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上《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word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学案1 新人教版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学目标:1.重点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
2.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联系起来,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提高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难点:(1)思想家老子(2)百家争鸣学习与交流: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下列各题:15分钟1.人物:①图1是儒家学派创始人_________。
②春秋晚期的_________,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③百家争鸣的墨家的创始人是_______;儒家代表是_______;道家代表人物是_______。
④图2是法家代表_________;图3是兵家鼻祖_________。
图2 图32.时间:①处在_________时代的有孔子、老子和孙武。
②处在_________时期的有墨子、孟子、庄子和韩非子。
合作探究:1. 请给孔子先生做一个名片,那我们该如何介绍呢?2..我们班同学名字或你周围亲朋好友的名字中有没有带“子”的?3.诸子思想有哪些值得借鉴?活动背景:春秋战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一时间思想文化空前活跃,诸子百家竞相争鸣。
但是,诸子思想纷繁复杂,一时难以疏理清楚。
活动安排:1、各历史小组选择一个学派,然后搜集相关资料。
2、阅读和研讨,看看其思想在当今社会中有哪些借鉴意义3、各小组分别发言,大家共同探讨诸子思想的借鉴意义。
(4)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行。
(5)地位: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后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2.(1)思想家老子①时代与称谓: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②辩证法思想体现: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教课要点教课难点学习方法教课方法教具课前记教课过程------ 华夏教育资源库七上第 9 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课方案原创:七上第9 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课方案知识与能力:1、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
2、认识老子及其余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
过程与方法:学会归纳知识的能力以及剖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建立优秀的学风,养成优秀的学习习惯。
1.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
2. 诸子百家的思想看法。
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合作研究法。
采纳畅所欲言的主动抢答式、众说纷纭的分组议论式、感情巧用资料、真理名言,成语故事,创建情境导学法、解说法、联想法、归多媒体协助教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激发学生复习兴趣,采纳多媒体教课,把内容分红三大板块“孔子”“老子”“百花怒放”。
每个板块都运用不一样的教课方法,独立达成,各具特点。
每个板块中独一不变的主题就是让学生主动参加——自己去听、去看、去感受、去讨论,充散发挥多媒体协助教课的优势,使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所以设计了大批图片、录像、资料、真理名言、成语故事、有关链接等启示点拨,联合众说纷纭、思虑研究、在线判断百花怒放等活动,革故鼎新。
力争突出讲堂一个“活”字,突出内容一个“深”字,突出问题一个“精”字,突出创意一个“新”字。
给每一个学生与历史对话,与人对话的时机,聆听、鼓舞、赏识每一个学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华夏教育资源库------ 华夏教育资源库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惹起共识。
放录像:“百花怒放”使学生认识有哪些思想家及所属学派。
导语连结:“春秋战国期间,政治风云变化,经济不停发展,社会经历着巨大改革。
很多有思想的人纷繁发布自己的主张,出现了百家导入新课争鸣的大好场面。
今日让我们穿越光阴地道,去领会大思想家们的风采”。
出示第 9 课课题。
出示要达成的学习目标。
身临其境,感觉历史,仔细察看回答下列问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一、教学目标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门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X(儒、道墨、法、兵)2、掌握:孔子的政治主X和教育思想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孔子的政治主X和教育成就难点: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X三、教学流程设计(一)、导入:复习导入,由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的课题引出春秋战国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从而导入“思想上又有哪些体现呢?”(二)、授新课:1、学习目标2、百家争鸣的背景(1)视频:百家争鸣(2)教师板书图示总结百家争鸣的背景3、孔子和老子(1)名人档案:通过设计“名人卡片”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讨论学习并设计卡片,规定时间完成,并让学生起来交流,以实现“兵教兵”的效果。
(2)教师补充:学生交流后,由教师通过课件总结并进行相应的补充(4)拓展探究:孔子:孔子的主X为何当时的人不接受?如何评价孔子?(曲阜三孔、祭孔、孔子学院)老子:“视频”以加深理解4、百家争鸣(1)自主学习(表格形式)(2)自学检测(表格填充)(3)教师补充(4)巩固深化:①“话题”——关于战争——关于治理国家(通过话题对各家主X进行总结,从而巩固深化学生的理解)②你认为哪家观点最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也有利于结束分裂战乱局面?5、拓展探究:“思想超市”:我们应如何采取诸子百家的学说思想来遏制不良的校风?(三)、当堂训练1.“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
”2.有人做过统计,在《论语》一书中,“仁”“仁” B.“仁”“仁慈” D.“仁政”为春秋多数统治者所接受班上是倒数第一,经过不懈努力,三年后,他的成绩跃居第一;小林则相反,由于沉迷电子游戏,他的成绩从第一落到倒数第一。
这种对立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的思想的提出者是:A.孔子义,仔细想一下,如果战国时期思想家中有人来到现代,谁会第一个8.下列人物的思想观点有利于缓和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的是:①老子②孔子③孟子④韩非⑤孙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新人教版历史七上中华文化的勃兴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 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课方案行唐第五中学:刘永梅教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在掌握孔子思想与教育方面的影响和贡献、诸子百家(以儒、道、法三家为主)的思想特色的基础上,培育学生用历史的看法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的争论关系的能力;利用表演、怀疑、争论等形式培育学生语言表述历史的能力;在对传统思想文化批评和汲取的前提下初步形成联系实质、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的联系,初步形成历史的经过将春秋战国期间经济、整体观。
经过阅读教材编制表格,加强阅读能力,学习制表的基本方法。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建立优异的学风,养成优异的学习习惯。
经过对儒、道、法代表人物思想的认识,认可优异传统文化,确定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踊跃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独立思虑、敢于表达思想、尊敬他人建议的个人素质和勇于创建性探究的勇气和精神。
