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概论实验指导教材

合集下载

生态学实验实习指导手册

生态学实验实习指导手册

生态学实验实习指导手册浙江林学院生态学科二○○七年一月目录实验一植物群落内生态因子的测定 (2)实验二不同树种的比叶面积测定 (4)实验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调查分析 (6)实习一森林群落调查实习之一——样方法 (8)实习二森林群落调查方法之二点一象限法 (18)实习三森林群落调查方法之三——样线接触法 (22)实验一植物群落内生态因子的测定植物群落与环境是不可分的。

任何一个植物群落在形成的过程中,植物不仅对环境具有适应能力,而且对环境也有巨大的改造作用。

随着植物群落发育到成熟阶段,群落的内部环境也发育成熟。

植物群落内的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都不同于群落外部。

植物群落内的各生物物种在它们自己创造的环境中,井然有序地生活着。

不同的植物群落,其群落环境因子存在明显的差异。

【实验目的】(1)在掌握光照强度、温湿度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植物群落内的光照强度、湿度和大气湿度等生态因子进行测定。

(2)认识不同植物群落内部生态因子以及植物群落与裸地间生态因子的差异。

【实验器材】便携式光照度计,温湿度记录仪,风速测定仪,钢卷尺。

【方法与步骤】(一)植物群落内光照强度的测定(1)选取针叶林、阔叶林与竹林三种不同类型的群落。

(2)分别在针叶林、阔叶林与竹林下,从林缘向林地中心均匀选取5个测定点,用照度计测定每一点的光照强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见表1-1)。

(3)选择一空旷无林地(最好地面无植被覆盖)作为对照,随机测定5个点,用照度计测定裸地的光照强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

(二)植物群落内温湿度的测定在上述同样针叶林、阔叶林与竹林三种不同类型的群落以及对照地中,实施大气温湿度的测定:(1)从林缘向林地中心在1.5m高处,均匀选取5个点,测定每一点的温度和湿度,并记录每次的数值(见表1-2)。

(2)同时在空旷无林地的1.5m高处,随机选取5个点,测定空气温度和湿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

生态学实验教案教材

生态学实验教案教材

实验一生态环境中生态因子的观测与测定一、实验目的1、熟悉太阳辐射仪的使用方法2、熟悉风速测定仪的使用方法3、掌握干湿球温度计的测量原理与方法二、实验器材太阳辐射仪(或照度计)、干湿球温度计、风速测定仪等。

三、实验内容1、太阳辐射量调节太阳辐射仪到水平位置,连接辐射仪与辐射电流表;或调整照度计至“0”的位置,测下列项目:(1)总太阳辐射量将太阳辐射仪的探头直接暴露于太阳辐射下,待辐射电流表稳定后,记录读数,通过换算得出总太阳辐射量。

(2)散射辐射量在太阳辐射仪上面的一定高度,用黑色遮阳板遮住太阳辐射的直射部分,待辐射电流稳定后,记录读数。

(3)直射辐射量等于太阳总辐射与散射辐射量之差。

(4)地面反射辐射量将太阳辐射仪探头朝向地面,并与地面平行,待辐射电流表读数稳定后,记录读数。

(5)单位:英尺烛光是指距离一烛光的光源(点光源或非点光源)一英尺远而与光线正交的面上的光照度,简写为1ftc(1lm/ft2,流明/英尺2),即每平方英尺内所接收的光通量为1流明时的照度,并且1ftc=10.76lux。

2、湿度单独测定湿度的常用温度计有通风干湿球温度计和露点温度计。

干湿球湿度计的原理:干湿球温度计包括两个温度探头,其球部并排暴露在空气中。

干球温度探头直接露在空气中,湿球温度探头用湿纱布包裹着。

其测湿原理就是,在一定风速下,湿球外边的湿纱布的水分蒸发带走湿球温度计探头上的热量,使其温度低于环境空气的温度;而干球温度计测量出来的就是环境空气的实际温度,此时,湿球与干球之间的温度差与环境的相对湿度有一个相应的关系。

测定步骤:干湿计放置距地面1.2~1.5米的高处。

在测定温度时,棉纱套用蒸馏水湿润,当空气流通过时会造成蒸发,而由蒸发失热必然造成稳定的降低,这样就与实际的温度形成温差。

干湿球温度的读数是在湿球已变为稳定的最小值时进行的。

由该湿度计所附的对照表就可查出当时空气的相对湿度。

例如,设干球温度计所示的温度是22℃,湿球温度计所指示的是16℃,两球的温度差是6℃,可先在表中所示温度一行找到22℃,又在温度一行找到6℃,再把22℃横向与6℃竖行对齐,找到数值54。

