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化学基础习题及答案放射化学与核化学基础

合集下载

放射化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放射化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放射化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是指:A. 放射性物质衰变到原来数量的一半所需的时间B. 放射性物质衰变到原来数量的四分之一所需的时间C. 放射性物质衰变到原来数量的八分之一所需的时间D. 放射性物质衰变到原来数量的十六分之一所需的时间答案:A2. 放射性衰变遵循的规律是:A. 线性规律B. 指数规律C. 对数规律D. 正弦规律答案:B3.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中,放射性同位素的主要优点是:A. 易于检测B. 易于分离C. 易于合成D. 易于储存答案:A4. 下列哪种射线对人体的穿透能力最强?A. α射线B. β射线C. γ射线D. X射线答案:C5. 放射性衰变过程中,原子核的电荷数和质量数的变化规律是:A. 电荷数增加,质量数不变B. 电荷数不变,质量数增加C. 电荷数减少,质量数增加D. 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减少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放射性物质的活度单位是______。

答案:贝可勒尔(Bq)2. 放射性衰变的类型包括α衰变、β衰变和______。

答案:γ衰变3. 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常数λ与半衰期T_{1/2}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答案:λ = ln(2) / T_{1/2}4. 放射性物质的活度I与放射性核素的摩尔数n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答案:I = λn5. 放射性防护的基本原则是______、时间防护和距离防护。

答案:屏蔽防护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放射性衰变的特点。

答案:放射性衰变具有随机性、自发性和不可逆性。

衰变过程遵循统计规律,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且衰变后的产物不再发生衰变。

2.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在医学中的应用有哪些?答案: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在医学中的应用包括诊断、治疗和研究。

在诊断方面,可用于检测器官功能、血流情况和肿瘤定位等;在治疗方面,可用于放射性药物治疗,如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癌;在研究方面,可用于研究生物体内物质的代谢过程和药物的作用机制等。

放射化学试题库及答案

放射化学试题库及答案

放射化学试题库及答案试题库及答案第⼀章1.放射化学是研究放射性元素及其衰变产物的化学性质和属性的⼀门学科,详述其所涉及的六个主要领域? P11放射性元素化学2核化学3核药物化学4放射分析化学5同位素⽣产及标记化合物6环境放射化学要详细描述2.放射化学所研究的对象都是放射性物质,简述其所具有的三个明显特点?P11.放射性2.不稳定性3.微量性3.放射化学科学发展史上有很多重要发现,其中有四个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简述这四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发现(包括年代、发现者及国籍等)?P2-5 1放射性和放射性元素的发现(1869年法国贝可放射性的发现,1898年波兰居⾥夫妇钍盐放射性发现与钋的发现)2实现⼈⼯核反应和发现⼈⼯放射性(1919年英国卢瑟福⼈⼯核反应和质⼦的发现,1934年波兰⼩居⾥夫妇⼈⼯放射性的发⽣,⽤化学的⽅法研究核反应)3铀核裂变现象的发现(1939年德国哈恩铀的裂变,1940年美国麦克⽶兰超铀元素的发现)4合成超铀元素和⾯向核⼯业(1945年美国第⼀颗原⼦弹,1952年美国第⼀颗氢弹)第⼆章4.列表阐述质⼦、中⼦和电⼦的主要性质?5.核物质是由⽆限多的质⼦和中⼦组成的密度均匀的物质,简述其两个主要特点?11①每个核⼦的平均结合能与核⼦的数⽬⽆关②核物质的密度与核⼦的数⽬⽆关6.简述A mX中每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Z NX:元素符号A:原⼦核的质量数Z:原⼦核中的质⼦数,也叫原⼦核的电⼦数N:原⼦核所含的中⼦数m:原⼦所带电荷数7.简述某核素的电荷分布半径及核⼒作⽤半径的测定原理及公式?电荷分布半径⽐核⼒作⽤半径⼩说明了什么?13-14电荷分布半径:测定原理:⾼能电⼦被原⼦核散射。

因为电⼦与质⼦之间的作⽤⼒是电磁相互作⽤,所以测得的是原⼦核中质⼦的分布,即电荷分布公式:13R r A= (r0≈1.2fm)核⼒作⽤半径:原理:π介⼦被原⼦核散射,因为介⼦与核⼦之间的相互作⽤⼒是核⼒,测得的是原⼦核中核⼒的分布,即核物质的分布。

放射化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放射化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放射化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放射化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辐射防护B. 放射性物质的化学性质C. 放射性物质的物理性质D. 放射性物质的生物效应答案:B2. 放射性衰变过程中,下列哪种粒子不会发生改变?A. 质子B. 中子C. 电子D. 原子核答案:C3. 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是指什么?A. 放射性物质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B. 放射性物质完全消失所需的时间C. 放射性物质释放能量所需的时间D. 放射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需的时间答案:A4. 下列哪种元素不具有放射性?A. 铀B. 钍C. 铅D. 氡答案:C5. 放射性同位素的标记通常用于什么领域?A. 医学诊断B. 食品加工C. 核能发电D. 军事应用答案:A6. 放射性物质的衰变速率与什么有关?A. 温度B. 压力C. 物质的化学状态D. 物质的物理状态答案:C7. 哪种类型的辐射可以穿透人体?A. α辐射B. β辐射C. γ辐射D. X射线答案:C8. 放射性物质的衰变是随机事件,这意味着什么?A. 可以预测单个原子衰变的时间B. 可以预测大量原子衰变的时间C. 无法预测单个原子衰变的时间D. 无法预测大量原子衰变的时间答案:C9. 放射性物质的衰变产物通常是什么?A. 稳定的同位素B. 放射性同位素C. 非放射性元素D. 放射性元素答案:B10. 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过程中,能量的释放形式是什么?A. 光能B. 热能C. 电能D. 核能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是指放射性物质的量减少到初始量的______所需的时间。

答案:一半2. 放射性物质的衰变速率与原子核的______有关。

答案:结构3. 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过程中,能量的释放形式主要是______。

