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柱双目障碍角的校核

合集下载

一种全新的汽车A柱视野辅助评估方法研究

一种全新的汽车A柱视野辅助评估方法研究

一种全新的汽车A柱视野辅助评估方法研究作者:孙海青梁清林来源:《时代汽车》2021年第11期摘要:针对目前行业内对汽车A柱视野遮挡的问题,仅根据法规计算评估方法已不能满足客户对前方视野的实际需求。

本文研究并设计开发了一种虚拟现实可视化评估方法,直接对设计开发数据进行可视化渲染后,通过座椅及视点定位,虚实结合的方式,更加全面并直观评估A柱的视野遮挡,将A柱主观评估与客观评估结合起来,快速迭代。

在设计开发的早期就能通过可视化评估方法,并且不依赖于实物模型的验证,从而深度优化A柱方案,满足市场需求。

关键词:可视化渲染座椅定位视野遮挡虚实结合Research on a New Method of Auxiliary Vehicle A-pillar Visual Field EvaluationSun Haiqing,Liang QinglinAbstract:For A pillar obscuration in auto industry, the traditional calculation based on regulation cannot totally meet the actual requirements from customer. This paper develops a virtual assessment way with visualized rendering 3D math data, combined with high accuracy seat H point orientation and main viewpoint tracking system, to achieve a comprehensive physical and virtual mixed reality review for A pillar vision intrusion both in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So it can help engineers for depth optimizing A pillar obscuration without physical mockup at the early stage of program.Key words:visualized rendering, seat orientation, vision intrusion, physical and virtual mixed reality1 引言汽車A柱是前风挡玻璃两边的重要支柱,出于车身整体刚度的考虑,A柱的宽窄和角度对整车正碰能量传递有显著的影响,但 A 柱会直接遮挡驾驶员前方视野,尤其是当汽车出道路口转弯时对车辆侧前方物体判断的影响最为明显,也就是A柱障碍角,对驾驶安全有较大影响,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有80%的交通信息通过视觉获得,良好的驾驶员视野是保证主动安全性的必要条件。

汽车视野分析操作手册(法规、人机)

汽车视野分析操作手册(法规、人机)
5/27
图 6 A 柱水平截面示意图
图 7 双目障碍角测量示意图
F. 每根 A 柱双目障碍角不得超过 6°。若两柱相对汽车纵向铅垂面是对称的,则右柱不需要
再测量。另:若 A 柱双目障碍角小于 3°为最佳(此为经验值)。
3. 按 SAEJ1050 的要求校核 A 柱障碍角
A. 按 SAEJ941-1997 的要求,根据 R 点坐标、驾驶员靠背角度和座椅水平调节范围做出 P 点和
10/27
图 13
3. 侧儿童视野
图 14
侧儿童视野与前方儿童视野类似,是指驾驶员在正常位置能看到在乘客侧车辆外的直径为
30cm,高度为 1m 的圆柱体,如图 15 所示。
11/27
七、B 柱障碍角和视角分析
图 15
1. 输入条件
驾驶员 R 点、靠背角、座椅行程(驾驶员眼椭圆及眼点)和左右两侧 B 柱处所有相关数据
D. 在基准平面内将 E4L 及 E4R 绕 P4 点向右侧旋转 45°得 E4L’及 E4R’;
E. 过 E4R’点向+X 方向 51mm 得 A 点,向-X 方向 102mm 得 B 点;
F. 过 A 点作 S4 截面后侧(+X 方向)的切线,过 B 点作 S4 截面前侧(-X 方向)的切线,两条
线绕 P2 旋转,使左眼视线与 A 柱的 S3 截面外侧的相切,从 E3 向左 A 柱的 S3 截面内侧作
切线得左眼视线,左眼视线与右眼视线所成的平面视野角度即为非驾驶(右)侧的 A 柱双
目障碍角(参考图 8)。
Hale Waihona Puke E. 按照 FORD 的 WCR (world customer requirement) Trustmark(用户信任度)标准,所得

汽车A柱视野研究与优化

汽车A柱视野研究与优化
即为 G C I E障 碍角 。
图4 A 柱 的结 构 断 面
G C I E仅 仅定义 了测 量方法 , 并没有 规定 限值 。
野效 果 。
2 A柱 视 野 的优 化 研 究
2 . 1 A柱 主体 部分 的视 野优化 控制 A柱 主体 部分 的视 野, 可 以通 过 控 制
图2 G B 1 1 5 6 2— 2 0 1 4 中 A 柱 双 目障 碍 角 的 测 量 方 法
G C I E A柱 障碍 角来 实现 。影 响 G C I E A柱障碍 角
面, 过此 平面 与 A柱 相交 的最 前点 作水平 截 面 , 。
奏 i
( 2 ) 从 P 点 向前 作 与 水 平 【 百 『 向下 呈 5 。 的 平
l A柱 障 碍 角 的评价 方 法
在通斤 】 汽车体 系里, 评 价 A柱 障碍 角 主 要 有
两种 方 法 : 按照 G B 1 1 5 6 2— 2 0 1 4测 量 ( 简称 G B A
视野 、 外后 视 镜 视 野 不 足 、 前下 视野差 、 B柱 遮 挡
视野 、 内后视 镜 视野 不 足 、 前上 视 野 差 。 由此 可 见
挡 视野 视 野不 足 视野 擎 挡 视野 视野 不 足 视野 差

