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职院校单招考试(普高类)语文文言文阅读重点篇目(二十四)《项羽之死》
《项羽之死》文言知识点整理(重点实词、重点虚词、句式)
《项羽之死》文言知识点整理(重点实词、重点虚词、句式)《项羽之死》文言知识点整理一、重点实词:项王军壁垓下:名词作动词,本指军垒,此处为设营驻守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楚歌:名词作动词,唱起楚地的歌曲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情绪激昂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拔起;盖:超过直夜溃围南出:名词作状语,向南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随从田父绐曰:欺骗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乃:就;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行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身:亲身;当:抵挡;破:打败;服:臣服此天之亡我:使动,使……亡今日固决死:固:本来;决:必定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向:名词作动词,向(四面)杀出愿为诸君快战:痛快地期山东为三处:期:约定;山东:山的东面汉军皆披靡:溃散辟易数里:畏惧退缩,退避亡其两骑耳:失去骑皆伏曰:通“服”,心服乌江亭长檥(打不出来,原字请看课文)船待:通“舣”,使船靠岸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亦足王也:名词作动词,称王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籍:我;西:名词作动词,西征籍独不愧于心乎:难道吾知公长者:有德行的人所当无敌:遇到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独:单独;籍:指项羽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身:自身;被:遭受若非吾故人乎:你吾为若德:为:送;德:人情二、重点虚词:①乃:项王乃大惊曰:于是于是项王乃上马骑:就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仅仅、只汉军乃觉之:才②则:项王则夜起:于是③以故汉追及之:因此无以渡:没有……的办法乃分其骑以为四队:以:相当于“而”;为:成为④于是项王大呼:在这时⑤项王瞋目而叱之:表修饰⑥之:是何楚人之多也:是:指示代词,代指汉军;之:复指代词,这,这么天之亡我: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我何渡为:“何……为”,固定结构,用于询问原因或反诘。
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为:句末语气词三、句式:①定语后置句:麾下壮士骑从者百余人耳。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汉骑追者数千人。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②被动句:然今卒困于此③判断句: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4.3项羽之死
课外求知
EWAIQIUZHI
【任务二】 深入探究作品的思想内涵和人物的思想性格 1.研读《史记·项羽本纪》的有关情节,全面地分析项羽的性格特 点。 参考答案:(1)钜鹿之战,破釜沉舟——骁勇善战,军事天才; (2)坑秦卒,屠咸阳,烧阿房宫——好勇斗狠,大失民心; (3)出卖曹无伤——冲动轻信,沽名钓誉; (4)疑范增,走韩信、陈平、英布——多疑好忌,刚愎自用; (5)重用项伯——任人唯亲,是非不分。
Z走进新课 OUJINXINKE
Y K 阅读鉴赏 UEDUJIANSHANG
课外求知
EWAIQIUZHI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对乌江自刎这一悲剧场面,司马迁着意描写了拒渡、赐马、赠头 等细节,展现了项羽宁死不屈、知耻重义的性格特征。经过奋力拼 搏,项羽来到乌江。面对乌江亭长的苦口劝说,项羽在生与死、苟 活与尊严之间,从容选择了后者。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 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拒渡时的镇定之笑, 显示了他“知耻近乎勇”,特别是临大难不苟活的纯朴、真挚、重义 之气。“故人”追之,认之,必杀之以邀功取赏,项羽却慷慨赐头“吾为 若德”。拒渡、赐马、赠头等细节,形象生动,蕴含丰富,其中虽有传 闻、揣度,但无一不使人感到可信,入情入理,情理兼胜。
-11-
项羽之死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Z走进新课 OUJINXINKE
