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圆柱与圆锥的认识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选择了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关于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包括它们的底面、高、体积等;二是让学生能够区分圆柱和圆锥,并能够应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掌握它们的定义和性质。

2. 能够区分圆柱和圆锥,并能够应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包括它们的底面、高、体积等。

而教学难点则是让学生能够区分圆柱和圆锥,并能够应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柱和圆锥的模型,黑板,粉笔。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柱和圆锥的模型,以及一些纸张和彩笔。

五、教学过程2. 讲解:我分别在黑板上画出圆柱和圆锥的图形,并讲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我告诉学生,圆柱有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底面是圆形,侧面是直的;而圆锥有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底面也是圆形,侧面是曲的。

我还讲解了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3. 练习:我给学生发放了一些纸张和彩笔,让他们自己动手画出圆柱和圆锥的图形,并标注出它们的特点。

然后我让学生互相交换作品,并指出对方作品中的错误。

4. 应用:我给学生出了一个实际问题:一个圆柱形的水桶和一个圆锥形的水桶,哪个能够装更多的水?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答案。

六、板书设计圆柱:有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底面是圆形侧面是直的体积计算公式:V = πr²h圆锥:有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底面是圆形侧面是曲的体积计算公式:V = 1/3πr²h七、作业设计(1)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2)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2. 应用题:一个圆柱形的水桶和一个圆锥形的水桶,哪个能够装更多的水?请给出答案并解释原因。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掌握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3.能够识别和解决与圆柱和圆锥相关的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圆柱和圆锥的定义;2.圆柱和圆锥的性质;3.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4.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5.与圆柱和圆锥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示范法;3.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过的内容,包括长方体、正方体等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性质,以及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 学习新知(30分钟)2.1 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性质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性质,包括底面、侧面、母线、母线角等概念,并通过实物模型进行示范,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

2.2 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讲解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计算方法。

3. 合作学习(25分钟)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和解决一些与圆柱和圆锥相关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六、课堂练习1.某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4cm,母线长为6cm,求它的体积和侧面积。

2.现有一个长方形底面面积为200平方厘米的圆柱,高为10厘米,求它的体积和侧面积。

3.一个底面半径为3cm、高为8cm的圆锥与一个底面半径为6cm、高为5cm的圆柱等体积,求这两个图形的表面积。

七、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中的题目。

2.在生活中寻找和圆柱和圆锥相关的例子,并尝试着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本节课将介绍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征,包括它们的底面、高、体积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特征,能够正确识别和描述圆柱和圆锥。

学生还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正确识别和描述圆柱和圆锥。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品,如圆柱形的铅笔、圆锥形的冰淇淋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品的共同特点。

2. 讲解:然后我通过PPT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图片,详细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征。

我会用黑板和粉笔辅助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底面、高等关键要素。

3. 实践:在讲解完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后,我会让学生分组合作,使用圆柱和圆锥的模型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和描述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4. 例题讲解:接着我会通过一些例题讲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我会用PPT展示例题,并逐步讲解解题过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我会及时给予解答和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圆柱:底面:圆形高:垂直于底面的直线体积:底面积× 高圆锥:底面:圆形高:垂直于底面的直线体积:底面积× 高× 1/3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请根据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填空完成下列句子:圆柱的底面是____形,圆锥的底面是____形。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2-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2-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2-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2-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这一节主要让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探究圆柱和圆锥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几何知识,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够正确识别圆柱和圆锥;学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探究教学法:学生进行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幻灯片,黑板。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圆柱和圆锥的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体,如易拉罐、圆锥形的雪糕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它们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圆柱和圆锥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呈现圆柱和圆锥的图片,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同时,教师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性质,如圆柱的上下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曲面;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曲面等。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圆柱与圆锥的认识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圆柱与圆锥的认识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圆柱与圆锥的认识第一篇:(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圆柱与圆锥的认识圆柱与圆锥的认识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P18-20。

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交流中感知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增强同学们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并能测量圆锥的高。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圆锥形实物或模型,直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小旗各一面。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例1场景图,说出这些物体的名称。

