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加罗的婚礼》赏析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赏析
第三幕:伯爵家的大客厅里
伯爵在大厅中踱来踱去,他觉得所有的事情都很奇怪。 苏姗娜来了,他对苏珊娜说:“别再想着和费加罗结婚了,他必须娶马尔切 琳娜,这是不可挽回的事实。苏姗娜很伤心,伯爵趁机引诱她,说自己很爱她, 请她在晚上到花园里和他幽会。这个建议正中苏珊娜的下怀,苏珊娜答应了, 伯爵不知是计非常高兴地离开了客厅。 这时费加罗上场,苏珊娜急忙告诉他说,她已完全掌握了主人,因此官司一 定会赢。说完苏姗娜走了。没想到这些话竟被伯爵听见,他唱出庄严的快板咏 叹调:“我失去幸福,而由男仆获得它,怎么可能有这种事情……”。 费加罗、 马尔切琳娜、医生巴尔托洛、还请来法官古兹曼一齐走进客厅。他们坐下来后, 一场紧张的讯问开始了。法官古兹曼问马尔切琳娜:是要钱,还是要人? 马尔切 琳娜说,她要人,她要费加罗娶她为妻。这件事儿看上去好像是没商量,可是 不知怎么的,竟然调查出了人们意想不到的结果:原来马尔切琳娜是费加罗的 母亲,巴尔托洛是他的父亲,三个人热烈拥抱。庆祝一家人的重逢。伯爵与法 官则目瞪口呆,而晚来了一步的苏姗娜听到这个消息后高兴地说:主人再弄什 么手段我都不怕了!一首妙趣横生的六重唱后,伯爵与法官下场。 再次上场的是伯爵和园丁安东尼奥,安东尼奥唠唠叨叨地告状说,那个讨厌 的凯鲁比诺还没有去从军,他在女儿巴巴里娜的房间里发现了他的帽子。并说 他扮装成女人在这里厮混。伯爵愈听愈气,说一定要抓住他,这两个人也下场 了。 罗西娜与苏珊娜上场,她们站在伯爵看不到的地方,商量怎样去进行今夜 的新计谋。罗西娜很忧伤:不得不和女仆一道来捉弄自己的丈夫,这实在是令 人难堪。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为了能让丈夫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她宁愿这样 去做。信写好了,罗西娜从头发上摘下一根发卡让苏姗娜别在便条上,并让她 写上“若同意约会,请把发卡还给我”这一行字。她们听得有人来,便将信藏 在苏珊娜的怀中。
浅谈莫扎特作品《费加罗的婚礼》
浅谈莫扎特作品《费加罗的婚礼》摘要:被誉为“音乐神童”的莫扎特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为人类留下了极其宝贵而丰富的音乐遗产,创作体裁涵盖几乎所有的音乐作品门类。
歌剧是莫扎特最重要的创作领域,在他不足36岁的生命中有25年在从事歌剧创作,共创作了22部。
本文以其着名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探析,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欣赏《费加罗的婚礼》。
论文关键词:莫扎特;歌剧;序曲;重唱;咏叹调《费加罗的婚礼》(Le Nozze di Figaro)创作于1785—1786年间,是欧洲音乐天才莫扎特最杰出的三部歌剧中的一部喜歌剧,是根据法国戏剧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改编而成的四幕歌剧。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是古典乐派最典型的作曲家,与海顿、贝多芬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作曲家。
音乐大师莫扎特的一生是短暂而艰辛的,但也是勤奋而多产的,就在他不足36岁的一生里,为人类留下了极其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歌剧就有22部,以《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最为着名。
在这其中《费加罗的婚礼》是近年来最被中国大众所熟悉、喜爱的。
这部歌剧在音乐创作、社会思想以及很多方面具有突出的意义,也有人把它称为是欣赏莫扎特歌剧的入门之作。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莫扎特的着名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进行了探析,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部歌剧,以便能欣赏精彩的音乐和绝妙的唱法。
一、莫扎特简介莫扎特全名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出生在奥地利萨尔斯堡的一个宫廷乐师之家,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终年36岁。
莫扎特从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他4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5岁开始作曲,6岁时和姐姐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巴黎、米兰、普雷斯堡等很多地方作了一次试验性的巡回演出,这次演出让莫扎特名声大噪,甚至被请进维也纳的皇宫,为皇帝做表演。
这位音乐神童有着惊人的的创作速度,和辉煌的艺术成就,称他是天才一点也不为过。
浅析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舌
二
耋 螽
氛开始主题引人入胜,序曲本身是一首完整的交响性很强的作 作者简介:娄新艺,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万方数据
浅析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娄新艺 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广东,广州,510500 华章 HUAZHANG 2011(5)
本文链接:/Periodical_huaz201105059.aspx
浅析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娄新艺 (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广东广州510500)
【摘要】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最著名的歌剧之一。简单的剧情,幽默诙谐的音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光明战胜黑暗,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赋予了这部歌剧中人物以深刻的思想。 [关键词]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J605 ^ 1009—5489(2们1)05—∞64-01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莫扎特(1756_1791),奥地利人,是一位富有个性和才华的作 曲家,幼年的莫扎特就显露出超常的音乐天赋,六岁开始就跟随 父亲在欧洲各地旅行演出,并以神童之誉名扬全欧。少年时的旅 行演出,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莫扎特的创作几乎涉及了音乐的所有领域交响曲、歌剧、钢 琴及各种乐器的协奏曲、奏鸣曲、各种组合形式的室内乐和独唱、 重唱等。 莫扎特最重要的成就当推歌剧,他继承了格鲁克歌剧改革 的思想,但又不同于他的改革,莫扎特的歌剧产生了一些重要的 美学思想,他主张“诗必须服从音乐”,他的歌剧具有强烈的音乐 感染力,旋律优美,流畅,自然而深情,宣叙调也富有歌唱性,不 同类型的音乐,将各种人物形象、性格塑造的鲜明而生动,重唱 形式被莫扎特作为安排戏剧性冲突和高潮的重要手段,序曲简 练、个性化,在音乐的性质上与全剧有了更多的内在联系,其次, 莫扎特的歌剧有着自己的特色和民族气质。 歌剧在莫扎特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少年时代起,莫 扎特就开始了歌剧创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年,歌剧一直是他创 作的主要领域之一,他的歌剧创作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一时期 基本是创作意大利的正歌剧,后一时期,在维也纳的十年,他的 歌剧创作达到了顶峰,主要是四部:《费加罗的婚礼》、《后宫诱 逃》、《唐・璜》、《魔笛》,其中《后宫诱逃》和《魔笛》是用德语写的, 是属于德国歌唱剧体裁的,《费加罗的婚礼》是用意大利喜歌剧 体裁写的,对于意大利喜歌剧这种形式,莫扎特写起来得心应手, 他少年时代几次去意大利访问和学习,对他的歌剧写作技巧和 领悟力大有帮助。 