~ 上
《 G B l 1 5 6 2— 2 0 l 4汽 车 驾驶 贝前方 视 野 要 求
技 术导向
汽 车 A柱 视 野 研 究 与优 化
吴 传 红 ( 泛亚汽车技术 中心有 限公 司. 上海 2 0 1 2 0 1 )
【 摘要 】 义章 要研究 A f j = 主体 部分和根部刘 。 A} 丰 障碍角的影响, 同叫 ’ 给出优化力 ‘ 【 A b s t r a c t 】 T h e m a i n a n d l o w e r p a r t o f A p i l l a r o b s c u r a t i o n i s 1 f ) e u s e d , a n d t ) p l i m i z a t i o n p r o j e ( ・ t

A柱双目障碍角校核

A柱双目障碍角校核

A柱双目障碍角校核
1 法规依据
GB 11562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试方法》①
2 输入参数
2.1 A柱数模及在整车中的位置,如左右A柱对称,校核一边即可。

2.2 R点坐标
2.3 驾驶员座椅靠背角
3 输出参数
3.1 P点相对于R点坐标(座椅靠背角25°时)
当座椅水平调节行程超过108mm时,ΔX的修正值
其他靠背角坐标修正值ΔX、ΔZ。

3.2 E点位置
E1、E2距P1各位104mm,E1和E2相距65mm。

E3、E4距P2各位104mm,E3和E4相距65mm。

3.3 截面定义
S1截面:从P m点向前作与水平面向上成2°的平面,过此平面与A柱相交的最前点作水平截面;
S2截面:从P m点向前作与水平面向下成5°的平面,过此平面与A柱相交的最前点作水平截面;
将S1、S2截面投影在P点所在的水平面内,双目障碍角在该平面内测量。

3.4 测量方法
E1和E2的连接线绕P1旋转,使E1至左A柱的S2截面外侧的切线与E1、E2连线成直角,从E1向左A柱的S2截面外侧作切线和从E2向左A柱S1截面内侧作切线,从E2点作前一切线平行线,与后一切线所成的平面视野角度即为驾驶员左侧的A柱双目障碍角。

E3和E4的连接线绕P2旋转,使E3至右A柱的S2截面外侧的切线与E3、E4连线成直角,从E3向右A柱的S1截面内侧作切线和从E4向右A柱S2截面外侧作切线,从E3点作后一切线平行线,与前一切线所成的平面视野角度即为驾驶员右侧的A柱双目障碍角。

4 要求
双目障碍角不超过6°。

视野校核报告要点

视野校核报告要点

目录1.概述 (1)2.汽车驾驶员视野基本要求 (1)3.XX车型驾驶员前方视野校核 (1)3.1引用标准 (1)3.2汽车前方视野技术要求 (2)3.3XX车型视野校核状态的确定 (3)3.4XX车型前方视野校核 (3)3.5小结 (5)4.XX车型驾驶员后视野校核 (6)4.1引用标准 (6)4.2汽车后视野技术要求 (6)4.3XX车型后视野校核状态的确定 (8)4.4XX车型后视野校核 (8)4.5小结 (11)5 总结 (11)1.概述在汽车设计中,驾驶员视野直接影响汽车的使用和安全等,在进行布置设计时必须考虑视野是否符合法规要求,是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下面以相关标准和法规为基础,结合XX车型布置设计情况,对XX 车型驾驶员前、后视野分别进行校核。

2.汽车驾驶员视野基本要求在车身布置图上,确定了代表驾驶员眼睛分布位置的眼椭圆后,即可作出驾驶员的实际视野范围,进行前视野、外后视野、内后视野的校核。

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对汽车驾驶员视野的基本要求如下:2.1前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前方180º范围内直接视野的校核。

2.2每根A柱双目障碍角不得超过6°。

若两A柱相对汽车纵向铅垂面是对称的,则右柱不需要再测量。

2.3汽车不得有两根以上A柱。

2.4对于总质量小于2000kg的M1和N1类汽车,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必须能同时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位于驾驶员眼点后4m处的宽度至少为1m的视野区域和一段位于驾驶员眼点后20m处的宽度至少为4m 的视野区域,其右边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与汽车左边最外侧点相切,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后20m处延伸至地平线;对于乘客一侧外后视镜的视野,要求相同。

2.5内后视镜的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借助内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20m的视野区域。

3.XX车型驾驶员前方视野校核3.1引用标准汽车前方视野必须符合标准GB11562-1994中的规定。

(1)风窗玻璃透明区至少应包括风窗玻璃基准点联线所包围的面积。

立柱护板-校核规范

立柱护板-校核规范

车型文件编号分析报告_零件名称_校核者_版本号_日期编制满足标准国标(欧标、美标)审核系统名称立柱护板日期2006-6-8批准项目属性(FMEA零件编号、周边配合零件清单)1、法规校核。

