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合集下载

基于《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厦门市城市竞争力分析

基于《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厦门市城市竞争力分析

基于《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厦门市城市竞争力分析彭顺昌【期刊名称】《厦门科技》【年(卷),期】2017(000)005【总页数】5页(P10-14)【作者】彭顺昌【作者单位】厦门市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城市竞争力主要指一个城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比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创造价值,为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

本文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倪鹏飞博士主编的《中国城市竞争力NO.15》为基础,对厦门城市竞争力进行具体分析,力图准确地把握厦门在国内的城市竞争力水平,认识厦门城市竞争力的优劣所在,为厦门的五个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综合经济竞争力指一个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散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体现了城市创造价值的规模、速度和效率。

2016年中国294个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中,厦门排名如表1。

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在厦门之前的有以下城市:深圳、香港、上海、台北、广州、天津、北京、澳门、苏州、武汉、佛山、南京、无锡、东莞、成都、新北、青岛、郑州。

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在厦门之后的11个城市:长沙、常州、重庆、宁波、杭州、南通、大连、济南、中山、西安、泉州。

厦门的综合效率排名靠前,主要是厦门土地开发强度高,地均GDP较高。

另外厦门经济对外联系紧密,海空港对外运输便捷,也使得厦门的硬件环境和全球联系排名较前。

受到经济规模所限,厦门的大企业数量不占优势,因此,在企业本体排名上不大理想。

总体而言,近5年厦门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变动不大。

宜居城市是指对城市适宜居住程度的综合评价,其特征是:环境优美,社会安全,文明进步,生活舒适,经济和谐等。

城市宜居竞争力体现了城市吸引人才、企业等的能力,进而影响城市产业体系的层次与结构;2016年中国289个城市宜居竞争力中,厦门排名如表3。

虽然个别指标排名靠后,厦门的宜居竞争力仍然排名很好,排名在厦门之前的仅有香港、无锡、广州、澳门4个城市。

排名在厦门之后的10个城市分别为:杭州、深圳、南通、南京、上海、武汉、宁波、西安、镇江、北京。

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一】

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一】

亿元
GDP增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水平
指标代 码
人力资本
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一】
指标名称
单位
注解
——人口特征
7.1.01 人口
百万
7.1.02 15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
7.1.03 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
7.1.04 赡养率
%
15岁以下和65岁以上人口总量/15~64岁之 间人口总量
5.3.05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
——教育
5.4.01 学生教师比
小学每名专任教师对应的学生人数
5.4.02 学生教师比
科学技术
普通中学每名专任教师对应的学生人数
——科技基础
6.1.01 每万人口专业技术人员数

6.1.02 每万人科学家和工程师数

6.1.03
每百万人口普通高等学校及中等专 业学校招生数
每个就业者人均GDP
3.1.03 工业生产率
美元
以购买力平价计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3.1.04 工业生产率
美元
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金融体系
——银行运营效率
4.1.01 金融机构存款年末余额
10亿美元
4.1.02 金融机构贷款年末余额
10亿美元
4.1.03 金融机构现金收支净额
10亿美元
基础设施
——基本基础设施
5.1.01 可耕地面积 5.1.02 公路 5.1.03 铁路 5.1.04 空运
人均平方

公里/平方 公里
境内公路里程/土地面积
公里/平方 公里
境内铁路里程/土地面积
千人

202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202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202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讨论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讨论中心,在京联合发布2022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

蓝皮书显示,在2022年中国和谐城市竞争力排名中济南、西安、深圳位居内地城市前三,北京、上海、广州均未进入前10强,在生态城市竞争力排名中,北京未进前100名,江西、山东两省城市表现抢眼。

和谐城市竞争力:“北上广”未进前十这本名为《202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新基准:建设可持续竞争力抱负城市》的报告,首次使用全市客观数据,对2022年中国两岸四地293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287个城市可持续竞争力进行了实证讨论。

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指出,在和谐城市竞争力排名中,除了香港与澳门以外,内地排在前10位的分别是济南市、西安市、深圳市、青岛市、威海市、大连市、厦门市和宁波市。

“北上广”均没有进入前10位。

特殊是济南市和西安市作为内陆两个传统的省会城市,在排名中分居大陆城市的前2位。

而其他6个城市都是环境美丽、经济进展极具活力的沿海开放城市。

在排前50名的城市中,非省会城市、非直辖市城市有35个,占73%(香港和澳门除外),这些城市中市区所辖人口低于100万的中小城市有19个,占38%。

和谐城市竞争力排名中,排在后10位的城市,主要是西部偏远、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值得留意的是处于经济进展前沿的台州市,在和谐城市中排在倒数第10位。