答案:核能4. 放射性同位素的标记在医学诊断中常用于______。

答案:示踪5. α辐射的穿透能力最弱,但对______的电离能力最强。

高中化学练习题核反应与核辐射

高中化学练习题核反应与核辐射

高中化学练习题核反应与核辐射高中化学练习题:核反应与核辐射核反应和核辐射是高中化学中一个重要的话题,也是现代核能技术和放射性物质应用的基础。

本文将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帮助读者了解核反应和核辐射的概念、特点以及相关应用。

1. 第一题某元素核外电子数为2,核内质子数为6,核外中子数为6。

该元素的原子核的电荷数和质量数分别是多少?解析:该题要求确定该元素的原子核的电荷数和质量数。

根据题目信息可知,核内质子数为6,所以电荷数为6,核外中子数为6。

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所以质量数为6 + 6 = 12。

答案:该元素的原子核的电荷数为6,质量数为12。

2. 第二题以下哪个核反应是裂变反应?A. 氢-3 核与氦-6 核反应B. 铀-235 核裂变成锶-90 核和巴林-144 核C. 铀-238 核与镤-242 核反应D. 铀-238 核与镤-240 核反应解析:裂变反应是指重核分裂为两个或多个较轻的碎片核的反应。

铀-235 核裂变成锶-90 核和巴林-144 核属于裂变反应。

所以选项 B 是正确的。

答案:B3. 第三题下列关于核辐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α粒子是一种带正电的核辐射,可以穿透一层薄纸但无法穿透金属B. β粒子是带负电的高速电子,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C. γ射线是高能电磁波辐射,具有最强的穿透能力D. α粒子的质量数为4,电荷数为2解析:根据核辐射的性质,α粒子是带正电的核辐射,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可以穿透一层薄纸但无法穿透金属。

β粒子是带负电的高速电子,穿透能力较强。

γ射线是高能电磁波辐射,具有最强的穿透能力。

所以选项 A 中关于α粒子不能穿透金属的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A4. 第四题以下哪种辐射在核反应中没有电荷?A. α辐射B. β辐射C. γ射线D. 中子辐射解析:α辐射是带正电的核辐射,β辐射是带负电的高速电子,所以它们都带电。

γ射线是高能电磁波辐射,没有电荷。

中子辐射是中性的,也没有电荷。

放射化学计算题集1

放射化学计算题集1

90
第六章 天然放射性元素化学
1.(P9)为了使 226Ra 的量衰变掉 1/100,需要多长时间?TRa=1602a。
2.(P12)有一铀矿样品,测得其中含 238U1g,含 226Ra3.59×10-7 g,问该矿石中铀 与镭是否平衡?
3.(P14)从 1t 含 40%U3O8 的沥青铀矿中能分离多少克
g?已知其核反应式为: 37 Cl n, 38Cl ,38Cl 的半衰期 T1/2 为 37.2min,37Cl

38
4
的丰度为 24.23%, 氯的平均分子量 M Cl 35.453 , 阿佛加德罗常数 L=6.02×1023/ mol,ln2=0.693,反应截面为 0.43b,1b=10-24cm2。
第十章
辐射化学
第 6 页 共 7 页
1.(P24)pH=4,γ射线(0.1~20Mev)作用下,G(-H2O)=4.08,如果要使 1cm 水中 分解的水分子数为 102 个,则水吸收剂量为多少?
3
2.(P47)硫酸亚铁剂量计的组成为空气饱和的 0.4mol/L H2SO4 、10 mol/L FeSO4 和 10-3mol/L NaCl 水溶液组成,经 60Coγ射线辐照后, G(Fe3+)=15.4。经测定 Fe 的浓度变化量为 1×10 mol/L,则该剂量计的吸收剂量 D 为多少?阿佛加德 罗常数为 6.02×1023/ mol。
238
U、235U、234U 的丰度分别为:99.275%,0.720%,0.0054%;比活度 S0 分别为:
12.4Bq/mg,79.4Bq/mg,2.3×105Bq/mg;U 的平均原子量为 237.98,O 的平均原 子量为 16。)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基础试卷及答案2套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基础试卷及答案2套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基础试卷1一、简答(15分)1、举例说明化学纯度、放射性纯度、放射化学纯度答:化学纯度:指处于特定化学状态的某物质的重量占产品总重量的百分数。

放射性纯度:指某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活度占样品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数。

放射化学纯度:在样品总放射性活度中,处于特定化学状态的某核素的放射性活度所占的百分数。

举例略(只要所举例子正确均可得分,没有举例扣一半分数)2、举例说明元素、核素、同位素、同质异能素答:元素:原子序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

核素:具有一定的原子序数、原子质量数和核能态的原子。

同位素:原子序数相同,质量数不同的核素。

同质异能素:原子序数和质量数相同而核能态不同的核素。

举例略(只要所举例子正确均可得分,没有距离扣一半分数)3、什么是半衰期、半交换期、半致死量、半厚度?分别写出适当的数学表达式答:半衰期:指某放射性核素衰变到原来一半时的时间。

T1/2=Ln2/λ半交换期:同位素交换反应的交换量达到平衡时的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

t 1/2=ln2/2k (一级反应,k为速率常数)t1/2= abln2/(a+b)R (通式,R为反应速率)半致死量:使受试验群体中半数死亡的最低辐射剂量。

S/S0=e-αD S/S0=50%时,D1/2=ln2/α半厚度: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使射线强度降低到原来一半所需的物质厚度。

d 1/2= ln2/μ(μ为线性吸收系数,当用其它吸收系数表示时,略有不同)注意:本体如只有文字表述,没有数学表达式,视情况扣分。

4、什么是标记化合物?制备标记化合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标记化合物是指化合物分子中一个或多个原子或基团被易辨认的原子或基团所取代后的产物;制备时应注意:⑴示踪原子应标记在稳定的位置上;⑵示踪原子应标记在合适的位置上;⑶选择合适的示踪原子进行标记;⑷对于放射性示踪原子应考虑衰变类型、能量、半衰期和辐射损伤等。

