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经典语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寅恪经典语录
【篇一:陈寅恪经典语录】
共收录25个陈寅恪的句子:本页收录的陈寅恪经典语录/陈寅恪名句根据受欢迎度排序,通过这些陈寅
恪名言名句可以了解陈寅恪的文字风格。如果您也有私藏的陈寅恪经典语录或喜欢的陈寅恪的句子,欢
迎出来与我们共享。
【篇二:陈寅恪经典语录】
国学大师陈寅恪——经典语录>,>国学大师陈寅恪——经典语录国学
大师陈寅恪——经典语录2016-06-12 06:38,抑更在可论者,中国之
文学与其他世界诸国之文学,不同之处甚多,其最特异之点,则为
骈词俪语与音韵平仄之配合。就吾国数千年文学史言之,骈俪之文
以六朝及赵宋一代为最佳。其原因固甚不易推论,然有一点可以确言,即对偶之文,往往隔为两截,中间思想脉络不能贯通。若为长篇,或非长篇,而一篇之中事理复杂者,其缺点最易显著,骈文之
不及散文,最大原因即在于是。吾国昔日善属文者,常思用古文之法,作骈俪之文。但此种理想能具体实现者,端系乎其人之思想灵活,不为对偶韵律所束缚。六朝及天水一代思想最为自由,故文章
亦臻上乘,其骈俪之文遂亦无敌于数千年之间矣。若就六朝长篇骈
俪之文言之,当以瘐子山哀江南赋为第一。若就赵宋四六之文言之,当以汪彦章代皇太后告天下手书(浮溪集一三)为第一。
《论再生缘》
寅恪四十年前常读希腊梵文诸史诗原文,颇怪其文体与弹词不异。
然当时尚不免拘于俗见,复未能取再生缘之书,以供参证,故噤不
敢发。荏苒数十年,迟至暮齿,始为之一吐,亦不顾当世及后来通
人之讪笑也。
《论再生缘》——陈寅恪名言
吾国昔时社会惑于“女子无才便是德”之谬说,加士大夫之家,亦不
多教女子以文字。今观端生、长生姊女未,俱以才华文学著闻当世,则句山家教之力也。句山所谓“娴文事,享富贵”者,长生庶几近之。至若端生,则竟不幸如世论所谓“女子不可以才名,凡有才名者,往
往福薄”。
《论再生缘》
文人薄命,才女亦然。
《论再生缘》
《陈寅恪对科学院的答复》
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贤所同殉之精义,其岂庸鄙之
敢望。一切都是小事,唯此是大事。碑文中所持之宗旨,至今并未
改易。
《陈寅恪对科学院的答复》——陈寅恪经典语录
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须争的,且须以生死力争。
《陈寅恪对科学院的答复》
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日久,共三光而
永光。
《陈寅恪对科学院的答复》
我认为研究学术,最主要的是要具有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所
以我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俗谛”在当
时即指三民主义而言。必须脱掉“俗谛之桎梏”,真理才能发挥,受“俗谛之桎梏”,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立精神,即不能发扬真理,
即不能发扬真理,即不能研究学术。
《陈寅恪对科学院的答复》
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中。王国维死后,学生刘节等请我撰文纪念。当时正值国民党统一时,立碑时间
有年月可查。在当时,清华校长是罗家伦,是二陈(CC)派去的,众所周知。我当时是清华研究院导师,认为王国维是近世学术界最
主要的人物,故撰文来昭示天下后世研究学问的人。特别是研究史
学的人。
《赠蒋秉南序》——陈寅恪名言
明末清初,魏际瑞、丘维屏等九人讲学于江西宁都翠微峰之易堂,
世称“易堂九子”,清人彭玉雯辑其著述为《易堂九子文钞》十九卷,序中所谓取易堂九子集而读之盖此。
《赠蒋秉南序》
以著名文学家魏禧为领袖的包括李腾蛟、彭士望、丘维屏、林时益、魏际瑞、彭任、曾灿、魏礼等名家在内的易堂九子,是我国清初颇
负盛名的文学集团和教育集团,亦是一个具有高尚爱国气节的集团,数百年来一直为世人称道。易堂九子自李腾蛟最初生(1609年),
至彭任最后卒(1708年),前后经历明万历、泰昌、天启、崇祯,清
顺治、康熙各朝,整整达一个世纪。这是一个风云变幻的大动乱的
世纪,社会的变乱、相近的遭逢使他们走到一起。他们结庐翠微易堂,学伯夷叔齐之节,躬耕自食,不事清廷;他们出游天下,目的
在于结交天下非常之人,以为非常之寄;他们潜心造士,则期冀培
养能继承志节。
《赠蒋秉南序》
默念平生,固未尝侮食自矜,曲学阿世,似可告慰友朋。至若追踪
前贤,幽居疏属之南,汾水之曲,守先哲之遗范,托末契于后生者,则有如方丈蓬莱,渺不可即,徒寄之梦寐,存乎遐想而已。呜呼!
此岂寅恪少时所自待及异日他人所望于寅恪者哉?《赠蒋秉南序》
清光绪之季年,寅恪家居白下,一日偶检架上旧书,见有《易堂九
子集》,取而读之,不甚喜其文,唯深羡其事,以为魏丘诸子值明
清嬗蜕之际,犹能兄弟戚友保聚一地,相与从容讲文论学于乾撼坤
岌之际,不谓为天下之至乐大幸不可也。当读是集时,朝野尚称苟安,寅恪独怀辛有、索靖之忧。果未及十稔,神州沸腾,寰宇纷扰。寅恪亦以求学之故奔走东西洋数万里,终无所成。凡历数十年,遭
逢世界大战者二,内战更不胜计。其后失明膑足,栖身岭表,已奄
奄垂死,将就木矣。
《赠蒋秉南序》——陈寅恪经典语录
盖古者兵法起于井田,自周衰,王制坏而不复。至于府兵,始一寓
之于农。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然则府兵之性质,其初元是特殊阶级。其鲜卑及六镇之胡汉混合种
类及山东汉族武人之从入关者固应视为贵族,即在关陇所增收编募,亦止限于中等以上豪富之家,绝无下级平民参加于其间,与后来设
置府兵地域内其兵役之比较普遍化者,迥不相同也。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之初期其乐之承隋亦犹礼之因隋,其系统渊源,盖无不同也。若
其后之改创及直接从西域输入者则事在本章主旨范围之外,故置不论。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此隋定乐兼采梁陈之又一例证也,此部乐器中既有琵琶、箜篌,是
亦有胡中乐器,然则亦不得谓之纯粹华夏正声,盖不过胡乐之混杂
输入较先者,往往使人不能觉知其为输入品耳。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名言
今论隋唐音乐之渊源,其雅乐多同于礼仪,故不详及,惟有涉误会
及前所未论者乃解释补充之。至胡乐*著述较详,自来中外学人考隋
唐胡乐之源流者,其着撰大抵关于唐代直接输入之胡乐及隋代郑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