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性溃疡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

一、概念:

指胃肠道粘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而发生的溃疡,好发于胃和十二指肠,也可发生在食管下段、小肠、胃肠吻合口,以及异位的胃粘膜。中医学诊断为“胃脘痛、胃痞、反酸、噪杂”。

二、诊断依据: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胃脘部疼痛,常伴痞满、嗳气、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等症。

2、发病常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累、受寒等因素有关。

3、上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胃镜及组织病理活检等,可见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病变。

4、B超、肝功有助于鉴别诊断。

三、治疗:

(一)西医治疗:

1.避免致病外因:避免精神紧张,保持心情舒畅,树立胜病信心;避免刺激性食物、烟、酒、咖啡、浓茶和非甾体抗炎药物。

2.改善机体内因:调节神经功能,进行精神心理治疗,针对患者实际情况,给予镇静剂或抗抑郁药;调节胃肠功能,酌情分别给予解痉剂、促动力剂、抗胆汁反流剂。

3.克服攻击因子:抑酸、抗-HP、增强胃黏膜屏障为主治疗。抑酸为基本治疗,根除HP可提高愈合质量,增强胃黏膜屏障为减少复发重要因素。

4.增强防御因子:应用粘膜保护剂如铋剂、硫糖铝、麦滋林等。

5.抗Hp治疗:三联治疗。

(二)中医分型及治疗

1.肝胃不和证:

主要证候: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嘈杂泛

酸,脉弦,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如兼有口苦、心烦、舌红、苔黄腻治则: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炒白芍、枳壳、川芎、香附、炙甘草、郁金、青皮、

川楝子),如兼肝胃郁热,可选用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焦栀、柴胡、白术、当归、茯苓、白芍、薄荷、黄连、吴萸)

2.脾虚气滞证

主要证候:胃脘隐痛或胀痛,嗳气,打膈,食纳差,脉弦细,舌质淡红,苔薄腻。治则:益气健脾,理气和胃。

方药:理中丸加减(党参、干姜、白术、白芍、枳壳、厚朴、陈皮、川楝子),3.脾胃虚弱证

主要证候: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泛吐清水,舌质胖,边有齿

痕,苔薄白。

治则:温中散寒,健脾和胃。

方药:黄芪健中汤加味(黄芪、桂枝、白芍、高良姜、香附、木香、生姜、炙甘草、

大枣)

4.胃阴不足证

主要证候: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不欲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裂纹、

少苔、无苔或剥苔

治则:益胃生津,理气和胃。

方药:益胃汤加减(沙参、麦冬、玉竹、石斛、当归、生地、川楝子、炒白芍、甘草、)

5.寒热夹杂证

主要证候:胃脘隐痛或胀痛,喜温按,口苦而淡,呕吐酸水,舌淡或淡红,体胖有齿

痕,苔黄白相间或苔黄腻。

治则:辛开苦降,寒热并用。

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味(半夏、黄连、黄芩、党参、白芍、陈皮、佛手、丹参、公英、厚朴、生姜)

6.瘀血阻络证

主要证候:胃脘痛如针刺或如刀割,痛处不移,大便色黑,胃痛拒按,食后胃痛加重,

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脉涩或沉弦。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蒲黄、五灵脂、丹参、延胡索、三七粉(冲服)、郁金、枳壳、川楝子)

加减:1.疼痛明显者加元胡,三七粉(冲服);

2.反酸者加海螵蛸、瓦楞子;

3.大便干燥者加火麻仁、柏子仁;

4.药食损伤:白芨、乌贼骨;

5.饮食积滞:焦三仙、鸡内金;

5瘀热者加赤勺、大黄。

四:其他疗效:艾灸、穴位注射

五、疗效评定: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1.3.1治愈:胃脘痛及其它症状消失,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正常。

11.3.2好转:胃痛缓解,发作次数减少,其他症状减轻,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有好转。

11.3.3未愈:症状无改善,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无变化。

六、难点在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1.避免复发诱因:如精神紧张、刺激性饮食、过劳、受冻、饮酒、吸烟等均应尽量避免。

2.彻底解决并发病症:如并发Hp感染者必须彻底治疗根除之。

3.巩固治疗:溃疡治愈后应继续选用一种抑酸剂或粘膜保护剂低剂量继续治疗三个月

以上。

4.根据中医辨证,以中药辨证论治结合西医西药治疗,以巩固治疗,预防复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