而近几年经济增长较快的直辖市天津排在第133位,重庆排在第210位。

这说明经济的进展并不会必定带来社会的和谐。

排在250位以外的37个城市中,中部的山西省有6个、湖南省有2个,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有2个、吉林省有2个,西北地区的甘肃省有7个、陕西省有2个、宁夏有2个,西南地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有6个、云南省有5个、贵州省有2个、四川有2个,东南沿海的浙江有1个。

值得留意的是中部能源大省山西有6个排名靠后,其城市进展模式应当引起深思。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1. 简介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众多的城市。

这些城市在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具有竞争力。

本报告将分析中国城市的竞争力,包括城市排名、经济发展、交通建设、文化影响等方面。

2. 城市排名根据最新的城市竞争力指数,以下是中国排名前十的城市:1.上海2.北京3.广州4.深圳5.成都6.南京7.杭州8.重庆9.武汉10.天津这些城市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科技创新、城市环境等方面都表现出色,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的重要城市。

3. 经济发展中国城市的经济发展一直保持强劲增长。

这些城市在产业布局、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放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3.1 产业布局中国城市的产业布局多样化,涵盖了制造业、服务业、科技创新等各个领域。

例如,上海和深圳成为了全球制造业和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则以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为主。

3.2 技术创新中国城市的技术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大量的科技企业在这些城市迅速崛起,推动了中国的科技发展。

例如,北京的中关村、深圳的南山区、上海的张江科技园等地聚集了众多的创新型企业。

3.3 市场开放中国城市的市场开放程度逐渐提高,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跨国公司进入。

这些城市成为了外商投资的热门目的地,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4. 交通建设中国的城市交通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高速铁路、城市地铁、公路和机场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使得城市之间和城市内部的交通更加便捷。

4.1 高速铁路中国的高速铁路网络已经成为世界最发达的之一。

不少城市间都有高速铁路连接,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

4.2 城市地铁中国的城市地铁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的城市建设了地铁系统,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提高了城市的交通效率。

4.3 公路和机场公路和机场的建设也同样得到了重视。

中国的高速公路网已经发展到全国范围,城市之间的距离变得更加紧凑。

同时,各大城市的机场也进行了扩建,提升了国内外交通的便利性。

5. 文化影响中国的城市文化对于国内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社科院2022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

社科院2022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

2022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今年城市竞争力报告第一张榜单,这是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前50名城市。

第一名深圳、第二名香港、第三名上海、第四名台北、第五名广州、第六名天津、第七名苏州、第八名北京、第九名澳门、第十名无锡。

这是前十名的城中部地区市。

第十一名佛山、第十二名武汉、第十三名南京、第十四明东莞、第十五名成都、第十六名青岛、第十七名厦门、第十八名大连、第十九名郑州、第二十名长沙、第二十一名宁波、第二十二名杭州、第二十三名沈阳、第二十四名重庆、第二十五名常州,第二十六名台湾新北,第二十七名中山、二十八名南通、第二十九名唐山、第三十名济南、第三十一名烟台、第三十二名泉州、第三十三名西安、第三十四名淄博、第三十五名合肥、第三十六名徐州、第三十七名嘉兴,第三十八名镇江,第三十九名福州、第四十名长春、第四十一名扬州、第四十二名石家庄、第四十三名绍兴、第四十四名南昌、第四十五名泰州、第四十六名潍坊、第四十七名东营,第四十八名济宁、第四十九名大庆,第五十名温州。

这是中国最具综合经济竞争力的前五十名城市。

回忆一下刚刚公布的前五十名城市当中的前十强,从区域分布来看港澳台地区占了三席,长三占了三席,珠三角占了两席,环渤海地区是两席,广阔中西部地区没有一个城市进入综合竞争力十强之列。

在中部地区排名最靠前的武汉市是列在第12位,西南地区排名最靠前的成都市列在第15位,东北地区大连是在第18位,西北地区西安列在第33位。

这是我们综合经济竞争力的全国的一个分布的示意图。

从这个图中,大家可以看出来主要的经济竞争力比拟强的区域还是在沿海地区,从区域来看,港澳台地区和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这三个地区的整体程度是高于全国的均值程度的。

第二张榜单,是中国城市可持续竞争力的比拟,这里面我们也给出了前五十名的城市的名单。

第一名香港,第二名上海,第三名北京,第四名澳门,第五名深圳,第六名广州,第七名杭州,第八名苏州,第九名南京,第十名厦门。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近年来,中国城市的发展如火如荼,许多城市相继崛起,竞争力也逐渐提升。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城市的竞争力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将从不同维度探讨中国城市竞争力,并总结报告中的观点和建议。

