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地形地貌及成因

合集下载

海南地理课件——中国南海海洋地理

海南地理课件——中国南海海洋地理

全区多雨,各月分配有差异:
南海位于热带海洋季风区,不仅高温,而且多雨。热带海洋,水汽 蒸发旺盛,兴云致雨。由于南海诸岛陆地面积小,地势低,难以 在地面形成大气的对流运动和地形阻挡的上升运动,因此季风雨 和台风雨是南海和南海诸岛降水的主要来源。 南海雨量的空间分配,自北而南递增。年平均雨量,东沙岛为1459 毫米,永兴岛为1506毫米,太平岛为1842毫米。南、北、中三区 皆多雨,而南又多于北。在时间分配上,南海北、中、南三区各 月份也多少不一。北区东沙岛的1—4月及11—12月的各月平均雨 量,在45毫米之下,为少雨月;5—10月的各月平均雨量,在140 毫米以上,为多雨期。中区永兴岛的1—5月及12月的各月平均雨 量,在70毫米以下,为少雨期;6—11月的各月平均雨量,在140 毫米以上,为多雨期。南区太平岛的1—5月的月平均雨量,在89 毫米以下(2—4月,且在35毫米以下),为少雨期;6—12月是多 雨期,9月为最高峰期,雨量为290毫米,11月为次高峰期,雨量 是251毫米。 南海由于热带辐合带、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季风及台风等天气 系统的年际变化的影响,雨量也存在年际变化。例如,永兴岛过 去最多年雨量达到2159毫米,最少年雨量只有730毫米,前者约为 后者的三倍。
二、南海典型的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
(一)全年高温,南北程度不同
(二)全区多雨,各月分配有差异
(三)季风交替,台风频繁。
全年高温,南北程度不同 :
南海位于热带,太阳总辐射值在140千卡/平方厘米。各月份的总辐射 值在11—14千卡/平方厘米之间。日平均温度>10℃的年积温,高 达9230—10180℃。年平均气温,南北有差,北部东沙岛为25.3℃, 中部永兴岛为26.5℃,南部太平岛为27.9℃,北低南高,温差约 2.6℃。这就是由于南北纬度差异造成。年温差小,但南北又有差 异。东沙岛为8.2℃,永兴岛为6.0℃,太平岛为2.2℃。由北向南 递减,这也是由于纬度因素造成的。一年之中,最热月的平均气 温,东沙、永兴、太平三岛,分别为28.8℃(7月),28.9℃(5、 6月),29℃(4、5月)。北低南高,北迟南早。最凉月平均气温, 上述三岛分别为20.6℃,22.9℃,26l.8℃,北低南高。南北差异的 主要原因,依然是纬度。 南海气温还有如下二特征。一是北部由于黑潮暖流进入的影响,气 温分布呈自东而西的递减趋势。如东沙岛的年平均气温高于位于 其西的海南岛的海口1.1℃。两地的纬度几乎是相同的,分别为北 纬20°40'和北纬20°02'。另一特征是气温低于海温。如北部 海温年平均为27.1℃,中部海温为26.8℃,南部海温为28.3℃,皆 分别高于东沙、西沙和南沙。这是由于海洋以潜热形式向大气输 送热量。

南海北部陆坡分类及成因分析_卓海腾

南海北部陆坡分类及成因分析_卓海腾

第8 8卷 第3期2 0 1 4年3月 地 质 学 报 ACTA GEOLOGICA SINICA Vol.88 No.3Mar. 2 0 1 4注: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372115)、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2009CB219407)联合资助的成果。

收稿日期:2013-01-19;改回日期:2013-08-23;责任编辑:周健。

作者简介:卓海腾,男,1986年生。

博士生,主要从事南海北部深水沉积、层序地层方面的研究。

Email:zhuohaiteng@hotmail.com。

通讯作者:王英民,男,1954年生。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海洋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Email:wym3939@vip.sina.com。

南海北部陆坡分类及成因分析卓海腾1,2),王英民1,2),徐强3),李冬3),汪莹4),王永凤5),李华1,2),唐武1,2)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 3)中海石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7;4)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研究院,广州,510240; 5)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北京,100012内容提要:陆坡形态隐含了丰富的地质信息,其差异性是大陆边缘沉积、侵蚀过程长期交互作用的结果。

利用横跨南海北部的二维地震测线,采取曲线拟合的研究手段,在南海北部识别出了下凹型、平直型、“S”型等三种类型的陆坡。

下凹型陆坡发育在莺歌海-琼东南西部、珠江口中部两个陆坡区,但其成因不同,前者主要受控于快速的沉积物供给,而后者受到陆架边缘三角洲进积和海底峡谷侵蚀的联合作用;平直型陆坡仅见于琼东南东部地区,其主控因素为弱的沉积物供给和较快的构造沉降;“S”型陆坡发育在珠江口地区的两翼,其形成明显受到海流和内波等外作用的改造。

不同类型的陆坡具有特定的地层叠置样式、陆架坡折迁移轨迹类型和沉积体系分布特征。

南海的地质与资源

南海的地质与资源

南海的地质与资源作者:童潜明来源:《国土资源导刊》2012年第11期南海诸岛为我国固有领土本来不是问题,但由于它拥有丰富的资源,特别是油气,才导致了所谓“争议”的产生。

