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海水鱼类的人工繁殖和育苗(一稿)

合集下载

海水鱼类繁殖与繁育技术

海水鱼类繁殖与繁育技术

海水鱼类繁殖与繁育技术
海水鱼类繁殖与繁育技术在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

由于海水鱼类的捕捞数量逐渐减少,以及对海洋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海水鱼类的人工繁殖和繁育成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海水鱼类的繁殖与繁育技术,并探讨其对海洋生态和经济的作用。

1. 海水鱼类人工繁殖技术的发展现状
1.1 海水鱼类繁殖技术的意义
1.2 海水鱼类人工繁殖技术的方法和步骤
1.3 海水鱼类人工繁殖技术的成功案例
2. 海水鱼类繁育技术的重要性与挑战
2.1 海水鱼类繁育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2.2 海水鱼类繁育技术的挑战与难点
2.3 如何提高海水鱼类繁育技术的可持续性
3. 海水鱼类繁殖对海洋保护和经济的作用
3.1 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
3.2 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发展
3.3 海洋经济的新增长点
4. 海水鱼类繁殖技术的前景与建议
4.1 未来海水鱼类繁殖技术的发展趋势
4.2 加强海洋保护与科研合作
4.3 增加海水鱼类繁育科研投入
结语:
海水鱼类的繁殖与繁育技术在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满足市场需求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对海洋资源的更加深入了解,我们可以预见海水鱼类繁殖技术将发展得更加成熟,对海洋保护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面对人工繁殖技术的挑战与难点,我们需要加强科研合作,提高技术可行性,并加大对海水鱼类繁育科研的投入力度。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有信心实现海水鱼类的可持续繁育,保护海洋生态,并促进海洋经济的繁荣发展。

海洋生物的饲养与繁殖技术

海洋生物的饲养与繁殖技术

海洋生物的饲养与繁殖技术海洋生物的饲养与繁殖技术一直是海洋生物学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

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的依赖日益增加,研究海洋生物的饲养与繁殖技术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海鲜的需求,还能保护和恢复海洋生态环境。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海洋生物的饲养与繁殖技术。

一、海水鱼类的饲养与繁殖技术海水鱼类是海洋生物中最受欢迎的一类,其饲养与繁殖技术备受关注。

首先,要保证鱼类的生活环境,包括合适的水温、盐度和PH值等。

其次,要提供适宜的饵料,如冷冻虾仁和活体小鱼等。

饲养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水质,保持水质清洁,并及时清理废弃物。

当鱼类繁殖时,可以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促使鱼类产卵。

二、贝类的饲养与繁殖技术贝类是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如牡蛎、扇贝等。

贝类的饲养与繁殖技术对于维护贝类资源的可持续开发至关重要。

首先,要选择适合贝类生长的区域,并控制好生长环境的温度、盐度和光照等参数。

其次,贝类的饲料可以通过投喂适量的浮游生物来满足其营养需求。

在贝类繁殖方面,可以采用人工孵化或者放养天然产卵的方式。

三、海藻的饲养与繁殖技术海藻是重要的海洋植物,对于海洋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海藻的饲养与繁殖技术也在逐渐发展。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海域和生长环境,保证充足的阳光和富含营养物质的海水。

其次,可以采用分离培养和组织培养的方法,利用合适的培养基促进海藻的生长和繁殖。

同时还需要控制海藻生长的密度,防止过度竞争导致生长不良。

四、海洋无脊椎动物的饲养与繁殖技术海洋无脊椎动物包括海参、海胆等,它们也是受欢迎的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无脊椎动物的饲养与繁殖技术与其他海洋生物类似。

首先,要选择适宜的养殖区域和环境条件,保证水质清洁和充足的氧气供应。

其次,可以采用提供适当的饵料和促进繁殖的手段来饲养和繁殖海洋无脊椎动物。

总结起来,海洋生物的饲养与繁殖技术对于保护海洋资源和促进可持续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合适的技术手段,才能实现对海洋生物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第一章 海水鱼类的人工繁殖和育苗(一稿)

第一章 海水鱼类的人工繁殖和育苗(一稿)
卵技术,但对于许多尚待开发或开发难度较
大的鱼种来说,探讨它们的人工授精采卵技
术,还是有很大实用意义的。海水鱼人工授
精的基本方法有干法、湿法和半干法三种。
四、采卵、孵化
浮性卵、沉性卵、粘性卵的特性不一, 要分别采取不同的孵化方法。
一般浮性卵宜用静水微充气、微流水+
微充气或流水孵化;沉性卵和粘性卵宜用锥
养成亲鱼→繁殖→养成→出售;再养成亲鱼→再繁
殖鱼苗(如真鲷、牙鲆等)。
上述三个不同层次综合性技术的进步,说明最根
本的问题在于要解决好亲鱼培育中的各种问题,方
能达到全人工繁殖的最终目标。
三、亲鱼培育
目前尚有许多经济鱼类或因繁殖特性不同,或
因驯养技术尚未突破而需直接利用野生种鱼。为
了能够有效地利用,就必需事先进行调查并准确
二、育苗设施
完善的工厂化育苗系统包括育苗车间、亲鱼 池、产卵池、孵化池、育苗池、饵料池、调温、 采光、供水、供电、供热、供气、消毒、排污等
基本设备,要求配置齐全、安排合理、功能到位,
经过周密的设计和施工由此组合成一个工厂化育
苗生产系统。工厂化育苗就是应用现代科技装备
起来的育苗室为基础与先进的育苗技术工艺相结
长、摄食、活动、病害侵袭等情况是育苗过程
中不可忽视的工作。鱼苗的放养密度取决于育
苗条件和技术水平,尤其与饵料和水质条件有 关,应综合分析,酌情而定。
2.土池育苗
通过施肥培养饵料生物,将鱼苗培育与饵 料生物培养集于一体,省去了繁重的饵料生物
培养工作。
缺点是受天气影响大,单位水体的生产效
率较低。
2.土池育苗
1.仔鱼期
仔鱼后期指仔鱼卵黄囊以及油球的消失 和各种运动器官基本发育完善这一阶段。