《费加罗的婚礼》歌剧脚本是意大利作家达・彭特根据法国 剧作家博马舍的原作改编的,四幕二十八曲,1786年首演于维也 纳布尔格剧院,是莫扎特创作歌剧中的巅峰,博马舍写的这个话 剧带有一定的政治倾向,因为当时正值法国大革命的前夕,阶级 对立意识非常的强烈,使王室直觉到此剧是在嘲弄一切被视为 神圣的事物,因此这两部剧在法国上演都经历了曲折,这部歌剧 的剧情大概如下:伯爵的仆人费加罗将与伯爵夫人的侍女苏珊 娜结婚,而好色的伯爵对自己的夫人早已厌倦,此时也正垂涎于 苏珊娜,为了保卫自己的婚姻幸福,这对年轻人想尽办法与主人 周旋,伯爵夫人也盼望丈.夫回到她的身边,因此她与两个年轻人 串通一气,设下圈套,苏珊娜给伯爵写信,约他在晚上去后花园 见面,然后由伯爵夫人穿着女仆的衣服,来到约会地点,伯爵欣 喜若狂,对着“苏珊娜”大献殷勤,这个时候突然灯火通明,夫人 卸下伪装,伯爵义惊又羞,不得不向夫人下跪求饶,夫人宽恕了 他,费加罗和苏珊娜举行了婚礼,一切皆大欢喜。 在《费加罗的婚礼》中,音乐居于重要的地位,这部歌剧的音 乐语言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这种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通俗性 和个性化,音乐表达也有比较明显的世俗化,在剧中对拈花惹草 的伯爵讽刺.对高贵温柔的伯爵夫人同情与赞美,费加罗的机智, 苏珊娜的活泼,还有其他人物以及群众场面,都被莫扎特用准确 的音乐语言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序曲是以机智,幽默和紧张的气
《费加罗的婚礼》赏析
费加罗的婚礼一.作品背景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最先接触的散步歌剧中的一部喜歌剧,完成于1789年,意大利语脚本由洛伦佐·达·彭特根据法国戏剧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改编而成;博马舍的话剧以幽默讽刺的笔法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第三等级”地位的上升,歌颂人民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创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时的莫扎特也已从萨尔兹堡大主教的樊笼中解脱了出来,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创作激情;莫扎特的歌剧保留了原作的戏剧宗旨,在作品中对伯爵妄图恢复农奴制的作法加以挞伐,表达了对自由思想的歌颂;博马舍是18世纪后半叶法国最重要的剧作家;博马舍喜剧的出现意味着古典主义喜剧向资产阶级喜剧的过渡完成;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产阶级意识到戏剧作为宣传手段在革命中的作用,提出“戏剧应该教育民众”的口号;革命派还有意建立人民剧院;1791年1月31日,立宪议会公布取消王室的戏剧审查制度,答应演出自由;本年内有数十家剧院呈请开业,其中的共和国剧院以专门演出支持革命的新剧目而闻名;这时期创作了大批配合或直接宣传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悲剧和时事剧;资产阶级革命使演员终于获得了公民权,彻底结束了过去受歧视被欺侮的悲惨处境;成立了保护剧作者合法权益的剧作家协会;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是他在十八世纪三十年代创作了总称为"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于1784年4月27日在巴黎法兰西剧院首演,其时法国正处于大革命的前夕,这部喜剧对揭露和讽刺封建贵族起了很大的作用;虽然这部喜剧在整个欧洲都获得好评,但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却禁止在维也纳上演这一剧目;莫扎特所请的脚本作家洛伦佐·达·彭特是当时的宫廷诗人,由于他多次出面争取,最终皇帝于第二年为了缓和国内的一些冲击而口头批准改编后的歌剧可以上演;莫扎特用了一年时间谱曲,他在创作这部歌剧时保留了原作的基本思想,那愚蠢而又放荡的贵族老爷同获得胜利的聪明仆人之间的鲜明对照即为整个剧情发展和音乐描写的基础;1786年,费加罗的婚礼于维也纳奥地利国家剧院首演;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众多歌剧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部,是莫扎特歌剧中的颠峰之作,也是我国乐迷最为熟悉的一部,创作于1786年的这部歌剧,是欣赏莫扎特歌剧的入门之作;同时,在他的整个西方音乐长河中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及影响;它是欧洲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也从侧面反映了莫扎特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他生活的写照;首先从其原著来看,这部由博马舍所些的戏剧虽然是以西班牙为故事背景,但它确讽刺了当时的法国封建阶层,法国国王在观看完这部戏剧之后说“戏剧上演产生的影响将会导致拆除巴士底狱”;戏剧曾遭到禁演;而莫扎特所在的国家奥地利当时正处于国王约瑟夫二世的统治之下,虽然政治比较开明,但是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并且不可调和;当时的启蒙主义对资产阶级产生了深刻影响,他们的意识觉醒了,要求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期望社会能够达到启蒙思想家宣扬的“平等、自由”;莫扎特在当时刚刚离开萨尔斯堡脱离大主教的钳制,摆脱屈辱的生活获得了作为一个作曲家的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作为一个第三等级的公民和之前类似的生活经历,他必然会对这样一部下层人民战胜上层贵族的,充满政治讽刺意味的作品感兴趣;在这部歌剧中他发挥了自己的艺术个性,倾注了自己对歌剧这种艺术体裁的热爱,运用意大利喜歌剧的形式,并且大力发展了重唱的艺术形式,达到音乐与戏剧的高度融合,铸就了这部不朽的作品,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费加罗的婚礼至今仍是各大歌剧院上演次数最为频繁的歌剧之一,有如天籁的歌声和错综复杂的男女人物关系,宛如角力般、层出不穷的小计谋和角色错乱的对白,至今仍是许多观众念念不忘的经典;让人眼花缭乱的进行速度,带出男女之间你来我往的情境、种种约定承诺造成的混乱情形、还有谁对谁唱情歌、谁看谁却不是谁的有趣故事;随着近代舞台的技术进步,每一次观赏此剧时都有全新的体会;二,作品音乐分析:歌剧主要是描写伯爵的男仆理发师费加罗与伯爵夫人的女仆苏珊娜的纯洁爱情,作者通过喜剧性的爱情故事,深刻、尖锐地提出了反对封建制度的社会问题;在剧中,普通平民以机智、勇敢和胜利的姿态出现在舞台上,而对封建贵族的虚伪、堕落则进行了无情的讽刺、揭露,这部歌剧当时受到了非常热烈的欢迎,也遭到宫廷贵族的不满和禁演;莫扎特在创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广泛吸收了意大利谐歌剧、德奥歌唱剧、法国喜歌剧和英国民谣歌剧等诸多因素,注重宣叙调与咏叹调的组合与布局,并把重唱作为喜歌剧中戏剧冲突曲重头戏,推动剧情发展,揭示矛盾冲突;莫扎特在这部歌剧中赋予人物以深刻的思想;在淳朴与自然中寻求情感的表现;1,序曲费加罗的婚礼序曲采用交响乐的手法,言简意赅地体现了这部喜剧所特有的轻松而无节制的欢乐,以及进展神速的节奏,这段充满生活动力而且效果辉煌的音乐本身具有相当完整而独立的特点,因此它可以脱离歌剧而单独演奏,成为音乐会上深受欢迎的传统曲目之一;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序曲的主题音乐与歌剧中的音乐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在风格上和情绪上与歌剧的内容是一脉相承的;这首序曲是一首妙趣横生的作品,它概括了普通平民的性格特征,烘托了喜剧中胜利的欢乐气氛;从中不难看出费加罗机警、幽默的形象和苏珊娜聪慧、美丽的倩影;序曲采用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结构;呈示部的主部由两个主题构成:第一个主题是稍快急速、性格爽朗的音流;第二个主题为急板,像是明快、雄健的号声,体现出抒情喜剧的风格;连接部出现活泼跳跃的节奏和弦,将热烈的情绪推进了一步;副部也有两个主题,用属调写成;第一主题富有朝气,有一反复出现的音型,象征费加罗不屈不挠争取爱情的性格;第二主题使费加罗勇于斗争的性格表现得更加突出;结束部旋律优美、细腻,富于歌唱性,刻画了少女苏珊娜的形象;经过一个短小的连接句,音乐进入再现部,副部的主题在主调上出现,全曲充满了热烈气氛,表现了费加罗战胜封建势力,获得婚姻自由的欢乐情绪;2、G大调弦乐小夜曲op.525莫扎特一生共写了十三首小夜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