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中心质量监督工作程序
环境监测业空气质量监测操作规程
环境监测业空气质量监测操作规程一、背景介绍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空气质量污染成为了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
为了保护人民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监测业空气质量监测操作规程被制定出来。
本规程旨在规范环境监测人员的操作行为,确保空气质量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各类型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空气质量监测的操作,涵盖常规空气质量监测、特定污染物监测以及应急监测等。
三、仪器设备与校准1. 确保所使用的空气质量监测仪器设备符合国家标准并获得相应的检定合格证书。
2. 按照规定周期进行仪器设备的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四、监测点选择与布设1. 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选定监测点位,并进行规划和布设。
2. 确保监测点位能够代表该地区的空气质量状况,并考虑到环境因素对监测结果的影响。
3. 监测点位的布设应覆盖不同用途区域,包括工业区、居住区、交通干线等,并确保点位的合理分布与数量。
五、样品采集与保管1. 根据监测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空气样品采集方法,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采样。
2. 采样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人为因素对样品质量的影响,采用合适的采样容器和采样流量控制装置。
3. 采样结束后,将样品进行密封、标识,并做好样品保管工作,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可溯性。
六、质量控制1. 在空气质量监测中,质量控制是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可比性的关键。
2. 采用标准气体和质控样品对仪器进行定期校准和质量控制,计算并维护仪器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3. 在正式测量之前进行空白样品和质控样品的测量,确保仪器和操作程序的可靠性。
七、数据处理与报告编制1. 对所获得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和计算。
2. 编制监测报告时,应包括监测目的、监测方法、监测点位及监测结果等内容。
3. 监测报告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报告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八、应急监测与响应1. 针对突发性污染事件,环境监测机构应建立应急监测与响应机制。
质量监督工作程序
质量监督工作程序
1 目的
对监测人员包括在培人员进行经常性的足够的监督,解决过程控制中的弊病,确保监测工作质量。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监测质量有关的监督工作。
3 职责
3.1 质量负责人负责监测质量监督工作的总体管理;
3.2 质量监督员负责本科室(或主管项目)的监督工作。
4 程序
4.1 监督的内容
4.1.1 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
4.1.2 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和工作状态;
4.1.3 监测工作环境受控状况;
4.1.4 标准、技术规范、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的执行情况;
4.1.5 原始记录的原始性和监测报告、原始记录的完整性、正确性;
4.1.6 质量监督员认定影响工作质量的其它事项。
4.2 重点对以下情况进行监督
4.2.1 验证比对试验时;
4.2.2 新项目开展、新设备投入使用时;
4.2.3 发生用户抱怨时;
4.2.4 监测数据有异议或数据处于临界状态时;
4.2.5 执行纠正措施时;
4.2.6 关键岗位的监测;
4.2.7 应急监测或仲裁监测时;
4.2.8 新工作人员上岗时;
4.2.9 样品情况比较特殊时。
4.3 质量监督员由本站发文授权。
4.4 质量监督员由熟悉监测方法和程序,了解监测工作目的以及能正确评定监测。
环境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质量与环境体系)
1 目的通过对过程及具有重大环境影响和危险源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的监视和测量,确保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的要求。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3 职责3.1 质量部3.1.1负责对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完成实施效果进行监测评价;3.1.2负责对公司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控制情况的监督;3.1.3负责对公司环境管理体系培训及有效性评价;3.1.4负责组织对公司质环境管理体系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遵循情况的监测。
3.2 供销部3.2.1负责顾客满意和顾客反馈意见的监视和测量。
3.3 办公室要特别关注重要环境因素的监视和测量。
a. 对特殊过程及可能具有重要环境影响的生产过程要严格进行监视和测量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上报办公室主管;b. 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工作质量、环境行为表现进行监视和测量,确认每一个生产过程持续满足其预期结果的能力。