学情剖析:1.知识掌握情况:过相关孔子办学的内容,对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已学孔子已有初步的了解。
语文课刚才讲完《论语十则》,对孔子思想内涵的认识又有了进一步加深。
历史课又学习了“大改革的时代”一课,对春秋战国时代背景(特色)已有相当的认识。
2.学生心理特色:初一学生正处于童年期向少年期过渡阶段,从心理上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他们喜爱表现自己,敢于发布自己的特色,好争论。
教材办理:教材较好地落实了《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知道孔子、认识百花怒放的主要史实”的规定。
标准要求固然简单,但所涵盖的教材内容思想理论性强,社会运用性强,知识构造呈多形式、多渠开放性,这为教师依据学生实质选择和采纳间。
为了便于该堂师生合作活动课的道、多元化的教课活动供给了较为广阔的空展开,在尊敬“内容标准”的基础上对教材作以下办理:1.将课文“百花怒放”子目中对于“百花怒放”背景的论述前置于课文开篇。
由于“春秋战国期间,社会急巨变化,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繁著书立说,发布建议,并互相争论,形成了‘百花怒放’的学术繁华场面”的背景阐述相同适应于孔子、老子等思想产业生的时代。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
2、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
2、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学会归纳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
2.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教学难点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课时:两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
2、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自学指导:1、关于孔子的基本信息2、关于老子的基本信息3、孔子的思想对后世有何影响?4、百家争鸣包括哪些学派?5、这些学派的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6、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引起共鸣。
放录像:“百家争鸣”使学生了解有哪些思想家及所属学派。
导语连接:“春秋战国时期,政治风云变幻,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经历着巨大变革。
许多有思想的人纷纷发表自己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
今天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去领略大思想家们的风采”。
在你的印象中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孔子。
第一步:学习思想成就。
⑴介绍孔子生平。
孔子生于前551年,死于前479年,姓孔名丘因排行老二字仲尼。
51岁前,主要以教书为业,后来做了鲁国的司寇,使鲁国强大起来。
但因鲁定公听信齐国挑拨,孔子遭受冷落。
55岁开始周游列国,14年走访了7个国家,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呢?⑵看短剧:孔子与弟子的对话(附后)。
让学生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总结孔子的思想成就。
然后出示题目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什么?“苛政猛于虎也”什么意思?考查学生。
并提问:孔子的思想在当时社会行的通吗?所以68岁时孔子不得不又回到鲁国,继续开馆教书,并编写了《春秋》等文化典籍。
去世73岁。
但他的思想自西汉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了我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新人教版历史七上《中华文化的勃兴》word教案
新人教版历史七上《中华文化的勃兴》word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把握甲骨文、金文和竹帛书。
《诗经》和屈原、商周的青铜艺术、钟鼓之乐。
能力方面:指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学习甲骨文、金文、大篆等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比联想的思维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以图表、归类等方式自学“硕果累累的科学技术”的内容和春秋战国时期突出的科技成就,指导学生利用图表把握历史知识的方法,借以培养学生列表、概括的能力。
思想方面:通过介绍先秦时期辉煌的文化,使学生认识到先秦时期我国的天文和医学等科学技术处于之因此能够位于世界先进行列,是与中华民族勤劳聪慧、科学道路上不畏困难、勇于攀登的民族精神分不开的。
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激发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通过对《离骚》中部分作品的朗读、学习,体会分析其中含义,使学生明白得屈原的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行,对其进行人格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一辈子观。
通过对《诗经》中部分作品的分析,使学生明白得人民是历史的真正的主人,辉煌的文化是由人民制造出来的。
二、教学重点:甲骨文、《诗经》和屈原。
教学难点:对一些专门的科学知识如甲骨文、节气等较难讲述清晰;本课内容较多,头绪复杂,比较难于把握。
三、教学方法:采纳综合教学法,包括讲述法、谈话法、启情法、读书法、直观法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制造出来许多辉煌辉煌的文化,在我们学习过的先秦时代,文化空前繁荣,成就突出,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
一、从甲骨文到竹帛书1、商朝的甲骨文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要去打仗,能胜与否?今年小麦,丰收与否?老天下雨吗?有人进攻吗?王后什么时候生小孩?是男呢依旧女呢,等等,全都要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
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2000余字,公认千余字。
甲骨文字被人们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中华文化的勃兴》说课稿
《中华文化的勃兴》说课稿范文我讲授的课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下面我从教学设计思想(含教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含教育技术的应用)四个方面和大家共同探讨这节课。
教材方面:本课主要介绍了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主要的思想家、军事家和他们的思想主张,以及形成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属于思想文化史。
在历史的发展中,春秋战国时期正是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的大动荡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形成和争鸣局面的形成正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到大变革时代的表现,同时百家争鸣也为统治阶级选择治国之道提供了思想基础。
在教材上,本课既依附于了第7 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第8 课《大变革的时代》提供的时代背景,又为后边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和汉武帝的思想上的大一统做了铺垫。
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古代社会和当今社会都有这重大影响。
是本册课本的重点。
教学目标方面:知识与能力:掌握孔子、老子、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孙武七个人所属学派及主张,重点是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通过列表培养学生用图表表达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掌握列表梳理知识的方法。
