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在高温加热时的转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奥氏体在α/Fe3C界面形核 核向F及Fe3C两个方向长大 物溶解 4奥氏体均匀化
2奥氏体晶 3剩余碳化
上一页
下一页
17
亚共析钢
F+P
Ac1以上
A +F
Ac3以上
A
过共析钢
P +Fe3C
Ac1以上
A+Fe3C
Accm以上
A
上一页
下一页

18
2.2.2 非平衡组织向奥氏体的转变
1. 针状奥氏体与颗粒状奥氏体
上一页 下一页 10
加热和冷却时的临界点
加热: A1-Ac1 A3-Ac3 Acm-Accm 冷却:A1-Ar1 A3-Ar3 Acm-Arcm
图2.4 加热和冷却速度为0.125℃/min 时相变点的变动
11
2.2 奥氏体形成机理
平衡组织 (珠光体) 非平衡组织 (马氏体、贝氏体等)
奥氏体
2.2.1 珠光体类组织向奥氏体的转变
上一页 下一页
13
奥氏体晶核长大
奥氏体的长大过程是γ/α和γ/Fe3C两个相界面 向原来的铁素体和渗碳体中推移的过程。
A+F
A+Fe3C
图2.5 共析钢奥氏体晶核长大 (a) T1温度下各相中C的浓度 (b) 相界面的推移
14
奥氏体中的碳浓度差是相界面推移的驱 动力,相界面推移的结果是Fe3C不断溶解,α 相逐渐转变为γ相。
(b) 通过一种合并长大的机理变成大晶粒 奥氏体,这种大晶粒往往会与原奥氏体晶 粒重合,即产生所谓“遗传”现象(指钢加 热后得到的奥氏体晶粒就是前一次奥氏体 化时所得到的晶粒)。
颗粒状奥氏体的形成规律,与珠光体 向奥氏体的转变类似。
上一页 下一页 20
2.非平衡组织加热转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化学成分 碳钢—不易形成针状或颗粒状; 合金钢—合金元素的加入将使含碳过饱和的α相(αˊ) 的分解及αˊ基体的再结晶过程变慢,发生αˊ →γ; 加热速度 慢速—1-2oC/min: 碳钢—不易形成针状或颗粒状奥氏体; 合金钢—发生αˊ →γ; 快速—1000oC/s: 无论碳钢还是合金钢均wenku.baidu.com发生αˊ →γ; 中速—介于之间:
固态相变类型
①结构 ②成分 同素异构转变、多型性转变、马氏 体转变等; 调幅分解; 有序化转变;
③有序化程度
④结构和成分
共析转变、贝氏体转变、脱
溶沉淀等。
1
共格→界面能小,弹性应变能大 界面结构
半共格→介于之间
非共格→界面能大,弹性应变能小 均匀形核→在母相基体中无择优任意形核
新相形核
非均匀形核→依附于母相中的缺陷择优形 核 (如空位、位错、晶界等) 半共格界面迁移 切变长大(协同长大) 界面位错运动
剩余碳化物溶解
奥氏体长大过程中,由于 Cγ/Fe3C>>Cγ/α, 因此长大中的奥氏体溶解铁素体的速度始终 大于溶解渗碳体的速度,故在共析钢中总是 铁素体先消失,剩有残余渗碳体。
上一页 下一页 16
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残留Fe3C全部溶解后,碳在奥氏体中的分 布仍不均匀。继续加热或保温,使碳原子充分 扩散,整个奥氏体中碳的分布趋于均匀。 奥氏体的形成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非平衡组织(主要是马氏体)在加热时,会 同时形成针状和球状(颗粒状)两种形状的奥氏 体。形成球状奥氏体是其主流,针状奥氏体只是 在奥氏体化初始阶段的一种过渡性组织形态。
(a)针状奥氏体;(b)颗粒状奥氏体
上一页 下一页 19
针状奥氏体在继续保温或升温过程中发 生变化:
(a) 通过再结晶变成球状奥氏体;

奥氏体钢可作为无磁性钢 奥氏体线膨胀系数最大 ↓ 奥氏体钢制造热膨胀灵敏的仪表元件 奥氏体导热性最差,奥氏体钢加热时, 热透慢,加热速度应慢一些。
上一页 下一页 9
2.1.2 奥氏体的形成条件

驱动力
自由能差 ΔGV即为P→A 转变的驱动力。 转变必须远离平衡态, 即存在过热度ΔT。
图2.3 珠光体和奥氏体自由能与温度的关系

出现过渡现象,发生αˊ →γ。
21
2.3 奥氏体形成动力学
研究奥氏体的转变量与温度和时间的关系。
2.3.1 奥氏体等温形成动力学
1. 奥氏体等温形成动力学曲线的建立 将若干小试样迅速加热到AC1以上的不同温度, 保温不同时间后,迅速水淬;

用金相法测定奥氏体的转变量与时间的关系(实 际上是测定奥氏体水淬后转变成马氏体的量与 时间的关系)。
回主页
2.1 奥氏体的形成
2.1.1 奥氏体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奥氏体是C原子溶入γ-Fe中构成的固溶体。
上一页
下一页 5
奥氏体组织
奥氏体晶粒一般 为等轴状多边形,在 晶粒内有孪晶。转变 刚结束时,晶粒比较 细小,晶粒边界呈不 规则的弧形,保温后 晶粒长大,晶粒边界 趋向平直化。
图2.1 1Cr18Ni9Ti钢室温的 奥氏体组织
奥氏体的形核 奥氏体优先 形核的位置
上一页
α/Fe3C界面或 珠光体团界面
下一页 12
α/Fe3C界面形核原因
1)易于获得所需的浓度起伏。 2 )易于获得所需的结构起伏。在两相界面 处,原子排列不规则,铁原子有可能通过 短程扩散,由母相点阵向新相点阵转移, 满足形核所需的结构。 3 )易于获得所需的能量起伏。新相形核时 可消除部分晶体缺陷,使系统的自由能降 低,产生的应变能也易于借助相界 ( 晶界 ) 流变而释放。
6
奥氏体晶体结构
奥氏体为面心立 方结构,碳原子位于 晶胞八面体的中心或 棱边的中点。
图2.2 奥氏体晶胞及碳原子的可能位置
上一页 下一页
7

奥氏体的性能
奥氏体是最密排的点阵结构,致密度高 ↓ 质量体积最小
奥氏体的点阵滑移系多 ↓ 塑性好,屈服强度低,易于加工变形
上一页 下一页 8
奥氏体具有顺磁性
上一页 下一页 22
图2.6 共析钢奥氏体等温形成动力学曲线
上一页 下一页 23
(α+Fe3C+γ) (α+Fe3C)
图2.7 共析钢等温形成动力学图 (Time-Temperature-Austenitization,TTA图)
晶核长大
(无扩散型)
非共格界面迁移
(扩散型)
非协同长大
台阶长大
2
第2章 钢在高温加热时的奥氏体转变
2.1 奥氏体的形成
2.2 奥氏体形成机理
2.3 奥氏体形成动力学 2.4 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及其控制
3
钢件在热处理、热加工等循环过 程中,其加热温度高于临界点以上时 将得到奥氏体组织,而奥氏体晶粒大 小、亚结构、成分、均匀性以及是否 存在其它相、夹杂物等直接影响钢的 最终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