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径盾构隧道的技术进展

合集下载

隧道盾构施工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探讨

隧道盾构施工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探讨

隧道盾构施工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探讨篇一隧道盾构施工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探讨摘要:隧道盾构施工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地下工程技术,具有高效、安全、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铁路、公路等领域。

本文首先介绍了隧道盾构施工技术的概念和优点,然后分析了其发展趋势,最后探讨了其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

一、隧道盾构施工技术概述隧道盾构施工技术是一种集机械、材料、地质等多种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

它利用盾构机械在地下推进,通过盾构外壳的支撑作用和刀盘的切削作用,开挖和拼装隧道。

隧道盾构施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高效:盾构机械的推进速度较快,可以实现快速施工,缩短工期。

安全:盾构机械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减少施工风险。

环保:隧道盾构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环保性能。

二、隧道盾构施工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程实践的不断发展,隧道盾构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其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大直径盾构的应用: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和大型管道等工程的需要,大直径盾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大直径盾构可以满足更大断面、更高使用要求的隧道施工需求。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盾构施工: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如软土、砂卵石、岩溶等地质条件下,盾构施工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

针对不同地质条件,研发和应用相应的盾构技术和设备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盾构施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盾构施工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引入传感器、监控系统等技术,实现对盾构施工的实时监控和智能控制,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绿色施工:隧道盾构施工技术在绿色施工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

通过优化施工方案、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等手段,降低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三、隧道盾构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隧道盾构施工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铁路、公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由于城市环境复杂,盾构施工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在铁路方面,盾构施工可以满足长距离、大断面的隧道施工需求。

上软下硬地层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掘进关键技术

上软下硬地层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掘进关键技术

上软下硬地层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掘进关键技术摘要:改革后,在我国社会高速发展的影响下,带动了我国各行业领域的进步。

近年来,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下,对建筑行业的要求不断提高。

目前,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机在上软下硬岩地层长距离掘进时,容易出现开挖面失稳、掘进参数突变、姿态不易控制、刀具异常损坏、泥水环流易滞排等现象。

以汕头海湾隧道项目为依托,通过研究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机穿越上软下硬地层的施工技术,从盾构机选型、施工方案选择、掘进管理与控制、掘进参数控制、掘进姿态控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控制措施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超大直径泥水盾构;上软下硬;掘进参数引言近年来盾构施工技术发展迅速,盾构隧道施工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施工方法,上软下硬地层施工的工程也日益增加,然而在这种地层下的施工会面对各种难点。

因此,针对该类施工工程的施工技术和策略研究十分重要。

研究泥岩和砂卵石相交地层分析的掘进参数,依据地质条件确定了合理的掘进参数范围。

研究上软下硬地层中盾构施工主要掘进参数的分布情况,总结出各个掘进参数的分布模型。

分析了在上软下硬地层中新建隧道对已有隧道的影响,总结了已有隧道沉降和变形特点。

刀具磨损、掘进参数及舱内状况等方面研究了盾构施工管理。

从刀具管理、掘进参数及冲刷系统等方面进行分析,提供盾构施工过程中的掘进管理建议。

研究了上软下硬富水砂层掘进过程中的注浆控制,采用了洞内超前注浆加固施工技术,保证施工安全。

目前,在上软下硬地层施工技术方面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进行研究,但缺少对上软下硬地层掘进参数的分析研究。

本文基于和燕路过江通道某区间盾构隧道工程,分析盾构施工技术的主要难点,探究掘进过程中掘进参数的变化情况,总结出解决主要施工难点的控制策略。

1上软下硬地层特点及施工难点根据地层组合的形式,上软下硬地层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第四系土层的上软下硬。

这种组合的特点是上部地层的标贯级数很低,含水量高,颗粒粒径小,下部地层反之。

二是岩石地层的上软下硬。

隧道施工技术的最新进展

隧道施工技术的最新进展

隧道施工技术的最新进展隧道施工技术一直是工程建设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隧道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本文将就隧道施工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探讨,介绍一些目前在隧道施工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一、盾构隧道施工技术盾构隧道施工技术是目前隧道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其优点在于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小等。

在盾构隧道施工技术中,随着盾构机的不断改进和升级,其施工效率和适用范围也在不断提高。

目前,一些新型的盾构机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智能化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隧道施工过程的精准控制,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二、冻结法施工技术冻结法施工技术是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应用较多的一种隧道施工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在地下隧道周围注入冷却剂,使地下水结冻,形成一层冻土屏障,从而实现隧道的施工。

近年来,随着冷却剂和冷却设备的不断改进,冻结法施工技术在应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中表现出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地下爆破技术地下爆破技术是传统的隧道施工方法之一,但随着爆破技术的不断发展,地下爆破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现代地下爆破技术采用了先进的爆破药剂和爆破装置,能够实现对爆破过程的精确控制,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高爆破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地下爆破技术还广泛应用于隧道掘进和岩石开采等领域,为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

四、隧道掘进机技术隧道掘进机是隧道施工中常用的设备之一,随着隧道掘进机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其在隧道施工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目前,一些新型的隧道掘进机采用了先进的液压系统和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隧道掘进过程的精准控制,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同时,隧道掘进机还广泛应用于软土隧道和岩石隧道等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为工程建设提供了便利。

五、无人机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无人机技术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兴技术之一,也在隧道施工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无人机可以对隧道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测和勘察,为施工过程提供数据支持和安全保障。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新进展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新进展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新进展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地下工程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本文将介绍我国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新进展。