略论我国海水鱼类苗种繁育和种质改良的研究

略论我国海水鱼类苗种繁育和种质改良的研究

鲻科 鱼类 的养 殖 记 载 。数 百 年 来 完 全 “ 天 吃 靠
饭 ” 沿袭 纳捕 天 然鱼 苗 的粗 养方 式 , 、 生产 技 术 非 常落 后 , 产量 和效 益 十分 低 下 -] 4。时 值 上 世 纪 5 0年 代 末 , 国 渔 业 界 出 现 了一 场 史 元 前 例 的 我
和设 想 。
关 键 词 :海 水鱼 类 ; 子工 程 ; 种 苗种繁 育 ; 种质改 良
中 图分 类号 :¥ 6 . 92 1 文 献标识 码 :A
“ 国以农 为本 , 以种 为先 ” 粮 。优 良品 种对 农 业、 畜牧 业 生 产 力 的提 升 作 用 有 目共 睹 , 良种 对
时并举 。所 以 当时 的 “ 子 工 程 ” 实 上 包 研究 优 现状
我 国具 有悠 久 的养 鱼历 史 , 对 鱼类 品种 改 但
良为核 心 的“ 质工程 ” 究 起步 较 晚 , 于上 世 种 研 始 纪 6 代, 8 0年 至 0年代 中期 生 物 技 术 才 开始 应 用 于 淡水 鱼类 的遗 传 育种 研 究 , 而 发 展 迅 速 。从 然 19 至 2 0 9 6年 0 5年 , 全 国水 产 原 种 和 良种 审 定 经 委 员会 审 ( ) 、 认 定 并在 全 国推 广养 殖 的淡水 鱼 类
略 论 我 国海 水 鱼 类 苗 种 繁 育 和 种 质 改 良 的研 究
孟 振 , 新 富 ,雷 霁 霖 刘
( 国水产 科 学研 究 院黄 海水 产研 究所 , 岛市 海水鱼 类种 子 中 青 工程与 生物技 术 重点 实验 室 , 岛 267 ) 青 60 1
摘 要 :种苗是 海洋 生物 养殖 产业 的源 头和 必需 的物质 基础 , 种质 是海 洋养 殖业 的核 心 问题 。

南海近海渔业资源增殖关键技术与应用(一)

南海近海渔业资源增殖关键技术与应用(一)

南海近海渔业资源增殖关键技术与应用(一)南海近海渔业资源增殖关键技术与应用1. 增殖技术的重要性•捕捞压力增加使得渔业资源减少,增殖技术成为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的重要手段。

•南海近海渔业资源增殖技术的发展,为渔业生产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2. 水产物种增殖技术•人工授精和育苗技术:–通过人工控制物种的繁殖过程,提高繁殖效率和幼苗存活率。

–利用人工授精技术,提高鱼类繁殖效率,促进大规模的水产物种增殖。

•人工孵化技术:–利用人工控制水温、氧气含量等环境因素,促进鱼类的卵和仔鱼孵化过程。

–通过优化孵化环境,提高孵化率和幼苗的生长发育水平。

3. 水产养殖技术•海水养殖技术:–利用海水中的营养物质和生态环境,进行鱼、虾、贝类等水产动物的养殖。

–通过合理的养殖管理,提高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农田、池塘养殖技术:–利用农田、池塘等淡水资源,进行鱼类和虾蟹的养殖。

–采用循环水养殖、水质调控等技术手段,提高养殖效益。

4. 水质监测与环境保护•检测技术:–借助水质监测仪器,进行水质中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的监测和分析。

–及时发现污染源,采取相应措施保护渔业资源。

•环境保护措施:–加强对近海渔业资源所处生态系统的保护,减少污染源的排放。

–通过建设禁渔区、加强渔业管理等措施,维护渔业资源的生态平衡。

5. 遗传改良技术•遗传育种技术:–通过选择品质优良的个体进行配对繁殖,提高鱼类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遗传改良手段,改良鱼类的生长速度、抗病能力等特性。

•转基因技术:–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向鱼类中导入外源基因。

–使得鱼类具备更强的生长能力、抗病能力等特性,提高养殖效益。

6. 技术推广与示范•技术培训和推广:–权威水产机构开展针对渔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其增殖技术应用水平。

–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广先进的增殖技术知识,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技术示范基地:–建设一批水产增殖技术示范基地,展示增殖技术的应用效果。

–吸引相关从业人员参观学习,推动技术的普及与推广。

第1章 海水养殖学介绍及概论

第1章 海水养殖学介绍及概论
海水养殖学
655332
金彬明
wzjbm@
授课内容安排: 授课内容安排: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其他 绪论 海水养殖的环境条件 海水养殖的工程设施 大型海藻养殖 贝类养殖 虾蟹类养殖 鱼类养殖 其它海产品养殖 常见饵料生物培养技术 养殖基地参观
海水养殖学
第一章 绪论
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6. 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捕捞业与养殖业的结构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1978年捕捞业 与养殖业的产量比重为74:26。2000年的40:60。 养殖业内部的品种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以往的养殖 生产中, 现在海水养殖的鱼、虾、蟹、贝、藻等名特优新 品种产量占海水养殖产量的比重,由1978年的不足 1%增 至30%以上。
各种标准: 各种标准:例如各种无公害食品生产标准 HACCP安全保证体系在海水养殖业中的运用 HACCP安全保证体系在海水养殖业中的运用 定义: 定义: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意 为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国家食品法典委员会CAC 对 HACCP的定义是:鉴别和评价食品生产中的危险与危 害,并采取控制的一种系统方法。 涵义
海水养殖学
第一章 绪论
立足主业, 立足主业,大力发展多种经营
各地在发展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注重发挥行业优势,在抓好 主业的同时,拉长产业链,积极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形成一 业为主,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格局。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 技术水平和综合开发能力增强
对虾、鲍鱼、扇贝、海带、大黄鱼、青蟹、梭子蟹、牙鲆等 品种的育苗和养殖技术的完善、推广,使养殖生产获得了前 所未有的迅速发展。 混养、轮养、套养、间养技术普遍应用于海水养殖业 河蟹、罗氏沼虾、刀额新对虾、南美白对虾等海水生淡水长 (或可长)优良品种增养殖技术的突破,推动了内陆水产养 殖 业向着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