5、何谓理想同位素交换反应?它有何特点?答:理想同位素交换反应:指不考虑同位素效应的同位素交换反应。

放射化学基础

放射化学基础

第一节 放射性
一、放射性衰变规律
(一)放射性的定义
原子核自发地按固定的速率放出粒子的现象,即 为放射性
• 原子核自发地发射粒子(如α,β,p, 14C,…)或电磁辐射、俘获核外电子,或自 发裂变的现象称为放射性。
(二)衰变规律
衰变的统计规律:放射性衰变是一种随机事件,各个放
射性原子核的衰变是彼此独立的,大量放射性原子核的衰 变从整体上服从指数衰减规律
放射性浓度:单位体积中的放射性活度
A
CA
V
半衰期T1/2, 平均寿命τ
无论初始放射性核数的数目为多少,其所剩放射性核的数目为 初始数目的一半或已衰变了一半的核所经历的时间,即为该核 素的半衰期,即当N=1/2N0时所经历的时间,所以半衰期也可 表示为:
所以放射性衰变公式也可以表示为:
e N N ln 2 t
在1g239Pu(T1/2=24000a)和1g3H(T1/2=12.4a)中每分钟衰变多少个原子?
(三)分支衰变
• 某些放射性核素可以同时以几种方式衰变称分 支衰变。
• 在每一次衰变中,按其中第i种方式衰变的概率 为衰变的分支比。
64Cu
64Zn(40%) 64Ni(19%)
64Ni(41%)
(四)放射性衰变平衡
单位:Bq(贝可)——国际单位;其它有KBq, MBq, GBq; 1Bq=1dps(1次衰变/秒)
常用Ci(居里)表示,1Ci=3.7×1010Bq=37GBq
1Ci 相当于1g 226Ra的放射性活度 。
与放射性活度有关的几个概念
• 放射性比活度:单位质量的物质的放射性活度。
As A m
m为总质量,包含放射性物质和所有非放射性杂质的质量

核化学试题及答案

核化学试题及答案

核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______。

A. 质量数B. 原子序数C. 同位素D. 核磁矩2. 放射性衰变中,下列哪种衰变不改变原子核的原子序数?A. α衰变B. β衰变C. γ衰变D. 正电子发射3. 以下哪种核反应是人工核反应?A. 铀-238的自然衰变B. 钚-239的自然衰变C. 碳-14的β衰变D. 氘核与氚核的聚变4. 半衰期是指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数减少到其初始值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半衰期与核素的化学状态有关B. 半衰期与核素的物理状态有关C. 半衰期与核素的浓度有关D. 半衰期是恒定的物理量5. 核裂变过程中,以下哪种元素是常见的裂变产物?A. 氢B. 氦C. 铅D. 铁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核反应方程式中,质量数守恒和______守恒是两个基本原则。

7. 核磁共振(NMR)技术在化学中常用于分析分子结构,其原理是基于原子核的______。

8. 核能的利用主要包括核裂变和______两种方式。

9. 放射性物质的辐射防护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是时间、______和距离。

10. 核反应堆中,控制棒的主要作用是吸收中子,从而______反应堆中的链式反应。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1. 简述核聚变与核裂变的区别。

12. 解释什么是放射性同位素,并举例说明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假设有100克的铀-238样品,其半衰期为4.468亿年。

计算经过10亿年后,剩余的铀-238质量是多少?14. 已知一种放射性核素的衰变常数为λ,如果初始时刻有N0个原子核,求经过时间t后剩余的原子核数量。

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D4. D5. B二、填空题6. 电荷数守恒7. 磁矩8. 核聚变9. 屏蔽10. 调节三、简答题11. 核聚变是轻元素核结合成更重的核的过程,释放大量能量;核裂变是重元素核分裂成较轻的核的过程,同样释放能量。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考研真题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考研真题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考研真题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核反应、放射性同位素及其衰变、核辐射等相关内容。

在考研中,这部分知识通常是化学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本文将以考研真题为线索,围绕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述,旨在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

一、选择题1. XX短寿命核素的半衰期为0.1s,则等效密度为多少?这道题主要考察半衰期与等效密度之间的关系。

等效密度(ρ)定义为单位体积内含有的核素数目(N)与物质密度(ρ0)的比值,即ρ=N/ρ0。

根据放射性衰变的规律,半衰期(T)与衰变常数(λ)之间存在着以下关系:T=0.693/λ。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半衰期计算出衰变常数,再根据密度计算等效密度。

2. 关于α粒子穿透能力的说法,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 相对于β粒子,其穿透能力强B. 由于质荷比较大,其穿透能力强C. 由于能量较大,其穿透能力强D. 相对于γ射线,其穿透能力强3. 下列关于β射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 能够在电场中偏转B. 能够照相底片C. 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D. 具有双电荷二、应用题4. 以下是某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过程:A→B→C→D。

已知初始浓度为100 mol/L的A经历4个半衰期后,其浓度降至6.25 mol/L。

求每个半衰期的半衰期常数。

这道题考察的是放射性衰变的定量计算。

根据放射性衰变规律,每经过一个半衰期,核素的浓度会减少一半。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给出的数据,逆推半衰期的数量和常数。

5. 某个核反应的截面随入射粒子的能量增加而呈现以下变化趋势:能量/MeV 截面/mb1 5010 100100 2001000 300请根据给出的数据,画出能量与截面的变化趋势图,并描述能量对截面的影响。

这道题目涉及到核反应中截面与入射粒子能量之间的关系。

根据给出的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能量与截面的变化趋势图,并解释能量对截面的影响。