目标值(根据目标市场确定标准,如:兼顾国内、欧洲、美国等标准):①满足国标GB11562-1994,A柱护板对驾驶员视野影响不超过6°;②满足国标GB11552-1999,立柱护板A面不得存在尖角;③立柱护板内部满足法规FMVSS201的头部伤害值要求,护板内部需增加加强筋。

校核过程及分析说明:总布置提供的人体眼点P点,根据GB11562-1994提供的方法,作出左右A柱的截面S1、S2面,然后作出从眼点E1、E2点作出A柱的内外两侧的切线。

两切线的夹角,就是A 柱产生的视野障碍角,如图1-1所示。

图1-1 立柱护板视野校核示意图结论:如果视野障碍角>6度,则需要对A柱作重新布置。

2、人机工程分析。

(操作合理性、舒适性等):目标值/经验值:校核过程及分析说明:(带图示)结论:3、整体布置/尺寸的校核。

(分析零部件布置合理性,主要涉及到车身总布置)目标值/经验值:校核过程及分析说明:(带图示)结论:4、运动校核:目标值:安全带调整滑道挡板在整个滑动过程中不能与护板背面的卡扣固定底座或者加强筋干涉。

校核过程及分析说明:上极限:安全带调整滑道挡板不能与护板的固定卡座干涉,如果必须要在那个位置加固定座,可以考虑将卡扣固定底座做成中空的,避开滑道挡板,但要保证其强度,避免往车身上装的时候卡扣固定底座因强度不够而断裂,如图1-2所示。

下极限:安全带调整滑道挡板不能与B 上护板的定位结构或者加强筋干涉,如图1-3所示。

图1-2挡板上极限位置 图1-3挡板下极限位置结论:5、间隙、台阶、公差分析 目标值/经验值:1、立柱上护板与顶棚配合,一般是护板压住顶棚边缘至少10mm ,压缩量为1.5mm 左右;2、B 柱上下护板配合间隙均匀,间隙一般为0.5mm ;3、B 柱下护板与前后门槛压板配合间隙均匀,间隙一般为0.5mm ;4、A 柱下护板与前门槛压板的配合配合间隙均匀,间隙一般为0.5mm ;5、C 柱、D 柱与行李箱侧护板的配合间隙均匀,间隙一般为0.5mm ;6、后门槛压板与行李箱侧护板的配合间隙均匀,间隙一般为0.5mm ;7、护板与密封条的配合要求能包住护板边缘,过盈量一般3~5mm 。

汽车立柱门槛内饰件设计

汽车立柱门槛内饰件设计

3 A柱内饰板与仪表板 为满足相关DTS的一些间隙、外观等要求,一般在立柱内饰板上设计两个以上直接卡入仪表板的卡接 结构,既能保证和仪表板零贴,又可以防止立柱饰板转动和增加立柱饰板定位可靠性,下图分别为 不同工艺的A柱内饰板与仪表板的典型截面示意图,在设计时需注意: 1)A柱上内饰板与仪表板应满足相关DTS的一些间隙、断差、外观等要求,其中硬质立柱内饰板与仪 表板设计间隙a=0~0.5mm,面差b≥0.5mm,低压注射立柱内饰板和IMG仪表板匹配圆角需≥R4mm,设 计干涉量a=0~0.5mm,面差b≥0.5mm。 2)A柱上内饰板最下方安装点与仪表板表面距离≤200mm(使其与仪表板面零贴,且允许A柱上内饰 板完全变形)。 2.3 立柱门槛内饰件零部件结构设计
2.3 立柱门槛内饰件零部件结构设计 1 拔模方向 拔模方向针对每个立柱护板都有所不同,一般立柱上饰板拔模方向有些复杂,其余的立柱护板尽量选用标准方向。 1)立柱上内饰板以Y方向为拔模基准进行调整,根据车身造型调整出合适的拔模方向。当A面与初定方向有负角 时,调整拔模方向与最大面的垂直线最接近,使A面拔模角度不小于5°。 2)立柱下内饰板尽量选用Y方向作为拔模方向。 3)前后门槛内饰板尽量选用Z方向作为拔模方向。 4)背门槛内饰板以Z方向为拔模基准进行调整,根据车身结构调整合适的拔模方向。 2 A面与DMU检查 1)A面由造型设计中心,根据效果图、产品中心提供的布置断面和拔模方向制作。 2)DMU检查包括与其他零件间隙、面差、配合尺寸、搭接关系、装配和拆卸性等检查。 3)在造型A面检查的时候,以A柱内饰板为例,需对其型面进行分析。如果型面整体平缓,在长度方向上容易扭
立柱内饰板应在车门安装前安装完毕 一般采用塑料卡扣或金属卡子直接装配在车身内蒙皮上
安装点的布置必须均匀,保证立柱上内饰板在进行道路试验以及使用过程中不脱落、松动、异响等