珊瑚礁鱼类公子小丑鱼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

珊瑚礁鱼类公子小丑鱼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

桡 足类及 少量 粉末 饲料 。l ~ 1d 稚 鱼 身体 中部条 4 2 ,
纹 开始 形成 。 喂 富含类 胡 萝 b素 的粉末 状饲 料 l 投 3 l ,
逐 渐减少 活饵 的投入 。 时将 稚鱼转 移 到大 的具有 这
完 善过 滤 的水族 箱 中进行 喂 养 , 其 有更 大 的生 长 使 空 间 。2~ 8d稚 鱼体 长可达 1c l4 , m左右 , 胸鳍 的黑
苗技 术 之后 ,在一 个月 内 , 亲鱼共 产 卵 8 , 3对 次 共
的恢 复具 有一 定 的生 态价 值 。
32 实验 中 问题 的分 析与解 决 . 321 人 养 殖 条 件 下 的亲 鱼 性 腺 发 育 问 题 .. 该
试 验 中 的亲 鱼 ,是 根据 体 型 的差异 进行 人 工 配对 , 以避免 两条雌 鱼被 配在一 起 的情况发 生 。但 是 由于 是 人 为选择 ,雄鱼 尚未 发 育完 全 的情 况可 能 发生 ,
胀, 呈现 银色 投 喂鲜 饵料 ( 如剁 碎 的虾 肉 、 蛤蜊 、 紫菜等 )有 助于其 生长 和发 色 。 ,
经 过 5d的生 长 , 育 较快 的仔 鱼 的体 型开 始 发 由锥 形变 为 椭 圆形 ,此 时大 量 投 喂 丰年 虫 无 节 幼 体, 饱食 的稚 鱼 腹部 呈现 橙红 色 。发育 良好 的稚 鱼
会 在 8 1 ~ 4d长 出头部 第一 条 白带 ,此 时增 加投 喂
3 结果和讨论
31 结 果 .
实 验得 出公 子 小 丑鱼仔 鱼 期 和稚 鱼 期 比较 重 要发 育 阶段 的时间表 ( 1 。 表 )
表 1 公 子小 丑鱼 仔 鱼 期 和 稚 鱼期 比较 重 要 发 育 阶段

第二篇 各论(技术篇) 鱼类繁殖 生长 养成的全过程

第二篇 各论(技术篇) 鱼类繁殖 生长 养成的全过程

这些鱼类为对象,阐明鱼类人工繁殖技术。
鱼类人工繁殖技术包括:亲鱼培育、催情
产卵、孵化等三个部分。
第一节 草鱼、青鱼、鲢、鳙、鲮的人工繁殖
草鱼、青鱼,鲢、鳙、是我国特产的
经济鱼类,是我国水产养殖的“当家鱼”,
俗称“四大家鱼”,也是世界性重要的养
殖鱼类。鲢、鳙、草鱼的产量分别占我国 淡水鱼产量的第一、第三、第二位。
3.体质选择
选择的亲鱼要求:在已达性成熟的 年龄的前题下,体重越重越好。从育种
角度看,第一次性成熟不能用作产卵亲
鱼,但年龄又不宜过大。
生产上可取最小成熟年龄加1至10作
为最佳繁殖年龄(李思发, 1997 )。要 求体质健壮,行动活泼,无病、无伤。 鲢、鳙、草鱼和青鱼的肥满度分别为: 2.18±0.24 、 2.12±0.36 、 1.96±0.22
“大水、大肥”的培育方式。
③春季强化培育
开春后,最好换去一部分池水,将池水控 制在1m左右,以利于提高培育池水温,易于肥
水。适当增加施肥量,每天或2d~3d泼洒一次,
并辅以投喂精饲料,使鲢、鳙亲鱼吃饱、吃好。 即采用“小水、大肥”的培育方式。
④产前培育
临近产卵季节,鲢、鳙亲鱼性腺发育良 好,对溶氧的要求更高,一旦溶氧下降,极 易发生泛池事故。因此在催产前 15d ~ 20d , 应少施或不施肥,并经常冲水,这对防止泛 池和促进性腺发育有很好的效果。即采用从 “大水、小肥”到“大水、不肥”的培育方
1.亲鱼培育池的条件
(1)位置 要靠近水源,水质良好,注排水方
便;环境开阔向阳;交通便利。亲鱼培育池、
产卵池和孵化场所的位置应靠近。 (2)面积 以 3亩~5亩的长方形为好,便于饲
养和捕捞。过大,水质不易掌握,且由于鱼多, 往往只能分批催产,多次拉网捕鱼会影响催产 效果。

水产养殖中的鱼类育种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鱼类育种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鱼类育种技术鱼类育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选择性育种和控制繁殖过程,可以改良鱼类品种,提高养殖效益。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常用的鱼类育种技术,包括自然繁殖、人工授精和基因编辑等方法。

