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要点(精心整理,考前必背)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要点(精心整理,考前必背)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文学大纲中国文学的源头:远古歌谣和神话。

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标志书面文学萌芽。

特点是诗乐舞结合,文史哲不分。

夏商原始宗教文化。

西周春秋礼乐文化。

战国百家争鸣。

先秦文学作者身份发生了由巫到史,到贵族,再到士的演变。

先秦文学五大内容:神话诗经诸子散文历史散文楚辞一、神话《山海经》、《楚辞·天问》、《淮南子》。

山海经包括山经、海内经、海外经、大荒经。

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盘古故事最为著名。

女娲的神话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半人半兽形到人形发展过程。

中国神话蕴涵民族精神?厚德载物(奉献精神、厚生爱民、博大襟怀、大公无私等)自强不息(忧患意识、勤劳勇敢、奋进抗争、顽强不屈等)。

二、《诗经》最早诗歌总集。

收录自商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存目311篇,其中六篇笙诗有目无辞。

地域北方。

作者包括社会各阶层人士。

春秋之前都是乐歌。

西汉初年,被奉为经典。

根据音乐的特点来分风、雅、颂三部。

“风”即音乐曲调,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区的地方土乐。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分为大小雅。

大雅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作者是社会各阶层。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分为周、鲁、商颂。

风多为春秋时期作品,采自民间。

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出自贵族之手。

《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隔句押韵。

结集有三说:采诗、献诗、删诗说。

四家诗:汉代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说的合称。

前三家为今文,后一家为古文。

后汉郑玄为毛诗作笺后,齐鲁韩三家诗亡,毛诗独存。

《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一、抒情言志。

使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二、现实主义。

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

三、比兴手法。

赋、比、兴艺术开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四、体裁结构、语言艺术。

四言诗创作;四六句基本句式。

古人用“温柔敦厚”四字评《诗》,这是中国儒家的传统诗教。

规定怨刺必须“温柔敦厚”,“止乎礼义”,“怨而不怒”,不允许尖锐地揭露批判,因而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又常常起着消极的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中国古代文学史,源远流长,高度发达,古代文学作品常以篇章为主,有小说、诗歌、戏曲等。

①史记:春秋时期的宋国的左丘明编撰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大型纪传体通史。

文章由记叙文、辞赋、碑刻、章回小说等构成,以「时迁」的宏大线索,来叙述中国各朝代历史文化发展及其人物的塑造,是古代中国历史、文学史的重要著作。

②汉书:汉武帝初期公元前111年铸成了《汉书》,由提纲、志、促、陈等构成,记载了汉代前八朝尤其是汉朝的历史。

著作既广泛而细致,择要而录,构思抽象,尤以志心翔实,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历史,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传世的一部佳作。

③列子:公元前7世纪,列子写成《列子·复礼》、《列子·天地》及《存孤论》等著作,成为春秋时期经典名著,其形式是一种有原则的现代文本,意义博大,内容深刻,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流传了几千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④楚辞:楚辞是春秋战国/楚国期间楚国的文学著作,它收录了当时的优秀歌赋和诗文,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

苏轼的《楚辞五十韵》是它的部分,楚辞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也为流传至今的中国古诗词奠定了基础。

⑤《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是明代小说家章析三编写的一部代表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虚构历史小说,受到了国内外读者的喜爱。

它实现了明代小说技巧正式熟悉,塑造了一批精彩的人物,以韩泽深厚的文学基础,把诗文篇章与小说结合,刻画生动。

⑥《西游记》:《西游记》全书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精彩的神话小说,它把历代思想信仰集聚起来,十分精致地修饰下来,在艺术形式和结构上都有了相当的完善,也是文言文小说的发展的生动表现。

⑦《醉翁亭记》:是清朝崔曙主编的典籍,里面收藏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言文作品,其中有单行本等,主要以文章描写古老文化、古代社会环境、古老思想信仰为主,是明清优秀文章的精品之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重要的意义。

以上就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重要作品,取之史书,得之楚辞,创制之列子、楚辞,结晶之史记、汉书,流转之《孔雀东南飞》、《西游记》、《醉翁亭记》,它们不仅融合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优秀思想,塑造出属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人物,而且构成了一个经典的文学体系,这些著作对中国文学史来说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
一、文学概论:
1.文学的定义及其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
2.文学与社会、历史的相互关系;
3.文学的分类、流派和体裁。

二、文学发展的历史阶段:
1.先秦古籍:《诗经》、《楚辞》等;
2.儒家文化对文学的影响:《论语》、《孟子》等;
3.文言散文的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散文创作;
4.唐代文学的繁荣: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的发展;
5.宋元时期的文学:宋词、元曲等的兴起;
7.清代文学的发展:四大奇书、古文运动等;
三、文学批评思潮:
2.古文运动和白话运动;
3.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文学运动。

