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摘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协调性一直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本文从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就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以及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等方面展开探讨。
通过对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和就业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揭示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结合现状,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和就业结构优化的对策。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良性互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就业市场稳定。
通过分析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企业树立正确发展理念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协调性、调整、影响、分析、现状、建议、优化、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产业结构指的是不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结构关系,而就业结构则是各行各业的就业人员分布情况。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背景介绍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一方面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更好地制定产业发展和就业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指导个人选择职业发展方向,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进步的发展,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如何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更加协调,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就业结构的稳定,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和挑战。
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就业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是经济发展中两个重要的方面,它们的协调与否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政府制定更加有效的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提供理论支持,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促进产业和就业的良性发展。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之间的协调性关系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运行和社会稳定。
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产业组成,就业结构则是指该国家或地区就业人口的行业组成和分布情况。
本文将探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协调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途径,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性,通常表现为以下四种情况:1.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高。
这种情况下,就业结构可以有效地支撑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例如,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含金量等领域转型时,相应的就业结构也应该转向服务、科技、金融等行业,以保持就业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2.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低。
这种情况下,产业结构中的某些行业相对萎缩,就业结构中的某些行业则处于失业或低薪的状态,从而导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矛盾和不平衡。
例如,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传统产业萎缩时,相应的就业结构也会出现失业和就业难的情况。
3.就业结构比产业结构更发达。
这种情况下,就业结构中的某些行业相对发达,但其产出和附加值则不足以支撑其高就业率,导致就业强度偏高,劳动力过剩,就业人口难以实现职业发展。
例如,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服务业发达时,劳动力的就业难以得到良好的发展前景和职业发展通道。
4.产业结构比就业结构更发达。
这种情况下,经济产出和附加值高,但却只能创造少量的就业。
例如,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时,虽然能够创造高附加值和高赢单价的产品和服务,但其就业人口却只占整个就业人口的少数。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协调性,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会不断发生变化,就业结构也会随之变化。
如传统产业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转型升级时,就业结构应从传统产业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转型升级,从而维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性。
淄博市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淄博市经济发展现状研究淄博市经济发展现状研究一、引言本文旨在对淄博市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通过对淄博市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企业发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以期为淄博市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可行的建议和策略。
二、淄博市概况1.地理位置淄博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地处鲁西南腹地,北邻济南市,南接泰安市,东侧与德州市相接,西连临淄区与淄川区,总面积平方公里。
2.人口与规模截至年底,淄博市常住人口为万人,市辖区域划分为个县级行政区,其中市区人口最多的是X县(市区人口万人),人口规模较大的还有Y县(万人)和Z县(万人)。
3.经济发展特点淄博市的经济以制造业为主导,尤以重工业和轻工业为主要支柱,主要产业包括石化、矿业、钢铁、建材、纺织等。
淄博市本地企业数量众多,涵盖了多个行业领域,其中以小微企业为主。
三、淄博市产业结构1.重点产业(1)石化产业:淄博市拥有一批规模较大的石化企业,如石化公司、YYY石化公司,这些企业在石化行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2)钢铁产业:淄博市的钢铁行业占据了重要地位,有多家知名的钢铁企业,如ZZZ钢铁公司、AAA钢铁公司。
(3)建材产业:淄博市的建材行业也十分发达,主要包括水泥、玻璃、陶瓷等建材制造企业。
2.新兴产业(1)电子信息产业:近年来,淄博市电子信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高新技术企业,如BBB科技公司、CCC通讯公司。
(2)新能源产业:淄博市在新能源领域也有较好的发展,涉及太阳能、风能等方面的企业有较多。
四、淄博市经济增长状况1.GDP增速根据公开数据统计,淄博市近几年的GDP增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201X年达到X%,201X年达到X%,201X年达到X%。
2.产业增加值淄博市的产业增加值主要集中在重工业和轻工业方面,其中石化行业、钢铁行业和建材行业增加值较高。
3.劳动力就业情况淄博市的劳动力就业状况总体稳定,但是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部分传统产业岗位受到影响,需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支持,以增加就业岗位。
淄博市调研报告
淄博市调研报告市调研报告内容概述:本次调研针对淄博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对各个方面的调研,了解了淄博市的产业结构、市场环境、人口状况、城市规划等情况,为进一步促进淄博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一、产业结构调研我们对淄博市的产业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结果显示,制造业是淄博市的主要经济支柱,占据了市场的重要份额。
