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框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讲清何时知道与如何知道。
B、被观察者提出自己确定的观察点5-10个。
C、根据被观察者的要求,观察者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与被观察者进行简短的交流,被观察者作扼要的解释。
D、观察者最终确定自己的观察点2-5个,制作《课堂教学观察量表》,以定量为主、数据说话,定性为辅。
E、主持人审查量表,提出改进意见,确定每个人的《课堂教学观察量表》。
C、观察者发言人报告观察结果
1、简明——抓住几个主要的结论;
2、证据——以证据说话,以数据分析;
3、回应——主持人、被观察者、观察者三方对话;
4、节省——避免重复和漫谈;
5、规范——观察点是什么?发生的频数是多少?结论是什么?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结论?
D、必须的个人补充。
E、主持人总结
1、成功之处,本课中值得肯定的做法;
60、师生的教学关系有哪些显著特征?
(对话行为、教学结构——放肆、严肃、紧张、轻松、愉悦、平等、民主)
三、课前会议
A、被观察者说课:
1、本课的内容主题,并下发本节课的《知识与资源树形图》和《教学设计流程框图》
(1)内容所对应的课程标准与课程中的地位;
(2)与前后内容的关联;
(3)教材的二次开发与处理;
49、学习目标怎样体现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分析、综合、评价)
50、怎样以问题驱动教学?怎样对待学生思考中的错误?
(激发性、明晰性、焦点性和后继性;换位思考、迅速判断、引导方式)
51、课堂有哪些行为体现了对学生思考的支持?(时刻、对象、状态、方式、效果)
视角十七:民主
观察点:
52、课堂话语怎样处理不同的意见?(时间、对象、措辞、数量、效果)
13、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问题的意义、学生问题的提出、发表见解状态、批判性思维)
视角五:机智
观察点:
14、教学设计有哪些现场调整?(起因、调整方式与内容、痕迹、效果)
15、如何处理学生的突发事件?(起因、现场状态、教师应对方式、学生反应、效果)
16、运用了哪些非语言行为?(表情、体态语言、移动、沉默、手指符号、心理标记)
2、个人特色,挖掘和提炼上课者的教学特点,澄清该上课者的教学风格;
3、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4、对观察者的评价与指导;
5、对观察代表发言的评价与指导。
(4)知识的呈现方式;
(5)使用的课程资源。
2、本班学生情况介绍,并下发《学生被观察者标记》
(6)学优生与学困生座位分布;
(7)本班学生思维情况、学习习惯和日常课堂氛围。
3、教者想让学生明白什么
(8)重点和难点在哪里?如何解决;
(9)本课的学习目标,表现标准。
4、本课在设计上的创新与困惑
5、教者如何知道学生的掌握情况
教师课堂观察专业成长方案
一、意义
1、靶向性:区别于一般性的盲目观察,是一种具有靶向性的专业活动。
2、目的性:观察者具有明确的目的、从课堂教学中搜集数据、证据,并进行分析。
3、操作性:观察点必须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
4、研制性:观察者要根据自己的观察需要制作观察量表。
5、双向性:上课者根据自己课堂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确定观察点,
听课者再从中进行自己感兴趣的二次选择。
二、课堂观察框架
A、教师教学维度
视角一:环节
观察点:
1、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即时性、直接动机、间接动机)
2、教学环节是怎样围绕目标展开的?(指向性、情节设置、过渡衔接)
3、怎样证明该教学设计是有创意的?(鱼刺模型、模式选择、其它创意)
视角二:呈示
观察Leabharlann Baidu:
4、讲解效度怎样?(语言清晰、生动、简洁、节奏、语速、到位)
视角十五:资源
观察点:
46、预设了哪些资源?利用效果如何?(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现场人物)
47、生成了哪些资源?怎样利用的?(猜想、错念、独到的见解、意外的回答、现场情况)
48、向学生推荐哪些课外资源?适用性如何?(实践、网络查询、书籍、视频、访问)
D、课堂文化维度
视角十六:思考
观察点:
(长度容量、宽度外延、深度难易、时间成本)
39、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时间、人物、内容、形式、处理)
视角十三:实施
观察点:
40、预设的典型教学方法策略是什么?
