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长江三角洲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内容
长江三角洲地区——江海交汇之地学校石家庄市第23中学教师郭继红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
本册书属于中国区域地理部分,是在学完中国总论的基础上,对具体区域的综合认知。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南方地区的代表,是在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概况”之后,重点学习的一个热点区域。
本节内容体现了河流对一个地区发展的影响,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 1.概括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特征,学会分析“鱼米之乡”的成因。
2.理解“江海交汇”的位置特点,学会简单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位置的优越性。
3.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探究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
能力,熟练掌握区域研究的方法。
4.在课堂活动中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合作意识,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
以长江三角洲为例,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难点
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位置的优越性。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有较强的好奇心和独立思考的意识,正处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发展的最佳时期。并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身边的环境比较熟悉。
学生已经了解“长江”、“北方地区”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基本掌握区域认知的一般方法。地理综合能力不成熟,对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位置的优越性”存在一定难度。
课前准备课本、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谈话法、地图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四人互动六环节
活动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的
情境导入
出示一组照片:公交站牌“棉五小区”
和“记忆中的棉纺厂”
提问:1.你知道“棉五小区”名称的由来吗?
2. 石家庄有哪些发展棉纺织工业的
有利条件?
提供两幅地图:“北方地区主要农产品分布”
、“华北平原上的冲积扇”
建立思路:石家庄位于滹沱河冲积扇上,这
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为棉花生产提供水
源。看来河流对一个地区的发展是有重要影
响的。
导入:今天聚焦到长江三角洲地区,看看这
里的河流又对该地区发展有怎样的影响?
观看图片、思考问题
选取生活情
境,导入新
课,激发学
生思考,产
生兴趣
自主学习提问:认识区域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展示课本相关地图,检查自学内容:
1.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和位置
2.归纳自然特征(地形、气候、河湖)
3.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鱼米之乡”
的条件。
相关知识点:
1.上海、苏南、浙北;位于长江下游
2.自然特征:
地势低平、气候湿润、河湖众多
3.地势平坦,河湖众多,是我重要的稻米和
淡水鱼产区,因此被称为“鱼米之乡”。
课前按课本和学案预习
本部分内容,
通过回答问题,检测预习
效果
学生课前自
学为主,教
师适时提
示,为合作
探究环节积
累基础知识
合作探究
在课本提供的位置示意图的之外,提供
《长江航运图》、《我国海上航线图》和《中
国经济带的分布》等地图。
探究1: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
越性。
探究2:分析长江对三角洲地区的影响。
通过小组讨论,对难点问
题进行分析,把相互矛
盾、复杂的认识达成一
致。
小组合作充
分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
提高课堂学
习效果。
展示评价教师进行点评,肯定正确的,指出不足。
探究1:江海交汇之地的优越性:
①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水运,发挥“黄
金水道”作用,联系广大内陆地区;
②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中枢,并通过远洋
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对外联系便利。
探究2: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航运、灌溉、养殖、旅游、发电…
播放《上海港》的视频
阅读课本图文资料,认识岷江对成都平原发
展的影响。
小组代表交流活动结果,
其他组补充。
在知识形成方面生达成
共识
学生观看理解江海交汇
的重要性
读资料、口头回答。
利:提供便利的水源
弊:易造成洪涝灾害,淹
没大片农田
展示成果,
体验快乐
培养语言表
达能力、逻
辑思维能力
辩证的思维
方式,树立
人地协调发
展的观念
拓展延伸观看图片,认识今天的滹沱河对石家庄发展
的影响。
为建设“美丽河北,幸福
石家庄”塑造滹沱河沿岸
景观,提高市民旅游休闲
场所。
拓展迁移,
提升综合分
析能力
总结归纳微课形式总结
巩固知识,
搭建框架
把互相联网
+引进课堂
教学,吸引
学生注意
力,提高学
习效果
课堂作业教师提供地图分析:珠江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巩固区域研究的方法
板书设计
反思
特点
1.选材贴近生活,学生比较感兴趣,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地理课本。
2.采用案例教学,注重区域学习方法和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科学观。
3.“四人互动六环节”学习模式,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高,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不足
课堂活动中发现学科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遇到的困难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