《生态学实习》教学大纲

《生态学实习》教学大纲

《生态学实习》教学大纲Ecological Practices一、实践课程基本信息(一)知识目标:掌握森林样方测定方法,学习生物多样性、种群格局、种-面积关系等指标的测定、计算与分析;学习认知崂山常见植物。

(二)能力目标:掌握森林样方的设定、测定方法及崂山常见植物,能将其方法推广利用到草地、农业和湿地等其他相关生态系统,并在园林、环评、农业等其他工作中进行应用。

(三)素质目标:学习各指标的计算,并能针对不同的指标与生态意义进行分析;同时重视植被的生产、防灾能力,加深“爱环境,爱生态,爱植被”的观念,“植被不— 1 —仅是人类的衣食之源,而且是许多灾害的克星”。

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工程中务必“善待植被,善用植被”。

三、基本要求生态学实习是农业资源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科学专业和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实践必修课程。

该课程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以具体实践为导向,增进对生态学的认识,培育对生态学的兴趣。

通过现场设立样方、测定植物盖度,计算生物多样性指数,绘制种数-面积关系图,计算分析种群分布格局等内容,练习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认知崂山地区常见植物和植被类型,有助于学生强化对专业的认识,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

通过实习还要求学生能掌握本次实习内容的方法、技术,并可在园林、农业、环评、生态恢复等多方面进行应用。

四、实习项目设置情况五、实习内容实习项目一森林样方的设立及相关指标的测定1天(一)实习目的要求学习样方选择、设立的要求、原则与方法,掌握盖度的测定方法,理解种数-面积的基本原理及种群分布格局的公式和原理。

(二)实习材料与设备米尺、坐标纸等。

(三)实习内容1设置样方— 2 —在典型植被群落上设置10m*10m,5m*5m和1m*1m的样方作为乔木、灌木和草本调查样方。

并记录样方的自然环境情况。

如经纬度、海拔、地形地貌等。

2种数-面积关系图基于设定的样地,调查0.5*0.5m(代号A),1*1m(代号B),1.5*1.5m(代号C),2.5*2.5m(代号D),5*5m(代号E),10*10m(代号F)样地内的物种数量并绘制种数-面积关系图。

生态学实验指导新

生态学实验指导新

生态学实验指导学院:专业:年级:姓名:福建农林大学实验1植物的生态适应性观测【实验目的】1、熟悉野外生态环境调查的基本方法2、掌握主要生态因子的对比观测方法及相关测定仪器的使用方法3、掌握生态型、生活型的观测研究方法4、掌握植物对生态因子适应性研究的方法,验证生态因子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强化学生对生态因子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生物对周围环境适应的理解。

5、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和生态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原理】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任何一种生物都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生态环境中,不仅受到各生态因子的制约和束缚,同时也能明显地改变各生态因子。

本实验通过对不同生态环境中的主要生态因子的测定及植物生态型和生活型的观测,使学生掌握生态因子、生态型、生活型的观测和测定方法,并通过不同生态环境植物形态和生理生态特征的比较,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实验器材】全球定位系统(GPS)、海拔仪、测高器、便携式气象站、数显照度计、紫外辐照计、热球式风速测定仪、温湿度表、数字温度表、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干湿球温度表、叶绿素测定仪、电导率仪、真空泵、离心机、真空干燥器、电子天平、人工气候箱、分光光度计、活体叶面积仪、显微镜、目镜测微尺、物镜测微尺、罗盘、竹竿、皮尺、卷尺、记录笔、记录纸、直尺、游标卡尺、低温冰箱、培养皿、烧杯、塑料方盘、具塞试管、移液器、洗瓶、玻棒、镊子、滤纸等。

【实验设计提示】选择1—2种在自然生长的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的个体中取样品,或取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培养植物的样品(可选择某一生态因子,设定一定的梯度)。

在实验室测定样品的形态解剖结构指标、生理生化指标或基因组水平和蛋白质组水平的变异。

详细记录测定结果(包括照片等)。

实验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对比的环境条件是否需要有较明显的区别?每一环境条件下的样品数量?应根据具体的植物和设定的环境条件选取和测定哪些指标?【结果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教案大学一年级生态学概论教学大纲