如果让你分类,你能把它们分成几类?2.出示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二、探究特征1.探索圆柱的特征。

(1)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或模型。

(2)学生合作,通过摸、滚、堆,与长方体比较感知圆柱的形状。

(3)交流:说出你认识的圆柱有什么特征,教师板书。

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形。

圆柱的侧面是曲面。

(共三个面)圆柱的上底面与下底面之间的距离就是圆柱的高,有无数条。

(教师指引说出:圆柱上下一样粗细。

)(4)请一个学生在圆柱上指出圆柱的高。

(5)师生共同作出圆柱的示意图。

并在图上作出一条高。

(6)看示意图或拿一个圆柱形的模型,完整复述圆柱的特征。

2.探索圆锥的特征。

(1)观察模型,全班交流,教师板书: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

(共两个面)(2)师生共同作出圆锥的示意图。

(3)学生讨论:圆锥的高在哪里?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指出:圆锥的高在圆锥的内部,是指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之间的距离,只有一条。

教师在示意图上用虚线作高。

(4)小组合作讨论,如何测量圆锥的高。

用尺板、三角板试着量一量圆锥形模型的高。

(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量高方法的示意图,指出注意点:竖立的尺板要从零刻度线开始计量。

(6)拿模型或实物复述圆锥的特征。

三、巩固练习1.说说下面物体哪些是圆柱,哪些是圆锥。

不选的,请你说出不选的理由。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优秀教案,主要围绕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性质以及应用进行设计。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提高空间想象力,为后续的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打下基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其区别。

2.圆柱和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和圆锥模型、图片、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画笔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和圆锥物体,如饮料瓶、漏斗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与数学中的圆柱和圆锥有什么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定义,让学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概念。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圆柱和圆锥的模型,观察它们的底面、侧面、高等特点,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然后,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圆柱和圆锥的问题,如:圆柱和圆锥的底面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圆柱还是圆锥?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回答这些问题,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主要包括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高的意义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学习。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数学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来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并能够运用这些特征来解决问题。

但同时,学生对于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来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实践等方式,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教具:圆柱和圆锥模型、直尺、圆规、剪刀、胶水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圆柱和圆锥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出示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体,如易拉罐、话筒、漏斗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圆柱和圆锥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1)介绍圆柱和圆锥的名称和特征。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总结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1)让学生用剪刀、胶水等工具,自己动手制作圆柱和圆锥模型。

(2)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描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4.巩固(10分钟)(1)让学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如何计算?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推导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这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熟练运用圆柱和圆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并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几何图形有较深入的了解。

但圆柱和圆锥的特点较为抽象,学生需要通过实物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感受和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识别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环节,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正确识别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2.难点:学生能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圆柱和圆锥。

3.活动教学法:学生进行实物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和圆锥模型、图片、课件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柱和圆锥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和圆锥物体,如易拉罐、铅锤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物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圆柱和圆锥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侧面积、底面积、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3.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圆柱和圆锥基本概念的理解;2.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安排1. 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圆柱和圆锥的图片,引入数学概念;2.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引导学生思考。

2. 展示(10分钟)1.显示PPT,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圆柱和圆锥;2.让学生观察、发现两种图形的性质,例如圆柱底面积为圆上的面积,圆柱侧面积为矩形面积,圆柱表面积为底面积与侧面积之和。

3. 讨论(15分钟)1.提出如何计算圆柱底面积、侧面积、表面积和体积的问题;2.让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出计算相关公式,并向全班介绍自己的发现;3.教师梳理学生归纳的公式,进行总结。

4. 实践(20分钟)1.让学生拿出活页纸和尺子,按照要求制作出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模型;2.让学生用公式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并互相交流。

5. 总结(5分钟)1.梳理所学内容及公式,强化记忆;2.帮助学生理解题目,形成整体思维;3.点名让学生回答所学内容和公式。

6. 课后作业1.完成作业册上相关练习;2.进一步练习计算圆柱、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四、教学评价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导入、展示、讨论、实践和总结环节,引导学生了解了圆柱和圆锥,掌握并应用相关的公式,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讨论和实践,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观察、发现、归纳、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了教学目标。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体积计算公式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几何知识,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直观的操作演示,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圆柱和圆锥表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体积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演示等方法,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圆柱和圆锥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圆柱和圆锥表象。