3.4 各部门将监视和测量的相关信息提交办公室,作为数据分析信息的一部分。
3.6 管理层负责环境管理体系监视和测量总体工作。
4 工作程序4.1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A.质量部负责对体系运行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的归口控制,以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结果的能力;b. 建立并保持“管理职责、资源管理、测量、分析和改进”四大过程及环境运行控制活动进行监视和测量,以确定生产过程和运行控制活动持续满足其预期结果的能力;c.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主要包括:工序质量;职责的分配及管理是否到位;资源是否予以确定和满足;对测量、分析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拟改进的意见和建议;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及质量及环境的运行控制与绩效评定;有关的法律法规遵循情况评价;能源、资源是否合理利用等;d. 当未能达到策划的结果时,由管理层责成相关部门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并负责纠正措施效果的验证;e. 车间应对每一个生产工序进行监视和测量,经监视和测量确认的不合格,应及时纠正;f. 未经监视和测量或监视和测量不合格的工序不得转入下道工序;g. 对特殊过程及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生产过程由生技部进行监视和测量并做好记录;H. 质量部应定期对各部门遵循有关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视和测量;j. 根据每一个过程的特殊性及其对整个过程的影响程度,分别采用过程能力分析,统计产品的合格率、计划完成率,及环境对产品的影响等方法,对其进行监视和测量;根据监测结果,对结果不符合或异常的过程,由公司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并实施和验证。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为保证和证明监测过程得到有效控制、监测结果准确可靠,需采取科学、合理、可行的质量控制措施对监测过程予以有效控制和评价,将各种影响因素所引起的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2.适用范围适用于质量控制措施的制定、实施和结果评价的控制。
3.职责3.1质量负责人负责内部质量控制相关工作的审批。
3.2相关部门负责质量控制计划制定和实施、质量控制结果分析和评价、内部质量控制总结报告编写等。
4.工作程序4.1 质量控制计划4.1.1编制质量控制计划,填写“质量控制计划表”,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4.1.2质量控制计划的周期应与监测任务周期相对应,每项监测任务均应有质量控制计划,多年度的监测任务还应有年度计划。
4.1.3质量控制计划应覆盖监测任务所涉及的监测领域、监测场所、监测环节、监测项目、监测技术手段类别和监测人员等,每个监测项目应尽量控制多个监测环节,保证各种监测技术要素和环节均得到控制。
4.1.4质量控制计划应包括控制项目、控制措施、控制环节、统计分析方法和评价方法、质量评价指标和标准、实施频次和时间、实施部门和人员等。
应考虑监测人员的经历和能力、技术难易程度和质量目标等。
每项监测任务应尽量选择多种质量控制方法。
4.2 质量控制方法实施内部质量控制可采用(但不限于)以下方法:(1)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和质控样进行监控和核查。
(2)空白试验、平行样测定和加标回收率测定。
(3)方法比对、人员比对、仪器比对或实验室间比对等。
(4)对有效期内的存留样品进行再测试。
(5)分析一个样品不同特性监测结果的相关性。
(6)对监测过程的各种技术要求进行复核。
4.3 样品测试质量控制4.3.1空白样品测定空白样品包括:采样空白、运输空白、现场空白和实验室空白等。
每批样品均应做空白平行双样测定,以两个空白测定值的相对偏差≤ 5 %来评价空白值精密度指标的符合性,空白样品测定结果应低于方法检出限。
4.3.2标准溶液核查(1)外购有证标准溶液核查其证书有效期。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二、组织机构与责任1.建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和协调环境监测工作。
2.设立环境监测质量负责人,负责监督和管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
3.各环境监测实验室负责人要负责组织和管理本实验室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并确保实验室操作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三、质量管理流程1.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计划编制:环境监测实验室应制定质量控制计划,包括质量控制标准、质量控制样品和监测设备等,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人员培训:环境监测实验室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包括实验室操作规范、质量管理要求和安全操作等,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3.仪器设备管理:对环境监测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校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度。
4.样品采集与保存:根据标准方法和采样方案进行样品采集,并确保样品的正确标识和保存,以防止样品受到污染或损坏。