特别是钢铁、石化、轻工业等产业在淄博市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服务业、农业也在淄博市的经济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二、市场环境调研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淄博市的市场环境积极向好。
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市场格局。
同时,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加强,为市场的正常运行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三、人口状况调研通过对淄博市的人口状况的调研,我们发现淄博市的人口规模不断增长,但人口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
老龄化趋势明显,劳动力人口减少,人口流动性也较大。
因此,淄博市需要加大对人口发展的控制和引导力度,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城市规划调研在城市规划的调研中,我们发现淄博市的城市规划相对较好。
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市区与郊区相对协调,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大。
但在城市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交通拥堵、城市建设规划的合理性等方面还有待改进。
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淄博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淄博市作为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拥有较为完备的产业结构和良好的市场环境,但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减少等问题。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人口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引导力度,并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推动淄博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淄博市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淄博市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对资源依赖较大,经济发展受到资源限制。
04
淄博市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服务业
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
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如电子商务、互联 网+、金融服务等,同时提升传统服务业 水平,如商贸物流、旅游文化等。
VS
建设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
发挥淄博市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打造文化 旅游品牌,提升旅游业综合效益。
研究意义
1
了解淄博市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为政策制定 者和企业决策者提供决策参考
2
对淄博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进行深 入分析,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 支持
3
为其他类似城市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 面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参考
研究目的
分析淄博市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科 技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现状及问题
淄博市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较低,缺乏核心技术。
创新人才短缺
淄博市高层次人才相对较少,人才流失严重。
环境污染问题
空气污染
淄博市工业排放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影响居民健康和生活质量。
水污染
淄博市部分地区存在水污染问题,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资源枯竭问题
矿产资源枯竭
淄博市矿产资源逐渐枯竭,部分矿产品供应不足。
出口拉动
淄博市出口额不断增长,主要出口产品为化工、 机械、纺织品等。
03淄博Biblioteka 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
第一产业比重偏高
淄博市第一产业比重较高,但随着经济发展,这一产业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逐渐降低。
第三产业比重偏低
淄博市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限。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期内,各种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组成。
而就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在各个行业或岗位上的分布情况。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对于经济的平稳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对策措施。
一、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产业结构的变革和发展,直接影响到就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
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某些传统产业可能会逐渐衰落,而新兴产业则会逐渐崛起,这就需要相应的就业结构调整和转变。
就业结构的变化也会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因为不同行业的发展需要不同的人才和技能,劳动力的结构转变会直接影响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是指产业结构发展与就业结构变化之间的一种顺畅和适应性。
只有两者间的关系良好,才能保障就业市场的稳定和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如果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不协调,就会导致就业需求和供给之间的不匹配,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1.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普遍偏向传统产业,就业结构的实际情况很难与产业结构相匹配,劳动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而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需求增加,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也更高,这就需要相应的就业结构转变和调整,确保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2. 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推动产业结构变化和就业结构转变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一些传统的产业可能会逐渐被淘汰,而一些新兴的产业则会逐渐兴起。
这就需要相应的就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培养和引进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能力,适应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
山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研究
山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研究作者:景建军来源:《科技与创新》2016年第23期摘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关系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两者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
分析了山东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进过程,同时与国际理论标准模式作了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发展协调性较差,有大量剩余劳动力没有转移,第二产业发展协调性较好,对促进劳动力就业作用明显,但是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空间还很大,第三产业发展的协调性最好,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强。