汽车前后视野校核设计指南ok

汽车前后视野校核设计指南ok

汽车前后视野校核设计指南ok版本:00 汽车前、后视野校核设计指南汽车前、后视野校核设计指南1.⽬的针对整车总布置中涉及到的汽车前、后视野相关规定的设计校核进⾏规范和说明,理清设计思路,提⾼设计效率。

2.范围前视野校核适⽤于M1类汽车;后视野校核本⽂适⽤于M1、N1类汽车;3.引⽤标准GB 11562-94汽车驾驶员前⽅视野要求及测量⽅法GB 15084—94 汽车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4.相关名词定义驾驶员的眼点通过汽车制造⼚确定的驾驶员设计乘坐位置中⼼,作⼀个平⾏于汽车纵向基准⾯的平⾯。

从该平⾯内的驾驶员座椅R点向上635mm,作垂直于该平⾯的⼀条直线段。

在直线段与该平⾯交点的两侧各32.5mm处(总距离为65mm)作两个点,即为驾驶员的眼点。

5汽车前、后视野校核5.1汽车前视野校核5.1.1汽车驾驶员前⽅视野必须满⾜下述要求。

5.1.1.1风窗玻璃透明区⾄少应包括风窗玻璃基准点连线所包围的⾯积。

这些基准点是:点⽔平向前偏左17°的基准点a;a.V1b.V点向前沿铅垂⾯偏上7°的基准点b;1点向前沿铅垂⾯偏下5°的基准点c;c.V2版本:00 汽车前、后视野校核设计指南d.在汽车纵向对称平⾯另⼀侧,应增加3个辅助基准点a′,b′,c′,它们与a,b,c三个基准点相对称。

5.1.1.2每根A柱双⽬障碍⾓不得超过6°。

若左右两A柱相对汽车纵向铅垂⾯是对称的,则右柱不需要再测量。

5.1.1.3在驾驶员前视野180°范围内,在通过V1的⽔平⾯下⽅和通过V2的三个平⾯(三个平⾯都和⽔平⾯向下成4°夹⾓,其中⼀个平⾯垂直于Y基准平⾯,另两个平⾯垂直于调基准平⾯)上⽅的范围内,除了A柱、三⾓窗分隔条、车外⽆线电天线、后视镜和风窗玻璃刮⽔器等造成的障碍外,不得有其它障碍。

但是以下情况除外:a.直径⼩于0.5mm的嵌⼊式天线,或⼩于1.0mm的印刷式天线,不认为是视野障碍;b.⽆线电天线的导线⼀般不得进⼊5.4规定的A区,但是导线直径⼩于0.5mm 时,可允许三根导线进⼊,此种情况不认为是视野障碍;c.最⼤直径为0.03mm,导线是竖直的,最⼩间距1.25mm,或导线是⽔平的,最⼩间距2.0mm的除霜及除雾导线,不认为是视野障碍。

汽车A柱视野校核方法研究

汽车A柱视野校核方法研究

《装备制造技术》2018年第07期0前言汽车A 柱指的是位于前挡风玻璃和前车门之间的柱子,对于目前常见的承载式车身而言,A 柱可以提供更高的稳定性和车身刚度,是不可或缺的车体结构件。

但是汽车在转弯或者进入弯道时,A 柱或多或少都会遮挡驾驶者的视野,甚至有时不得不踩急刹车,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现如今汽车行驶道路和驾驶环境越来越复杂,A 柱视野的好坏不仅影响驾驶舒适性,还直接影响驾驶安全,A 柱视野是衡量驾驶员视野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主要对比研究了两种不同的A 柱校核方法,同时明确了前侧窗玻璃导轨条在不同位置时的三种情况,对工程师在汽车设计中对A 柱视野的优化起到指导的作用。

1A 柱视野使用国标GB11562-2014校核方法国标GB11562-2014《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中明确要求了汽车单侧A 柱双目障碍角不得超过6°,防弹车辆的单侧A 柱双目障碍角不超过10°.若车辆的A 柱是对称设计的,则仅需测量驾驶员一侧的A 柱双目障碍角[1]。

A 柱双目障碍角测量方法如下。

驾驶员观察其眼睛所在的水平面内的目标时头部转动的中心点称为P 点,P 点的不同位置用P 1和P 2点来标识。

基于座椅设计参考点R 点的坐标来确定P 点位置,它们的相对位置关系如下表1.表1给出的是设计座椅靠背角25°时的数值,若不是25°,则需对P 点的X 、Z 坐标进行修正,具体见GB11562-2014.若座椅设计X 方向调节行程超过108mm 时,则需要对P 点在X 方向进行修正,具体修正值如下表2所示。

在A 柱上按图1标注的位置做两个Z 方向截面。

S 1截面:从P m 点向前作与水平面向上成2°的平面,过此平面与A 柱相交的最前点作水平截面;S 2截面:从P m 点向前作与水平面向下成5°的平面,过此平面与A 柱相交的最前点作水平截面。