四、重要的文学作品及其特点:
1.先秦文学的特点:诗经的风格和意境;
2.唐宋诗的发展:具有浓厚的抒情和哲理意味;
3.赋与骈文的兴盛:唐代赋的发展和宋代骈文的兴起;
4.小说的发展与演变:四大奇书和明清小说的特点;
5.戏曲的兴起与发展:元曲的形成和元杂剧的特点。

五、重要的文学人物及其思想成就:
1.孔子及儒家对文学的影响;
2.洪洞赵孟坡和王阳明的文学思想;
3.文天祥和陆游的诗文风格;
4.鲁迅和胡适的现代文学思潮。

六、文学史研究的方法与问题:
1.文学文本的研究方法;
3.文学思潮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以上只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和影响。

要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还需要深入研究每个阶段和每个重要作品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并结合其社会、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因此,这些知识点只是一个指导,具体的学习还需要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参考资料来进行深入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1.先秦文学:先秦时期的文学主要以诗歌为主,代表作品有《诗经》。

这段时期的文学以歌颂王室、贵族和英雄豪杰为主题,形式简练,言简意赅。

2.唐诗盛世: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代表作品有王维的《山居秋暝》、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

唐诗以儿女情长、山水田园、仕途沧桑等为题材,以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著称。

3.宋词的兴盛: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另一个高峰时期,代表作品有李清照的《如梦令》、苏轼的《水调歌头》等。

宋词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题,情感真挚细腻,意境优美。

4.元曲的创作:元代是中国古代戏剧的鼎盛时期,代表作品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西华山》等。

元曲以独特的曲调和丰富的表演形式著称,既有悲剧的《窦娥冤》,也有喜剧的《西华山》。

5.明代小说的发展:明代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发展时期,代表作品有施耐庵的《水浒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

明代小说以描写现实生活为主题,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6.清代文学的变革:清代文学虽然受到了严格的思想控制,但也出现了一批重要的作品,如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

清代文学更加注重心理描写和社会批判,形式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革。

7.诗词曲赋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学不仅有诗和曲,还有词和赋等多种文学形式。

诗以五言和七言为主,形式规整,音韵优美;曲是中国古代的戏曲剧本,以片段化的表演形式著称;词是与曲相辅相成的短小抒情诗,以婉约的风格和深刻的感情描写著称;赋是一种辞章体文学形式,追求辞章华丽,意境丰富。

8.文学批评理论的形成: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主要有“文心雕龙”、“唐宋文学批评理论”等,这些批评理论对后来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影响。

以上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通过不同的时期和文学形式,展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也为后来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重点上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重点上

1.神话以故事的形式变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

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神话按内容分为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2.《山海经》最初名为《山海图》,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全书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也是最有神话学价值的文献。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词。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

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

诗经的内容包括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农事、燕飨、怨刺、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等。

《诗经》的艺术成就:⑴“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

⑵赋、比、兴的创作手法。

⑶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

⑷语言上丰富、生动、简练、形象。

4.“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毂梁传》。

5.《左传》艺术成就⑴叙述性①叙事散文内容更加完整,情节更生动、曲折。

②叙事手法灵活多样。

③更加注重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

④故事更具有戏剧性。

⑵人物塑造使用闪现型、累积型,用人物的行动、对话表现人物,极少使用外貌心理描写。

⑶叙事语言简练含蓄,词约义丰,准确生动,富于色彩。

⑷战争描写非常成功。

①重点于揭示战争的前因后果及过程。

②注重细节描写,在叙事生动、人物刻画方面具有文学意义。

6.《国语》是一部国别史。

7.《论语》是语录体,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

8.《孟子》散文艺术成就:⑴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的特征。

古代文学史重点

古代文学史重点

古代文学史重点一. 名词解释(只需要把概念理清)1.赋(叙述白描法)指的是一种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

有通篇用赋的佳作,如,《国风》中的《豳风•七月》、《王风•君子于役》、《邶风•静女》等,都是出色的所谓“赋体诗”。

2.比(比喻象征法)就是比喻或比拟,用形象的事物打比方,使被比喻的事物生动形象,真实感人。

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整首都以拟物手法表达感情的比体诗。

如《魏风•硕鼠》、等。

第二,一首诗中部分运用比的手法。

如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

第三,以具体的动作和事物来比拟难言的情感和独具特征的事物。

“中心如醉”、“中心如噎(yē)”(《王风•黍离》)3.兴(发端联想法)就是托物起兴,先用他物起头,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种,起创造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

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第二种,起象征、联想、比拟的作用。

如《周南•关雎》,以睢鸟的和鸣引起下文男女求偶的联想。

《周南•桃夭》开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两句,以盛开的艳丽桃花,象征初嫁少女容光焕发的艳美。

第三种,起协调韵律的作用。

如:“交交黄鸟,止于棘。

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维此奄息,百夫之特。

临其穴,惴惴其慄(lì)。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秦风•黄鸟》节选。

4.风风即音乐曲调,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

15国风共160篇。

5.雅雅:正,是宫廷正乐,用于典礼。

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6.颂是宗庙祭祀时唱的赞歌,周颂31篇、商颂5篇、鲁颂4篇,共40篇。