关键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国际标准模式;就业岗位中图分类号:F24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6.23.0371 山东省产业结构演变过程分析1.1 山东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山东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增长,经济规模不断增大,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225.45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59 462.59亿元,增长了262.7倍。
与此同时,山东产业结构也不断进行优化调整,1978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3.3∶52.9∶13.8,2014年产业结构比例演变为8.1∶48.4∶43.5. 从具体的演变过程看,可以把山东产业结构演变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二一三”阶段(1978—1989年)和“二三一”阶段(1990—2014年)。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产业结构的发展,山东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特征演变,整个演变过程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第一产业比例下降迅速,且已经下降到较低的水平,从长远发展看,第一产业比例还将下降,但下降速度会很缓慢,第二、三产业在经济增长中占主导地位,且第三产业增长潜力巨大。
1.2 与国际理论标准模式的比较这里选用钱纳里和赛尔奎因产业结构模式作为国际理论标准模式。
钱纳里和赛尔奎因通过对多个国家的产业结构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不同收入水平下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在赛尔奎因和钱纳里产业结构标准模式中,人均GDP(美元)是以1980年为基期计算的,以1980年为基期,2008年我国物价共上涨了4.227倍,2008年山东省人均GDP为32 936元,去除物价上涨因素,相当于1980年的6 300元,按照当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1.5∶1,折合成美元为4 200美元,接近于产业结构标准模式中人均GDP4 000美元,其所对应的就业结构应为9.7∶45.6∶44.7,而2008年山东产业结构水平为8.7∶50.1∶41.2. 与国际标准模式对比,产业结构基本接近于国际标准的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例略低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例偏高,要高出标准模式4.5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比例低于标准模式3.5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1. 引言1.1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生产力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动力,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是保障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体现了一个国家经济的结构性健康程度和就业市场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的稳定。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需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现阶段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偏重于传统制造业,缺乏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二是就业结构不合理,高技能人才短缺,劳动力市场不平衡;三是就业岗位普遍缺乏稳定性和保障性,导致就业质量不高。
影响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的因素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包括市场需求和供给的不平衡,技术创新的不足,政策导向的不明确等。
而要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加强技术创新,改善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等。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是当前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只有通过深入分析和有效政策引导,才能实现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稳定进步。
2. 正文2.1 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存在的问题1. 结构性失衡: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着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并存的情况,传统产业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而新兴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产业结构的结构性失衡。
这种结构性失衡也直接影响了就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变。
2. 技术水平不高:我国许多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满足现代产业发展的需要,也限制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这导致了就业市场对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足,从而影响了就业结构的优化。
3. 地区间差距:我国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些发达地区拥有先进的产业结构和技术支持,而一些欠发达地区仍然处于传统产业发展阶段,这也导致了就业结构的不平衡和就业机会的不足。
淄博行业研究报告
学习《纪昌学射》教案提升射击水平在中国射击界,纪昌可谓是一个传奇人物。
在他丰富的射击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基础之下,创作了《纪昌学射》教案。
本文将从纪昌学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个人体验等方面详细阐述学习纪昌学射教案对于提升射击水平的积极意义。
一、纪昌学射教育理念纪昌学射教育理念主要是“教育、启迪、启发”。
传统的射击教育只注重“教育”,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技巧本身,而忽略了“启迪”和“启发”的作用,缺乏人文关怀。
纪昌学射强调“教育、启迪、启发”相辅相成,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人性层面。
他认为,射击不仅仅是一项技能,更是一门艺术。
通过彰显人性的艺术性,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其射击技巧。
二、纪昌学射教学方法纪昌学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上进行了优化升级。
他主张“练习不是口技、脑力、心急,而是厚积薄发,与身体素质、对专项技术性知识的处理和实践相结合”。
纪昌学射教学方法强调以自身的努力和专注,通过反复练习,不断探索射击技巧的奥秘。
同时,他也建议学生注重身体素质的锻炼,使自己的身体更加适应这项技能的要求。
三、个人体验在我学习纪昌学射教案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其理念和方法的积极意义。
作为一名射击爱好者,我曾经尝试过很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但始终感觉到技能上的瓶颈。
然而,通过学习纪昌学射教案,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及身体素质的改善等多方面因素,可以提升射击技巧的效果。
同时,他的教育理念让我感觉到射击更加注重人性方面的展示,让我在射击过程中体验到了不同的感受。
总体来说,学习《纪昌学射》教案对于提升射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丰富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的教学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射击技巧的启示。
通过自身的实践和不断的探索,一定可以在这项技能上取得更加卓越的成就。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以淄博市为例
