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疾病超声诊断67720
超声诊断学之肝脏疾病超声诊断课件

位性病变,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
诊断要点
03
结合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及超声表现,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
肝癌。
其他肝脏疾病的超声诊断
其他肝脏疾病的定义
除了脂肪肝、肝硬化和肝癌之外,肝脏还可能产生其他疾病。
超声表现
不同类型的肝脏疾病具有不同的超声表现,如肝囊肿、肝血管瘤 等。
诊断要点
根据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及超声表现,结合其他辅助检查,综 合分析做出诊断。
02 妇产科检查
超声诊断学在妇产科领域广泛应用,如视察胎儿 发育、子宫附件等。
03 心血管系统检查
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技术,可以视察心脏的结构和 功能,诊断心脏疾病。
超声诊断学的发展历程
1940年代
超声波技术开始应用于医 学领域。
1950年代
A型超声波扫描仪问世, 可以显示人体内部结构的 反射回声。
1970年代
脂肪肝的超声诊断
脂肪肝的定义
脂肪肝是由于肝脏内脂肪沉积过 多所引起的疾病。
超声表现
超声检查可见肝脏实质回声增强 ,细腻,肝静脉变细或不清,肝
脏后轮廓不清。
诊断要点
结合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及超 声表现,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脂
肪肝。
肝硬化的超声诊断
肝硬化的定义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肝脏损害,进而 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
定量分析
未来超声技术将进一步发展定量分析 方法,对肝脏疾病进行更精确的诊断 和评估。
普及化应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普及,肝脏疾病的 超声诊断将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广泛 应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 。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病例分享
06
与讨论
肝脏疾病的超声诊断

复声 回 回
查晕 声 声
。; ; ;
三、病理声像图
• • • •
后 方 回 声
边 缘 清 晰
内 部 回 声
形 态 不 规
大 血 管 瘤
增,复则
强其杂,
,周,可
有无强为
压弱弱弱
缩声交回
性晕错声
。;;;
三、病理声像图
1.肝硬化 2.脂肪肝
肝硬化
临床与病理:肝缩小变形,质地变硬;肝结缔 组织增生,正常肝小叶被破坏,紊乱的肝小 梁和闭塞或扩大的肝静脉窦构成结节;
3、肿块继发征象:肿瘤边缘血管受压、变 窄、闭塞或移位,门静脉内可见有瘤栓成。
4、彩色多普勒检查:肿瘤边缘和内部常可 见丰富的彩色血流
信号,频谱显示为高流速、高阻力的动脉型, 肝动脉管径增
粗,形态不规则,肝内小动脉易于显示。
5、常合并肝硬化声像图表现。
三、病理声像图
根据肿块与
正常肝实质回声 强度的比较,可 将其分成:
三、病理声像图
(一)囊性占位 1.肝囊肿 2.多囊肝
(二)实性占位 1.原发肝癌 2.肝血管瘤
三、病理声像图
超声诊断肝囊肿一般较容易,内径在5mm左右即被超声显 示。
•椭、圆形无回声暗区 •壁薄而光滑侧方声影 (lateral shadow) •后方回声有增强效应 (Posterior echo enhance)
对肝囊肿、肝脓肿、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有 很敏感及较高诊断价值。
一、正常解剖
形态:立体楔形 位置:右季肋部 分叶:左右两叶 血管:肝、门静脉
膈肌
肝右叶
胆囊
肝左叶
韧 带:
-镰状韧带 - 肝圆韧带 - 冠状韧带
左三角 韧带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

相信相信得力量。20.11.22020年11月2 日星期 一2时4 8分16 秒20.11. 2
谢谢大家!