一、盾构法施工技术盾构法施工技术是一种非开挖地下空间的方法,具有对地面环境影响小、施工速度快、隧道质量高等优点。

近年来,我国盾构法施工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1.超大直径盾构装备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不断开发,超大直径盾构装备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目前,我国已经成功研制出直径超过16米的超大直径盾构机,能够满足更大型地下空间工程的需求。

2.大直径泥水盾构常压换刀技术大直径泥水盾构常压换刀技术是一种新型换刀技术,能够在不开挖隧道的情况下进行刀具的更换,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3.多模盾构、类矩形盾构隧道建造技术多模盾构和类矩形盾构是新型盾构机,能够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进行施工,具有更高的适应性。

类矩形盾构隧道建造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隧道空间的利用效率。

4.联络通道机械法施工技术联络通道机械法施工技术是一种用于地铁隧道施工的新型技术,能够在地铁隧道之间快速建造联络通道,提高地铁隧道的运行效率。

二、TBM施工技术TBM(全断面岩石隧道掘进机)施工技术是一种高效、快速的地下空间施工方法。

近年来,我国TBM施工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1.TBM隧道变形、坍塌、突涌、卡机等重大工程问题的解决《TBM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一书的出版,对制约复杂地质TBM隧道施工的关键核心技术进行了全面突破,为我国TBM隧道施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2.TBM隧道施工监测技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TBM隧道施工监测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通过在施工现场部署大量的传感器,实时收集施工现场的数据,为施工决策提供依据。

三、基坑开挖技术基坑开挖技术是一种传统的地下工程施工方法,适用于地质条件良好且地面比较平坦开阔的地段。

近年来,基坑开挖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1.基坑围护开挖技术随着基坑工程的规划施工与建筑物设施的距离越来越靠近,基坑的深度不断增加,基坑工程涉及的范围和规模逐渐加大,基坑围护开挖技术得到了大力开发,逐渐发展成熟,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到达施工技术

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到达施工技术

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到达施工技术杨纪彦(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 250014)摘要:超大盾构的到达施工作为盾构施工的重要环节,工艺复杂,风险巨大。

以南京长江隧道为例,阐述洞前水泥搅拌桩加固、降水、冷冻及工作井内灌水(土)等综合施工措施,成功实施了浅覆盖、强透水地层条件下大直径泥水盾构机的接收,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超大直径盾构;到达;施工技术中图分类号:U 45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741X (2009)05-0548-04Case Study on Arri vi n g Constructi on Technology of Slurry Shi eldMachi n e with Super 2l arge D i a meterY ANG J iyan(The 14th B ureau of China R ail w ay Construction Corporation,J inan 250014,China )Abstract:A s one of the crucial p r ocedures of shield boring,the arriving of shield machineswith super 2large dia meters is comp licated in technol ogy and has great risks .Taking the arriving of the shield machine for Nanjing Yangtze R iver Tun 2nel as an exa mp le,the author p resents the comp rehensive constructi on measures,including the portal secti on reinf orce 2ment by m ixing p iles,de watering,freezing and water &s oil filling in shield arriving shaft .The above measures guaran 2tee the safe arriving of the super 2large dia meter slurry shield under the conditi on of shall ow cover and highly per meable gr ound .This paper can p r ovide reference f or si m ilar p r ojects in the future .Key W ords:shield machine with super 2large dia meter;arriving;constructi on technol ogy0 引言超大直径盾构施工技术在我国刚刚起步,多学科交叉,技术含量高。

隧道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技术

隧道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技术

始发井 盾构隧道线路
二、工程概况
盾构隧道经过的原天津碱厂为百年老厂(已拆迁),历经多次改造,建筑资料缺失,地下桩基等 障碍物埋置情况不明,由于地层的特殊性,现有技术手段均无法准确探测,对盾构施工的影响存在不 确定性。探明及清除这些未知障碍物难度大。盾构隧道穿越天津碱厂的段落约占掘进总长的1/3。
盾构隧道最小曲线半径450m,占掘进线路总长近1/3,在这种曲线半径下,盾构施工的灵活性和 有效性明显降低,技术难度明显增大。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这么小半径的曲线,在我国尚无先例。
经评定,隧道沿线风险点共有26处 ,其中,极高风险点8处,高度风险点5 处,中度风险点11处。需采取措施进行 保护的建筑物共计19处,其中需采取地 面措施的有9处,有18条管线需进行加 固处理。受环境条件的制约,传统的保 护方法因对周边环境影响大而无法实施 。根据风险点的特点和环境条件对建筑 物及重要管线合理实施保护,是工程的 难点。
二、工程概况
二、工程概况
新建铁路京津城际延伸线工程是铁道部和天津市合资建设的重点工程项目,从天津站引出,至滨 海新区于家堡商务核心区,线路全长45公里,按照时速350公里的标准建设。我集团承建解放路隧道 。
天津站
塘沽站
解放路隧道工程 位于京津城际延伸线 的东端,是京津城际 延伸线的控制性工程 、难点工程。
地方城际铁路如:广东珠三角城际铁路、长株潭城际铁路 部分隧道也大量采用盾构施工。
多年的铁路盾构隧道施工技术的研究、实践,我们认识到 铁路隧道应用盾构技术的必要性,但也有其特点和难点,需要 不断总结和提高,促进我国铁路隧道盾构技术的发展。
铁路隧道盾构技术应用的几点思考
1、铁路盾构隧道尺寸的设计标准有待进一步研究。 2、新建铁路进出城市的通道采用地下车站、地下隧道方式 ,有利于环境保护,更好的开发地下空间。 3、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如何更好保护周边建构筑物。 4、泥水分离与处理量较大,占地多,要求严格。 5、大直径盾构始发到达技术。

