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汇总及补充资料(配合教材和背诵版笔记使用)
教育技术的若干名词解释、内容概述总结大全
1.当看不到一个具体事物时,为了保证传播的效果最理想的参照物便是视觉图像;
2.视觉图像还能提高学习者的兴趣,激励他们去学习文字教材其他材料。能吸引注意力、保持注意力并唤起情感;
3.视觉图像的另一功能是对印刷媒体或口头讲述中,以不同的信息形式反复重现,以便易于理解和记忆。
教师作为教学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者,处在发送信息的一端,主要任务是提供信息、对信息编码和信息再反馈。
1.提供信息,老师在教学传播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和收集适当的信息内容,并以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组织和编排教学内容和材料。
2.信息编码,把要传递的信息内容转换为适宜传递的信号,如声音信号、文字信号、图像信号等,以便传递出去。
2.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的提纲事先准备在投影片上上课时可代替黑板的作用。
3.教师还可利用投影器进行剪辑,投影小实物和演示某些化学实验。
4.现代技术的发展,投影器还可将计算机的显示内容进行投影,便于集体观看。
九、活动图像媒体(电影和录像)的原理
它们记录的都是静止图象,之所以在播放时我们看到的是运动的,是因为视觉暂留,画面的连续播放,心理因素的作用。
十、教育电视节目常见的类型
有讲授型、图解型、表演型
十一、活动图像媒体的优、缺点
1.优点:呈现运动和动作、有利于展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程、安全地观看、富于戏剧性、技能的模仿学习、情感目标的学习、获得共同的经验;
2.局限性:固定的步调、不适于静止现象的观察、易引起误解、成本较高、软件缺少、依赖管理工作的完善、单向传播。
6.问题求解模式。学生通过计算机利用已掌握的技能去解决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认知技能。
《教育技术学》复习资料
《教育技术学》复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教育技术:教学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1994);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2004)2、教育传播: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3、现代教学媒体:是指20世纪以来利用科技成果发展起来并引入教学领域的电子传播媒体,和由它们组合而成的应用系统。
按照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来分类,可以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觉媒体和交互式媒体。
4、数字化学习环境:指能对学习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传输、显示的硬件设施和相关软件构成的系统。
5、音像信息数字化:是把连续的音频或视频信号经过采样和量化形成离散的数字化的音频或视频信号,将音像信息按某种规律编成一系列二进制数码。
6、数字教育电视节目制作:指在教育电视节目制作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对数字化的电视信号进行处理,在数字化的环境中完成教育电视节目的前后期制作。
7、多媒体技术:指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承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控制和显示,将多媒体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并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
8、校园网:指利用网络设备、通信媒质和相应的协议以及各类系统管理软件,将校园内计算机和各种终端设备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同时又通过防火墙与外部的Internet连接,以用于教学、科研、学校管理、资源共享和远程教育等方面工作的局域网。
9、人工智能:是一门研究如何构造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使它能模拟、延伸、扩展人类智能的学科。
10、远程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全过程中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利用媒体进行有组织的系统学习的教育方式。
11、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或学习者的绩效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完整版)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考研知识点
2013年教育技术学一、名词解释1、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外部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向学习者传授知识,而学习者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
3、Blending Learning: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目前国际教育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
4、教学媒体:当某一媒体被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时,就被称为教学媒体或学习媒体,而媒体泛指能够承载并传递信息的任何载体或工具。
也可以被看作是实现信息从信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手段。
5、电子书包:电子书包是对学生用轻型学习终端的形象化描述,采用了传统书包的隐喻;功能上则远远超越了书包,如配以电子课本作为学习载体,辅以信息处理能力和无线通讯功能,可成为支持各种有效学习方式的个人交互式学习工具。
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7、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8、绩效技术:绩效技术首先是企业培训所关注的问题,学习型社会里,每一个组织都在进行持续不断的学习,员工在组织学习与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有着显著的区别,这个区别表现为前者有非常强的绩效驱动性。
(完整版)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考研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1、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外部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向学习者传授知识,而学习者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
3、Blending Learning: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目前国际教育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
4、教学媒体:当某一媒体被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时,就被称为教学媒体或学习媒体,而媒体泛指能够承载并传递信息的任何载体或工具。
也可以被看作是实现信息从信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手段。
5、电子书包:电子书包是对学生用轻型学习终端的形象化描述,采用了传统书包的隐喻;功能上则远远超越了书包,如配以电子课本作为学习载体,辅以信息处理能力和无线通讯功能,可成为支持各种有效学习方式的个人交互式学习工具。
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7、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8、绩效技术:绩效技术首先是企业培训所关注的问题,学习型社会里,每一个组织都在进行持续不断的学习,员工在组织学习与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有着显著的区别,这个区别表现为前者有非常强的绩效驱动性。
教育技术学名词解释