有一部分表现为低回声,体积大者常表 现为高低回声混杂的混合回声; 小的血管瘤周边或内部检测不到血流信 号,较大的血管瘤可检测到通入瘤体内 的静脉血流或瘤内点、条状静脉血流。
图例
⒋原发性肝癌
⑴肝内可见单发或多发的圆形或类圆形 实性肿块;
⑵周边可见低回声晕环绕,是肿瘤压迫 正常肝组织引起炎症反应的结果;
二、超声检查方法
检查前准备:无需特殊准备 体位:仰卧位 扫查方法:一般从肝左叶开始扫查,探
头依次置于剑突下、右肋缘下、右肋间, 进行连续的矢状、纵、横、斜切面扫查, 原则是要扫查到肝内每一部分。CDFI显 示肝脏血管。
三、正常超声表现
肝脏形态:楔形,右叶厚 而大, 向左逐渐变薄变小。
大小: 右叶最大斜径10-14cm, 右叶前后径8-10cm, 左叶长度小于9cm, 左叶厚度小于6cm。
回声、液平面或气体;
脓肿壁表现为厚薄不均的强回声,外壁光滑, 内壁不平整,后壁回声增强,侧壁清楚,无回 声失落现象;脓肿后方回声增强。
脓肿周围水肿带表现为环状低回声。脓腔的无 回声、脓肿壁的强回声和周围的低回声形成 “环中环征”。
图例
⒊肝血管瘤
肝内可见圆形或类圆形肿块; 边界清晰,但边缘不光滑,周边无声晕; 肿瘤内部回声:最常见的为强回声,也
谢谢大家!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 11.220. 11.2Mo nday , November 02, 202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1 4:48:16 14:48:1 614:48 11/2/20 20 2:48:16 PM
10种肝脏疾病超声诊断

10种肝脏疾病超声诊断实时超声诊断法是肝脏疾病的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其目的的主要在于:① 确定肝内占位性病变并提示定性、定位诊断;② 对某些弥漫性肝脏疾病或肝弥漫性疾病的某种阶段作出明确诊断;③ 鉴别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
正常肝脏一.正常肝脏声像图图3-1-1 正常肝脏声像图:左图为肝右叶肋间切;右图为肝左叶剑下纵切图3-1-2 正常肝脏声像图:肝右肋缘下斜切图3-1-3 正常肝脏声像图:M型超声(右图)示靠近第二肝门附近的肝实质随心动周期变化而有伸缩,提示肝质地柔软二.肝脏的正常值正常肝脏左叶厚度和长度分别不超过60mm和90mm,右叶横径不超过100mmm,右叶最大斜径为100 ~ 140mm 。
肝脏弥漫性疾病肝脏实质内的弥漫性病理改变称弥漫性肝疾病,常见的有肝炎、慢性血吸虫肝病、脂肪肝、淤血性肝病、肝硬化。
一.肝炎肝炎是由病毒、药物、化学物质等引起的肝脏弥漫性炎症性病变,其基本病理变化为肝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为主,同时伴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
按其病程长短不同分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
图3-1-4 慢性肝病,肝静脉变细二.慢性血吸虫性肝病慢性血吸虫肝病是由血吸虫卵随门静脉血抵达肝内汇管区形成慢性虫卵结果,既而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导致汇管区纤维化所致。
(一) 慢性血吸虫性肝病声像图肝脏左叶增大,右叶缩小,肝实质回声分布不均匀,呈斑块状、网络状或地图样回声分布。
肝内门静脉管壁明显增厚,内径变细,门静脉走向扭曲,肝质地中等。
图3-1-5 慢性血吸虫性肝病(二) 临床意义为慢性血吸虫性肝病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并利用其特有的声像图特征,不难于其他弥漫性肝病相鉴别。
(三) 鉴别诊断典型慢性血吸虫性肝病与慢性肝炎根据声像图表现不难鉴别。
轻度或不典型慢性血吸虫性肝病患者,则二者难以鉴别。
慢性血吸虫性肝病还需与肝占位病变鉴别。
三.淤血性肝病淤血性肝病是右心衰竭下腔静脉回流受阻,继而肝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肝脏淤血。
医学影像学:肝脏疾病的超声诊断

肝右叶肋缘下斜切面:显示右、中、左肝静脉
肝右叶肋缘下斜切面:通常以该切面测量右叶最大斜径(<14cm)
肝右肋间经胆囊纵切面
肝右叶腋前线纵切面
一、脂肪肝
• 临床病理:肝细胞内含有过量的甘油三酯 (肝脏脂肪含量超过5%)
• 超声表现: ➢弥漫性脂肪肝:肝脏体积增大,实质回声增
强,血管纹理变细或显示不清。 ➢局灶性脂肪肝:肝内局灶性(一叶或数叶)
➢ 肿块呈圆形或类圆形
➢ 肿块以低回声为多见,或呈“镶嵌样”
➢ 边界清楚,可有低回声晕,或高回声包绕
➢ 后方可有回声增强
➢ 彩色多普勒:肿块内点状血流信号,高速高 阻动脉血流或门静脉样血流频谱
肝癌继发声像图表现
• 肝脏肿大,形态失常 • 较大原发病灶周围散在卫星结节 • 肿块附近的血管绕行、抬高、受压和和中断 • 血管内癌栓:肝静脉、门静脉、下腔静脉 • 胆道系统受压:受压以上肝内胆管扩张,胆
(4)等回声型,较少见,易漏诊
五、肝囊肿
• 临床病理:多为先天性,随年龄增长发生率
逐步增高,囊肿可单发、多发、大小不等,囊 内为液体,有无症状取决于囊肿的大小,生长 的部位及有无并发症。
• 超声表现:肝内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呈圆