教案大学一年级生态学概论教学大纲

教案大学一年级生态学概论教学大纲教案大纲:大学一年级生态学概论教学一、引言生态学概论是生物学基础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给予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全面了解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本教学大纲旨在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传授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生态学思维和研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态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生物学中的地位。

2. 掌握生态学中的基本术语,如生境、种群、群落等。

3. 熟悉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4. 理解生态学的应用价值,并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5.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1 生态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生态学的分支学科及其研究内容1.3 生态学发展的里程碑事件及其影响2. 生态学中的基本术语2.1 生境与生态位2.2 种群与群落2.3 生物圈与生态系统2.4 其他相关术语的解释和应用3.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3.1 生物适应和进化3.2 生境选择与适应性放大3.3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4.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4.1 生态系统的层级结构4.2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4.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恢复力5. 生态学的应用价值与生态环境保护5.1 农业生态学及其应用5.2 城市生态学及其应用5.3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相关政策四、学习方法与评估1. 学习方法1.1 阅读教材和相关文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1.2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同学一起探讨和解决问题。

1.3 参加实验、实习和田野考察等实践活动,加深对生态学的理解。

2. 评估方式2.1 课堂表现评估: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和个人表现等。

2.2 作业和实验报告: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2.3 期末考试:全面考核学生对生态学概论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与参考书目1. 教学资源1.1 生态学教材:《生态学原理》王勇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生态学实验教学备课教案生态实验的设计与观察

生态学实验教学备课教案生态实验的设计与观察

生态学实验教学备课教案生态实验的设计与观察生态学实验教学备课教案生态实验的设计与观察1. 实验介绍在生态学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设计,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以及其中的相互关系。

本教案旨在设计一场生态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态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并帮助他们理解生态环境中的相互作用。

2. 实验目标和步骤2.1 实验目标通过本实验,学生将能够:- 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 学习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理解生态环境中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 掌握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

2.2 实验步骤2.2.1 实验材料准备- 一组大型玻璃容器(如鱼缸或大瓶子),用于构建生态模拟环境;- 沙子、泥土和小石子,用于模拟土壤;- 水,用于构建水域环境;- 选择适当的植物和动物样本,如草、昆虫等;- 实验记录表格或笔记本;- 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放大镜等。

2.2.2 实验设计与观察- 将玻璃容器分为两个区域,一个区域用于构建陆地环境,另一个区域用于构建水域环境;- 在陆地区域放置适当的土壤和植物样本,如草;- 在水域区域添加水和适当的植物和动物样本,如浮游生物;- 观察并记录植物和动物样本的生长情况,包括数量、大小等;- 观察并记录土壤和水质的变化情况,包括颜色、湿度等;- 使用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水样本中的浮游生物,并记录所观察到的种类和数量。

3. 数据分析与讨论3.1 实验数据统计- 对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 制作表格或图表,展示植物和动物样本的生长情况,土壤和水质的变化情况,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等。

3.2 数据分析与讨论- 分析植物和动物样本的生长情况,探讨其与土壤和水质的关系;- 分析土壤和水质的变化情况,探讨其与植物和动物生长的关系;- 分析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探讨其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 实验总结与反思本实验通过设计和观察生态系统,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态环境中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生态学实验教学大纲

生态学实验教学大纲

《生态学实验》教学大纲闫云君、徐莉、黄瑛一、课程名称:生态学实验二、课程编码:三、学时与学分24/1.5四、先修课程:五、课程教学目标:生态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学科。

因此课堂实验和野外实习是生态学专业学生学习十分必要的教学环节。

本课程通过课堂实验,帮助学生加深对生态学基本原理和理论的理解,并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操作,认真按时地完成实验报告。

六、适用学科专业生物技术七、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溶解氧的测定(3学时)实验目的:(1)掌握溶解氧测定的一般方法(化学滴定法/氧电极法)(2)重点掌握化学滴定法的操作实验内容:采水样,处理水样,然后用滴定法(碘量法)滴定,用脱氧后的水做对照分析。

然后对实验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实验要求:熟练掌握化学滴定法测溶解氧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生物气候图(4学时)实验目的:气候图是地学中用以表示某地多年(或一年)气候的直观的简表,例如常用的温湿年变化图是以标明在坐标上的逐月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或降水量)的12个点,按月顺序连接起来的多角形图。