一、经济竞争力经济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当前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中国城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报告显示,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在GDP总量、人均收入等指标上表现突出,且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

然而,二线城市如成都、武汉等也在经济竞争力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这一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的发展已经多元化,一线城市不再是唯一的选择。

报告还指出,加强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是提升中国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在当前新兴产业不断涌现的时代,城市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在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中,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潜力。

报告显示,中国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许多城市都具备了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和通讯设施。

但也有部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这需要政府加大投资力度,推动基础设施的改善。

同时,报告还强调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城市需要加强对水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并注重环保技术的应用,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三、人文竞争力人文竞争力是城市吸引人才和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方面。

一个具有人文魅力的城市不仅需要具备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还需要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服务等。

根据报告,中国城市在人文竞争力方面存在差距。

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在文化、教育资源丰富,但也面临着人才流失、房价高涨等问题。

相比之下,二线城市如西安、南京在人文环境上具备较大的竞争优势,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的落户。

为了提升人文竞争力,报告呼吁城市加大对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并倡导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以提升城市的人文魅力和吸引力。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着众多的城市,这些城市之间的竞争力也是日益激烈。

城市竞争力是指城市在经济、科技、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实力和吸引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城市的竞争力报告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首先,我们来看中国城市的经济竞争力。

中国的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在经济方面拥有较强的实力,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金。

而二线城市如成都、杭州、武汉等也在经济发展中崭露头角,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外,一些中小城市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提升自身的经济实力。

其次,科技创新是衡量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中国的一些城市如深圳、杭州、北京等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了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

这些城市聚集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和人才,推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除了经济和科技,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也是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如西安、南京、成都等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同时,一些现代文化产业也在城市中蓬勃发展,为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注入了新的活力。

另外,城市的环境质量也是评判其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的环境保护和改善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些城市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改善了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的宜居性和吸引力。

总的来说,中国的城市竞争力报告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特点。

不同城市在经济、科技、文化、环境等方面各具特色,展现出丰富的发展态势。

未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政策的不断优化,中国的城市竞争力将会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活力十足的发展态势。

希望各个城市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为中国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20-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20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20-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20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20|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20第一篇: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XX20XX年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5月30日下午在京发布。

报告指出,在全国知识城市竞争力十强的排名中,北京位居第一,这是北京第三年蝉联榜首。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这份报告,对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排名。

报告显示,20XX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十强为深圳、香港、上海、广州、台北、天津、北京、苏州、澳门和无锡。

与往年相比,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城市名单没有显著变化,只有广州超越台北跻身第4位,北京超越苏州跻身第7位。

而在宜商城市的排名中,香港、北京、上海仍牢牢占据中国宜商城市竞争力三甲位置。

不过,受经济新常态的影响,无论是宜商城市竞争力的得分均值还是中位数都持续走低,降幅分别进一步扩大至22.34%和24.08%。

知识城市竞争力十强分别为北京、深圳、上海、南京、广州、天津、杭州、苏州、武汉、大连。

其中,北京已经连续三年蝉联第一,深圳超越上海成为最大看点。

报告指出,知识城市间“马太效应”凸显,排名前十的城市科研经费支出占总支出的37.88%,前20强城市占比高达49.94%。

专利指数的61.25%集中在前10强城市,高科技进出口总额的80%都集中在前10强城市。

此外,报告还指出,城市竞争力强的城市,城市病也日趋严重。

人口单中心过度聚集是导致城市病的重要原因,深圳、北京、广州、上海四个一线城市均排在“城市病”指数的前十位。

其中,在交通拥堵指数中,北京市位居首位。

高峰平均车速仅为22.61公里/小时,上班族高峰时段用时为畅通时段的近2倍。

在空气污染指数上,石家庄位居首位。

报告认为,近年来,京津冀、华南、成渝地区多个城市出现严重雾霾天气,严重危害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

在前十名里,北京排名第6。

而在房价收入比指数方面,前三位分别是温州、北京和深圳。

中国城市整体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城市整体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城市整体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作者:来源: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网
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构建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比较评估指标体系包涵了表现性指针与结构性指针,其数据的获取来源于权威的国家统计年鉴、各城市统计年鉴及各城市政府网站所公布的统计资料、专家评价和普遍的问卷调查。