7.楚辞是战国时以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

这种诗体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 楚辞作为一种诗体,又称为“骚体”,是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

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及汉代一些文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这是继《诗经》之后我国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所有重点(精)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所有重点(精)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知识点一、知识点:1、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

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

p.212、《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

p.273、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载芟》、颂赞诗(《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节南山》、《小弁》、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采薇》、《无衣》。

p.34-P.494、《尚书》以记言为主。

p.585、《战国策》的散文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前人称赞它“辩丽横肆”。

p.776、《战国策》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

p.797、诸子百家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的学派。

p.858、孔子之后,与儒家学派相抗衡,在当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

p.919、《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

《墨子》显露出由语录体向成熟的论说文过渡的痕迹。

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

p.9210、《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

p.9411、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

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前提下。

p.98p.99 12、《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

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

p.10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全书分章重点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全书分章重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②《弹歌》、伊耆氏《蜡辞》和《周易·贲卦》六四爻辞。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

(制造弓弹打猎的生活情状)伊耆氏《蜡辞》: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咒语)《周易·贲卦》: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筮辞)理解:①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原始歌舞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们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是庆祝、祭典活动本身。

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②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第二节神话传说1.神话及其产生识记:神话的性质。

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社会)并征服自然(社会)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理解:神话的劳动起源说。

神话的宗教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认为神话伴随着初民的劳动生活而产生,宗教起源说指实为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内容总是反映着劳动生活,初民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漫长时期的劳动生活有直接关系,劳动生活是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初民的敬畏和崇拜观念,产生于他们对生活经验的最初思考,这便是最初的宗教观念。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重点最新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重点最新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张《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西周初到春秋中叶。

共305篇,先秦称诗三百。

汉代《诗经》的流传有:鲁诗、韩诗、齐诗、毛诗。

2、《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全集分风雅颂三部分。

其分类的依据是音乐的不同。

3、《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一、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

二、“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雅又分为小雅、大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4、诗经的主要内容:《诗经》思想内容广阔,主要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表现恋爱、婚姻题材的婚恋诗。

二是描写农业生产的农事诗。

三是关于战争和徭役的征役诗。

这类诗主要表现战争和徭役给民众带来了沉重灾难和痛苦,四是祭祀诗和史诗。

五是反映社会矛盾、揭露批判现实的怨刺诗。

六是燕飨诗,主要描写贵族宴饮的场面。

5、诗经的艺术特色:1.以抒情诗为主2.绝大多数诗作是反映现实人间与日常生活3.具有明显的政治与道德色彩4.在表达个人情感时,总体比较克制因而显得平和5.基本句式是四言6.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7.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8.大量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第二章历史散文1、《尚书》意为“上古之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作品的汇编(最古老的)。

春秋战国称《书》,汉代称《尚书》,儒家尊为经典,又称《书经》。

《尚书》包括虞、夏、商、周书。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是《尚书》,是以记言为主的古史。

2、《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起自鲁隐公元年,迄与鲁哀公十四年,共记载两百四十二年间的历史。

最突出的特点是:寓褒贬于记事的“春秋笔法”。

3、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是《左传》。

左丘明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的历史事件。

4、《郑伯克段于燕》A、主要内容:记述郑庄公母子兄弟之间争权夺利以致骨肉相残之事,揭露了统治者阶级所宣扬的“君义、臣行、慈父、子孝、兄友、弟恭”等伦理道德的虚伪性。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

1、“风雅颂”:《诗经》按音乐特色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雅即正,指朝廷正乐,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分大雅、小雅,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颂,原意“形容”,是一种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2、《诗经》的内容:《诗经》中的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一,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

保存在大雅和颂中的祭祀诗,大多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或赞颂先公先王的德业,总之是歌功颂德之作,如被认为是周族史诗的《牛民》等,它们赞颂了周朝历代帝王的业绩,反映了西周开国的历史。

其二,反映农事的作品。

雅颂中耕种藉田,春夏祈谷,秋冬报祭的祭祀乐歌,如《丰年》,就描写了周初农业大丰收的情景,这类作品反映了周初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业繁荣的景象;国风中的《七月》等作品,则直接反映了周人农业生产的情况,全诗以时令为序,把风俗景物与农夫生活结合起来,全面深刻,生动逼真地反映了周人不幸痛苦的生活和他们的哀怨与不满。

其三,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的燕飨诗,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

小雅中的燕飨诗,如《鹿鸣》等,描述了上层社会的宴饮场面,反映了周代礼乐之盛,也洋溢着礼乐文化的精神。

其四,反映丧乱,针砭时政的怨刺诗。

怨刺诗主要保存在“二雅”和国风中。

“二雅”中的《正月》等反映了历王、幽王时赋税严重,政治黑暗腐朽,社会弊端丛生,民不聊生的现实;“国风”中的作品或讽刺不劳而获,贪得无厌者,或揭露统治者的无耻与丑恶,辛辣的讽刺中寓有强烈的怨愤和不平。

如《伐檀》对不劳而获无功受禄者甚为愤慨,提出质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揭露了剥削者的寄生本质:其五,战争徭役寺。