南海曾经是欧亚大陆西南缘的一块陆地,成为海洋从地质推断则是距今6500万年左右的中、新生代之交的板块运动结果,但说法不一:一是认为它处于菲律宾、欧亚和印度-澳大利亚三大板块的汇聚处,是板块俯冲所形成的弧后盆地,是大陆边缘海;再是认为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菲律宾板块又对北西方向的俯冲,促使欧亚大陆裂解形成南海海盆。

总之,南海是一个新生代的沉积海盆,它的基底是中生代以海相为主和含陆相的地层,如三叠系和侏罗系有羊齿类植物化石,早白垩统有含煤碎屑沉积,这些可与华南对比。

南海的新生代沉积一般有4套地层:一是约距今4000~2300万年的上始新统-渐新统,为滨海、浅海相砂泥岩沉积;二为约距今2300~1000万年的下中新统-中中新统,为海相碎屑岩沉积;三是约距今1000~500万年上中新统,为滨-浅海石灰岩、礁灰岩沉积;四是距今500万年以来的上新统-第四系,为稳定的浅海-半深海碳酸盐沉积。

在上述沉积岩层中还有火山沉积,例如西沙群岛东部的高尖石岛就有基性火山角砾岩。

南海由构造及沉积作用的差异性将其分割为30多个沉积盆地,其中面积较大的有万安、曾母、沙巴-文莱、礼乐、北巴拉望、南沙海槽、西沙等盆地。

这些盆地中矿产资源丰富,有良好的油气生、储、盖条件,4套新生代沉积层中第一、二、三套既生油气,又储油气,第四套则是油气圈闭的良好盖层,有人估测南海仅石油资源量就有300亿吨;除油气外,还有极富于经济开发价值的海底锰结核矿床,很有开发前景的海底钴结核矿床等;矿产之外的渔资源经济价值居我国四大海区之首,鱼类品种约有2000余种,其中经济鱼类800余种。

南海海域总面积达300多万km2,我国管辖有200多万km2,其中南沙群岛海域有123万km2,我国占有80万km2。

南海自然环境

南海自然环境

南海自然环境1. 海底地形与沉积地质南海属于深海,大陆架、大陆坡和深海盆地等形态相当齐全。

海底地形的基本特点是由岸边向海盆中心呈阶梯状下降,但突出特征是南、北坡度缓,东、西坡度陡。

南海的大陆架在北部和南部均较宽较缓,且以南部为最,属于堆积型;西部和东部属于堆积—侵蚀型,陆架较狭较陡,其中又以东部最甚。

吕宋岛以西陆架宽度仅5千米,坡度很大。

南海北部的大陆坡由西北向东南逐级下降,在不同深度台阶上,分布着东沙、西沙和中沙三大群岛。

中沙群岛除黄岩岛外,是一个巨大的水下环礁,有一系列断断续续的暗沙和暗礁。

南海南部的大陆坡较宽广,有南沙群岛和南沙海槽。

南沙群岛是一个海底高原,有星罗棋布的岛屿、沙洲、暗礁和暗沙等自然地形。

西部的大陆坡也较宽阔,有明显的阶状平坦面。

东部,在吕宋岛以西有北吕宋海槽和马尼拉海沟。

南海的中央海盆,大致位于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大陆坡之间,主体是东北伸展的深海平原,长约1600千米,宽约530千米。

其北部较浅,平均深度约3400米,南部较深,平均深度约4200米。

深海平原上矗立着一些孤立的水下海山,是由海底火山喷发而成的火山锥。

南海在北部大陆架上主要是珠江等带来的陆源沉积物,以泥质为主,外陆架沉积物主要为沙质,南部大陆架主要为近代粉沙和粘土。

中央海盆沉积物主要是颗粒极细的棕色抱球虫软泥和火山灰,也发现有锰结核和锰结壳。

南海位于欧亚版块、太平洋版块和印度洋—澳大利亚版块交汇处,构造复杂。

一般认为,其中央海盆的洋壳,是在渐新世末至中新世初形成的。

2. 气候南海位于热带,属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每年的9月前后,东北季风到达台湾海峡,11月至翌年4月,全海区均由东北季风所控制。

4月份于马六甲海峡开始西南季风,至6月可遍及全海区,7、8月为最盛期。

南海的大部分海域,东北季风以11月为最大,多为4至5级,有时也达6至7级,大风区在南海北部、巴士海峡和南沙群岛以西海域。

相对而言,西南季风风力一般较小,多在4级以下。

0803南海西部海域基本地质特征

0803南海西部海域基本地质特征


+ +
T60 Tg
+ + +
+ +
T60
T62
Tg
4000

T5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70 · ~ · ~ ~
崖 城 凸 起
崖 13-1
5000
~ ~~~
T80
崖南凹陷 Tg
(m )
T60 ~

高 压烃源岩
1 新近系地层特征 2 古近系地层特征 3前古近系岩性特征
1.
地 层 主 要 特 征 和 录 井 要 点
地层剖面及油气层分布
1.1 新近系地层岩性特征
1.1.1望楼港组:
浅灰、灰黄色细~含砾砂岩与灰 色 泥岩不等厚互层。大量生物碎屑、有孔 虫。 1.1.2灯楼角组:WZ6-10-1 泥岩灰、绿灰色,不纯;砂岩灰黄、 黄灰色,粉~粗粒。含生物碎屑、有孔 虫。
·
T7
Source rock
5000 T6 T8
高温超压区
Tg
崖城地层压力系数剖面
YC26-1-1 YC26-3 YC21-1-1
T50 T5
0
T60
T60 T62 T70
T62
T70
图4
琼东南盆地崖城区地层压力系数剖面图