反映了规模(总量)、效率(均量)和增长(动态发展量),并体现了城市政府、城市企业、城市居民三大主体在整个城市系统中的不同作用。

该指标体系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四大系统,体现了整个城市系统的经营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开放能力、聚集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它包括一级指标(单项竞争力)10个,二级指标50个,三级指标217个。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目录1. 中国城市竞争力概述1.1 城市竞争力定义1.2 中国城市竞争力发展历程2. 影响中国城市竞争力的因素2.1 经济发展水平2.2 产业结构2.3 人才资源2.4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2.5 政府治理水平3. 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分析3.1 2019年排名前十的城市3.2 城市竞争力排名变化趋势4. 提升中国城市竞争力的途径4.1 促进产业升级4.2 加强教育和科研投入4.3 改善城市环境和生活条件4.4 强化城市品牌建设4.5 优化政府管理服务1. 中国城市竞争力概述1.1 城市竞争力定义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中相对于其他城市所具有的优势和竞争实力。

城市竞争力的提高可以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向该城市聚集。

1.2 中国城市竞争力发展历程中国的城市竞争力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一些大中城市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城市竞争力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2. 影响中国城市竞争力的因素2.1 经济发展水平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往往具有更多的资源和优势,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2.2 产业结构城市的产业结构直接影响其竞争力,不同的产业结构将决定一个城市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3 人才资源人才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一个城市是否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对其竞争力至关重要。

2.4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质和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2.5 政府治理水平政府的治理水平对城市竞争力也有着重要影响,一个高效透明的政府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 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分析3.1 2019年排名前十的城市201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前十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这些城市在经济和创新方面领先,竞争力较强。

中国120个城市竞争力报告

中国120个城市竞争力报告

报告编号 No. 37759-CN中国政府治理、投资环境与和谐社会: 中国120个城市竞争力的提高2006年10月8日减贫与经济管理部金融和私营发展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世界银行文件货币兑换(截至 2006年10月8日)货币单位 = 人民币(元)(人民币元) = 0.126465418美元1.001.00美元 = 7.9073(人民币元)缩略词语表CCIQ 中国海关检验检疫局CEO 首席执行官、总经理FDI 外国直接投资FIAS 外国投资咨询服务机构FIE 外资企业GDP 国内生产总值GDPPC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HR 人力资源IC 投资环境IT 信息技术NDRC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ICE 最佳投资环境R&D 研究开发RMB 人民币SEZs 经济特区SME 中小企业SOE 国有企业TFP 全要素生产率TVE 乡镇企业VAT 增值税WTO 世界贸易组织执行副行长: Jeffrey Gutman国家局长: David Dollar(杜大伟)部门主任: Homi Kharas项目经理: William Mako致谢本报告的项目经理和第一作者是高伟彦(William Mako)。

徐立新负责开发调查工具、调查统筹、数据分析和调查结果的初步展示。

时安卿辅助做了数据分析,协助制作各种表格。

张秀珍负责协调。

国家统计局调查服务中心的雷平静先生负责指导本次调查。

此次调查得到了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的资金支持。

杜大伟和Homi Kharas监督本次工作的开展。

本报告得到了Joseph Battat (外国投资咨询服务机构),Gary Fine (世界银行欧洲和中亚地区),Holger Grundel (英国国际发展署), 和张军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评论。

本报告还得到了Louis Kuijs,蒲宇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信息中心),Hiroaki Suzuki, 申晓方和王丽虹的书面评价。

此外,Mats Andersson,Sudarshan Gooptu,Bert Hofman, Chris Athayde (英国国际发展署),孟炜中和金科也提供了有益的评论。

厦门城市竞争力——基于《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分析

厦门城市竞争力——基于《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分析

悦、 生活 幸福 和素 质 高尚 ; 自然 环境 优 美 、 基 础 设施
齐备、 政 府服 务 周到 。 ( 2 ) 创 业 至 上 的宜 商 城 市 : 创 业 至 上 主要 是 指
城 市环 境 、 基础设施 、 公 私 人服 务 的建 设 和提 供 一
t _
增曩
切 以最大 化确 保居 民 自 由创 业 、 企 业 自由发 展 为出
力量。
厦 门市 未 来 长 期 竞争 力解 读 分 析
1 . 未 来长 期 竞争 力指标 解读 未 来 长期 竞 争 力 ( 即可 持 续 竞争 力 ) 是2 0 1 3版
的《 中 国城 市 竞 争 力报 告 》 提 出 的一 个 新 的概 念 和
该 指标 衡 量 一个 城 市 与 其他 城 市 相 比较 是 否 更 能 够 确保 当前和 未来 持续 有效 地创 造财 富 . 为 世代 居 民 提供 更 多福利 的 能力 。 最 具 可持续 竞 争 力的城 市
3 . 厦 门 市 当前短 期 竞争 力指标 分 析 通 过 以 上指标 排 名分析 . 厦 门的城 市 短 期竞 争 力 有 以下 优缺 点
( 1 ) 在 省 内独 占鳌 头 就 省 内各 个城 市 的排名 来 看 . 厦 门市 处于 第 一
厦 门 的出 口导 向 型经 济 受 国 际经 济 低 迷 的大 环 境 影响 . 且厦 门 的地 域环 境 偏 小 . 发 展 空 间 受 到 了约 束, 因此 2 0 1 2年 来增 量不 明显 。 必须加 大 推动 自主 创新 . 形成 创 新 驱 动 的 内涵 式 增长 . 才 能 实现 高 速 可持续 的新 一轮 跨 越式 发展
内始终处 于 第一 的位 置 ,且 优势地 位 十分 稳 固 , 是 海 西经济 发 展 当仁 不 让 的排头 尖兵 ( 见表 3 ) 。