787年8月创作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这是一部轻快的乐曲,充满了淳朴、真挚的感情;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及倍大提琴演奏;由于它是莫扎特全部小夜曲中唯一用弦乐演奏的,所以被称作弦乐小夜曲或G大调弦乐小夜曲;它堪称18世纪器乐小夜曲的典范;这部作品共有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结构,具有进行曲风格;开始四小节的前奏为号角特征的引子乐句;音调明朗有力,充满信心;呈示部的主部主题清新、流畅,情绪饱满,颤音的出现更显得生机勃勃;副部主题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题节奏鲜明,连奏、断奏音型交替出现;第二部分是连续反复的颤音和断奏,幽默而轻巧,蕴含一种自得其乐的情绪;展开部非常短小,主要以引子乐句和副部主题的第二部分音型展开;再现部按奏鸣曲式原则,副部主题的调性由属调转为主调,其它基本是呈示部的再现,最后是短小精悍的尾声;整个乐章节奏明快,旋律生动、简洁利落和富有推动力;第二乐章:行板,是一首抒情的浪漫曲,具有回旋曲式的特征;主题淳朴、抒情、典雅、宽广;第一插部旋律富于流动性,轻歌曼舞;第二插部跳音与连奏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三插部是全曲中唯一小调性的主题,它运用一个回音音型,连续不断地出现于小提琴与大提琴对答之中,形成高音部与低音部的对比,增加了乐曲的戏剧性;最后,整个乐章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第三乐章:短小、精致的小步舞曲,复三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主题由明快、有力和抒情、流畅两种富于对比性的旋律构成,带有舞曲风格;第二部分旋律甜美柔和,具有歌唱性;也由两种对比性旋律构成;第三部分反复第一部分的主题后,结束全乐章第四乐章:快板,回旋奏鸣曲式结构;呈示部含有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一首威尼斯流行歌曲,旋律活泼轻快,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和生命的光辉,这一主题在本乐章中重复五次,但调性每次有变化;第二主题优美、纤巧、生动,与第一乐章副部主题的第二部分近似,具有舞曲的风格;展开部是以主部主题为基础的调性变化与发展;再现部以副部主题在前、主部主题在后,倒置出现,从而加强了回旋曲特有的热烈情绪;G大调弦乐小夜曲在欢快、明朗、兴高采烈的气氛中结束;3、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op.219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共有六首;他的前五首小提琴协奏曲都是在1775年的几个月时间内写成;第五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1775年12月;当时,年方十九的莫扎特在萨尔茨堡任宫廷乐师,但无论是创作速度还是艺术上的成熟都令人赞叹不已;这五首小提琴协奏曲风格典雅,旋律优美,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莫扎特在确立古典协奏曲的体裁方面有较大贡献,他的协奏曲采用三个乐章快---慢---快的对比形式;并确定了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的主题对比原则:即第一乐章一般都有两个呈示部,第一个由乐队陈述基本主题,第二个则由独奏乐器展示,并强调独奏乐器的作用,充分发挥其技巧性;第五小提琴协奏曲以其结构之独特为人们所熟悉;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乐队在乐章开始时全奏出一个强有力的和弦,给音乐以推动;接着,在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的颤音背景上,第一小提琴以明亮的音响奏出引子的主题,它是这个乐章第一主题的雏形;经过一段连接,流畅地进入第二主题,这个主题典雅、轻巧;接着,独奏小提琴奏出一段缓慢、富于表情的咏唱,这是第二呈示部的引子,紧接着是主部主题的出现,这时由独奏小提琴奏出的一段坚定有力、生气勃勃的旋律,给人们的感觉是这一乐章的音乐这时才真正开始;连接部和副部都显示出了独奏小提琴与乐队之间的对比,富于装饰性;简短的展开部形象柔和抒情,再现部把前面的主题一一再现;乐章结束之前,出现了独奏小提琴辉煌的华彩乐段,它既快速明亮又柔和细腻;第二乐章:慢板,三部曲式在这个乐章里,莫扎特表达了细腻而多样的内心体验,反映了这个时代的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渴望,第一部分主题是抒情、委婉的;副部的旋律在力度上与主部产生对比;展开部和再现部中,几个主题加以展开和再现,最后出现简短的华彩乐段,安静地结束第二乐章;第三乐章:回旋曲,小步舞曲速度乐章开始由独奏小提琴奏出主题,这是一个典雅而柔和的旋律,典型的小步舞曲节奏,构成了一幅宫廷舞蹈的场面;这个主题时而由乐队,时而由小提琴奏出,但每一次出现都有新的装饰,丰富了主题的发展;中间的插部是18世纪流行的所谓“土耳其音乐”的段落,二拍子,快板速度,是莫扎特采用的那种异国情调的范例之一;由五支节奏活泼、情绪欢快的旋律构成的间奏乐段的主题,是匈牙利的舞蹈音乐,刻画了民间生活;乐章结尾经过小提琴的华彩乐段和小步舞曲的主题再现,把“罗可可”风格装饰的、轻盈美妙的旋律,又展示在听众面前;三:作品风格: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歌剧中的一部杰作,也是他后期创作的几部经典剧作之一;在这部歌剧中,音乐语言具有了新的通俗性与个性化的特点,以音乐对人物进行了惟妙惟肖的刻画,剧中每个主要人物都有他自己的咏叹调或抒情小曲,重唱也是该作品中的一个闪光点;本文对该作品中的音乐特点及突破进行了综合的分析,从音乐欣赏,音乐美学方面出发,将该剧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使艺术爱好者能够深刻的认识歌剧的美;1,剧中音乐语言的新特征音乐的语言是用来传达和体现以情感为主的信息,它可以通过高低、大小、粗细、刚柔等音调变化表达出来;在费加罗的婚礼中,莫扎特积极的调动各种音乐创作手法,使音乐形象描绘更加真实而且贴近生活;莫扎特这部歌剧的音乐语言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这种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通俗性与个性化,音乐表达常有明显的世俗化,既纤细又流畅,他没有使用像意大利正歌剧式的手法,而更加广泛的使用了通俗的手法,使音乐更加贴近生活;剧中人物凯鲁比诺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小伙子,他不是主角,但是他的音乐分量却很重;遵循西方传统歌剧的写作手法,该角色的唱段一般由女高音或者女中音演唱,其中著名的咏叹调你们可知道音乐旋律非常优美,温柔动人;伯爵夫人罗西娜是一个心事重重的贵妇人,因此她的音乐既优雅又忧伤;比如在第二幕中伯爵夫人的摇唱曲求爱伸给我安慰音乐旋律极为抒情,歌词只有四句,但是音乐婉转哀伤,完全符合当时她伤心难过的心理;第三幕中伯爵夫人和苏珊娜之间的二重唱西风颂也是完全通俗化的音乐,能够再现出两人在写信时的情景;该曲不仅曲调、歌词优美,音乐旋律也极为抒剧中人物的音乐刻画2,剧中人物的音乐刻画该部歌剧的成功之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用音乐对人物进行精心刻画,从而透视人物的心路历程;剧中的主要角色费加罗、苏珊娜、伯爵夫人、凯鲁比诺都有自己的咏叹调和抒情小曲,用以表现他们的性格特点、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费加罗是歌剧的中心人物,莫扎特为他安排的几个唱段都遵循传统喜歌剧的写法,按男中音喜剧角色的格式处理,每段都有急口令式的歌唱,同时又赋予人物特有的品格;如第一幕中结束时他的著名唱段不要再做情郎;采用进行曲的节奏,号角吹奏般的音调,刻画出费加罗乐观自信的形象;而苏珊娜聪明活泼,对费加罗感情真挚,第四幕中的唱段美妙的时刻将来临前段采用的宣叙调表达了她的纯洁天真,后一部分是咏叹调用以表达她对费加罗真诚的爱;正是因为她天真的个性,所以她的唱段中也有不少急口令的设计;伯爵夫人罗西娜不再是该角色在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的花腔女高音,改为优雅而矜持的抒情女高音,这与她的经历相符合,而她在剧中的唱段也因为她矛盾复杂的心里而较难把握,例如在第二幕开始的小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以及第三幕中的咏叹调何处寻觅美妙的时光;伯爵、玛西娜等人的唱段也完全符合他们在剧中的角色性格,音乐把握准确;莫扎特对音乐的精确使用,使剧中人物丰满多姿,形象生动完美,更加