通过学习理解各大家的思想主张,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掌握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了解各家的积极进步思想,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
2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教学难点: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教法和学法方面:教学过程:在导入部分我采用以旧引新的复习导入法,由第7 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和第8 课《大变革的时代》的政治军事纷争,经济社会的变革引出许多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治世治国的见解。
这种导入从交代了历史背景原因入手,水到渠成。
新授部分,我主张按课本顺序,先介绍孔子,因为孔子是本课的重点,在刚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好,有利于掌握重点知识,我们可以用身边的历史激发学生整堂课的兴趣。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第一章:中华文化的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的定义与特点掌握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1.2 教学内容中华文化的基础概念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华文化的基础概念、特点、发展历程和对世界的影响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感悟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感悟第二章: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2.1 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文化起源的背景与条件掌握中华文化的发展阶段与特点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历史事件与文化成就2.2 教学内容中华文化起源的背景与条件中华文化的发展阶段与特点中华文化的重要历史事件与文化成就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华文化起源的背景、发展阶段与文化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华文化的重要历史事件与文化成就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华文化起源与发展阶段的理解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中华文化的重要历史事件与文化成就第三章: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3.1 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特点掌握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与实践方式理解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3.2 教学内容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特点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与实践方式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基本原则与实践方式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实践方式第四章:中华文化的艺术与文学4.1 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文化艺术的种类与特点掌握中华文化文学的经典作品与特点理解中华文化艺术与文学的价值与影响4.2 教学内容中华文化艺术的种类与特点中华文化文学的经典作品与特点中华文化艺术与文学的价值与影响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华文化艺术的种类、特点与文学的经典作品、特点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中华文化艺术作品与文学作品4.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华文化艺术与文学的理解与欣赏第五章:中华文化的影响与传承5.1 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与贡献掌握中华文化传承的方式与途径理解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与意义5.2 教学内容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与贡献中华文化传承的方式与途径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与意义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传承的方式与途径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中华文化的传承实践活动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华文化影响与传承的理解与实践第六章: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与文化习俗6.1 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起源与意义掌握中华民族文化习俗的特点与传统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与文化习俗对民族凝聚力的作用6.2 教学内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起源与意义中华民族文化习俗的特点与传统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与文化习俗对民族凝聚力的作用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起源、意义与文化习俗的特点情境模拟法:模拟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文化习俗6.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与文化习俗的理解与体验第七章:中华美食文化了解中华美食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掌握中华美食的特点与烹饪技巧理解中华美食文化对社交与家庭的影响7.2 教学内容中华美食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中华美食的特点与烹饪技巧中华美食文化对社交与家庭的影响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华美食的历史、特点与烹饪技巧实践法:安排中华美食制作课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烹饪过程7.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华美食文化的历史、特点与烹饪技巧的理解第八章:中华民族的传统医药8.1 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历史与特点掌握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理论与实践理解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对现代医学的贡献与影响8.2 教学内容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历史与特点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理论与实践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对现代医学的贡献与影响讲授法:讲解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历史、特点与理论与实践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应用与效果8.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历史、特点与理论与实践的理解第九章:中华民族的传统哲学与思想9.1 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哲学的基本观念与代表人物掌握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核心内容与影响理解中华民族传统哲学与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与价值9.2 教学内容中华民族传统哲学的基本观念与代表人物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核心内容与影响中华民族传统哲学与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与价值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华民族传统哲学的基本观念、代表人物与思想的核心内容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传统哲学与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与价值9.