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报告

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报告

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报告2008 年,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推出《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报告》,报告基于城市价值链理论,建立了“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系统”。

该评级系统与IUD-城市品牌价值指标、IUD- 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共同构建起了一个围绕城市价值的“三位一体”的中国城市发展指标。

基本取向城市竞争优势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以了解城市价值为始,以实现城市价值为终的过程。

这个过程反映了城市竞争力成长的内在要求和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

基本理念所谓“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与其他城市比较,在资源要素流动过程中,所具有的抗衡甚至超越现实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以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最终实现城市价值的系统合力。

基本特征城市竞争力是一种系统合力。

它不是现象上的种种比较优势,不是作为城市要素的种种资源的简单累加,也不是局部或环节上的能力或城市职能活动,而是资源要素及其运作水平的有机集合;城市竞争力是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种自组织力量,是组织系统高度有序的、用于开发和配置资源的一种机制;城市竞争力是抗衡和超越竞争对手的一种力量;城市竞争力是以资源在全球的流动为背景的;城市竞争力是以实现城市价值为最终目的的。

基本思路“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系统”由5 个一级指标系统、15 个二级指标系统和39 个三级指标构成。

城市竞争力评价系统包括的五个方面(即一级指标系统)为城市实力系统、城市能力系统、城市活力系统、城市潜力系统和城市魅力系统。

基本方向城市价值链理论不仅是一个城市竞争力理论,更是对中国城市价值取向的一次全新审视。

城市不单纯是一种经济现象,而是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综合及协调的发展过程。

一个城市有没有价值,不仅要看这个城市能否创造更强大的经济实力,更重要的要看这个城市能否更高地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能否为它的居住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

重磅|2020中国城市经济活力竞争力报告

重磅|2020中国城市经济活力竞争力报告

重磅|2020中国城市经济活力竞争力报告2020中国城市经济活力竞争力报告《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8》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倪鹏飞研究员领衔,两岸四地城市竞争力专家共同携手联合完成,详细评价了中国291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可持续竞争力以及影响城市竞争力的方方面面。

本年度总体报告聚焦从城市看中国,迈向“十四五”及未来15年的城市化中国,有新理论与新假设、新动力与新红利、新格局和新趋势、新对策与新建议。

本报告的年度主题是“劲草迎疾风:中国的城市与楼市”,回顾、梳理和比较了中国过去20里发生的四次外部冲击对楼市和城市影响,发现中国的城市和楼市承受住了四次外部冲击,并且在经受外部冲击以后变得越来越强健。

本年度报告首次实现中国城市竞争力和全球城市竞争力全方面的接轨。

报告对各级政府尤其是城市政府部门、国内外企业、有关研究机构、社会公众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意义和研究借鉴价值。

经济活力是衡量一个城市或地区经济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是反映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水平的重要方面,提升城市经济活力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城市经济活力既包括营商环境、创新制度、青年人才聚集能力等软环境因素,也包括经济增速和生产率等与经济发展质量密切相关的因素。

课题组综合考虑城市的经商便利度、产权保护度、青年人才比例、经济增长率及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全面合成中国291个城市的经济活力竞争力。

通过对中国291个城市经济活力竞争力的研究发现:我国城市经济活力竞争力总体呈现大城市领先、中小城市发展欠佳的分布格局,城市层级之间差异仍较为明显。

从区域角度看,东部城市经济领衔发展,东北城市经济活力提升困难凸显;从省域角度看,直辖市与行政特区经济活力领先,其余省份城市的经济活力仍待追赶;从城市群角度看,各城市群的经济活力发展呈收敛与聚集趋势,对多层级城市嵌套体系形成有力支撑;从城市层级角度看,第一层级的城市经济活力势头强劲,占据绝对优势,第四层级的城市经济发展能力相对落后,经济活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23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23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23引言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出现了许多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城市。