把生物的生态特征与气候图相结合,就成为生物气候图。

生物气候图是分析生物的分布、潜在分布区域和预测引种驯化结果有用的工具。

实验内容:提供一些数据,绘制生物气候图。

实验要求:掌握生物气候图的绘制,理解●金鱼(蝌蚪)耐性实验(4学时)实验目的:通过金鱼(蝌蚪)在不同盐浓度下的忍耐程度的实验,加深生物对环境因子耐性的理解。

实验内容:观察金鱼(蝌蚪)在不同盐浓度下的忍耐程度,计数死亡个体,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制作耐性曲线。

实验要求:理解耐性定律,熟练操作实验,掌握耐性曲线的绘制方法。

●生命表编制与存活曲线(4学时)实验目的: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一种有用工具。

可以体现各年龄组实际死亡数、死亡率、存活数目和种群内个体平均期望年龄。

生命表是种群统计的一种重要技术。

实验内容:根据给出的人口统计资料编制静态生表和动态生命表,并绘制存活曲线。

生态学实习指导书

生态学实习指导书
而所有这些变化和演替仅靠分类学的调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于传统的和当代数量生态学方法和手段对相应的样地进行调查才能了解和掌握群落的动态和它反映给我们的环境和资源信息



实习指导书
福建农林大学 林学院 2014 年 12 月
安全注意事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服从安排,不单独行动,每次活动以小组为单位。 外业调查时按规定时间作业,规定时间内返回。 注意地形安全 注意天气变化 注意有无危险的动植物 不要进入军事设施和基地 各小组间,小组与带队教师间随时保持联系 携带必要的药品 每次调查结束均要清点人数与器材 一切以保证生命财产安全为准则
实习一 野外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测定
1. 实习地点:浙江雁荡山 2. 内容提要:野外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测定。 3. 目的要求:加深对群落物种多样性基本概念的理解,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群落物种多样性 的测定方法和计算方法。 4. 时间安排:1 天 5. 实习操作步骤: 植物群落中种群的种类与格局的变化, 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的变化以及因此产生 的群落演替,是反映和鉴别一个区域环境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是否正常和完善的重要指 标。 而所有这些变化和演替仅靠分类学的调查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借助于传统的和当代数量 生态学方法和手段对相应的样地进行调查, 才能了解和掌握群落的动态和它反映给我们的环 境和资源信息。 6. 实习原理和方法
盖度比 CR(Coverage ratio) :某种群的盖度 / 样方中最大盖度种群的盖度= Ci/Cmax, 频度 F(Frequency) :某种群出现的样方数 / 全部调查样方数, 相对频度 RF(Relative frequency):某种群的频度 / 样方内所有种群的频度和= Fi/?Fi, 频度比 FR(Frequency ratio) :某种群的频度 / 样方内频度最大种群的频度 =Fi/Fmax, 高度 H(Hight) :某种植物体的高度总合, 相对高度 RH(Relative hight) :某种群的高度 / 样方内所有种群的高度和= Hi/?Hi, 高度比 HR(Hight ratio) :某种群的高度 / 样方内最高种群的高度和= Hi/Hmax, 种群的优势度由其重要值 IV(Important value)表示:IV = RD + RC + RF, 或由总优势比 SDR(Summeddominance ratio)表示: SDR2=(DR+DC)/2,SDR3=(DR+CR)/3,SDR4=(DR+CR+RH+FR)/4。 优势度用以表示一个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其具体定义和计算方法各学派意见不 一,本书以综合数量指标重要值 IV 或综合优势比 SDR 表示,它简单、明确、应用效果好, 在生态学研究中得到广泛采用。 根据种群在群落中的优势度和功能位置,一般将群落内的成员作以下划分: 优势种/建群种 Dominant/constructive species: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 制作用的种群,其密度高、盖度大、生物量高、生活能力强。如昆嵛山次生天然林中的短柄 枹栎。 亚优势种 Subdominant species: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的性质和 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一定作用的种群。 伴生种 Companion species:群落的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偶见种 Rare species: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偶见种可能是由于环境的改变偶然 侵入的种群,或群落中衰退的残遗种群。

基础生态学实验 教材

基础生态学实验 教材

基础生态学实验教材
基础生态学实验教材是生态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生态学原理,并通过实验来加深他们对生态学概念的理解。