在“二雅”中,有正面描写天子、诸侯的武功,表现出强烈的自豪感,充满乐观精神的作品,也有充满忧伤情绪,表现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向往的战争诗,如《采薇》的末章就将昔日的别离和如今归来的悲凄描写得淋漓尽致;“国风”中的战争徭役诗.不仅写战争和徭役的承担者征夫士卒的痛苦,而且还有写夫妻离散的思妇哀歌。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1.定义:上古神话,从本质上说,是原始人类基于生存需要和幼稚思维,对自然、自身和社会想象出来的种种呈现和描述。

第二章殷商西周的书面散文1.现存资料显示,甲骨卜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书面散文。

2.《尚书》是最早的记言为主的历史散文总集。

第三章《诗经》1.名解诗三百:《诗经》收诗305篇,大多始于西汉初年,终于春秋中叶,主要为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陆续出现的诗歌作品。

赋比兴:朱熹《诗集传》中界定最为简明。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比兴的运用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风雅颂:乃音乐分类。

“风”即歌调乐调,特指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曲调,即曲风乐歌。

“雅”是西周王朝都城及王畿地区音乐。

“颂”《诗经》中多为祭祀活动中用乐或配舞之歌。

诗六义:《毛诗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包括六个概念,两个问题。

“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

2.诗经内容:(1)《周颂》中的祭祖诗崇事先祖以加强宗脉地位,《诗经》中的祭祀诗大多伴随宗庙祭仪而创作和使用。

(2)《大雅》中的周族“史诗”以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历史,反映了从周始祖后稷出生到武王统一天下的历史过程。

(3)农事牧猎诗真实地记录了与周人农业生产相关的宗教活动和风俗礼制,反应了周初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以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典礼宴饮诗(5)怨刺诗和讽刺诗西周中叶以后,特别是西周末期,朝纲废弛,社会动荡,大量反映丧乱、针砭时弊的怨刺诗出现了,这种诗被后人称为“变风”“变雅”。

(6)战争徭役诗和思妇诗写征战、徭役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从总体上看,战争徭役诗,大多表现对战争、徭役的厌倦,含有较浓郁的感伤思乡,恋亲的意识,开创了后代边塞诗的先河。

(7)《国风》中的婚恋诗3.艺术特点:写实与“诗言志”①叙事或含有较多叙事成分的诗体上,以简朴质直的写实方式,陈述了田猎郊游,日常劳作乃至居食婚姻生活的过程或片段。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前重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前重点

名词解释题1. 易安体答案:易安体: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当时就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

所谓“易安体〞,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第一,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

以寻常语度入音律是易安体最突出的特点。

第二,既融入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风格。

第三, 倜傥的丈夫气。

李清照作词,既有女性的温柔和明慧,又有一般女子缺乏的俊爽和开朗。

能把委婉的情思与超脱的襟怀融合在一起,婉约而不绮靡,而是柔中有刚,蕴含着激昂豪迈之气。

2. 西昆体答案: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它有广狭二义,狭义的西昆体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的西昆体兼指其四六文。

“西昆〞之名是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

后人称帝王藏书的秘阁为玉山、册府,西昆指玉山。

?西昆酬唱集?共收诗人十七位,皆西昆健将,而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杨、刘齐名,当时影响很大。

3. 稼轩体答案: (1)辛弃疾的词风。

(2)稼轩体的基调,以抒发英雄失志的悲愤为主,形成了豪放悲壮的主导风格。

(3)既以豪放气质开拓了词的意境风格,又不失词的含蓄蕴藉之长,这种相反又相成的现象,是稼轩词最值得注意的特色。

4. 苏州派答案:苏州派是明末清初之际活动在苏州一带的重要戏剧流派,它以李玉为代表,包括朱素臣、朱朝佐、毕巍、叶时章、陈二白、邱园、张大复等。

他们彼此交往密切,经常合作写作戏剧,以至形成了共同的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在身份上,都是出身社会中下层,大多与科名和仕宦无缘;大多是以毕生精力从事戏剧创作的作家;在作品的题材内容上,他们一反传奇创作领域“十部传奇九相思〞的窠臼俗套,而是关注现实,写了许多政治剧和时事剧,因而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在作品形式上,由于他们既精通音律,又熟悉演艺优人,所以一反案头剧脱离场上演出的弊端,以生动曲折的情节排场、工巧和谐的宫调曲牌而形成适合场上搬演的作品,所以一直流行于当时和后来的戏剧舞台上。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填空:1、诗经就是西周至春秋得诗歌总集。

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3、诗经得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得《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得《齐诗》与燕人韩婴所传得《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得《毛诗》,流传至今得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得作品最值得重视得就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与先公先王得诗:《大雅》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与抒情两个方面。

8、《赋篇》得作者就是荀子、宋玉有《九辩》一篇9、屈原得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得篇目与祭祀得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得神)、《少司命》(掌握子嗣得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与《礼魂》(送神总曲).11、五四运动以后得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得诗为周族得史诗、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得就是赋。