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竞争力成为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和吸引力的重要指标。

本报告将对202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各个城市的发展潜力和优势。

方法本报告采用综合评估方法对中国主要城市的竞争力进行评估。

评估指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规模和增长率:考察城市的GDP总量和年均增长率,反映城市经济的发展势头。

2.产业结构:评估城市的产业结构,包括主要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比重,判断城市的产业优势。

3.城市基础设施:考察城市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评估城市的便利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人力资源:评估城市的教育水平、人才吸引力和劳动力市场状况,判断城市的人力资源优势。

5.创新能力:考察城市的科研机构、高等教育机构和技术创新企业数量及水平,评估城市的创新能力。

6.环境质量:评估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状况,衡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上指标将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综合评估,并按照一定的权重进行综合打分,以反映中国各个城市的竞争力水平。

结果与分析经济规模和增长率2023年中国各城市的GDP总量和年均增长率如下表所示:城市GDP总量(亿元)年均增长率(%)北京40000 6.8上海38000 7.2广州30000 6.0深圳29000 8.5成都25000 7.6杭州23000 6.3武汉21000 5.8重庆20000 7.0南京18000 6.1苏州17000 6.4从表中可以看出,北京和上海是中国经济规模最大的城市,其次是广州和深圳。

虽然一线城市的GDP总量较大,但深圳的年均增长率却更高,显示出深圳在经济发展上的强劲动力。

产业结构中国城市的产业结构也是竞争力的重要表现。

下表展示了2023年中国各城市主要产业的比重:城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北京 1 32 67上海0.5 35 64.5广州 1.5 37 61.5深圳0.8 34 65.2成都 2 38 60杭州 1.2 36 62.8武汉 2.5 39 58.5重庆 2.2 37 60.8南京 1.8 34 64.2苏州0.9 33 66.1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各城市的产业结构逐渐朝向第三产业偏重,说明中国经济正加快向服务业转型。

中国各城市GDP及竞争力排行

中国各城市GDP及竞争力排行
常德市 864.10亿 14.6% 湘03
漳州市 863.74亿 15.2% 闽04
焦作市 豫05
汕头市 850.15亿 13.0% 粤11
宜昌市 820.90亿 15.0% 鄂02
周口市 817.82亿 13.0% 豫06
衡阳市 湘04
平顶山 豫07
安阳市 808.00亿 17.9% 豫08
连云港 615.23亿 15.1% 苏12
安庆市 皖02
揭阳市 粤13
清远市 597.00亿 32.3% 粤14
延安市 594.03亿 14.6% 陕03
九江市 592.56亿 14.1% 赣03
咸阳市 585.89亿 13.2% 陕04
芜湖市 皖03
宝鸡市 580.17亿 14.7% 陕05
江门市 1095.33亿 15.0% 粤06
惠州市 1085.11亿 14.1% 粤07
茂名市 1066.27亿 13.1% 粤08
南宁市 1062.99亿 17.1% 桂01
滨州市 1030.29亿 16.9% 鲁12
聊城市 1022.96亿 16.2% 鲁13
邢台市 冀06
佛山市 35 14.8% 浙02
成都市 3324.36亿 15.3% 川01
南京市 3275.00亿 15.6% 苏03
东莞市 3151.00亿 18.1% 粤04
武汉市 3141.50亿 15.6% 鄂01
大连市 3131.00亿 17.5% 辽01
阜新市 195.50亿 17.3% 辽14
白银市 甘03
安康市 189.85亿 12.6% 陕08
湘西州 184.82亿 15.9% 湘13