三、综合题6. 以下是某个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过程:A→B→C→D。

放射化学复习资料

放射化学复习资料

1.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两个或多个核素。

2.同质异能素:处于不同的能量状态且其寿命可以用仪器测量的同一种原子核。

3.质量亏损:组成原子核的Z 个质子和(A-Z )个中子的质量和与该原子核的质量m(Z,A)之差称为质量亏损,用∆m(Z,A)表示∆m(Z,A)=Zm p +(A-Z)m n -m(Z,A)=ZM H +(A-Z)m n -M(Z,A)4.质量过剩:以原子质量单位表示的原子质量M(Z,A)与原子核的质量数A 之差称为质量过剩,用∆表示• ∆=M(Z,A)-A5.原子核的结合能:由Z 个质子和N 个中子结合成质量数为A=Z+N 的原子核时,所释放的能量称为该原子核的结合能,以B(Z,A)表示6.比结合能:原子核结合能对其中所有核子的平均值。

(亦即若把原子核全部拆成自由核子,平均对每个核子所要添加的能量。

用于表示原子核结合松紧程度。

)将结合能B( Z,A)除以核子数A ,所得的商ε7.半衰期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因衰变减小到原来核数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表示方法: 放射性衰变服从指数衰减规律: 式中:N 0为t =0时母体同位素的原子数;N 为时间t 时存在的母体同位素的原子数;),(A Z B X Nn Zp N A Z +→+氕)(011H 211(,)H D 氘312(,)H T 氚AA ZB ),(=ε21T t0λ-e N N =e 为自然底数,e=2.71828;λ为衰变常数,它表示一个放射性原子核在单位时间内衰变的概率.8.放射性活度:放射性样品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

以A 表示。

单位:贝可勒尔(Bq ):1Bq=每秒1次核衰变居里(Ci ): 1Ci=3.7×1010次衰变/s(放射性活度是指单位时间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目,而不是放射源发出的粒子数目。

)9.放射性平衡: 在递次衰变中,如果母体的半衰期比任何一代子体都长,从纯母体出发,经过足够长(5~10倍于最长子体半衰期)时间以后,母体的原子数(或放射性活度)与子体的原子数(或放射性活度)之比不随时间变化,称在该母子体之间达到了放射性平衡,又称久期平衡。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南华大学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南华大学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南华大学第一章测试1.最早提出著名的链式反应理论,并于1942年在芝加哥大学领导建立了人类第一座可控核反应堆的人是()。

参考答案:费米(Fermi)2.最早发现了铀的放射性,从而奠定了原子核物理基础的人是()。

参考答案:贝可勒尔(Becquerel)3.放射化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参考答案:分析放射化学;基础放射化学;核化学;元素放射化学4.放射化学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哪几个阶段()参考答案:铀核裂变现象的发现;合成超铀元素和锕系理论的建立;放射性和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实现人工核反应和发现人工放射性5.1919年,Rutherford用天然放射源α粒子去轰击氮,将氮转变为氧,首次发现人工放射性。

()参考答案:对6.1934年,约里奥-居里(Joliot-Curie)夫妇在研究α粒子对轻核作用时,发现了人工放射性,并第一次用化学方法分离了人工放射性同位素,这也是核反应化学工作的开端。

()参考答案:对7.中子活化分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放射化学分析方法。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放射性长期平衡的条件是()参考答案:母体核素的半衰期比子体核素的半衰期长很多2.γ衰变的特点是既不改变原子核的质量数A也不改变原子序数Z,仅仅只是损失结合能。

()参考答案:对3.α粒子穿过物质是几乎全部通过与原子壳层电子的静电相互作用损失能量,即α粒子与电子在不断碰撞。

()参考答案:对4.关于α衰变的描述,正确的是()参考答案:α粒子的动能远大于化学键能;α衰变核素可能发射单一能量的α粒子,也可能发射几种能量不同的α粒子;α衰变的核素其核子数减少4、核电荷数减少2;α粒子的能量一般在4-8MeV之间,其可用α能谱仪测定5.中子不足(即缺中子)的核素可能发生()参考答案:轨道电子俘获(EC);β+衰变6.中子过剩(即富中子)的核素发生()参考答案:β-衰变第三章测试1.为了减小和避免玻璃表面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不可采取的措施()参考答案:在碱性溶液中保存放射性溶液或进行操作;2.活性炭对氡的吸附是放热过程,因此,温度越低,其对氡的吸附 ( )参考答案:越低3.将玻璃器壁用二氯二甲基硅烷或其它憎水剂进行预处理可以有效降低玻璃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

化学核化学反应练习题核素转变与放射性衰变计算

化学核化学反应练习题核素转变与放射性衰变计算

化学核化学反应练习题核素转变与放射性衰变计算化学核化学反应练习题:核素转变与放射性衰变计算核化学反应是指涉及到原子核的转变和核能的释放或吸收的化学反应。

在核化学中,核素转变与放射性衰变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讨论化学核化学反应练习题,并介绍如何进行核素转变与放射性衰变的计算。

1. 题目一: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放射性同位素是具有不稳定核的同位素,它们通过放射性衰变逐渐转变成稳定同位素。

假设有一个放射性同位素A,其半衰期为t1/2。

请计算在n个半衰期后,剩余同位素A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解答: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为:质量分数(f)=(1/2)^n其中n为半衰期的倍数。

2. 题目二:核素转变的反应方程式核素转变是指放射性同位素发生衰变或通过核反应转变成其他核素的过程。

请给出以下核素转变的反应方程式:a) 锕-227(Ac-227)经过α衰变变成何种核素?解答:Ac-227 -> Th-223 + αb) 镭-226(Ra-226)经过β衰变变成何种核素?解答:Ra-226 -> Rn-226 + βc) 镭-226(Ra-226)经过γ衰变变成何种核素?解答:γ衰变不涉及核素的转变,只有能量的释放。

3. 题目三: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速率计算放射性衰变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放射性同位素发生衰变的次数。

假设有一个放射性同位素B,其半衰期为t1/2。

请计算n个半衰期后,剩余同位素B的衰变速率为多少?解答: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速率计算公式为:衰变速率(R)=初始衰变速率 x (1/2)^n其中初始衰变速率为指定时间内发生衰变的次数,n为半衰期的倍数。

4. 题目四: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常数计算放射性衰变常数是指一个核素在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概率。

