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与教学艺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中国古代教学艺术的五个基本原则 1、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 2、“问对”启发式 的教学原则 3、相机而授,适时而教的教学原则 4、寓理于事,寓义于趣的形象化教学原则 5、师生相谐,美善相悦的教学原则
三、中国古代教学艺术的三个基本特点 1、学与思辩证统一 2、学与行紧密结合 3、学与教相通相长 附:近代教育艺术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因材施教: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
2021/3/7
15
“因材施教” 的出处: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积极、最杰出的“因材施教”的倡 导者和实践者,是最擅长于运用因材施教原则的典范。
朱熹《论语集注·先进 》注释: 弟子因孔子之言,记此十人,而并目其所
长,分为四科。孔子教人,各因其材,于此可见。 或认为出自朱熹《论语集注·为政》引北宋程颐曰:
2021/3/7
14
教学原则之一: 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一)关于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1)“因材施教”的含义、来源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
况进行不同的教育或教学。 或者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
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以使每个学生扬长避短,获得最 佳发展。
(1)学与思辩证统一 (2)学与行紧密结合 (3)学与教相通相长
2021/3/7
13
一、中国古代经典教学艺术概说
1、中国古代教学艺术的五个基本原则
中国古代教学艺术的经验与思想,可以概括为 五个方面的重要教学方法或教学原则:
因材施教 “问对”启发 相机而授 师生相谐 形象生动
所谓教学原则,就是开展教学活动所应遵循的 基本法则或标准,是指导教学工作的一般原理。
2021/3/7
10
“兴艺乐学 ” “藏息相辅”价值
因此,一个善于学习的人, 在学习时,则专注 地修习课业; 休息时,则尽兴地玩耍技艺。课 外是课内的准备,是课内的补充和延长,也是 课内的调剂。课内、课外相辅相成,促进学 生智力的发展。
这样“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才能使学生 能够“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2021/3/7
18
(2)孔子“因材施教” 的两个教学策略层面
其一,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能各因其材而采取 不同措施教学
《论语》中记录了不少学生问“同”而孔子答 “异”的事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论语·先进第十一 》第22 则反映的 “寓异于同” 场景。
2021/3/7
19
【原文】 《论语·先进》 :
子路问:“闻斯行诸(1)?”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2),故退之。”
孔子以后,“儒分八派”,即儒家群体分为八个 学术支派,成了战国时期的“显学” ;再以后则 是孟子和荀子二支独秀。
2021/3/7
17
“因材施教”的价值 : 用今天的教育思想看,“因材施教”实是教师为
达成教学目的的实现,从学生个体的智力水平和 个性特征出发,所采取的一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 法。 “因材施教”对于我们今天在学科素质教育中培 养专门人才具有十分积极的借鉴意义。
2021/3/7
5
一、中国古代经典教学艺术概说
国学经典: 指我国传统文化学术中具有典范性、
权威性的著作。
教学(教育)艺术: 指教师培养人才,传播知识、技能的
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
2021/3/7
6
教育艺术: 指学校教师富有创造性的培养人才、传播知识的方
式、方法,如魏书生教育艺术、班主任教育艺术 等。
2021/3/7
8
补:(6) “兴艺乐学 ” “藏息相辅” 的课内课外、劳逸结合的教育原则
《礼记·学记》曰:“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不提倡课外的各种技艺,学生就会学不好正课。
《礼记·学记》曰:“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 息焉游焉。” 藏修,谓藏身本业之内,修其职事,不敢怠情也; 息游,谓休息于工作之余,出游于外,以舒其疲 惫也。
国学经典与教学艺术
重庆教育学院 丁永忠
2010.6.30
2021/3/7
1
2021/3/7
2
2021/3/7
3
一、国学经典与教学艺术概说 二、中国古代教学艺术的五个基本原则 三、中国古代教学艺术的三个基本特点
2021/3/7
4
一、中国古代经典教学艺术概说 1、基本名词解释: 2、教育艺术与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 指学校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
要求),传授知识和技能给学生,而施行的一套 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活动。
2021/3/7
7
二、 中国古代教学艺术的五个原则
(1)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的教学原则 (2)“问对” (问答对话)启发式 的教学原则 (3)相机而授,适时而教 的教学原则 (4)寓理于事,寓义于趣的形象化教学原则 (5)师生相谐,美善相悦的教学原则
2021/3/7
9
《学记》还认为 “时教必有正业”,
课Hale Waihona Puke Baidu是在规定的时间传授正课;
“退息必有居学(家庭作业)” ,
课外应有休息、游戏和作业。
正课固然重要,课外活动也不可少。因为课外各种 有益的活动,不仅可以成为辅助正课的一种手段, 而且可以引起学生对正课的兴趣,加深对正课的 理解。如果课外不学“操缦”(调弦听音)、 “博依”(歌咏、比喻、赋比兴)和“杂服” (洒扫衣服)等技艺,课内就学不好“弦”(即 乐)“诗”和“礼”。因此,必须要求学生做到 课内课外相结合,“劳”与“逸”相结合。
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 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 故不同也。
2021/3/7
16
由于孔子对其门下弟子在智力、性格、能力、特 长、态度、志向等方面的差异了如指掌。因此,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各因其人之失而正 之”。
所以,孔子从教四十余年,“弟子三千,贤人七 十有二”,成果丰硕,从而形成了后来称之为 “儒家”的思想学术群体。
2021/3/7
11
五个基本教学原则的逻辑关系
启发式是教学的核心
因材施教是启发的前提
问对是启发的主要形式
相机而授是把握启发的最佳时机
形象化是使启发取得良好效果的手段