盾构法隧道施工的发展与应用

盾构法隧道施工的发展与应用

盾构法隧道施工的进展与应用一、盾构法隧道施工简述盾构法隧道施工(Shield Tunnelling),是在地表以下地层中承受盾构机进展暗挖隧道的一种施工方法,可以实现边掘进、边出土,边拼装衬砌构造的工厂化施工。

相对于传统的明挖法和矿山暗挖法隧道施工,盾构法隧道技术具有环境较好,掘进速度较快、隧洞成型质量较好、工作环境较好、不受地表环境条件限制、不受天气限制及人性化等优点,从而使盾构法在地下铁道、大路隧道、水工及市政隧道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二、盾构法施工的起源与进展盾构机是盾构法隧道施工的核心,盾构机最初于1818 年,法国的布鲁诺尔(M.I.Brune1)从蛀虫钻孔得到启发,最早提出了用盾构法建设隧道的设想,并在英国取得了专利。

布鲁诺尔设想的盾构机机械内部构造由不同的单元格组成,每一个单元格可容纳一个工人独立工作并对工人起到保护作用。

承受的方法是将全部的单元格牢靠地装在盾壳上。

当时设计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当一段隧道挖完后,整个盾壳由液压千斤顶借助后靠向前推动;另一种方法是每一个单元格能单独地向前推动。

第一种方法后来被承受,并得到了推广应用,演化为成熟的盾构法。

此后,布鲁诺尔逐步完善了盾构构造的机械系统,设计成用全断面螺旋式开挖的封闭式盾壳,衬彻紧随其后的方式。

1825 年,他第一次在伦敦泰晤土河下开头用框架机构的矩形盾构修建隧道。

经过18 年施工,完成了全长458m 的第一条盾构法隧道。

1830 年,英国的罗德制造“气压法”关心解决隧道涌水。

1865 年,英国的布朗首次承受圆形盾构和铸铁管片,1866 年,莫尔顿申请“盾构”专利。

在莫尔顿专利中第一次使用了“盾构”〔shield〕这一术语。

1869 年用圆形盾构在泰吾士河下修建外径2.2m 的隧道。

1874 年,工程师格瑞海德觉察在强渗水性的地层中很难用压缩空气支撑隧道工作面,因此开发了用液体支撑隧道工作面的盾构,通过液体流,以泥浆的形式出土。

第一个机械化盾构专利是1876 年英国人约翰·荻克英森·布伦敦和姬奥基·布伦敦申请的。

国内大直径盾构隧道的设计技术进展

国内大直径盾构隧道的设计技术进展
2台泥 水 盾 构 2台泥 水 盾 构
在建
在建 在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概 述
武 汉 长 江 隧道 上 海 长 江 隧道 南 京长 江 隧道
1 . 25 0 2台复 合 式 泥 水 盾 构 已贯 通 10 5
1 1 国 内外 大直径 盾构 的发 展概 况 . 11 8 8年 , 国的布 鲁诺 ( IB u e) 出盾 构工 英 M.. rn1 提
摘 要 : 自上世 纪 9 0年 代 以 来 , 国 大 直径 盾 构 隧道 的 建 设 得 我 到较 大 的发 展 , 别 是 近 期 建 设 的 武 汉 、 京 和 上 海 越 长 江 隧 特 南 道 以及 广 深港 客 运 专 线 狮 子 洋隧 道 , 论 是 在 工 程 建 设规 模 还 无 是 建 设 难度 方 面 , 堪 称 世 界 级 工 程 , 代 表 了 当 前 国 内盾 构 均 也
施工 技术进 步 。
表 1 国 内大 直 径 盾 构 工 法 应 用 情 况
隧道 的设 计 水平 。对 目前 国 内几 座 有 代 表 性 的 大 直 径 盾 构 隧
道 的 概 况 进行 介 绍 , 设 计技 术 的 进 步 进行 总 结 。 对
关键词 : 大直 径 盾 构 ;隧 道 ;设 计 ;技 术进 展
隧名 道称
上 海 打 浦 路 隧 道 上 海 延 安 东 路 隧 道

1 . 13 4 00 2 1 . 13 0 10 1
盾形 构式
1台 网格 式 盾 构 1台 网格 式 盾 构 1台 泥水 盾 构 16 96 1 8 98 19 94
上 海 延 安 东 路 复 线 隧 道 1 . 约 13 0 10 0

大直径盾构隧道发展现状、技术挑战与科研思考

大直径盾构隧道发展现状、技术挑战与科研思考

大直径盾构隧道发展现状、技术挑战与科研思考
大直径盾构隧道是一种高效、安全、环保的地下交通工程建设方式,近年来其发展迅速。

然而,随着隧道直径的增大和建设环境的复杂化,大直径盾构隧道的建设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技术挑战。

本文通过分析大直径盾构隧道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其存在的技术难题,并提出了一些科研思考和对策。

首先,大直径盾构隧道的建设难度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设备技术:大直径盾构机制造成本高、运输困难,同时还需要具备高强度、高耐腐蚀等性能,这对设备的研发和制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 施工技术:大直径盾构隧道面临着土层深厚、地质情况复杂、地下水位高等多重难题,如何保证施工工艺的安全有效是当前的关键问题。

3. 质量控制: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隧道的直径、位置、弯曲程度等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如何有效控制质量是施工的重要难点。

其次,为了应对这些技术挑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科研思考:
1. 设备技术:需要加强盾构机的研发,提高其自动化程度、精度和稳定性,同时探索新型材料的应用和优化设计方案,以降低制造成本和提高设备性能。