Vol.28No.12Dec.2012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第28卷第12期(上)2012年12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再一次强调了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淄博市十一次党代会上,刘慧晏书记指出: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并进一步指出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之一是:“强化生态文明、加快内涵发展,就是要坚持毫不放松地转方式调结构、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淄博市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产业结构状况和增长模式,是其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以来,淄博市加快推进以产业结构为重点的调整与改革,地方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市场机制发育逐步完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328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0265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476.21亿元.淄博市综合经济实力继续居全省、全国同类城市前列.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我市在经济结构调整上所做出的努力.但是淄博市作为老工业城市,产业结构转型任务依然艰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产业关系问题1.1.1尚未形成产业联动产业联动发展是发展产业链重构的主要方式,当前主要有两种趋势,一是产业链的拆分,二是产业链的融合.产业链拆分主要是工业为获得专业化优势提升,剥离大量服务环节,生成壮大生产性服务产业,形成服务外包模式;而产业链融合则是传统工业为获取更大的附加值,需要更多技术研发、物流营销等服务支持,这也是服务经济起主导作用的过程,目前,淄博市大多数工业企业中的研发设计、物流、产品服务等业务尚未分离出来,导致主业不强,辅业不快的矛盾.另外,淄博市企业中加工制造业占很大比重,多属于混合销售行为,按照统一税率计税,企业负担无形间加重,像如随同货物销售提供的运输劳务,增值税税率为17%,实际税负为8%—10%,而交通运输营业税税率为3%,两者相差5%-7%.1.1.2第三产业相对较弱2011年,全市服务业占GDP比重36.22%,位居全省第8位,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6.88和2.12个百分点,与济南、青岛分别相差16.87和11.52个百分点,这体现了淄博市服务业发展结构层次不高,还处于较低水平.服务业拉动作用不强,生产性服务业投资不足.淄博市服务业虽较快发展,但在总体结构上仍处于较低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下滑趋势.2011年,全市服务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33.73%,拉动经济增长4.0个百分点,分别比上年下降5.64、1.4个百分点.2011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157.06亿元,虽然增速76.5%,但其占全部服务业投资的比重只有20.8%.1.2产业素质问题1.2.1产业链条普遍较短,产品附加值低主要表现在淄博市产业多处于产业链条的上端,产业链条普遍较短,产品附加值低,初级产、中间产品多,终端产品少.以化工产业为例,淄博市几种主要原料的本地转化率还很低,塑料原料不到35%,合成橡胶不到10%,各类树脂30%左右,原材料生产基地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1.2.2高新技术产业尚未成为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淄博工业经济的整体规模和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工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传统产业、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和高能耗、污染重的产业依然占有较高比重.2011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6.6%(新口径),仅比年初提高1.25个百分点.2优化淄博市产业结构的政策取向强化生态文明、加快内涵发展,就是要坚持毫不放松地转方式调结构、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立足资源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以淄博市为例徐婷婷(中共淄博市委党校经济教研部,山东淄博255000)摘要: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本文结合淄博市的经济特点,提出了淄博市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策略.通过对淄博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以推进全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更快、更优发展.关键词:产业结构;产业关系;产业素质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2)12-0066-0266--境状况,进一步完善明确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力度,集中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并持续优化产业内部结构,促进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促进各产业高端高质高效发展,基本形成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2.1推进三产协调发展2.1.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步伐.继续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深化落实农业产业化经营财政扶持政策,继续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项目建设,推动龙头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和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密切产业化经营组织内部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2.1.2加快工业结构的升级转换重点突破研究开发、设计、营销、品牌、技术服务、专门化分工等制约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环节,促进向产业链高端发展.强化和提升传统工业的新型化,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摆脱能源、资源、环境和贸易条件恶化的制约.支持具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高附加值、高加工度特征的机电产业、高技术产业和新兴行业的发展.2.1.3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要把信息服务、旅游购物、文化教育、会展商务、物流配送、社会中介等新兴产业内在地联系起来,逐步形成服务功能多层次、投资结构多样化的三产发展新格局.加快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和结构调整.运用现代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2.1.4加快推进二、三产业分离将规模企业所属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属于服务业范围的业务相对分离,根据经营项目,注册成立独立核算的企业,分别按照不同的属类纳税.对于不具备分离设立独立法人物流企业条件的,可将运输业务外包给本区域内其他运输单位,运费从货物销售款中分离,缴纳营业税.2.2进一步促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2.2.1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化升级积极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自主创新与引进创新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促进科研成果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加大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使传统产业的发展步入到以技术进步为主要增长方式的轨道上来;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体系;多形式引进和利用各种高层次人才.2.2.2加速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打造全市的关键性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应按照“做大作强三大比较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园区经济、加快培植大企业大集团”的总体思路,加快全市的产业聚集和结构升级.