5.实验室操作:环境监测实验室应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室工作,包括样品处理、分析方法和质量控制等,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数据质量控制:对监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和数据验证等,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7.质量评估与改进: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包括内部质量评估和外部质量评估,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四、管理制度执行1.环境监测实验室应按照制度要求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和工作指南,并向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2.建立日常监督和检查机制,对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操作和质量控制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内部审核。
3.建立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对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操作记录、质量控制数据和培训记录等进行存档管理。
4.定期组织经验交流和专业培训,提高环境监测从业人员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五、制度遵守和处罚1.对违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的行为要进行处理,包括警告、停职、解聘等措施,以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鼓励举报违法和不良行为,建立举报机制,对举报行为进行保护,并对属实的举报进行奖励。
简要介绍环境监测的一般程序
简要介绍环境监测的一般程序环境监测是指对大气、水、土壤、噪声等环境要素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观测和分析,以了解环境质量状况、评估环境影响和制定环境保护措施的一系列程序。
下面将对环境监测的一般程序进行简要介绍。
一、确定监测目标和范围环境监测的首要任务是确定监测目标和范围。
根据监测目的和实际需求,选择要监测的环境要素和监测点位,明确监测的时间、空间和频次等要求。
二、选择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根据监测目标和要求,选择适当的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
不同的环境要素可能需要不同的监测方法和设备,如大气环境可以使用气象站、气体分析仪等设备进行监测,水环境可以使用水质分析仪等设备进行监测。
三、布设监测点位根据监测目标和范围,合理布设监测点位。
监测点位的布设应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能够全面反映监测区域的环境状况。
同时,还要考虑监测设备的安装位置,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采集样品和数据根据监测要求,进行样品和数据的采集工作。
样品采集要遵循一定的采样方法和规范,确保采样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数据采集可以通过自动监测仪器设备进行,也可以通过人工观测和记录。
五、实验室分析和数据处理采集的样品需要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获得各项指标的测定结果。
实验室分析通常包括化学分析、物理分析、生物分析等。
分析结果需要经过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数据分析和评价对监测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判断环境质量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GIS技术等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科学、客观的评价结果。
七、编制监测报告和信息发布根据监测结果,编制监测报告,明确环境质量状况、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监测报告可以用于环境管理决策、环境规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同时,还需要将监测结果和信息进行发布,提供给相关部门和公众参考。
八、监测结果的应用和追踪监测结果的应用是环境监测的最终目的之一。
监测结果可以用于环境管理、法规制定、环境风险评估等方面,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的基本流程
环境监测的基本流程
环境监测是指对某一地区环境因素进行监测、观测和分析,以确定环境质量和其变化趋势,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的基本流程如下:
1. 确定监测目的和范围:根据监测目的和需要,确定监测的环境因素、监测地点、监测频次等。
2. 设计监测方案:制定监测方案,包括监测方法、时间计划、人员配备、设备选型等。
3. 实施监测:执行监测方案,收集样品、数据等并进行分析。
4. 数据处理与评价: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评价,计算各项指标,进行数据比较和趋势分析。
5. 发布监测报告:编制监测报告,对监测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提出改善建议和措施,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6. 监测结果应用: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污染源识别和治理、环境监管等。
以上是环境监测的基本流程,监测的精确性和准确性对环境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遵循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