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无回声暗区;囊壁稍高 回声,后方回声增强;常伴侧方声影;部分囊 肿内伴分隔;囊内出血或合并感染时囊液出现 不均质回声,透声差
肝脏疾病的超声诊断
肝脏解剖概要
肝脏分叶和分段:根据格利森系统(Gleason系统)和肝静脉
• Ⅰ段:尾状叶 • Ⅱ段:左外叶上段 • Ⅲ段:左外叶下段 • Ⅳ段:左内叶 • Ⅴ段:右前叶下段 • Ⅵ段:右后叶下段 • Ⅶ段:右后叶上段 • Ⅷ段:右前叶上段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

肝脏1、肝的测量肝右叶最大斜径:10~14cm;肝右叶前后径:8~10cm肝右叶横径:≤11cm;左半肝厚度:≤6cm;长度:≤9cm2、肝内胆道测量门静脉主干不超过14mm 肝左静脉内径5mm左右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10mm左右肝内胆管内径为伴行门脉的1/3肝内动脉一般难以显示3、肝脓肿(1)早期:病变呈不均匀,边界不清的低回声,由于水肿和炎症可呈低回声。
(2)肝脓肿液化后,呈边缘清晰的无回声,壁厚。
(3)脓腔内出现不同的回声(液化程度不同):无回声、细点状回声、分隔样回声混杂回声。
4、肝海绵状血管瘤(1)表现多样,直径3cm左右呈高回声或筛网状,境界清晰,无声晕。
(2)小的血管瘤呈低回声,边界清晰,内可见血管断面。
(3)5cm以上的血管瘤为混合性回声,内可见无回声及钙化。
(4)病灶内血流缓慢,多普勒血流信号不丰富。
5、肝囊肿(1)囊肿形态:圆形或椭圆形的无回声区(2)囊壁为菲薄的强回声,轮廓光滑整齐(3)囊肿后方回声增强(4)囊肿合并出血感染时:囊腔内出现漂浮点状回声,囊壁厚(5)较大的囊肿肝内临近管腔常有受压挤、扭曲、移位改变6、脂肪肝(1)肝大小可正常或轻中度增大,边缘钝(2)肝组织前段增高,远区衰减,呈弥漫性(3)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模糊7、肝硬化(1)肝切面形态失常、肝缘变钝、肝叶比例失调(2)肝表面不光滑(3)肝实质回声弥漫性增粗增强,深部回声衰减,可见再生结节(4)肝内外的血管:门静脉增宽,血流速度减低,肝动脉血流量增多,侧支循环开放;肝静脉血管变细,走向显示不清(5)脾大8、原发性肝癌(1)内可见单个、多个或弥漫性肿块,外周有声晕(2)多呈不均匀高回声团块(3)癌周可见卫星结节,多呈低回声(4)可见静脉内癌栓、肝内管道移位或胆管外压扩张(5)肿瘤内部及周边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9、肝转移癌(1)声像图表现多种多样,肝内可见多个结节(2)可为均匀或不均匀的高回声、低回声或混合性回声(3)腺癌转移多为高回声或等回声(4)肿瘤坏死时可见无回声,巨大时可出现压迫征象胆囊1、胆囊测量胆囊长径7~9cm 胆囊前后径3~4cm 胆囊壁厚径2~3mm2、胆囊结石(1)典型结石:胆囊腔内出现形态稳定的强回声团伴有声影,改变体位时,结石回声团依重力方向移动(2)泥沙样结石:囊内细小强回声光点群,后方伴有声影(3)WES征:结石填满胆囊时,胆囊无回声区消失,前半部呈强回声,后方有声影(4)壁内结石:壁内可见强回声光斑,后方呈彗星尾征或伴声影3、肝外胆管结石(1)有结石的胆管一般都扩张。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课件

肝脏超声图像的误诊与鉴别
由于肝脏超声图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及医生解读的主观性和经验不 足等因素,可能会出现误诊的情况。
对于一些不典型的肝脏超声图像,需要进行鉴别诊断,排除其他可能的 疾病。
肝脏超声图像的误诊与鉴别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同时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得出准 确的诊断结论。
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原理,通过高频探头发射超声波到人体内,遇到不同组织界 面时产生回声,回声信号被探头接收并转换为图像信号,从而形成肝脏超声图 像。
肝脏超声诊断的设备与技术
超声诊断仪
包括高频探头、显示器、控制面 板等部分,其中探头是核心部件 ,用于发射和接收超声波。
肝脏超声检查技术
包括常规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 超声检查、谐波成像等技术,可 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查技 术。
02
肝脏超声诊断的疾病分类
肝囊肿
总结词
肝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病变,通常无症状,多在体检 时发现。
详细描述
肝囊肿由囊壁和囊内液体组成,可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 超声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无回声区,壁薄、光滑。肝囊肿 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需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变化。