将S 1,S 2截面投影在P 点所在的水平面内,在该平面内测量双目障碍角,如图2所示。

21.汽车总布置之人机法规_整车视野校核

21.汽车总布置之人机法规_整车视野校核

整车视野校核1 GB 11562-2014《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1.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M1类汽车。

1.2 术语及定义1.2.1 V点1.2.2 风窗玻璃基准点1.2.3 P点1.2.4 Pm点1.2.5 E点1.2.6 驾驶员侧A柱的双目障碍角1.2.7 乘客侧A柱的双目障碍角1.2.8 “S”区域1.3 技术要求1.3.11.3.21.3.3 每台车辆不得多于两根A柱。

1.3.4 除1.3.4.1和1.3.4.2之外,在驾驶员前视野180°范围内,在通过V1的水平面下方和通过V2的三个平面(三个平面都和水平面向下成4°夹角,其中一个平面垂直于Y基准平面,另两个平面垂直于X基准平面)上方的范围内,除了A柱、固定或活动的排气通风口、三角窗分隔条、车外无线电天线,后视镜和风窗玻璃刮水器等造成的障碍外,不得有其他障碍。

见下图。

但是以下情况除外:1.3.4.11.3.4.21.4 测量条件1.4.1 V点位置1.4.2 P点位置1.4.3 设计座椅靠背角非25°时的修正1.4.4 E点位置1.4.4.1 E1和E2距P1各为104mm,E1距E2为65mm。

1.4.4.2 E3和E4距P2各为104mm,E3距E4为65mm。

1.4.5 A区的确定A区的确定应按照GB 11555-2009中的要求进行。

1.5 A柱障碍角测定方法1.5.1 通过三维坐标系表示的R点和座椅状态进行修正后来确定V点(V1、V2)的位置。

1.5.2 用三维坐标系表示的R点和座椅状态进行修正后来确定P点(P1、P2)的位置;25°以外的设计靠背角的修正值见表4。

1.5.3 在A柱上做两个水平界面,即:1.5.41.5.52 GB 15084-2013《机动车辆 间接视野装置的性能和安装要求》 2.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与M 和N 类及至少驾驶室被部分封闭的L 类机动车辆的间接视野装置安装。

后视野校核规范标准

后视野校核规范标准

后视野校核规范标准概述在汽车设计中,驾驶员视野直接影响汽车的使用和安全等,在进行布置设计时必须考虑视野是否符合法规要求,是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某车与视野相关的部分基本上与参考样车保持一致,因此本报告是对视野的校核。

下面以相关标准和规定为基础,结合某车布置设计情况,对某车驾驶员前、后视野分别进行校核。

一、汽车驾驶员视野基本要求在车身布置图上,确定了代表驾驶员眼睛分布位置的眼椭圆后,即可作出驾驶员的实际视野范围,进行前视野、后视野、内后视野的校核。

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对汽车驾驶员视野的基本要求如下:a)前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前方180o范围内直接视野的校核。

b)驾驶员一侧外后视镜后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借助后视镜必须看的视野区域。

2.5m见水平路面上一段宽度至少为c)乘客一侧外后视镜后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面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4m的视野区域。

d)内后视镜的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借助内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20m的视野区域。

二、某车驾驶员前方视野校核3.1 引用标准GB 11562-1994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1994GB 11556-方法GB/T 11563-1995汽车H点确定程序GB/T 11559-1989 汽车室内尺寸测量用三维H点装置3.2 汽车前方视野技术要求汽车前方视野必须符合标准GB11562-1994中的规定。

(1)风窗玻璃透明区至少应包括风窗玻璃基准点联线所包围的面积。

这些基准点是:a.基准点a,V点水平向前偏左17°;1b.基准点b,V点向前沿铅垂面偏上7°;1c.基准点c,V点向前沿铅垂面偏下5°;2d.辅助基准点、、,与a、b、c点关于汽车纵向对称 cab平面对称。

(2)按GB11562-1994的规定进行测量,每根A柱双目障碍角不得°。

若两柱相对汽车纵向铅垂面是对称的,则右柱不需6超过.要再测量。

23_视野校核的设计方法及校核方法_20080429

23_视野校核的设计方法及校核方法_20080429

视野校核的方法整车总布置王辉视野的检查在汽车造型设计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一些车身设计,良好的人车视野性能可以指导设计,在驾驶员视野内产生最少的视野盲区。

视野的检查方法和设计标准在国标、欧标、美标中都有要求,但是其中重叠部分多,其中包括试验部分,一些概念比较难理解,这些原因都直接影响着总布置设计者正确操作和工作效率,并且每个人对法规的内容理解程度不同,造成工作结果的差异,也造成了部门内结果对外输出的不一致,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将视野校核做一总结,作为此部分工作指南。