赋分为抒情小赋与体物大赋两类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得进展最重要得就是五言诗得兴起与叙事诗得产生、发展16、现存汉代最早得抒情赋就是贾谊得《吊屈原赋》17、汉武帝得《秋风辞》就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得本然情绪18、枚乘《七发》大赋得开始19、西汉中期得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得就是王褒。

她得《洞箫赋》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得作品20、贾谊最著名得就是《过秦论》与《论治安策》21、晁乘得政论文《论贵粟疏》22、《史记》就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得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本纪就是全书得大纲.指导思想就是黄老思想《史记》得写作目得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23、汉乐府诗在我国文学史上得最大贡献就是推动了叙事诗得形成。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导论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现:一.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1、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2、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

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

3、乡国的情怀的泛化,是对于山川之美的描写与赞颂。

二.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亲情主题。

1、爱情。

可分为来自民间和受民间作品影响的一系和文人作品的一系。

来自民间的一系:表现出更为充分的人性特点。

从《诗》开始到乐府民歌,所表现的男女之爱很少受到礼的约束,表现更为热烈执着、更带野性色彩。

文人的描写爱情之作:表现得较为复杂。

含蓄了、深化了、带有理想的色彩(白朴《墙头马上》、加进悲剧色彩(《会真记》、《长恨歌》、董解元《西厢记》、王实甫《西厢记》、《长生殿》、《牡丹亭》、《红楼梦》)。

2、友情。

视朋友如兄弟,这是我国思想传统里的一种认识。

交友不因贵贱而阻隔,不以利而以义,守之以信,忠之以言。

三.我国文学中的人生感悟主题。

1、对于生命虽短促而宇宙却永恒的感悟。

对于历史、人生的思索,实际是对于生命永恒的向往,是珍视生命热爱生命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

2、对于人生的感悟主题,还表现为对于现实人生的反思,往往交叉着宗教理路,劝善惩恶,提出人生的归宿问题。

在小说、戏剧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特征:1、抒情传统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特色,但无论是抒情文体还是叙事文体,都有明显的抒情特色。

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诗化世界的认知方式,因此在表诉上就常常着重于内心感情的抒发而不是着重与外物的描写。

从古诗十九首开始的内心世界的展示,深远地影响了我国诗歌的发展。

2、我国各体文学虽式样各异,但有一点相通,那就是重视意境的创造。

《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篇,似这般都付予断井颓垣。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各章节重点、考点总结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各章节重点、考点总结
赋比兴: 《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3、四家诗: 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2、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3、老庄: 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2、建安七子: 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3、建安风骨: 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后人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为“建安风骨”。
第二章《诗经》
1、《诗三百》: 在先秦时称“诗”或“诗三百”。《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
2、风雅颂: 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

1、默写部分。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龟虽寿》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南园》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杜甫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带悲白头吟》刘希夷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月下独酌》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秋兴其三》杜甫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吴中四士:贺之章、张旭、包融、张若虚。

田园祖师:陶渊明。

柳宗元寓言代表《永州八记》《黔之驴》。

南朝到北朝并融合诗风的是庾信。

郊寒岛瘦:孟郊韩愈大小谢:谢眺谢灵运均擅长山水诗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

初唐诗坛“文章四友”: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闻一多评价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诗歌上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齐梁时期,古体向近体的转换。

沈约提出永明体。

杜甫评价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陶渊明----汉魏古朴诗风的集大成者,谢灵运----南朝诗歌新风的开创者从陶至谢:从写意到摹象;从启示性到写实性。

2、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

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

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中国古代文学期末考试重点一、填空1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

2甲骨卜辞是我们今天能见到的最早的简短散文,能够就是散文的萌芽。

3 《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4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

5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6中国文学史上的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秦妇吟》。

7建安之杰:曹植。

8墨子时论:尚同、尚贤、兼爱、非攻、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9战国四公子: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10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11《孔雀东南飞》最早出处:《玉台新咏》。

12《史记》体例:纪传体。

13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亦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4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史书:《汉书》。

二、解释词语略三、名词解释。

原始诗歌:原始诗歌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它浮现于原始社会,是在原始人类为求得生存进展的集体劳动中产生的。

是为了协调劳动劳作,鼓励唠叨情绪随口唱出来的,它就是最早浮现的文学样式。

原始诗歌是集体的口头创作,它以劳动为主题,带有别同程度的原始宗教意识,是歌、乐、舞三者结合为用的综合性的艺术形式。

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间(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它内容丰赡,全面地反映了周代的社会面貌,其中民歌最富于现实主义精神。

《诗经》句式以整齐的四言为主,多用重章迭句与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语言丰富多采,朴素优美,音节自然谐和,富有艺术感染力。

楚辞:楚辞的代表作家是屈原。

屈原是战国后期楚国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具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吸取民间文学营养,利用楚国民歌的传统形式,制造了句式参差灵便的“楚辞”体。