肝血管瘤
总结词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多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
VS
详细描述
肝癌时,肝脏内出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 清的肿块,超声表现为低回声或高回声团 块,内部回声不均匀。肝癌需综合治疗, 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措施。
03
肝脏超声诊断的图像分析
肝脏超声图像的特点
肝脏超声图像是通过高频超声波扫描 肝脏表面得到的,能够清晰地显示肝 脏的形态、大小、结构以及病变情况 。
肝脏疾病的超声诊断

等的判断
正确掌握并熟悉正常肝脏的图像特征及 其与周围组织器官声像图之间的关系, 是肝脏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关键。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
➢ 直接征像:肝实质内异常回声区
肝转移瘤
➢ 单发:<2cm者:继发者为无、低、高,无包膜, 有较宽的晕环。原发多为低回声,有包膜,有较 窄的晕环。
➢ 较大者:继发呈火山口样,内有大片无回声,边 模糊,不规则。原发有晕环,肝、门静脉受压、 绕行,占据半肝且界很清。
➢ 多发病灶:继发背景为正常肝,病灶边较清,可 呈融合状、无回声、网格状。
右后叶强回声结节型肝癌,周围见低回声晕环,肿瘤内部回声分布不 均匀,TUMOR:肝癌,RL:肝右叶。
肝右叶强回声巨块型肝癌,肝脏增大,形态失常,表面不光滑,肿瘤内 部回声分布不均匀,肿瘤周边可见低声晕。
左内侧叶见类圆形实性回声物,为等回声,其周边部见低声晕包绕,为结 节型肝癌。
亲肿瘤性造影剂对比造影动态图像显示肝肿瘤回声明显增强。
CDFI显示肿瘤周边及内部血流信号。 MASS:肝癌(结节型)。
CDFI示肿瘤内血流丰富,动态显示肿瘤内彩色血流。
CDFI显示肿瘤内点状血流信号,肝内血管受压移位,血流速度增快呈五彩样血流 信号。 M:肝癌(巨块型)。
CDFI显示肝内血管受压,血流绕行。M:原发性肝癌 (结节型)。
脉冲多普勒显示肿瘤内动脉血流频谱,为高速低阻型。
➢ 肝肿大 ➢ 肝硬化背景 ➢ 形态失常:角征,驼峰征。 ➢ 卫星结节 ➢ 肝内管道异常:门静脉、肝静脉、胆管内栓子形成 ➢ 腹水 ➢ 周围浸润: ➢ 淋巴结转移:肝门、胃小弯、胰颈部、腹主动脉旁、
肝脏疾病的超声诊断,你了解多少

肝脏疾病的超声诊断,你了解多少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非常随意,作息不规律,饮食习惯差,甚至于常常会有暴饮暴食和酗酒的情况发生。
这些习惯的出现也导致肝脏疾病患者的数量逐年上升,而肝脏疾病的发病特点就是发病率大、周期长、病情易反复且难以治愈。
现在我国已不断加强预防肝脏疾病的措施,已经初显成效,诊断出肝脏疾病对患者、对社会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而诊断肝脏疾病的方法主要就是通过使用超声检查来进行诊断。
超声检查是一项安全、快速且简单的诊断方法。
目前为止,超声诊断已经在国内外广泛的运用于多种脏器疾病与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肝脏超声诊断方法也成为了医院所首选的诊断方法。
那么对于肝脏疾病的超声检查又了解多少呢?本文将为大家简要介绍肝脏疾病超声诊断的正常值与正常图像、超声检查的方法、肝脏超声诊断中的注意事项。
一、肝脏超声诊断的正常值与正常图像肝脏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同时肝脏也是人体中极为重要且对人体新陈代谢有着实质性影响的器官。
肝脏可以帮助人体分解或是合成葡萄糖、凝血因子等,也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的功能,同时也可以为人体解毒。
肝脏也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优势:可再生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格外注意肝脏的情况。
如有不适应立即到医院就医,进行检查,然而,在进行任何一个检查或是生化检验的时候,表单上都有一个正常值以及正常图像,那么应该如何认识这些数值与图像呢?以下将为大家简要进行科普。
(一)正常值①肝右叶最大斜径:肝脏的前后缘之间最大的垂直距离正常值为12-14厘米,若在超声诊断过程中发现不足或者超过这个数值,则说明患者的肝脏发生了一些病理性的变化,需要及时治疗。
②肝左叶厚度和长度:在测量厚度的时候,所要测量的是肝左叶前后缘之间的距离,正常肝厚度为5-6厘米。
在测量长度的时候,需测量肝隔缘到肝下缘之间的距离,正常肝长度为7-9厘米。
若在超声诊断过程中发现不足或者超过这个数值,则说明患者的肝脏发生了一些病理性的变化,需要及时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主要内容
• 正常肝脏 • 肝炎 • 肝血管瘤 • 肝囊肿多囊肝 • 肝包虫病
• 肝脓肿 • 肝癌 • 肝硬化 • 脂肪肝 • 肝挫伤
.