依托齐鲁石化和东岳集团,做大做细化工产业,通过拉长产业链,实现由原料化工向精细化工转变;以建设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为契机,加快发展以高分子材料、陶瓷新材料、新型耐火材料、节能材料和电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打造一批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2.3积极培育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近年来,淄博市积极响应国家部署,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新材料、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做大做强淄博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动淄博市工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淄博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2.3.1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结合淄博市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在科学预测与谨慎选择的基础上,确定具体时间段内每一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以及为达到目标所要采取的具体政策和做法.重点扶持关系产业全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财政、税收政策引导,在用地、用电、上市融资等方面向优质企业倾斜.2.3.2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依托骨干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一批由企业主导,科研机构和高校积极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创新平台,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参考文献:〔1〕高松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机制选择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03).〔2〕易醇,张爱民.“十二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1(04).〔3〕黄海霞.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攻略[J].瞭望新闻周刊,2010(3).67--。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定义与关系,探讨影响二者协调性的因素,并介绍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评价方法。
在国内外比较中发现,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存在差异。
文章还探讨了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结论部分总结了目前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现状,并提出了提升二者协调性的建议。
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希望能够进一步深入探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为产业发展和就业改善提供更好的政策建议。
本文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定义、关系、影响因素、评价方法、国内外比较、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现状、建议、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革日益频繁,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中不同产业的比重和结构,而就业结构则是指各类劳动力在不同产业中的分配情况。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产业结构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就业结构的调整与变化。
研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对于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就业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当前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深入研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对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研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是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是实现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保障。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进,传统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可能会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因此研究如何实现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良性互动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优化协调也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对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积极意义。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是当前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系变得愈发紧密。
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体系中各个产业之间的比重和结构关系,而就业结构则是指就业人口在各个产业中的分布比例和结构。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着协调与发展的关系,一个良好的产业结构可以为就业结构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实现就业结构的合理化和优化。
当前,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就业结构也在发生巨大变化。
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被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所取代,这就需要优化产业结构来适应新的就业需求。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并不是总是完全协调的,存在着许多不平衡和不协调的现象,比如一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导致就业需求与产业需求不匹配,造成结构性失业和就业压力不均等的问题。
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影响二者协调性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可以为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就业结构优化提供有益参考。
【背景介绍】结束。
1.2 研究意义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是当前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对于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和结构优化。
通过研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可以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促进结构性改革的落地实施。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研究涉及到广大劳动者的生计和就业机会问题,对于提高劳动力就业率、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就业条件具有积极意义。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研究还能够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和结构优化,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对于研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分析二者之间的协调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淄博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淄博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析淄博市是山东省的一个重要地级市,其农村地区以传统的农业为主导,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农村产业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了淄博市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了淄博市农村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淄博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探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期为淄博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一、问题探析1.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淄博市的农村地区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农业产业结构特点是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