- 1 -。
环境监测流程
环境监测流程
1.样品采集:根据监测要求和采样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和采样器具进行采样。
采样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采样时间、采样地点和采样方式,避免污染源和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
2. 样品处理:采样后,样品需要进行预处理,如过滤、保存、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等。
样品处理过程通常包括样品的搅拌、离心、过滤、滴定、浓缩等处理。
3. 分析测试:样品处理完毕后,进行分析测试。
分析测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
定性分析是指根据特定物质的特征进行分析,确定是否存在特定物质。
定量分析是指对物质进行定量测定,确定其含量。
4. 数据处理:完成分析测试后,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计算和数据分析等步骤。
数据处理的目的是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为环境监测结果的评价和决策提供依据。
环境监测流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因此需要严格执行监测规程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 1 -。
环境监测站操作规程
环境监测站操作规程一、概述环境监测站是为了监测和评估环境质量而设立的专门机构,旨在保护人类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操作规程,以规范操作流程和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二、站点设立与建设1. 站点选址:- 根据具体的监测需求,选择地理位置便利、环境参数较稳定的站点。
- 避免周边有重要污染源、高峰期通行量大的道路等干扰因素。
2. 站点建设:- 有足够的空间容纳监测设备和仪器,并确保通风良好和可靠供电。
- 保证设备放置稳固,避免震动和异常温度变化。
- 提供合适的操作台和便利的工作环境,以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三、操作流程1. 设备检查与准备:- 每天监测开始前,检查所有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包括仪器、传感器、监测系统等。
- 检查仪器的校准状态,并根据需要进行校准。
- 准备好必要的标准物质和质控样品。
2. 数据记录与处理:- 启动监测系统,并确保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以免发生意外数据丢失。
- 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相应的报告和评估结果。
3. 质控与质量保证:- 确保所有的监测设备和仪器处于良好状态,并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 定期进行质量控制样品的监测和比对,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定期对监测设备和仪器进行校准和检测,以消除可能的误差和偏差。
4. 突发事件应对:- 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监测站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 针对突发事件,及时采集样品,并尽可能快速地进行监测和分析。
-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公众发布相应的警示或提醒。
四、安全与卫生措施1. 个人防护:- 操作人员应佩戴符合相关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手套、呼吸防护面具等。
-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并接受相关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 危险品管理:- 对于危险化学品等有害物质,应进行专门管理和储存,并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
13质量监督工作程序
一、目的对检验人员包括在培人员进行足够的监督,解决过程控制中的弊病,确保检验检测工作质量。
二、范围适用于本实验室的监督工作。
三、职责3.1质量负责人负责质量监督工作,并批准年度质量监督计划。
3.2综合组负责编制年度质量监督计划并组织实施,收集质量监督所有材料。
3.3质量监督员负责本部门人员的监督工作。
四、内容4.1监督内容新进员工的初始能力和老员工的持续能力,主要有是否熟悉检验方法、检验方法选用是否正确,设备操作是否规范、熟练,设施和环境控制是否符合要求,是否熟悉实验室安全、环保要求及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样品的制备、处置及试剂/消耗品的处置是否符合要求,记录和数据处理是否正确、准确可靠,结果报告是否完整准确、符合规定要求等。
特别是对在检验过程出现异常现象,或突然的外界干扰后的处理过程给予充分的监督。
4.2监督重点①签约人员和新进在培人员上岗;②新设备/修复后设备/无法核查设备的使用;③新开发项目的检验或标准变更后的检验;④客户有特殊要求的重要项目;⑤实验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或突然的外界干扰后的处理;⑥应急检验、复检、现场检验或检验数据出现临界值;⑦设施与环境条件发生变化;⑧客户有投诉表明检验过程存在缺陷;⑨执行纠正措施时;⑩被测样品/参数的操作难度较大或参加能力验证和实验室比对时。
4.3监督员4.3.1 质量监督员由熟悉检验方法和程序,了解检验工作目的以及能正确评定检验结果的人员担任,由实验室负责人发文授权。
4.3.2 质量监督员在质量负责人的指导下,在所在部门内实施连续的、不定期的、足够的监督工作。
4.3.3 监督方式a)质量控制结果(包括能力和实验室间比对结果);b)现场监督实际操作过程;c)核查检验检测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等。