Y K 阅读鉴赏 UEDUJIANSHANG
课外求知
EWAIQIUZHI
【任务三】 赏析作品刻画人物用的艺术手法 司马迁写人物,有时是一场写多人,有时是连续集中写一人。请 从这一角度分析《鸿门宴》和《项羽之死》在写法上的不同。 参考答案:《鸿门宴》是一场写多人,如宴会上写项羽、刘邦、 范增、张良、项伯、樊哙等,主要通过项羽对刘邦、樊哙的态度表 现项羽的思想性格。而《项羽之死》是连续集中地写项羽一人,写 他在失败和死亡时的言行,刻画他的悲剧形象,表现他的英雄末路 之悲。
《项羽之死》知识点归纳
《项羽之死》知识点归纳古代散文选修教材《项羽之死》知识点归纳一、词类活用1.项王军壁垓下壁,名词作动词,驻扎2.项王则夜起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3.直(当)夜溃围南出南,名词作状语,向南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东,名词作动词,东行5.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王,名词作动词,让……当王二、特殊句式:1,、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译:能跟从的骑兵一百多人罢了。
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
这是宾语前置句何如?等都为宾语前置句三、虚词:之乎等汉皆以得楚乎?乎为句末语气词常骑之之为代词指骓马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之为代词指项羽然今卒困于此于在这里此天之亡我之为主谓之间不译非战之罪也之为结构助词的四、重点字词1、项王军壁垓下:军为名词—动词,驻守岸土赤而壁立:壁为名词—状语,像墙壁一样2、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慷慨为情绪激昂。
3、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
盖,胜过、压倒、超过。
4、项王泣数行下:泣为眼泪5、平明(平旦)天亮6,、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7、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仅仅、只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副词,竟、却随堂基础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为秦将王翦所戮者()(2)狱掾()(3)力能扛鼎()(4)时不利兮骓不逝()(5)田父绐曰“左”()(6)项王嗔目而叱之()(7)为诸君----刈旗()(8)项王身亦被十余创()(9)乃自刎而死()(10)舜目盖重瞳子()(11)自矜功伐()(12)岂不谬哉()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毋妄言,族矣(2)又不肯竟学(3)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4)以故事得已(5)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6)楚兵冠诸侯(7)无不膝行而前(8)九战,绝其甬道(9)项王军壁垓下(10)辟易数里(11)骑皆伏曰(12)田父绐曰(13)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14)地方千里(15)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16)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17)项王身亦被十余创(18)乃引“天亡我”(19)何兴之暴也3、填空。
高中语文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中语文学习:《项羽之死》课件(40张PPT)
没有人 8
分析归纳:
1.第一段写什么? 垓下之围
2.主要情节是什么? 四面楚歌
慷慨悲歌
9
3.从“慷慨悲歌”这一情节可见项羽怎 样的性格?
多愁善感,儿女情长
谁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 到伤心处!一代英豪,西楚霸王, 此刻豪啕大哭,泪人一般,除了表 明他大丈夫亦情绵绵外,也说明他 们到了人生最低谷,陷入了绝境!
10
4.“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对项 羽形象的描写有何作用?
这样写为了表现和衬托:左右随从 对项羽的同情和怜悯,不忍心看他 哭泣,写出了项羽处于绝境时的凄 惨状况。 英雄末路的悲哀,柔情与无奈交加 的悲惨 。
11
第二段
于是项王乃上向马南骑,麾下壮跑士骑从者八
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
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砍
14
难点置疑:
田父为何故意给其指错路?