区域、城市、国家竞争力指标参考

区域、城市、国家竞争力指标参考

(一)工业增长率和波动轨迹(二)工业增长波动幅度6、区域竞争力 聂震席著区域竞争力指标体系(一)世界经济形势(二)国内经济形势一、经济运行的态势和特点(一)经济发展的环境(二)经济发展的机遇二、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机遇经济形势分析三、经济增长的波动与相邻区域的横向比较四、经济发展横向比较(一)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二)“非典”对经济的影响(一)宏观调控(二)改革六、宏观调控和改革工业化进程国内环境工业化推进措施工业化与相邻区域的横向比较四、经济发展横向比较五、重大突发事件对经济的影响生产要素投入产出水平财务效益研究开发投入专利申请科研论文投入产出比科技合作技术转移外国直接投资企业研究开发投入设计能力制造和生产能力新产品产值创新基础设施市场环境劳动者素质金融环境创业水平宏观经济综合指标产业结构产业国际竞争力居民收入水平就业综合指标经济科教开放城镇化环境发展资产营运状况负债水平和偿债能力发展潜力企业国际竞争力企业服务能力企业竞争力财务效益经济发展战略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三农”问题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创新的经济绩效科技创新次/天)主编速度(%)国比重(%)长速度(%)出比重(%)额(亿美元)占全国比重(%)率(%)政收入比重(%)配收入(元)消费倾向(%)消费倾向(%)世界经济增长主要国家和地区GDP增长速度经济运行特点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宏观经济发展特点1 国际经济环境2 国内的总体经济环境3 国内的具体经济环境1 经济结构调整2 经济发展高峰3 科学发展观4 改革带来的机遇1 经济总量与人均占有量比较2 地方财政收入比较3 居民人均收入比较3 居民人均收入比较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较5 外商直接投资比较6 对外出口的比较经济体制改革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劳动力利用水平生产设备利用水平原材料、能源利用水平产品质量水平产品经营水平经营效益社会效益负债水平偿债能力经济增长率财政环境和货币环境融资环境价格环境外贸环境就业环境失业率、劳动力供给数量、需求数量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地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重财政收入总量财政收入增幅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投资额与增幅投资额即增幅出口额及增幅农村改革国企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财政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市场体系建设就业政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社会救助体系政府机构改革政府职能变革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和方法政风建设人均收入地区生产总值结构就业结构三大产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城市化水平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文教科学卫生及事业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居民消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政府消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出口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进口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初中毕业升学率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产权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市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信息产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完善信息系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装备水平设备利用率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每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优等品率合格品率产品综合质量系数市场销售率市场占有率销售利润率资金利税率销售合同履约率环境保护指数企业污染实际排放量/国家规定排放量资金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负债率所有者权益与负债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增长率技术开发贡献率技术开发费用率先进设备装备率价格消化能力原材料涨价格/总成本降低额政策环境消化能力因政策环境变化增加的负担/总成本降低额职工技术水平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产品成本售价比产品出口增长率满意率社会贡献率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物流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个具体的指标.共140个国家或地区,得分越低说明这十国家越稳定7个国家,得分越低说明这个国家越稳定的可能性,甚至被违宪或暴力活动推翻的可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
深圳连续3年位居内地榜首
与去年一样,广东今年依旧2个城市进入前十:深圳排名第二,广州位居第六。

这是深圳连续3年排名全国第二,居内地城市榜首。

广州则从2006年起,一直徘徊在第5名和第6名。

广东其他城市中,佛山排名15位,比去年下降1名。

东莞排名19位,下降4位。

中山排名28位,下降5位。

珠海排名29位,江门和惠州分别为61位和62位。

阳江垫底,排名203名。

在中国51个城市分项竞争力排名中,深圳的结构、文化、开放竞争力3项分项竞争力也分摘全国第二、内地榜首的好名次。

但广州的情况则不容乐观:广州环境竞争力排名第38位,政府管理竞争力排名第41位,在广东所有入选城市中,这两项竞争力都排最后一名。

广州市社科院科研处处长彭澎也对此有明显疑问,“广州怎么说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如果说政府管理和企业管理都这么失败,还能算前沿吗?”
河源清远增长竞争力排名第一
让人惊喜的是,城市竞争力分别排名131和134位的河源和清远,在综合增长竞争力方面并列排名全国第一,这也是广东首次有城市摘得该名次。

-焦点问答
1、深圳为何连续三年内地第一?
问:深圳GDP排名全国第四,次于上海北京广州,为何其竞争力排名能连续三年位居内地第一?
章武(蓝皮书主编助理):从经济总量看,深圳确实不如这些城市,但城市竞争力考察是全面的指标,包括经济增长、经济规模、经济效率、发展成本、产业层次、生活质量等方面。

从目前的发展速度来看,深圳的经济增长均高于上海、北京,经济效率高于上海但发展成本反而比它低,综合评比下来,深圳的分数确实是内地第一的。

2、深圳竞争力能否赶超香港?
问:深圳竞争力已经连续3年处于全国第二,内地城市第一,有无可能赶超香港,成为第一?
倪鹏飞:短期内都不太可能。

两个城市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在12项分项竞争力指标中,香港有10项高于深圳,深圳只在文化竞争力和科学技术竞争力两项指标上略高于香港,可以说,香港在人才、资本、结构、综合区位、制度、政府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无论在局部还是整体上都具备很强的竞争力。