这样的教材通常包括理论知识、实验步骤、数据分析和讨论等内容。

在基础生态学实验教材中,理论知识部分通常涵盖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如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等内容。

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生态学基本原理的认识,为他们后续的实验操作提供理论基础。

实验步骤部分是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它详细描述了学生应如何进行实验,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以及实验后的数据记录。

这些实验步骤的设计应当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此外,教材还应包括数据分析和讨论部分,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理解生态学原理,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对于基础生态学实验教材的编写,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实验条件,尽可能选择简单易操作、直观易懂的实验内容,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同时,教材的编写还应注重实验的安全性和环保性,确保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和环境的安全。

总之,基础生态学实验教材在内容上应涵盖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验操作步骤、数据分析和讨论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生态学原理,并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生态学实验指导

生态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鱼类对温度、盐度耐受性的观测【实验目的】(1)认识并练习判断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性范围的方法。

(2)认识不同鱼类对温度、盐度等因子的耐受限度和范围不同,这种不同的耐受性与其分布生境和生活习性密切相关,加深对Shelford 耐受性定律的理解。

(3)认识影响鱼类耐受能力的因素。

【实验器材】1、实验动物:鲤鱼(Cyprinus carpio)、鲫鱼(Carassius auratus)等。

2、设备与试剂光照培养箱、温度计、天平、加热棒、容纳箱、玻璃棒等【方法与步骤】1、观察动物对高温和低温的耐受能力(1)建立环境温度梯度(5℃,室温20~25℃,35℃)。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鲤鱼和鲫鱼各6条分成一组,分别暴露在5℃、室温和35℃下30分钟。

观察行为。

如果正常,则停止观察;如有异常,则观察在该温度条件下动物死亡数达到50%时所需要的时间。

如果动物明显不动,则可认定死亡。

注:将动物放入低温(高温)环境中后,如果动物马上出现死亡,说明温度过低(或过高),应适当提高(降低)2~3℃再观测。

同时观察并比较室温条件下各鱼的行为。

(4)将鱼类在高温和低温出现死亡的温度条件下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在表1-1中。

表1-1 极端温度下不同鱼类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2 观察不同淡水鱼类对盐度的耐受能力(1)建立盐度梯度(20‰,30‰,40‰)。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鲤鱼和鲫鱼各6条分成一组,分别放入20‰,30‰,40‰的盐度环境中,同上观察其行为30分钟。

如果正常,则停止观察;如有异常,则继续观察在该条件下动物死亡数达到50%时所需要的时间。

如果动物明显不动,则可认定死亡。

(4)将鱼类在各盐度条件的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在表1-2中。

表1-2鱼类对盐度的耐受性观测结果记录表【结果与分析】1、依据表中记录结果,以时间为横坐标、死亡率为纵坐标作图。

2、各组根据实验结果,结合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等对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各组间的差异,评估不同鱼类对温度、盐度耐受性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推荐教材:生态学实验

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推荐教材:生态学实验

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推荐教材:生态学实验
教程,细胞生物学实验教程,分子生物学实验教程,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微生物实验教程,生物化学实验教程,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生物物理学实验教程,生物物理学实验技术,生物技术实验教程,生物信息学实验教程,微生物学实验教程,微生物学实验技术,遗传学实验教程,遗传学实验技术,分子遗传学实验教程,分子遗传学实验技术,细胞遗传学实验教程,细胞遗传学实验技术,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发育生物学实验教程,发育生物学实验技术,免疫学实验教程,免疫学实验技术,生物医学实验教程,生物医学实验技术,生物工程实验教程,生物工程实验技术,环境生物学实验教程,环境生物学实验技术,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程,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植物学实验教程,植物学实验技术,动物学实验教程,动物学实验技术,生物统计学实验教程,生物统计学实验技术,生物信息学实验技术,生物伦理学实验教程,生物伦理学实验技术等。

生态学实验指导书

生态学实验指导书

《生态学》实验指导书天津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2012实验报告撰写规范实验报告分为预习报告和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两部分。

1、预习报告撰写规范实验前应提前预习实验指导书并复习相关知识。

完成预习报告,无预习报告不得进入实验室。

预习报告用天津理工大学专业实验报告纸,要求包括实验目的、内容、原理、器材、操作步骤等,但不能照搬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应含有自己理解的内容。