师生相谐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易接
受启发的一种和睦协调的师生关系。
藏息相辅?(教学持续有效性的保证)
2021/3/7
12
3、中国古代教学艺术的三个基本特点
三、中国古代教学艺术的三个基本特点 1、学与思辩证统一 2、学与行紧密结合 3、学与教相通相长 附:近代教育艺术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因材施教: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
2021/3/7
15
“因材施教” 的出处: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积极、最杰出的“因材施教”的倡 导者和实践者,是最擅长于运用因材施教原则的典范。
朱熹《论语集注·先进 》注释: 弟子因孔子之言,记此十人,而并目其所
长,分为四科。孔子教人,各因其材,于此可见。 或认为出自朱熹《论语集注·为政》引北宋程颐曰:
2021/3/7
14
教学原则之一: 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一)关于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1)“因材施教”的含义、来源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
况进行不同的教育或教学。 或者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
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以使每个学生扬长避短,获得最 佳发展。
(1)学与思辩证统一 (2)学与行紧密结合 (3)学与教相通相长
2021/3/7
13
一、中国古代经典教学艺术概说
1、中国古代教学艺术的五个基本原则
中国古代教学艺术的经验与思想,可以概括为 五个方面的重要教学方法或教学原则:
因材施教 “问对”启发 相机而授 师生相谐 形象生动
所谓教学原则,就是开展教学活动所应遵循的 基本法则或标准,是指导教学工作的一般原理。
2021/3/7
10
“兴艺乐学 ” “藏息相辅”价值
因此,一个善于学习的人, 在学习时,则专注 地修习课业; 休息时,则尽兴地玩耍技艺。课 外是课内的准备,是课内的补充和延长,也是 课内的调剂。课内、课外相辅相成,促进学 生智力的发展。
这样“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才能使学生 能够“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2021/3/7
18
(2)孔子“因材施教” 的两个教学策略层面
其一,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能各因其材而采取 不同措施教学
《论语》中记录了不少学生问“同”而孔子答 “异”的事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论语·先进第十一 》第22 则反映的 “寓异于同” 场景。
2021/3/7
19
【原文】 《论语·先进》 :
子路问:“闻斯行诸(1)?”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2),故退之。”
孔子以后,“儒分八派”,即儒家群体分为八个 学术支派,成了战国时期的“显学” ;再以后则 是孟子和荀子二支独秀。
2021/3/7
17
“因材施教”的价值 : 用今天的教育思想看,“因材施教”实是教师为
达成教学目的的实现,从学生个体的智力水平和 个性特征出发,所采取的一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 法。 “因材施教”对于我们今天在学科素质教育中培 养专门人才具有十分积极的借鉴意义。
2021/3/7
5
一、中国古代经典教学艺术概说
国学经典: 指我国传统文化学术中具有典范性、
权威性的著作。
教学(教育)艺术: 指教师培养人才,传播知识、技能的
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
2021/3/7
6
教育艺术: 指学校教师富有创造性的培养人才、传播知识的方
式、方法,如魏书生教育艺术、班主任教育艺术 等。
2021/3/7
8
补:(6) “兴艺乐学 ” “藏息相辅” 的课内课外、劳逸结合的教育原则
《礼记·学记》曰:“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不提倡课外的各种技艺,学生就会学不好正课。
《礼记·学记》曰:“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 息焉游焉。” 藏修,谓藏身本业之内,修其职事,不敢怠情也; 息游,谓休息于工作之余,出游于外,以舒其疲 惫也。
国学经典与教学艺术
重庆教育学院 丁永忠
2010.6.30
2021/3/7
1
2021/3/7
2
2021/3/7
3
一、国学经典与教学艺术概说 二、中国古代教学艺术的五个基本原则 三、中国古代教学艺术的三个基本特点
2021/3/7
4
一、中国古代经典教学艺术概说 1、基本名词解释: 2、教育艺术与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 指学校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
要求),传授知识和技能给学生,而施行的一套 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活动。
2021/3/7
7
二、 中国古代教学艺术的五个原则
(1)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的教学原则 (2)“问对” (问答对话)启发式 的教学原则 (3)相机而授,适时而教 的教学原则 (4)寓理于事,寓义于趣的形象化教学原则 (5)师生相谐,美善相悦的教学原则
2021/3/7
9
《学记》还认为 “时教必有正业”,
课Hale Waihona Puke Baidu是在规定的时间传授正课;
“退息必有居学(家庭作业)” ,
课外应有休息、游戏和作业。
正课固然重要,课外活动也不可少。因为课外各种 有益的活动,不仅可以成为辅助正课的一种手段, 而且可以引起学生对正课的兴趣,加深对正课的 理解。如果课外不学“操缦”(调弦听音)、 “博依”(歌咏、比喻、赋比兴)和“杂服” (洒扫衣服)等技艺,课内就学不好“弦”(即 乐)“诗”和“礼”。因此,必须要求学生做到 课内课外相结合,“劳”与“逸”相结合。
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 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 故不同也。
2021/3/7
16
由于孔子对其门下弟子在智力、性格、能力、特 长、态度、志向等方面的差异了如指掌。因此,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各因其人之失而正 之”。
所以,孔子从教四十余年,“弟子三千,贤人七 十有二”,成果丰硕,从而形成了后来称之为 “儒家”的思想学术群体。
2021/3/7
11
五个基本教学原则的逻辑关系
启发式是教学的核心
因材施教是启发的前提
问对是启发的主要形式
相机而授是把握启发的最佳时机
形象化是使启发取得良好效果的手段
师生相谐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易接
受启发的一种和睦协调的师生关系。
藏息相辅?(教学持续有效性的保证)
2021/3/7
12
3、中国古代教学艺术的三个基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