他的作品有《离骚》、《九章》等二十多首光辉诗篇,这些诗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想象丰富,夸张大胆,比喻生动,词藻绚丽,为我国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办法树立了模范。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要点及作品赏析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要点及作品赏析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要点及作品赏析一、先秦时期文学•《尚书》:记载了周代官方文献,内容包括历史、政治、宗教等方面。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集合,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

•《楚辞》:代表作如《离骚》等,充满豪放激昂的激情表达。

二、秦汉文学•楚辞:南方地区文人的创作集中体现。

•汉赋:是汉代最重要的文学体裁,代表作有《离骚》、《大哉乾元》等。

•《史记》:记载了全面的中国历史,是古代文学巨著之一。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乐府诗集》:汇集了各个地区的民间诗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世说新语》:记载了魏晋时期风土人情和士人风度。

•《南朝四百八十八家诗》:四百八十八家诗人的作品汇编。

四、唐代文学•唐诗:代表了古代诗歌的最高水平,包括风、雅、颂等各种体裁。

•唐诗人物:李白、杜甫、王维等,代表了唐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唐传奇:代表作有《霍家骑》、《白蛇传》等,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雏形。

五、宋元文学•宋词:是宋诗的重要形式,多以爱情、离别为题材,代表作有《声声慢》、《青玉案》等。

•元杂剧:代表作有《西厢记》、《长生殿》等,是中国戏剧的瑰宝。

六、明清文学•四大奇书:《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是中国古代文学巅峰之作。

•明清白话小说: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写成,受到广泛欢迎。

•明清戏曲:京剧、评剧、越剧等各具特色。

七、总结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历代文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学作品。

通过对古代文学史的复习和作品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在当今社会,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升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要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要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要点1.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文学的代表作是《诗经》,包括了来自不同地区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人民生活以及政治情况。

2.秦汉时期:秦汉时期的文学主要以辞章文为主,例如汉代著名的辞章作家司马迁的《史记》。

同时,汉代也有一些重要的散文作品,如刘向的《说苑》。

3.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被称为文学的“兴起时期”,代表性作品包括《曹操》的《观沧海》、《晋书》、《南史》等。

同时,这个时期也是诗歌创作的高峰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如曹操、李白、杜甫等。

4.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最为辉煌的时期。

唐代以诗歌创作最为著名,唐诗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顶峰之作。

代表性的唐诗家有王维、杜甫、白居易等。

而在宋代,词的创作成为主流,著名的词作家有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

5.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黄金时期。

元代出现了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小说《红楼梦》,明代出现了《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等经典作品,清代有《红楼梦》的续作《石头记》。

这些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6.古代戏曲:中国古代戏曲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学形式,有京剧、豫剧、粤剧等多种流派。

古代戏曲的代表作品包括《西汉演义》、《长生殿》、《红灯记》等。

7.儒家经典与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儒家经典对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如《论语》、《孟子》、《大学》等经典作品,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学思想。

以上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要点。

这些作品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学风格与主题,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对后世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一、先秦文学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含风、雅、颂三部分,反映了周朝早期贵族的生活和琴瑟之音。

二、汉唐诗歌1.《楚辞》的影响:屈原的诗歌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创作,开启了个人情感抒发的先河。

2.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其作品追求艺术的精巧和形式的完美,反映了盛唐时期的繁盛和壮美。

3.盛唐诗坛:王之涣、杜甫、李白等诗人的作品,以描写社会风貌和表达人生哲理为主,风格独特,内容广泛。

三、宋代词曲1.辛弃疾:以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为主题,情感激昂,辞章华美,是南宋文学的代表人物。

2.苏轼:以豪放的个人浪漫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为主题,作品丰富多样,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

四、元曲和明清小说1.元曲:元代戏曲的主要形式,分为四大类:传奇、杂剧、剧词、散曲。

《汉宫秋》、《西华山》等作品代表了元曲的高峰。

2.明清小说:明代出现了长篇小说,《水浒传》、《红楼梦》等作品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五、散文的发展1.韩愈:唐代文人韩愈的散文代表了文人的清新风采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2.柳宗元:唐代文人柳宗元的散文追求意境的渲染和抒发感情的真挚。

六、明清散文1.杨慎:以《世说新语》代表明代散文,记录了明代社会的风貌和人物的言行。

2.蒲松龄:明代文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一部集合了民间传说和文人思辨的短篇小说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以上只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些重点知识点总结,古代文学发展丰富多样,每个时代都有其特色和代表作品。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传统神话对我们民族共同心理的作用与思维特征(一)、共同心理作用1、深沉的忧患意识2、厚生爱民意识3、先民的反抗精神(二)、思维特征:象征性、隐喻性1、以己观物,以己感物2、具体而形象3、浓厚的情感体验二、采诗的目的“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三、赋诗言志“赋诗言志”是春秋外交仪式上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