种植业主要以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主,畜牧业主要以猪、牛、羊等为主,缺乏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产品。
2.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较多,农民收入来源单一,农业劳动力空心化严重,农村劳动力资源浪费严重。
3.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交通、通讯等方面的不便阻碍了农产品的销售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由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管理水平的滞后,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是制约农产品市场开发的主要瓶颈。
二、对策提出1.创新农业产业结构应当在农村地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拓展特色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加快发展农业产业的多元化。
2.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淄博市农村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可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吸引城市居民到农村地区旅游休闲,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3.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应当加大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农村地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流通业和休闲农业等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应当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农村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协调性是指产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
产业结构决定就业结构,就业结构又反过来影响产业结构的发展,二者之间的协调性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关注的是就业市场的需求和人力资源的供给。
产业结构的发展决定了就业市场的需求结构,如汽车制造业的就业市场需要大量的机械工程师和技工,而IT行业则需要专业的计算机工程师和软件开发人员。
就业市场的需求与人力资源的供给之间的匹配度和平衡关系则决定了人才的配置和使用效率,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其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还考虑到产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平衡关系。
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当关注社会的全面发展。
如制药企业除了关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之外,也应当关注研究和发展更具有社会意义的药品,如疫苗和基础研究等。
产业结构的发展应当考虑到人民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以及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如教育、医疗、交通等。
第三,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还考虑到产业经济和全球经济之间的关系。
全球化的趋势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使得产业结构的发展更加关注市场需求和产品质量。
以信息技术行业为例,全球化的市场需求和竞争力使得企业需要不断的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降低成本,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产业结构的发展应当关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贸易关系,以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地位。
总之,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性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市场、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山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均衡性的实证研究
农业社 会 , 农业 是 产业结 构 中最 主 要
囝别
G P构 成 ( ) D % Ⅱ
3, 4 2
就业 构 成 ( ) % Ⅲ I
4 . 6
的部 分 , 与此相 对应 的劳动 力主要 分 【 份 ) 年 l 布在 第 … 产业 ; 丁业 社 会 , 业 成 }本 ( 0 0) 15 在 一 = i 20 . 为 主 导产业 , 于是 劳动 力由第一 产业 英 困 ( 0 0) 1 20 . 5 逐 渐转 移 到第 二产业 ; 到 了现 在 的 而
家 产业结 构演 进 的规 律一 般是先 由劳动密集 型产业
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化 , 向技术、 再 知识密集型产业
转化 , 而在产业 转化 的过程 中 , 劳动 力在各产 业 的分 布也 随之 发生 变化 , 即就 业结 构 随 产业 结 构 的变化
发生 了变化 。
产 业结 构 与就 业结 构 之 间存 在着 紧密 的关 系。
就业 结构会 随着产 业结 构 的变 化 而变化 , 会 反过 也
3 .产 业结 构 的 演进 升级 具 有 排挤 和 吸纳 劳 动
来影 响产业 结 构变 化 的进 程 。 这一 点 可 以从 著 名 经 济学家 克拉 克 、 库兹涅 茨 、 钱纳里 等 的研 究 中得到说 明 , 可 以从各 国的经 济发 展史 中得到 验证 也
性 的角 度 结 合 山东 省 18~ 06年 的具 体 数 据 对 9 0 20 其产 业结 构 与就业 结 构 的演 变 以及结构 偏离度 进行 了实证 研究 , 在此 基础 上 , J东 省产 业结 构 与就 并 对 【 j 业 结构如 何协 调发展 提 出了 自己的看法 。
产 业结构 与就 业结构 关 系的理论 研 究
山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作者:王琪齐爽来源:《商场现代化》2018年第18期摘要:劳动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和速度,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本文采用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等指标对山东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协调山东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结业结构;产业结构;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居民生活和消费结构的改善,我国的产业结构也随之产生了变化,产业结构逐步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时,产业结构将向第三产业转移。
由此可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联系密切,就业结构会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改变不断调整;相对而言,就业结构的调整也会对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带来一定的影响。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的必然条件,因此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发展状况,分析二者是否实现协调发展,对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本文利用山东省相关统计数据,采用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等指标对山东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协调性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协调山东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应对策。