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哲学与思想的理解与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与价值的探讨第十章:中华文化的未来展望10.1 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文化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掌握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方式与途径理解中华文化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趋势10.2 教学内容中华文化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方式与途径中华文化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趋势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华文化面临的挑战、机遇与传承创新的方式与途径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华文化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趋势10.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华文化面临的挑战、机遇与传承创新的理解重点和难点解析1. 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第三章)重点: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特点,以及这些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
历史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第9课
历史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第9课篇一:七年级上历史第9课教案篇二: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掌握孔子思想与教育方面的影响和贡献、诸子百家(以儒、道、法三家为主)的思想特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的辩论关系的能力;利用表演、质疑、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述历史的能力;在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和吸收的前提下初步形成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的联系,初步形成历史的整体观。
通过阅读教材编制表格,增强阅读能力,学习制表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对儒、道、法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和勇于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
学情分析:1.知识掌握状况:学生在小学课中已学过有关孔子办学的内容,对孔子已有初步的了解。
语文课刚刚讲完,对孔子思想内涵的了解又有了进一步加深。
历史课又学习了“大变革的时代”一课,对春秋战国时代背景(特征)已有相当的认识。
2.学生心理特征:初一学生正处于童年期向少年期过渡阶段,从心理上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他们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特点,好争辩。
教材处理:教材较好地落实了对本课内容“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的规定。
标准要求虽然简单,但所涵盖的教材内容思想理论性强,社会运用性强,知识结构呈开放性,这为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和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
为了便于该堂师生合作活动课的开展,在尊重“内容标准”的基础上对教材作如下处理:1.将课文“百家争鸣”子目中关于“百家争鸣”背景的阐述前置于课文开篇。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说课教案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本单元主要讲的是中国古代社会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而本课介绍的是当时主要的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属于思想文化史。
本课既依附于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提供的时代背景,又为后边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和汉武帝的思想上的大一统做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诸子百家的主张以及百家争鸣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列表梳理知识的方法;通过分组收集资料、角色扮演、辩论等学生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提炼观点和锻炼语言表达、分工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学习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表现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及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
三、重点难点课程标准: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本堂课的重点是: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各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本堂课的难点是: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与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现实意义。
四、学法教法1、学情分析:刚上初一的学生,感性思维还是大于理性思维,加之我所任教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比较少,综合分析能力明显不足;学生在语文课刚刚讲完《论语十则》,对孔子思想内涵有了初步了解。
历史课又学习了《大变革的时代》一课,对春秋战国时代背景(特征)已有一定的认识。
2、教法设计:通过情景设置和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以一场故事性较强的选秀活动,来理解百家争鸣抽象的思想主张,并通过辩论PK赛来体会诸子百家主张的现实意义。
3、课前准备:课前将学生分为8个小组,分别为孔子组、老子组、墨子组、孟子组、庄子组、韩非组、孙武组以及国君组。
安排各组学生收集其所在组思想家的资料,准备相关的资料、历史故事(教师可根据学生挑选的故事进行筛选以提升课堂效果),并完成学案。
【七年级】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学案
【七年级】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教学案【七年级】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教学案【学习目标】:1、掌控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2、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3、详尽介绍古代科技成果唤起学生兴趣,培育细致的治学态度.【学习重点】: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自学难点】:文字的演进,古代历法。
医学成就。