2. 施工技术:需要进行深入的地质勘察和建模,制定相应的施
工工艺,提高施工的精度和安全性。

同时,需要加强对隧道变形和地下水流的预测和控制,保证施工安全。

3. 质量控制:需要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和数据处理手段,实现对隧道直径、位置、弯曲程度等指标的实时监测和控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综上所述,大直径盾构隧道是地下交通工程建设的重要方式,但其建设面临着诸多技术挑战。

通过加强科研思考和技术创新,可以有效提高大直径盾构隧道的建设质量和效率,推动其更为广泛的应用。

琼州海峡隧道超大直径盾构新技术展望--陈馈

琼州海峡隧道超大直径盾构新技术展望--陈馈

6 ] 程的若干方案;郭陕云 [ 对琼州海峡盾构隧道方案工
程技术要点进行了研究, 提出中线铁路盾构隧道方案 为首选方案, 并给出了中线铁路盾构隧道方案的建议。 然而, 以上研究未涉及到能适应于琼州海峡隧道施工 的盾构成套装备关键技术, 而攻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超大直径复合式泥水盾构关键技术, 研制出适合于 我国特长跨海隧道施工的超大直径复合式泥水盾构, 则关系到跨海通道的建成与通车。
P r o s p e c t s o nN e wT e c h n o l o g i e s o f S u p e r l a r g eD i a me t e r S h i e l dMa c h i n ef o rQ i o n g z h o uS t r a i t T u n n e l
琼州海峡跨海中线工程拟采用隧道方案。我国专家和 学者对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的研究已有 2 0多年的历史。
1 ] 2 ] 3 ] 4 ] 江级辉 [ 、 王可钧 [ 、 周心培 [ 、 谭忠盛等 [ 对修建琼 5 ] 州海峡隧道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程振廷等 [ 提出了
对修建琼州海峡隧道采用盾构法的意见和修建隧道工
基金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 2 0 1 1 D F B 7 1 5 5 0 ) ;国家 9 7 3计划( 2 0 1 4 C B 0 4 6 9 0 0 ) ;国家 8 6 3计划( 2 0 1 2 A A 0 4 1 8 0 2 ) 作者简介:陈馈( 1 9 6 3 —) , 男, 湖南新化人, 1 9 8 5年毕业于长沙铁道学院, 工程机械专业, 天津大学在读博士, 硕士生导师,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主要 从事盾构技术研究工作。
1 工程概况
1 . 1 工程位置 琼州海峡位于广东省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 东 西长约 8 0 . 3k m , 南北平均宽度约为 2 9 . 5k m , 其最小 9 . 4k m , 在等深线 5 0m 之间有一深槽, 长约 宽度为 1 7 0k m , 平均宽度 1 0k m , 水深一般在 8 0m , 最深处深

大直径盾构穿越黄河粉细砂地层掘进技术研究

大直径盾构穿越黄河粉细砂地层掘进技术研究

大直径盾构穿越黄河粉细砂地层掘进技术研究大直径盾构穿越黄河粉细砂地层掘进技术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地下空间的利用逐渐成为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盾构是一种常用的地下隧道开挖施工方法,而在黄河流域等地发现的大量粉细砂地层给盾构施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开展大直径盾构穿越黄河粉细砂地层的掘进技术研究,对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大直径盾构的穿越黄河粉细砂地层掘进技术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克服地层的塑性变形、土体润湿性、掘进液密度和泥浆性质等问题。

首先,要对黄河粉细砂地层的工程特性进行详细研究。

黄河流域土壤多为细颗粒颗粒,含水量高达40%以上,使得土体易塑性变形,导致隧道变形和沉降的风险加大。

因此,需要在施工前进行针对性的勘察与试验,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其次,在大直径盾构的掘进技术中,施工液的选择和性能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由于黄河粉细砂地层的润湿性较强,施工液在穿越过程中易被土层吸附,从而导致泥浆的失效和润滑性能下降。

因此,在泥浆的配方中要添加一定量的凝聚剂和防沉剂,以提高液弹性模量,减少掘进过程中的渗漏和过流现象,保证盾构施工的平稳进行。

黄河粉细砂地层的掘进技术中,盾构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方式也需要进行合理选择。

由于地层具有一定的不均匀性和变化性,需要根据地下水位、地层强度以及存在的隐患等进行结构设计的优化。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合理控制盾构的掘进速度和推进压力,以防止地层的不稳定和破坏。

此外,要合理选择管片的质量和尺寸,确保在穿越过程中的环片的导向和支撑作用。

大直径盾构穿越黄河粉细砂地层的掘进技术研究还需要加强现场监测与控制。

通过在盾构掘进的同时进行地下水位、地表变形和管片沉降等方面的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中的异常情况,保障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

总之,大直径盾构穿越黄河粉细砂地层掘进技术的研究对于提高隧道施工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大直径盾构隧道的设计技术进展_肖明清

国内大直径盾构隧道的设计技术进展_肖明清

#隧道/地下工程#收稿日期:2008-04-30作者简介:肖明清(1970)),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1992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地下工程及隧道工程专业,工学硕士。

国内大直径盾构隧道的设计技术进展肖明清1,2(11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成都 610031;21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 430063)摘 要: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直径盾构隧道的建设得到较大的发展,特别是近期建设的武汉、南京和上海越长江隧道以及广深港客运专线狮子洋隧道,无论是在工程建设规模还是建设难度方面,均堪称世界级工程,也代表了当前国内盾构隧道的设计水平。