贴近生活;3、重唱在剧中的突破性使用重唱与独唱不同,独唱能够表现出歌剧的戏剧性和抒情性,而重唱在歌剧中则能够表现出立体感;重唱的艺术表现范围很广,有的各声部相互配合,共同抒发统一的思想感情,有的声部则各个曲调个性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同,甚至互相对立;重唱根据情节需要和演唱人数的多少可分为二重唱、三重唱……乃至七八重唱等;重唱在费加罗婚礼中起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不仅用于刻画人物心理,还参与情节发展表达不同人物之间相近的感情,或者形成对立感情状态的并列交织,多处重唱对于剧情的展开及人物性格的刻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1、刻画人物的心理用于刻画人物心理的重唱有几种不同的表现,其一,表现不同人物对某事物的共同感受,如在第一幕中苏珊娜与费加罗的小二重唱可以表现出他们为即将成婚而感到喜悦,具有温柔的音调,充满光辉的乐观愉悦的情调和不摧毁的毅力;还有第二幕中费加罗与父母相认后,连苏珊娜一起一家四口的四重唱,温馨而幸福;其二,表现人物对某事物从不同角度的不同看法与心理活动;如第一幕中,当伯爵在苏珊娜房间里发现凯鲁比诺的时候,伯爵、音乐教师巴西里欧、苏珊娜之间的三重唱,伯爵是一种气愤的音调;苏珊娜则是一种担心、着急的语气,而巴西里欧则是一种看热闹的心态,将三人身处不同角度,对于这件事表现出的不同看法形象的表现出来;还有第三幕中伯爵夫人与苏珊娜之间的写信二重唱;这段二重唱的曲调歌词都非常的优美,做着同一件事的两个人所怀着的不同感情在重唱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伯爵夫人让苏珊娜写信给伯爵,信的内容由她口述,苏珊娜记录,两人一呼一应,乐队留有间奏给苏珊娜记录的时间,女高音音色甜美温柔,沁人心脾;从而生动的刻画出了不同人物不同的心理活动;2、推动剧情的展开在这部歌剧中,最能推动剧情发展的重唱在第二幕,从一开始伯爵与伯爵夫人的二重唱,到苏珊娜从化妆间走出来形成的三重唱,再到后来费加罗进入,形成四重唱,后来园丁闯入成为五重唱,层层深入推动剧情不停发展,后来园丁退场,而玛西林娜,医生巴托洛与巴里西欧进入形成庞大的七重唱使戏剧冲突达到高潮,而因为剧情需要,这七人分成两组不同的阵营,这两组在音乐表现上是相互对立的;一组是计谋得逞后的得意,而另一组是焦急无奈;除此之外,第三幕中的六重唱也是推动剧情发展的一个重要场面;在费加罗向玛西林娜借债一事的审判过程中,偶然发现了费加罗的身世:原来女管家玛西林娜是他的亲生母亲,而医生巴托洛是他的父亲;此时,三人形成三重唱,一家相认的喜悦体现其间;而伯爵不甘心加入唱段形成四重唱,法官库尔乔附和形成五重唱,后来苏珊娜凑足银币进来还债时,误会费加罗与玛西林娜的关系而形成六重唱,剧情高潮迭起,后来经过解释,一家四口皆大欢喜,形成幸福的四重唱;而另一边,伯爵与库尔乔也形成了一组阵营,两组人又形成两种势力,揭示出了戏剧冲突,推动了剧情发展,加强了戏剧的表现;总之,此部歌剧成功地用音乐和歌唱刻画了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及心理变化,塑造了人物的性格,强化了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情感体验,令观众深入地进入到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费加罗的婚礼通过它幽默诙谐的音乐形象、鲜艳夺目的画面、动人心弦的音乐,成功的把这部歌剧推向了辉煌,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情;。
费加罗的婚礼赏析
《费加罗的婚礼》一.作品背景《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最先接触的散步歌剧中的一部喜歌剧,完成于1789年,意大利语脚本由洛伦佐·达·彭特根据法国戏剧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改编而成。
博马舍的话剧以幽默讽刺的笔法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第三等级”地位的上升,歌颂人民反封建斗争的胜利。
创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时的莫扎特也已从萨尔兹堡大主教的樊笼中解脱了出来,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创作激情。
莫扎特的歌剧保留了原作的戏剧宗旨,在作品中对伯爵妄图恢复农奴制的作法加以挞伐,表达了对自由思想的歌颂。
博马舍是18世纪后半叶法国最重要的剧作家。
博马舍喜剧的出现意味着古典主义喜剧向资产阶级喜剧的过渡完成。
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资产阶级意识到戏剧作为宣传手段在革命中的作用,提出“戏剧应该教育民众”的口号。
革命派还有意建立人民剧院。
1791年1月31日,立宪议会公布取消王室的戏剧审查制度,答应演出自由。
本年内有数十家剧院呈请开业,其中的共和国剧院以专门演出支持革命的新剧目而闻名。
这时期创作了大批配合或直接宣传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悲剧和时事剧。
资产阶级革命使演员终于获得了公民权,彻底结束了过去受歧视被欺侮的悲惨处境;成立了保护剧作者合法权益的剧作家协会。
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是他在十八世纪三十年代创作了总称为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于1784年4月27日在巴黎法兰西剧院首演,其时法国正处于大革命的前夕,这部喜剧对揭露和讽刺封建贵族起了很大的作用。
虽然这部喜剧在整个欧洲都获得好评,但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却禁止在维也纳上演这一剧目。
莫扎特所请的脚本作家洛伦佐·达·彭特是当时的宫廷诗人,由于他多次出面争取,最终皇帝于第二年为了缓和国内的一些冲击而口头批准改编后的歌剧可以上演。
莫扎特用了一年时间谱曲,他在创作这部歌剧时保留了原作的基本思想,那愚蠢而又放荡的贵族老爷同获得胜利的聪明仆人之间的鲜明对照即为整个剧情发展和音乐描写的基础。
浅析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浅析歌剧《费加罗的婚礼》1歌剧的故事背景《费加罗的婚礼》是一部以喜剧为主要题材的歌剧,剧作家博马舍所写的同名字的作品是莫扎特所依据的剧本。
1786年,《费加罗的婚礼》第一次演出是在维也纳,主人公是很有名的男中音家,他便是班努契。
莫扎特此作品在留存了作者原本戏剧宗旨的基础上,又充分表现了自己内心对当时社会性质的不满,同时体现了渴望自由的梦想。
2歌剧作者莫扎特莫扎特是奥地利非常出名的作曲家,主要写作有关古典乐派的音乐,是纳古典乐派著名的作曲家,与他齐名的便是海顿、贝多芬。
他代表了维也纳古典乐,作品主要体现的是十八世纪末的情景,德奥里有学文的人脱离压迫现状,反对建专制主义,渴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格的独立。
他的音乐很具特色,表现为诚挚、流丽等,乐观的情调充斥着其作品,德奥资产阶级的精神风貌被很好的体现。
1791年,35岁的莫扎特在维也纳死去,原因是疾病。
3歌剧咏叹调的声乐表现3.1咏叹调的演唱应该有的条件这首咏叹调是一首男中音咏叹调,难度相对适中。
男中音又可以分为戏剧的男中音等三类。
此作品便是主要使用了炫技性男中音,有着炫技性男中音在语言和节奏上有那种欢快,急促的吐音咬字和重复歌词的特点。
这首咏叹调在气息与声音的音色上都有较高的技巧要求。
在整首咏叹调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两个F高音,并且高音与前面的音跨度较大,对于男中音来讲是一个难点,除了要有过硬的高音的基本功,还要在整首歌曲中将气息协调好,这样才可以使这两个高音显得底实,不会虚掉。
费加罗的角色是一个年轻人,在歌曲中体现的又是一种讽刺,坚决的语气,而传统的男中音是较为厚重,胸腔共鸣较多,所以并不非常适应这个年轻的角色。
因此,在体现这个角色的音色上,不能像传统的男中音一样注重较多的胸腔,应将位置相对放高一些,更多地运用一些头腔,使得声音更加年轻一些。
这样,胸腔共鸣与头腔共鸣相辅相成,既体现除年轻的费加罗富有挑战、冒险性,又体现出他沉着稳重的一面。
在注意声音的同时,咬字和语气也要一并注意。
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赏析
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赏析作者:田春华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田春华(沈阳音乐学院大连校区声乐系,辽宁大连 116650)摘要: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是根据法国作家博马舍的戏剧《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改编的,主人公费加罗为了争取到自己的爱情而与伯爵斗智斗勇,最后伯爵得到了他应有的惩罚,而费加罗也得到了自己的爱情。