南海西部海域
地层基本特征和现场录井要点
(一)北部湾盆地地层基本特征和现场录井 要点
涠三段地层特征
涠三段(633m~1100m):主要为杂色泥 岩与灰、浅灰色粉砂~粗砂岩不等厚互 层,底部(涠四段)见灰色、褐灰色 泥岩。该段地层的细砂~粗砂岩厚度大, 中~厚层,为凹陷主要储层。

南海地形地貌及成因

南海地形地貌及成因
10
• 综上所述,南海北部大陆架(东端除外)和南
部大陆架具有宽阔、平坦, 西部大陆架则表
现狭窄, 倾斜的形态特点。陆架区地形、沉
积和基底构造特征都说明前者为堤坝型陆
架, 后者为断阶型陆架。
11
大陆坡和岛坡
• 南海大陆坡和岛坡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 占海区
总面积的49 % , 其水深范围150一420米, 是本区 分布最广的大地貌单元。由于受到各种不同方向活
南海地形地貌及其成因
1
地理位置
• • • • • • • • • 南海是太平洋最西部 的一个边缘海,其外 形似呈北东一南西向 延伸的菱形海盆。 它的北部和西部为欧 亚大陆, 东部为吕宋岛 和巴拉望岛, 南部为沙 捞越和纳土纳群岛, 海 盆面积250万平方公里
2
主要内容
大陆架和岛架
大陆坡和岛坡 深海平原
4
北部大陆架
• 陆架东部的外缘地带发育有规模大的陡崖 地形,可以认为这是第四纪以来断块活动 在地貌上的反映。陆架的中部和西部则由 于外缘构造脊的阻挡,大量的陆源物质堆 积在构造脊的内侧,使陆架外缘的水深值 增大,显示出堤坝型陆架特征。
5
• 长期以来,大量的泥沙物质朝着偏西方向沉积, 陆架西部的范围不断加宽扩大,使其外缘远离 海岸达3 0 公里以上。
• 值得提到的是,珠江口外大陆架的外缘界线明
显地向深海方向呈扇形凸出45 一50 公里。这
种外凸形态的形成,显然与大量陆源物质由珠
江搬运到河口外堆积有密切关系。
6
南部大陆架
• 南海南部大陆架是指海盆西南端沙捞越、 纳土纳群岛和昆仑群岛所环绕的水深小于 150 米的大片宽坦浅海区,陆架宽度一般超 过30 公里,在卢帕河口以外, 宽度达405公 里, 它是世界上有名的翼他陆架的一部分。

南海及其成因与资源(全文)

南海及其成因与资源(全文)

南海及其成因与资源(全文)胡经国一、南海概述南海(South China Sea),为南中国海(地理水域)、中国南海(中国领海)的简称,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是太平洋西部海域,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九段线内海域为中国领海。

南海的自然海域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中国领海总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

南海南北纵跨约2000公里,东西横越约1000公里;北起广东省南澳岛与台湾岛南端鹅銮鼻一线,南至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西依中国大陆、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东抵菲律宾;通过海峡或水道东与太平洋相连,西与印度洋相通,是一个东北-西南走向的半封闭海。

南海平均水深1212米,最深处马尼拉海沟水深4577米;海水温度为25~28 ℃;平均盐度为34‰;最大海湾泰国湾面积为25万平方公里。

中国汉代、南北朝时称为涨海、沸海;清代逐渐改称南海。

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南海中国大陆海岸线长5800多公里;沿海地区包括广东、广西和海南、台湾。

南海北部沿岸海域是传统经济鱼类的重要产卵场和索饵场。

南海有丰富的海洋油气矿产资源、滨海和海岛旅游资源、海洋能资源、港口航运资源、热带亚热带生物资源,是中国最重要的海岛和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热带生态系统分布区。

20世纪70年代始,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相继出兵侵占了南沙部分岛礁,引发南海争端。

二、南海自然地理㈠、位置境域南海位于北纬23°37′以南的低纬度地区,北抵北回归线,南跨赤道进入南半球,南北跨纬度26°47′,位于印尼的南苏门达腊和加里曼丹之间。

北边至中国广东、广西、福建,香港和澳门;东北至台湾岛;东至菲律宾群岛,并且包含吕宋海峡西半侧;西南至越南与马来半岛;通过巴士海峡、苏禄海和马六甲海峡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

汇入南海的主要河流有珠江、韩江以及中南半岛上的红河、湄公河和湄南河等。

南海周边国家(地区)从北部顺时针方向有中国台湾地区、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尼、新加坡、泰国、柬埔寨、越南、中国(大陆地区)。