3.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和圆锥模型、实物、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圆柱和圆锥模型,以及相关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和圆锥实物,如易拉罐、漏斗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为什么是圆柱或圆锥形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如底面形状、高、侧面等。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图》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图》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图》这一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并能够区分它们。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来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但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对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区分还不够清晰,需要在教学中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定义。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圆柱和圆锥的定义。

3.圆柱和圆锥的区分。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交流、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圆柱和圆锥的模型或图片。

2.准备一些关于圆柱和圆锥的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实物,如易拉罐、圆锥形的沙堆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与圆柱和圆锥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观察圆柱和圆锥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如底面形状、侧面形状等。

同时,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折纸、切割等,制作出圆柱和圆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特征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看作是圆柱或圆锥?它们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作用?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定义,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
最后,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疑问,我会在课后进行总结,找出共性问题,并在下一节课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此外,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但在分享成果时,我发现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设计一些类似的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圆柱和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不够。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我计划在下一节课引入更多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3)解决实际问题: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举例解释:
-通过折叠、展开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理解展开图与实际图形的关系;
-在体积公式推导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如通过将圆柱切割成薄片,让学生发现体积与底面积、高的关系;
-针对实际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运用体积公式解决问题,如计算圆柱形水杯的水量、圆锥形沙堆的体积等。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认识圆柱和圆锥|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认识圆柱和圆锥|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认识圆柱和圆锥|苏教版教案:认识圆柱和圆锥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章第一节内容——认识圆柱和圆锥。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及其特征进行学习;二是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及其特征。

2. 学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及其特征,以及体积计算方法。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讲解,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包括圆柱和圆锥的模型,以及一些相关的图片。

学生们则需要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用于随堂练习和记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向学生们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体,如易拉罐、铅锤等,让学生们观察并思考它们的特点。

2. 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接着,我会通过教具和图片,向学生们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及其特征。

3. 实例讲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我会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理论知识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5. 板书设计:我会将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以及体积计算公式进行板书,以便学生们随时查阅和回顾。

六、作业设计1. 请用纸卷一个圆柱,并用彩笔在圆柱上画上喜欢的图案。

2. 观察家里或学校里的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答案:1. 圆柱上的图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画。

2. 家里或学校里的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体,如易拉罐、铅锤等。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觉得学生们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体积计算的掌握还有待提高。

在课后,我将会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2.1节——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我们会深入探讨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概念及特征;2. 能够识别和区分圆柱和圆锥;3. 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圆柱和圆锥的概念及特征;难点:区分圆柱和圆锥,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学具:学生们自己准备的圆柱和圆锥模型,以及纸张和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拿出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让学生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2. 概念讲解:接着,我会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特征。

3. 例题讲解:我会用一些具体的例题,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概念。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

5.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并解决一些疑难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简洁明了的板书,列出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特征,方便学生们复习。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一下圆柱和圆锥的概念及特征。

答案:圆柱是一个底面为圆,侧面为矩形的立体图形;圆锥是一个底面为圆,侧面为三角形的立体图形。

2. 请学生们找出身边的圆柱和圆锥,并拍下来,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我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设计一些关于圆柱和圆锥的练习题,互相交换解答,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中,我选择了实物模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直观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概念。

这个环节的设计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对圆柱和圆锥的初步理解。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的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的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的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的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圆锥并掌握它们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能正确判断圆柱和圆锥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1、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圆柱和圆锥以及其他几种形体的实物及模型。

2、学生准备圆柱和圆锥实物。

3、教师准备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梯形的小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做你来说我来猜的游戏。

(就是中央电视台幸运52的记时抢答)随着屏幕上出现一组漂亮的几何图形,一名同学根据已有知识在描述着它的特征,另一名同学在认真的猜着,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