(形式:讲授、归纳、探究、范例教学、角色扮演、非指导性教学、程序教学、同课异步、
先行组织者;与学习目标适应度;)
41、是否进行了学科学法指导?(思维方式、规律提炼、方法提示、基本技能)
25、小先生制的使用如何?(确定、检查、反馈、矫正、帮教)
26、课堂互动的习惯如何?(应付、熟悉、自如、出现情感行为)
视角九:自主
观察点:
27、课堂有多少自主学习时间?(参加人数、学生分类统计、时间累计)
28、自主学习的形式有哪些?(探究方法、整理笔记、自行阅读、思考时间、练习形式)
29、自主学习的参与度如何?(学困生的参与、学优生的做法、普适的投入状态)
B、学生学习维度
视角六:准备
观察点:
17、课前学生准备了什么?(内容、程度、学生的数量、主动状态)
18、学生是怎样准备的?(通过指导、独立进行、合作完成、不同类型学生的习惯)
19、准备任务完成的怎样?(数量、内容深入度、内容延展度、正确率)
视角七:倾听
观察点:
20、有多少学生认真倾听讲课?(数量、注意力集中的两极时间、面部表情)
21、有多少学生认真倾听发言?(距发言人范围、专注度、目光、复述、重组)
22、倾听时的学生行为有哪些?(会心微笑、记笔记、立刻翻阅、小声议论、其它)
视角八:互动
观察点:
23、有哪些互动行为?(直接针对目标达成、辅助目标达成
形式——提问或对话、讨论、争辩、咨询答疑、即时效果)
24、互动行为的数量如何?(时刻、范围、过程时间、效果)
9、学生是怎样回答的?(两个等待时间、语言组织、内容、思路分析、思维状态)
10、教师对话技能使用熟练吗?(采访、表决、追问、评价、反意、归谬、佯误、留白)
视角四:指导
观察点:-
11、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学习惯、独立思考习惯、阅读与批注方式、理解领悟效果)
12、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的状态、共享信息程度、交换意见的方式、讨论结果)
视角十九:关爱
观察点:
57、怎样关注了特殊学生的学习需求?(时间、对象、行为、效果)
视角二十:特质
观察点:
58、在哪些方面体现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材处理、环节、情境、策略、学法指导、对话、题目选择、练习形式)
59、教师体现了自己哪些方面的优势?
(板书、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维、机智、幽默、情感、深刻)
视角十:达成
观察点:
30、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随机抽样情况、问卷、现象分析、询问)
31、课中有哪些证据显示目标的达成?(观点、练习、板演、回答、表情、演示、汇报)
32、课后抽查有多少人达成了目标?(抽样问卷、普检、个别询问、作业、问题汇总)
C、课程性质维度
视角十一:目标
观察点:
33、预设的学习目标是怎样显现的?(陈述、觉察、感受、后置)
42、创设了什么样的教学情境?(夹叙夹议、试误、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可教学时刻)
视角十四:评价
观察点:
43、教师课堂小结的方式有哪些?(深化、易化、类化、简化、网化)
4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方式有哪些?(总结、评论、小组互评、个性化)
45、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行为有哪些?(心悦诚服、信任、崇拜、滞留、热情、追随)
四、课后会议
A、被观察者课后10分钟反思
1、学习目标达成了吗?基于学生的表现,基于证据说明;
2、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以几个主要教学环节为线索,逐次说明自己的教学行为、
对促成目标达成所起的作用和自己的判断;
3、课堂中有无偏离教案,预设与生成问题的处理。
B、分成四个维度组进行讨论,确定发言人,确定观察报告。
53、学生课堂的参与感受是怎样的?(目光、表情、语言、叫答机会、教师回应、整体状态)
54、师生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目光、嘴唇、神态、手势、发言、班级状态)
视角十八:创新
观察点:
55、课堂有哪些奇思妙想?(学生的表达与对待、教师的激发与保护)
56、课堂的环境是否有利于思维的迥异?(自然环境、人际环境、文化环境)
34、目标预设的根据是什么?(比重:课标、教材、学生程度、考点)
35、课堂有无新生成的学习目标?(时刻、内容、生成形式、处理方式)
视角十二:内容
观察点:
36、怎样处理教材的?(增补、取舍、校正、变通、拓展、更换、调序、合并)
37、怎样凸显学科特点的?(理念、思想、思路、规律、特征、技能、逻辑关系)
38、教学的四个方向如何满足本班学生不同需求的?
5、怎样进行的板书?(字迹与分块、主题凸显程度、设计新意、知识点图示化、规律揭示)
6、怎样使用的媒体?(呈现了什么、怎么呈现的、是否适当和有效)
7、操作是怎样进行的?(示范的规范性、理解程度和有效程度)
视角三:对话
观察点:
8、提问是怎样进行的?
(时机、对象、问题的类型——尝试、两难、极端、反面,结构设计、认知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