对目前国内几座有代表性的大直径盾构隧道的概况进行介绍,对设计技术的进步进行总结。

关键词:大直径盾构;隧道;设计;技术进展中图分类号:U 455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954(2008)08-0084-041 概述111 国内外大直径盾构的发展概况1818年,英国的布鲁诺(M 1I 1B r une l)提出盾构工法并申请了专利,1825~1843年,他利用矩形(618m @1114m )盾构,在伦敦泰晤士河下几经挫折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盾构隧道。

1869年,Barlo w 和G rea t 采用圆形盾构(外径2121m 的铸铁管片)在泰晤士河下成功修建了第二条盾构隧道。

随后,盾构工法相继传入美国、法国、德国、日本、苏联以及我国,并得到逐步发展,尤其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不同类型盾构机相继出现,可实施的盾构隧道直径也逐渐增大,掘进长度与开挖深度也在不断增加,陆续建成了英法海峡隧道、东京湾海底隧道、荷兰绿色心脏隧道等一批著名工程。

我国盾构隧道的应用时间相对较短,较为全面的试验是1962年在上海塘桥的试验隧道(<4116m 的普通敞胸盾构)工程。

1966年,上海用盾构法建造了国内第一条水底公路隧道)))打浦路隧道。

深埋、复杂地质条件大直径隧道TBM的设计进展与创新

深埋、复杂地质条件大直径隧道TBM的设计进展与创新
( P 或 泥水 平衡 T M稳 定 掌子 面 的能 力 , E B) B 因此 在 软
弱 地层 中无 法应 用 。
型及 其 主要运 行 特点 可概 括如 下 。
1 1 撑 靴式 敞 开 T M . B 该 类 T M 在坚 硬 而 稳 定 岩 石 中掘 进 时 可 达 到 最 B
大工作效率 , 当围岩不稳时 , 但 其工 作效率会 大大降 低 。该 类 T M 对 岩 石/ 道 的 稳 定性 要 求 极 高 , B 隧 因而 不 适合 多 变地 质条 件 下 的 长 隧 道 开挖 , 其 是 开挖 直 尤
T M) B 。
这种 经过 改进 的 T M 有 如 下 优 势 :1 设 计 有新 B ) 型 的伸缩 接头 , 可避 免 由于不稳 定地 层产 生 的 问题 , 可 在 更 广 泛 的条件 下 采 用 双 护盾 模 式 ; ) 加 了探测 、 2增 打桩 和注 浆功 能 , 可对掌 子面 的岩石进行 预处理 ; ) 3 设 计 了短锥 形护盾 , 有较高 的扩挖能 力及 极高 的盾 构推 具 力, 使其 能够在挤 压地层 和深 埋条件 下进行 隧道开挖 。 但 是 , 种 双 护 盾 通 用 T M 不 具 备 土 压 平 衡 这 B
c mmo rtc l ist tmi h n o n e e e rn o g t n lu d rv ra l o e . o n c iia i e ha g tbe e c u tr d wh n bo g a l n u ne n e a ib e c v r t i
的最 常见危 险。 关键词 : 大直径 、 长距 离隧道 ;隧道 掘进 机( B ; T M) 撑靴式 敞开 T M;双护盾 T M;单护盾 T M;敞开模式 ; B B B 双模式 ; 紧凑型双护 盾通用 T M( S o pc T M) 土压平衡双 护盾 通用 T M( S P B ;土压平衡单护盾通用 T M( S P B B D U C m at B ; B D U E BT M) B S U E BT M)

大直径长距离盾构隧道施工技术课件

大直径长距离盾构隧道施工技术课件
大直径长距离盾构隧道施工技术
大直径长距离盾构隧道施工技术
工程案例
• 上海长江隧道采用2台盾构机先后从浦东工 作井出发(上行线盾构先行,下行线盾构 滞后约3个月出发),以长兴岛工作经为盾 构接收井。
大直径长距离盾构隧道施工技术
主要的施工工艺
• 盾构出洞前井外地基加固、出洞时盾构后 盾管片设置及洞圈的处理。(洞门止水 等)。
大直径长距离盾构隧道施工技术
大直径盾构机实例
• 如西班牙马德里M30工程采用的直径为 15.2m的土压平衡盾构。
大直径长距离盾构隧道施工技术
适于大直径掘进的施工技术特征
• 由于大断面施工的要求,机内千斤顶,电动机, 液压设备,以及外部的电源,运输设备都大型 化,高压化。
• 由于断面尺寸大,对盾构机的组装精度要求提 高。特别是刀盘承力轴的分解组装的精度提高。
大直径长距离盾构隧道施工技术
主要的施工工艺
• 衬砌结构型式:采用有一定接头刚度的单 层钢筋混凝土柔性衬砌是合理的、成功的。 施工工艺简单,工程实施周期短、投资省。
大直径长距离盾构隧道施工技术
谢谢!
大直径长距离盾构隧道施工技术
大直径长距离盾构隧道施工技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大直径长距离盾构隧道施工技术
主要的施工工艺
• 同步注浆点:同步注浆管路为内置式,全环压 浆点6个。施工时推进和注浆联动,用注浆压 力和注浆量两参数来保证盾尾和管片间隙的填 充效果,单管注浆压力以盾尾处水土压力控制。
• 盾构水中进洞要求:为了确保盾构进洞安全, 除在长兴岛接收井盾构进洞侧进行地基加固外, 尚须在工作井洞圈范围采用盾构刀盘可直接切 削的玻璃纤维筋混凝土、接收井底板上铺设 M5水泥砂浆(作为盾构接受基座),并在接 收井与暗埋段之间、井内上下行线间设置临时 混凝土隔墙,避免盾构进洞时的泥水溢出。