当时真正的职业性外交专家是行人,在传统上是由史官充任的,并有采集诗歌的职责。

行人采集诗歌的目的是用于朝廷或其他正式场合的礼仪中。

诗歌为巫史行人的职业性修养,“赋诗言志”正反映了这一文化背景。

诗歌可用于仪式和谣占,被认为具有神秘启示性,所以,可以通过赋诗来观察个人的意志或命运。

四、断章取义只截取《诗经》中的某一篇章的诗句来表带自己的意见,而不顾及所引诗篇的原意,或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后来比喻征引别人的文章,言论时,只取与自己意见相合的部分。

五、流传:四家诗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六、变风变雅诗经学名词。

原出自《诗·大序》:“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盖指《风》、《雅》中周政衰乱时期的作品,以与“正风”、“正雅”相对。

“正”、“变”的划分,不是以时间为界,而是以“政教得失”来分的。

凡讥刺时政者皆属“变风”、“变雅”。

七、《诗经》的艺术成就1、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2、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3、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4、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八、春秋笔法《春秋》语言之凝练含蓄,历来为人叹赏。

所谓“一字见义”的语言特点,其叙事之“微显瘅幽,婉而成章”(《史通·叙事》)也主要得力于此。

较之《尚书》,《春秋》已明显地由“佶屈聱牙”一变而为简明含蓄,意味着历史散文的发展和进步。

“不虚美,不隐恶,以一字寓褒贬”的语言特点,后世誉之为“《春秋》笔法”。

九、《左传》的文学成就(1)善于写矛盾冲突,文章有不少富于故事性、戏剧性的情节。

(2)《左传》最突出的成就是长于叙事。

其叙事虽尚简,但“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

《左传》记事精妙优美,达到了微而显、婉而辩、简而奥的辩证统一。

刘熙所指出:“《左氏》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运化之方,斯为大备。

”(《艺概·文概》)。

(3)善于写战事。

《左传》之写战争,结构完整,情节精采,运笔灵活,并不局限于正面的战斗场面描写,而能着眼于战争的前后左右;重在描述战争的来龙去脉和胜败的内外因素,以历史家的卓越识见,揭示其前因后果、经验教训,因而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并且还以简练形象之笔,描写战争中的人物和事件,绘声绘色。

(4)、善于写人。

古之史官,有所谓记言、记事之分。

其实往往言中见事,事中有言,机械区分很难,而记言记事皆必记人。

《左传》虽以年为经,以事为纬,并非自觉描写人物,但毕竟涉及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

(5)工于记言,尤长于出色的外交辞令。

如《烛之武退秦师》、《齐伐楚鉴于召陵》(末段)、《齐晋鞍之战》等。

十、《战国策》的文学成就1、善于选取典型而生动的故事情节,开始有意识地刻画人物,从而使其中的许多篇章具有颇为浓厚的小说色彩。

2、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

3、辩丽横肆的语言艺术。

(1)敷张扬厉,善用铺陈,长于夸张渲染,在散体中包容着大量的骈辞俪句,具有“辩丽姿肆”,纵横驰骋,沉而快,雄而隽;气势充沛,如江河直下;词锋逼人,似高屋建瓴的特点。

这也是战国时期一代文风的重要标志之一。

(2)富丽华赡、明畅通俗。

《战国策》语言之通俗,在先秦散文中颇为突出。

较之《国语》语言的平实自然和《左传》语言的委婉含蓄,其风格显然别是一家。

特别是其纵横恣肆的文风、富丽华赡的文采,对后世作家如贾谊、司马迁以及苏洵、苏轼等,都有重大影响。

十一、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十二、以意逆志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十三、知人论世为了要正确理解作者的诗和书,就应当要了解写诗著书的人,要了解写诗著书的人,又离不开研究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

十四、《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

它吸收了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想象奇特,形象生动。

此外,还善于运用各种譬喻,活泼风趣,睿智深刻。

行文有时像风行水上;有时像万斛源泉,随意流出,汪洋恣肆,奇趣横生。

总体来说,庄子散文极具浪漫主义风格,在古代散文中罕有其比,赢得无数文人学士的仰慕。

1、奇丽多姿,浪漫恣纵。

2、善用寓言,蕴哲理于形象,意趣盎然。

3、善于描绘,逼真传神。

4、擅比喻,新奇生动。

5、善讽刺。

十五、屈原香草美人之喻屈原已将《诗经》的比兴手法,上升为象征体系,其中包括动物系统、植物系统、事物系统、人物系统。

如《离骚》提到的植物(香草树木)有24种,用来表现自己的高洁品质,表现楚国政治的黑暗,表现所树人才的变质,用来表现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屈原在作品中,喜爱以香草作衣服、佩饰,喜爱以香草作饮食,喜爱手持把玩香草,喜爱以香草作礼物,喜欢在充满香草的环境中漫步流连,有时以香草自称,有时又用来指称他最尊敬、追求的人,总之,他喜欢将一切事物、尤其是正面的事物与香草联系起来。

