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医护人员职业防护ppt
适配镜片
调整镜带
选择合适尺寸和款式的护目镜,确保镜片无 划痕、破损。
调整镜带松紧度,确保护目镜紧贴面部。
确认密封性
用后清洁
确认护目镜边缘与面部紧密贴合,防止污染 物进入眼内。
使用肥皂和清水或医用酒精擦拭护目镜表面 ,干燥后放入封闭的袋子或盒子中保存。
面罩的正确戴法
检查面罩
选择合适尺寸和款式的面罩,确保面罩 无破损、划痕。
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医护职业防护操作规范
手套的正确戴法
分类选择
根据操作内容和风险等级选择合适的手 套,如医用一次性手套、乳胶手套等。
洁净指甲
修剪指甲并保持整洁,防止藏匿细菌。
手套佩戴
确认手套完全展开,由内向外翻折,轻 轻向上推,确保防护服的袖口被完全覆 盖。
手套更换
若手套破损或受到污染,需及时更换。
护目镜的正确戴法
医护人员职业防护ppt
contents
目录
• 医护职业防护的重要性 • 医护职业防护知识 • 医护职业防护操作规范 • 职业防护的安全管理 • 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 • 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01
医护职业防护的重要性
保障医护人员健康安全
防止疾病传播
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各种病人,职业防护措施能够有 效地减少病菌、病毒等有害物质的传播,保护医护人员的健 康安全。
预防职业感染
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中有许多潜在的职业感染风险,如针刺 伤、接触污染的血液、呼吸道分泌物等,正确的职业防护措 施能够避免这些风险,预防职业感染。
提高医疗质量
减少医疗差错
严格的职业防护措施能够避免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疏漏,减少医疗差错的 发生,提高医疗质量。
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ppt课件
锐 器 伤 的 处 理 原 则
立即挤血及冲洗 报告
尽快求诊
填写利器刺伤表呈报
暴露部位的处理原则: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 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 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 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 ,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 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 水冲洗干净; (4)酌情预防性用药;
防护措施
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一次性应用的注射器、针头、刀片和其它锐利 物品应置于适当的防穿刺的容器内,尽可能的被 置在工作处
需重复使用的尖锐器械也应置于耐穿刺的容器 内以便运输至再处理部门
锐器处理
勿过满装盛 手勿伸入容器 使用后锐器丢入锐器盒 专人回收集中处理
被污染利器刺伤
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
目 录
一
二
目的
标准预防
三 职业暴露防护
四 强化自我防护意识 五 防护预防
一目 的
• 防止患者、家 属及医务人员 自身身心受到 伤害。
医务人员的职业危险
医务人员所面临的挑的职业危险
工作环境特殊(病原微生物集中) 工作对象(易感人群)
遭受职业伤害的机会和频率高 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 8.被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的 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做好清洁消毒处理, 防止污染扩散。 • 9.正确掌握锐器伤 HIV、HBV/HCV 职业暴露处理 流程挤压伤口(伤口旁端轻轻挤压)→肥皂水+流 动水反复冲洗(粘膜被污染时,生理盐水反复冲 洗)→消毒(0.5%碘伏、75%酒精)→包扎→报 告→相关抗体跟踪检测(接种疫苗或预防用药, 必要时评估)→心理干预。
临床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培训ppt课件
危险度
暴露量
量小,
量大,
暴露时间短
暴露时间长
表皮擦伤、针刺等,
低危
伤口较深、仪器上
可见血液等,高危
2级暴露
1级暴露
2级暴露
3级暴露
24
进行危险性评估-确定暴露级别
根据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的不同,可将暴露源
分为三类:
⏺ 轻度类型
⏺ 重度类型
⏺ 暴露源不明型
25
确定暴露源级别
暴露源的HIV感染情况
--中国爱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已达100万.
• (2)技术不熟练
抽吸药液、拔针、手术配合时
• (3)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回套针帽、徒手进行污针头等锐器处理
18
生物性危害
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和体液
时最基本的防护措施是什么?