超大直径盾构掘进新技术及应用提名公示

超大直径盾构掘进新技术及应用提名公示

超大直径盾构掘进新技术及应用提名公示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地下空间被开发和利用,因此盾构掘进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环保的掘进方法,盾构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在超大直径盾构方面,为了满足更大直径的掘进需求,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也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超大直径盾构掘进新技术及其应用,以提名公示。

二、超大直径盾构掘进新技术1. 硬岩掘进技术由于超大直径盾构在掘进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地质条件和岩石硬度较大,因此硬岩掘进技术成为了关键。

一种常用的技术是采用硬岩刀盘机头,利用高压喷射水或钻头同时作用于掘进面,以增加刀具的破碎效果。

同时,结合电动液压系统,可以实现对刀具的自动控制和监测。

2. 多盾片技术为了应对超大直径盾构掘进过程中所需面对的高地应力和良好支护的要求,多盾片技术应运而生。

该技术通过增加盾片数量,分散地应力,提高盾构对地层的稳固性。

此外,多盾片技术还可以增加盾构机械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3. 自适应刀盘转速控制技术超大直径盾构在掘进中面临的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刀盘转速以实现更高的掘进效率。

自适应刀盘转速控制技术可以根据盾构前进速度、刀具磨损程度等参数,自动调整刀盘的转速,以达到最佳的掘进效果。

4. 先导孔爆破技术为了提高超大直径盾构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掘进效果,先导孔爆破技术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在预先钻穿地层的孔洞中放置合适的炸药,可以实现对地层的破碎和刺激,为盾构的掘进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超大直径盾构掘进新技术的应用1. 地铁建设拥有超大直径盾构的地铁线路建设不仅可以提高人流交通的效率,还可以减少城市地面交通拥堵问题。

超大直径盾构掘进技术在地铁建设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快速、安全、高效的掘进,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干扰。

2. 水下隧道建设水下隧道建设是一项技术难度较高的工程,利用超大直径盾构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超大直径盾构的应用可以极大地减少施工对水体的影响,从而实现对浅海地区的快速、安全、高效的掘进。

大直径泥水盾构关键技术自主研发及应用

大直径泥水盾构关键技术自主研发及应用

大直径泥水盾构关键技术自主研发及应用我还记得那一天,阳光正好,我和老李站在城市地铁建设的工地上。

老李是这个项目的老工程师了,他戴着那顶已经有点破旧的安全帽,眼睛紧紧盯着面前巨大的隧道口,就像一位将军在审视自己的战场。

“你看啊,”老李指着那黑黝黝的洞口对我说,“这地铁建设可不容易,尤其是这种大直径的隧道,就像在地下给城市打通一条巨龙的巢穴一样。

”我顺着他的手指看过去,心里满是好奇。

这时候,旁边几个年轻的工人也凑了过来,他们眼睛里闪烁着兴奋又疑惑的光。

“李工,这大直径隧道为啥这么难挖啊?”一个年轻小伙子问道。

老李笑了笑,拍了拍小伙子的肩膀说:“小伙子,这就好比你要在一块硬邦邦的大蛋糕里挖一个特别大的洞,而且还不能让蛋糕塌了,这得多难呐。

咱们以前没有自己的大直径泥水盾构关键技术的时候,就只能看着别人干,用人家的技术,那可就像租房子住,总感觉不是自己的家,处处受限制。

”大直径泥水盾构技术,简单来说,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地下钻孔机。

但是这个“钻孔机”可不像我们平常看到的小电钻那么简单。

它要面对的是各种各样复杂的地质情况,就像一个战士要在不同的地形上战斗。

有时候是松软的泥土,有时候是坚硬的岩石,这就要求这个“大机器”得足够强大,足够智能。

以前啊,我们国家没有这项自主技术的时候,那可真是处处碰壁。

引进国外技术吧,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人家还不一定把核心技术教给你。

就像你去学人家做饭,人家只让你看个大概,关键的调料和火候就是不告诉你。

老李说到这儿的时候,无奈地摇了摇头,眼神里透露出一丝不甘。

可是咱们中国人,什么时候被困难吓倒过呢?于是,一群像老李这样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们就开始了漫长的自主研发之路。

