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课程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Composition&the Theory of the Technique for Composition

学时学分:54学时/2学分

适用专业: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方向

开课部门: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音乐学专业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方向的专业课,是博士生对国内外音乐作品,尤其是当代音乐作品创作技法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创作实践的课程。

二、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音乐学专业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方向的专业课,主要进行创作实践和相关技术的研究。《二十世纪中外音乐文献研究》与《二十世纪配器技术研究》课程都是专业辅修课程,分别进行专项研究,以辅助专业课程的研究与创作实践。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论

教学目标:了解20世纪的新音乐及其作品分析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第一章勋伯格的《钢琴小品六首》Op.19——关于调性的“模糊、游移、隐退、淡化”

和“自由无调性”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勋伯格创作技法的演变过程,掌握现代作曲技法的缘起。

重点与难点:关于勋伯格的生平和历史地位。他的早期音乐创作和晚期浪漫主义风格的关系。关于“自由无调性”的意义和勋伯格的自由无调性创作。勋伯格的五部钢琴独奏作品及其在风格上的演进意义,关于Opp.1ll、23、25、33ab的简要分析。对0p.19所含六段,小品的说明性分析,它们各自在自由无调性处理中的手法与特点。

第一节与勋伯格及其创作有关的一般情况

第二节关于勋伯格的钢琴独奏曲

第三节关于《钢琴小品六首》0p.19的说明性分析

[本章小结]关于“自由无调性”和“全部十二音”

思考与练习:

1、分析本章列举的谱例,附录中的谱例和课后练习中要求分析的谱例,并进行总结。

2、结合本章内容进行创作实践。

第二章勋伯格的《钢琴组曲》op.25——关于“十二音现象”和“十二音体系”

教学目标:研究十二音作曲技法的发展及其具体方法。

重点与难点:从“自由无调性”到“古典十二音”的主要历程,其中包括:浪漫主义晚期的“动机发展”和自由无调性时期的“音列萌芽”,以及里查·施特劳斯和贝尔格等人的实践情况;作为其“初始概念”的“固定音高原则”以及勋伯格本人的实践情况;作为其“含糊概念”的“用所有的音作曲”,以及贝尔格、威伯恩、艾夫斯和勋伯格本人的实践情况;作为其“准确概念”的“用十二音作曲”,以及勋伯格在其0p.23和0p.24中的实践情况;豪尔的“特洛普十二音”及其与勋伯格十二音序列的区别异同。与十二音音乐有关的五个概念,以及它们的“所指”与“能指”;与古典十二音体系有关的六项基本原则。Op.25的音高序列原型及其分析;其中的两个动机音组;这个音高序列在0p.25中的不同陈述方式;具体写法中的“违例”现象与“特色”处理种种;各乐章音高序列进程描述。

第一节从“自由无调性”到“古典十二音”的一般情况

第二节概念与方法

第三节作品分析

[本章小结]十二音及其序列之歌

思考与练习:

1、分析本章列举的谱例和课后练习中要求分析的谱例,并进行总结。

2、结合本章内容进行创作实践。

第三章亨德米特的复调钢琴曲集《调性游戏》——关于“泛音音阶”与“音序调性”

教学目标:研究亨德米特音乐创作观念和代表性作品。

重点与难点:关于亨德米特音乐创作生涯中的两个主要时期:1917—1927年的“实验时期”,1927—1963年的“稳定时期”。亨德米特的新调性观念,所谓“音序一”的形成规则与运算过程。《调性游戏》概述,每段音乐的分析。关于《调性游戏》的调性呈现、调性确立、调性发展和调性布局。

第一节与亨德米特及其创作有关的一般情况

第二节亨德米特的调性新观念——“音序一”

第三节《调性游戏》的一般情况和简要分析

第四节《调性游戏》的几个特点

[本章小结]亨德米特的泛音音阶和音序调性及其音乐验证

思考与练习:

1、分析本章列举的谱例和课后练习中要求分析的谱例,并进行总结。

2、结合本章内容进行创作实践。

第四章梅西安《二十次朝觐耶稣》——关于主题结构的“象征性”与音高发展的“角

色化”

教学目标:研究梅西安的音乐创作思想和具体技法。

重点与难点:梅西安及其新音乐创作的主要经历;梅西安的代表性作品简述;梅西安新音乐创作中存在的“一个基础”、“两种评价”、“三大主题”、“四个阶段”和“五种最重要的技术语言”。梅西安与宗教音乐:他何以热爱之?他所“创建”的所谓“宗教音乐会音乐”及其与普通宗教音乐的区别;关于“数字象征”的意义与举例。《二十次朝觐耶稣》的整体特点与各乐章简述。第六乐章的整体结构及其严格对称处理;赋格结构中主题、答题与若干个间插段;它们在音高和节奏方面的数字关系及其象征意义;音乐主题在发展中的“角色化”处理以及“非对称扩大”和“非逆行节奏”等手法。

第一节与梅西安及其创作有关的一般情况

第二节梅西安新音乐创作中的宗教题材和数字象征

第三节《二十次朝觐耶稣》的一般情况

第四节《二十次朝觐耶稣》第六乐章分析

[本章小结]关于梅西安的宗教音乐会作品及其象征性主题设计与角色化发展

思考与练习:

1、分析本章列举的谱例和课后练习中要求分析的谱例,并进行总结。

2、结合本章内容进行创作实践。

第五章考威尔探索发明时期的钢琴独奏作品——关于“音丛和弦”与“拨弦钢琴”

教学目标:研究考威尔的创作历程和创作技法。

重点与难点:关于考威尔的成长过程与新音乐创作历程:191l~1936年的“探索发明时期”,关于他以钢琴音乐实验为主的新和声、新音色、新音响、新演奏法、新节奏法和新记谱法,所谓“for piano string”和“for string piano”以及“音丛”和钢琴的“打击乐音响”;1936~1950年的“兼收并蓄时期”;1950—1965年的“综合回归时期”。20世纪钢琴音响的初步革命:德彪西和他的“无槌钢琴”,普罗科菲耶夫和他的“钢铁音色”,巴托克和他的“槌子钢琴”。关于《玛努努的潮汐》和“新原始主义”;关于《力度的运动》及其“响度的力度”和“紧张度的力度”;关于《斑希》及其钢琴拨弦演奏法。

第一节与考威尔及其创作有关的一般情况

第二节钢琴音响的初期革命

第三节作品分析

[本章小结]考威尔探索发明时期的钢琴作曲技术主题的发展方法与音乐的结构

思考与练习:

1、分析本章列举的谱例和课后练习中要求分析的谱例,并进行总结。

2、结合本章内容进行创作实践。

第六章约翰·凯奇的预配钢琴作品——关于“音高结构”、“节奏结构”和“预配钢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