其中咏叹调《你想要跳舞吗?我的小伯爵》鲜明地体现了费加罗的内心情绪,音乐也符合人物的性格和心态,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关键词:《费加罗的婚礼》;《你想要跳舞吗?我的小伯爵》;咏叹调;演唱技巧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1)05-0213-02一、莫扎特的生平及音乐创作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
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生于奥地利西部萨尔茨堡的一个音乐家庭。
莫扎特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音乐天赋。
1767年3月,他创作的第一部歌剧《第一条戒律的责任》在萨尔茨堡上演。
5月,他又推出了另一部拉丁喜歌剧《阿波罗与海辛特斯》。
1768年,莫扎特创作了一部小型的喜歌剧《巴斯蒂安和巴斯蒂安娜》。
1769年5月,莫扎特创作的歌剧《装疯卖傻》上演。
1775年创作的两部相当成功的歌剧《假扮园丁的姑娘》和《牧人王》。
1780年创作了第一部浪漫主义代表歌剧《伊多美钮》。
后写有歌剧《扎伊德》、歌曲《鸟儿如果整整一年》、《心满意足》、《来吧,亲爱的齐特尔》等。
1782年7月,莫扎特应邀创作了歌剧《后宫诱逃》,并在公演时获得巨大成功。
1786年5月1日,莫扎特创作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在维也纳首度公演,虽没有引起轰动,但在布拉格的演出却得到了巨大成功。
1787年12月28日,莫扎特另一部优秀的歌剧《唐·璜》在布拉格歌剧院首演。
1791年初,莫扎特为一家即将倒闭的德国歌剧院创作了最后一部歌剧《魔笛》。
博马舍《费加罗的婚礼》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博马舍《费加罗的婚礼》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博马舍《费加罗的婚礼》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作品提要】阿勒玛维华伯爵与罗丝娜结婚三年后,开始厌倦罗丝娜。
费加罗的婚礼
《费加罗的婚礼》赏析简介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完成于1786年4月,同年5月在维也纳首次演出。
歌剧主要描写伯爵的男仆理发师费加罗与伯爵夫人的女仆苏珊娜的纯洁爱情,作者通过喜剧性的爱情故事,深刻、尖锐地提出了反对封建制度的社会问题。
这部歌剧当时受到了非常热烈的欢迎,也遭到宫廷贵族的不满和禁演。
歌剧序曲的主题与歌剧中的音乐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在风格上和情绪上与歌剧的内容是一脉相承的。
这首序曲是一首妙趣横生的作品,它概括了普通平民的性格特征,烘托了喜剧中胜利的欢乐气氛。
从中不难看到费加罗机警、幽默的形象和苏珊娜聪慧、美丽的倩影。
剧本由篷泰根据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撰写。
剧中,普通平民以机智、勇敢和胜利的姿态出现在舞台上,而对封建贵族的虚伪、堕落则进行了无情的讽刺、揭露。
莫扎特作品赏析1、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序曲(op.492)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完成于1786年4月,同年5月在维也纳首次演出。
剧本由篷泰根据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撰写。
歌剧主要是描写伯爵的男仆理发师费加罗与伯爵夫人的女仆苏珊娜的纯洁爱情,作者通过喜剧性的爱情故事,深刻、尖锐地提出了反对封建制度的社会问题。
在剧中,普通平民以机智、勇敢和胜利的姿态出现在舞台上,而对封建贵族的虚伪、堕落则进行了无情的讽刺、揭露,这部歌剧当时受到了非常热烈的欢迎,也遭到宫廷贵族的不满和禁演。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序曲的主题音乐与歌剧中的音乐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在风格上和情绪上与歌剧的内容是一脉相承的。
这首序曲是一首妙趣横生的作品,它概括了普通平民的性格特征,烘托了喜剧中胜利的欢乐气氛。
从中不难看到费加罗机警、幽默的形象和苏珊娜聪慧、美丽的倩影。
序曲采用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结构。
呈示部的主部由两个主题构成:第一个主题是稍快急速、性格爽朗的音流。
第二个主题为急板,像是明快、雄健的号声,体现出抒情喜剧的风格。
连接部出现活泼跳跃的节奏和弦,将热烈的情绪推进了一步。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赏析-PPT精品
完全暴露其好色本性,他馋涎欲滴地向苏姗娜大献殷勤, 弄得苏姗娜左躲右闪,同时又得防止他坐到那张藏着凯鲁 比诺的椅子上。这时传来巴西利奥的声音,伯爵慌了,他 躲在2藏020/5着/30 凯鲁比诺的那张大扶手椅后面。
• 巴西利奥是个卑鄙小人,专门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他走进来, 以为室内无人,便放心告诉苏珊娜说,最近伯爵夫人与侍仆凯鲁 比诺似乎有暧昧。藏在椅子后面的伯爵一听,急得跳出来,要巴 西利奥赶快说出实情。于是他们唱出三重唱:“伯爵大骂凯鲁比 诺,说昨天晚上他还看见过他在和巴巴里娜调情,苏姗娜听说后 便把那被单轻轻地提起来,这下可坏事儿了,凯鲁比诺暴露了。 伯爵气得都要疯了,凯鲁比诺则吓得浑身发抖,经过一阵混乱, 凯鲁比诺被开除了。门突然开了,费加罗领着一大群人涌进房间 ,大家手里都捧着鲜花,他们大声颂扬伯爵,因为他宣布废除了 奴隶结婚时主人所享有的“初夜权”。伯爵心里明白,这是费加 罗的计谋。无奈地接受了大家的颂扬:“这是我应该做的。今晚 你们都来参加费加罗的婚礼吧。” 众人们唱了一首欢乐的合唱之后,就退场了。伯爵则把一肚 子的火都撒到了可怜的凯鲁比诺身上:“你立刻到军队里去当兵 !” 说完,他怒气冲冲地走了。 满面愁容的凯鲁比诺,不知该怎么办才好。费加罗在一边不但不 同情他,还幸灾乐祸地唱了起来:“你不用再去做情郎,不用天 天谈爱情。再不要梳油头、洒香水,更不要满脑袋风流艳事。小 夜曲、写情书都要忘掉,红绒帽、花围巾也都扔掉。男子汉大丈 夫应该当兵,抬起头来,挺起胸膛,腰挎军刀,肩扛火枪,你是 未来勇敢的战士…… ” 凯鲁比诺对费加罗所讲的话毫无兴趣,他 仍2然020是/5/30满脸苦相,垂头丧气。
2020/5/30
第三幕:伯爵家的大客厅里
伯爵在大厅中踱来踱去,他觉得所有的事情都很奇怪。 苏姗娜来了,他对苏珊娜说:“别再想着和费加罗结婚了,他必须娶马尔切 琳娜,这是不可挽回的事实。苏姗娜很伤心,伯爵趁机引诱她,说自己很爱她 ,请她在晚上到花园里和他幽会。这个建议正中苏珊娜的下怀,苏珊娜答应了 ,伯爵不知是计非常高兴地离开了客厅。 这时费加罗上场,苏珊娜急忙告诉他说,她已完全掌握了主人,因此官司一 定会赢。说完苏姗娜走了。没想到这些话竟被伯爵听见,他唱出庄严的快板咏 叹调:“我失去幸福,而由男仆获得它,怎么可能有这种事情……”。 费加罗、 马尔切琳娜、医生巴尔托洛、还请来法官古兹曼一齐走进客厅。他们坐下来后 ,一场紧张的讯问开始了。法官古兹曼问马尔切琳娜:是要钱,还是要人? 马尔 切琳娜说,她要人,她要费加罗娶她为妻。这件事儿看上去好像是没商量,可 是不知怎么的,竟然调查出了人们意想不到的结果:原来马尔切琳娜是费加罗 的母亲,巴尔托洛是他的父亲,三个人热烈拥抱。庆祝一家人的重逢。伯爵与 法官则目瞪口呆,而晚来了一步的苏姗娜听到这个消息后高兴地说:主人再弄 什么手段我都不怕了!一首妙趣横生的六重唱后,伯爵与法官下场。 再次上场的是伯爵和园丁安东尼奥,安东尼奥唠唠叨叨地告状说,那个讨厌 的凯鲁比诺还没有去从军,他在女儿巴巴里娜的房间里发现了他的帽子。并说 他扮装成女人在这里厮混。伯爵愈听愈气,说一定要抓住他,这两个人也下场 了。 罗西娜与苏珊娜上场,她们站在伯爵看不到的地方,商量怎样去进行今夜 的新计谋。罗西娜很忧伤:不得不和女仆一道来捉弄自己的丈夫,这实在是令 人难堪。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为了能让丈夫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她宁愿这样 去做。信写好了,罗西娜从头发上摘下一根发卡让苏姗娜别在便条上,并让她 写上“若同意约会,请把发卡还给我”这一行字。她们听得有人来,便将信藏 在苏珊20娜20/5的/30怀中。
费加罗的婚礼赏析
费加罗的婚礼赏析费加罗的婚礼是法国作曲家柏辽兹于1832年创作的一部歌剧。