3、广州为何常年落后于深圳?
问:作为深圳的“大哥”,广州的经济总量一直比深圳大,但竞争力排名一直落后于深圳,这是为何?
彭澎(广州市社科院科研处处长):广州排在深圳后头,这是合理的。

深圳优势明显,作为一个移民城市,深圳充满冒险和创新精神,能吸引人才,富有感召力和财富凝聚力。

它的资本、技术创新等领域都比广州高出一大截。

此外,广州大气环境没能根本改善,城市空间拥挤,噪音污染严重,深圳作为一个新型城市,环境问题也少些。

不过,在文化竞争力上,广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排到前十位也不为过,文化积淀上要比深圳深。

为什么温州排第1,深圳排第2?按理说,北京、上海、杭州、苏州肯定强过这两个地方。

4、浙江排名下降,广东为何坚挺?
问:浙江没有一个城市进入前十,为何产业结构与浙江比较类似的广东有两个城市进入前十,且排名靠前,表现坚挺?
倪鹏飞:我们收录的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这本书的数据只到2007年止。

这时候,金融海啸还没发生,因此与金融危机的影响无关。

浙江竞争力下降的原因在于,浙江竞争力主要是产业、企业尤其是加工制造业支撑。

前两年,有几个因素影响了或是逼使加工制造业进行调整,比如汇率的变化、劳动合同法的颁布、信贷的紧缩,对浙江中小企业产生很大影响。

彭澎:广东、浙江产业有同质化的地方,就是外向型企业偏多,但产业规模来说,广东大企业多,浙江则是小企业比较多。

一般来说,小企业受到冲击比较大。

双城点评
广州吸引大项目做得好
昨日的发布会上,2009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主编、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博士倪鹏飞特别将广州和佛山作为优秀案例来表扬:“广州大项目做得好,佛山的制造业没有转向房地产。


倪鹏飞说,广州的发展有许多经验,其中最重要的是这几年抓大项目,无论是汽车、造船、能源等,都抓好多大项目。

汽车方面,广州引进了东风日产、广州丰田以及广汽日野等大项目,日本三大汽车公司全部在广州落户,形成了日系汽车产业集群。

他举例子,仅在2006年一年,广州就批准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212个,平均计算不到两天就有一个超千万美元项目,5天就有一个超30万美元项目落户广州。

可以说,广州大项目引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佛山有做大制造业理念
倪鹏飞说,佛山的优点有值得研究的地方,现在很多城市的制造业都在转向房地产,因为他们认为制造业辛辛苦苦搞了十几年,还没有搞房地产两三年赚得多,这个现象在各个城市比较严重。

“但是我到佛山调研时发现,佛山的制造业这个现象不严重,他们在坚守这个事业,他们在向全世界的大制造企业努力,是沿着上升的方向努力。


他介绍,不只是企业家,佛山市政府也有做大制造业这个理念。

佛山市政府通过上市完善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等问题,促进传统制造业基地向先进制造业基地转变,实现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建设;坚守房地产业
的服务功能,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规来规范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2007年佛山商品房均价为4201.09元/平方米,排在珠三角的第五位,佛山的房价收入比为1:5.8,处在合理的范围。

数字差距
广深与新加坡、首尔差多远?
蓝皮书主编倪鹏飞说,正因为全国各个城市都在说要与国际城市叫板,今年他特地在蓝皮书中加入了“中国城市全球排名”这一部分。

那么,广州、深圳与新加坡、首尔的差距到底还有多远?
全球500个城市竞争力排名中,新加坡排名第8,深圳64位,广州130位。

全球500个城市GDP总量排名中,首尔排名第8,深圳排名第36,广州排名第39.
在全球专利申请数排名中,首尔位居第6,深圳排名33位,广州排名169位。

在全球500个城市跨国公司分部直属最高城市排名中,新加坡位居第6,广州排名63位,深圳排名101位。

在全球化指数排名中,首尔居14位,深圳排名第90位,广州排名第117位。

在全球城市企业本体竞争力排名中,首尔排名第21位,深圳排名第60位,广州第109位。

在全球城市产业结构竞争力排名中,新加坡排名第10位,首尔排名第16位,广州排名第114位,深圳排名第124位。

在全球城市人力资源竞争力排名中,新加坡排名第4位,首尔排名第9名,广州排名第105位,深圳排名第120位。

在全球城市软件环境竞争力排名中,新加坡排名第一,深圳排名第104位,广州排名第119位。

在全球城市生活环境竞争力排名中,新加坡排名第29位,广州排名第58位,深圳排名第91位。

采写:本报驻京记者彭美本报记者朱丰俊实习生陈雨
相关报道见AⅡ深圳、佛山、中山、惠州、东莞、珠海读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