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中医ppt课件
合集下载
黄纯琪中医认识临床应用ppt
![黄纯琪中医认识临床应用ppt](https://img.taocdn.com/s3/m/b52077cd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99.png)
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国家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中医医疗机构改革,提高中医医疗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医疗 服务。
中医在海外的传播影响
中医在亚洲地区的传播
中医在亚洲地区有着广泛的传播和应用,如日本、韩国、泰 国、越南等国家,这些国家的中医医疗机构和研究机构对中 医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脏腑经络
脏腑功能
中医将人体分为脏腑,每个脏腑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如心主 血脉、肺主气等。
经络系统
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的通道,包括十二 经脉和奇经八脉等。
气滞与血瘀
气滞
中医认为气滞是气机不畅、运行受阻的病理状态,可导致身体不适和情绪问 题。
血瘀
中医认为血瘀是血液运行不畅、停滞淤积的病理状态,可导致疼痛、心血管 疾病等。
天人合一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因此在治疗 时需要考虑自然界的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
02
中医的基础理论
阴阳五行
阴阳平衡
中医认为世间万物皆有阴阳两面,阴阳平衡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阴阳失 衡会导致疾病。
五行养生法
中医根据五行学说,提出对应的养生方法,如养肝、养心、养脾、养肺、养肾等 ,以调和阴阳平衡。
04
中医的现代研究
中医与现代医学的联系与区别
两种医学体系的差异
中医和现代医学在理论体系、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上存在明 显的差异,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现代医学则更注 重病因、病理和生理学。
相互借鉴与发展
随着医学的发展,中医和现代医学在某些领域开始出现相互 借鉴的情况。例如,中药药理研究、针灸和气功等被引入现 代医学体系中,而现代医学的某些技术和理论也逐渐被中医 所接受和应用。
国家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中医医疗机构改革,提高中医医疗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医疗 服务。
中医在海外的传播影响
中医在亚洲地区的传播
中医在亚洲地区有着广泛的传播和应用,如日本、韩国、泰 国、越南等国家,这些国家的中医医疗机构和研究机构对中 医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脏腑经络
脏腑功能
中医将人体分为脏腑,每个脏腑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如心主 血脉、肺主气等。
经络系统
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的通道,包括十二 经脉和奇经八脉等。
气滞与血瘀
气滞
中医认为气滞是气机不畅、运行受阻的病理状态,可导致身体不适和情绪问 题。
血瘀
中医认为血瘀是血液运行不畅、停滞淤积的病理状态,可导致疼痛、心血管 疾病等。
天人合一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因此在治疗 时需要考虑自然界的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
02
中医的基础理论
阴阳五行
阴阳平衡
中医认为世间万物皆有阴阳两面,阴阳平衡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阴阳失 衡会导致疾病。
五行养生法
中医根据五行学说,提出对应的养生方法,如养肝、养心、养脾、养肺、养肾等 ,以调和阴阳平衡。
04
中医的现代研究
中医与现代医学的联系与区别
两种医学体系的差异
中医和现代医学在理论体系、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上存在明 显的差异,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现代医学则更注 重病因、病理和生理学。
相互借鉴与发展
随着医学的发展,中医和现代医学在某些领域开始出现相互 借鉴的情况。例如,中药药理研究、针灸和气功等被引入现 代医学体系中,而现代医学的某些技术和理论也逐渐被中医 所接受和应用。
《中医药常识入门》课件
![《中医药常识入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2e33e89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98.png)
03
中药材与方剂
中药材分类与特点
中药材的分类: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中药材的特点:天然、安全、有效 中药材的采集与加工方法 中药材的储存与保管方法
中药方剂组成与功效
中药方剂的组成:介绍中药方剂的基本组成,包括主药、辅药、佐药 等,以及各药物在方剂中的作用。
中药方剂的功效:详细阐述中药方剂的功效,包括治疗作用、调理 作用、预防作用等,以及不同方剂之间的功效差异。
中医药的 适应症和 禁忌症
中医药的 常用药物 和治疗方 法
中医药的 养生保健 作用
中医药误区澄清与辨析
误区一:中医药只适用于慢性病 误区二:中医药治疗副作用小,可以随意使用 误区三:中医药治疗见效慢,不如西医效果好 误区四:中医药治疗只适用于特定人群
中医药健康生活指导
什么是中医药? 中医药常识答疑解惑 中医药在健康生活中的作的应用与价 值
中医药未来发展趋势与展 望
中医药未来发展趋势
现代化发展:结 合现代科技手段, 推动中医药的现 代化研究与应用
国际化发展:加 强国际交流与合 作,推动中医药 的国际化发展
产业化发展:培 育中医药产业集 群,推动中医药 的产业化发展
标准化发展:制 定和完善中医药 标准体系,推动 中医药的标准化 发展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穴位达 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目 的