2、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撰写规范实验过程中,将实验现象、数据等记录后在实验结束后完成实验报告,直接补充在原预习报告后。

实验结果包括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计算过程等,分析与讨论应对实验整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实验结论的分析等进行综合概述。

分析与讨论是整个实验的精华,要求认真撰写。

有思考题的要在实验报告中回答。

3、其他注意事项实验结论每一小组应该相同,原则上不同小组的实验结果不应雷同。

分析与讨论每个人都应该自己表述,不能与他人雷同。

实验报告一页写完后,应重新换一页,不能在背面撰写。

实验报告应用黑色笔写,字迹清楚,作图用铅笔。

实验一植物光合作用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熟悉CI-34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的使用,掌握测定植物光合作用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及其它环境参数等指标的测定方法。

2、通过测定比较不同树种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弱,总结各种植物光合速率变化规律,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生理过程和原理。

3、绘制曲线图,探究光合作用与温度T、光合有效辐射强度PAR、空气中CO2浓度等环境参数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根据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通过测定任一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来表示光合速率。

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光合作用测定仪的叶室中,植物叶片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放生蒸腾作用,致使流经叶室的二氧化碳和水发生改变。

二氧化碳和水可以吸收特定波段的红外线,因此其细微变化可以导致对红外线的吸收强度发生变化,而红外线损耗量的变化又导致其能量变化,进而使产生的电信号发生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学概论》实验指导实验一生态因子的综合测定技术第一部分生态因子测定的若干仪器与使用方法一、实验内容:气温、空气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和pH测定的仪器与使用方法。

二、目的要求:熟悉生态学生态因子测定的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

三、主要仪器设备:温度计、湿度计、照度计、土壤温度计、pH计。

教师先逐一介绍照度计、温湿度计、土壤温度计、pH计等仪器使用方法和观察记录方法后,学生分成4组练习,熟悉各仪器的使用和观测方法。

照度计:测定太阳辐射强度(单位为lx, u mol m-2 s-1)一般采用照度计(国产有ST80A 型、ZF2型),它是利用光电原理制成的。

光电池具有一个氧化层,在光的作用下,从那里放出电子,只要用一个低电阻的电流表把金属膜和金属基部相连接,就会发出一个与光强度成正比的电流。

这种电池对300—700nm的光是不是灵敏的,而且具有反应迅速、不需要外接电源等优点。

测定时,在照度计的电池槽内装上电池,把光电头插头插入仪器的插孔,打开开关及探头盖,照度计的显示屏上显示读数,待数字稳定后,把光敏探头置于欲测光源处,便可读数。

显示屏的读数分4档,每档相差10倍(单位为lx)。

温、湿度计:温度包括气温和土壤温度。

常用的温度测量仪主要有以下三类:(1)玻璃液体温度计一般分为两类,一是水银温度表,如普通温度表、最高温度表等; 另一类是利用有机液体(如酒精)制成的,如最低温度表。

玻璃液体温度表用与瞬时测定,灵敏度较高。

空气湿度可用通风干湿温度计测定。

通风干湿温度计分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前者用于测定气温,后者用于测定大气湿度。

测定时,在湿球温度计下端的水槽中注满水,在温度计的探头上绑上纱布,把纱布的另一端放进水槽中,然后把温度计置于欲测的地方(注意要置于空气流通处)。

由于水分蒸发吸收热量,湿球温度计的温度将较干球温度计的温度低,从两者的温度差反映出空气的湿度。

几分钟后,分别读取干球和湿球的温度,根据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的大小及两者的温度差,从温度计后面的表中,便可查出相对湿度的大小。

空气湿度通常用相对湿度表示。

相对湿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e) 与该温度下空气的饱和水汽压(e m) 的比率(以百分比表示),即:相对湿度=(e/e m)×100%。

(2)自记温度计这是利用双金属片热胀冷缩而变形的原理设计而成的温度计,它不但可以记录某个时间的温度,而且可以知道某段时间内大气温度的变化情况、温度极值(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及其出现的时间。