这部作品以其美妙的旋律和精彩的情节而享誉世界,被视为浪漫主义歌剧的杰作之一。
本文将对费加罗的婚礼进行赏析,并解读其音乐和剧情上的亮点。
1. 艺术背景和创作初衷费加罗的婚礼是根据法国诗人埃尔南·华慕尔的同名戏剧改编而成。
这部歌剧有着明显的浪漫主义风格,追求情感和想象的自由。
柏辽兹希望通过音乐和剧情,展现爱情、欢乐和悲剧在人生中的复杂交织。
2. 主要角色和情节费加罗的婚礼的主要角色包括费加罗、吉塔、费德里戈、梅尔西尔、伊希尔、阿尔家族成员等。
剧情围绕着费加罗的爱情纠葛和阴谋展开,其中既有浪漫的情感描写,也有严肃的家族纷争。
3. 音乐赏析费加罗的婚礼的音乐被普遍认为是柏辽兹最杰出的创作之一。
歌剧中充满了美丽的旋律、悦耳的合唱和华丽的管弦乐。
其中最著名的乐曲包括开幕合唱《愿神佑福于这里》和费加罗与吉塔的浪漫二重唱《凭吻契约》。
4. 情节赏析费加罗的婚礼通过复杂的情节和角色的互动展现了爱情与命运的对抗。
费加罗和吉塔由于家族的纷争而陷入了困境,最终以悲剧收场。
剧中的情感纠葛和人物形象的塑造让观众对奇迹与命运的力量有了深入的思考。
5. 其他亮点除了音乐和剧情,费加罗的婚礼中还融入了舞蹈和舞台设计等艺术表现形式。
舞蹈场景展示了法国乡村的欢乐和活力,为整个歌剧增添了更多的视觉享受。
而舞台设计则通过巧妙的布景和灯光效果,将观众带入了浪漫的法国乡村风景中。
6. 总结费加罗的婚礼以其精美的音乐和独特的情节赢得了观众们的喜爱和赞誉。
它不仅展现了浪漫主义歌剧的魅力,也让人们对爱情和命运的力量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作为一部经典的法国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将继续在音乐舞台上熠熠生辉,影响着人们的心灵。
(字数:583字)。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音乐评论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赏析郭珊珊(广西艺术学院2010级在职研究生2班学号20101212040)2011年10月22日,作为2010级在职研究生班的我,有幸修了马栋梁老师的《音乐名著分析与研究》这门课程。
在学习中,老师给我们欣赏了其中一部关于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此歌剧在人物性格刻画、心理描写、情感揭示、气氛渲染和情绪铺垫等方面的创作都是无与伦比的。
《费加罗的婚礼》是古典主义大师莫扎特(1756-1791)歌剧中的一部喜歌剧,完成于1786年,意大利语脚本由洛伦佐·达·彭特根据法国戏剧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改编而成。
博马舍共写过三部以西班牙为背景的喜剧,剧中的人物都相同。
分别是《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和《有罪的母亲》,《费加罗的婚礼》把伯爵放在人民的对立面,暴露了贵族的腐朽堕落,以幽默讽刺的笔法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第三等级”地位的上升,富有时代气息,风格明快幽默,情节曲折生动,以嬉笑怒骂的语言,突出强烈的喜剧效果。
莫扎特大部分的歌剧序曲都使用奏鸣曲式,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序曲也不例外。
首先,音乐直接从主部主题开始,主题为重复乐段,每段由两句构成,第一句旋律为急促的音阶式八分音符齐奏,在1、3小节处使用了休止符,句子的结尾干净利落,这种长句与短句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费加罗和苏姗娜急于完成婚礼的兴奋心情。
第二句延续前面的情绪,整体气势大大的扩展,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连接与转位和弦的运用共同营造了充满力量的音乐情绪。
其次,连接部使用连续的快速八分音符,音乐川流不息,时而在主旋律上,时在伴奏织体上,采用模进与重复等技法使音乐充满了动力性,和声上多采用D-T的连接方式,最后进入D音A大调。
再次,副部主题从A大调的D开始,升四级与D的连接、伴奏织体的不稳定均具有离调的性质,让人感到忐忑不安,预示着费加罗婚礼的曲折。
序曲尽管没有从歌剧的音乐主题直接取材,但是同歌剧本身有着深刻的联系,开始时小提琴奏出的第一主题疾走如飞,然后转由木管乐器咏唱,接下来是全乐队刚劲有力的加入。
费加罗的婚礼赏析
费加罗的婚礼歌剧赏析《费加罗的婚礼》(Le Nozze di Figaro)是莫扎特最杰出的三部歌剧中的一部喜歌剧,完成于1786年,意大利语脚本由洛伦佐达.彭特(Lorenzo da Ponte)根据法国戏剧家博马舍(Beaumarchais)的同名喜剧改编而成。
剧本原作者博马舍曾把这部作品称作《狂欢的一日》,因为整个剧情都是在一-天之内发生的,莫扎特似乎以此为切入点,用一首速度飞快的序曲向听众预示剧情发展变化的急剧性。
序曲虽然并没有从歌剧的音乐主题直接取材,但是同歌剧本身有深刻的联系,是用奏鸣曲形式写成的。
开始时,小提琴先奏出的第- -主题疾走如飞,然后转由木管乐器咏唱,接下来是全乐队刚劲有力的加入,整体速度如车轮飞转;第二主题带有明显的抒情性、优美如歌,最后全曲在轻快的气氛中结束。
序曲由突然开始至迅速结束,仅有短短四分钟左右时间,虽然仅有两个主题但却以紧凑的节奏贯串,活泼、喜悦的气氛就在这种看不见、来不及进一步了解的状况下被营造出来,成功的为此后的剧情做好了情绪上的铺垫。
费加罗这一角色是全剧的亮点,莫扎特以传统的喜歌剧手法为其谱曲,在急口令式的歌唱同时又赋予了人物坚定机智的性格,他在第一幕第八场中送凯鲁比诺去当兵时所唱的咏叹调“从军歌”最有名,因其曲调轻松活泼,耳熟能记,所以广为传唱。
罗西娜这个角色不同于其在《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是花腔女高音,此处她属于抒情女高音,优雅而矜持,因为这个人物的矛盾复杂的心理,所以较难把握,如在第一幕中的摇唱曲。
与她相对的是苏珊娜,其相当于歌剧中丫鬟的角色因此莫扎特给出的唱段比较活泼质朴,其中还用了大量的宣叙调。
此剧中另一个女高音是童仆凯鲁比诺,她的咏叹调比较天真可爱。
莫扎特用,轻快跳跃的旋律、简洁明快的乐句生动地描绘了-个情窦初开的少年那不安定的心态。
在《费加罗的婚礼》中有着多处重唱,对于剧情的展开及人物性格的刻画都启着重要的作用。
在第三幕的第十场,罗西娜与苏珊娜写信时的两重唱不仅曲调,歌词也极为优美。
《费加罗的婚礼》赏析
《费加罗的婚礼》一.作品背景《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最先接触的散步歌剧中的一部喜歌剧,完成于1789年,意大利语脚本由洛伦佐·达·特根据法国戏剧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改编而成。
博马舍的话剧以幽默讽刺的笔法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第三等级”地位的上升,歌颂人民反封建斗争的胜利。
创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时的莫扎特也已从萨尔兹堡大主教的樊笼中解脱了出来,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创作激情。
莫扎特的歌剧保留了原作的戏剧宗旨,在作品中对伯爵妄图恢复农奴制的作法加以挞伐,表达了对自由思想的歌颂。
博马舍是18世纪后半叶法国最重要的剧作家。
博马舍喜剧的出现意味着古典主义喜剧向资产阶级喜剧的过渡完成。
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资产阶级意识到戏剧作为宣传手段在革命中的作用,提出“戏剧应该教育民众”的口号。
革命派还有意建立人民剧院。
1791年1月31日,立宪议会公布取消王室的戏剧审查制度,答应演出自由。
本年有数十家剧院呈请开业,其中的国剧院以专门演出支持革命的新剧目而闻名。
这时期创作了大批配合或直接宣传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悲剧和时事剧。
资产阶级革命使演员终于获得了公民权,彻底结束了过去受歧视被欺侮的悲惨处境;成立了保护剧作者合法权益的剧作家协会。
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是他在十八世纪三十年代创作了总称为"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于1784年4月27日在巴黎法兰西剧院首演,其时法国正处于大革命的前夕,这部喜剧对揭露和讽刺封建贵族起了很大的作用。
虽然这部喜剧在整个欧洲都获得好评,但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却禁止在维也纳上演这一剧目。
莫扎特所请的脚本作家洛伦佐·达·特是当时的宫廷诗人,由于他多次出面争取,最终皇帝于第二年为了缓和国的一些冲击而口头批准改编后的歌剧可以上演。
莫扎特用了一年时间谱曲,他在创作这部歌剧时保留了原作的基本思想,那愚蠢而又放荡的贵族老爷同获得胜利的聪明仆人之间的鲜明对照即为整个剧情发展和音乐描写的基础。