戴耐刺穿的手套,
脱掉手套后要
立即洗手
19
生物性损伤
——
针刺伤
• 在护理工作中如何预防针刺伤
• 创造安全的操作环境
水属于碱性液体,可中和毒性。
工作中要时刻提高警惕,持利器时勿针头
对住他人。
3
“没有员工的
自身健康,
何来患者的健
康维护”
4
?
当发生职业暴露后你如何处理
×
②挤出血液并用肥皂水及清洗冲洗
①自行用消毒液消毒即可?
√
5
③科室内有备肥皂水吗?
为何职业暴露后要用肥皂水处理?
因为:肥皂水属于碱性液,能中和毒素
1
2
3
可疑暴露于HIV感染的血液、体液时
可疑暴露于HBV感染的血液、体液时
可疑暴露于HCV感染的血液、体液时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个人防护PPT课件
艾滋病职业暴露的诊断、鉴定与补偿问题按照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和《职业病与工 伤致残待遇补偿标准》办理。
2019/9/12
22
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导致艾滋病
纳入职业病目录
2019/9/12
23
23
美国CDC医务工作者感染HIV 数据统计(52例)
污染源情况
暴露途径
利器类型
47 HIV+血液 1 HIV+带血体液
手术缝针回套针帽最常见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医生护士2019913实习生锐器伤发生时机32回套针帽拔除动静脉针补液配置最常见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19913职业暴露预防去除伤害减少不必要的注射工艺控制使用无针系统或安全器具工作实践控制防止重复盖帽正确使用锐器收集器个人防护设备ppe疫苗接种眼罩口罩手套等教育33最低效最有效2019913标准预防standardprecautions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提出了标准预防它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法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是针对所有医院中接受治疗的病人而采取的预防措施不必考虑其诊断目的在于尽最大可能来降低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病人与病人之间微生物传播的危险起到了双向防护的作用342019913usestandardprecautions处理污染的医疗器械2019913handhygiene手卫生personalprotectiveequipmentppeavoidcontactpatientsbodyfluidsnonintactskin使用个人防护用品避免接触病人的体液和非完整的皮肤respiratoryhygienecoughetiquette呼吸道卫生和咳嗽礼节injuryfromneedlesothersharpobjects预防锐器伤wastemanagement正确处理医疗废物respiratoryequipment清洁消毒环境和呼吸道设备4362019913201991337201991339流动水洗手已经属于过去的行为了手部有可见脏物时除外酒精类手消毒液是卫生保健的标准201991340有研究表明3040耐药菌感染是由于手卫生不当所致
2019/9/12
22
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导致艾滋病
纳入职业病目录
2019/9/12
23
23
美国CDC医务工作者感染HIV 数据统计(52例)
污染源情况
暴露途径
利器类型
47 HIV+血液 1 HIV+带血体液
手术缝针回套针帽最常见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医生护士2019913实习生锐器伤发生时机32回套针帽拔除动静脉针补液配置最常见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19913职业暴露预防去除伤害减少不必要的注射工艺控制使用无针系统或安全器具工作实践控制防止重复盖帽正确使用锐器收集器个人防护设备ppe疫苗接种眼罩口罩手套等教育33最低效最有效2019913标准预防standardprecautions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提出了标准预防它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法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是针对所有医院中接受治疗的病人而采取的预防措施不必考虑其诊断目的在于尽最大可能来降低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病人与病人之间微生物传播的危险起到了双向防护的作用342019913usestandardprecautions处理污染的医疗器械2019913handhygiene手卫生personalprotectiveequipmentppeavoidcontactpatientsbodyfluidsnonintactskin使用个人防护用品避免接触病人的体液和非完整的皮肤respiratoryhygienecoughetiquette呼吸道卫生和咳嗽礼节injuryfromneedlesothersharpobjects预防锐器伤wastemanagement正确处理医疗废物respiratoryequipment清洁消毒环境和呼吸道设备4362019913201991337201991339流动水洗手已经属于过去的行为了手部有可见脏物时除外酒精类手消毒液是卫生保健的标准201991340有研究表明3040耐药菌感染是由于手卫生不当所致
2024版医务人员和职业暴露及防护ppt课件
高风险
暴露可能性大,后果严重。