推拿治疗:通过手法作用于 人体特定部位,达到舒筋活 络、缓解疼痛的目的
拔罐治疗:通过拔罐器具 吸附在皮肤表面,产生负 压刺激,达到舒筋活血、 祛风散寒的目的
艾灸治疗:通过燃烧艾条产 生热量刺激穴位,达到温经 通络、散寒止痛的目的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桂枝汤:用于 治疗感冒、发 热、头痛等病 症,主要成分 有桂枝、芍药、
中医基础知识ppt课件
![中医基础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ede3e2de80d4d8d05a4f98.png)
精选ppt课件最新
返回知识点
26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五行的特性
1.木曰曲直
木的特性: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 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木”。
精选朱pp震t课件亨最新(丹溪)—养阴派
4
概述 一、发展简史
四、明清时期(集大成时期) 1.明代楼英《医学纲目》、王肯堂《证治准绳》 2.清代吴谦《医宗金鉴》、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3.温病理论的创立 明代吴又可《温疫论》“戾气说” 清代叶天士 “卫气营血辨证” 《临证指南医案》 吴鞠通 “三焦辨证” 《温病条辨》 五、近代和现代(收集整理时期)
精选ppt课件最新
3
概述 一、发展简史
二、晋、隋唐时期(丰富实践时期)
1. 《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因病机学专著。
三、宋、金、元时期(争鸣突破时期)
1.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代.陈无择“三因学说”
2. 《小儿药证直诀》宋代.钱乙开创“脏腑证治”
刘完素(河间)—寒凉派
金元四大家
李 杲(东垣)—补土派 张从正(子河)—攻邪派
阴 相内下寒晦有 抑 对收降凉暗形 制 静的的的的的 的 止 的
精选ppt课件最新
8
(三) 阴阳的属性特征
1.阴阳的普遍性 2.阴阳的相关性
3.阴阳的相对性
4.阴阳的可分性
精选ppt课件最新
9
(四)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阴阴 阳阳 的的 对互 立根 制互 约用
阴阴 阴 阳阳 阳 的的 的 消相 交 长互 感 平转 互 衡化 藏
五味 是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滋味。 辛、甘属阳; 酸、苦、咸属阴
滋味不同,药效不同。
精选ppt课件最新
22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中医学基础绪论ppt课件
![中医学基础绪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422800e856a561252d36fe9.png)
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这是因为“证” 的概念中包含着病因、病机、病位。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内外环境统 一性的思想,称为辨证论治。
请解释:“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完整版ppt课件
56
56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1.“同病异治”的“同病”是指 B
A.病因相同 B.病种相同
异病同治,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 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大致相同的证,故 可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即“证同治亦 同”。
完整版ppt课件
55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论治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不在于“证” 的区别。
论治的目的是为了辩证,故论治是辩证的 依据和前提,辩证是治疗的方法和手段。
▪ 地域的差异,地理环境和地区气候的不同, 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
▪ 比如,南方气候偏于湿热,人体腠理疏松; 北方气候偏于干燥,人体腠理致密。
▪ 一旦异地而居,会感到一时的不适。这样就 是人们常说的“水土不服”。
完整版ppt课件
33
人与自然
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体生理的影响:① 四时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的影响;②地域环 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 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学。
完整版ppt课件
4
▪ 中医学的重点不在治疗,而在预防, 即治未病。
完整版ppt课件
5
▪ 附:民族医学 如:藏医、蒙医、苗医。
完整版ppt课件
6
中药学
方剂学
中医学
中医康复
中医临床各科 中药制剂学
完整版ppt课件
7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药科普讲义ppt课件
![中医药科普讲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4ea51cf55270722182ef7cd.png)
• 1、岐黄 • 2、青囊 • 3、杏林 • 4、悬壶 • 5、橘井 • 6、大夫 • 7、郎中
精选PPT课件
5
岐 黄
精选PPT课件
6
青 囊
华佗 huà tuó
精选PPT课件
7
杏 林
精选PPT课件
8
悬 壶
精选PPT课件
9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不知道对方要干什么或准备干什么 不知道他的真正意图
精选PPT课件
痛的办法,能更健康地生活和劳动。
一次,神农尝了“断肠草”。这种草有
毒,他来不及吃解毒药,就中毒死了!神农
是为人类的健康而死的,人们永远纪念他。
精选PPT课件
22
《神农本草经》——中国最早期的完整中药学文献 是汉代的重要著作,并以植物为主。此书是后人托
名“神农”之作。
精选PPT课件
23
百 姓 尝 百 草
祖国的传统医学
精选PPT课件
1
精选PPT课件
2
什么是“医”?