费加罗的婚礼音乐赏析
费加罗的婚礼音乐赏析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莫扎特歌剧赏析—《费加罗的婚礼》在大学的最后一年,我们很高兴学习了由许科老师知道的环境音乐课,增加音乐方面的修养,在许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对音乐有了进一步了解,并在课后我独立观看莫扎特着名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并做一下赏析。
一、作品介绍:《费加罗的婚礼》是四幕歌剧,达·蓬泰编剧,莫扎特谱曲,1786年5月1日在维也纳国家剧院首次公演,30岁的莫扎特亲自指挥。
1824年5月10日,在纽约国家公园剧院,以英文歌词演出。
法国戏剧家博马舍在18世纪70年代创作了“费加罗三部曲”的三部戏剧,分别是《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和《有罪的母亲》。
前两部被谱成了曲,18世纪的莫扎特选择了第二部,19世纪的罗西尼选择了第一部。
剧情介绍由于理发师费加罗在阿尔马维瓦伯爵的恋爱和结婚中作出了重大贡献,现在成了伯爵的仆人;曾被伯爵苦苦追求、终于作了伯爵妻子的罗西娜,现在已经受到了丈夫的冷落;伯爵此时的兴趣在一位名叫苏姗娜的女仆身上;苏姗娜,就是费加罗的未婚妻--所以,这部歌剧的中心,就是费加罗用智谋扞卫了自己的婚姻,最终获得了幸福。
剧中人物:阿尔马维瓦伯爵男中音罗西娜伯爵夫人女高音费加罗阿尔马维瓦之仆人、理发师男中音苏珊娜费加罗之情人女高音巴尔托洛医生男低音巴西利奥音乐教师男高音凯鲁比诺伯爵的侍仆女高音马尔切琳娜管家婆女高音安东尼奥园丁男低音巴巴里娜安东尼奥的女儿女高音古兹曼法官男低音农民们、客人们、狩猎者、仆人等。
二、剧情介绍:第一幕:伯爵府第的阁楼,房间里。
第二幕:伯爵夫人的房里第三幕:伯爵家的大客厅里第四幕:城堡中的庭园三、音乐内容剧本原作者博马舍曾把这部作品称作《狂欢的一日》,因为整个剧情都是在一天之内发生的,莫扎特似乎以此为切入点,用一首速度飞快的序曲向听众预示剧情发展变化的急剧性。
《费加罗的婚礼》的赏析
读·闻·观109一、《费加罗的婚礼》创作背景《费加罗的婚礼》这部歌剧于1786年在维也纳首演。
剧本取自洛伦佐·达·彭特改编剧作家博马舍的“费加罗三部剧”的第二部。
莫扎特选用了这部剧来创作歌剧,来自于本剧对贵族制度的讽刺激发了莫扎特的创作灵感。
由于该剧具有很强的革命性,因此在奥地利遭到禁演,删减后才重新演出。
剧中主角不是贵族,而是仆人,最终的结局是仆人战胜了贵族。
莫扎特在这部歌剧中表现了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展现了角色内心的爱与嫉妒、阴谋和误解以及各种心机活动,最终完成宽容化解的错综复杂的过程,从而完成了整部剧目。
莫扎特在这部歌剧中通过高潮的音乐技巧,将大量重唱和合唱巧妙运用,表现了剧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塑造了活泼生动的喜剧氛围。
在开头精彩的序曲中,就可以看出莫扎特的用心。
每一个角色都是莫扎特精彩而独特的音乐刻画,可以说,这部歌剧是莫扎特现实主义喜歌剧的开篇,莫扎特在这部剧中融入了自己对于喜剧歌剧的理解,也使这部剧成为经典的世界级歌剧作品。
二、音乐角度分析《美好时光将来临》《美好时光将来临》这一唱段是苏珊娜的咏叹调,苏珊娜是费加罗的未婚妻,还是伯爵夫人罗西娜的侍女。
这首咏叹调出现于第四幕,在这一唱段中,苏珊娜和伯爵夫人预先打算对付天性风流的伯爵,主人公费加罗发现了他们的行动,以为苏珊娜和伯爵之间有鬼。
聪慧的苏珊娜发现费加罗窥视她们后,故意演唱了这首《美妙时光将来临》。
这首咏叹调融入了民间舞曲的音乐素材,表现了苏珊娜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
在莫扎特的格局中,因为歌剧剧情内部的改变,导致歌剧的音乐创作结构手段也出现变化。
这首咏叹调中,莫扎特将从旋律和歌词方面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宣叙调,在24小节的宣叙调中,速度是活泼的快板。
全曲共50小节,1至18小节是第一部分,1至6小节由p 弱起,最后两个小节跳音上行,表现了苏珊娜内心的迫切和激动之情。
7至12小节,由F 大调开始,半终止于F 大调的V 级属和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费加罗的婚礼》一.作品背景《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最先接触的散步歌剧中的一部喜歌剧,完成于1789年,意大利语脚本由洛伦佐·达·彭特根据法国戏剧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改编而成。
博马舍的话剧以幽默讽刺的笔法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第三等级”地位的上升,歌颂人民反封建斗争的胜利。
创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时的莫扎特也已从萨尔兹堡大主教的樊笼中解脱了出来,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创作激情。
莫扎特的歌剧保留了原作的戏剧宗旨,在作品中对伯爵妄图恢复农奴制的作法加以挞伐,表达了对自由思想的歌颂。
博马舍是18世纪后半叶法国最重要的剧作家。
博马舍喜剧的出现意味着古典主义喜剧向资产阶级喜剧的过渡完成。
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资产阶级意识到戏剧作为宣传手段在革命中的作用,提出“戏剧应该教育民众”的口号。
革命派还有意建立人民剧院。
1791年1月31日,立宪议会公布取消王室的戏剧审查制度,答应演出自由。
本年内有数十家剧院呈请开业,其中的共和国剧院以专门演出支持革命的新剧目而闻名。
这时期创作了大批配合或直接宣传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悲剧和时事剧。
资产阶级革命使演员终于获得了公民权,彻底结束了过去受歧视被欺侮的悲惨处境;成立了保护剧作者合法权益的剧作家协会。
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是他在十八世纪三十年代创作了总称为"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于1784年4月27日在巴黎法兰西剧院首演,其时法国正处于大革命的前夕,这部喜剧对揭露和讽刺封建贵族起了很大的作用。
虽然这部喜剧在整个欧洲都获得好评,但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却禁止在维也纳上演这一剧目。
莫扎特所请的脚本作家洛伦佐·达·彭特是当时的宫廷诗人,由于他多次出面争取,最终皇帝于第二年为了缓和国内的一些冲击而口头批准改编后的歌剧可以上演。
莫扎特用了一年时间谱曲,他在创作这部歌剧时保留了原作的基本思想,那愚蠢而又放荡的贵族老爷同获得胜利的聪明仆人之间的鲜明对照即为整个剧情发展和音乐描写的基础。
1786年,《费加罗的婚礼》于维也纳奥地利国家剧院首演。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众多歌剧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部,是莫扎特歌剧中的颠峰之作,也是我国乐迷最为熟悉的一部,创作于1786年的这部歌剧,是欣赏莫扎特歌剧的入门之作。
同时,在他的整个西方音乐长河中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及影响。
它是欧洲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也从侧面反映了莫扎特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他生活的写照。
首先从其原著来看,这部由博马舍所些的戏剧虽然是以西班牙为故事背景,但它确讽刺了当时的法国封建阶层,法国国王在观看完这部戏剧之后说“戏剧上演产生的影响将会导致拆除巴士底狱”。
戏剧曾遭到禁演。
而莫扎特所在的国家奥地利当时正处于国王约瑟夫二世的统治之下,虽然政治比较开明,但是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并且不可调和。
当时的启蒙主义对资产阶级产生了深刻影响,他们的意识觉醒了,要求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期望社会能够达到启蒙思想家宣扬的“平等、自由”。
莫扎特在当时刚刚离开萨尔斯堡脱离大主教的钳制,摆脱屈辱的生活获得了作为一个作曲家的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作为一个第三等级的公民和之前类似的生活经历,他必然会对这样一部下层人民战胜上层贵族的,充满政治讽刺意味的作品感兴趣。