南海(中国南海) -

南海(中国南海) -
南海(中国南海)
南海,全名中国南海,位于中国南部,被中国大陆、中国台湾 岛、菲律宾群岛、大巽他群岛及中南半岛所环绕,为域面积有356万平方公里,其中有超过200个无人居住的岛屿和 岩礁,通称为南海诸岛。除了是主要的海上运输航线外,南海蕴藏 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自然资源
南海是一个丰饶的渔场,海中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 墨鱼、海龟、红鱼、海参、牡蛎、马蹄螺、金枪鱼、鲨鱼、大 龙虾、梭子鱼、鱿鱼等。其中的大黄鱼是一种重要的海产资源。 这里的鱼类从不游往外国的海域,似乎恋着自己的家乡,因而 有"中国家鱼"的美称。南海的金丝燕用海藻和唾液做巢,这种 巢就是珍贵的滋补品燕窝。 大陆架有丰富石油、天然气。南海盐度最大(35‰),潮差 2米。
南沙群岛风光
南沙群岛南威岛(越南侵占)
南沙群岛南子岛(越占)--渔港
弹丸礁(马来西亚侵占) 越南承认南沙西沙群岛属于中国的政府公函
中业岛(菲律宾占领)
南沙群岛主岛--太平岛
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
中国领土 神圣不可侵犯, 被非法侵占的领土 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东沙群岛风光
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中国南海四大群岛 之一,由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组成, 共有22个岛屿,7个沙洲,另有10多 个暗礁暗滩。
西沙群岛景点
西沙群岛--华光礁和盘石屿 西沙群岛--东岛 西沙群岛-永兴岛
珊瑚岛 西沙群岛-永乐环礁
中沙群岛
• 中沙群岛是南海四大群岛中位置居中的群岛。主要部分由 隐没在水中的3座暗沙、滩、礁、岛所组成。从东北向西 南延伸,略呈椭圆形。几乎全部隐没于海面之下,距海面 约10~26米,只有黄岩岛南面露出了水面
首现地图
1973年12月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古地图,被历史学家谭其骧命名为《长沙国南部地形 图》,简称《地形图》,成图时间在2100年之前。《地形图》是现存最早标绘南海的地图。

南海地缘环境分析及对策

南海地缘环境分析及对策

南海地缘环境分析及对策南海是亚洲大陆的大型边缘海,海域总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属我国领海,归属海南省管辖的面积就达200多万平方公里.南海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战略位置.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南海问题十分复杂,成为中国地缘安全中一个很不稳定的因素。

一、南海丰富的资源1.南海丰富的生物资源南海有着充足的光、热资源,为众多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充足的热量.南海拥有众多的岛礁,为生物的栖息和繁殖提供场所,岛礁上众多鸟类粪便为水体中的动植物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1)南海海洋动物资源。

现全球人口消费的动物蛋白质中,有15%是来自海洋的,是人类食用动物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还具有药用价值以及为化工和一些特殊工艺品提供原料。

南海海洋动物资源有棘皮类、腔肠动物、多毛类、贝类、头足类和甲壳类等无脊椎动物和鱼类、爬行类及哺乳类等脊椎动物,是中国海洋鱼类最大的热带渔场,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2)南海海洋植物资源.海洋植物资源以藻类为主,具有食用、药用价值,同时还能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

南海有着丰富的藻类资源,并具有种类多、数量大、产量高等特点。

(3)南海海岛动植物资源。

南海中有数百座沙岛、礁岛、沙洲、礁滩,海岛上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其中动物资源以鸟类为主,共有60多种;植物种类成分复杂,层次杂乱,乔木高大,板根和茎花现象普遍,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丰富,植物花期很长,具有耐盐、耐高温、耐旱、喜钙、嗜肥的特征。

此外,南海诸岛还存有大量鸟粪,是一种珍贵、优质的天然有机肥.2.南海的能源资源及其他矿产资源(1)南海主要的能源资源有石油、天然气、油页岩及在未来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和广阔前景的新能源——可燃冰,它们是造成南海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南海具有良好的生油和储油构造,具有关方面的报道,南海探明石油储量为6。

8亿吨,天然气储量9800亿立方米.某些国外专家则认为南海石油储量可达418亿吨,很可能成为另一个波斯湾或北海油田。

南海自然环境

南海自然环境

南海自然环境南海自然环境1. 海底地形与沉积地质南海属于深海,大陆架、大陆坡和深海盆地等形态相当齐全。

海底地形的基本特点是由岸边向海盆中心呈阶梯状下降,但突出特征是南、北坡度缓,东、西坡度陡。

南海的大陆架在北部和南部均较宽较缓,且以南部为最,属于堆积型;西部和东部属于堆积—侵蚀型,陆架较狭较陡,其中又以东部最甚。

吕宋岛以西陆架宽度仅5千米,坡度很大。

南海北部的大陆坡由西北向东南逐级下降,在不同深度台阶上,分布着东沙、西沙和中沙三大群岛。

中沙群岛除黄岩岛外,是一个巨大的水下环礁,有一系列断断续续的暗沙和暗礁。

南海南部的大陆坡较宽广,有南沙群岛和南沙海槽。

南沙群岛是一个海底高原,有星罗棋布的岛屿、沙洲、暗礁和暗沙等自然地形。

西部的大陆坡也较宽阔,有明显的阶状平坦面。

东部,在吕宋岛以西有北吕宋海槽和马尼拉海沟。

南海的中央海盆,大致位于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大陆坡之间,主体是东北伸展的深海平原,长约1600千米,宽约530千米。

其北部较浅,平均深度约3400米,南部较深,平均深度约4200米。

深海平原上矗立着一些孤立的水下海山,是由海底火山喷发而成的火山锥。

南海在北部大陆架上主要是珠江等带来的陆源沉积物,以泥质为主,外陆架沉积物主要为沙质,南部大陆架主要为近代粉沙和粘土。

中央海盆沉积物主要是颗粒极细的棕色抱球虫软泥和火山灰,也发现有锰结核和锰结壳。

南海位于欧亚版块、太平洋版块和印度洋—澳大利亚版块交汇处,构造复杂。

一般认为,其中央海盆的洋壳,是在渐新世末至中新世初形成的。

2. 气候南海位于热带,属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每年的9月前后,东北季风到达台湾海峡,11月至翌年4月,全海区均由东北季风所控制。