精选PPT课件
3
什么是“中医”?
A、区别于“西医”,叫做“中医” B、中国人自己的传统医学 C、让人体阴阳保持中和、平衡
精选PPT课件
4
“中医”以前叫什么名字?
在西方医学没有流入中国以前, 中医基本不叫中医这个名字, 而是有独特且内涵丰富的称谓。
明 目
38
生姜
萝卜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先生开药方。”
精选PPT课件
39
消食积
焦三仙: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
精选PPT课件
40
中国古代中医药篇——铁药碾 船型铁制品,配有扁圆型研具,是我国传统碾 药用具之一。用以将药材研碾为细面,以便进 一步制作丸、散、膏、丹等成药。古代是用碾 子、石磨、杵等把药材压成粉末。
中医药知识培训ppt课件
![中医药知识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57c2c4e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2.png)
逸过度等因素。
02
病机
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理,包括正邪交争、阴阳失调、气血
津液失常等方面。
03
认识方法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收集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等
信息,结合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确定疾病的病
因、病机和治疗方法。
02
草药分类与功效解析
草药资源概述及分类方法
常用穴位定位及功能作用
合谷穴
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 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功能作用 为疏风解表、通经活络、镇静安
神等。
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 前嵴外1横指处。功能作用为健脾 和胃、调中理气、通络导滞等。
三阴交穴
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 内侧缘后方。功能作用为健脾化湿 、调经止带、益肾安神等。
草药资源概述
介绍草药的起源、分布、采集与 加工方法,以及在中医学中的重 要地位。
分类方法
根据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 等特点,将其分为解表药、清热 药、祛湿药、祛风药、补益药等 不同类别。
常见草药功效与主治范围
清热药
如金银花、连翘等,具有清热 解毒作用,主治热病高热、口 干舌燥等症。
祛风药
如防风、羌活等,具有祛风止 痛作用,主治风湿痹痛、关节 疼痛等症。
针灸推拿操作技巧示
01
02
03
针灸进针方法
包括指切进针法、夹持进 针法、舒张进针法等,演 示各种进针方法的操作步 骤和要点。
推拿手法
包括推法、拿法、按法、 摩法等,演示各种手法的 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针灸推拿配合
演示针灸与推拿相互配合 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 果。
介绍中医ppt课件
![介绍中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f0af91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8c.png)
介绍中医ppt课件
汇报人:
2024-01-07
目录
• 中医简介 • 中医诊断方法 • 中药与方剂 • 针灸与推拿 • 中医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 总结
01
中医简介
中医的历史与地位
中医的起源
中医起源于中国古代,通过长时间的临床实践和不断积累知识,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医学体 系。它起源于中华民族的起源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医作为独特的医学体系,具有鲜明 的中国特色和优势。它的治疗方法和 理论在国内外均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 关注。随着中医的传播和发展,它不 仅促进了中国与各国之间的医学交流 与合作,还为推动全球健康事业的发 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医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创新发展中医技术
推广中医文化
未来中医将继续创新发展其技术和理 论体系,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治 疗效果和诊疗水平。例如,通过大数 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实现精 准医学和个性化治疗,为患者提供更 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针灸的治疗范围
针灸的治疗范围比较广泛,包括各种急慢性疾病、疼痛性疾病和不适症状等。例如,针灸 可以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头痛、颈肩腰腿痛等。可以治疗各种慢性疾病,如心脏病、 肝病、肾病等。也可以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和其他器官系统的疾病。
推拿的原理与技术
要点一
推拿的原理
推拿通过手法按摩来刺激穴位和经络 ,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 疗疾病的目的。推拿与针灸的不同之 处在于,推拿主要作用于局部,调节 局部气血运行,而针灸则主要作用于 全身,调节全身气血运行。
如果病人的眼神明亮、清澈、灵活,则说明其病情较轻,如果眼神混浊
、呆滞、无光,则说明其病情较重。
闻诊
听取病人的声音
汇报人:
2024-01-07
目录
• 中医简介 • 中医诊断方法 • 中药与方剂 • 针灸与推拿 • 中医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 总结
01
中医简介
中医的历史与地位