教育技术学名词解释•1、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2、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3、教育技术学: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指导下,开发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系统考虑以取得最优化教育效果的一门学科; •4、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继承了认知主义的认知结构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5、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共识:①以学习者为中心②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的学习者的主动性③学习过程同时包括两方面的建构:既包括对旧知识的改组和重构,也包括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④学习既是个别化行为,又是社会化行为,学习需要交流与合作⑤强调学习的情境性,重视教学过程对情境的创设⑥强调资源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6、电化教育: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并与传统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7、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8、AECT’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的实践;•9、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和观念等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10、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11、网络传播:是以计算机网络为物质载体进行传递或交流信息的行为和过程,是一种新的传播方式;•12、教育传播过程:是一个由教育者借助教育媒体向受教育者传递与交换教育信息的过程;•13、教育传播媒体:是传递教育教学信息的物体,是连接教育者与学习者双方的中介物,是用来传递和取得教育教学信息的工具;•14、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指用计算机帮助或代替教师执行部分或全部教学任务,传递教学信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直接为学生服务; •15、多媒体技术:指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交互式综合处理的技术;•16、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建立的比较典型,稳定的教学程序或构型;•17、问题求解:指在教学中运用计算机作为工具,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那些与实际背景较接近的问题;•18、教学游戏:计算机以游戏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产生一种带有竞争性的潜在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19、微型世界:指利用计算机系统构造一种可供学习者自主探索的学习环境;•20、案例学习:为学生提供来自实际案例的资料,在丰富的信息环境中让学生以调查员的角色去搜集资料,调查案情,进行分析和决策;•21、智能授导系统ITS:通过学生与计算机进行双向问答式对话,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模拟“家庭教师”的行为;•22、教学内容分析:指根据前述确定的教学目标,具体划分出教学内容的范围,揭示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23、多媒体素材集成工具:又称多媒体创作软件,是一种能够把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素材集成为一个交互式多媒体作品的工具软件; •24、概念图: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25、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DVR:是一个基于网络的,支持多人实时进行交互的多媒体系统;•26、全境环视技术:又称360度全景环视技术;基于图像处理的全景摄影技术,把相机环绕360度拍摄一组照片拼接成一个全景图像,用一个专用的播放软件在web浏览器上显示;•27、人工智能AI:是一门研究运算计算机模拟和延伸人脑功能的综合性学科;•28、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ICAI:是以认知科学和思维科学为理论基础,综合人工智能技术、教育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对学生实施有效教育的一门新的教育技术;•29、专家系统:在一个特定领域内,以人类专家水平去解决该领域中困难问题的计算机软件系统;•30、自然语言处理:研究使用计算机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的理论和技术; •31、视频会议:指利用视频摄像和显示设备,经过信号压缩及编程,解码处理,通过网络的传输在两个或多个地点之间实现交互式的实时音、视频通信; •32、基于Internet的资源型学习:指学生主要利用Internet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33、远程教育:是对教师和学生在时空上相对分离,教与学的行为通过各种教育技术和媒体资源实现联系,交互和整合的各类院校或社会机构组织的教育的总称;•34、远程教学:指教师与学生在非面对面的状态下,借助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方式;•35、远程学习:指学习者利用各种媒体获取教育信息资源,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的活动;•36、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三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37、虚拟学习环境VLEs:是整合计算机通信软件的功能和在线课程材料传递方法的学习管理软件系统;•38、协作学习: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39、虚拟社区:网上社区,使足够多的人在足够长的时间里带着丰富的人类情感进行公开讨论后虚拟空间中形成的个人关系网络;•40、直观教学:直观教学是通过运用真实事物标本、模型、图片等为载体传递教学信息,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其实质是一种传授观察经验的直观技术; •41、视觉教学:视觉教学强调向学生提供生动的视觉形象,使抽象概念以具体形式呈现,它与直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区别在于所用的媒体种类不同;视觉教学重视视觉教具和教材的选择应用;•42、视听教学:强调利用视听设施提供具体的学习经验,把视听教材看做教师教学的传递工具和辅助教学工具,不强调完整的教学过程;它与视觉教学并没有太大的差异;•43、戴尔经验之塔:戴尔提出的经验金字塔模型,愈上层愈抽象,愈下层愈具体;该理论认为:①教学活动以依经验的具体--抽象程度,排成一个序列;②教学活动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入抽象经验;③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具体,也能为抽象概括创造条件;④视听教学是沟通上层抽象与下层具体的利器; •44、视听传播:视听传播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分支,它主要关注如何对控制学习过程的讯息进行设计和使用;•45、程序教学:程序教学就是将教学内容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分解成若干小的学习单元,编制成教学程序,由学习者自主学习;其特点是:小的学习步骤、自定学习进度、积极反应、即时反馈等;•46、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支持学习的人、财、物、信息等,其组成要素包括:Information,Materi al,Device,People,setting,Capital•47、多媒体技术: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图文声像,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集成性、交互性、控制性是多媒体技术的三个最基本的特征;•48、超媒体:超文本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超媒体=多媒体+超文本;•49、虚拟现实VR:是由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交互式人工世界,可以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完全真实的感觉;•50、流媒体:流媒体是对多媒体信息进行“流化”处理,解决多媒体信息在窄带上的传输问题,它允许播放器及时反应而不用等待整个文件的下载,以满足实时性及无盘工作站的播放;•51、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指已经完成的发展周期的结果和由它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主要指儿童正在形成的、正在成熟和正在发展的过程,表现为儿童不能独立,但能在别人帮助下完成某一任务;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和促进尚未成熟的、处于最近发展区的心理机能;•52、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53、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原则: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②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③强调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④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⑤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教⑥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教学目标;•54、教学系统:教学系统作为系统的子范畴,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由各组成要素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媒体四要素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整体;•55、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生成的逼真的视、听、触觉一体化的虚拟环境,使用用户以自然的方式感知虚拟环境中的客体并进行体验和交互作用,