4.4 年度质量监督计划综合组在年初编制年度质量监督检查计划,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组织实施,具体要求见***-03108《年度质量监督检查计划》。
4.5 质量监督的实施4.5.1 监督方法应根据不同检验项目的技术特性,确定监控方法,实施监控,可采用问答、现场观察、抽查记录、审核报告等形式;经常性地,连续不断地进行,以保证监督检查的充分性。
环境监测工作流程
境监测工作流程(指令性污染源监测)质控室:制定质控方案。
业务技术室:接受监测任务,确定监测内容,下达任务。
监测任务市环保局业务技术室:《数字监测报告》录入与审核,《文字监测报告》编写与审核,发出报告。
市环保局上报监测报告待批监测报告样品,《样品分发记录》中心实验室:收样,样品分析,《样品分析原始记录》填写、审核。
样品流转室:收样,样品编码,《样品交接记录》、《样品分发记录》和《样品流转记录》填写。
样品现场监测室:现场监测,样品采集及运输,《现场监测与样品采集原始记录》填写、审核。
质控任务质控措施监测任务《现场监测与样品采集原始记录》《样品分析原始记录》《样品流转记录》已批监测报告报告批准人:《数字监测报告》和《文字监测报告》批准。
说明:指令性污染源监测指: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应急监测、仲裁监测等。
环境监测工作流程(排污收费监测)监测计划监察支队业务技术室:《数字监测报告》录入与审核,发出报告。
监察支队上报监测报告待批监测报告样品,《样品分发记录》样品质控室:制定质控方案。
业务技术室:下达任务。
质控任务质控措施监测任务现场监测室:拟定监测方案,现场监测,样品采集及运输,《现场监测与样品采集原始记录》填写、审核。
中心实验室:收样,样品分析,《样品分析原始记录》填写、审核。
样品流转室:收样,样品编码,《样品交接记录》、《样品分发记录》和《样品流转记录》填写。
《现场监测与样品采集原始记录》《样品分析原始记录》《样品流转记录》已批监测报告报告批准人:《数字监测报告》批准。
环境监测工作流程(排污申报监测)市环保局(监察支队)业务技术室:提交监测单位名单,下达任务。
业务技术室:《数字监测报告》录入与审核,发出报告。
市环保局(监察支队)上报监测报告待批监测报告样品,《样品分发记录》样品监测单位名单质控任务质控室:制定质控方案。
监测单位名单质控措施监测任务中心实验室:收样,样品分析,《样品分析原始记录》填写、审核。
简要介绍环境监测的一般程序
简要介绍环境监测的一般程序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监测成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
环境监测是指对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和污染物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了解环境质量状况、污染来源和影响,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将介绍环境监测的一般程序。
确定监测目标和范围。
在进行环境监测之前,需要明确监测的目标和范围。
根据监测目的和需求,确定需要监测的环境要素和污染物种类,以及监测的时间、空间和频率等。
布设监测站点和建立监测网络。
根据监测目标和范围确定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监测站点,布设监测设备和仪器。
监测站点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出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环境的特点。
同时,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监测网络,以覆盖监测范围内的所有站点。
然后,进行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监测设备和仪器会自动采集环境要素和污染物的数据,并将其存储在数据库中。
监测数据的处理包括数据的整理、筛选、校核和验证等步骤,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接下来,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环境质量的状况、污染物的来源和分布规律等信息。
根据监测数据的评估结果,可以判断环境质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以及是否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发布监测结果和制定环境保护措施。
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问题。
同时,将监测结果进行公开,向社会公众传递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的信息,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参与度。
除了以上的一般程序,环境监测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加强监测设备和仪器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工作正常和准确。
其次,要进行监测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知识的更新,提高监测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素质。
此外,要加强监测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和创新,提高监测的精确度和时效性。
环境监测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通过一系列的程序和步骤,可以了解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与环保控制部门环境监测与环保控制流程
环境监测与环保控制部门环境监测与环保控制流程环境监测与环保控制是现代社会对环境问题高度重视的体现。