A.田父是刘邦的人 B.田父被吓蒙了,说错方位 C.项羽不被人民拥戴 D.纯属偶然,并无深意 E.天欲亡项,非人力可为
C,本文虽表现了作者对项羽的敬意, 但作者也委婉地表示了项羽失败的根本 原因——失去了民心。
15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 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 期山东为三处。
列传: 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成一家之言。
表: 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司马迁 书: 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4
时代背景:
问题展示
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
还军霸上;12月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之会,
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刘邦为汉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项羽之死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欣赏与评价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分析,感知人物性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
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项羽的悲情英雄形象,评价其性格与命运。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分析鉴赏。
教学难点:评价人物,得出启示。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学生演讲项羽起兵灭秦、鸿门宴的历史故事。
板书:破釜沉舟、莫敢仰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提问:在起兵抗秦、灭秦的战斗中,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项羽?此时项羽是一个的人。
板书:能征善战、威风凛凛、不可一世提问:在鸿门宴中,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项羽?此时项羽是一个的人。
板书:刚愎自用、优柔寡断《项羽之死》选自《史记·项羽本纪》,记述了楚汉战争中的最后一战--垓下之战的过程以及项羽生命中最后的时刻。
上节课我们对这篇课文进行了文字疏通,这节课我们要跟随着太史公的笔触继续勾画描摹自己心目中项羽的形象。
二、初步感知人物形象1.复述课文内容。
提问:太史公叙写历史的细腻生动自不待说,但如果要求只用三个句子来记录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怎么说?项羽垓下被围,四面楚歌,自为慷慨悲歌作别虞姬。
接着带领骑兵冲出重围在东城又被围困,与汉军奋力激战,突破包围,来至乌江岸边。
项羽拒绝了乌江亭长他东渡称王的提议,将爱马送给亭长,将头赠给来追杀他的对手,自刎而死。
板书: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无颜见江东父老2.梳理情节。
提问:从司马迁的记载来看,垓下之战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我们用三个短语来概括这三个场景,可以怎样概括?板书: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3.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提问:此时的项羽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此时的项羽是一个。
4.展示画作,简评优劣。
美术班的同学除了能用语言表现自己心中的项羽形象之外,还可以用画笔来展现他的形象。
你为什么这样塑造项羽的形象?你认为他画得好吗?为什么?三、深入探究人物形象司马迁通过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景表现项羽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不同的场景着重刻画了项羽形象的不同侧面,让我们一起细细品读这三个场景,使心中的项羽血肉丰满起来。
【高中语文】项羽之死ppt精品课件24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名家看项羽:
易中天评项羽之死
方法指导: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1、要有理有据。 2、要将历史人物放到其生 活 的时代背景中去评价; 3、要在评价中获得经验教训, 以启示今人。
扩展延伸:歌曲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4单元第3课 《项羽之死》 含答案
项羽之死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学会交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
2、把握文章内容,联系旧课文,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
能力目标:以读促写,通过单项训练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刘邦在逆境中沉着冷静的性格,吸取项羽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不够理智的教训.二、教学重难点1、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通过情节评析人物形象。
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多媒体显示:项羽图片在项羽的身上,优点和缺点都是那么突出,可算是一个相当个性化的人物,也才使他几千年来不曾被人忘记,从而成为文学艺术家们宠爱的一个创作素材.我们曾在高一时学过《鸿门宴》,大家对项羽有了比较深入客观的了解,(回答项羽的形象:英雄、莽夫、勇猛、有勇无谋、自负、妇人之仁等。
)今天,我们将学习同样选自《史记·项羽本纪》的《项羽之死》,来进一步完善我们对项羽的了解,进一步学习如何分析评价一位历史人物。
《项羽之死》记述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
这篇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他的性格。
二、朗诵全文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诵多媒体显示:1、结合书下注解,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设疑、解疑:通过交流、讨论,解决心中疑惑.3、提交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按照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收集学生的疑难问题。
)三、梳理知识点,解决疑难问题(一)确认书下注解在的重点词句(二)补充讲解多媒体显示:1、项王军壁垓下:名词-动词,驻守岸土赤而壁立:名词—状语,像墙壁一样2、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情绪激昂。
3、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
盖,胜过、压倒、超过。
(完整版)项羽之死文言知识整理
《项羽之死》文言知识点整理一、重点实词:项王军壁垓下:名词作动词,本指军垒,此处为设营驻守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楚歌:名词作动词,唱起楚地的歌曲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情绪激昂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拔起;盖:超过直夜溃围南出:名词作状语,向南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随从田父绐曰:欺骗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乃:就;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行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身:亲身;当:抵挡;破:打败;服:臣服此天之亡我:使动,使……亡今日固决死:固:本来;决:必定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向:名词作动词,向(四面)杀出愿为诸君快战:痛快地期山东为三处:期:约定;山东:山的东面汉军皆披靡:溃散辟易数里:畏惧退缩,退避亡其两骑耳:失去骑皆伏曰:通“服”,心服乌江亭长檥(打不出来,原字请看课文)船待:通“舣”,使船靠岸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亦足王也:名词作动词,称王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籍:我;西:名词作动词,西征籍独不愧于心乎:难道吾知公长者:有德行的人所当无敌:遇到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独:单独;籍:指项羽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身:自身;被:遭受若非吾故人乎:你吾为若德:为:送;德:人情二、重点虚词:①乃:项王乃大惊曰:于是于是项王乃上马骑:就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仅仅、只汉军乃觉之:才②则:项王则夜起:于是③以故汉追及之:因此无以渡:没有……的办法乃分其骑以为四队:以:相当于“而”;为:成为④于是项王大呼:在这时⑤项王瞋目而叱之:表修饰⑥之:是何楚人之多也:是:指示代词,代指汉军;之:复指代词,这,这么天之亡我: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我何渡为:“何……为”,固定结构,用于询问原因或反诘。