这研发过程,就像是一场艰苦的马拉松比赛。

他们日夜钻研,在实验室里不断做实验,失败了一次又一次。

有时候,我看到老李对着那些复杂的图纸愁眉不展,头发都白了不少。

但是,他们没有放弃。

他们一点点地摸索,就像探险家在黑暗的洞穴里寻找出口一样。

1.1-2周文波-超大直径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综述

1.1-2周文波-超大直径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综述

超大直径盾构法隧道介绍
欧 洲
意大利SPARVO隧道(2011~)
意大利连接博洛尼亚至佛罗伦萨 A1“太阳之路”公路中穿越亚平宁山脉的复线 的一部分是隧道形式修建。南北隧道长度分别为2600m和2564m,采用德国海瑞克制造 的一台直径15.615m土压平衡盾构施工。2011年8月,北线隧道盾构始发,于2012年7 月贯通,盾构调头后施工南线隧道,2013年8月贯通,2015年通车。
上海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建设
上海上中路隧道(设备选型:1台14.89m泥水盾构,施工日期: 运营 2005年-2009年,隧道长度:1.25km×2); 上海军工路隧道(设备选型:1台14.89m泥水盾构,施工日期: 2008年-2010年,隧道长度:1.525km×2); 上海长江隧道(设备选型:2台15.43m泥水盾构 ,施工日期: 2005年-2009年,隧道长度:7.47km×2); 上海外滩道路隧道(设备选型:1台14.27m土压盾构,施工日期:2007年-2010年, 隧道长度:1.098km); 上海迎宾三路隧道(设备选型:1台14.27m土压盾构,施工日期:2009年-2011年, 隧道长度:1.682km)。
超大直径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综述
近20年来,盾构法隧道工程技术已向大深度、大断面、长距离的方向 发展,并建成了一批超大直径的海底隧道和城市道路隧道。采用盾构 法施工的超大直径(14m以上)长距离隧道已成为新一轮城市公路隧道 建设的发展趋势。
报告内容
超大直径盾构法隧道介绍 上海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建设 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关键施工技术 不同形式盾构的适应性比较 展望
10 11
超大直径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综述
上海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概述
1.2 国内几座代表性大直径盾构隧道的环境条件特点
1.2.2 南京长江隧道 南京长江隧道为城市快速路隧道,盾构通过的地层主要有:淤泥质粉 质粘土、粉质粘土夹粉土、粉土、粉细砂、砾砂、圆砾、强风化钙质泥 岩,其中盾构切入泥岩的长度约350m,最大切入深度约3.9m,泥岩抗压 强度小于1.0MPa。盾构机开挖地层大部分为粉细砂、砾砂、圆砾地层, 比例占全隧道的85%。
工程设计技术的进步。
2 设计计算方法的进步
2.1 盾构隧道结构计算理论概况 盾构隧道结构计算经历了刚性结构法、弹性结构法、假定抗 力法、弹性地基梁法、连续介质法几个阶段,几种地下结构计算 理论的发展在时间上没有截然的前后之分,后期提出的计算方法 也没有否定前期的成果,且每一种计算理论中,又可根据假定条 件的不同细分为多种具体的计算方法。在目前设计和研究中,假 定抗力法、弹性地基梁法和连续介质模型计算法都有应用。由于 可用于盾构隧道结构计算的方法很多,相应的计算结果的差距也 较为明显。
汉口引 道起点 中山 大道 汉口 工作井 武昌 工作井 友谊 江南引 大道 道终点
1 概述
1.2 国内几座代表性大直径盾构隧道的环境条件特点
1.2.1 武汉长江隧道 由于隧道位于武汉市中心城区,地面建筑密集,受盾构施工影响的地面 建筑物多达50余幢,最高的建筑物为8层,其中下穿鲁慈故居(省级文物) 处的覆土厚度仅6m。此外,隧道穿越多条城市道路,其地下管线众多,同 时还需穿越武九铁路、长江防洪堤等。
2 设计计算方法的进步
2.2 我国大直径盾构隧道的结构计算方法
2.2.3 大型结构试验与现场实测
为验证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与合理性,南京长江隧道、上海长 江隧道、狮子洋隧道均进行了原型结构试验和现场实测,这些研 究成果对改进结构设计方法将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3 隧道结构与防水新技术
3.1 衬砌结构的多样化
1 概述
1.1 国内大直径盾构的发展概况
国内大直径盾构工法应用情况
序号 1 2 3 4 隧道名称 上海打浦路隧道 上海延安东路隧道 上海延安东路复线隧道 上海大连路隧道 隧道外径 10.0m 11.0m 11.0m 11.0m 盾构段长度 1324m 1310m 约1.3km 1258m 盾构型式 1台网格式盾构 1台网格式盾构 1台泥水盾构 2台泥水盾构 建设时间 1966年 1988年 1994年 2003年
随着盾构隧道工程用途的推广,国内铁路盾构隧道开始尝试设置二 次衬砌的新结构。如狮子洋隧道拟在软弱地层地段和防灾救援定点地段 加设内衬。这主要是由于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隧道内气压变化幅度大、 频率高,防火涂层由于耐久性和粘结力的原因可能产生掉块,而二次衬 砌无论是在耐久性还是防火性能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拟建的沪通 铁路黄浦江隧道为通行双层
概念。目前纵向计算多采用弹性地基梁的方法,对曲线半径较小的地段
同时也采用三维有限元的方法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计算。
2 设计计算方法的进步
2.2 我国大直径盾构隧道的结构计算方法
2.2.3 大型结构试验与现场实测
为验证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与合理性,南京长江隧道、上海长
江隧道、狮子洋隧道均进行了原型结构试验和现场实测,这些研 究成果对改进结构设计方法将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1 概述
1.2 国内几座代表性大直径盾构隧道的环境条件特点