4月份于马六甲海峡开始西南季风,至6月可遍及全海区,7、8月为最盛期。

南海的大部分海域,东北季风以11月为最大,多为4至5级,有时也达6至7级,大风区在南海北部、巴士海峡和南沙群岛以西海域。

相对而言,西南季风风力一般较小,多在4级以下。

南海问题的成因

南海问题的成因

南海问题的成因一,历史原因。

历史上,自中国自清代末期始,积贫积弱,包括陆地在内的领土不断被列强侵蚀,无力守卫海疆。

这种局面至少持续到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直到1979年,中国的海军建设虽有较大进展,但相对于世界军事强国而言,不可同日而语。

1979年之后到2000年,中国忙于搞经济建设,海军发展仍然缓慢。

直到近十年,中国的海军建设才刚刚有所起色,新型潜艇、大型护卫舰、航母、舰载机等重型武器陆续得到发展。

但与美英俄等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

也就是说,从清末一直到现在,虽然现在军力在一直发展,但相比于真正的军事强国我们的海军军力长期处在一个羸弱的阶段,无法有效保护远离陆地的南沙诸岛。

二,南海地区资源丰富。

南海地区的气候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岛上灌木繁茂,海鸟群集。

底栖生物极为丰富,水产种类繁多,是中国海洋渔业最大的热带鱼场。

而且南沙群岛海域蕴藏着大量的矿藏资源,其中尤以油气资源极其丰富。

冷战时期,东南亚是美国和苏联争霸的重要目标之一,南海地区一度成为冷战的前沿阵地。

冷战结束后,周边国家不顾南海诸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抢占岛礁,开采油气。

美国、日本、印度等国乘机挑拨离间,使这一地区矛盾冲突加剧。

三,中国的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也使一些国家有机可乘。

我们经常看到中国在外交上面所谓的“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之类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发点,固然是为了体现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了给经济发展创造和平的周边环境。

但是,面对实用主义盛行的国家间利益,我们的政策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性,也缺乏必要的底线。

实际上我们所谓的共同开发,大多数情况下是默认了别人在我国领土上进行开发,通过允许其他国家得到一定的经济利益,换取别国放弃对我国领土主权的要求。

从实际执行的情况看,效果并不好,在自己的领土上都没有人跟我们合作开发。

像越南等国家不但开发了石油,还侵占了南海大片领土。

因此可以说,共同开发的政策是失败的,必须在辅助军事策略的同时,做出外交政策调整。

初中自然地理必背知识点:南海

初中自然地理必背知识点:南海

初中自然地理必背知识点:南海南海岛礁南海主要以大陆架、大陆坡和中央海盆三个部分呈环状分布。

中央海盆位于南海中部偏东,大体呈扁的菱形,海底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岛礁东沙群岛位于北部陆坡区的东沙台阶上;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则扎根于西陆坡区的西沙台阶和中沙台阶上;南沙群岛形成于南陆坡区的南沙台阶上。

西南中沙群岛共有大小岛礁200多个,一般按照它们在海面上下的位置分为五类:岛是露出海面、地势较高、四面环水的陆地。

岛的形成时间较长,陆地形状不易受台风吹袭而变形,面积相对较大,一般有植物生长。

中国西南中沙群岛的岛屿属于海洋岛,有珊瑚岛(沙岛、岩岛)、火山岛之分。

沙岛是由珊瑚碎屑、贝壳碎屑和其他沙粒堆积在珊瑚礁礁盘上,日积月累而形成的珊瑚沙岛,西南中沙群岛绝大部分是这一类岛屿,岩岛是由珊瑚沙岩和珊瑚石灰岩结成的坚固的珊瑚岩岛,西沙群岛中的石岛就是一个典型的岩岛。

火山岛是由海底火山喷发物质堆积而成的岛屿西沙群岛中的高尖石是南海诸岛中唯一的火山岛,上述的岛屿在中国渔民中称之为“峙”、“峙仔”。

沙洲是已经露出海面的陆地,一般不被海潮淹没,只是台风和大潮时才被淹没。

沙洲的外形不稳定,面积较小,由于受潮水冲刷,植物很少生长。

沙洲和沙岛一样,是由大量松散的珊瑚碎屑、贝壳碎屑和其他泥沙堆积在礁盘上而形成的。

沙洲和沙岛的区别在于:形状稳定与否,离海面高低,面积大小,植物多寡等。

中国渔民一般把两者都称为“峙”“峙仔”或“沙帽”,亦称沙洲为“沙仔”。

暗礁也称礁,是接近海面的珊瑚礁体。

涨潮时多数被淹没,退潮时多数可露出水面。

有巨大礁盘的暗礁,经过地壳上升的作用,或者经过海浪的冲积,是形成沙洲的良好地点。

中国渔民称之为“线”、“沙”、“铲”等等。

说两句暗沙是淹没在水下的较浅的珊瑚沙层或珊瑚礁滩,海水最低潮时也露出水面,也可以说它是水下的珊瑚沙洲。

中国最南的领土曾母暗沙就是这一类的沙洲,它的面积有2.12平方公里,最浅处仅有17.5米。

中国渔民把暗沙称为“线排”、“沙排”。

南海盆地-成因-构造-演化-综述ppt课件

南海盆地-成因-构造-演化-综述ppt课件

龚再升等(1997)和李思田等(1998) 认为地 幔柱引起的局部对流、加之与岩石层底部 的摩擦力导致大面积的伸展可以解释南海 不同方向、不同构造部位的盆地在早第三 纪同期伸展的构造现象。 中国东部岩石的电子探针和幔源岩石包体 研究表明,古老的岩石圈地幔被年青的、 较富集的岩石圈地幔所代替,具有大洋橄 榄岩成分的演化特征,但不是俯冲至大陆 边缘下方的大洋橄榄岩(亏损的岩石组 合)(徐夕生等,2000),可能反映了大陆下 方新生代岩石圈地幔作用的过程。