一、自然繁殖自然繁殖是鱼类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繁殖方式。

一般情况下,鱼类会选择适宜的繁殖季节,寻找合适的生殖地点,并依靠内在的生物钟来进行产卵,受精和孵化等过程。

水质、温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对自然繁殖具有重要影响。

在自然繁殖过程中,养殖者需要提供合适的环境条件,如适宜的水温、水质和泥床等,以便鱼类能够自由进行繁殖。

二、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是指通过人工手段收集和处理鱼类的生殖细胞,然后将精子和卵子进行人工结合。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改良优良品种和提高育种效果。

具体操作流程包括:首先,收集成熟的鱼类卵子和精子;然后,对卵子进行去卵膜、清洗等处理;最后,将精子逐渐加入到卵子中,通过搅拌和搓揉等方式促使受精发生。

人工授精需要掌握精确的操作技巧和适宜的时间,以提高受精率和育苗率。

三、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是一种新兴的鱼类育种技术,通过人工改变鱼类的基因组来实现特定性状的培育。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增强鱼类的抗病能力、生长速度和抗逆性等特性,提高养殖效益。

目前常用的基因编辑技术有CRISPR-Cas9和TALEN等。

通过基因编辑,研究人员可以删除、插入或修复鱼类基因组中的特定基因,实现对鱼类性状的精确调控。

四、综合利用在实际的水产养殖中,常常采用综合利用的方法来提高育种效果。

综合利用包括选育优良品种、改进饲养管理和优化环境条件等措施。

选育优良品种可以通过选择育种父本和母本来实现,将具有良好性状的鱼类进行交配繁殖,以培育出更优良的后代。

改进饲养管理包括合理配合饲料、科学投喂和控制养殖密度等,以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

优化环境条件包括合理调节水质、氧气供应和温度等,以提供更适宜的生长环境。

总结:鱼类育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具有重要意义。

珊瑚礁鱼类公子小丑鱼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_杨晨

珊瑚礁鱼类公子小丑鱼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_杨晨
在人工环境下,经过一个半月左右的培养,幼 鱼已经具备一定的抗逆性和适应能力,较之野生捕 捞的小丑鱼更适应人工环境和人工饲料,具备一定 的商业价值;与自然海域相比,人工条件下的小丑 鱼成活率高,体格比较健壮,适于放流,对于珊瑚礁
的恢复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 3.2 实验中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3.2.1 人工养殖条件下的亲鱼性腺发育问题 该 试验中的亲鱼,是根据体型的差异进行人工配对, 以避免两条雌鱼被配在一起的情况发生。但是由于 是人为选择,雄鱼尚未发育完全的情况可能发生, 这延长了从配对到产卵所需的时间,也对投喂的饵 料是否能够满足亲鱼性腺的发育提出了要求。本次 试验中的 18 对亲鱼,最终只有 5 对产卵,其余 13 对亲鱼有共游现象,但是并没有诸如清理鱼巢等明 显的特征行为,推测可能与饵料的营养不足致使亲 鱼生殖腺发育不完全有关,由于热带海水观赏鱼通 常体型较小,无法采用常规的注射激素促进性腺发 育,只能通过饵料及环境诱导,解决方法是在饲料
够会造成卵的大量坏死变白,且气泡可能对刚孵出 而具有一定的产业化价值,可以进行人工放流和自
的仔鱼造成伤害。该实验采用第 2 种方法,对于其 然资源的生态恢复,能够为珊瑚礁保护及其生态修
缺点,解决办法是采用多个气石多点打气并控制水 复做出贡献。
流。采用该方法操作简便,也能获得令人满意的孵
化率和成活率。
参考文献:
在鱼苗培养的过程中,发现在人工条件下会出
现 3 个死亡高峰,处理不当的话会对最后的成活率 [1]ANDREWS C. The ornamental fish trade and fish conserva-
造成极大的影响,最终十不存一。
tion[J]. Journal of Fish Biology,1990,37(no. suppl. A.):53-59

第一章 渔业增殖资源学

第一章   渔业增殖资源学

岩岸潮间带
砂质潮间带
砂质潮间带
泥质潮间带
泥质潮间带
红树林潮间带
浅海区环境
浅海区的盐度、温度和光照的变化也比 外海的大,变化的程度从近岸向外海方 向逐渐减弱。 温度变化受大陆影响,并与纬度有关。 盐度在不同程度上受降水和径流的影响 而呈季节性变化。 在底质方面,有岩石区、砂区和泥区等 不同类型。
500 114
2 461 700 843 142 1 374 024 115 420 741 142 843 730
4 849 967
4 549 200 4 397 956 3 831 208 3 499 144 3 302 334 3 274 572
Total
89 740 919
52 546 205

渔业资源增殖
渔业资源增殖简单地讲“基本上是增加 鱼类种群(包括虾类等水生动物)数量 的一种方法,一种措施。渔业管理、改 善种群生活环境、向水域投放某种装置 和成鱼、幼鱼及卵等都能达到增加种群 数量的目的”(叶昌臣,1995)。 广义地,渔业资源增殖是指用人工措施 放流苗种或人工栽培、科学管理、收获 以及对渔场环境改造与保护等方法,使 水产资源再生产类似于农牧业的一种渔 业方式。

世界渔业资源开发现状现状
海洋牧场的现状
日本已对80种海洋生物作了增殖试验或 相关研究(Matsuoka 1996, Liao 1999)。 目前已有27个国家对65种海水或咸淡水 种类作了放流增殖试验,但这一数字不 包括另外60种已由日本作过放流试验的 种类 。 总的来说,目前多数海洋牧场项目正处 于试验阶段。

孵化放流增殖的类型
类型 减轻损失 放流种类 土著种或 近缘种 实例 太平洋鲑、鲟 和里海mahi sephid 关键假设

海水鱼工厂化育苗中饵料投喂技术

海水鱼工厂化育苗中饵料投喂技术

海水鱼工厂化育苗中饵料投喂技术水产动物苗种是水产养殖业的物质基础。

随着海水鱼类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对其苗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海区鱼苗的自然资源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