中医的起源
中医起源于中国古代,通过长时间的临床实践和不断积累知识,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医学体 系。它起源于中华民族的起源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医作为独特的医学体系,具有鲜明 的中国特色和优势。它的治疗方法和 理论在国内外均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 关注。随着中医的传播和发展,它不 仅促进了中国与各国之间的医学交流 与合作,还为推动全球健康事业的发 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医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创新发展中医技术
推广中医文化
未来中医将继续创新发展其技术和理 论体系,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治 疗效果和诊疗水平。例如,通过大数 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实现精 准医学和个性化治疗,为患者提供更 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针灸的治疗范围
针灸的治疗范围比较广泛,包括各种急慢性疾病、疼痛性疾病和不适症状等。例如,针灸 可以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头痛、颈肩腰腿痛等。可以治疗各种慢性疾病,如心脏病、 肝病、肾病等。也可以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和其他器官系统的疾病。
推拿的原理与技术
要点一
推拿的原理
推拿通过手法按摩来刺激穴位和经络 ,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 疗疾病的目的。推拿与针灸的不同之 处在于,推拿主要作用于局部,调节 局部气血运行,而针灸则主要作用于 全身,调节全身气血运行。
如果病人的眼神明亮、清澈、灵活,则说明其病情较轻,如果眼神混浊
、呆滞、无光,则说明其病情较重。
闻诊
听取病人的声音
《中医基础知识》ppt课件
![《中医基础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b595007375a417866f8fb5.png)
4、肺的颜面望诊
(1)肺区出现暗红色,表示肺功能弱;有亮点,考虑是否有结核。 (2)肺区出现红痘痘或红色,说明呼吸系统有炎症。 (3)有明显的红血丝或暗红色、黑疙瘩、斑痣、脓包,怀疑有病 变(肿瘤)。 (4)大肠区发暗红、不平整,考虑结肠炎。 (5)大肠区有痦子、痘痘、斑考虑有便秘,大便不成型。
5、发病原因
总之,心脏病是当前世界上称之的威胁人 类生命安全的三大杀手之一。在全球人口中, 每年死于心脏病的人数可达1200万人。所以, 对心脏病,不能有一点点忽视。
中医生命模式—五行(肺)(大肠)金
1、肺的主要功能: (1)主呼吸:呼出废气,吸进氧气,将氧通过血液供给全身各组织细胞。
(2)通水道:饮水入胃经过脾化为津液输给肺,肺推动津液在全身流动,为 人体各组织补充水份;使水液最后顺利到达膀胱,变尿排出体外;还可 以使水液到达皮肤,出汗散热,这样,进的是清水,排的是废水,净化 身体。如果水道不通,会出现浮肿。 中医认为,肺、脾、肾是组成人体水道的三个主要脏器。肺—中水之上源, 其不通时,会出现上半身水肿,如面、头、上肢浮肿;脾—中水道,堵 塞时,会出现全身浮肿;肾—为之下水道,不通时下肢浮肿。
1、心的主要功能:
(3)心主汗:汗为。
1、心的主要功能:
(4)络小肠:食物中的营养、水分,经小肠吸 收后进入脾脏输入肺,另一部分进入腑脏。由 于心与小肠有经络关系,心有火时,会使小肠 受热,受热的水份进入膀胱,出现尿热、尿涩, 甚至尿血,在治疗中出现以上现象而久治不愈 时,应考虑调正心功能,以拍尿热尿痛为标, 治心脏为本。
中医生命模式—五行(肝)(胆)木
1、肝的主要功能:
(1)主免疫:肝有解毒的功能,它可将酒精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将有毒物质分解为无毒物质和便排 除体外。人的免疫力低下,特别易患病;人体无疫力时,生命将会终止。如喝酒,长期对肝的损 害,造成功能减退,最后变成酒精肝、肝硬化腹水、肝癌,后果不堪设想。 (2)肝藏血:心脏在工作时是将血液推向全身。肝是血液的储存器,它向心脏供血,当人休息时,血 液从全身流回心脏,心脏又将血液从一根静脉流回肝脏。肝功能正常时,可迅速、大量的向心脏 供血,使大脑、四肢、五脏、皮肤及时得到血液的营养,这样才能反应灵敏、有力;肝功能不正 常时,则感到乏力,思维迟钝,所以说,肝是调整血量的。 (3)主谋虑:人是有头脑、有思维的,一个人的判断、思考、处理、决断事情都与肝胆的健康状况有 关系。如果一个人一改过去状况,易怒、多疑、胆怯都应考虑是否肝功能的健康状况出现问题。 (4)主筋:古语说,久走伤筋,筋伤肝衰。肝好筋自柔软,肝不好的人,腿抽筋。 (5)主目:肝胆经络走目,故肝、胆功能差的人眼干涩,小儿近视,糖尿病的人合并肝病时,会失明。 (6)主消化:胆汁是由肝脏分泌进入胆囊和十二指肠,帮助肠道消化、吸收食物,如肝、胆有病,会 出现胆汁上逆、口苦、消化不良、胃胀、腹胀等。
中医学-PPT课件精选全文
![中医学-PPT课件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9cf6d158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76.png)
【关系】五行中任何一行,都有“克我”和 “我 克” 两个方面的联系。
“克我”者是“所不胜”;“我克”者为“所 胜”
(3)五行相乘(克之太过)
【含义】五行中某一行对所胜一行的克制 太过的异常相克反应。—— 顺五行相克次序
的克制太过。 【次序】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 金乘木(和相克一致) 【原因】 A.五行种的某一行太强对所胜一行的克制太过。 B.五行种的某一行太弱,难以乘受正常的相克, 使其更加虚弱。
鼻
皮悲
涕
哭
黑 藏 寒 北 冬 水 肺膀耳骨恐唾呻 胱
第三章 藏象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五脏 第三节 六腑 第四节 奇恒之府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概说
学习要求
1、掌握藏象的概念、藏象学说的特点及 其在中医学中的地位; 2、掌握脏腑的概念、分类及其生理特点; 3、了解藏象的来源。
一、藏象的概念及其来源