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为:句末语气词三、句式:①定语后置句:麾下壮士骑从者百余人耳。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汉骑追者数千人。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②被动句:然今卒困于此③判断句: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项羽之死》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项羽之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①把握项羽人物形象的特征,理解造成其悲剧命运的原因。
②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评价历史人物。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人物悲剧命运的过程中,渗透诵读、想象、移情的鉴赏方法,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鉴赏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形成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品读历史人物的良好思维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学情分析:《项羽之死》是一篇文言文,但所涉及的知识点难度不大,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掌握;项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课文情节简单但生动,内容容易把握。
故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分析评价人物形象及“以读促写”,既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又通过阅读带动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多角度理解项羽的形象特点,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难点:探究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目标评论:1. 自主学习,疏通词句。
2. 读懂文本,整体感知。
3. 学习微课,归纳方法。
学时重点:1. 自主学习,疏通词句。
2. 读懂文本,整体感知。
学时难点:学习微课,归纳方法。
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自主学习,疏通文意1、学生自主学习,疏通词句。
2、小组探讨课后研讨题。
3、学生课后学习微课《从矛盾切入解读项羽形象》,思考归纳解读项羽形象的方法。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把握项羽人物形象的特征,理解造成其悲剧命运的原因。
②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评价历史人物。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人物悲剧命运的过程中,渗透诵读、想象、移情的鉴赏方法,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鉴赏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形成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品读历史人物的良好思维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学时重点:多角度理解项羽的形象特点,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学时难点:探究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景,视频导入播放视频,教师解说,导入课文。
高中语文课文《项羽之死》教案及原文赏析
高中语文课文《项羽之死》教案及原文赏析高中语文课文《项羽之死》教案及原文赏析不管是武功盖世,铁骨柔情的项羽,还是犹豫不决,自矜功伐的项羽,他都是那个霸气侧漏的西楚霸王。
就像司马迁说的那样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高中语文课文《项羽之死》教案及原文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项羽之死》的原文阅读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用书散文之部第四单元项羽之死Word含答案
篇目二项羽之死说作者(一)简介:司马迁(约前 145或前13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父司马谈任汉朝太史令,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养的学者,对司马迁后来所从事的事业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司马迁的童年是在家乡黄河边上的龙门山下度过的。
十岁诵古文,随父至长安,受学于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等。
年二十,漫游大江南北,其后侍从武帝巡游长城内外,足迹几乎遍全国,这些考察见闻为写《史记》做了良好准备。
二十几岁任郎中,三十六岁父谈死,三十八岁继任太史令,广泛阅读皇家藏书和档案,四十二岁主持改订历法,修“太初历”,同年开始写《史记》。
五年后,因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触怒武帝,下狱,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
(二)作品:《史记》。
(三)评价: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寻背景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荥阳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
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
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
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自己写了一首诗,诗曰:“力量能搬动大山啊气势超压当世,时势对我不利啊骏马不能奔驰。
骏马不能奔驰啊如何是好,虞姬虞姬啊我怎样安排你!”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
唱完,直掉眼泪,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
虞姬自刎于项羽的面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仅剩的兵卒至乌江,最终自刎于江边。
链常识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
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12《项羽之死》(讲)(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12《项羽之死》(讲)(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习要点】1.探究文章的内容和项羽的形象。
☆温故知新☆【自主学习】1.关于《史记》《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大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本纪:把历代帝王作为历史事件的中心人物来加以论述,同时又以他们的前后继承关系来显示历史的发展。
世家:记叙春秋战国以来各诸侯国和汉代所封的诸侯、勋贵的历史。
列传:是使那些品行高洁和有功于天下的人得以传名于后世。
表:按朝代的顺序,把历史分成若干阶段,再分别按世代、年、月写成简历的大事记。
书:是对当时社会重要的典章制度的专门论述,与后世的专门学科发展史有相近之处。