尤其是屈原的早年之作《橘颂》,屈原有感于橘树的一系列美质,“比物类志为之颂,以自旌焉”(王夫之)。

其次,屈原作品的“香草美人之喻”还表现为男女关系象征君臣关系,即“男女君臣之喻”。

如《离骚》将自己打扮成美女,并以香草为饰,以香草为饮食表现自己的好修。

他设想,君亦为美人,所以有“恐美人之迟暮”的感叹。

他期望两美相投,君臣契合。

因为自己假设为女性,所以又将群小嫉贤比为众女妒美,以男女婚约的变化喻君臣关系的改变,以美女被弃表现自己的见疏,以弃妇的哀怨、剖白表现自己的愤懑、希冀,而劝说之人亦托之于女性(如“女媭”)。

十六、《七发》的艺术特色[1]、用铺张、夸饰的手法来穷形尽相地描写事物,语汇丰富,词藻华美,结构宏阔,富于气势。

刘勰说:“枚乘摛艳,首制《七发》,腴辞云构,夸丽风骇。

”(《文心雕龙·杂文》)[2]、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对事物做逼真的描摹。

[3]、在结构上,《七发》用了层次分明的七个大段各叙一事,移步换形,层层逼进,最后显示主旨,有中心,有层次,有变化,不象后来一般大赋那样流于平直呆板。

十七、《史记》的文学成就1、成熟的叙事技巧2、成功的人物刻画3、自如的语言运用4、宏阔画面与深邃意蕴5、浓郁的悲剧气氛6、强烈的传奇色彩十八、互见法是《史记》选择、安排材料以反映历史、表现人物的一种方法。

可分为有无互见和详略互见。

对某些人物的某些材料,在本传中未写,在他传中写了,这是有无互见。

对某些史实和某些人物的事迹,在一篇传中详写,在其它传中略写,这是详略互见。

采用互见法,有时是为了避免行文的重复,有时则是为了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多面性,有时还为了回避最尖锐的矛盾,从而采取旁敲侧击的办法。

十九、乐府与乐府诗1、秦汉时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2、由乐府机关所收集整理的民间歌诗3、后世文人仿作的合乐或不合乐的古体诗4、唐宋以后的词曲,亦有乐府之名二十、《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1、长于抒情。

运用纯熟的抒情手法,惊心动魄,感人至深。

2、深于比兴。

巧用起兴发端、抒情委曲宛转。

3、直而不野。

句平意远,语浅情深。

二十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征——文学的自觉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第一,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有了对各种体裁的文体辨析的意识。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二十二、佛教对文学的影响(1)想象世界的丰富(2)故事性的增强(3)反切的产生与四声的发现(4)词汇的扩大:因缘、境界、菩萨、菩提(5)文学观念的多样化二十三、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亦即“建安风骨”。

所谓“建安风骨”,即建安文学(“三曹”、“七子”的诗歌创作)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格、气骨。

其内涵是:1、政治理想的高扬。

造成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2、人生短暂的哀叹。

表现为三种不同的态度:第一种:单纯的哀叹第二种:慨叹岁月苦短,却仍努力追求第三种:努力突破天命限制,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

3、强烈的个性表现。

曹操的诗古直悲凉,气韵沉雄;曹丕诗便娟婉约,有文士气;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钟嵘《诗品》)。

4、浓郁的悲剧色彩。

以曹植诗最有代表性。

这些时代特征也正构成了“建安风骨”美学范畴的内涵。

二十四、正始之音“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9),文学史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晋立国(265)这一时期的文学。

正始时期,魏国内部发生了残酷血腥的权力斗争,司马氏擅权,大肆屠杀异己。

政治的黑暗和恐怖之中,文人少有全其身者,所谓“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晋书·阮籍传》)。

活着的人,或放浪形骸,或寄情山水,借以逃避祸端;或曲折为文,借以发泄不满。

文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诗歌表现了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体现出正始诗风的独特面貌。

二十五、竹林七贤魏晋之际文学的代表作家是“竹林七贤”。

其名称始见于《世说新语·任诞》:陈留阮籍、谯郡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

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琊王戎。

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竹林七贤”,实际上是个名士集团。

七贤中真正能代表正始文学最高成就的只有阮籍和嵇康。

二十六、太康诗风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

二十七、陶渊明诗的艺术成就1、平淡自然,亲切淳真。

——陶诗主体风格。

2、浑融完整,意境高远。

情景事理的融合。

3、语言自然而精工。

陶诗用语质朴无华,而又精炼传神。

如:“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时运》),“倾耳希无声,在目皓已白。

”(《癸卯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4、风格多样。

陶诗以自然冲淡的风格为主,但有时也显得抑郁悲戚。

如《杂诗》其二(白日沦西阿)、其五(忆我少壮时)等;而《咏荆轲》、《读〈山海经〉》等作品,则又露出如鲁迅所言的“金刚怒目式”的雄豪悲慨之气。

二十八、元嘉三大家颜延之、鲍照、谢灵运二十九、山水诗的文学价值1、山水诗的产生,标志着人对自然美的认识加深了,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

大自然已经从作为陪衬的生活环境或作为比兴的媒介变成具有独立美学价值的欣赏对象。

山水诗启发人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即美学的角度去亲近大自然,发现和理解大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