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各级政府和组织都设立了环境监测与环保控制部门,负责进行环境监测与环保控制工作。
本文将对环境监测与环保控制部门的流程进行详细介绍。
一、环境监测流程1.方案制定环境监测工作首先需要制定监测方案。
环境监测与环保控制部门依据国家、地方以及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出适应当前实际情况的监测计划和方案。
2.监测点位确定根据监测方案,环境监测与环保控制部门确定监测点位。
监测点位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地理、气象、环境负荷等因素,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3.监测数据采集环境监测与环保控制部门按照监测方案,使用专业的监测设备和仪器对监测点位进行数据采集。
监测数据的采集需要进行现场观测、样品采集、实验分析等操作。
4.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采集到的监测数据需要进行处理与分析。
环境监测与环保控制部门根据监测数据,进行数据质量控制、数据整理、统计分析等工作,得出数据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5.监测结果报告环境监测与环保控制部门依据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结果,编制监测结果报告。
报告应包括监测数据、监测结果的解读、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等内容,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二、环境保护控制流程1.目标设定与计划制定环境保护控制部门根据监测结果和监测结果报告,设定环境保护目标,并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计划。
目标的设定应具体明确,计划的制定应全面具体。
2.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环境保护控制部门根据环境保护计划,采取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
包括改善环境基础设施、提高环境保护设备的运行效率、优化生产工艺等方面。
3.监督执法与违规处理环境保护控制部门负责对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进行监督执法。
对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环境保护控制部门会依法进行处罚,并监督整改。
4.效果评估与改进环境保护控制部门定期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管窥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与合理性,依据评估结果进行环境保护措施的改进与完善。
环境监测工作流程
监测工作流程
一、前期准备(现场室、分析技术室)
按照监测方案准备现场监测设备、取样容器、固定剂、现场空白、记录本等。
二、样品采集(现场室)
(一)采样编号
编号规则如下:
SL 2206 01 -1 11
第一天第一个样
*如点位设置“上中下游或左中右岸”,则编写此码
点位编号
年度月份缩写
监测任务代码
注:1、编号唯一性,每年度一个编号只能对应唯一断面;
2、监测任务代码原则上是“类别和任务”的首字母缩写,
且不同监测任务的代码不可重复;
3、编号确定后由采样人员统一发至群中(样品编号见下
表),并在完成样品交接后,统一整理在《样品编号本》中。
(二)标签填写
1、点位名称:按照监测任务上面名称填写;
2、检测项目:视情况而定;
3、采样人、采样时间:如实填写;
4、检测类别:填写任务名称。
注:如遇到一个点位是两个监测任务时,且一份水样足够,在检测类别处写清楚。
(三)现场监测
取样,填写采样、现场监测等记录,并按每日采样点位数的10%,采取平行样,每日采样至少采一个平行样。
三、样品交接(现场室、分析技术室)
1、采样人与接样人完成样品交接,如遇到一份水样,两个监测任务时,样品编号写两个;
2、监测项目由分析技术室按照监测方案勾选。
四、样品分析测试(分析技术室)
1、分析人员按照《样品交接、流转记录》上的项目认
领水样;
2、汇总监测数据并进行审核;
3、评价监测结果类别,报领导审核。
五、数据报送(综合业务室)
1、按照方案要求进行数据填报、上报;
2、需要出具监测报告的编写报告。
环境监管流程
环境监管流程如下:
1.通知排污单位申报。
通知辖区内一切排污单位按《排污申报表》
的要求,在规定期限内申报其排放污染物的情况。
2.排污量核定。
包括拟定排污收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计划,报主
管部门审核后交由监测站组织实施;根据监测数据、排污单位
的排污申报、日常现场监督管理记录及有关资料,核定各排污
单位的实际排污量。
3.核算排污费。
按规定的收费标准和排污单位的实际排污情况,
计算各类污染物的排污收费额;根据日常现场监理情况及有关
情况,核算排污费“四项收费”的征收额。
4.依法征收。
发出征收排污费通知书,限期排污单位20天内缴纳
或委托银行收款;对逾期未缴纳者发出《限期缴纳排污费通知
书》;对逾期催缴无效者,发出《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决定书》。
5.强制执行与解缴国库。
对拒不缴纳排污费的单位,依法强制执
行;按规定及时将所征收的排污费全额解缴国库。
检测中心监督管理程序
监督管理程序1 目的为规范技术服务工作的监督检查,保证技术服务的质量,保证质量监督员正常有效地开展监督工作,更好地发挥质量监督员对公司各项检测、评价工作的监督作用,制定本程序。
2 范围适用于质量监督员对公司所有人员包括在培人员工作的监督。
3 职责3.1质量监督员负责对监测/检验过程实施监督。
3.2 质量监督员的监督、检查由质量管理部负责。
3.3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质量监督计划和对质量监督员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4 程序4.1 质量监督员对检测工作的监督工作量应达到检测工作量的5~10%,监督内容包括:样品状态、环境条件、检测设备状态、检测标准的确认、原始记录的真实性、检测报告的规范性。
4.2 质量监督员的监督工作应从检测工作的准备阶段开始,而不是仅仅检查结果。
