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姜,学名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H.Wright),又名火头根,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草质缠绕藤本。它为我国特有种,野生资源分布在秦岭、大巴山地区,尤以武当山区的薯蓣皂甙元(皂素)含量最高(达16.15%),超过墨西哥小穗花薯蓣15%的记录,是世界上的王牌种类。
黄姜内含的皂素是合成多种激素的重要原料,同时还含淀粉、纤维素等,可合成部分工业和医药原料。黄姜耐旱,在坡地适宜种植, 1~2年即可收益,与种植粮食作物相比,生产相对简单,经济效益高,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又一捷径,颇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一、黄姜概述
(一)黄姜资源的分布
薯蓣在世界上分布比较广泛,全世界约10属650种。但尤以中国和墨西哥最多。我国约有60多种,其中可供工业利用的有10种,其皂素含量因品种和区域而异。根据丁志遵教授《甾体激素药源植物》一书中记载:黄姜分布于东经98°53′~112°50′,北纬23°42′~34°10′的范围内。分布于秦岭以南,向东延伸到中条山以南,南岭以北的火仑山、大巴山、武当山、武陵山、雪峰山、衡山等山区,以及长江中游及其支流的低中山丘陵,垂直分布在海拔100~1500米。从垂直分布上看,其上限从东到西及西北有逐渐递增的倾向,该地区为北亚热带地区,盾叶薯蓣常生长在河谷及低山中山丘陵的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或稀疏的常绿的灌木林内。皂甙配基含量1.01~16.15%,平均含量2.5%,熔点195~206℃,其中十堰地区为最佳生长区,世界上皂甙含量最高(16.15%)的薯蓣就出自该地区的武当山区。
国际上生产皂素的国家只有中国、印度、新加坡和墨西哥四国,而黄姜主要分布在我国和墨西哥,国内集中分布于湖北、湖南、河南、陕西秦岭山脉以南、甘肃南部及四川等地,生长于海拔1000米以下山坡和石灰岩干热河谷地区的稀疏灌木丛和竹林中。黄姜用途很多,主要用于提炼皂素,开发皮质激素、性激素、孕激素等三大类180多个品种。我国现有黄姜生产厂家80多个,年皂素生产能力超过3000吨。由于原料不足,目前只有10%的厂家满负荷生产。我国又主要集中在武当山脉至秦岭南麓。湖北省十堰市黄姜资源丰富,属最佳适宜区之一。由于这一带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黄姜生长和薯蓣皂甙元的合成与积累,再加上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发展黄姜产业,这里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黄姜生产基地和国际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原料供应中心。
(二)黄姜的用途
黄姜是理想的提取甾体激素类药物的重要原料。黄姜地下根状茎内含一种皂素的物质,是合成可的松、强的松、泼呢松、黄体酮、性激素等50多种激素类药物的重要原料,广泛用于抗炎、阵痛、麻醉、避孕、杀虫、治疗冠心病等。总之,以黄姜为原料,可以合成转化为性激素,蛋白同化激素和皮质激素等国计民生特需的系列产品,因此医药界称其为“药用黄金”,除国内需要外,一直俏销美、•德、法、日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黄姜除含皂甙元外,还含有45~50%的淀粉,可用于酿造工业生产酒精、酵母粉、肌苷粉、葡萄糖等;所含40~50%的纤维素,可生产羧甲基纤维素。提取皂素的废液,可提取农用核酸,是优质肥料。根状茎在医药、食品、高级化妆品、兽药等行业中也有广泛的用途,如根状茎直接入药,有祛湿、清热解毒之功效,民间用于治疗皮肤急性化脓性感染、软组织损伤、蜂螫、虫咬及各种外科炎症,以及强身壮骨作用。水溶性活性物质可以生产盾叶冠心宁,用于治疗冠心病,效果好,副作用小。成都生物所研制的地奥心血康,具有调节新陈代谢机能,治疗动脉硬化以及对心血管系统的疾病都有较好的效疗,畅销国内外市场。另外,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研究发现,黄姜活性物质是杀灭钉螺,防血吸虫的理想药物,不仅灭螺效果好,而且又不污染环境,可以保持生态平衡。
(三)黄姜的经济效益
黄姜耐旱,适应性强,1983年湖北省郧西县首次进行黄姜人工“野转家”栽培,在种植区域上实现了从碱性土壤到红壤酸性土壤,从半荫到强光照地区的突破,形成了红土壤地黄姜规范栽培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常情况下,种植1亩黄姜需用姜种250~300公斤,折款600~720元;需黄姜专用肥150~200公斤,折款150~200元;架杆3000~4000根,折款300~400元;需病虫害防治农药折款200元,合计投入1250~1520元。黄姜两年起挖亩产2000~2500公斤,产值4000~5000元,扣除投入1250~1520元,纯收入有2750~3480元,平均每年纯收入1375~1740元。可见黄姜的经济效益是很高的,实际上,黄姜价格已突破了2.5元/公斤,2000~2500公斤的单位产量收入为5000~6250元,即使市场波动,黄姜价格走低,按1.2元/公斤计算,年亩平收入也有575~740元,是种粮效益3~5倍。