存在的问题
1979至1982年中美联合调研的南海资料显 示,南海东部海盆的扩张脊走向为近东西 向,它与菲律宾弧呈大角度相交,这与典 型的弧后扩张盆地的伸展应力模式存在较 大区别。 地幔域地球化学特征表现出强的印度洋域 的信息,几乎不存在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 响。

洋中脊扩张模式
Ben Avraham & Uyeda(1973)提出南海中 央海盆存在E-W向磁异常条带。 Bowin认为该磁异常条带是由海底扩张形成 的。并推测南海可能在中生代先经历了一 期海底扩张,把加里曼丹从亚洲大陆分开 并南移;然后在第三纪中期,洋壳再次裂 开,形成新一期北东向海底扩张。

实验示意图
存在的问题

最近的GPS资料分析和研究(Shen等, 2000)表明,红河地区和南海西北部向东南 逃逸的成分,最多只能占喜马拉雅碰撞挤 出的25%,因此导致南海700 km扩张的可 能性不大。
弧后扩张模式
Karig(1971)认为南海是太平洋板块的弧后 盆地,其形成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 Ben-Avraham和Uyeda(1973)根据南海海盆 内发现的东西向磁异常条带提出南海的张 开是加里曼丹岛向南迁移的结果。

南海及其成因与资源(2)

南海及其成因与资源(2)

南海及其成因与资源(2)胡经国五、南海矿产资源㈠、金属和非金属矿产据报道(20120529),南海蕴藏有5万亿吨以上的锰结核,大约3100亿吨镁,170亿吨锡和铜,29亿吨镍及锰,8亿吨钴,5亿吨银,800万吨金,60亿吨铀,250亿吨重水等比陆地丰富得多的矿产资源。

西南中沙群岛海底蕴藏着大量包括铁、锰、铜、镍、钴、铅、锌等数十种金属元素和沸石、珊瑚贝壳灰岩等非金属矿产,及热液矿床。

1986年和1988年南海调查资料显示,在水深1500~1900米的宪北海山、珍贝海山和双峰海山地区发现钴结核资源。

钴结壳厚度一般为1~3厘米,最厚达4~5厘米。

1984-1987年间的海底矿产资源详查,确定北纬14°~21°31ˊ,东经115°~118°,水深2000~4000米海底为锰结核富集区,集中分布于中沙群岛南部深海盆至东沙群岛东南和南部平缓的陆坡区地带,锰结核直径一般为5~14厘米,是锰结核富集区。

南海诸岛磷矿厚度为10~100厘米,总储量约为200万吨。

除了东沙群岛储量60万吨以外,西、南、中沙群岛储量约为140万吨;其中西沙群岛储量高达100万吨,南沙群岛储量为30多万吨,其他各岛屿储量约在10万吨左右。

㈡、石油天然气南海是世界上主要的沉积盆地之一,发现有37个沉积盆地具有聚油气的地质条件;总面积约为5000万公顷,约为西欧北海产油区面积的6倍,是中国最大的海洋油气储存区;已探明石油储量6.4亿吨,天然气储量9800亿立方米。

根据1994年完成的全国第二轮油气资源评价结果,南海石油地质储量约在230~300亿吨之间。

南海海底至少可以找到250个油气田。

其中有12个可能成为大型油气田,总探明可采石油储量为200亿吨,天然气储量约为4万亿立方米,是世界四大海底储油区之一。

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海北部陆架油气聚集区和南部巽他陆架油气聚集区,以及中沙群岛海区一带。

南海海底蕴藏有大量的可燃冰,其资源量约为194亿吨油当量。

南海及其成因与资源(1)

南海及其成因与资源(1)

南海及其成因与资源(1)胡经国一、南海概述南海(South China Sea),为南中国海(地理水域)、中国南海的简称,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是太平洋西部海域。

南海九段线内海域为中国领海,是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

南海自然海域总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国领海海域面积约为210万平方公里。

南海南北纵跨约2000公里,东西横越约1000公里;北起广东省南澳岛与台湾岛南端鹅銮鼻一线,南至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西依中国大陆、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东抵菲律宾;通过海峡或水道东与太平洋相连,西与印度洋相通,是一个东北-西南走向的半封闭海。

南海平均水深1212米,最深处马尼拉海沟水深4577米;海水温度为25~~28 ℃;平均盐度为34‰;最大海湾泰国湾面积为25万平方公里。

中国汉代、南北朝时称为涨海、沸海;清代逐渐改称南海。

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南海中国大陆海岸线长5800多公里;沿海地区包括广东、广西和海南、台湾。

南海北部沿岸海域是传统经济鱼类的重要产卵场和索饵场。

南海有丰富的海洋油气矿产资源、滨海和海岛旅游资源、海洋能资源、港口航运资源、热带亚热带生物资源,是中国最重要的海岛和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热带生态系统分布区。