我国海水鱼类人工繁殖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的,经过40多年的开发和研究,到目前为止,约有40多种海水鱼类获得人工繁殖成功,并达到批量生产水平。

在所有这些鱼苗的人工培育中,对鱼苗饵料投喂技术的掌控,是一个关系到鱼苗生产成败的技术关键。

因此,本文就工厂化育苗过程中,饵料投喂技术谈几点体会,供广大苗种生产者参考。

一、饵料种类目前,在海水鱼种苗生产中所采用的饵料分生物饵料和非生物饵料两大类型。

在生产中,这两大类型的饵料是综合应用的。

在海水鱼种苗生产中所采用的生物饵料一般指单细胞藻、双壳类幼虫、轮虫、卤虫、枝角类、桡足类等。

以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作为开口和早期饵料的技术已经在育苗生产中运用多年,在仔鱼摄食初期,生物饵料的密度、种类和大小是影响仔鱼生长和成活的重要因素。

而非生物饵料是指人工合成的微型饵料及根据鱼苗生长的不同阶段所现制的鱼、虾、贝肉糜。

实践证明,在生产中,这两类饵料综合应用,能提供海水鱼苗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大量高度不饱和脂肪酸(ω3HUFA)等营养物质,能大幅度的提高苗种成活率。

二、各种饵料生产或制作中必需注意的关键技术1、小球藻小球藻的培养可按单细胞藻的三级培养工艺流程进行,营养盐主要用尿素(10mg/L~50mg/L)、过磷酸钙(5mg/L),而在小球藻指数生长期,用高浓度硫酸铵代替尿素时,可使小球藻的生长维持较高的密度。

在小球藻的培养工艺中,关键措施就是严格控制污染。

在小球藻的采收之前两天,必须停止氨肥的使用,以免增加水体中氨氮的含量。

2、双壳类幼虫当所培育鱼苗的开口口径小于200um时,可考虑培养双壳类幼虫作为鱼苗的开口饵料。

一般是采用牡蛎的担轮幼虫。

当受精卵孵化为担轮幼虫即需采收并投喂,以免幼虫进一步发育造成营养消耗或变态而不适合鱼苗的摄食。

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

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

2、繁殖期雌雄鉴别 (1)婚姻色和追(珠)星
色泽绚丽的的雄性粗首鱲 有十条浅蓝色光泽的横带
雄鱼鳃盖和胸鳍上的珠星
(2)雌雄个体大小差异
(3)雌雄个体外观差异
(4)繁殖期腹部
表4-1 四大家鱼繁殖期的雌雄特征
雄鱼特征
雌鱼特征
1、在胸鳍前面的几根鳍条上,特别在第一鳍条上明
显的生有一排骨质的细小栉齿,用手抚摸,有粗

糙、刺手感觉。这些栉齿生成后,不会消失。

2、腹部较小,性成熟时轻压精巢部位有精液从生殖
孔流出。
1、在胸鳍前面的几根鳍条上缘各生有向后倾斜的锋 鳙 口,用手向前抚摸有割手感觉。 鱼 2、腹部较小,性成熟时轻压精巢部位有精液从生殖
孔流出。
1、胸鳍鳍条较粗大而狭长自然张开呈尖刀形。
草 鱼
2、在生殖季节性腺发育良好时,胸鳍内侧及鳃盖上 出现追星,用手抚摸有粗糙感觉。
(2)过滤系统
(3)充气系统
3、饵料培育区 (1)单胞藻培养池
(2)轮虫培养池
(3)卤虫孵化桶
(4)大型浮游动物培养池
4、办公、实验区:水质分析及生物观察室
第二节 亲鱼培育 一、亲鱼的选择
1、亲鱼的来源 (1)捕捞天然亲鱼 (2)捕捞天然幼鱼+人工蓄养 (3)全人工繁殖后代+人工选择
表4-3 四大家鱼亲鱼培育的放养
种类 青鱼 草鱼 鲢鱼 鳙鱼
放 养 密 度(Kg/667m2)
搭养其它鱼类数量
10~15尾(总重200~250公斤) 可搭养鲢亲鱼8~10尾或鳙亲鱼4~5尾
15~20尾(总重125公斤左右) 15~25尾(总重60~100公斤) 10~15尾(总重75~125公斤)

水产动物繁殖专题复习资料

水产动物繁殖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章鱼类繁殖学鱼类的繁殖包括繁殖习性﹑性腺发育和成熟﹑精卵的发生﹑性别的决定和分化﹑胚胎的特点及仔稚幼鱼的生长存活等等。

1、鱼类卵子的类型根据卵质的密度和卵膜性质分浮性卵和沉性卵。

浮性卵通常在卵细胞质中有一个或几个油球; 沉性卵很少有油球,比重大于水,产后慢慢下沉。

根据卵膜吸水后有无粘性,又可分为粘性卵和非粘性卵。

根据卵内卵黄的多少与分布,可分为少黄卵和多黄卵两种类型。

2、卵子的基本结构1)壳膜由壳膜和卵黄孔两部分组成。

2)卵孔管卵孔管又叫精孔管,位于动物壳膜的中央,是精子入卵的唯一通道。

3)卵膜一般卵膜分为三种:初级卵膜次级卵膜三级卵膜鱼类只具有初级卵膜和次级卵膜。

2、鱼类的繁殖习性繁殖习性包括繁殖周期、繁殖季节、繁殖时间及繁殖方式等(1)繁殖周期:又称为生殖周期或性周期,大致可分为4种:1)一生一次产卵型2)一年一次产卵型3)每年一次的产卵季节中多次产卵型4)全年产卵型(2)鱼类往往在一定的季节进行繁殖,这种特定的繁殖季节与内源性的繁殖周期相关。