●视野的概念:指人眼所能观察到的空间范围汽车设计常用的视野校核有直接视野校核、间接视野校核、刮刷视野校核、仪表视野校核、除霜除雾视野校核。

视野校核的基础是眼点与眼椭圆的确定,如何确定眼点与眼椭圆以及怎么应用它们,下面做一下详细的介绍。

1 常用视野检查工具的介绍1.1 眼点的确定1.1.1 视觉的适应性:指视觉的“暗适应性”和“明适应性”。

一般以眼睛的视线为轴心,30°的角度范围内为眩目区,此区域内应避免强烈光线射入。

1.1.2 视点分类1.1.2.1 V点的确定V 点定义: V 点是表征驾驶员眼睛位置的点,它与通过驾驶员乘坐位置中心线的纵向铅垂平面、R 点及设计座椅靠背角有关。

此点用于检查汽车视野是否符合要求。

通常用V1,V2两点表示V点的不同位置。

V点基于前H点的相对坐标位置(座椅靠背角为25°)靠背角不是25°时,V点坐标修正见附表11.1.2.2P点的确定P点定义:指驾驶员眼睛高度上的头部中心点,通常以P1,P2两点表示驾驶员水平观察物体时P 点的不同位置。

Pm点指通过R 点的纵向铅垂面与P1、P2连线的交点。

P点基于前H点的相对坐标位置(座椅靠背角25°)P点X Y ZP1点35mm -20mm 627mmP2点63mm 47mm 627mmPm点43.36mm 0 627.mm1.1.2.3 P点与E点的关系(用于A柱干涉角的检查)E1、E2分别距P点104mm,E1与E2点之间距离为65mm.如图1-1所示图1-1靠背角不是25°时,P点坐标修正见附表21.1.2.4 眼点N1、N2N1、N2点位置的确定方法⑴Z 轴:在H 点向上635mm⑵635mm水平面与通过H点的竖直直线相交⑶在中心点两侧各32.5mm处做两个点,既为N 1、N2点。

汽车立柱门槛内饰件设计

汽车立柱门槛内饰件设计
安装顺序
立柱内饰板应在车门安装前安装完毕
一般采用塑料卡扣或金属卡子直接装配在车身内蒙皮上
安装点的布置必须均匀,保证立柱上内饰板在进行道路试验以及使用过程中不脱落、松动、异响等
立柱内饰板应设计有相对于整车坐标的自定位系统
应至少有三个车身横向的主定位面 至少有一个上下和前后方向的第二基准特征 至少有一个两向定位的第三基准特征 注:车身构件规定了这些基准特征(如孔、槽孔及面),两向定位特征可以是上下方向,也可以说前后方 向,取决于造型。 所有立柱上下内饰板应使用共同的基准定位策略
料。 5 分模线 分模线的位置原则上不能出现在A面上,但是若造型需要而在工程没有办法避免的情况
下,需要得到外观工程师的认可,且要求供应商对分模线的外观进行控制。
6圆角 a) 在头部碰撞区域内突出物最小圆角为。 b) 低压注射的最小圆角要求为,但是该要求可以根据翻边的深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c) 对接式配合处倒角一般为。
关于就内饰件方面批准车辆的统一规定 关于就侧碰撞中乘员防护方面批准车辆的统一规定
3)美国法规
FMVSS 201 FMVSS 214 SAE J 941 SAE J 287 SAE J 1344
乘员车内碰撞的保护 侧面碰撞的保护 汽车驾驶员眼点位置 驾驶员手控制区域 塑料零件的标识
1.3 安全 立柱内饰件在侧面碰撞时能起到一定的吸能作用,给乘员提供适当的保护。 2 立柱门槛内饰件结构设计 进行立柱门槛结构设计前应收集或确定的相关信息有总布置要求(包括内部空间、视野要求、伸 及界面与舒适区域)、储物及空间利用要求、人机要求、安全策略与要求、密封策略和要求、 NVH要求、周边零件尺寸及空间布置(包括相关车身和密封,电器、电子模块、电子附件及线束, 空调控制及风道,安全带与安全气囊模块布置及相关要求等)。 2.1 立柱门槛内饰件零部件安装定位设计 1 定位设计 立柱内饰板一般装配顺序为立柱饰板上端往下端装配。主基准放在立柱饰板上端,以保证与顶棚 内饰间隙和面差,公差向下端累积;副基准放在下端,控制旋转;若零件较大,可考虑增加辅助 基准增加稳定性。 前后门槛内饰板一般由B柱内饰板部位向A和C立柱内饰板方向装配。主基准放在B柱处,以保证与 B柱下内饰板间隙与面差,公差向前后累积;副基准放在A和C柱下内饰板处,控制旋转。 2 安装设计

整车法规校核(前视野校核)