(3)遥测温度计主要有遥测通风干湿仪和遥测土壤温度仪两种。

前者用于遥测大气温度与湿度,后者用于遥测土壤温度。

它们利用导线,把感应温度的探头与显示仪器相连。

由于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温度也有时空的变化。

群落由于形成独特的群落环境,其温度的空间变化及时间变化均与群落外有显著的不同。

测定气温时,把温度计置于欲测的地方,数分钟后,便可读数。

(4)土壤温度计土壤温度计的原理与构造与一般的水银空气温度计相似,所不同的是土壤温度计一端弯曲,以便读数。

土壤温度计有不同长短的一组温度计组成,以测定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

测定时,在土壤表面挖不同深度的小坑,把不同深度的温度计埋至不同的深度(注意温度计的底部与地表平行),把土填回,用手压实,一小时后便可读数。

pH计:pH计有多种类型,可根据精度的需要选用不同的pH计。

本实验使用PHB-3便携式pH计。

该仪器体积小,便于携带,使用方便,测量精度为±0.02pH。

测量时,先用标准溶液对仪器进行校正。

校正后,用纯净水冲洗测定电极并用干净纱布拭干,便可对被测溶液进行测定。

四、作业:总结各仪器的使用方法、使用注意事项、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等。

第二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养分的测定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混合土样的采集混合样品采集的原则混合样品是由很多点样品混合组成。

它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平均数,借以减少土壤差异。

从理论上讲,每个混合样品的采样点愈多,即每个样品所包含的个体数愈多,则对该总体,样品的代表性就愈大。

在一般情况下,采样点的多少,取决于采样的土地面积、土壤的差异程度和试验研究所要求的精密度等因素。

研究的范围愈大,对象愈复杂,采样点数必将增加。

在理想情况下,应该使采样的点和量最少,而样品的代表性又最大,使有限的人力和物力,得到最高的工作效率。

土壤分析结果,应代表一定面积耕地的养分水平。

过去因受分析工作速度的限制,一般偏重于在少数代表性田块上采取混合土壤样品,来进行分析,把结果推广到大面积的农业生产上,例如几十公顷或几百公顷。

少数田块上所采集的混合样品,往往不能代表一个农场或村或乡的肥料需求情况。

有人做了这样的试验:在16公顷的农田上,采取了256个土样(每25m2采一个混合样品)进行磷素水平的分析,得到的速效磷,有161个是“极低”,69个是“偏低”,26个是“高”。

可以看到,就这16公顷农田的整体来讲,对于磷肥的需要性是很明确的。

通过详细的数学分析,说明有80%的土壤在不同程度上缺少磷素,并且在一定耕作条件下,也可以提出这块农田的磷肥施用量。

但是如果抽出少数样品来判断,引起错觉的机会还是不少的。

近年来由于现代仪器的使用,分析工作的自动化,大大加快了分析工作的速度。

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趋向于采取更多的土样,通过数学方法把大量数据加以统计,以获得更多可靠的有用资料。

混合土样的采集以指导生产或进行田间试验为目的的土壤分析,一般都采集混合土样。

采集土样时首先根据土壤类型以及土壤的差异情况,同时也要向农民作调查并征求意见,然后把土壤划分成若干个采样区,我们称它为采样单元。

每一个采样单元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

一个采样单元包括多大面积的土地,由于分析目的不同,具体要求也不同。

每个采样单元再根据面积大小,分成若干小单元,每个小单元代表面积愈小,则样品的代表性越可靠。

但是面积愈小,采样花的劳力就愈大,而且分析工作量也愈大,那么一个混合样品代表多大面积比较可靠而经济呢?除不同土类必须分开来采样,一般可以人1/5公顷。

原则上应使所采的土样能对所研究的问题,在分析数据中得到应有的反应。

由于土壤的不均一性,使各个体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变异。

因此,采集样品必须按照一定采样路线和“随机”多点混合的原则。

每个采样单元的样点数,一般常常是人为的决定5~10点或10~20点,视土壤差异和面积大小而定,但不宜少于5点。

混合土样一般采集耕层土壤(0~15cm或0~20cm);有时为了解各土种肥力差异和自然肥力变化趋势,可适当地采集底土(15~30cm或20~40cm)的混合样品。

采集混合样品的要求:(1)每一点采取的土样厚度、深浅、宽狭应大体一致。

(2)各点都是随机决定的,在田间观察了解情况后,随机定点可以避免主观误差,提高样品的代表性,一般按S形线路采样,从图2-1三种土壤采样点的方式可以看出1和2两种情况容易产生系统误差。