然后屏幕上出现圆柱体和圆锥体,由于学生还没学圆柱和圆锥。

造成下面的学生无法猜出。

此时学生自然会产生想深刻认识圆柱体圆锥的特征这一要求。

(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进一步了解圆柱和圆锥。

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一)认识圆柱、圆锥。

1、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实物中的圆柱形物体和圆锥形物体分开。

2、仔细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你能在纸上把他们画出来吗?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贴出学生画的立体图)教师:比较这几个同学的画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3、教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想象,画出圆柱和圆锥的立体图形。

那么,你还能回想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吗?(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圆柱的特征。

教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可以看出大家对圆柱、圆锥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接下来咱们再一起来探讨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出圆柱和圆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圆柱和圆锥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几何知识,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学习圆柱和圆锥时,学生可能对它们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3.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4.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柱和圆锥的模型或者图片。

2.准备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3.准备一些实际情境的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动有趣的情境,如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展示圆柱和圆锥的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总结出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亲自动手制作圆柱和圆锥模型。

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点,并尝试计算它们的体积。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概念;2.能够区分圆柱和圆锥的不同点;3.能够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重点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2.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的区分。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一些物品,如铅笔盒、梳子、渐变色铅笔等让学生猜想它们有哪些共同点,引出圆柱和圆锥的概念。

2. 学习圆柱和圆锥的定义让学生看图说话,观察圆柱和圆锥的形状,并认识它们的定义。

圆柱:一个侧面是矩形的立体图形,底面是一个圆的圆柱体。

圆锥:一个侧面是三角形的立体图形,底面是一个圆的圆锥体。

3. 探究圆柱和圆锥的不同点将圆柱和圆锥放在一起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强调它们的主要不同点在于侧面的形状,圆柱的侧面是矩形,圆锥的侧面是三角形。

4. 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4.1 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给出圆柱的公式:表面积=2πrH+2πr²(r为圆柱的底面半径,H为圆柱的高度),体积=πr²H/3,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4.2 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给出圆锥的公式:表面积=πrL+πr²(r为圆锥的底面半径,L为斜高),体积=πr²H/3(H为圆锥的高度),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5.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和计算方法。

课堂小结通过本次课程,学生掌握了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区分和计算方法。

师生共同完成了课堂练习,学生的课堂表现良好。

课后作业1.思考圆柱和圆锥的应用场景;2.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导入新知识、学习定义、探究不同点、计算表面积和体积以及巩固练习等多种教学形式,兼顾了理论和实际,从多方面深入浅出地让学生掌握了圆柱和圆锥的相关知识。

但需要在课堂互动和问题引导时加强,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并增加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来提升学生的兴趣。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形状、定义和特点。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求解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3.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其抽象思维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圆柱和圆锥的形状、定义和特点。

2.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及其运用。

难点1.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复杂问题的求解。

2.抽象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示意图向学生介绍圆柱和圆锥的形状、定义和特点,并提出学习目标:了解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及其运用。

2. 学习和掌握公式通过讲解给学生讲解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并进行相关的运算练习和教师指导。

建议教师在讲解时使用实物或者模型对学生进行直观的展示。

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表面积公式:$S=2\\pi rh + 2\\pi r^2$•体积公式:$V=\\pi r^2 h$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表面积公式:$S=\\pi r^2 + \\pi r\\sqrt{r^2+h^2}$•体积公式:$V=\\dfrac{\\pi r^2 h}{3}$3. 运用公式求解具体问题通过教师提供一定数量的例题,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4. 拓展知识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行剖析,如圆锥形灯罩、圆柱形饮料罐等,引导学生探讨圆柱和圆锥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设计一些物品,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5. 总结归纳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相关的练习。

四、教学方法任务型、探究型五、板书设计圆柱圆锥定义底面为圆,侧面为矩形的棱柱底面为圆的锥体,侧面为三角形的棱锥表面积公式$S=2\\pi rh + 2\\pi r^2$ $S=\\pi r^2 + \\pi r\\sqrt{r^2+h^2}$ 体积公式$V=\\pi r^2 h$ $V=\\dfrac{\\pi r^2 h}{3}$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任务型、探究型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元素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教案: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三章“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我们将深入探讨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及其特征。