假设有一个放射性同位素C,其半衰期为t1/2。

请计算其衰变常数。

解答: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常数计算公式为:衰变常数(λ)= 0.693 / t1/2其中t1/2为半衰期。

核化学试题及答案

核化学试题及答案

核化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称为:A. 原子序数B. 相对原子质量C. 核素D. 同位素答案:C2. 下列元素中,哪个是放射性元素?A. 碳B. 氢C. 铀D. 氧答案:C3. 放射性衰变中,原子核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称为:A. 核反应B. 核衰变C. 核裂变D. 核聚变答案:B4. 半衰期是指放射性元素衰变到其原始数量的一半所需的时间,其单位是:A. 秒B. 分钟C. 年D. 天答案:C5. 核反应方程式中,质量数和电荷数必须:A. 相等B. 不相等C. 相加D. 相减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核裂变是指重原子核在吸收中子后,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较轻原子核的过程,同时释放出大量的______和______。

答案:能量;中子2. 核聚变是指轻原子核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结合成更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______的过程。

答案:能量3. 放射性同位素的______衰变是不稳定原子核通过发射正电子或电子俘获的方式转变为稳定原子核的过程。

答案:β4. 放射性元素的______衰变是指原子核通过发射α粒子(即氦核)来减少质子数和中子数的过程。

答案:α5. 核反应方程式中,______守恒和______守恒是核反应必须遵守的两个基本守恒定律。

答案:质量数;电荷数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区别。

答案:核裂变是指重原子核分裂成较轻原子核的过程,通常需要吸收中子才能发生,而核聚变是指轻原子核结合成较重原子核的过程,通常需要极高的温度和压力才能实现。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参与反应的原子核的质量和能量的释放方式。

2. 什么是核反应堆,它的作用是什么?答案:核反应堆是一种能够控制和维持核裂变反应的设备,其主要作用是利用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来产生热量,进而产生蒸汽推动涡轮发电,或者用于其他工业和科研目的。

3. 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上有哪些应用?答案: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上的应用包括诊断和治疗。

核医学(基础)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核医学(基础)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核医学(基础)考试题含参考答案1、治疗常用放射性核素下列哪项不是?()A、188ReB、131IC、99mTcD、153SmE、32P答案:C2、屏蔽β射线首选A、铅B、铝C、有机玻璃D、水泥E、铁答案:A3、少量放射性固体洒落后做法不正确的是。

A、经用探测器探测后方可结束B、立即用干棉纱布擦拭C、再用温水仔细清洗污染处D、应自外而内擦拭E、用过的棉纱布应视为放射性废物答案:B4、核反应推投产的时间是A、1970年B、1946年C、1941年D、1942年E、1930年答案:D5、指出下面不正确的描述A、Roentgen发现X射线B、Becqueral发现铀盐的放射性C、Curie夫妇成功提取放射性钋和镭D、Joliot和Curie首次成功获得人工放射性核素E、Yalow和Berson开创了化学发光体外分析技术6、目前最常用的肿瘤代谢显像剂是()A、18F-FDGB、11C-METC、11C-胆碱D、99mTc-MIBIE、201Tl答案:A7、以下关于放射源的运输,说法正确的是。

A、必须采用适当工具运输放射性物质B、需要办理相应的交接手续C、必须注明放射源的名称及比活度D、需要安全监测与适当的防护E、以上均正确答案:E8、1946年A、发明回旋加速器B、分别开始用131I治疗甲亢和甲状腺癌C、核反应堆投产D、99Mo-99Tcm发生器问世E、获得了放射性核素99mTc和131I答案:C9、用TRFIA法测定血清性激素水平时所使用的测量仪器应为A、γ井型计数器B、时间分辨荧光测定仪C、液体闪烁计数器D、分光光度计E、紫外线吸收仪答案:B10、严重放射性污染事故发生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尽快清洗体表污染B、迅速标出污染范围C、受污染人员立即离开污染区D、尽快将污染衣物脱掉留在污染区E、尽快促排体内污染11、在进行核医学检查过程中下列哪种人员受到的照射不属于医疗照射?A、参与医学研究的志愿者B、患者C、仪器操作人员D、患者家属E、帮助患者的护理人员答案:C12、质子和中子统称为A、原子核B、质量C、核子D、带电粒子E、正电子答案:C13、体外放射分析的生物样品制备的基本要求是A、反复冻融和溶血B、去除放射性毒物C、保持样品待测成分的原有活性和浓度不变D、了解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E、提取被测定的物质答案:C14、以下哪种放射性核素可用于治疗()A、99mTcB、18FC、11CD、32PE、201Tl答案:D15、放射性核素示踪剂在体内的生物学行为主要取决于()A、放射性核素B、被标记物C、示踪剂的剂量D、放射性核素所发出的射线种类E、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活度16、医学中常用的反应堆生产的放射性核素不包括()A、99MoB、113SnC、125ID、131IE、15O答案:E17、在半对数坐标上描绘核素的衰变将产生一条直线,其斜率决定于核素的A、能量B、数量C、比活度D、半衰期E、衰变方式答案:D18、体外放射分析的分离方法中,分离试剂不包括哪项A、免疫分离试剂B、固相分离试剂C、化学分离试剂D、物理分离试剂E、竞争分离试剂答案:E19、以下那种显像类型是阴性显像()A、肿瘤代谢显像B、急性心肌梗死灶显像C、受体显像D、放射免疫显像E、甲状腺显像答案:E20、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正电子核素是A、99mTcB、18FC、131ID、32PE、99Mo21、检查心脑脏器的储备功能应行以下那项检查()A、静态显像B、动态显像C、静息显像D、负荷影像E、阳性显像答案:D22、盖格计数器探测射线的依据是( )。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南华大学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南华大学

第一章测试1.最早提出著名的链式反应理论,并于1942年在芝加哥大学领导建立了人类第一座可控核反应堆的人是()。

A:费米(Fermi)B:哈恩(Hahn)C:麦克米伦(McMillan)D:西博格(Seaborg)答案:A2.最早发现了铀的放射性,从而奠定了原子核物理基础的人是()。