针对性预防措施制定和执行情况监督
制定预防措施
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 的预防措施,如加强个人 防护、改善工作环境等。
执行情况监督
定期对预防措施的执行情 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措 施得到有效落实。
效果评估
对预防措施的效果进行评 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 整措施,确保医务人员的 职业安全。
有益原则
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不 仅关乎自身安全,也是保障 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体现 了医疗行为的有益性。
公正原则
在职业暴露防护中应公正对 待每一位医务人员,提供平 等的防护资源和支持。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发展趋势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定义和分类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活动中,接触各种有害因素,从而危害健康或生 命安全的现象。主要分为感染性职业暴露、化学性职业暴露、物理性职业暴露等。
职业暴露的危害
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疾病的风险增加,如血源性传播疾病、呼吸道感染等。此外,还 可能引起皮肤损害、化学中毒、放射性损伤等。
防护措施和策略
为减少职业暴露的危害,医务人员应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如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遵守 安全操作规程、接种疫苗等。同时,医疗机构也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 的防护意识和技能。
环境清洁消毒要求及实施步骤
环境清洁
保持诊疗环境整洁卫生,定期开窗通 风,使用清水或清洁剂湿式擦拭物体 表面。
实施步骤
按照从洁到污的原则进行清洁消毒, 先清洁再消毒。使用符合要求的消毒 剂,注意消毒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
消毒要求
对高频接触表面如门把手、桌面、椅 背等应定期消毒。发生污染时应立即 进行清洁消毒。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ppt课件
造成伤口的器械上有可以见到的血液
晚期患者或患者病毒载量较高
主要内容
伤害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因素
防护措施
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的职业暴露处理
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
在医院工作环境中,存在着多种损伤医务人员身心 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 生物性因素 物理性因素
化学性因素
心理性因素
生物性因素
(一)生物性职业危害
生物因素主要包括HIV、HBV 、 HCV、 结核杆菌、禽流感病毒以及流感和支原体 病毒等。医务人员经常接触患者血液、体 液和分泌物,经常接触各种感染患者,易 受到职业伤害。
治疗护理过程中接触到的粉尘可引起呼吸道的损伤; 病室空调、床头传呼器、蒸汽开热水桶、净化设备、 消毒机等的噪声可引起医务人员易疲劳、烦躁、头痛、 头晕等; X线、同位素、紫外线等可致人体WBC计数下降、抵 抗力降低、电光性眼炎等; 长期在病房来回奔走,可致腰肌劳损、静脉曲张。
物理性因素防护措施
治疗护理过程中接触到的粉尘时,必须戴口罩;
化学性因素
(二)化学消毒剂的防护措施
• 含氯消毒剂的防护:储存时应注意存放在阴凉处, 以防止有效氯的挥发。 • 在配制过程中严格按照配制原则,水温最好不要超 过30度,先兑水,再向水内兑药液。工作人员必须 戴防护橡胶手套、口罩避免直接接触,配制完后应 立即清洗手套,双手皮肤并密闭容器。
物理性因素
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的职业暴露
• 发生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的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发生职业暴露后局部要紧急处理(立即从近心端到远心 端挤压伤口,同时用肥皂水及清水冲洗10分钟,再用 0.5%碘伏或75%酒精消毒伤口)。因为短时间内采取适 当的补救措施可以减少职业感染的几率。
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的职业暴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
、 后
件期
应
处 置
急2. 评
处估
置
与 改
进
•相 关 职 能 部 门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护三
事、 件应后 期 处 急置
处• 在 置事
件
处
置
过
程
中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护
事
件
的
日 常
一.各科室、部门应积极主动掌握工作环 境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发现
监
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控
• 如何发现问题?