二、评价指标与标准本文为了避免单个指标测度的偶然性与偏差,选择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两个指标来分析评价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协调性。
1.结构偏离度结构偏离度是指各产业占GDP的比重和就业比重之比与1的差,计算公式如下:某产业结构偏离度=某产业占GDP百分比/某产业就业百分比-1若某产业结构偏离度小于0,则该产业产值比重小于就业比重,说明该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较低,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相反,若某产业结构偏离度大于0,则该产业产值比重大于就业比重,说明该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较高,存在较大的就业吸纳空间;若某产业结构偏离度等于0,则该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基本达到均衡。
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对策―――以淄博市为例
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对策―――以淄博市为例【摘要】本文针对淄博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并提出针对淄博市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就业培训和推动线上线下结合的就业服务。
通过加强就业培训,可以提升就业者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推动线上线下结合的就业服务,则能够为就业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更便捷的就业渠道。
本文总结了淄博市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路径,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希望为淄博市促进就业和劳动力市场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淄博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对策、就业培训、线上线下结合、路径、发展前景、就业、服务、培训、建议、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淄博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资源的城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淄博市的就业形势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由于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尚不完善,许多就业服务资源无法有效整合和利用,造成了就业服务工作的滞后和不足。
目前,淄博市的就业形势虽然总体稳定,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城乡劳动力转移的速度不够快,导致城市就业压力过大;就业服务信息不对称,使得求职者和用人单位难以有效对接,影响了就业匹配的效率;就业培训体系不健全,造成了劳动力技能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情况。
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成为当前淄博市就业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就业服务体系,才能更好地推动淄博市经济的发展,提升人民群众就业水平,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1.2 问题意义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仅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质量的关键举措。
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淄博市面临着就业需求不断增加、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等诸多问题,必须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质量,满足群众就业需求。
当前淄博市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服务资源不均衡,就业服务信息不及时准确,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等。
淄博市调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现状的调研
关于淄博市调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目录一、研究意义及背景 (3)一、研究意义及背景 (3)二、文献资料及论述 (5)三、基本概念及操作框架 (6)七、收获与心得 (44)八、参考文献及鸣谢 (45)(一)参考文献 (45)(二)鸣谢 (46)关于淄博市调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摘要: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度重视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各地区、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质高效的新产业,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本文着重分析淄博经济中的结构性问题,为市委、市政府至全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参考。
在此次调研中,我们团队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经济结构情况、地域特色经济情况、特别是调结构转方式的现状,实地走访调研了具有代表性的张店区、淄川区、临淄区等区县。
我们团队通过走访谈话、查阅相关文件等调查方式,共对五个样本区县的相关发展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相关主管部门和单位的相关负责人以及部分工矿业、服务业等企业单位负责人进行了访谈,并获取了一手真实资料。
样本中有的地区和企业单位已经进行了相关的调结构转方式,有的正在进行在此次调研中,我们所调研的企业样本涵盖了三大产业,包括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具体领域有石油化工、医药、建材、日用陶瓷、机械冶金、电子、新材料以及服务业等。
调研报告充分集合各方意见,重点从样本地区调结构转方式的相关政策措施、改革发展规划、支柱经济发展特点和现状、调结构转方式的问题和不足及对调结构转方式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论述。
根据调研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团队结合各方观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我们自己的建议和方案,为今后政府部门进一步做好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一系列理论支持和帮助,为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大发展、大繁荣,但是随着能源、土地、环境等制约因素的增加,淄博市的优势正逐步消失,产业竞争水平出现下降,经济发展的后劲严重不足,极大影响了淄博市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淄博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淄博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淄博市是山东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历史上以煤炭、化工等传统产业为主导。
随着国家政策调整和市场环境变化,淄博市正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压力。
为适应新时代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淄博市需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实现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生产力更加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更加提高的目标。