2.唐代医家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对临 床各科及养生疗法有显著的发展。
3.宋代医家陈自明著《妇人大全良方》,对 妇产科有显著的发展。
4.宋代医家钱乙著《小儿药证直诀》,对儿 科有显著的发展。
5.明代医家陈实功著《外科正宗》,对外科 有显著的发展。
6.明清温病学家创立温病学派,对传染病 (温病)的发展有显著的贡献。
思维而拙于形式逻辑
4、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强
二、具体的有特色的中医认知方法:
1、司外揣内 2、援物比类 3、心法和顿悟 4、试探和反证
第四节 中医学未来发展展望
一、调整—世界医学发展的一大特点 二、融合与互补—中国医学发展的必然态
势(中西融合)
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阴阳学说
存在。 阴阳消长平衡属量变过程。
“克我”者是“所不胜”;“我克”者为“所 胜”
(3)五行相乘(克之太过)
【含义】五行中某一行对所胜一行的克制 太过的异常相克反应。—— 顺五行相克次序
的克制太过。 【次序】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 金乘木(和相克一致) 【原因】 A.五行种的某一行太强对所胜一行的克制太过。 B.五行种的某一行太弱,难以乘受正常的相克, 使其更加虚弱。
鼻
皮悲
涕
哭
黑 藏 寒 北 冬 水 肺膀耳骨恐唾呻 胱
第三章 藏象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五脏 第三节 六腑 第四节 奇恒之府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概说
学习要求
1、掌握藏象的概念、藏象学说的特点及 其在中医学中的地位; 2、掌握脏腑的概念、分类及其生理特点; 3、了解藏象的来源。
一、藏象的概念及其来源
2.唐代医家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对临 床各科及养生疗法有显著的发展。
3.宋代医家陈自明著《妇人大全良方》,对 妇产科有显著的发展。
4.宋代医家钱乙著《小儿药证直诀》,对儿 科有显著的发展。
5.明代医家陈实功著《外科正宗》,对外科 有显著的发展。
6.明清温病学家创立温病学派,对传染病 (温病)的发展有显著的贡献。
思维而拙于形式逻辑
4、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强
二、具体的有特色的中医认知方法:
1、司外揣内 2、援物比类 3、心法和顿悟 4、试探和反证
第四节 中医学未来发展展望
一、调整—世界医学发展的一大特点 二、融合与互补—中国医学发展的必然态
势(中西融合)
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阴阳学说
存在。 阴阳消长平衡属量变过程。
中医学的ppt【PPT课件】
![中医学的ppt【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b18839684254b35eefd345b.png)
。 •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 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 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 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 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 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 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 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 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 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 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 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 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大风汗出,灸意喜 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日本人须藤作等做过的灸法抗癌 研究,还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肤组织中潜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 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
艾灸禁忌
•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 响美观。
• 尺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取 穴时掌心向上,手臂上抬,手臂内侧中央处有 粗腱,腱的外侧处即为尺泽穴。双侧尺泽穴取 穴方法相同。
• 肺俞: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 时低头,颈后突出的椎骨是第七颈椎棘突,其 下第三突起处即为第三胸椎,肺俞穴(双侧)在 第三椎骨旁边开一指处。