A:贝可勒尔(Becquerel)B:居里夫人(Marie Curie)C:伦琴(Roentgen)D:卢瑟福(Rutherford)答案:A3.放射化学的基本内容包括()A:分析放射化学B:基础放射化学C:核化学D:元素放射化学答案:ABCD4.放射化学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哪几个阶段()A:铀核裂变现象的发现B:合成超铀元素和锕系理论的建立C:放射性和放射性元素的发现D:实现人工核反应和发现人工放射性答案:ABCD5.1919年,Rutherford用天然放射源α粒子去轰击氮,将氮转变为氧,首次发现人工放射性。

()A:对B:错答案:A6.1934年,约里奥-居里(Joliot-Curie)夫妇在研究α粒子对轻核作用时,发现了人工放射性,并第一次用化学方法分离了人工放射性同位素,这也是核反应化学工作的开端。

()A:错B:对答案:B7.中子活化分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放射化学分析方法。

()A:错B:对答案:B第二章测试1.放射性长期平衡的条件是()A:母体核素的半衰期比子体半衰期的半衰期短B:母体核素的半衰期不太长,但仍比子体核素的半衰期长C:母体核素的半衰期与子体核素的半衰期相同D:母体核素的半衰期比子体核素的半衰期长很多答案:D2.γ衰变的特点是既不改变原子核的质量数A也不改变原子序数Z,仅仅只是损失结合能。

()A:错B:对答案:B3.α粒子穿过物质是几乎全部通过与原子壳层电子的静电相互作用损失能量,即α粒子与电子在不断碰撞。

()A:错B:对答案:B4.关于α衰变的描述,正确的是()A:α粒子的动能远大于化学键能B:α衰变核素可能发射单一能量的α粒子,也可能发射几种能量不同的α粒子C:α衰变的核素其核子数减少4、核电荷数减少2D:α粒子的能量一般在4-8MeV之间,其可用α能谱仪测定答案:ABCD5.中子不足(即缺中子)的核素可能发生()A:β-衰变B:轨道电子俘获(EC)C:β+衰变D:α衰变答案:BC6.中子过剩(即富中子)的核素发生()A:β-衰变B:轨道电子俘获(EC)C:α衰变D:β+衰变答案:A第三章测试1.为了减小和避免玻璃表面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不可采取的措施()A:提高溶液的酸度。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是研究核物理过程和核反应所产生的化学现象的学科。

核化学和放射化学是密切相关的学科,它们都关注的是原子核和电子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

放射化学的研究涉及了自然环境中的核素及核能的利用问题,包括放射性核废料的处理和管理、核反应堆材料的耐久性、核燃料循环等,而核化学则更多的关注于核素的合成、分离和分析等基础问题。

核化学中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构建稳定的原子核。

核反应可以通过加速器或核反应堆得到,而这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制备放射性同位素、生产核燃料等。

核反应产生的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会改变原子的化学性质。

因此,核化学家们可以通过这些射线来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

放射化学的研究方向包括对辐射效应的了解和抗核辐射防护的措施。

放射化学家可以通过辐射对物质的影响来研究化学结构和化学反应。

常用的放射化学方法包括电子自旋共振、X射线光电子能谱、中子活化分析等。

同时,研究核反应器的稳定性和核废料的处理也是放射化学的研究重点之一。

核化学和放射化学作为交叉学科,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交叉领域,如环境科学、药物研究、能源研究、天体化学等。

核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核化学和放射化学的研究对于核能的利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我们所了解的那样,核反应可以通过加速器或核反应堆得到。

核反应的核心是核裂变和核聚变。

核裂变是一种将重核分裂成更轻的核片段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反应。

例如,铀-235裂变时会释放出能量和3个中子。

而核聚变则是一种将两个轻核结合成重核的反应,例如氢核聚变成氦核的反应。

聚变反应是太阳能的主要能源之一,目前正被广泛研究和开发。

核反应是可控的,且产生的能量密度远远超过传统能源,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能源开发和军事领域。

关于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核素具有不稳定的原子核,因此会以一定的速度自行衰变,其中放射线就是衰变的表现形式之一。

因此,放射性同位素的性质与自己相比更稳定的同位素不同。

放射化学基础习题及答案_放射化学与核化学基础

放射化学基础习题及答案_放射化学与核化学基础

放射化学基础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答案 (略)第二章 放射性物质1. 现在的天然中,摩尔比率238U :235U=138:1,238U 的衰变常数为1。

54×10—10年-1,235U的衰变常数为9。

76×10-10年—1。

问(a)在二十亿(2×109)年以前,238U 与235U 的比率是多少?(b )二十亿年来有多少分数的238U 和235U 残存至今?解一: 0tN N e λ-=2352380238023523823823523513827:11t t t tN N ee N N e e λλλλ----==•= 保存至今的分数即 teλ-则238U :0.753≈0.74235U :0。

142≈0。

14解二:二十亿年内238U 经过了9102100.44ln 21.5410-⨯=⨯个半衰期 235U 经过了910210 2.82ln 29.7610-⨯=⨯个半衰期 保存到今的分数: 0.30.44238100.74f -⨯== 0.3 2.82235100.14f -⨯==二十亿年前比率23523823823513827:11tt U e U eλλ--=•=2.把1cm 3的溶液输入人的血液,此溶液中含有放射性I o =2000秒—1的24Na,过5小时后取出1cm 3的血液,其放射性为I=16分-1。

设24Na 的半衰期为15小时,试确定人体中血液的体积.(答:60升)解: 5小时衰变后活度: 1ln 2515020001587.4tI I e eλ--⨯-==⨯=秒人体稀释后1587.41660V =(1min=60s) 5953600060V ml ml L ∴=≈= 3.239Np 的半衰期是2.39天,239Pu 的半衰期是24000年.问1分钟内在1微克的(a) 239Np ,(b) 239Pu 中有多少个原子发生衰变?(答: (a )5.07×1011; (b )2.6×109)解: 623150110 6.02310 2.519710239N -⨯=⨯⨯≈⨯个原子 (a) ()()1511001 2.5197101 5.0710t t N N N e e λλ---=-=⨯⨯-=⨯ (b )239Pu 的半衰期太长 t=1min 时 t e λ-≈1 0N N -≈ 01/2ln 2t λ⎛⎫= ⎪⎝⎭若 t 为1天,1 小时等,再求出平均数,则与题意有距离.则0N N -=62.610⨯≈6310⨯4.(a)据报导,不纯的镭每克放射衰变每秒产生3。