在这部歌剧中他发挥了自己的艺术个性,倾注了自己对歌剧这种艺术体裁的热爱,运用意大利喜歌剧的形式,并且大力发展了重唱的艺术形式,达到音乐与戏剧的高度融合,铸就了这部不朽的作品,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费加罗的婚礼》至今仍是各大歌剧院上演次数最为频繁的歌剧之一,有如天籁的歌声和错综复杂的男女人物关系,宛如角力般、层出不穷的小计谋和角色错乱的对白,至今仍是许多观众念念不忘的经典。
让人眼花缭乱的进行速度,带出男女之间你来我往的情境、种种约定承诺造成的混乱情形、还有谁对谁唱情歌、谁看谁却不是谁的有趣故事。
随着近代舞台的技术进步,每一次观赏此剧时都有全新的体会。
二,作品音乐分析:歌剧主要是描写伯爵的男仆理发师费加罗与伯爵夫人的女仆苏珊娜的纯洁爱情,作者通过喜剧性的爱情故事,深刻、尖锐地提出了反对封建制度的社会问题。
在剧中,普通平民以机智、勇敢和胜利的姿态出现在舞台上,而对封建贵族的虚伪、堕落则进行了无情的讽刺、揭露,这部歌剧当时受到了非常热烈的欢迎,也遭到宫廷贵族的不满和禁演。
莫扎特在创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广泛吸收了意大利谐歌剧、德奥歌唱剧、法国喜歌剧和英国民谣歌剧等诸多因素,注重宣叙调与咏叹调的组合与布局,并把重唱作为喜歌剧中戏剧冲突曲重头戏,推动剧情发展,揭示矛盾冲突。
莫扎特在这部歌剧中赋予人物以深刻的思想。
在淳朴与自然中寻求情感的表现。
1,序曲《费加罗的婚礼》序曲采用交响乐的手法,言简意赅地体现了这部喜剧所特有的轻松而无节制的欢乐,以及进展神速的节奏,这段充满生活动力而且效果辉煌的音乐本身具有相当完整而独立的特点,因此它可以脱离歌剧而单独演奏,成为音乐会上深受欢迎的传统曲目之一。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序曲的主题音乐与歌剧中的音乐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在风格上和情绪上与歌剧的内容是一脉相承的。
这首序曲是一首妙趣横生的作品,它概括了普通平民的性格特征,烘托了喜剧中胜利的欢乐气氛。
从中不难看出费加罗机警、幽默的形象和苏珊娜聪慧、美丽的倩影。
序曲采用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结构。
呈示部的主部由两个主题构成:第一个主题是稍快急速、性格爽朗的音流。
第二个主题为急板,像是明快、雄健的号声,体现出抒情喜剧的风格。
连接部出现活泼跳跃的节奏和弦,将热烈的情绪推进了一步。
副部也有两个主题,用属调写成。
第一主题富有朝气,有一反复出现的音型,象征费加罗不屈不挠争取爱情的性格。
第二主题使费加罗勇于斗争的性格表现得更加突出。
结束部旋律优美、细腻,富于歌唱性,刻画了少女苏珊娜的形象。
经过一个短小的连接句,音乐进入再现部,副部的主题在主调上出现,全曲充满了热烈气氛,表现了费加罗战胜封建势力,获得婚姻自由的欢乐情绪。
2、《G大调弦乐小夜曲》(op.525)莫扎特一生共写了十三首小夜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787年8月创作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
这是一部轻快的乐曲,充满了淳朴、真挚的感情。
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及倍大提琴演奏。
由于它是莫扎特全部小夜曲中唯一用弦乐演奏的,所以被称作《弦乐小夜曲》或《G大调弦乐小夜曲》。
它堪称18世纪器乐小夜曲的典范。
这部作品共有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结构,具有进行曲风格。
开始四小节的前奏为号角特征的引子乐句。
音调明朗有力,充满信心。
呈示部的主部主题清新、流畅,情绪饱满,颤音的出现更显得生机勃勃。
副部主题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题节奏鲜明,连奏、断奏音型交替出现。
第二部分是连续反复的颤音和断奏,幽默而轻巧,蕴含一种自得其乐的情绪。
展开部非常短小,主要以引子乐句和副部主题的第二部分音型展开。
再现部按奏鸣曲式原则,副部主题的调性由属调转为主调,其它基本是呈示部的再现,最后是短小精悍的尾声。
整个乐章节奏明快,旋律生动、简洁利落和富有推动力。
第二乐章:行板,是一首抒情的浪漫曲,具有回旋曲式的特征。
主题淳朴、抒情、典雅、宽广。
第一插部旋律富于流动性,轻歌曼舞。
第二插部跳音与连奏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三插部是全曲中唯一小调性的主题,它运用一个回音音型,连续不断地出现于小提琴与大提琴对答之中,形成高音部与低音部的对比,增加了乐曲的戏剧性。
最后,整个乐章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
第三乐章:短小、精致的小步舞曲,复三部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主题由明快、有力和抒情、流畅两种富于对比性的旋律构成,带有舞曲风格。
第二部分旋律甜美柔和,具有歌唱性。
也由两种对比性旋律构成。
第三部分反复第一部分的主题后,结束全乐章第四乐章:快板,回旋奏鸣曲式结构。
呈示部含有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一首威尼斯流行歌曲,旋律活泼轻快,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和生命的光辉,这一主题在本乐章中重复五次,但调性每次有变化。
第二主题优美、纤巧、生动,与第一乐章副部主题的第二部分近似,具有舞曲的风格。
展开部是以主部主题为基础的调性变化与发展。
再现部以副部主题在前、主部主题在后,倒置出现,从而加强了回旋曲特有的热烈情绪。
《G大调弦乐小夜曲》在欢快、明朗、兴高采烈的气氛中结束。
3、《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op.219)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共有六首。
他的前五首小提琴协奏曲都是在1775年的几个月时间内写成。
《第五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1775年12月。
当时,年方十九的莫扎特在萨尔茨堡任宫廷乐师,但无论是创作速度还是艺术上的成熟都令人赞叹不已。
这五首小提琴协奏曲风格典雅,旋律优美,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莫扎特在确立古典协奏曲的体裁方面有较大贡献,他的协奏曲采用三个乐章快---慢---快的对比形式;并确定了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的主题对比原则:即第一乐章一般都有两个呈示部,第一个由乐队陈述基本主题,第二个则由独奏乐器展示,并强调独奏乐器的作用,充分发挥其技巧性。
《第五小提琴协奏曲》以其结构之独特为人们所熟悉。
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乐队在乐章开始时全奏出一个强有力的和弦,给音乐以推动。
接着,在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的颤音背景上,第一小提琴以明亮的音响奏出引子的主题,它是这个乐章第一主题的雏形。
经过一段连接,流畅地进入第二主题,这个主题典雅、轻巧。
接着,独奏小提琴奏出一段缓慢、富于表情的咏唱,这是第二呈示部的引子,紧接着是主部主题的出现,这时由独奏小提琴奏出的一段坚定有力、生气勃勃的旋律,给人们的感觉是这一乐章的音乐这时才真正开始。
连接部和副部都显示出了独奏小提琴与乐队之间的对比,富于装饰性。
简短的展开部形象柔和抒情,再现部把前面的主题一一再现。
乐章结束之前,出现了独奏小提琴辉煌的华彩乐段,它既快速明亮又柔和细腻。
第二乐章:慢板,三部曲式在这个乐章里,莫扎特表达了细腻而多样的内心体验,反映了这个时代的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渴望,第一部分主题是抒情、委婉的。
副部的旋律在力度上与主部产生对比。
展开部和再现部中,几个主题加以展开和再现,最后出现简短的华彩乐段,安静地结束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回旋曲,小步舞曲速度乐章开始由独奏小提琴奏出主题,这是一个典雅而柔和的旋律,典型的小步舞曲节奏,构成了一幅宫廷舞蹈的场面。
这个主题时而由乐队,时而由小提琴奏出,但每一次出现都有新的装饰,丰富了主题的发展。
中间的插部是18世纪流行的所谓“土耳其音乐”的段落,二拍子,快板速度,是莫扎特采用的那种异国情调的范例之一。
由五支节奏活泼、情绪欢快的旋律构成的间奏乐段的主题,是匈牙利的舞蹈音乐,刻画了民间生活。
乐章结尾经过小提琴的华彩乐段和小步舞曲的主题再现,把“罗可可”风格装饰的、轻盈美妙的旋律,又展示在听众面前。
三:作品风格:《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歌剧中的一部杰作,也是他后期创作的几部经典剧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