•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 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 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 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 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 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 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 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 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 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 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 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 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 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 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大风汗出,灸意喜 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日本人须藤作等做过的灸法抗癌 研究,还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肤组织中潜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 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
艾灸禁忌
•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 响美观。
• 尺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取 穴时掌心向上,手臂上抬,手臂内侧中央处有 粗腱,腱的外侧处即为尺泽穴。双侧尺泽穴取 穴方法相同。
• 肺俞: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 时低头,颈后突出的椎骨是第七颈椎棘突,其 下第三突起处即为第三胸椎,肺俞穴(双侧)在 第三椎骨旁边开一指处。
•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 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 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中医教学讲课ppt课件
![中医教学讲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e4b4b40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07.png)
妇科疾病治疗
调理月经周期 注重补肾调肝 个性化治疗方案
月经周期的调节是妇科疾病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医 通过中药汤剂、针灸等手段,调节女性内分泌水平,使 月经周期恢复正常。
中医认为妇科疾病的产生与肾、肝等脏腑功能密切相关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注重补肾调肝,以调节女性生殖 系统的生理功能。
中医妇科疾病治疗强调个性化治疗方案。医生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如年龄、体质、病程等,制定个体化的治 疗方案,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的。
推拿的历史
推拿起源于中国远古时代,经 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 医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拿的原理
推拿通过手法按摩,可以舒缓 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缓 解疼痛,对于多种疾病有很好 的治疗效果。
推拿的手法和技术
推拿的手法包括按法、揉法、 推法、拿法等,每种手法都有
不同的用途和技巧。
针灸与推拿的临床应用
饮食多样化
保证饮食的多样化,摄入各种营养素,以满 足人体所需。
精神养生法
修身养性
保持心情平静、愉悦,避免情绪波动和 过度焦虑。
适度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调节情志和促进身 心健康。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
式,如太极拳、瑜伽等。
调节情志
根据中医理论,情志的调节对于养生 保健至关重要。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 绪,保持心情舒畅。
中医学基本理论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基本理 论之一,用以解释人体的生理、 病理现象以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脏腑经络学说
脏腑经络学说是中医学对人体生理 结构和疾病机制的认识,包括脏腑 的生理功能、相互关系以及经络的 循行与作用。
病因病机学说
病因病机学说是中医学对疾病发生 、发展及变化规律的认识,包括病 因的类型、致病特点以及病机的转 化等。
中医学PPT课件
![中医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f2366c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54.png)
拔罐、刮痧等
简要介绍拔罐、刮痧等非药物疗法的原理、操作方法和适应症。
饮食治疗
食物的药性
讲解食物的四气、五味等药性理论, 以及食物归经、饮食禁忌等。
常见疾病的食疗方案
针对常见疾病,提供具体的食疗方案 和建议。
食疗原则和方法
介绍食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因人 、因时、因地施膳等。
心理治疗
情志与疾病的关系
中药制剂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01
中药制剂的种类与特点
介绍中药制剂的种类,如汤剂、丸剂、散剂、膏剂等,并分析其特点。
02
中药制剂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领域
阐述药抗病毒、中
药抗肿瘤等。
03
中药制剂研发的挑战与前景
探讨中药制剂研发面临的挑战,如质量控制、临床试验等,同时展望其