原子核和放射性复习要点和习题答案

原子核和放射性复习要点和习题答案

原子核和放射性复习要点和习题答案第十四章原子核和放射性通过复习后,应该:1.掌握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2.掌握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3.掌握核衰变的规律和衰变常量与半衰期4.了解射线与物质作用及防护5.课后作业题14-1 如果原子核半径公式为R=1.2×10 -15A1/3 (A为质量数),试计算:①核物质的密度;②核物质单位体积内的核子数。

解: ①原子核的质量M可表示为M=Au=1.66×10 -27A(u为原子质量单位),而原子核的半径R=1.2×10 -15A1/3,则其体积V为V=πR 3 =×3.14×(1.2×10 -15A1/3)3 =7.24×10 -45A由密度的定义可得核物质的密度为ρ=M/ V=1.66×10 -27 A/7.24×10 -45 A kg·m -3 ≈2.3×10 17 kg·m -3②由质量数A和体积V可进一步得到单位体积内的核子数n为n=A/ V= A/7.24×10 -45A m -3 =1.38×10 44 m -314-2 计算2个2H原子核结合成1个4He原子核时释放出的能量(以MeV为单位)。

解: 核反应中质量亏损△m=2m D-m He =(2×2.013553-4.002603)u=0.024503u,对应的能量为△E=△m·c2 =0.024503×931.5MeV=22.82MeV14-3 解释下列名词:(a)同位素、同质异能素、结合能、平均结合能、质量亏损;(b)核衰变、α衰变、β衰变、γ衰变、电子俘获、内转换;(c)半衰期、平均寿命、放射性活度、放射平衡、同位素发生器。

答: (a)①同位素:原子序数Z相同而质量数A不同的核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有相同的位置,这些核素称为同位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化学基础习题答案第一章 绪论答案 (略)第二章 放射性物质1. 现在的天然中,摩尔比率238U :235U=138:1,238U 的衰变常数为×10-10年-1,235U 的衰变常数为×10-10年-1.问(a)在二十亿(2×109)年以前,238U 与235U 的比率是多少(b)二十亿年来有多少分数的238U 和235U 残存至今解一: 0tN N e λ-=2352380238023523823823523513827:11t t t tN N e e N N e e λλλλ----==•= 保存至今的分数即 teλ-则238U : ≈235U :≈解二:二十亿年内238U 经过了9102100.44ln 21.5410-⨯=⨯个半衰期 235U 经过了910210 2.82ln 29.7610-⨯=⨯个半衰期 保存到今的分数: 0.30.44238100.74f -⨯== 0.3 2.82235100.14f -⨯==二十亿年前比率23523823823513827:11tt U e U eλλ--=•=2. 把1cm 3的溶液输入人的血液,此溶液中含有放射性I o =2000秒-1的24Na ,过5小时后取出1cm 3的血液,其放射性为I=16分-1。

设24Na 的半衰期为15小时,试确定人体中血液的体积。

(答:60升)解: 5小时衰变后活度: 1ln 2515020001587.4tI I e eλ--⨯-==⨯=秒人体稀释后1587.41660V = (1min=60s ) 5953600060V ml ml L ∴=≈= 3. 239Np 的半衰期是天,239Pu 的半衰期是24000年。

问1分钟内在1微克的(a) 239Np ,(b) 239Pu 中有多少个原子发生衰变(答: (a)×1011; (b)×109)解: 623150110 6.02310 2.519710239N -⨯=⨯⨯≈⨯个原子(a) ()()1511001 2.5197101 5.0710t t N N N e e λλ---=-=⨯⨯-=⨯ (b)239Pu 的半衰期太长 t=1min 时 teλ-?1 0N N -? 0 1/2ln 2t λ⎛⎫= ⎪⎝⎭若 t 为1天,1 小时等,再求出平均数,则与题意有距离。

则0N N -=62.610⨯?6310⨯4.(a)据报导,不纯的镭每克放射衰变每秒产生×1010?粒子,这?射线所产生的氦气以每年毫升(在标准状态下)的速度聚集起来。

从这些数据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

(b)假设镭中含痕量短寿命的放射?粒子的子体元素。

这将如何影响你对(a)所计算的正确性(答: (a)×1023)解: (a) 1年内产生的?粒子数:103.410360024365⨯⨯⨯⨯ 1年内产生的氦气的摩尔数:610.00391.71108.31273PV n RT -⨯===⨯⨯ ∴ 阿佛加得罗常数102363.410360024365 6.27101.7110A N -⨯⨯⨯⨯=≈⨯⨯ (b)88Raa−−→88Rn →子体a−−→ 因为Ra 中含痕量的Rn 的子体元素,也放射?粒子数 所以103.410⨯ ?粒子/s 不全是Ra 发射的 所以求N A 时,103.410⨯比纯Ra 时偏高 ,所以N A 也偏高5.在现今的地质时期里,铷中含%(重量百分数)。

在30克某铯榴石石矿中,经分析发现含有450毫克铷和毫克的锶。

由质谱仪测知,其中的80%锶是87Sr 。

假定87Sr 是由87Rb 衰变生成的,87Rb 的衰变常数为×10-11年-1。

试计算该矿物的年龄。

(答:×108)年解一:87873738Rb Sr →30g 矿石中含87Rb : 45027.83%⨯mg87Sr : 0.980%⨯mg矿形成时含87Rb : 45027.83%0.980%⨯+⨯mg0t N N e λ-=t Ne N λ-∴= 801145027.83%lnln 45027.83%0.980% 5.2101.110N N t λ-⨯⨯+⨯∴=-=-=⨯⨯年解二: 残存至今的分数为11ln 21.11045027.83%245027.83%0.980%t --⨯⨯=⨯+⨯所以t= 85.210⨯年6. 在一个洞穴中从灰中找到的木炭,每分钟每克给出14C 计数。