1.2.2 南京长江隧道 盾构段最大水压力达0.65MPa。江中段粉细砂地层垂直渗透系数 2.2×10-4cm/s,水平渗透系数1.2×10-4cm/s。隧道覆土厚度最大31m, 最小5.5m,土压变化大;长江水位洪水期与枯水期差别大,年内变幅可 达9m左右,历史最高最低水位相差10.1m。
1 概述
1.2 国内几座代表性大直径盾构隧道的环境条件特点
1.2.4 狮子洋隧道
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地层的孔隙水和白垩系岩层的裂隙水,具承压性, 地下水补给充足。 隧道在现状河床下覆盖厚度最大45m,最小10m。隧道最大水压力67m, 为目前国内水压力最大的盾构隧道。盾构需穿越多道海堤和虎门港码头桩基。
B环(目标环) A环 C环 接缝回转弹簧K1 径向剪切弹簧K2
O ~
切向剪切弹簧K3
M=Ki O
2 设计计算方法的进步
2.2 我国大直径盾构隧道的结构计算方法
2.2.2 隧道纵向计算 随着对盾构隧道研究的深入,结合对已经运营的盾构隧道的监测数 据分析,盾构隧道的纵向变形问题开始受到关注,并提出了纵向设计的
内 衬 厚30cm
集装箱列车和油罐车的水下
盾构隧道,为加强防火性能 和提高抵抗列车脱轨撞击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管片
建筑限界
隧 道 中 线
线 路 中 线
能力,亦准备采用管片+内
衬的结构方案。
内衬
救 援 通 道 内轨顶面
电力电缆槽
3 隧道结构与防水新技术
3.2 通用楔形环的采用
我国上个世纪修建的盾构隧道均同时采用几种衬砌环类型,即左转 弯环、右转弯环和直线环。该种设计方式有以下缺点:①衬砌环类型多,
1 概述
1.2 国内几座代表性大直径盾构隧道的环境条件特点
1.2.3 上海长江隧道 隧道在现状河床下覆土厚度最大29m,最小14m。隧道最大水压力约 55m。工程沿线除长江防洪堤外,基本无其它建筑物。
1 概述
1.2 国内几座代表性大直径盾构隧道的环境条件特点
1.2.4 狮子洋隧道
狮子洋隧道为高速铁路隧道,盾构段穿越地层为淤泥质土、粉质粘土、粉 细砂、中粗砂、全风化-弱风化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砂砾岩。盾 构穿越弱风化基岩、半岩半土、第四系覆盖物地层的长度分别占掘进长度的 73.3%、13.3%、13.4%。基岩的最大单轴抗压强度为82.8MPa,基岩层的渗 透系数达6.4×10-4m/s,基岩的石英含量最高达55.2%,岩石地层的粘粉粒 (≤75μm)含量为26.1~55.3%。
浅埋隧道:σv=全部覆土重 σh=λσv+静水压力 深埋隧道:按泰沙基土压力公式
σv=全部覆土重 σh=λσv(λ=0.5) σv=全部覆土重或按泰沙基土压力公式 σh=λσv(λ取经验值) σv=全部覆土重或按泰沙基土压力公式计算 σh=λσv(砂性土分算、粘性土合算) 不计粘聚力的泰沙基公式 σv=全部覆土重 σh=σv(1+λ)/2 σv=全部覆土重 σh=λσv+水压力,λ=(0.4~0.5)
工程实践经验证明,盾构法隧道采用单层管片衬砌完全可以满足变
形、接缝张开量及混凝土裂缝控制等的设计要求,同时通过同步注浆和
二次注浆,可以进一步加强管片稳定与防水效果。又由于单层管片衬砌 具有工艺简单、工期短、投资节省的优点,因此盾构隧道一般采用单层
管片衬砌。
武汉长江隧道
3 隧道结构与防水新技术
3.1 衬砌结构的多样化
5
6 7 8
上海复兴东路隧道
上海翔殷路隧道 上海上中路隧道 武汉长江隧道
11.0m
11.36m 14.5m 11.0m
1214m
1498m 1250m 2550m
2台泥水盾构
2台泥水盾构 1台泥水盾构 2台复合式泥水盾构
2004年
2005年 在建 已通车
9
10 11 12 13
上海长江隧道
南京长江隧道 广深港客专狮子洋隧道 杭州庆春路过江隧道 杭州钱江隧道
需要更多的管片制造模具,增加了造价;②由于各种衬砌在外观尺寸上
差别很小,增加了施工管理难度;③管片本身无法拟合竖曲线,在竖曲 线地段需在环面加设不等厚的垫片,这在强透水和高水压地层中对防水
国内大直径盾构隧道 设计技术进展
王子成 教授 北京交通大学
1.概述 2.设计计算方法的进步 3.隧道结构与防水新技术 4.性能化设计的加强 5.施工组织设计技术创新 6.结语
1 概述
1.1 国内大直径盾构的发展概况
采用盾构法修建隧道的历史已有近170年。从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随 着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不同类型盾构机相继出现,可实施的盾构隧道 直径也逐渐增大,掘进长度与开挖深度也在不断增加,建成了英法海峡 隧道、东京湾海底隧道、荷兰绿色心脏隧道等一批著名工程。
道为代表的大直径越江隧道的建设,无论是在工程建设规模还是建设难 度方面,均堪称世界级工程,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盾构法隧道的设计和施
工技术进步。
1 概述
1.2 国内几座代表性大直径盾构隧道的环境条件特点
1.2.1 武汉长江隧道
武汉长江隧道为城市道路隧道,盾构通过的地层主要有:粘土、粉土、 粉质粘土、粉细砂、中粗砂、卵石、泥质粉砂岩夹砂页岩等,其中盾构机 开挖粉细砂、中粗砂、卵石地层的比例占全隧道的80%,砂地层中石英含 量高达65%。在江中段每条隧道底部切入基岩长度约400m,切入基岩的最 大深度约2.5m,基岩最大抗压强度达40MPa。
1 概述
1.2 国内几座代表性大直径盾构隧道的环境条件特点
1.2.5 环境条件的主要特点 由上可见,国内几座大直径盾构隧道的工程用途涵盖了 城市道路、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盾构穿越的 地层包含了极软土、粉细砂、中粗砂、卵砾石、软岩、中硬 岩等多种地层,地层渗透性变化范围大,水土压力高,水压 力大,地面环境亦十分复杂,如此复杂的环境条件也促进了
15.0m
14.5m 10.8m 11.3m 15.0m
7470m
3022m 9340m 1766m 3250m
2台泥水盾构
2台泥水盾构 4台复合式泥水盾构 2台泥水盾构 2台泥水盾构
在建
在建 在建 在建 在建
1 概述
1.1 国内大直径盾构的发展概况
近年来,以武汉、南京、上海越长江隧道和广深港客运专线狮子洋隧
2 设计计算方法的进步
2.1 盾构隧道结构计算理论概况 世界各国盾构隧道衬砌设计荷载计算方法见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