气功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气功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解释气功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包括调身、调息、调心等方面。
气功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领域
阐述气功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领域,如气功治疗高血压、气功治疗 糖尿病等。
气功的实践方法与注意事项
介绍气功的实践方法,包括姿势、呼吸、意念等方面,同时提醒注 意事项,如避免过度练习、选择适合自己的功法等。
注意事项:态度要和蔼,避免暗示, 尽量让病人自己叙述病情
切诊
脉诊
按触病人的脉搏,观察脉象变化,推断病情的性质和病位
按诊
用手触摸或按压病人的肌肤、手足、胸腹等部位,了解局部冷热、润燥、软硬、压痛等情况,推断病情的性质和 病位
03 中医学的治疗方 法
药物治疗
01
02
03
中药的药性理论
讲解中药的四气、五味、 升降浮沉等药性理论,以 及药物归经、配伍禁忌等 。
简要介绍拔罐、刮痧等非药物疗法的原理、操作方法和适应症。
饮食治疗
食物的药性
讲解食物的四气、五味等药性理论, 以及食物归经、饮食禁忌等。
常见疾病的食疗方案
针对常见疾病,提供具体的食疗方案 和建议。
食疗原则和方法
介绍食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因人 、因时、因地施膳等。
心理治疗
情志与疾病的关系
中药制剂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01
中药制剂的种类与特点
介绍中药制剂的种类,如汤剂、丸剂、散剂、膏剂等,并分析其特点。
02
中药制剂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领域
阐述药抗病毒、中
药抗肿瘤等。
03
中药制剂研发的挑战与前景
探讨中药制剂研发面临的挑战,如质量控制、临床试验等,同时展望其
气功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气功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解释气功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包括调身、调息、调心等方面。
气功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领域
阐述气功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领域,如气功治疗高血压、气功治疗 糖尿病等。
气功的实践方法与注意事项
介绍气功的实践方法,包括姿势、呼吸、意念等方面,同时提醒注 意事项,如避免过度练习、选择适合自己的功法等。
注意事项:态度要和蔼,避免暗示, 尽量让病人自己叙述病情
切诊
脉诊
按触病人的脉搏,观察脉象变化,推断病情的性质和病位
按诊
用手触摸或按压病人的肌肤、手足、胸腹等部位,了解局部冷热、润燥、软硬、压痛等情况,推断病情的性质和 病位
03 中医学的治疗方 法
药物治疗
01
02
03
中药的药性理论
讲解中药的四气、五味、 升降浮沉等药性理论,以 及药物归经、配伍禁忌等 。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来认识几个人
赵绍琴,北京市人,生于1918 年,卒于2001年。三代御医之 后,幼承家学,后又拜师于太 医院御医韩一斋、瞿文楼和北 京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尽得 三家真传。北京中医药大学终 身教授,温病教研室主任,中 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顾问。
在温病治疗上,赵绍琴善于运用叶天士“透
热转气”法救治高热不退、昏迷等危重病证。 在内科临床方面,赵绍琴以善治疑难重证而 著称。以至于当时北京境内的很多知名的大 医院,如协和、301、中日友好医院等在遇到 危急重症时,特别是在经过西医界内各知名 专家会诊已经束手无策的时候,最后均请他 会诊。赵先生曾经无数次以几毛钱一付的中 药,奇迹般地把整天用着进口抗生素都救不 活的高热、昏迷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令医学界很多专家叹为观止,心服口服。
认识中医
认识中医
医乃仁术,说到中医就不能不提起一个人,千 百年来他的《大医精诚》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 一代杏林学子。这个人就是---孙思邈
大医精诚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
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 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 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 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 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 勿避嶮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 无作工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 此则是含灵巨贼。
胡老病例:
病例一 患者,男,84岁,1983年11月5日初诊。咳
嗽、咯血2个月,拍胸部X线片,确诊为左下 肺癌。近一周来胸闷胁痛,呼吸困难,不能 平卧,面目及双下肢重度浮肿。经X线胸片 证实,左胸腔大量积液,右胸腔少量积液, 于左胸腔抽出血性胸水500ml,症状不见缓 解,小便少、大便干、苔白腻、脉弦滑。证 属痰饮停滞,与十枣汤: 芫花、甘遂、大戟各10g,大枣500g。
中医到底是什么? 平常人眼里:
中医治疗慢性病,或者说“西医治标,中医 治本” 另外一些人眼里: 中医很玄;讲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像算 命一样,没有科学根据。 还有一些人认为: 中医只是打鸣的公鸡,你叫,天也亮,不叫, 天也亮。
或者干脆就说中医只能治疗那些西医帮助度 过了危、急、重的难关,然后让中医来收尾、 调养,说到底就是一治疗些死不了的病。 那么中医究竟是不是这样的呢?