(一)自主学习写作课本48-52顺利完成以下问题1.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_______.2我国存有文字纪载的历史,从_______朝已经开始.3.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________,也称___________.4.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作_______5.战国时期.人们用_________蘸墨,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6______朝就存有日食的记述,商朝甲骨文存有许多________.__________的记述.7.______朝,就有历法.今天的农历,又叫_______.商朝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12个月.______时期,测出一年24节气.8.__________就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的_____.____.____.____四诊法,一直被中医延用.9.屈原生活在_______末期的_____国.代表作_______.世界和平理事会把他定为______________.10.春秋战国流行的______________,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低水平.湖北随州发掘出了大量的钟鼓乐器,其中以整套________最为稀有.1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1)这句诗就是谁的作品?生活在何时何国?(2).它的代表作是什么?(3.)这句诗充分反映作者怎样的情怀?。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
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这三点在中国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而且影响至今。
学生应重点掌握。
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是本课教学难点。
首先,教师在古代科技史、文学史和文字学方面的知识可能不系统,不充实;其次,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准备也不充分。
所以要达到教学目的,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设计直观、通俗、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本课第一个子目的内容是“文字的演变”。
可以利用有关“文字起源”的课前提示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文字的演变”1、展示甲骨文。
学生阅读课文及“自由阅读卡”,回答甲骨文的相关知识点(ppt)做动脑筋:观察上面的三个甲骨文字,猜一猜,“伐”字是怎么样表达意思的?第一个字是“人”,第二个字是“戈”,用戈砍人头就是“伐”字。
(“人”和“戈”都是象形字,“伐”是会意字。
)2、讲到西周的文字演变时,可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马字的演变》插图,由学生总结金文和大篆的字形特点,即方形圆形的团块被线条所取代,曲折象形的线条被拉平,象形程度逐渐降低。
使学生清晰掌握我国汉字的早期演化过程,也可以通过了解造字方法增强学生准确运用汉字的本领。
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1、学生阅读课文,找出天文、历法、医学成就有哪些?(ppt展示医学成就)学习远古祖先观察、记录日、月食等天文现象的内容时,将大小字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
古书记载的最早日食记录发生在夏朝。
第9课中华文明的勃兴(一)教案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课标精解】1.课标要求:知道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2.课标分析:文字是人类文明又一象征性的标志,中国的甲骨文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中国成为文明古国的又一条件。
【教材分析】学生前面已经了解了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他们对“文明”的内涵已有基本理解,第8、第9两课是独立介绍文化方面的成就,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因此教材重点介绍具有代表性的甲骨文,又扼要介绍了天文、历法、医学、文学等方面的成就,使学生对“文化”内涵有初步认识。
历来文化课因为内容多、杂而让教师感觉线索乱,不易组织教学,本节课教材在编写上注重趣味性,突出重点,教师可在此基础上适当调整,从而符合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学情分析】1.前面主要介绍远古居民或朝代生产生活情况,学生还没有构建历史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通过文化课的学习,他们将形成完整的朝代史概念。
2.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新事物、新知识充满好奇,喜欢有激情并且他们能参与的教学活动,本课的教学内容完全可以满足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强烈愿望。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探究中华文字的起源,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运用生活中的经验学习历史,从而理解中华文化的一脉相传,归纳本课主要知识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历史资料,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比较学习历史的能力。
通过探究文字的演变、组织体验天文、历法、医学、文学成就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探究与相互合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古代的文化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认识历史其实就存在在生活中;借助不同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理解他人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解读】1.教学重点:甲骨文、商朝的历法、诗人屈原重点解读:文字是人类文明又一象征性的标志,中国的甲骨文是世界最早的文字之一;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依据自然规律制定历法,为农业生产服务;文学则是社会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形成与之相关的风俗习惯和传统节日。
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教学设计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讨论、合作等,给予及时的反馈。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4.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感受中华文化的实物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2)开展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深入探讨中华文化的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作业要求:
1.完成作业时,请注意查阅相关资料,确保内容的准确性。
2. PPT或手抄报要求设计美观、内容丰富,能够体现出你对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识。
3.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力求做到深入浅出。
4.课堂练习的错题分析要具体、详细,真正找出自己的不足,提高学习效果。
5.家长参与作业的完成,有助于增进家庭亲子关系,同时让孩子更好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夏商周时期中华文化的勃兴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甲骨文、青铜器等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影响;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深入理解。
2.重点: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对文化勃兴的推动作用。
难点:学生对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之间关系的理解。
3.重点: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