因为耕作、施肥等措施往往顺着一定的方向进行。

×代表采样点1、2不适当,3正确(3)采样地点应避免田边、路边、沟边和特殊地形的部位以及堆过肥料的地方。

(4)一个混合样品是由均匀一致的许多点组成的,各点的差异不能太大,不然就要根据土壤差异情况分别采集几个混合土样,使分析结果更能说明问题。

(5)一个混合样品重在1kg左右,如果重量超出很多,可以把各点采集的土壤放在一个木盆里或塑料布上用手捏碎摊平,用四分法对角取两份混合放在布袋或塑料袋里,其余可弃去,附上标签,用铅笔注明采样地点、采土深度、采样日期、采样人,标签一式两份,一份放在袋里,一份扣在袋上。

与此同时要做好采样记录。

2 采集土壤样品的工具采样方法随采样工具而不同。

常用的采样工具有3种类型:小土铲、管形土钻和普通土钻。

小土铲在切割的土面上根据采土深度用土铲采取上下一致的一薄片。

这种土铲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使用,但比较费工,多点混合采样,往往嫌它费工而不用。

管形土钻下部系一圆柱形开口钢管,上部系柄架,根据工作需要可用不同管径土钻。

将土钻钻入土中,在一定土层深度处,取出一均匀土柱。

管形土钻取土速度快,又少混杂,特别适用于大面积多点混合样品的采集。

但它不太适用于很砂性的土壤,或干硬的黏重土壤。

普通土钻普通土钻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但它一般只适用于湿润的土壤,不适用于很干的土壤,同样也不适用于砂土。

另外普通土钻的缺点是容易使土壤混杂。

用普通土钻采取的土样,分析结果往往比其他工具采取的土样要低,特别是有机质、有效养分等的分析结果较为明显。

这是因为用普通土钻取样,容易损失一部分表层土样。

由于表层土较干,容易掉落,而表层土的有机养分、有机质的含量又较高。

不同取土工具带来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上下土体不一致造成的。

这也说明采样时应注意采土深度、上下土体保持一致。

3土壤样品的制备和保存从野外取回的土样,经登记编号后,都需经过一个制备过程——风干、磨细、过混匀、装瓶,以备各项测定之用。

样品制备目的是:①剔除土壤以外的侵入体(如植物残茬、昆虫、石块等)和新生体(如铁锰结核和石灰结核等),以除去非土壤的组成部分;②适当磨细,充分混匀,使分析时所称取的少量样品具有较高的代表性,以减少称样误差;③全量分析项目,样品需要磨细,以使分解样品的反应能够完全和彻底;④使样品可以长期保存,不致因微生物活动而霉坏。

3.1新鲜样品和风干样品为了样品的保存和工作的方便,从野外采回的土样都先进行风干。

但是,由于在风干过程中,有些成分如低价铁、铵态氮、硝态氮等会起很大的变化,这些成分的分析一般均用新鲜样品。

也有一些成分如土壤pH、速效养分,特别是速效磷、钾也有较大的变化。

因此,土壤速效磷、钾的测定,用新鲜样品还是用风干样品,就成了一个争论的问题。

有人认为新鲜样品比较符合田间实际情况;也有人认为新鲜样品是暂时的田间情况,它随着土壤中水分状况的改变而变化,不是一个可靠的常数,而风干土样测出的结果是一个平衡常数,比较稳定和可靠,而且新鲜样品称样误差较大,工作又不方便。

因此,在实验室测定土壤速效磷、钾时,仍以风干土为宜。

3.2样品的风干、制备和保存3.2.1风干将采回的土样,放在木盘中或塑料布上,摊成薄薄的一层,置于室内通风阴干。

在土样半干时,须将大土块捏碎(尤其是黏性土壤),以免完全干后结成硬块,难以磨细。

风干场所力求干燥通风,并要防止酸蒸气、氨气和灰尘的污染。

样品风干后,应拣去动植物残体如根、茎、叶、虫体等和石块、结核(石灰、铁、锰)。

如果石子过多,应当将拣出的石子称重,记下所占的百分比。

3.2.2粉碎过筛风干后的土样,倒入钢玻璃底的木盘上,用木棍研细,使之全部通过2mm孔径的筛子。

充分混匀后用四分法分成两份,如图2-4。

一份作为物理分析用,另一份作为化学分析用。

作为化学分析用的土样还必须进一步研细,使之全部通过1mm或0.5mm孔径的筛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