2. 能够识别和比较圆柱和圆锥。

3. 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够识别和比较它们。

难点:理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柱和圆锥的模型,PPT。

学具:学生们自己准备的圆柱和圆锥模型,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先向学生们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品,如易拉罐、铅笔等,引导学生们观察并思考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 讲解:接着,我会通过PPT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及其特征。

我会详细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底面、高、侧面等部分的特征,并给出相应的例题进行解释。

3. 实践:然后,我会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自己的圆柱和圆锥模型,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比较它们的特征。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和体积计算公式等关键信息。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描述一下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 请计算一个底面半径为3cm,高为5cm的圆柱的体积。

答案:1. 圆柱的特征:底面为圆形,侧面为矩形,两底面平行,高为两底面之间的距离。

圆锥的特征:底面为圆形,侧面为三角形,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为高。

2. 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为:底面积×高。

所以,这个圆柱的体积为3.14×3×3×5=141.3cm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如果有可能,我还会给学生们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他们进一步深入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

苏教版六年级下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说课稿四篇

苏教版六年级下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说课稿四篇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圆锥的认识》。

下面我主要从目标、评价和学习这三个方面来说本节课。

一、目标首先是学习目标的制定,我主要依据学材、学情、课标这几个方面。

基于学材的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九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小节第一部分《圆锥的认识》。

这一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而安排的内容。

我们要想认识圆锥,进一步学习有关它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

因此教材把它安排在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

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因此,我将圆锥的特征作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基于学情的分析由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的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

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

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

另外,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根据具体情况想出多种测量高的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学习难点是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基于课标的分析,课标对于本节课的阐述与分析,在这里不再赘述。

学习目标:基于以上几个方面,我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家请看: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实物或模型,会说出圆锥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地辨认圆锥,会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锥形。

目标2、结合问题情境,通过指一指、画一画、量一量、说一说等活动,会说出圆锥体的大小与底面的大小有关,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目标3、通过动手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会说出圆锥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并能说出圆锥是由三角形旋转得到的以及三角形各部分与圆锥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柱与圆锥的认识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P18-20。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交流中感知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增强同学们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认识并能测量圆锥的高。

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圆锥形实物或模型,直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小旗各一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例1场景图,说出这些物体的名称。

如果让你分类,你能把它们分成几类?
2.出示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二、探究特征
1.探索圆柱的特征。

(1)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或模型。

(2)学生合作,通过摸、滚、堆,与长方体比较感知圆柱的形状。

(3)交流:说出你认识的圆柱有什么特征,教师板书。

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形。

圆柱的侧面是曲面。

(共三个面)
圆柱的上底面与下底面之间的距离就是圆柱的高,有无数条。

(教师指引说出:圆柱上下一样粗细。


(4)请一个学生在圆柱上指出圆柱的高。

(5)师生共同作出圆柱的示意图。

并在图上作出一条高。

(6)看示意图或拿一个圆柱形的模型,完整复述圆柱的特征。

2.探索圆锥的特征。

(1)观察模型,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

(共两个面)
(2)师生共同作出圆锥的示意图。

(3)学生讨论:圆锥的高在哪里?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指出:圆锥的高在圆锥的内部,是指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之间的距离,只有一条。

教师在示意图上用虚线作高。

(4)小组合作讨论,如何测量圆锥的高。

用尺板、三角板试着量一量圆锥形模型的高。

(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量高方法的示意图,指出注意点:竖立的尺板要从零刻度线开始计量。

(6)拿模型或实物复述圆锥的特征。

三、巩固练习
1.说说下面物体哪些是圆柱,哪些是圆锥。

不选的,请你说出不选的理由。

2.完成练习五第2题:从正面、上面或侧面看圆柱和圆锥,分别能看到什么,用线连一连。

3.握住长方形旗子的旗杆快速旋转,能得到什么图形?三角形的小旗、半圆形的呢?
4.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四、课后作业
剪下P125、P127的纸板,做一个圆柱和圆锥,并量出它们的底和高,再计算出它们的底面周长和底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