• 我国某医院调查证实,有一组医务人员,HBcAg血清阳 性率高达53.5%。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6.4.5贯彻与执行《劳动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与完善职业安 全防护与伤害的措施、应急预案、处理与改进的制度,上岗前有职业安全防 护教育。
检查方法
6.4.5.1 【C】
贯彻与执行 1.有职业安全防护应急预案。
• 发现问题,如何做?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你有这些不良习惯吗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你有这些不良习惯吗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患者使用过的针放在纸盒里合适吗?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护事二.期定 件组
的织
日职
常 监 控
业 安 全 防
护
事
件
的
培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职业安全监测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测
管
理
制 度
1.为维护医院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
预防医院工作人员中出现职业危害,保护
劳动者的健康。
2.职业危害指医院工作人员在职业活中,
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伤害。
3.医院工作人员包括医疗、护理、医技、
药技、行政、后勤等所有工作人员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4
. 医
职业安全监测管理制度
院
贯
彻
落
实
《
易燃液体/固体、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等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护一
事
、
先
件期
应
处 置
急1. 职
处业
置
安 全
防
护
事
件
发
生
后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护二
事、 件应应 急 救 急援
处• 发 置生
职
业
安
全
防
护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护三
事、
件 应
后 期 处
急 安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护三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相关调查
• 2003年SARS引起医务人员发生的院内感染是普通人群的 2倍,据卫生部统计,确诊为SARS的患者中25.5%为医 护人员,位居各职业发病率的首位。
• 北京地坛医院收治3名护士因针刺伤暴露于艾滋病感染血 液后发生艾滋病病毒感染。
• 某医院在一次急诊抢救中,6名医务人员遭艾滋病职业暴 露,半年后2名血液检测HIV病毒抗体阳性。
一.发生化学药物污染的紧急处理程序 与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一)化学治疗防护措施 1.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化疗科室护理人员进行上岗
前教育,定期进行防护知识培训,增强化疗病房 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和防护知识。 2.化疗药品配置应统一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生物安 全柜内进行。
《劳动法》 等国家法律 法规的要求,
2.有员工职业暴露损害的紧急处理程序和措施。 3.有职业安全防护的教育培训。
建立与完善 4.有职业安全监测制度。 职业安全防 5.有职能部门负责职业安全管理。
1.查看相关文件 资料档案。
护与伤害的 措施、应急 预案、处理 与改进的制
【B】符合“C”,并 1.有员工的个人健康档案。 2.有高危岗位的个人安全监测(如放射剂量监测)记录档 案。
措施,避免受职业损伤因素的
侵袭,或将其所受伤害降低到
最低 。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防 的 定 义
•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 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 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 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 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 物品与医疗器械。
测9 管理. 制医 度院
为
职
工
提
供
员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测11. 在
管发
理 制
生 职 业
度安
全
防
护
事
件
时
,
应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测1 管2 理制.事 件 度发
生 后 相 关 部 门 应 及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职业暴露损害的 紧急处理程序和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职业暴露损害的紧急处理程序和措施
•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 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标准预防的三个基本概念
• 隔离对象:即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 防护: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 传至医护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 传至病人;
• 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 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手卫生。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主要内容
•职业安全防护事件应急预案 •职业安全监测管理制度 •职业暴露损害的紧急处理程序和 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职业安全防护事件 应急预案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件
应
急
预
案
• 为提高医院职业安全防范的能力,正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相关调查
• 中国:工作3年以内的医院新职工(医生和护士)锐 器伤发生率高达95.66%。而锐器伤后报告者仅占 7.67%。
• 美国:CDC每年至少有100万人次发生针刺伤,因血 源性传播疾病造成医务人员死亡人数达几百人,几 乎每天死亡1人。
• 英国: BMA调查发现针刺伤与HIV和HBV感染有很 大的相关性。
2.查医院感染管 理部门文件资料, 并现场了解落实 情况。
度,上岗前
有职业安全 防护教育。
【A】符合“B”,并 主管的职能部门有监管记录、职业损害根因分析、职业安
全评价,制定改进措施并得到落实。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防
护
的
定
义
•指针对职业损伤因素可能对机
体造成的各种伤害,职工在职
业活动过程中采取多种适宜的
中
华
人
民
共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测6 管理. 制对 度工
作
中
可
能
产
生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测
管
理
制
度
8.加强工作人员对医疗环境中职业安全防
护教育。上岗前对职工进行医院感染、
职工防护、安全工作技术和方法等岗前
培训,各科室、部门不定期进行职业卫
生教育培训,对员工进行有关知识培训
和考核。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目
确、有效、快速处置各类职业安全防
的
护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
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保
证医院正常工作秩序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医务人员工作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
1. 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 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2. 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 如电离辐射、高温物质、噪声等 3. 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 如化学消毒剂、细胞毒性药物、放射性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