皂素加工厂也有极大的利润可突,通常从黄姜提取皂素的收率为0.7%,以“公司+农户”的模式,第一年栽培4000亩后,当年即可收得黄姜9200吨,可提取皂素64.4吨;第二年24000亩,可产姜55200吨,可提皂素386.40吨;第三年扩展到40000亩,可产姜92000吨,可提皂素644吨。此外,从皂素到深加工螺内旨,也可获得巨大经济效益。皂素还可向下游深加工成双烯,双烯又可继续深加工成雄烯二酮,这些都是生产螺内旨的中间产品。该产品每吨成本约320万元左右,而市场价在500万元左右,并有上涨的趋势。
(四)十堰黄姜产业开发现状
十堰市是黄姜“野转家”种植发源地,十几年来,黄姜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几年,其发展形势喜人。
1、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区域特色基本形成。经过10多年的种植开发,十堰市已成为全国黄姜的主产区,并带动了周边的谷城、老河口、河南淅川、陕西白河、安康、重庆等地的规模开发,基本形成了以我市为中心的秦巴山区黄姜产业带。据最新数据信息,全国黄姜种植面积150多万亩,我市以各县市农业局
统计上报现有60余万亩,约占全国黄姜面积的1/3,占湖北省的2/3以上,全市92%黄姜种植在平地和缓坡地上。其中一年生33万亩,二年生15.5万亩。郧西县已被农业部授予“中国黄姜之乡”。
2、调整步伐明显加快,种姜效益显著提高。十堰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结构调整,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使黄姜特色产业已成为十堰市“一主四大”重要支柱和富民强市的主要财源之一,2002年黄姜拉动经济增长13.2个百分点,尝到了甜头的广大农民种姜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户种姜效益由过去每亩收入1500元上升到3500元,有的甚至高达5000—6000元,亩平纯收入3500元左右,据统计2002年起挖黄姜25万亩,年产鲜姜37.5万吨,黄姜产值近10亿元,全年实现的特产税、加工增值税共计5828万元。目前,全市黄姜基地过万亩的乡镇有14个,种姜农户27.94万户,种姜人口98.51万人,分别占十堰市农村户数的39.7%,占总人口的37.8%。全市姜农人均增收538.8元。
3、企业加工能力增强,龙头带动作用明显。到2002年底,全市黄姜加工企业达到60余家,其中皂素生产企业22家,双烯生产企业4家,年生产水解物能力32650吨,皂素2250吨,双烯73吨,沃氏氧化物260吨,醋酸去氢表雄酮30吨,雄烯二酮20吨,黄体酮5吨,2002年生产产值达3.4亿元,财政增收2500万元,以百科皂素有限公司有例,皂素生产能力达300吨,年转化黄姜45000吨,提供税收400万元左右。我市已基本形成了以郧西湖北百科皂素有限公司、丹江安泰激素有限公司、郧县鑫康迪医药化工厂、竹山天龙药业有限公司、竹溪汇源实业有限公司、房县皂素、十堰方坤公司等为龙头的黄姜加工新格局。
4、科研攻关力度加大,技术创新有所突破。随着黄姜产业的异军突起,黄姜科研工作才刚刚起步,科研攻关力度逐年加大,市、县农业和科技部门与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密切合作,在黄姜普查、优良品种选育、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等科研范畴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市农业局黄姜组培快繁中心已顺利建成,并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秦巴山区野生黄姜种质资源圃,已采集数万株野生种,从中筛了若干个高含、高产、高抗优良株系,目前正在加紧开展“三高”优异品种选育工作。经过多年实践,总结黄姜“野转家”种植经验,在黄姜病虫害防治、黄姜专用肥研制使用、黄姜栽培模式据估计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功。
5、中介组织应运而生,相关服务功能增强。在各级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在广大农民的积极配合下,十堰市场中孕育催生了一批中介组织,即黄姜产业协会。郧西县各级黄姜产业协会共有217个,其中县级1个,乡级16个,村级200个;会员63155名,其中县级93名,乡级16786名,村级46276名,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协会网络。协会的主要职能就是协调产销关系,为产销双方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对姜农(包括外地参观者)进行培训、咨询和指导等。
二、黄姜“野转家”历史
黄姜野转家的原始栽培到目前已有20年了,早在1983年四月上旬左右,时任郧西县香口公社党委书记,现任十堰市农业局副局长的余盛江同志在香口乡供销社收购部与当时多种经营技术员高清炳同志闲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