计算木炭的年代。

已知从一株活树的外部得来的木材,给出的计数是,14C 的半衰期为5730年。

(答:×103年)解一: 0tI I e λ-= 0t I e I λ-∴= 0315.3lnln 8.6 4.810ln 25730II t λ==≈⨯年 解二: 残存至今的分数为 0.310nf -=0.357308.61015.3t-⨯= 34.810t ∴≈⨯年 7.某铀钍矿样品含有%的238U ,%的232Th 和%的Pb 。

经测定铅的平均原子量为。

假定所有的铅都是由238U 和232Th 衰变生成的,最终产物分别为206Pb 和208Pb 。

238U 和232Th 衰变常数分别为×10-10年-1和×10-11年-1。

试(a )从206Pb 的量。

(b)从208Pb 的量。

(c)从铅的量,算出该矿物的年龄。

(答:×108年;×108年;×108年) 解:()238206...U Pb RaG →→ ,()232208...Th Pb TbG →→设Pb 中206Pb 占x 份(重量, 208Pb 为1-x 份, 1-x =0.51(a ) 设:矿样为1克矿中含206Pb :0.00960.49206mol ⨯U 238:0.0831238mol形成矿时含238U :0.00960.490.0831206238mol ⨯+0t N N e λ-= 8100.0831238ln0.08310.00960.49238206 4.1101.5410t -⨯+∴=-=⨯⨯年 (b ) 同理:8110.4245232ln0.42450.00960.51232208 2.6104.9510t -⨯+==⨯⨯年 (c) 衰变mol 数 ()001tN N N eλ--=-()()10111.5410 4.95100.08310.42450.009611238232207.02t t e e --⨯⨯∴⨯-+-= 83.210t ∴=⨯年文献中说,Gleditsch 和Qviller 用矿石长期受到化学侵蚀来解释偏差。

8. 目前在铀中所含238U 和235U 的摩尔比为138:1。

铀-238的半衰期为×109年,它衰变的最终产物是206Pb ,235U 的衰变的最终产物是207Pb 。

某钇复铀矿含有%的铀和%的铅,铅同位素的摩尔比为208Pb:207:Pb 206Pb: 204Pb=::100:,而在普通铅中的摩尔比则为:::。

假定矿物中原来只有铀和”普通铅”。

试求(a)矿物的年龄,(b) 235U 的半衰期。

(答:(a)×108年;(b)×108年) 解: (a )现矿中摩尔比:238235:138:1U U =铀矿中238U 重量百分数:1382380.992896138238235⨯=⨯+235U 重量百分数:10.9928960.007104-=设钇复铀矿为1克 则:矿中含238U :0.4925238238mol ⨯含238U :mol 238992896.04925.0⨯因为矿中铅同位素摩尔比已知, 矿中207Pb 重量百分数:7.62077.62070.06966561.922087.62071002060.0472*******⨯⨯==⨯+⨯+⨯+⨯矿中206Pb 重量百分数:1002060.912225022582⨯=矿中204Pb 重量百分数:0.0472040.000424622582⨯=而“普通铅”中204Pb 的重量没有发生改变,则207Pb 重量百分数:22.720722.72070.2267352.320822.720723.5206 1.520420724⨯⨯==⨯+⨯+⨯+⨯206Pb 重量百分数:23.52060.2335920724⨯=204Pb 重量百分数:1.52040.0147720724⨯=现人为204Pb 的重量没有发生改变,则现矿中204Pb 重=?原矿(衰变前)中普通Pb 的总重=0.06670.00042460.00191740.01477⨯=g (若认为208Pb 的重量没有发生改变,则求出的原矿中的总重为0.0022472g 。

应该认为多年来矿中的232Th 衰变,使208Pb 的重量增加,所以204Pb 重量不变计算) 所以,衰变前后206Pb 增加了⨯⨯0.060398g 207Pb 增加了⨯⨯0.004212g 因为 0lnNt N λ=- 对238206:U Pb →890.49250.992896238ln0.49250.9928960.0603092382068.710ln 24.5110t ⨯⨯+=-=⨯⨯年对235207:U Pb →1180.49250.007104235ln0.49250.0071040.0042122352079.925108.6810λ-⨯⨯+=-=⨯⨯-1年 823581/2()ln 2 6.98107.010U T λ∴==⨯≈⨯年9. UI 是?发射体,其t 1/2=×109年。

它的第一个?产物UX 1能发射两个?粒子(最长的t 1/2=天)而转变成U 11。

U 11也是一个发射体。

从下面的实验中,估U 11计衰变的半衰期。

从极大量的UI 制备出相当纯粹的少量的UX 1(以作为载体);其数量等于与公斤UI 的成放射性平衡时UX 1的量,相当于×107?单位。

大约200天后,实际上所有的UX 1都已转变成U 11,其放射性(其中已对杂质Io 作了修正)为个单位。

如果把这个数字乘以,把UX 1的放射性乘以,则他们将直接与所发射的a 粒子数目成正比。

(答:×105年)解: ()()()()1223823423423010UIU UX Th UII U I Th ββαα−−→−−→−−→−−→dNN dtλ-= 1UX :1111!71/2()ln 22.7710 2.96UX UX UX UX UX dN K N N dtT λ-=⨯⨯⨯==K 为比例系数,1UX N 为200天前1UX 的粒子数UII N 为200天后的粒子数因为200天里,1UX 全转变为UII , 所以UII N =1UX N71/2(1)851/2() 2.7710 2.96 1.23410 3.38105.76 2.78UX UII T T ⨯⨯⨯∴==⨯=⨯⨯天年10. 已知226Ra 的半衰期为1620年,238U 的半衰期为×109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