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56、教学系统开发模式:教学系统开发模式是在教学系统开发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再现教学系统开发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57、课程:课程是为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制定的关于某一学科或多个学科的总体教学活动计划,其中既有活动内容的规定,又有活动时间和活动形式的规定;课程本身作为一个系统,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输入、加工过程、产出; •58、ITS:具有某一领域的学科知识和相关的教学知识、能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教学,即能根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人类教学专家进行教学活动的软件系统称为智能导师系统;•59、Agent:在软件技术中,Agent的概念是指为达到一定目标,自动执行某种系列操作的软件模式;它是为弥补ITS系统不能很好辅助学生“学”的缺陷而逐渐被教育领域所关注的一种实现智能化的新技术;60、智能超媒体教学系统:就是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超媒体的信息组织、管理方式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智能型知识或信息处理技术;•61、积件技术:积件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62、电子绩效支持系统EPSS:一种集成化的、支持特定服务的信息系统,是智能教学系统和工作平台的结合;•63、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而其核心则是创造性思维;•64、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使之适应信息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65、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演示室,是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将多媒体计算机、投影、录音、录像等现代教学媒体结合在一起而建立起来的综合教学系统;•66、网络教学系统:指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础上为开展网络多媒体教学所提供的控制系统;•67、人机工程学:人类工效学或人体工学,它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联系,为解决系统中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68、微格教学:又称微型教学,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利用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依据反馈原理和教学评价理论,分阶段系统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活动;•69、教学设计过程观:以获得优化的教学过程为目的,以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实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71、教学过程70、教学目标:指通过教学后,学习者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发生的预期的变化;•:是为实现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进程;•72、探究学习:指儿童通过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进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究世界的积极态度;•73、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成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评价标准,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活动;•74、教学媒体:记录和传递教学信息的介质;•75、教学评价:通过各种测量,系统地收集证据,从而对学生通过教学发生的行为变化予以确定;•76、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指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收集学生过程的相关数据或证据,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学习效果进行价值判断;•77、面向学习资源的评价:根据教学目标,测量和检验学习资源所具有的教育价值;•78、教学评价技术:评价者为了完成教学评价任务,收集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中的相关数据或证据,并对其进行处理和评价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79、课堂观察:是评价者根据教学评价指标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从课堂情境中直接对评价对象进行察看,以获取评价信息的方法;•80、调查:是通过预先设计的问题请有关人员进行口述和笔答,从中了解情况并获得所需要的信息;•81、面谈法:是以谈话为主要方式来了解某人、某师、某种行为或态度的一种调查方法;•82、学习档案袋:成长记录袋,用以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83、档案袋评价:指通过对档案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而进行的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84、工艺学记录:就是使用录音带、录像带、照片等电子形式对所需研究的行为事件作现场的永久性记录;•85、元方法:关于方法的方法,方法论;是指导研究的观念思想体系,包括基本的理论假设,研究的哲学取向和原则,是在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的具体“方法”逐渐积累丰富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方法本身的认识再认识,思考再思考,评价再评价;•86、教育技术元方法:教育技术学作为方法论层次的学科,寻找归纳设计、开发、管理、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理念、模式、方法、分析框架适用于教育技术研究领域思考的方法;•87、系统科学:是从现代工程科学,生物科学,物理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理论,是研究一切系统的原理、模式和规律的横断学科; •88、系统:是由若干互相作用,互相依赖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89、系统方法: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式,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90、传播:是由传播者运用适当的媒体,采用一定的形式向接受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91、网络媒体:指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的文化载体;•92、后现代课程论:是把课程作为一种多元“文本”来理解的研究范式; •93、教学系统方法:是一种系统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教与学全过程的方法;•94、教学信息:支队教育系统中各种教育活动的属性、状况、特性与功能的客观描述,是对教育本质和规律的真实反映;•95、媒体:1承载信息所使用的符号系统2存贮和加工,传递信息的实体•96、人工信息:指人类在长期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加工,产生的一种信息;•97、主题树方式:将网络信息资源按照已确定好的概念体系分门别类,逐层细化进行组织,用户通过浏览方式层层查找所需要的线索后,再连接到相应的网络信息资源;•98、题库: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某个学科题目的集合,是在数学模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育测量工具;•99、学习:广义,人类以经验的获得去适应其周围不断变化环境的过程;狭义,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过程;•100、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如何获取、选择、组织信息,复习学过的内容,将新内容与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以及如何保持和检索不同类型知识方面的策略;•101、言语信息:是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表达或陈述的事实型知识或事件信息;•102、智力技能:使学习者通过符号与自己所处环境作用及反应的能力; •103、动作技能:是一种习得的能力,以它为基础的行为表现反映在身体运动的速度、精确度、力量和连续性上;•104、态度:是影响个体对人、对物、对事的形位的复杂的内部状态,它带有情感和行为,而不需要很多知识的参与;•105、学习生成过程:是指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和爱好以及认知策略对当前环境中的感觉信息产生选择性注意,获得选择性信息并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建构该信息的意义,从而获得新知识,新经验的过程;•106、认知结构:广义,指个体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狭义,个体关于特殊知识领域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107、学习策略: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应掌握的学习规则、方法和技巧,即学生能够自觉地用来提高学习成效的谋略,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108、学习风格:指学习者身上一贯表现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109、认知风格:指学习者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 •110、教学组织形式:是围绕既定教学内容,在一定时空环境中,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111、虚拟教室:指在计算机网络上利用多媒体通讯技术构造的学习环境,允许身处异地的教师和学生相互听得着和看得见,不但可以利用实施通讯功能实现传统物理教室中所能进行的大多数教学活动,还能利用异步通讯功能实现前所未有的教学活动;•112、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使教学系统四个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113、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堆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114、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是一套用来决定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为了使学习者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115、教学理论:是人们思考教学过程所取得的成果,是人们对各种教学现象及本质所做出的能动的、系统的反映;•116、前期分析:指在教学设计过程开始的时候,先分析若干直接影响教学设计但又不属于具体设计事项的问题;•117、学习需要:指学习者在学习方面的目前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也就是学习者目前水平与期望学习者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118、教学内容:指为实现教学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培训机构有计划安排的,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119、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120、认知工具:支持和扩充使用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自主学习策略设计:指为了激发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而安排学习环境中各个元素的模式和方法,其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121、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总和;•122、教学设计自动化工具:指能辅助教学设计者和其他教学产品开发人员加快教学设计进度,教学开发进度的所有计算机工具;•123、教学设计自动化:指能够有效的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优势,为教学设计人员和其他教学产品开发人员在教学设计过程和教学开发过程中提供辅助、指导、咨询、帮助或决策的过程;•124、绩效:指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倾向和结果,是企业组织所期望的、符合总目标的业绩;•125、视觉文化:准确地解释和创造视觉信息的习得能力;•126、整合技术:把信息资源工具、情境、教学、管理等资源和功能都综合在一个系统环境中,这时所使用的开发与传送技术;•127、过程模式:在课程设计中详细说明所要学习的内容,所要采取的方法以及所遵循的标准;•128、课程开发:是教学系统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通过需求评估,以确定适当的目标,然后针对某一学科或多个学科选择适当的学习活动加以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达到目标的工作流程•129、多媒体教学软件: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表现特定教学内容和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学程序;。
教育技术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汇总及补充资料(配合教材和背诵版笔记使用)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AECT’94教育技术:美国教育与传播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and Technology)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EACE’05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的实践。
3、教育技术学(技术化教育学)相对比较科学的表述:是通过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理论和实践。
4、ATI研究:是“能力——处理——交互作用”(Aptitude Treatment Interaction)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此类研究从媒体的物理特征转移到媒体对人类学习可能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研究人的学习和教学干预之间的关系。
5、元方法:也称“关于方法的方法”,属于方法论的范畴。
是指导研究的观念思想体系,包括基本的理论假设,研究的哲学取向和原则,是在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的具体“方法”逐渐积累丰富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方法本身的认识再认识,思考再思考,评价再评价。
6、教育技术的元方法:教育技术学作为方法论层次的学科,寻找归纳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的理念、模式和方法就是教育技术的元方法。
7、系统科学:是从现代工程科学,生物科学,物理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理论,是研究一切系统的原理、模式和规律的交叉学科。
8、正反馈:如果反馈信息能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则成为正反馈,它可以使教学系统越来越偏离原来的目标,使系统发展变化。
9、负反馈:如果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反,则称为负反馈,它是使教学系统保持稳定的因素,使其表现出合乎教学目标的行为,是可控过程。
10、系统方法: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式,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教育技术学》复习重点
《教育技术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微格教学是一种以少数模拟学生(通常6—10人左右)为教学对象组成微型课堂,实习模拟教师每次利用较短时间(5—15分钟)进行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训练一两种技能(如导入技能、组织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等),并用摄录像设备记录学习者的实践过程,通过反馈评价来培养和提高学习者教学技能的方法。
2.教学资源通常又称学习资源,它是指一切可以用来促进学生学习、支持学与教全部过程的各种支持系统、学习材料和环境条件的总称。
3.概念图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有关某一主题的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表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
它可以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把头脑中的隐形知识结构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和表达。
3.表现性评价通常也称为绩效评价,它是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综合性或真实性任务时的表现来判断其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方法。
4.超文本是一种信息的组织方式,新型的信息管理技术,是收集存储&浏览离散信息,以及建立&表示信息之间关系的技术。
它以节点为单位,在节点&节点之间建立表示他们之间关系的链加以连接,构成表达特定内容的信息网络。
5.教学设计是指运用教学系统方法来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需求、设计教学方案、试行教学方案、评价施行结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教学的系统规划和决策过程。
6.相对评价通常是指在被评价对象集合总体中选取一个或若干对象作为基准,然后将其余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或者某种方法对所有评价对象进行排序等。
(绝对评价)7.Logo语言是美国麻省理丁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宝(MIT AI)于1968年在研究LISP语言基础上开发的,是一种专为青少年设计的程序设计语言。