2
第一节 解剖概要
一、肝脏的位置与形态
肝脏为人体最大实质性器官,位于上腹 部季肋区。肝顶部与膈肌相接触,相当 于右锁骨中线第五前肋的上缘,经胸骨 延至左侧锁骨中线的第五前肋。下界与 右季肋缘相齐,向左延伸至剑突下3cm处。 肝的外观呈楔形,后上方圆钝
.
3
下方扁薄。肝脏可分上下两面,即膈面和 脏面。隔面隆凸光滑,以镰状韧带和冠 状韧带附着于膈肌。肝的脏面凹凸不平, 有两纵沟和一个横沟,呈“H”状。右纵 沟较宽阔,前部容纳胆囊,称胆囊窝, 后部三面包绕下腔静脉,称下腔静脉窝。 左纵沟窄而深,前部含肝圆韧带,后部 含静脉韧带。横沟连接两纵沟,内有门 静脉、肝动脉、肝管进出,称第一肝门。 右后纵沟有三支肝大静脉注入下腔静脉,
在十二指肠上部与肝门之间,内含门静 脉主干、肝固有动脉和总胆管等。
(六)肝胃韧带
为肝门与胃小弯之间的双层腹膜结构, 属于小网膜的左上部。
.
11
三、肝脏的管道系统(图17- )
(一)格利森系统
又称为门管鞘系统,指从肝门管至汇管区 由结缔组织包绕的门静脉、肝动脉和肝 管,它们的走行基本一致。
1.门静脉系统: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 汇合而成,在肝十二指肠内上行,至
.
4
.
5
.
6
肝的下面
.
7
肝脏的上面
.
8
肝脏的各种形态
.
9
(二)肝圆韧带
起自脐移行至脐切迹,止于门静脉左支囊 部,与静脉韧带相连。
(三)静脉韧带
由静脉导管闭塞而成,起自门静脉左支角 部,上至肝左静脉下壁。
(四)冠状韧带
由肝脏膈部和脏面的腹膜反ຫໍສະໝຸດ 至横膈而成, 分前后两叶。.
10
(五)肝十二指肠韧带
.
18
管道系统(肝静脉)
.
19
门静脉与肝静脉在肝内空间位置似双手 十指交叉状,即在切面上,其一为长轴 时,另一则呈短轴。门静脉的壁较厚, 肝静脉没有静脉壁。
.
20
四、肝脏分叶
(一)肝左叶
指镰刀状韧带和左矢状裂以左的部分占 全肝的1/4。
(二)肝右叶
为镰刀状韧带右侧的大部分。约占全肝 的3/4,其脏面位于左纵沟和右纵
.
27
2.左叶间裂 在脏面与左纵沟一致;在膈 面相当于镰状韧带的附着线。此裂内有 肝缘韧带、静脉韧带与门静脉左支的矢 状部通过。左叶间裂左肝不分为左外叶 和左内叶。
.
28
3.右叶间裂 在膈面的投影,大致与膈面 的右部平行,通常由肝的右下角至中裂 间连线的右、中1/3交界处(此点距肝右 下角约4.7cm)起始,沿膈面上行,逐渐 向左弯行达肝右静脉入下腔静脉处。在 脏面,由上述起点,斜向肝门的右切迹。 右叶间裂相当于肝右静脉经行的平面。 它将右肝部分为右前叶和有后叶。
.