以下仅提几例供参考,而不是唯一选择:4.2.1 实验室内的检测工作准备:①检测方法的选择是否正确;②试剂的配制,有些试剂很容易失效,如氯化亚锡、溴水等;③仪器状态是否正常;④玻璃容器清洗,有些检测项目如重金属的检测,对玻璃容器的清洗有很高的要求,需要特殊处理。
4.2.2 采样准备:采样器流量校准,采样单的准备,环境气象条件测定仪器的准备等。
4.2.3 现场采样过程和现场测定:采样器流量,现场空白的采集,现场记录,采样后样品的保存和运输,现场测定时的仪器状态,声级计校准,测定距离和高度,样品交接等。
4.3 质量监督员对整个检测过程过程实施监督,包括准备、采样、检测、记录、数据处理、报告等,质量监督员可根据经验实施重点监督,但每次的监督重点会有所不同。
4.4 质量监督员在监督过程中应随时记录。
对发现的不会影响结果的小问题,可以随时指出,操作人员应加以改正,而不必采用纠正措施程序,但质量监督员应记录在案。
4.5 在质量监督过程中,如发现比较重要的问题,如违反操作规程,仪器不能正常工作,样品损失等,质量监督员可以责令停止检测工作,如实记录并向部门负责人汇报。
质量检测中心检测设施、环境控制和维护程序[五篇]
质量检测中心检测设施、环境控制和维护程序[五篇]第一篇:质量检测中心检测设施、环境控制和维护程序质量检测中心检测设施、环境控制和维护程序目的为了对设施和环境条件严格控制,保证检测工作的正常进行,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的准确可靠,特制定本程序。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检测中心检测项目所涉及到的工作场所和设施。
职责3.1 检测中心机构负责人负责对检测工作所需设施提供有力保障。
3.2 综合办公室负责对环境条件进行有效监控,达到检验标准的要求。
3.3 检测室按有关规定,对检测工作区域的环境条件进行监测并记录,并对本检测工作条件和内务进行维护管理。
3.4 质量负责人对检测中心环境条件和内务及安全进行监督检查。
工作程序4.1 检测中心的设施、检验工作区域、能源、温度、湿度、照明、通风等环境条件,必须满足检验标准及有关技术文件的要求。
4.2 环境管理4.2.1 对影响检测结果的环境条件,如湿度、温度、电压等因素进行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以满足检测工作要求。
4.2.2 对有毒、易燃、易爆物品采取安全的隔离措施,在检测中有废气烟雾产生的,应有排气系统,将废气和烟雾排出,具体执行《安全和环保管理程序》—ATJCZX/02/14-2012。
4.2.3 所有用电设施,必须符合安全用电的有关要求。
4.3 质量负责人对环境条件的日常管理,一经发现环境条件不符合要求,影响检测质量,应立即通知检测人员停止工作,并对出具的数据作及时处理。
4.4 检测中心的内务管理及安全4.4.1 注意保持检测中心清洁卫生,仪器设备摆放整齐、放置合理,便于操作维护。
4.4.2 为保证仪器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非检测中心人员未经检测室负责人同意,不得擅自动用仪器设备。
4.4.3 检测中心检测室不准进行与检测工作无关的活动,不准存放与工作无关的物品。
4.4.4 检测中心工作人员要熟知安全用电、防火等事项、灭火扑救方法等,自觉遵守和维护检测中心安全制度,在遇到或发现险情时有责任实施救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监测中心质量监督工作程序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好好学习社区
环境监测中心质量监督工作程序
1目的
对监测人员包括在培人员进行经常性的足够的监督,解决过程控制中的弊病,确保监测工作质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监测质量有关的监督工作。
3职责
3.1质量负责人负责监测质量监督工作的总体管理;
3.2质量监督员负责本科室(或主管项目)的监督工作。
4程序
4.1监督的内容
4.1.1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
4.1.2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和工作状态;
4.1.3监测工作环境受控状况;
4.1.4标准、技术规范、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的执行情况;
4.1.5原始记录的原始性和监测报告、原始记录的完整性、正确性;
4.1.6质量监督员认定影响工作质量的其它事项。
4.2重点对以下情况进行监督
4.2.1验证比对试验时;
4.2.2新项目开展、新设备投入使用时;
4.2.3发生用户投诉时;
4.2.4监测数据有异议或数据处于临界状态时;
4.2.5执行纠正措施时;
4.2.6关键岗位的监测;
4.2.7应急监测或仲裁监测时;
4.2.8新工作人员上岗时;
4.2.9样品情况比较特殊时。
4.3质量监督员由环境监测中心发文聘任。
4.4质量监督员由熟悉监测方法和程序,了解监测工作目的以及能正确评定监测
结果的人员担任。
4.5质量监督员在质量负责人的指导下,在所在科室(或主管项目)内实施连续的、不定期的、足够的监督工作。
4.6质量监督员在实施监督过程中,发现有影响监测工作质量的问题时,有权要求暂停监测工作,立即纠正。
情况较严重或现场无法立即纠正的,由质量监督员填写《不符合项及纠正措施表》,说明纠正措施和完成时限。
监测人员在未实施纠正或落实纠正措施前,不得继续类似的监测工作。
4.7质量监督员在实施质量监督过程中与被监督人员发生争议且无法确认时,应记录相关情况,及时向质量负责人汇报,由质量负责人裁定争议。
4.8质量监督员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对纠正情况进行验证,当证明不合格已消除时,监测人员可以继续监测工作。
4.9质量监督员应将完整的质量监督过程和结果填入《质量监督记录表》中,经室主任审核后将记录交质量负责人。
4.10质量监督员应对发现问题的纠正情况进行跟踪,同时对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加强监督和控制。
4.11必要时,质量负责人可对监督过程中发现较多的共性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内部审核。
4.12质量监督记录由办公室存档。
5引用文件
《内部审核程序》
6相关记录
《不符合项及纠正措施表》
《质量监督纪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