8.搜索引擎:根据信息组织的方式可以将搜索引擎分为目录式分类搜索引擎、全文搜索引擎、智能搜索引擎等。
9.课程开发:课程开发,通常也称课程编制,是指对教育系统中与课程有关的内容、科目、活动等进行设计、选择与组织的过程或步骤。
教育技术学名词解释
1.▲建构主义: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得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2.认知主义:认为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变化。
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认为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环境只是提供潜在刺激,至于刺激是否被注意或加工,取决于学习者内部的心里结构。
3.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的相对持久变化,常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对外部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
4.认知结构:是指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结构,他们已有的全部观念内容和组织,由学生眼下能回想起来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
5.▲经验之塔理论:6.▲认知发现说7.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8.最近发展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9.▲教学设计: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10.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的双主模式:主导---主体(“学教并重”)教学法系统设计是在兼取以教为主教学法系统设计,以学为主教学系统设计两者优点的基础上提出的,因此,其理论基础也就是当代最有影响的两种“学与教”理论的结合,也就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与教”两者的结合。
11.教学系统设计自动化(Automated Instructinal Design):指能够有效地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优势为教学设计人员和其他教学产品开发人员在教学设计过程和教学开发过程中提供辅助、指导、咨询、帮助或决策的过程。
(完整版)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考研知识点
2013年教育技术学一、名词解释1、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外部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向学习者传授知识,而学习者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
3、Blending Learning: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目前国际教育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4、教学媒体:当某一媒体被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时,就被称为教学媒体或学习媒体,而媒体泛指能够承载并传递信息的任何载体或工具。
也可以被看作是实现信息从信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手段。
5、电子书包:电子书包是对学生用轻型学习终端的形象化描述,采用了传统书包的隐喻;功能上则远远超越了书包,如配以电子课本作为学习载体,辅以信息处理能力和无线通讯功能,可成为支持各种有效学习方式的个人交互式学习工具。
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7、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8、绩效技术:绩效技术首先是企业培训所关注的问题,学习型社会里,每一个组织都在进行持续不断的学习,员工在组织学习与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有着显著的区别,这个区别表现为前者有非常强的绩效驱动性。
教育技术学期末考试资料完美整理
教育技术学考试范围一、名词解释1. 远程教育远程教育即远距离教育,指学习者在时间和空间上与教师处于分离状态,利用媒体进行有组织的系统学习的教育方式。
2. 教育技术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1994年对教育技术定义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3. 专题学习网站(P162)专题学习网站是指在互联网络环境下,围绕某门课程与多门课程密切相关的某一项或多项学习专题进行较为广泛深入研究的资源学习型网站。
它通常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组成部分:1.结构化知识展示。
2.扩展性学习资源。
3.网上协商讨论空间。
4.网上自我评价系统。
4. 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可以理解为学习者学习发生的地点和空间及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的各种支持条件,也可以抽象地理解为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即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
5. 超文本和超媒体“超文本”是用超链接的方法,将各种不同空间的文字信息组织在一起的网状文本,是由若干信息结点和表示信息节点之间相关性的链构成的一个具有一定逻辑结构和语义关系的非线性网络。
“超媒体”是超级媒体的缩写。
超媒体是一种采用非线性网状结构对块状多媒体信息(包括文本、图像、视频等)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技术。
简单地说:超媒体=超文本+多媒体。
超媒体在本质上和超文本是一样的,只不过超文本技术在诞生的初期管理的对象是纯文本,所以叫做超文本。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兴起和发展,超文本技术的管理对象从纯文本扩展到多媒体,为强调管理对象的变化,就产生了超媒体这个词。
6. 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
微格教学创始人之一,美国教育学博士德瓦埃.特.爱伦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
微格教学实际上是提供一个练习环境,使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得以精简,并能使练习者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
《教育技术学》知识点何克抗、李文光版
《教育技术学》知识点何克抗、李文光版第一篇:《教育技术学》知识点何克抗、李文光版1、先行组织者(《教学系统设计》P132)所谓先行组织者是指安排在学习任务之前呈示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他比学习任务具有更高一层的抽象性和包容性。
提供先行组织者的目的就在于用先前学过的材料去解释、整合和联系当前学习任务中的材料(并帮助学习者区分新材料和以前学过的材料)。
可以是比较性的,也可以是讲解性的。
2、学习资源教学资源(《教育技术学》P74):指的是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支持教与学的所有资源,即一切可以被师生开发和利用的、在教与学过程中使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
.(貌似蒋XX说学习资源就是教学资源)学习资源是指在教学系统和学习系统所创建得到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显现的或潜隐的条件。
可用于学习的一切资源3、掌握学习(《教学系统设计》P134)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的一种旨在把教学过程与学生的个别需要和学习特征结合起来、让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所教内容并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
4、教学系统开发(《教育技术学》P186)教学系统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的核心内容,是连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
在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把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及教学过程)联系起来,而且还要把这两种理论和教学资源的开发过程联系起来;与后一个环节相关的全部过程就称之为教学系统开发。
教学系统开发通畅包含“分析、设计、开发、实践和维护”等五个阶段。
5、学习媒体也称为教学媒体(《教育技术学》P80——P86)按媒体的表达方式分类:口语媒体、印刷媒体、电子媒体按媒体作用的感官和信息的流向分类: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交互多媒体特性:恩定性(固定性)、传播性(扩散性)、重复性、组合性、工具性、独立性。
△几种常用教学媒体特性比较(《教育技术学》P84)选择依据:依据学习者(教学对象)的特征、依据教学(学习)任务、依据客观条件、依据媒体特点与教学功能6、教育资源(《教育技术学》P74)教学资源指的是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支持教与学的所有资源,即一切可以被师生开发和利用的,在教与学过程中使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包括各种学习材料,媒体设备,教学环境以及人力资源等。