(3)举办历史文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文化的兴趣,提高历史文化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展示甲骨文、青铜器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实物背后的历史故事。
教师引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实物是什么吗?它们来自于哪个时期?它们又代表了什么意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夏商周时期,探寻中华文化的勃兴。”
a.讲解夏商周时期中华文化的背景,如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等。
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一
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一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一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
2、过程与能力: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重点与难点]本课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本课难点是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相关多媒体、春秋战国古代文字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故事法)我们同学每天都在读书、写字,要接触大量的文字,文字帮助我们记事、传达信息、获取信息,文字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祖先在文字没产生之前是如何记事、传达信息的呢?(学生能说出结绳记事、刻符号等等)[教学过程]一:文字的演变1、先展示各种文字—--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简、帛书(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2、关于这些文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你对哪种文字最感兴趣呢?(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3、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4、小结: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展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书法条幅,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美,陶冶了情操,同时对文字字体演变有了简要的了解)。
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字字体在进行不断的演变,向着简明、快捷的方向发展。
汉字形声表意,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维持和联结我们中华民族的根。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孔子及其“仁”学说。
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
老子和他的辩证思想。
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比较诸子百家各自的主张,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3、通过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
使学生明白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对后世以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孔子和百家争鸣[教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给与点拨。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春秋第一霸主谁?战国七雄是哪七雄?了解: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是一个称雄争霸的时代,是一个变革图强的时代,这种社会现实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使得这一时期又成为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
二、知识构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师点拨指导(课前预习部分:《同步与探究》)三、展示交流:山东被誉为“一山一水一圣人”。
(导入第一子目)1、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思想政治主张----教育成就-----教育对象: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生识记、速答并交流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学习有哪些帮助?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向老子问礼,并千里迢迢前来请教问题,那么老子又是一位怎样的人?2、老子学生介绍老子的思想主张,师点拨。
到了战国时期,更多的思想家加入到这场思想大辩论中……1 / 23、百家争鸣关于在战争和如何治理国家方面,各家持怎样的观点?(师点拨)四、整合训练五、拓展延伸“我来当法官”活动:一个人因饥饿而犯了法,如果你是诸子百家的一名代表,让你做法官,你会如何判诀?如果你是战国时的诸侯国王,你会采纳哪家主张?六、学以致用(课后小作文)结合当今社会和本校实际,或运用儒家思想教育观点,或运用道家自我觉悟观点,或运用法家严格惩罚观点,就社会风气和校风建设问题提出你的看法。
-----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9中华文化的勃兴二word教案(3)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学生掌握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仁”的学说的内容;孔子在教育和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
“百家争鸣”的概念;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墨家墨子、儒家孟子、法家韩非子等代表人物及其政治主张;《孙子后法》与《孙膑兵法》。
能力方面:引导学生结合前几课所学的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以“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为出发点,使学生明白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文化的空前繁荣,进而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政治与思想文化相互作用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学为主,以列表的方法总结“孔子的教育思想”,指导学生利用图表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回答“战国百家中,哪一家的学说对战国时期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培养他们的对比分析能力。
思想方面:指导学生阅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民贵君轻”等教材所摘录的材料,及本课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
通过对老子、孔子为代表的许多大思想家的观点及其著作的讲述,使学生明白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对后世以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孔子和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教学难点:如何认识、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思想三、教学过程1.导言:略。
2.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思想家生活时代派别思想主张孔子老子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孙武4.教师在学生完成上述内容后,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孔子的思想主张及其教育成就。