(3)、繁殖方式:鱼类因种类而异有各种各样的繁殖方式,多数鱼种是雌鱼将鱼卵产出体外(产卵)、雄鱼将精子排出体外(排精)的在体外受精的方式。

但也有的鱼类是体内受精、卵胎生和胎生等。

3、鱼类的受精过程(1)精子入卵:精子与卵子相互作用标志着受精的开始。

(2)受精膜的形成。

(3)雌雄原核结合受精过程基本可分3个主要步骤:1)是精子认识卵子;2)是卵子调动精子入卵,使众多精子中的一个精子的遗传物质与卵子的遗传物质结合;3)是使处于休眠状态卵子激活,产生代谢作用。

4、鱼类人工受精的过程1)获得未受精的精子与卵子:采卵方法有剖腹法、挤出法、空气采卵法等。

采精方法多使用挤压法。

2)2、媒精方法人工授精的方法有湿法、干法、洗卵法。

湿法:在淡水或海水等环境,水中人工授精的方法。

干法:卵不在液体中浸泡,直接与精液混合。

洗卵法:将卵子放到不会激活卵子的生理盐水或林格尔氏液等与体液等渗液中,用该液体洗卵,将坏卵除去后再行媒精的方法5、内分泌重要的激素(雌雄激素的区别)1)鱼类卵巢所分泌的类固醇激素主要包括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等性激素。

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PPT课件

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PPT课件
雌鱼体内受精,受精卵在雌鱼体内 发育成仔鱼后产出。这种方式在鲨 鱼和一些热带鱼中较为常见。
胎生
受精卵在雌鱼体内发育,通过脐带 与母体子宫相连,吸收母体营养。 少数鱼类如灰星鲨采用此种方式。
鱼类性腺发育与成熟
性腺发育
性周期
鱼类性腺经历从原始生殖细胞到成熟卵细 胞或精子的发育过程。这一过程受到遗传 、环境和内分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03
人工繁殖技术可以与养殖技术创新相结合,推动水产养殖业的
可持续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鱼类杂交育种中的应用
杂交优势利用
通过人工繁殖技术实现不同鱼类之间的杂交,可以充分利用杂交优 势,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基因资源挖掘
利用人工繁殖技术结合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可以深入挖掘和利用 鱼类的基因资源,为育种工作提供更多可能性。
生态修复
通过人工繁殖技术培育大量珍稀濒危鱼类苗种, 可以实现对其生态环境的修复和重建。
水产养殖良种选育中的应用
优良品种选育
01
利用人工繁殖技术,可以对养殖鱼类进行优良品种选育,提高
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苗种培育
02
通过人工繁殖技术,可以实现对养殖鱼类苗种的大规模培育和
生产,满足养殖业的需求。
养殖技术创新
授精操作
包括精液采集、精液处理、卵细胞采集、受精操作等步骤。
受精卵孵化与管理
孵化原理
受精卵在适宜的水温、水质和溶氧量等条件下,经过一定的孵化 时间,发育成为仔鱼。
孵化方法
常用的孵化方法有静水孵化、流水孵化和网箱孵化等。
孵化管理
包括水质管理、水温控制、溶氧量调节、敌害生物防治等方面,以 确保受精卵的正常孵化和仔鱼的健康生长。

《鱼类增养殖学》课程教学大纲

《鱼类增养殖学》课程教学大纲

《鱼类增养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二、课程目标表1 课程目标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四、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对应关系五、学时分配各章节的学时分配如表4所示。

六、课程学生成绩评定方法1.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课程最终成绩使用(百分制、五级制、二级制);课程最终成绩构成比率:平时占50 %,,期末占50 %;理论课程期末考核形式(闭卷考试):平时成绩至少包含4项考核项目,总占比50%,考核项目包括:课后作业、出勤、课堂练习、课堂互动、课堂讨论、小组展示、课后实践、文献阅读报告等表5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七、教学资源八、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在课程结束后,需要对每一个课程目标(含思政课程目标)进行达成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用以实现课程的持续改进。

其中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定量评价算法如下:1、使用教学活动(如课程思政实践、课后作业、课堂练习、单元测验、课堂讨论、互动、阅读报告、大作业等等)成绩或期末考试部分题目得分率作为评价项目,来对某个课程目标进行达成情况的定量评价;2、为保证考核的全面性和可靠性,要求对每一个课程目标的评价项目选择超过两种;3、根据施教情况,评价项目可以由教师自行扩展,权重比例可以由教师自行设计;4、对某一个课程目标有支撑的各评价项目权重之和为1;5、使用所有学生(含不及格)的平均成绩计算。

●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计算公式如下(参照教学计划,本课程分目标一共有5个):δi=αi*A/100+χi*B/100 (i=1-5)●其中:A、B分别对应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的平均成绩(百分计);各考核环节分目标权重系数如下表:分目标序号平时考核分目标权重系数αi期末考核分目标权重系数χi目标1 0.40.6目标2 0.50.5目标3 0.60.4目标4 0.50.5目标5 0.50.5●注: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各占50%。