教育技术学名词解释
《教育技术学》[名词解释]∙1、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
∙2、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3、教育技术学: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指导下,开发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系统考虑以取得最优化教育效果的一门学科。
∙4、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继承了认知主义的认知结构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5、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共识:①以学习者为中心②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的学习者的主动性③学习过程同时包括两方面的建构:既包括对旧知识的改组和重构,也包括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④学习既是个别化行为,又是社会化行为,学习需要交流与合作⑤强调学习的情境性,重视教学过程对情境的创设⑥强调资源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6、电化教育: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并与传统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
∙7、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8、AECT’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的实践。
∙9、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和观念等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10、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教育技术学名词解释
第一讲:技术----技术是科学和其他有组织的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现实任务的系统运用,包括物质技术和智能技术。
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特征是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其特征主要表现为:数字化、网络化、大容量、高宽带。
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信息化教育: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形态。
教育信息化: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
视觉教育:利用视觉教材作为辅助,是学习活动更加具体化,主张在学校课程中组合运用各种视觉教材,将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化的呈现。
视听教育:指的是依据教育理论,运用多种媒体,充分发挥视听感官的功能,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活动。
视听传播:由仅仅重视教具教材的使用,转为充分关注教学信息怎样从发送(教师等),经由各种渠道(媒体等),传递到接受者(学生)的整个传播过程。
直观教具:(来自百度百科)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感知材料的实物、模型、图表等教学用具。
终身教育:有五个层面的意义时间---学习是持续一生的活动,从一个人的出生开始到生命的终了。
形式---学习的渠道和方式是多元的、弹性的,学习场所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社团、工作场所等,学习方式面对面的讲授,传播媒体与电脑通讯网络等。
学习方式---强调学习的自主精神;学习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一个人不但要为个人的学习负大部分责任,且要知道如何学习。
学习结果---是个人获得现代生活中必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最终目标是促进个体的自我实现,亦即学习内容无所不包,是一种全人发展的教育。
学习是一项权利而不是特权。
学习化社会: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社会。
终身学习的基本内涵和外延有三方面:一是学习化社会是终身学习的前提,亦即社会必须为人们的终身学习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机会;二是这种学习持续人的一生;三是必须打破某种教育机构垄断教育的局面,实现社会处处是教育的学习化情景。
教育技术学导论名词解释
教育技术学导论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multimediamultimedia即多媒体。
采用计算机交互式综合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处置多种则表示媒体——数字、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并使多种信息创建逻辑相连接,内置一个可视化系统。
课件是实现和支持特定课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及配套的教学资料。
rmationliteracy即信息素养。
指教育者和学习者在信息化教育时代必须具有的基本的信息技能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即media。
是信息的载体和传递信息的工具。
严格把关人即为gatekeeper。
“严格把关人”一词最早由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卢因于1947年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明确提出。
卢因指出:信息的传播网络中布满叻严格把关人,这些严格把关人负责管理严格把关过滤器信息的出入流通,只有合乎群体规范或严格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就可以步入传播的渠道。
即为,“严格把关人”就是对信息展开过滤器与加工的人,而对信息展开的过滤器与加工就是“严格把关”。
6.e-learning即为数字化自学。
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媒体展开自学。
7.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教学系统的效能进行测定和价值判断的一系列活动。
8.教学系统设计isd,也称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调查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并试行、评价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9.自学资源所指在自学过程中可以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包含提振教学过程的各类软件资料和硬件系统。
广义上也包含一切可以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人、财、物、信息等。
10.多媒体技术就是指用计算机为核心,可视化地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并使这些信息创建逻辑相连接,以协同则表示出以多样和繁杂的信息。
1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一流的教育理论和思想的指导下,在学科课程的教育教学设计与实行中,导入多媒体信息资源与技术,并使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去推动教学方式的显然发生改变。
教育技术学导论之名词解释
一、教育技术定义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其英文原文为: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development,utilization,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英文原文: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 using, 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e sources.二、视觉教育视觉教学强调向学生提供生动的视觉形象,使抽象概念以具体形式呈现,它与直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区别在于所用的媒体种类不同。
视觉教学重视视觉教具和教材的选择应用。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程序教学原理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是以认知科学和思维科学为理论基础,综合人工智能技术、教育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对学生实施有效教育的一门新的教育技术。
指用计算机帮助或代替教师执行部分或全部教学任务,传递教学信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直接为学生服务。
四、远程教育学习者与教师在地点上的分离;实施有组织的教学项目;应用远程传播媒体系统;有双向交流的通道。
远程教学既是集体教学又是个别化教学的一种形式。
是对教师和学生在时空上相对分离,教与学的行为通过各种教育技术和媒体资源实现联系,交互和整合的各类院校或社会机构组织的教育的总称。
教育技术学名词解释
教育技术学名词解释
嘿,咱今天就来聊聊教育技术学这些名词哈!啥是教育技术学呀?