鲁迅所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恰当地指出了《史记》有很大的文学成就和历史成就。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力拔山兮气盖.世②骑能属.者百余人耳③愿为诸君快.战④期.山东为三处⑤亡.其两骑耳⑥若.非吾故人乎⑦辟.易数里⑧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⑨江东虽小,地方..千里⑩吾知公长者..3.体会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异同。
(1)遂.斩汉一将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2)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3)汉军至,无以..成江海(《劝学》)..渡不积小流,无以(4)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且.行千里,其谁不知4.解释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情况。
①令诸君知天亡我。
②亦足王也。
③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④项王泣数行下。
⑤项王军壁垓下。
⑥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⑦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⑧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5.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征。
①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②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③然今卒困于此;④籍独不愧于心乎?【反馈矫正】2.①盖:超过;②属:跟随;③快:痛快地;④期:约定;⑤亡:失去;⑥若:你。
《鸿门宴》《项羽之死》《垓下歌》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鸿门宴》、《项羽之死》和《垓下歌》的学习资料,包括课本和相关的注解或解析资料。
2.辅助材料:收集楚汉争霸时期的历史图片、图表、地图,以及与文本相关的视频资料,如影视作品的片段、历史讲座等,以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背景和情节。
3.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操作,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二)存在主要问题
1.课堂时间分配:由于对文本内容的讲解过于详细,导致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未能充分预留出学生自主思考和练习的时间。
2.教学方法选择:在讲授新课时,我发现自己过于依赖讲授法,缺乏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今后,我需要更多地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
3.教学评价方式:本节课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课堂提问和练习题为主。未来,我计划引入更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小组讨论评价、学生互评等,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改进措施
1.优化教学设计:为了确保课堂时间分配合理,我将重新审视教学设计,精简讲解内容,合理规划课堂活动。同时,我会预留更多时间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练习,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丰富教学方法:为了增加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我将尝试引入更多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通过设计更具启发性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多元化教学评价:为了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将引入更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课堂提问和练习题,我还将设计小组讨论评价、学生互评等评价方式,以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表现。同时,我会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板书设计
1.设计原则
-清晰明了:板书内容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高中语文 专题18 项羽之死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专题18 项羽之死1.作者简介司马迁,字子长。
(朝代)家,家和家。
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史记》全书130篇,包括本纪篇,世家篇,列传篇,书篇,表篇,共526500字。
叙述了上起,下到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它为“”,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2.背景探寻——龙争虎斗,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下(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自封为西楚霸王,刘邦为汉王。
刘邦多次进攻项羽都被打败,到公元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足以跟项羽抗衡,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定约后,在张良、陈平、韩信等人的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项羽突围至乌江自刎。
3.古今异义(1)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古义:____________今义:①方位词。
左和右两方面。
②支配,操纵。
③身边跟随的人。
(2)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认为(3)期山东为三处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山东省(4)地方千里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多指某一区域4.体会下列加线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名词活用①项王军壁垓下(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__ ②身七十余战(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__③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__ ④左,乃陷大泽中(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__⑤亦足王也(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__ ⑥马童面之(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__⑦项王则夜起(名词作状语)____________ ⑧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名词作状语)____________⑨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名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___(2)动词活用令诸君知天亡我(动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___(3)形容词活用直夜溃围南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___1.西汉文学史学思想 12 30 70 8 10 黄帝时代汉武帝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3.(1)身边的侍从、护卫(2)以之为,把……分为(3)崤山以东地区,或一般山的东面(4)土地方圆4.(1)①本指军垒,此处意为设营驻守②亲身(参加)③向东前进④向左前进⑤称王⑥面对⑦在夜里⑧向东⑨使……为王(2)使……灭亡(3)使……溃1.司马迁写人物,有时是一场写多人,有时是连续集中地写一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乃悲歌慷慨【这时候,项羽不禁情绪激昂唱起悲歌】,自 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zhuī)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自己作诗(吟唱) 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时骓
.