整车法规校核(前视野校核)
a. 直径小于0.5mm的嵌入式天线,或小于1.0mm的印刷式天线,不认为是视野障碍; b. 无线电天线的导线一般不得进入A区,但是导线直径小于0.5mm时,可允许三根导线进入,
此种情况不认为是视野障碍; c. 最大直径为0.03mm的导线是竖直的,最小间距1.25mm,或者导线是水平的,最小间距
2.0mm的除霜及除雾导线,不认为是视野障碍。
1. 每根A柱的双目障碍角均不得超过6°(一般推荐值≤3.5 °); 2. 若两柱相对汽车纵向铅垂面是对称的,则右柱不需要再测量; 3. 汽车不得有两根以上的A柱。
3.3 校核方法
3.3.1. 做出V点、P点 、E点
1. V1、V2点。做法见 第9页 2.3.1 (前风挡刮刷面积)。 2. P1、P2、PM点
3.2.2. 驾驶员前方视野180 °范围内视野
图3-1
1. 驾驶员前方视野180 °范围内,通过V1点的XY平面下方,通过V2点的3个平面(此3个平 面均与XY平面向下呈4°,1个与垂直与XZ平面,另2个垂直于YZ平面)上方之内的区域内, 除了A柱、三角窗分隔条、车外无线电天线、后视镜、雨刮等之外,不能有障碍物(图3-2), 但以下除外:
A40=25°,座椅前后行程<108mm时, P1、P2、PM点相对于H点的坐标如表3-1所示; A40=25°,座椅前后行程≥108mm时, P1、P2、PM 点的修正值如表3-2所示;
P点
X
Y
Z
P1
35mm -20mm 627mm
P2
63mm 47mm 627mm
Pm 43.36mm 0mm 627mm
S1’
S2’ 图3-8
切线2
切线1 切线1’ 图3-9
所属范围 : 总布置@ 乘员舱布置 设计指南

乘用车A柱障碍角的控制与分析

乘用车A柱障碍角的控制与分析
驶 员视 野 设 计 t 在汽 , } i , 亍 驶 过 r { I 造影响汽 1 : 主 动
车门
安 全 的 主要 素 之 一 ^ { _ I A挂 肓 I ) ‘ = 的存 , 傲 易造 成 交通 市 故. 尤 其 是左 转 芍 时 , A 柱 卣 也 做 称 之 为 “ 命r - i ‘ 『 ≮” 、 、 从 减 小 肖 的角 度 来 说 , A 性越 细 越 好 , f n实 际 A¨ 卡 儿细
到 2 。 以 内, 、
挂础 上 . 尝 试 ■ 种 A枯 钣 金 断 面 0 ’ ( 2 ) , 为消 除 其 他 素 的 影 响 。二种 尺 、 j 断 的 密 封 系 统 及 窗 黑 带 宽 度 保 持 变 , 变 量 仅 为 钣 金 宽 度 采川 闻 标 厅 法 洲 } } , A 杜 障 碍 角的变化 如i 警 1 = 2所 示 . 可 , A¨ 钣 金 宽 度 × l f A 朴 障 册 角

磬 婴 越 . A 人 朴 障 碍 厢 n 9 , N f { 方 法 , M f f 1 f 『 】 r 以 行 … : l ' J 街 则P l ¨、 晰 I 。 卜5 。 野 m }Y / ;  ̄ l l :


黑1 4 4 f , = 的 I - L 埘 野 线 侏 持 小 变 , A 柱 障 碍 增 人 为 化 分 f ) ; 菇 竺 警 绕 卉 发 改 变等 效 的 结 j A¨ n J x l f I ' J , 影响 1 型 辚 础 1 『 J 窗 I ’ I 点向 1 : 的外侧转动 角 增 大 野 线 / 『 改 。 : f 篓 兰 . 一 。 ’ 饭 : 域 宽 / 『 的 前 提 , 纯 增 大 带 椠 型 墙 钟 I I 前 l 钍 彳 宽 及 A 托 毒 f ‘ f × : 的 影 响 3 f 听爪 小 变 的 胁 捉 纯 增 大 4 r J 街 宽 嫂 f 曼 敛 障 叮 , 饵 I n 1 l n 宽 n j 菇 : f f ! I = 』  ̄ 1  ̄ + v 响殳 ¨ f 矧 5所爪 j I 1

快速测量驾驶员A柱双目障碍角方法探讨

快速测量驾驶员A柱双目障碍角方法探讨

车辆工程技术108维修驾驶0 引言 汽车自19世纪末诞生至今100余年期间,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汽车是数量最多、普及最广、活动范围最广泛的重要的现代化陆地交通工具,2019年全球汽车年产量已接近1亿辆。

汽车数量的增多导致汽车碰撞事故越来越频繁,行车安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个衡量标准。

所谓驾驶员前方视野是指驾驶员前方180°范围内的直接视野。

目前国内外测量驾驶员前方视野通常利用悬臂坐标测量机或便携式坐标测量机,配合三维H 点检验装置及数据运算方式表进行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的检测。

悬臂坐标测量机测量取点范围大,但需要专用测量场地,对环境、人员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维护保养成本高;便携式三坐标检测方案对场地要求不高,但测量范围小,要完成驾驶员前方视野的检测需进行转站操作,同时由于是手动取点,测量误差大,速度慢,对操作人员经验及能力要求较高。

运用几何关系编写一套数据运算公式,通过坐标测量机取点后,将点的坐标输入运算公式,通过不断逼近的方法找到符合要求的点,最终通过运算公式计算出需要的数值。

在寻找符合要求的测量点的过程中耗费了相当多的时间,不利于快速有效地开展试验。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驾驶员前方视野测量的速度及准确性,简化测量程序,缩短测量时间,提升工作效率,节约测量的人工成本,研发了一套专门的测量设备。