5.能力探究:引导学生分析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是在怎样的具体社会环境下产生的?在当时那一学派的思想最为符合社会需要?6结合答案总结本课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中华文化的勃兴》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中华文化的勃兴》自己把自己劝说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制服了,是一种人生的胜利。
下面是为您推举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中华文化的勃兴》。
教学目标1. 学问与能力:〔1〕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化;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
〔2〕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育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育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列表归纳本课基本学问,以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课基本学问。
〔2〕引导学生探究和讨论。
如:分析常见汉字的构成方法,探究中国古代乐器的演进过程等。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制造了辉煌的文明,培育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念;通过具体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育严谨的治学看法;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难点: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教学过程[教学策略]1.教法选择: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商量法等。
2.学法选择:观看法、对比分析法、史料解析法、列表归纳法、商量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商量。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料开发利用:教材插图和史料、网上下载的部分资料等。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板书设计一、文字的演化1.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3.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4.西周晚期出现了大篆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1.天文:日食、月食、彗星的记录2.历法产生于夏朝,完擅长商朝,战国时测出24节气。
3.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
三、屈原和"钟鼓之乐'1.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制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称为楚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上《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word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孔子及其仁学说。
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奉献。
老子和他的辩证思想。
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
2、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比较诸子百家各自的主张,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重点、难点] 孔子和百家争鸣
[教法、学法]
由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而后质疑,教师给与点拨。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课件、有关春秋、战国要紧思想家简介、人物图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山东被誉为一山一水一圣人。
一山是指泰山。
一水指黄河。
同学们,这一圣人指谁?(学生回答出孔子,从而导入课文)
1、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板书)
1)、思想:
(指导学生看孔子像及其学说)回答:孔子是个如何样的人?他有何学说?
(学生回答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
2)、教育
(指导学生阅读53页第二自然节)提出:孔子在教育方面的奉献?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B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摸索问题。
C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老实,要谦虚好学。
D经常复习所学知识,温故而知新。
3)、文化: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由孔子主持编定了哪几部著作?孔子的言行被弟子编成了什么书?(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诗经》《尚书》《春秋》《论语》
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奉献对
后世阻碍庞大,被誉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与孔子同一时期还显现了另一位
伟大的思想家,是谁呢?(学生回答出:老子)
2、思想家老子::(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老子插图及说明文字,了解老子生平)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它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3、百家争鸣:(板书)
(列表让学生看书来回答表内内容,也可先问学生各派代表人物及要紧观点是什么,最后拿出事先预备的表格来总结。
)
学派代表人物要紧观点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儒家孟子反对一切战争,主张轻徭薄赋,实行仁政
道家庄子主张无为而治
法家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
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孙武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之后,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一派的学说对战国时期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
三、小结:
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显现百家争鸣的要紧历史条件
是什么?
四、作业:课本57页填表题
附:板书设计
一、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著有《道德经》朴素辨证法的思想。
二、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奉献:
1、思想上他提出仁的学说。
2、对教育的奉献:
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B:温故知新
C:学习的态度要老实
3、他编订了《春秋》
4、孔子的弟子编写的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叫《论语》
三、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四、儒家学派---战国时期:是孟子,他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实行仁政
五、法家---代表人是战国的韩非,主张A:实行法制;B: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
建国家。
著作是《韩非子》
六、兵家---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孙武著有《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还提出
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七、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他提出顺其自然无为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