马不再奔跑!骓(zhuī)马不奔跑可将怎么办,虞姬呀虞
姬,(.我)将怎么安排你才妥善. ?”】歌数阕[què],美人
讲一讲,明方法
四川高职院校单招考试文化考试
(普高类)语文文言文阅读重点篇目
(二十四)项羽之死
单招试卷构成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3题15分) 二、文言文阅读(实词,1题5分) 三、文言文阅读(翻译、默写,2题10分) 四、现代文阅读(3题30分) 五、写作(1题40分)
文言文阅读自觉意识 ①一般性读懂文言文是解题基础; ②注重知识积累和推断能力结合; ③知识积累中文言实词最为重要; ④聚焦关键点做情理文理的推断。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
面朝四个方向。】汉军围之数重。【汉军把他们包围起几
层。.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项王对骑
兵们说:“我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令四面骑驰下, 期山东为三处。【命令四面骑士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冲到 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
披靡,遂斩汉一将。【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 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 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这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 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
都吓坏.了,退避了好几里。】与其骑会为三处。【项王与
追之。【天刚亮的时候,汉. 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 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王渡淮,. 骑能属[zhǔ]者百余人耳。
【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
项王. 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fǔ],田父绐[dài]曰“左”。
【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 “向左边走。”】左,乃陷大泽中。【项王带人向左,陷 进了大沼泽地中。】以故汉追及之。【因此,汉兵追上了
和[hè]之。【项王唱了连唱几遍,美人虞姬应和着一同唱
.
歌。】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项王眼泪 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忍心 抬起头来看他。】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huī]下壮士骑[jì]从者八百余人, 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在这种情况下,项羽独自一人骑 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当夜突破重围, 向南冲出。】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jì]
我何渡为!【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且籍 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 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 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 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彼不言,籍独不
愧于心.乎?【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
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了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
三,. 复围之。【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就把部队分为三路,
再次包围上来。】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 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项王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 名汉军都尉,杀死有百八十人,聚拢骑兵,仅仅损失了两
个人。】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 言。” 【项王问骑兵们道:“怎么样?”骑兵们都敬服地说: “正像大王说的那样。”】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
过乌江.。】乌江亭长檥(同“舣”,yǐ)船待,谓项王曰
【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
小,. 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wàng]也。【江东虽
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让 您称王了。】愿大王急渡。【希望大王快快渡江。】今独 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
他们。】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项王于是又带着骑兵向东跑,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 二十八人。】汉骑追者数千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 几千人。】项王自度[duó]不得脱。谓其骑曰【项王自己估
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 说】:“吾起兵至今八岁矣, 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 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
文言文阅读(二、三)(3题15分)
4、选择题(5分) 5、翻译题(6分) 6、默写题(2句4分)
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方法:通读全文,掌握文意;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留调换补,恰当处理。
项羽之死【译文】
项王军壁垓[gāi]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项王的部队驻守在垓[gāi]下,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 的军队把他重重包围。】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
惊曰【深夜,(项羽)听到. 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 羽于是.大为吃惊,说】:“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难道汉军把楚人都征服了吗?他们那边楚人为什么
这么. 多呀!”】项王则夜起,饮帐中。【项王于是在夜里
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常幸从;【有美人名
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骏马名骓(zhuī),常骑 之。【有骏马名骓(zhuī),(项羽)一直骑着。】于是
吗?】”
乃谓. 亭长曰【又对亭长说】:“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
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我 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 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
下。【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抵
挡我. 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
战败,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 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可是如今最终被困在这里,这是 上天要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今日固决死【今天
疑,】,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 刈[yì]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我愿意给诸位 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 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决 不是作战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