通过调节夹具,多套激光模组及低速步进驱动器快速准确地测量驾驶员前方视野。

本文主要介绍运用这套设备快速测量驾驶员侧A柱双目障碍角的测量方法。

图1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测量装置总图1 测量装置 本套设备基于GB 11562-2014标准设计而成,三个基准平面也与标准中定义的相一致。

X 基准平面——垂直于Y 基准平面的铅垂平面,通常规定通过左右前轮中心;Y 基准平面——汽车纵向对称平面;Z 基准平面——垂直于Y 和X 基准平面的水平面。

如图1所示,整个测试设备分三层设计,上层:投影测量装置,此部分测量装置通过圆形定位销和菱形定位销共同约束,固定安装在六角定位调节装置的固定平台上,方便在检测过程中实现多种测量要求的快速更换。

A柱双目障碍角设计方法(含案例)

A柱双目障碍角设计方法(含案例)

A柱双目障碍角设计方法一、概述:在汽车设计中,驾驶员视野直接影响汽车的使用和安全等方面,在进行布置设计时必须考虑视野是否符合法规要求,是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本方法采用UG软件总布置模块绘制驾驶员前方视野180度范围。

采用Catia软件手工绘制此区域时,可以参考此规范。

二、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562-1994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GB/T 11563-1995 汽车H点确定程序GB/T 11559-1989 汽车室内尺寸测量用三维H点装置77/649/EEC 就成员国有关机动车驾驶员视野方面法规的大致规定三、定义三维坐标系是指由垂直纵向平面X-Z、水平面X-Y和垂直横向平面Y-Z所形成的坐标系;主要基准标记指车身上的孔、表面、标记和识别标志。

所使用的基准标记类型以及每个标记相对于三维坐标系X、Y、Z坐标和相对设计地平面的位置应由车辆制造厂规定。

这些标记可以用作车身总成的控制点;V点:是指在乘客舱中确定的位置,通过前排座椅上最外设计乘坐位置中心的纵向铅垂平面并相对于R点及设计座椅靠背角。

此点用于检查车辆视野是否符合要求。

R 点或乘坐基准点制造厂规定的H点,每个乘座位置的最后面的正常驾驶和乘座位置。

H点指三维H点确定装置的躯干与大腿的铰接中心,他位于此装置的两侧H点标记钮间的中心线上;设计座椅靠背角指通过R点的铅垂线与由车辆制造厂规定的靠背位置上的三维H点装置躯干线之间的夹角;实际座椅靠背角指座椅处于最后和最低位置时,通过H点的铅垂线与三维H点装置躯干线之间形成的夹角,实际靠背角理论上相当于设计靠背角;P点指当驾驶员水平观察物体时头部绕其旋转的点。

A柱障碍角的优化研究

A柱障碍角的优化研究

A柱障碍角的优化研究王小留【摘要】在某车型开发中,在造型及窗框形式确定的条件下,文章根据乘用车A柱障碍角大小的影响因素,通过优化玻璃导轨X向位置,侧围A柱宽度,前风挡处黑边宽度三要素,将主驾驶侧A柱障碍角提升了0.77度,达到了同级别较优水平.【期刊名称】《汽车实用技术》【年(卷),期】2018(000)006【总页数】3页(P26-28)【关键词】A柱障碍角;安全;汽车【作者】王小留【作者单位】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上海2018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7引言驾驶员前方视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A柱障碍角是影响驾驶员前方视野效果的重要参数之一。

A柱障碍角越小,驾驶员视线受挡面积越小,对前方和侧方交叉处的观察更加准确,驾驶安全性更高。

因此有效提升A柱障碍角是提升主动安全的可靠措施之一,同时也是提高整车产品竞争力的亮点之一。

A柱障碍角的大小受到造型、窗框、风挡等系统的布置限制,车型开发前期造型和窗框形式确定后,A柱障碍角的大小范围基本确定。

随着各子系统的布置调整及制造工艺的不断提升,A柱障碍角的大小可进一步优化。

但A柱障碍角的大小需多重考虑相关零件更改的可行性,同时也要综合考虑造型需求、制造策略及整车匹配等各方需求。

本文基于造型和窗框形式锁定的前提下,通过对前门玻璃导轨X向位置、侧围A柱宽度、前风挡处黑边宽度三要素进一步优化实现了A柱障碍角的减小。

1 A柱障碍角的测量方法图1 GB A柱障碍角测量示意图Fig.1 GB measurement of A-pillar barrier angle在整车开发中所定义的A柱障碍角是指乘员左右眼都不可见的区域所形成的视觉角度,即双目障碍角。

GB 11562-2014《汽车驾驶员前锋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1]规定单侧单根A柱双目障碍角不得超过6°,具体测量方法如图1所示。

S1截面:从Pm点向前做与水平面向上2°平面,与A柱相交的最前点做水平截面形成S1截面;S2截面:从Pm点向前做与水平面向下5°平面,与A柱相交的最前点做水平截面形成S2截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