连当时北京医院的德国医学博士狄博尔,对
萧大夫的医术也相当看好。如遇到他们所谓 的疑难杂症,总是要邀请萧大夫去他们医院 会诊。 在这之前,中医师能进入西医院会诊,尚无 先例。 许多被萧龙友先生治愈的社会名流赠送匾额, 虽然书法、装饰优雅上乘,但淡泊名利的他 从来不挂起来,积攒多了还叫人刨平改为制 作家具的木料,其高风亮节令世人景仰。
他创造性地把温病卫气营血的理论应用到内
科杂病治疗中,对一些疑难病证主张从营血 分进行辨证,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毒性心肌炎、系统性 红斑狼疮、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均取得了满意 疗效。
汪逢春(公元1884—1949),擅长治 疗时令病及胃肠病,对于湿温病多所 阐发,启迪后学。 汪先生一生信佛,喜读书,二者常结 合在一起,自来京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江苏会馆起, 每早五时起床,即读佛经、打坐(气 京城四大名 功)、读医书。每天食饮定量,作息 按时,虽忙而不紊。临终前正在打坐, 医之一 一笑而亡,毫无痛苦。一生中收藏图 书甚丰,且喜爱古玩字画,故后书籍 归汉文阁,字画归故宫博物院收藏。
著名医家刘渡舟先生每每赞叹胡希恕老先生
说:“每当在病房会诊,群贤齐集,高手如 云,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辨证准确无误, 而且立方遣药,虽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 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得力于仲景之学 也。”晚年仍孜孜不倦于教学、讲座,他最 后讲授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全部录音 已被日本留学生带回国保存。其经方研究成 就,已由其弟子整理成册,著为《经方传真》 《伤寒论传真》《金匮要略传真》等书出版。
萧龙友,四川省三台县人。生于
1870年2月13日,卒于1960年10月 20日,享年90岁。京城四大名医之 首,萧龙友曾为袁世凯、孙中山、 梁启超、蒋介石、段祺瑞、吴佩孚 等名流诊治。 由于萧龙友医道精妙,在古都北京, 他的大名妇孺皆知,受到各阶层人 士的推崇和信赖,被誉为北京四大 名医之冠。当时有一句话:“南有陆渊 雷,北有萧龙友。”
结果:先煮大枣,煮烂,去皮核,内上述诸
药,上火再煮两沸,去渣滓。每次服1小勺, 每半小时服一次。服至第四次时,大便连泄 10余次,小便也连续不断,停止服药。第2 天浮肿全消,能平卧入睡。4个月后死于脑转 移,胸水、浮肿未见复发。 病例二 患者男,55岁,1955年,京西煤矿总工程师、 政协委员,肝硬化腹水,经中西医治疗一年 多,病情越来越重。时腹胀如鼓,卧床不起, 自觉腹胀腹痛,大便干结,苔黄腻,脉弦滑。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
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 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 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 此也。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 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 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 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 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 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 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伤寒大家--胡希恕
胡希恕,1898年3月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北 郊区东伍旗村。
其师王祥徵,乃清末国子监举人培养出的进
士,在国子监就学期间,某太医与其同室, 看到王祥徵,才学横溢,遂教其学医。有句 古语叫做:“秀才学医,笼中捉鸡”“又如 快刀斩豆腐”,很快入门,尽得太医之真传。 王祥徵用两年时间为胡希恕等弟子讲完了 《伤寒论》。 胡希恕天资聪颖,悟性极高,乃王祥徵弟子 中最出色的一位,最终成为声誉中外的经方 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