21
沟之间的部分,被肝门分为方叶和尾状 叶,方叶位于肝门前方与肝前缘之间, 左界为肝缘韧带,右界为胆囊窝。尾状 叶位于肝门后方与肝后缘之间,左界为 静脉韧带裂,右界为腔静脉沟。尾状突 位于胆囊窝与腔静脉沟之间。
上述分叶,主要是根据肝的外形确定的, 这种分叶与肝内结构的构筑形式并非完 全符合,但可作为肝表面的重要标志。
.
12
肝门横沟分叉为左干和有右干。左干分4 部:即横部,位于肝门横沟;至左纵沟 时以90~120°的转角(角部)转向其前 下方,称矢状部;矢状部末端膨大,称 囊部。左干有3个主要分支,即左内支, 左外上段支和左外下段支。右干短而粗, 沿肝门右切迹行走分布于右半肝,其分 支右前支和右后支,二者又分别发出上 段支和下段支。门静脉的分支位于肝脏 叶段的中央。
.
31
6.背裂 位于肝的背侧份,呈冠状位,裂 内有三条肝静脉的根部。它在肝上极形 成一个弧行线,此裂的后方为尾叶。
.
32
(二)肝的分叶分段
目前较通用的是库氏(Couinaud)分段方 法,可将肝脏分为五叶八段。将尾叶定 为肝段Ⅰ,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列到肝段 Ⅷ(图17- )。具体分段方法是,首先 以肝中裂为标志,将肝分为左、右两半 即左叶和右叶,或称左肝部和右肝部。
.
13
肝内管道系统
.
14
2.胆管:起自肝内毛细胆管,逐渐汇合成 小叶间胆管-肝段支胆管-左右肝管- 肝总管-胆总管,止于乏特氏壶腹部。 其在肝内的走行与门静脉的各级分支基 本一致。
.
15
3.肝动脉:起自腹腔动脉干,沿胰腺 上缘想右行走,先分出胃右动脉和十二 指肠动脉,本为肝固有动脉,在十二指 肠韧带内,在门静脉左侧上行,在肝内 的走行与门静脉的分支基本一致。
.
17
作为右前叶和右后叶的分界标志。它单 独由下腔静脉右前壁注入下腔静脉。三 支肝静脉中右肝静脉最粗,左肝静脉最 细,中肝静脉在二者之间。由于三支肝 静脉均向第二肝门处的下腔静脉汇入, 故愈接近第二肝门,肝静脉的管径愈粗, 距离愈近。另外肝内还有多条肝小静脉, 主要收集尾状叶静脉的回血,直接注入 下腔静脉。
.
16
(二)肝静脉系统
肝静脉系统主要由三大肝静脉组成。左 肝静脉位于左段间裂内,收集左外叶静 脉回血,可作为左外叶上、下段的标志。 中肝静脉位于正中裂内,收集左内叶和 右前叶静脉回血,可作为左内叶和右前 叶的分界标志。二者形成合干后注入下 腔静脉。右肝静脉位于右叶间裂内,收 集部分右前叶及右后叶静脉的回血,可
.
22
.
23
.
24
.
25
五、肝段
肝脏分区的现代概念是根据格利森氏系 统在肝内的分布情况提出的。肝叶和肝 段之间存在着裂隙,这些裂隙可作为肝 叶与肝叶或肝段与肝段之间的分界。肝 内较恒定的裂隙有中裂、左叶间裂、右 叶间裂、左段间裂、右段间裂以及背裂 等。
.
26
(一)肝脏分叶分段的标志
1.中裂 位于肝中部。此裂在脏面的投影 为:自胆囊切迹向后上至下腔静脉左前 壁(肝左静脉注入下腔静脉的连线); 在脏面自胆囊窝中部稍左侧经尾状叶的 乳头突与尾状突之间至下腔静脉左侧壁 的连线。在中裂平面内有肝中静脉经过, 可作为肝左、右叶的标志。
.
29
4.左段间裂 在膈面自肝左静脉入下腔静 脉处,向左下弯行,约至肝左缘的中点 转至脏面,再横行向右止于肝缘韧带上 1/3处,此裂将左外叶分为上、下二段。
.
30
5.右段间裂 位于后段内,常以肝门的右 切迹作为本裂的标志。其投影为通过肝 门右切迹横过右叶,至肝右缘中点附近 所作的划线。此裂将后段分为上、下二 段。在前段内,段间裂根据门静脉分支 的变异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