因此,本研究将深入探讨淄博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策略,旨在为淄博市走出一条适应现代经济发展方式新路径的发展方向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内容和步骤1.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淄博市的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2)淄博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3)淄博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策略研究,包括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等方面。
(4)淄博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策略实施的关键因素分析。
(5)淄博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管理模式探究。
2.研究步骤(1)文献综述及理论框架构建本阶段主要是对国内外有关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文献资料进行综述和归纳,结合淄博市产业结构现状和问题,构建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2)淄博市产业结构现状及问题分析本阶段将深入分析淄博市的产业结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淄博市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实证支持和调查依据。
(3)淄博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本阶段主要是在前面两个阶段的基础上,提出淄博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即在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优化传统产业布局,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淄博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策略研究本阶段将从淄博市实际出发,深入研究淄博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化策略,包括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等方面。
(5)淄博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策略实施的关键因素分析本阶段将分析淄博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策略实施的关键因素,包括政策环境、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
(6)淄博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管理模式探究本阶段将探讨淄博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管理模式,包括政府引导、市场化选择、产学研合作等方面,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管理提供思路和建议。
淄博市投资结构现状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淄博市投资结构现状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淄博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地区,是一座区域性的工业城市,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是山东省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中心城市之一。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腾飞,淄博市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淄博市的投资结构也越来越受到市场和政府的关注。
本研究将通过分析淄博市投资结构的现状和特点,研究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便为淄博市的未来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淄博市投资结构的现状和特点分析。
通过搜集和分析淄博市的投资数据和行业分布情况,了解淄博市投资结构的现状和特点,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揭示淄博市投资结构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二)淄博市投资结构调整的对策和建议。
基于淄博市投资结构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从加强政府引导、优化投资环境、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淄博市投资结构调整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淄博市未来的发展提出参考。
三、研究预期成果和意义本研究将对淄博市投资结构的现状和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揭示淄博市投资结构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淄博市投资结构调整的对策和建议。
具体预期成果和意义如下:(一)为淄博市投资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本研究将分析淄博市投资结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淄博市投资结构调整的对策和建议,为淄博市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为其他城市的投资结构调整提供借鉴。
本研究将对淄博市的投资结构调整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其他城市的投资结构调整提供借鉴和参考。
(三)为学术研究提供数据和思路。
本研究将通过对淄博市投资结构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数据和思路,为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山东省淄博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
作者:于清波
作者单位:中共淄博市委党校,山东淄博,255033
刊名:
经济师
英文刊名:CHINA ECONOMIST
年,卷(期):2011(5)
1.王晓君;刘爱芝山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研究[期刊论文]-山东社会科学 2006(08)
2.史丹苏北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分析[期刊论文]-商业现代化 2007(12)
3.王庆丰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述评[期刊论文]-华东经济管理 2010(07)
4.白永秀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期刊论文]-延安大学学报 2008(04)
5.蒋选面向新世纪的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2003
1.金传宝.肖明全山东省高中段教育结构调整与发展研究[期刊论文]-山东师范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7(1)
2.孙红芹山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均衡性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经济论坛2009(1)
3.徐峰.Xu Feng二十一世纪初山东省高等教育区域化现状研究[期刊论文]-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21(3)
4.潘振文.孙思栋.张庆军从鲁、苏、粤、浙人口就业结构比较看山东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会议论文]-2003
5.文玉春.WEN Yuchun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研究[期刊论文]-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5)
6.张鸣.张艳丽.ZHANG Ming.ZHANG Yan-li山东省高等教育结构研究[期刊论文]-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3)
7.蔡克勇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与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下)[期刊论文]-理工高教研究2002,21(5)
8.刘清芝山东省农村人口教育结构优化的思路与对策[期刊论文]-科技致富向导2010(15)
9.蔡克勇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与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上)[期刊论文]-理工高教研究2002,21(4)
10.文玉春.WEN Yu-chun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研究[期刊论文]-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8,31(6)
本文链接:/Periodical_jjs20110513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