混有病残体种子是无病区发病的主要原因。
割麦收获区病根茬上的休眠菌丝体成为下茬方要初侵染源。
小麦全蚀病菌较好气,发育温限3—35℃,适宜温度19—24℃,致死温度为52—54℃(温热)10分钟。
土壤性状和耕作管理条件对全蚀病影响较大。
一般土壤土质疏松、肥力低,碱性土壤发病较重。
土壤潮湿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扩展,水浇地较旱地发病重。
与非寄主作物轮作或水旱轮作,发病较轻。
根系发达品种抗病较强,增施腐熟有机肥可减轻发病。
虫害有麦穗夜蛾、小麦蚜虫麦穗夜蛾:初孵幼虫先取食穗部花器和子房,个别取食颖壳内壁幼嫩表面,食尽后转移为害,2—3龄后在籽粒里取食潜伏,4龄后幼虫转移至旗叶上吐丝缀连叶缘成筒状,日落后寻找麦穗取食。
成虫体长16mm,翅展42mm左右,全体灰褐色。
前翅有明显黑色基剑纹,在中脉下方呈燕飞形,环状纹、肾状纹银灰色,边黑色;基线淡灰色双线,亚基线、端线浅灰色双线,锯齿状;亚端线波浪形浅灰色;前翅外缘具7个黑点,缘毛密生;后翅浅黄褐色。
卵圆球形,直径0.61—0.68mm,卵面有花纹。
末龄幼虫体长33mm左右,头部具浅褐黄色“八”字纹;颅侧区具浅褐色网状纹。
前胸盾板、臀板上生背线和亚背线,将其分成4块浅褐色条斑,虫体灰黄色,背面灰褐色,腹面灰白色。
蛹长18—2 1.5mm,黄褐色或棕褐色。
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利用成虫趋光性,在6月上旬至7月下旬安装黑光灯诱杀成虫。
(2)掌握在4龄前及时喷洒8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900一1000倍液。
(3)4龄后白天潜伏,需要防治时应在日落后喷洒上述杀虫剂。
(4)麦收时要注意杀灭麦捆底下的幼虫,以减少越冬虫口基数。
(5)设置诱集带。
该虫成虫羽化后交尾前以取食油菜花蜜为主,其高峰期的出现正值当地大面积油菜盛花期,且喜欢在早熟的青棵、小麦等作物穗部产卵,同一小麦田中混杂的青棵及早熟小麦上产卵最多,受害最重。
根据这一习性,在小麦田四周及地中间按规格种植育棵及早熟小麦,则能诱集成虫产卵。
同时,由于麦穗夜蛾幼虫有3龄前在颖壳内为害穗粒,4龄以后幼虫转移取食的习性,待诱集带产卵后幼虫转移前,将诱集带及时拔除或喷药,就会大大减少虫源,达到保护大田小麦不受害的目的。
小麦蚜虫(内容不变)主要杂草有野燕麦、田旋花、卷茎蓼、藜、大刺儿菜等,重点防除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并兼顾阔叶杂草。
施药时期可以结合耙翻土地进行土壤处理或苗后茎叶处理。
土壤处理可以选择燕麦畏,茎叶处理可以选择骠马、野燕枯。
阔叶杂草严重的麦田增施巨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