这就像是给教育这个大舞台安上了高科技的翅膀!比如说,多媒体教学,这就好比是一场精彩的魔术表演,把那些枯燥的知识变得超级有趣!咱上学那会,要是有这么酷炫的多媒体教学,那得多带劲啊!
(就像以前只能看黑白电视,现在有了高清大彩电一样。
)还有教学设计呢,这可太重要啦!就像是给做菜定个完美的菜谱,
得考虑各种食材的搭配、火候的掌握。
(要是胡乱搞一通,那做出来
的菜能好吃吗?同理,没有好的教学设计,学习效果能好吗?)老师
得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才能让学生学得开心又有效。
再说说教育信息资源,这就如同一个超级大宝藏!里面啥宝贝都有,各种知识、资料应有尽有。
(想象一下,你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随
手就能捞到你想要的宝贝,多爽啊!)
教育技术学里还有好多其他的名词呢,像远程教育,那就是让学习
不受时空限制,哪怕你在天涯海角,也能和优秀的老师学习。
(这多
牛啊,不用千里迢迢跑去学校啦!)还有教育评价,就像给学生和教
学质量打分一样,能让我们清楚地知道学得咋样,教得咋样。
教育技术学的这些名词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它们真的在改变着我们
的教育方式和学习体验呀!它们让学习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高效有趣。
咱可得好好了解了解,说不定哪天就能用上,让自己的学习或者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呢!。
教育技术学
2012级生科专业教育技术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教育技术(AECT1994):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
教学是教育领域的中心工作,教学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学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
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
3.教育传播: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它的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种人才。
4.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是专指于电脑程序中处理图形、图像、影音、声讯、动画等的电脑应用技术。
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6.教学媒体:以传递教学信息为最终目的的媒体被称为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用于教学信息从信息源到学习者之间的传递,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
7.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 简称ID):又称教学系统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
它即具有设计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分析设计,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和“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AECT’94教育技术:美国教育与传播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and Technology)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EACE’05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的实践。
3、教育技术学(技术化教育学)相对比较科学的表述:是通过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理论和实践。
4、ATI研究:是“能力——处理——交互作用”(Aptitude Treatment Interaction)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此类研究从媒体的物理特征转移到媒体对人类学习可能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研究人的学习和教学干预之间的关系。
5、元方法:也称“关于方法的方法”,属于方法论的范畴。
是指导研究的观念思想体系,包括基本的理论假设,研究的哲学取向和原则,是在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的具体“方法”逐渐积累丰富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方法本身的认识再认识,思考再思考,评价再评价。
6、教育技术的元方法:教育技术学作为方法论层次的学科,寻找归纳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的理念、模式和方法就是教育技术的元方法。
7、系统科学:是从现代工程科学,生物科学,物理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理论,是研究一切系统的原理、模式和规律的交叉学科。
8、正反馈:如果反馈信息能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则成为正反馈,它可以使教学系统越来越偏离原来的目标,使系统发展变化。
9、负反馈:如果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反,则称为负反馈,它是使教学系统保持稳定的因素,使其表现出合乎教学目标的行为,是可控过程。
10、系统方法: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式,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11、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和观念等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12、谐振律:指教师传递信息的“信息源频率”和学生接收信息的“固有频率”相互接近,二者在信息的交流与传递方面产生共鸣。
13、技术:人类在生产活动、社会发展和科学实验过程中形成的,是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认识、调控和改造的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
14、直观教学:是通过运用真实事物标本、模型、图片等为载体传递教学信息,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
其实质是一种传授观察经验的直观技术。
15、视听传播: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分支,它主要关注如何对控制学习过程的讯息进行设计和使用。
它的任务是对用于学习过程以达到教学目的的图像讯息和非表象讯息的特征进行研究;在教育环境中,利用人员和设备将讯息结构化、系统化。
它的实际目标是:有效使用每一种传播方法和媒体,以开发学习者的全部潜能。
16、个别化教学:是一种适合各个学习者的不同需要和特点的教学。
17、程序教学:将教学内容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分解成若干小的学习单元,编制成教学程序,由学习者自主学习。
其特点是:小的学习步骤、自定学习进度、积极反应、即时反馈等。
18、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指用计算机帮助或代替教师执行部分或全部教学任务,传递教学信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直接为学生服务。
19、教学系统方法:是一种系统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教与学过程的方法。
20、混合学习:Blending Learning 即各种学习方式的结合,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1、Web Quest:类似于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是鼓励学生围绕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实际问题进行自主研究,自主发现;是一种基于解决问题的学习,基于写作交流的学习,基于资源共享的学习,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强调的是跨学科的学习,且主要是课外活动。