●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计算公式如下:δ= ∑εiδi =ε1*δ1+ ε2*δ2+ε3*δ3+ ε4*δ4+ε5*δ5其中,本课程支撑的分目标权重系数εi(分值和为1)如下表:分目标目标1 目标2 目标3 目标4 目标5 εi0.10.20.20.40.1注:支撑课程目标考核材料清单:✧平时成绩记录表1份(包括出勤和课堂讨论、课后作业、互动交流情况);✧期末空白卷及标准答案各1份;✧期末学生试卷册1份;✧期末总评成绩单2份;✧成绩分析报告1份(试卷分析;题型;课程目标;权重系数);✧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表1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容器(包括锥形网)反向较强流水孵化。
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必须注意调整 下述孵化条件:
四、采卵、孵化
水质处理,宜用沉淀过滤海水,最好使用 消毒海水,操作要严防带入泥沙杂质以及污物 和其他生物;温度是鱼卵孵化最重要的条件之 一,每种鱼都有本种特定的适温范围,在孵化 适温范围内,温度越高孵化越快,可在适温范 围内按需调整至恒定温度;大洋性鱼类孵化对 盐度要求较严格,往往不能忍受盐度的大幅度 变化,而生活在半咸水域的鱼类孵化则可忍受 较大幅度的盐度波动,所以要因鱼而异调节盐 度;胚胎发育期的耗氧量较高,为了提高孵化 率要尽可能采取充气或流水措施。
二、育苗设施
完善的工厂化育苗系统包括育苗车间、亲鱼 池、产卵池、孵化池、育苗池、饵料池、调温、 采光、供水、供电、供热、供气、消毒、排污等
基本设备,要求配置齐全、安排合理、功能到位,
经过周密的设计和施工由此组合成一个工厂化育
苗生产系统。工厂化育苗就是应用现代科技装备
起来的育苗室为基础与先进的育苗技术工艺相结
1.仔鱼期
仔鱼后期指仔鱼卵黄囊以及油球的消失 和各种运动器官基本发育完善这一阶段。
在营养方式上由混合营养阶段转入全部依
靠外源营养阶段,亦可以视为“断奶期”。
这时的仔鱼眼球和晶体逐步变黑,对光渐渐
增强反应,运动器官开始以胸鳍和尾鳍为主, 随着其他各鳍的形成,活动能力逐步增强。
2.稚鱼期
指各运动器官日臻完善,鳍褶完全消失,
鳞片开始形成至全身被鳞这一阶段。
这时形态和生理上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卤虫幼体、桡足类、藤壶幼体及枝角类等为理 想的活饵料,也可投喂优质的配合饲料。随着 稚鱼食量和活动量的增大,代谢产物也随之增
多,水体中耗氧量增大。再者,在鳞被形成过
程中部分裸露的体表易受细菌感染和寄生物的 侵袭,容易出现第二次“危险期”。因此在管 理上要特别注意水质更新和防止寄生物的混入。
长、摄食、活动、病害侵袭等情况是育苗过程
中不可忽视的工作。鱼苗的放养密度取决于育
苗条件和技术水平,尤其与饵料和水质条件有 关,应综合分析,酌情而定。
2.土池育苗
通过施肥培养饵料生物,将鱼苗培育与饵 料生物培养集于一体,省去了繁重的饵料生物
培养工作。
缺点是受天气影响大,单位水体的生产效
率较低。
2.土池育苗
逐渐过度。80年代以来,育苗过程中开始使用
配合饲料,90年代已达普及程度,除前期投喂 轮虫外,中后期饵料可基本被配合饲料取代, 简化了育苗程序,提高了育苗效率。
1.工厂化育苗
(3)育苗管理。仔鱼前期可静水培育,辅 以部分换水、加水、微充气;仔鱼后期可换水 或适当流水;从稚鱼期到幼鱼期,流量逐步加
大。换水、清底、计数、投饵和观察鱼苗的生
培苗等各项试验,均获得较好效果。
一、我国海水鱼类人工繁殖的历史和现状
自80年代至今,我国的海水鱼类人工繁殖 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现在已达全人工养成的亲鱼有:真鲷、黑
鲷、黄鳍鲷、牙鲆、花鲈、梭鱼、大黄鱼以及
引进的英国大菱鲆、眼斑拟石首鱼等。其中真
鲷、黑鲷、牙鲆等种不但养成全人工亲鱼,而
且可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不需注射激素即可自
然产卵受精而达到全人工繁殖的水平。
一、我国海水鱼类人工繁殖的历史和现状
自90年代初以来,对这几种鱼亦可以采取 调整光、温周期的方法,按需改变亲鱼的产卵 季节,如真鲷、黑鲷可由原先的5-6月提前至34月产卵;牙鲆可由原先的4-5月推迟至9-12月 产卵。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累计进行过40余种海
产经济鱼类的人工繁殖和育苗研究。
质退鱼要从苗种开始,全
程进行规范化的强化培育,达繁殖年龄时,要
进行促熟和光、温调控研究,以期按需获得优 质受精卵。
四、采卵、孵化
实施人工授精,大量采集受精卵,这是 早期海水鱼类人工繁殖鱼苗的通用方法。目
前,虽然已经大力开发了人工亲鱼的自然产
第一节 海水鱼类的人工繁殖和育苗
内容目录
一、我国海水鱼类人工繁殖的历史 和现状
二、育苗设施
三、亲鱼培育 四、采卵、孵化 五、苗种培育
一、我国海水鱼类人工繁殖的历史和现状