20世纪70年代始,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相继出兵侵占了南沙部分岛礁,引发南海争端。

二、南海自然地理㈠、位置境域南海位于北纬23°37′以南的低纬度地区,北抵北回归线,南跨赤道进入南半球,南北跨纬度26°47′,位于印尼的南苏门达腊和加里曼丹之间。

北边至中国广东、广西、福建,香港和澳门;东北至台湾岛;东至菲律宾群岛,并且包含吕宋海峡西半侧;西南至越南与马来半岛;通过巴士海峡、苏禄海和马六甲海峡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

汇入南海的主要河流有珠江、韩江以及中南半岛上的红河、湄公河和湄南河等。

南海周边国家(地区)从北部顺时针方向有中国台湾地区、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尼、新加坡、泰国、柬埔寨、越南、中国(大陆地区)。

关于中国南海的地理常识

关于中国南海的地理常识

关于中国南海的地理常识南沙群岛南沙群岛在祖国南疆的最南端,是南中国海诸岛中岛礁最多,散布范围最广的一椭圆形珊瑚礁群。

位于北纬3°40'至11°55',东经109°33'至117°50'。

北起雄南滩,南至曾母暗沙,东至海里马滩,西到万安滩,南北长500多海里,东西宽400多海里,水域面积约82万平方公里,约占南中国海传统海域面积的五分之二。

周边自西、南、东依次毗邻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和菲律宾。

南沙群岛由550多个岛、洲、礁、沙、滩组成,但露出海面的约占五分之一。

中国南海诸岛四大群岛中位置最南、岛礁最多、散布最广的群岛。

主要岛屿有太平岛、南威岛、中业岛、郑和群礁、万安滩等。

曾母暗沙是中国领土最南点。

地形地貌南沙群岛是珊瑚礁构造,南沙群岛及附近海域是中国唯一一个位于珊瑚礁核心分布区的海域,其美丽和富饶足以比肩马尔代夫和澳大利亚大堡礁,分布海域面积比马尔代夫和大堡礁都要大。

南沙岛礁中的水面环礁的礁体面积有3000平方公里左右,而在国际海洋公约中,水面环礁是具有准陆地地位的。

按照群岛基线准则,南沙群岛就能够划出数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区域(陆地+水面环礁(具有准陆地地位)+内水),据此能够主张上万平方公里的领海,几十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

南沙群岛常年出露的岛、礁、沙洲以及在低潮时出露礁坪或礁石的低潮高地共54个(其中水面环礁44个,水面台礁8个,水面塔礁2个)。

因水面环礁往往又由多个单独的礁体构成,因而,南沙群岛常年出露和低潮时出露的地理单体共86个,其中灰沙岛23个,常年出露的礁石11个,低潮时出露礁坪或礁石的干出礁52个。