22、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强调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以实现能支持自主探究、多重交互、情境创设、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课堂的教学结构发生根本变化,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23、教学资源:是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支持教与学的所有资源。
即一切可以被师生开发和利用的、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包括各种教学材料、媒体设备、教学环境以及人力资源等。
24、硬件:指在教学过程中所需的机器、设备和场所等具体设施。
25、软件:各种媒体化的教学材料和支持教学活动的工具性软件。
26、潜件:指各种观念、方法、理论体系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
27、非人力资源:指由教育信息、教学媒体和教学场所共同构成的学习资源。
28、媒体:Media 指信息的载体和加工、传递信息的工具,两层含义:一是承载信息所使用的符号系统,二是存贮和加工、传递信息的实体,如书本、挂图、影片、计算机系统等。
29、电子媒体:用电子信号来记载和传递信息的媒体,有模拟信号(广播、电影、电视)和数字信号(计算机、因特网)之分。
30、交互多媒体:指使用多种感官并有人机交互功能的媒体,如多媒体计算机、因特网等。
31、多媒体: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中在一起,把语音信号、图像信号通过模数转换成统一的数字信号,再由计算机对它们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还可以查询、检索。
32、超文本:Hyper text 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特点,非线性的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
不仅指具有非线性结构的纯文本,还包括图形、图像、表格等静态的非文字信息对象。
33、超媒体:即在超文本的基础上增加了动态的“时变媒体”,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超媒体=多媒体+超文本。
34、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生成的逼真的视、听、触觉一体化的虚拟环境,使用用户以自然的方式感知虚拟环境中的客体并进行体验和交互作用,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35、流媒体:Streaming Media Technology是对多媒体信息进行“流化”处理,是为了解决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中低宽带网络上多媒体信息的传输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网络新技术。
采用流媒体技术能够低比特率接入Internet方式下的宽带瓶颈,克服文件下载传输方式的不足,实现多媒体信息在Internet上的流式传输。
它允许播放器及时反应而不用等待整个文件的下载,以满足实时性及无盘工作站的播放。
36、学习:广义,人类以经验的获得去适应其周围不断变化环境的过程。
狭义,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37、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如何获取、选择、组织信息,复习学过的内容,将新内容与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以及如何保持和检索不同类型知识方面的策略。
可用于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行为的修正和调节。
38、同化:指认知主体能将对新信息建构的意义结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使原有认知结构在数量上得到扩充。
39、顺应:在认知主体的原有认知结构不能同化新信息意义的情况下,引发结构的改变和重组,从而使原有认知结构在性质上有所拓展。
40、教学过程:是教学系统运动变化的过程,也就是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
一般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特殊认识过程,是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一个过程,教学过程表现为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双边活动。
41、教学测量与评价:是在教学实施阶段的最后,通过语音和非语言的一系列操作活动,实现教学反馈,以评价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和确切性。
42、教学组织形式:指围绕既定教学内容,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和程序。
归纳起来大致分三类:集体授课、个别化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
43、协作学习:指学生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一起经历学习过程并共同进取得一切相关行为。
44、小组协作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可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有利于因材施教;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机会,兼容了班级上课与个别教学的优点。
45、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使教学系统四个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
46、教学模式: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的稳定组合。
任何教学结构都要通过某种教学模式才能实现。
47、教学策略和方法:包括一切可以用来改善教学的谋略和措施。
有宏观和微观的区别。
48、行为主义: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外部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外部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
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部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向学习者传授知识,学习者的任务则是消化和吸收。
49、认知主义:可以概括为认知结构论和信息加工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的有选择性地信息加工过程,教师的任务是设法激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然后再将当前的教学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有机的联系起来。
50、建构主义:继承了认知主义的认知结构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51、后现代课程观:是把课程作为一种多元“文本”来理解的范式,它与建构主义理论密切相关,它所构想的课程设计应遵循四个原则:课程应具有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
52、系统:是由相互关联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它具有三方面的特征:稳定的结构、确定的功能、系统的规则。
53、教学系统:Instructional System教学系统作为系统的子范畴,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由各组成要素(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媒体四要素)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整体。
54、教学系统设计:ISD(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计划说、技术说、方法说、过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