我国海水鱼类人工繁殖的研究始于50年代, 由于当时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所限,偏重于形 态和生态的研究,自60年代开始,海水鱼类人 工繁殖与育苗研究突飞猛进。 60-70年代,人工繁殖研究工作相对集中于 鲻科鱼类中的梭鱼,在海水、半咸水、淡水梭 鱼诱导产卵试验均获成功。
生物达高峰期、水温适宜、天气晴好时放苗入
池。
2.土池育苗
(3)饲养管理。鱼苗下塘后,前期和中期 每天泼洒豆浆和蛋黄,后期对植食和杂食性的
鱼类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对肉食性鱼类可投
喂鱼虾贝肉糜或人工配合饲料。每5-7天施肥
和加水各一次,水质较差时可适当换水。
(二)鱼苗培育
1.工厂化育苗
2.土池育苗
1.工厂化育苗
在室内或室外水泥池中进行,投喂人工
培养的活饵料和人工饲料。
优点是育苗条件不受天气影响,便于人
为控制,容易发现疾病、敌害,鱼苗密度大,
可规模化生产,生产稳定,一套设备可以全 年使用,多茬育苗。 缺点是成本高,管理复杂。
1.工厂化育苗
(1)育苗用水。育苗用水一般要经过
(1)进水、肥水。池塘彻底清整后,用筛 绢滤水入池50-60厘米,要防止有害生物和其
他污染物入侵。鱼苗下塘前10天左右,施有机
肥料或无机肥料培养饵料生物(尤其轮虫和桡
足类),如果水中饵料生物数量不多,应进行
人工接种。
2.土池育苗
(2)鱼苗下塘。鱼苗下塘时间应根据当时 水温和池内饵料生物繁殖情况而定,要在饵料
失为止,其特点是完全依靠卵黄和油球维持生命
活动,属内源性营养阶段。当仔鱼卵黄即将耗尽 时,管状的消化道已形成,口、肛门向外开通, 为内源性营养与外源性营养的过渡阶段,无论在 生理上还是营养上都处于一个重大转折点,是仔
鱼培育中的关键时刻,如管理不当,极易死亡,
为仔鱼的第一个“危险期”。一些双壳类(牡蛎、 贻贝等)幼体、小型褶皱臂尾轮虫等是此期的理 想活饵料,也可使用微粒配合饲料。
五、苗种培育
(一)海水鱼苗、仔、稚、幼鱼的分期。 (二)鱼苗培育。
(一)海水鱼苗、仔、稚、幼鱼的分期
1.仔鱼期
2.稚鱼期
3.幼鱼期
1.仔鱼期
指初孵仔鱼到各运动器官基本发育完备
这一阶段,此期主要特征是鱼苗身体具有鳍
褶。
又可按营养转换特点,将其分为仔鱼前
期和仔鱼后期。
1.仔鱼期
仔鱼前期指从初孵仔鱼开始到卵黄和油球消
3.幼鱼期
这时鱼苗已是全身被鳞,侧线明显,变态完 成,外部形态、体色、斑纹与成鱼相似。通常认 为鱼苗到此程度育苗工作已告完成,可以作为商 品提供给养殖户或作放流增殖之用。幼鱼有明显 的集群行为,并转入底层活动。不同食性鱼类由 此开始食性分化,肉食性鱼类(如真鲷、黑鲷等) 开始转换成鱼、虾、贝肉糜饵料;植物食性或杂 食性鱼类(鲻、梭鱼等)开始转向食麸皮、豆饼 等植物性饵料。但这时很容易出现个体分化而发 生互残现象,故必须及时分选培育。
一、我国海水鱼类人工繁殖的历史和现状
70年代末以后,人工繁殖的研究重点由 植物性食性鱼类转向动物性食性鱼类。以鲷 类(真鲷、黑鲷等)、鲆鲽类(牙鲆、黄盖
鲽等)、鲀类(红鳍东方鲀、假睛东方鲀
等)、石首鱼类(黄姑鱼、大黄鱼等)、石 斑鱼类(赤点石斑鱼、青石斑鱼等)、鲈类 (花鲈、尖吻鲈等)为主,进行了人工培育 亲鱼、药物诱导自然产卵或人工授精、采卵、
养成亲鱼→繁殖→养成→出售;再养成亲鱼→再繁
殖鱼苗(如真鲷、牙鲆等)。
上述三个不同层次综合性技术的进步,说明最根
本的问题在于要解决好亲鱼培育中的各种问题,方
能达到全人工繁殖的最终目标。
三、亲鱼培育
目前尚有许多经济鱼类或因繁殖特性不同,或
因驯养技术尚未突破而需直接利用野生种鱼。为
了能够有效地利用,就必需事先进行调查并准确
判定该种鱼的产卵期、产卵水温、产卵场位置、 雌雄鱼的差异、性腺成熟状况、最小成熟年龄、 体长、体重、成熟期亲鱼的副性征(婚姻色)等 形态、生理、生态学资料。此外,对该种鱼或相
近种的生物学特性、对环境的适应性、抗病能力、
养殖的可行性等方面都要进行详细考查。
三、亲鱼培育
野生亲鱼可以通过人工驯化提供使用,如 真鲷、牙鲆等;有养殖基础的品种应从养殖成 鱼中选留品质优良者作为亲鱼使用,为避免种
合,达到集约化生产鱼苗的一种先进方法。
三、亲鱼培育
综观每一个养殖鱼种的开发使之变成一种
新的养殖产业,我们不难发现,先行者们都会
通过调查后详细分析每种鱼的资源量、繁殖特
点、生理和生态条件等因素,分别采取如下步
骤而达到目的:
三、亲鱼培育
野生鱼苗→养成→出售(如鳗、石斑鱼、鰤等);
野生亲鱼→繁殖→养成→出售(如河鲀等);
沉淀、过滤,必要时还要进行消毒处理,
要求达到水质清新、无毒、无污染、无敌
害生物侵入,水中含泥量不得超过50×10-6
浓度,水温、盐度、照度按各种鱼类特定 要求提供。
1.工厂化育苗
(2)饵料系列。育苗初期投喂双壳类幼体、
桡足类无节幼体、小型褶皱臂尾轮虫;育苗中
期投喂轮虫、桡足类、卤虫无节幼体或藤壶幼 体;育苗后期可继续投喂中期饵料,并逐步添 加鱼、虾、贝类肉糜。注意每次更换新饵料品 种时,必须有几天新旧饵料的交叉重合,使之
卵技术,但对于许多尚待开发或开发难度较
大的鱼种来说,探讨它们的人工授精采卵技
术,还是有很大实用意义的。海水鱼人工授
精的基本方法有干法、湿法和半干法三种。
四、采卵、孵化
浮性卵、沉性卵、粘性卵的特性不一, 要分别采取不同的孵化方法。
一般浮性卵宜用静水微充气、微流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