(按照海洋公约,灰沙岛和常年出露的礁石都可以享有12海里领海和12海里毗邻区海域。

)战略地位南沙群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处于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扼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为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国际重要航道,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和南疆安全的重要屏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底槽沟过渡。南海有比较明显的西沙、
中沙、东沙和南沙等四个海底高原。
13
海山和海丘:
• 海山和海丘的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都有一 定的规律,如北部大陆坡的中下部的海山 和海丘,其分布方向和形态特点与西部陆 坡去及南部陆坡区相类似,山体长轴方向 和海山排列的延伸方向一致,均呈北东或 北东东向,各山体或山峰之间虽分布在同 一方向线上,但并非连续,而呈弧峰状, 几何形态也很不规则,似曾遭受过剥蚀破 坏。
如北部陆坡区的韩江海谷,东沙海谷,东沙南 海谷和珠江海谷规模较大,长达200多公里以 上。 • 一般具有底部狭小、谷形弯曲、谷坡陡峻等形 态特征,其横剖面呈“Y”字型。底部沉积物 较薄,有时基岩裸露。
16
深海平原
• 深海平原即海盆底部,位于南海中央偏东,总
面积40万平方公里,周围皆被大陆坡和岛坡环 绕,盆地呈北东-南西向延伸。平原地势自西 北向东南微微倾斜,水深值比较稳定,平均坡 度1.0—1.3*10-3。 • 深海平原微向南倾斜,海沟、海槽、海洼一般 发育在平原的东部和南部边缘。
动断裂的影响, 大陆坡呈阶梯状向深海平原节节下
降。海底构造复杂, 地形起伏很大, 并发育有海底 高原、海山、海丘、海槽、海沟、海谷, 以及陡坡、 斜坡等构造地貌类型, 将整个大陆坡地形分割得支 离破碎。
12
海底高原:
• 海底高原是指大陆坡上地形相对平坦, 水
深较小, 分布范围较大的海底面。它的边
缘有明显转折, 并以较大的坡角向深海或
14
海槽
本区海槽具有槽底平直宽阔、槽坡陡峭、横剖 面呈“U”形等特征。他的底部沉积层较厚,其 形成和分布明显受两侧海底断裂体系的控制。 如近东西向延伸的西沙海槽,位于西沙群岛北 60公里,深400—1000米,槽底水深值由西端的 1500米向东递增到3600米的深海平原。
15
海谷
• 本区大陆坡的斜坡和陡坡地带,海谷比较发育,
向平原中心变薄的趋势。其地理位置和沉积厚度都显示了
大陆隆的特征。
• 因此, 它很可能是深海平原北部大陆隆的雏形。
18
总结
• 本区大陆架有“ 堤坝” 型和“ 断阶”
型两种。前者如南海北部和南部大陆架,
它们具有宽阔平坦、沉积层厚的特点。后
者如南海西部陆架和东部岛架, 其外缘明
显受到海底活动断裂控制, 表现为狭窄倾
10
• 综上所述,南海北部大陆架(东端除外)和南
部大陆架具有宽阔、平坦, 西部大陆架则表
现狭窄, 倾斜的形态特点。陆架区地形、沉
积和基底构造特征都说明前者为堤坝型陆
架, 后者为断阶型陆架。
11
大陆坡和岛坡
• 南海大陆坡和岛坡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 占海区
总面积的49 % , 其水深范围150一420米, 是本区 分布最广的大地貌单元。由于受到各种不同方向活
纪以来不同时期低海面的遗迹。
8
• 本区岛架外缘水深1 50 一20 0 米之间, 它以急
剧变化的地形坡度向吕宋海槽和巴拉望海槽过
渡。物探和测深资料表明, 岛架外缘受南北向
吕宋西断裂带和位于巴拉望岛架西北缘的卡拉
棉断裂带所控制。另外, 由于菲律宾群岛的物 质来源较少,这就决定了本区岛架窄而陡的形 态特征, 表现出断阶型的岛架性质。 • 它与南海南部和北大陆架(北部大陆架东端除 外)形成鲜明的对照。
3
大陆架和岛架
• 南海北部大陆架地质构造、沉积物源和地 形地貌特征都与我国华南大陆关系密切。
• 大陆架等深线呈北东一南西向平行于海岸。 陆架外缘水深在珠江口以东一般小于2 0 米, 局部地段为145米。珠江口以西, 陆架外围 水深则随陆架宽度的增加 • 而加深, 一般在2 0米以上, • 最深可达379米
9
• 本区西部的越南沿岸大陆架, 自北部湾出口 处向南、直到泥公河口三角洲以北, 大陆架 紧依越南东海岸呈条带状分布, 宽度仅40 一 50 公里, 坡度3.0-4.0*10-3 “, 陆架外缘水深 为150 一20 0 米之间, 它与东部岛架相似, 比 较大的地形坡度迅速向陆坡转化。 • 地质调查表明, 南海西部陆架由于受越东大 断裂的控制, 使陆架的范围局限在现今的狭 长地带, 也属断阶型陆架。
0 米, 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微微倾斜。平原
上的海山和海丘主要集中在 N13°一17°
之间, 且呈东西向排列, 海沟、海洼等负
地形都分布在深海平原的东部和南部边缘。
21
22
17
• 海山、海丘主要集中在平原的中央部分,呈东西向排列, 海底平坦宽阔。 • 在本区深海平原的北部边缘,西起中华海山,向东沿着大 陆坡的边缘到群峰海山附近,有一东西向分布的长条状堆 积体, 东西两端比较宽阔, 中间部分比较狭窄。堆积体
的厚度一般为2000米左右, 最大超过3000米, 并具有自北
4
北部大陆架
• 陆架东部的外缘地带发育有规模大的陡崖 地形,可以认为这是第四纪以来断块活动 在地貌上的反映。陆架的中部和西部则由 于外缘构造脊的阻挡,大量的陆源物质堆 积在构造脊的内侧,使陆架外缘的水深值 增大,显示出堤坝型陆架特征。
5
• 长期以来,大量的泥沙物质朝着偏西方向沉积, 陆架西部的范围不断加宽扩大,使其外缘远离 海岸达3 0 公里以上。
• 值得提到的是,珠江口外大陆架的外缘界线明
显地向深海方向呈扇形凸出45 一50 公里。这
种外凸形态的形成,显然与大量陆源物质由珠
江搬运到河口外堆积有密切关系。
6
南部大陆架
• 南海南部大陆架是指海盆西南端沙捞越、 纳土纳群岛和昆仑群岛所环绕的水深小于 150 米的大片宽坦浅海区,陆架宽度一般超 过30 公里,在卢帕河口以外, 宽度达405公 里, 它是世界上有名的翼他陆架的一部分。
斜, 沉积层薄的特征。
19
• 本区大陆坡和岛坡是分布范围最大的地貌单元,
占南海海域总面积的49 % , 它们呈阶梯状由
陆架边缘向深海平原节节下降, 构造和地貌类
型非常复杂, 地形起伏很大, 陆坡上所发育的
海底高原、海山、海丘、海槽、海谷地貌类
型, 均受断裂构造的严格控制和影响。
20
• 本区深海平原水深范围为3 4 0 0 一4 20
南海地形地貌及其成因
1
地理位置
• • • • • • • • • 南海是太平洋最西部 的一个边缘海,其外 形似呈北东一南西向 延伸的菱形海盆。 它的北部和西部为欧 亚大陆, 东部为吕宋岛 和巴拉望岛, 南部为沙 捞越和纳土纳群岛, 海 盆面积250万平方公里
2
主要内容
大陆架和岛架
大陆坡和岛坡 深海平原
• 本区陆架以宽阔平坦为主要特色。陆架海 底的平均坡度仅0.4—0.5 x 1 0-3 。
7
• C14测年为1170年, 说明晚更新世末或全新世
初期, 本区还处于滨海平原的自然环境。全
新世以来, 由于海平面急剧上升, 才是当时的
沿海平原、河谷水系淹没于海底。目前陆
架上不同水深阶地的出现, 也可以作为第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